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大小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体验和理解“大小”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水果、动物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大小不同的水果图片,一份操作卡片。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水果、动物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 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物品,大家共同讨论。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和“小”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
三、游戏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小排序”游戏,让学生将大小不同的物品按顺序排列。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操作活动(10分钟)1. 教师发放操作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图形,找出大小不同的部分。
2. 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大小不同的图形,并进行拼贴。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大”和“小”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大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操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六、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小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七、拓展训练(10分钟)1. 教师发放拓展训练任务卡,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大小不同的部分。
2.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八、互动交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和拓展训练中的心得体会。
九、家庭作业(10分钟)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大小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大小的概念2.帮助孩子通过比较、排序和组合对象的方式以及绘画、游戏等方式来掌握大小的概念3.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其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二、教学内容1.认识大小的概念袋子、石子、球等小物品2.排序和比较物品的大小小孩随意排列物品,引导他们比较哪个物品大、小3.用物品组合形成大小的概念用不同数量的物品组合来展示大小的概念,并让小孩子自己赋予物品大小的关系4.绘画和游戏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来掌握大小的概念三、教学过程1.先说说大小的概念让孩子看这些包、棉花、石子、球等物品,观察它们的大小,并且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说出这些物品的大小关系。
可以先用微型型动物玩具、积木等不同的物品,引导孩子们说出哪个物品更大更小。
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特征,让他们了解大小不仅仅是体积的大小。
2.排序和比较物品的大小可以给孩子们几个不同大小的物品来排列顺序,让他们比较大小。
比如,一个小面包、一个大面包和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包,可以让孩子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各种有大小之分的物品都可以用来比较,如:纸张、盆、勺等,让小孩子通过比较大小来认识大小的概念。
3.用物品组合形成大小的概念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数量的物品来组合成一个大、一个小的物品,让孩子们发现大小不光是单独的物品大小关系,而且包含数量和比例的概念。
比如可以先选取一些像玉米粒、糖果或者手绘的运动员小贴纸这样的小物品,然后引导孩子将不同数量的物品和不同的物品组合起来,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这样让孩子们自己赋予物品大小的关系。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绘画和游戏另外,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来掌握大小的概念也是不错的。
画出一些大小物品的图,然后让孩子们涂色,并观察他们的分辨能力。
再如,让孩子们玩玩拼图、搭积木等,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四、教学总结孩子在成长和接触世界的过程中,都要认识大小的概念。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精选8篇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大和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小概念的认识,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物品的大小;掌握“大”和“小”两个词汇;学会用“大”和“小”描述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大”和“小”的概念,学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大”和“小”描述物品。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使幼儿能够区分大小,并掌握相关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球、苹果、兔子玩具等。
2. 学具:画有大、小苹果、兔子等物品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球,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教具(大小不同的苹果、兔子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让幼儿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教师拿出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大小,并引导幼儿用“大”和“小”描述。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学具卡片,让幼儿自己尝试用“大”和“小”描述卡片上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正中写上“大和小”,旁边分别附上大苹果、小苹果、大兔子、小兔子等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用“大”和“小”描述给家长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让幼儿掌握了“大”和“小”的概念,并能用这两个词汇描述物品。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大小事物。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属性(如长短、高矮等),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
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大小》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大小》含反思认识大小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词汇“大”、“小”描述物体的大小差异。
2.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排序和分组。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卡片或图片,大,小,中等不同大小的物体,纸张,笔。
2.幼儿准备: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将大、小卡片分别拿出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询问幼儿对于大小的认识。
引导幼儿注意物体在空间中的大小差异。
(二)呈现1.教师呈现一组大中小的物体,如花、树叶、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并用手指比较它们的大小。
2.教师让幼儿在桌上找到最大的物体放在最上面,最小的物体放在最下面,并进行简单的排序。
引导幼儿理解大小的概念。
(三)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最大的?有什么东西是最小的?”鼓励幼儿回答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物体的大小,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四)实践教师布置任务:让幼儿找到教室里的最大物体和最小物体,并用纸张和笔记录下来。
教师鼓励幼儿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它们的大小特点。
