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作者:郭迪煌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年第10期
(信丰县金盆山学校,赣州信丰341600)
[摘要] 传统的文科教学,以识记与背诵为主,不太考虑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依照考点进行教学。历史课程作为传承历史悠久文化、开拓学生眼界的课程,不光需要学生对知识内容烂熟于心,还应对历史事件能够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历史事件,以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切入点,因材施教。因此,初中历史的校本课程应当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重视,帮助学生从历史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能力与情感体悟。
[关键词] 初中历史;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是希望课程教学能够建立在学校自身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随波逐流地依照范式来进行刻板教学。不同地区与环境下生长的学生,组建的校园,都有不同的个性。当学校决定实
施校本课程时,首先就需要对学校自身进行考量与评估,开发所在地区与环境下的多元化可利用资源,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具体需要来设计课程教学。针对学生、教师的差异性,开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校本课程。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基本纲要学习、又能依照差异进行完善的课程教学。唯有通过理解与思考,才能够对教学内容运用自如,对知识内容深化掌握。
一、结合实际新编教材
实践校本课程中的“新编教材”,并不是指真实地让教师重新编写一本历史教材,而是以国家编制的课程教材为基础,结合本地或是本校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教师开发出来的、帮助课堂教学的导学案资料。知识内容重在与地域、学校文化的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使用导学案资料的学习过程,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更多拓展的历史资料与趣味性阅读驱动学习内容的深入。
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时,导学案的资料可以由本地区隶属于战国哪一政权开始导入,引发学生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开始新的知识学习。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
学生往往对某些事件与朝代的年份不甚敏感。教师在本课中就可以从“百家争鸣”入手,从各个学派的小故事入手,将年份与枯燥难记的其他知识渗入趣味性的故事中帮助学生记忆,最好还能搜索到本地当年发生过的趣事,让学生从轻松的历史故事中掌握知识。
可以通过孔子游学的路径图来教授知识,例如: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通过孔子每一阶段的经历与成就拓展开当时所在国的历史知识。
二、挖掘当地历史资源
知识说得再多,也只是书本上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历史知识太过遥远,学生根本无法感同身受地了解历史事件中所传达的哲理与情感。所以就会有课外实践活动的产生。历史教师可以充分
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资源、博物馆、文物展览等,多为学生组织相关的参观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带给人更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猜想、多提问。促进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想法与能力,使学生的眼界得以拓宽、思维得以拓展,能力与才情随着历史文化知识的深入学习而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在参观博物馆中,可以让学生分为的学习小组,以5~8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并且对于参观过的事物进行记录。教师穿行于各个小组之间,实时地为学生解疑答惑,从所参观的事物中联系到书本内容,让学生得到联想与拓宽。当学生在观察某个类似于“鼎”的青铜器文物时,教师可以联系到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于商朝制造;青铜器中的精品:四羊方尊,于湖南宁乡出土。而由商朝又可以继续讲述,商朝是在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而建立的,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开始于商朝,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等等。利用当地的丰富历史资源与教师的延伸讲解,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同时刺激,
使学生对于平日难记的知识要点印象更加深刻,知识点之间的串联也铭记于心,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系统化。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将学习的主动位置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与探究来获得知识,如此得来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也能够从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求知欲。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一周开展一次,通常是在教授那些与地域文化、学校文化有所关联的知识时运用,为学生设计问题,布置主体任务,让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出实践方案,再一步步地实施探究。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开拓眼界,还能让学生在以往沉闷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别样的色彩。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期的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知晓情境: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对外扩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然后设计任务,需要通过查阅教材与资料:1.找出鸦片战争的发生年代与重要事件。2.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分析与
认识。3.鸦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与精神。4.分析战败原因。提点学生可以通过对家中老人的采访与本地区中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地方走访,拓展更多有关鸦片战争的知识与小故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提高了交际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的互动也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提高。
四、教师对于评价与反馈的研究
每一次的课外实践与探究性学习过后,教师都必须对学生设计的实践方案、实践心得做一个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想法与建议作出反馈。例如在参观完一次青铜器文物展过后,学生在心得中谈到了自己在此过程中所看、所听、所想,还提出了更多他想了解的问题,比如人类是从受到什么的启发而使用青铜器,青铜器在劳动生产中所占的地位,等等。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目前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深化讲解。
并且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过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果进行检测,以此来决定下一阶段教学的设计。例如学习完“百家争鸣”的盛况之后,教师可以出一份课堂小测试,或者开展知识竞答,了解学生对于不同学派的理解与看法,从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