(五)分享幼儿依次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最大物体和最小物体描述出来,教室里的其他幼儿倾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小结教师总结幼儿们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强调大小概念的重要性,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幼儿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的活动,引导幼儿建立直观的大小概念,并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情境引入、讨论互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提问和分享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小班数学优质课《认识大小》教案
小班数学优质课《认识大小》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大”、“小”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方法。
2.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
3.能辨别并分类大小不同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1.认识大小的基本概念。
2.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
3.指导学生辨别并分类大小不同的物品。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自我介绍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要求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
2. 导入话题教师利用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大小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两个物品,如一个大方盆和一个小水杯,放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物品大小合适,为什么,是哪个物品更大,哪个物品更小。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来进行比较,并给予简单的评论。
3. 教学讲解教师在白板上展示不同大小的图片,引导学生分辨图片大小,同时为每个图片介绍体积大小。
4. 练习与巩固教师利用卡片或图片,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比较大小,完成大小归类练习。
5. 起唱歌教学老师教唱《大小顺序歌谣》。
大冬瓜、大南瓜,大马铃薯、大土豆,中番薯、小龙虾,小黄瓜、小孩子。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拍摄照片作业。
做成PPT介绍,将物品按大小顺序排列,写下物品名称,简单介绍物品。
学生须在家长辅助下完成拍摄和PPT制作。
四、教学策略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认识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采用游戏、动画、歌唱等多种形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小问题有了更好的认识。
另外,通过歌唱和PPT 制作,学生的美术和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
引言概述:在小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通过对数字、图形、物体等的大小比较和排序,孩子们可以掌握大小的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详细介绍小班数学认识大小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正文内容:一、数字的大小比较与排序1.从视觉上认识数字的大小:使用大号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对比数字的大小差异。
2.利用计数器进行数量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两组计数器上的数量,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通过游戏巩固数字大小的概念:设计一些数字排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实践中体验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图形的大小比较与排序1.使用明显的图形进行大小比较:通过使用明显不同大小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之间的大小差异。
2.利用图形的面积进行大小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面积差异,并进行大小排序。
3.制作图形拼贴作品:通过制作拼贴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图形大小之间的差异,并加深记忆。
三、物体的大小比较与排序1.触觉与视觉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同大小的物体让他们触摸感受,并通过比较观察物体的大小。
2.利用物体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将其进行比较与排序。
3.室内外活动:带领学生到室内外进行一些活动,让他们通过对环境中物体的观察比较大小,提高大小比较的能力。
四、分段观察与比较1.将物体进行分段观察:将物体切割成几个部分,让学生观察分段后的物体大小,并进行比较。
2.利用数字进行大小排序:给学生一组无序的数字,要求他们根据大小关系进行排序。
3.制定学生彼此间进行大小比较的小组活动: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比较,加深对大小关系的理解。
五、通过数学游戏加深认识大小1.数字比大小游戏:设计一些数字比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知。
2.图形排序游戏:通过进行图形排序的游戏,让学生巩固对图形大小关系的理解。
3.数量比较游戏:设计一些数量比较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数量大小关系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精选8篇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大和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和小,学会用大和小描述物体;通过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大和小进行简单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大”和“小”这两个概念描述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大”和“小”描述物体,并能够进行比较。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球、积木、图片等。
2. 学具:大小不同的纸片、卡片、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大小不同的积木、图片等进行讲解,让幼儿学会用“大”和“小”描述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大小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4. 活动一:找一找(10分钟)教师发放大小不同的纸片,让幼儿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纸片。
5. 活动二:分类游戏(10分钟)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卡片和玩具,让幼儿将大卡片和大玩具放在一起,小卡片和小玩具放在一起。
六、板书设计1. 大和小大球、小球大积木、小积木大图片、小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大和小物体,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大”和“小”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比较、描述物体的大小。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参与大小比较活动。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设计更多有趣的大小比较游戏,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幼儿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和活动设计。
【幼儿小班数学活动设计教案】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知道数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设计出充满乐趣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
在幼儿小班中,认识数的大小关系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幼儿小班数学活动设计教案,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幼儿小班数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大、小、相等等概念。
2、引导幼儿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感知和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3、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三、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活动设计1、小手比大小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幼儿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让幼儿们互相比较手的大小,用相同的方法将幼儿按照手的大小排列出来。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们理解大小的概念,掌握大小的比较。
2、把同种水果分组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例如苹果、葡萄、西瓜等。
让幼儿们将同种类的水果分组,并讨论每组水果数量的多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幼儿们理解大小的概念。
3、游戏:谁是大佬这个游戏让小班幼儿十分喜爱。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让幼儿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接着,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图形,并询问哪一个图形更大。
幼儿有权在两个图形中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是最大的。
正确答案将给予奖励和赞扬。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迅速掌握大小关系的概念,并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家庭物品比较大小家庭物品比较大小,可以开展在幼儿家长的监督下。
请家长在家中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例如勺子、杯子、书等),幼儿和家长在一起玩游戏,比较这些物品的大小关系,并一起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和颜色。
这样,幼儿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每个教学环节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优秀6篇]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优秀6篇]篇一: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5之间的大小关系;2.初步掌握使用大小词汇:比、大、小、一样等。
教学准备:物品:5个大小不同的球,5张卡片。
教学过程:1.热身:老师问学生:“看一下,这5个球大小有什么不同呢?”2.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5个球的大小,帮助学生较大球和较小球的区别;3.老师拿出5张卡片,上面印有数字0-5。
请学生一起观察数字,帮助学生认识数字0-5的大小关系;4.教师手拿两个球(大球和小球),请沿用明亮少儿的“亮点”模式出“比”。
比较发送到十年人的比意识阶段模式,并引导学生说“大”的球比“小”的球“大”。
学会使用“大”和“小”词汇;5.老师展示5个数字,两两比较,让学生辨认大小。
6.反复展示5个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可以使用“大”、“小”和“一样”的词汇。
教学总结:本节小班数学课上,老师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数字0-5之间的大小关系,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使用大小词汇“比、大、小、一样”等。
学生通过观察五个不同大小的球,认识了数字0-5的大小关系,并且掌握使用大小词汇。
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好玩、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篇二: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2.初步掌握使用大小词汇:比、大、小、一样等。
教学准备:物品:5个大小不同的球,5张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下5个大小不同的球,区别它们的大小关系。
2.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比较球的大小,并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
3.用两个球比较其大小,老师可以让学生表达:“大球比小球大”;“小球比大球小”。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初步掌握使用大小词汇,比如“大”、“小”、“比”等。
4.调查讨论: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到几个数字,并比较大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章节为《认识大小》。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符号(>、<、=),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对大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含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不一的卡片、玩具、实物等。
学具:每人一份大小不一的卡片、玩具、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大小不一的物品,如大小不同的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 讲解概念:教师简要讲解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含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通过比较符号(>、<、=)来判断大小关系。
4. 操作实践: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七、作业设计(1)苹果和橘子(2)小熊和兔子(3)书本和笔记本2. 答案:(1)苹果和橘子:>(2)小熊和兔子:>(3)书本和笔记本:>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小比较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大小不一的卡片、玩具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大小比较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教师的展示物品应具备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比较与排序”,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认识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和掌握“大”和“小”的概念,学会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大”和“小”来描述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和“小”的概念,学会比较和描述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学会比较和描述物体的大小。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大”和“小”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球、积木、水果等物品。
2. 学具:每组一套大小不同的球、积木、水果等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球、积木、水果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大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物品,如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讲解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用“大”和“小”来描述。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套教具,按照教师的要求,比较和描述物品的大小。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这个球比那个球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课堂小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一个“大小排序”的游戏,让学生将教具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大小”2. 板书内容:大小概念比较方法描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找出家里的三个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孩子比较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三个物品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掌握“大”和“小”概念方面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更多物体的大小,如动物、植物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在小班数学教学中,认识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第一步。
通过认识大小,孩子们可以了解物品的轻重、长短、高低等属性,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小班数学中认识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1. 直观感知大小: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处在感性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概念认识较为困难。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来帮助孩子认识大小。
比如,我们可以拿起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杯,让孩子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差异。
通过触摸、比较、感受,让孩子形成对大小的直观感知。
2. 排序比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具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品,要求他们将这些物品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塑料杯、积木等,让他们将这些物品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大小之间的关系。
3. 数量比较:除了物品的大小,孩子们还可以通过数量来认识大小。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糖果或者豆子,让他们进行数量比较。
例如,我们给孩子两堆糖果,一堆有5颗,另一堆有3颗,然后请他们判断哪一堆的糖果更多。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可以将数量与大小进行联系,并逐渐理解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4. 图形比较: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图形也是帮助孩子认识大小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给孩子展示不同大小的图形,让他们比较图形的大小差异。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展示一个大正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让他们观察并判断哪个正方形更大。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可以学会通过比较图形的边长、面积等属性来判断大小。
5. 比较语言的运用:除了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语言的运用来帮助孩子认识大小。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字卡,上面写有不同的字号,让他们将字卡按照字号大小排列。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字的大小来判断实际物体的大小。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小班学生认识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互动,耐心引导他们观察、比较、思考。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感受认识大小的概念。
2.学生能够比较大小,了解大小的不同表示方法。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大小概念。
二、教学内容认识大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认识大小的概念。
2.学生能够比较大小,了解大小的不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大小概念。
四、教学方法1.教师会采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来教授。
2.采用举例说明和小游戏等方式来深入学生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球的大小,并让学生根据这些物品的大小顺序排列。
2. 认识大小的概念(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小动物卡片,例如老鼠、狗、龙、象等,并向学生询问:“这些动物谁大谁小?”通过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大小的概念。
3. 大小的表达方式(15分钟)在上一步认识大小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大”“小”字卡片,并让学生学会大小的表达方式。
例如将“大”“小”字卡片分别与不同大小的卡片搭配,通过视觉和操作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加深记忆。
4. 比较大小(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小球和小动物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并根据自己的认知用“大”“小”表达出来。
5. 运用(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小是如何用到的,例如从小学大、食物大小等。
学生要尝试想出日常生活中大小概念运用的其他样例。
6. 练习小游戏(5分钟)教师通过练习小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所学内容,例如通过抓拍迅速显示两个相同的物品,学生要比较大小,认定它们是同一大小还是不同大小。
六、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学生在家中找出一大一小物品,通过图片、绘画等方式展示出来,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讲解。
2.学生通过小游戏和问题,巩固、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七、课后反思本课程确立了“认识大小”这一主题,以实物、图片等常用语言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认识大小的视觉空间。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一节《认识大小》。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大”和“小”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差异;掌握使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汇描述物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大”和“小”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词汇描述物体。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大”和“小”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两个球,大、小两只鞋子,大、小两个苹果等。
学具:画有大、小两种图案的卡片若干张,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两个球,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发现大小差异。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小两只鞋子、大、小两个苹果等物品,引导幼儿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画有大、小图案的卡片,让幼儿观察、比较,并说出哪个是大,哪个是小。
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掌握使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有大、小图案的卡片,让幼儿自己练习描述,并鼓励他们用“大”、“小”词汇进行表达。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学习收获,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比较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大小2. 板书内容:大小概念使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观察力、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大和一个小的物品,并描述它们。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通用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就是店铺分享的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1设计背景这节内容是幼儿小班数学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故事使幼儿认识大小两种物体,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重点难点1.在学习中获得“比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活动准备两只大小不一的猫,两顶大小不一的帽子,两条大小不一的鱼,两只大小不一的球,两辆大小不一的车。
一个玩具圈。
活动过程一、教师启发谈话今天有一个好朋友来我们教室做客,我们高兴吗?【激发幼儿兴趣】二、讲授新课1、教师拿出一只紫色的大猫,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再拿出一只黄色的小猫,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幼儿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谈话:猫妈妈来我们教室做客,我很高兴,特意送给他们两顶漂亮的帽子。
教师拿出两顶漂亮的帽子,让幼儿比较颜色和大小。
3、教师谈话:猫最喜欢吃鱼了,我特意做了两条美味鲜艳的鱼,我们仔细看看,这两条鱼,大鱼送给哪只猫,小鱼送给哪只鱼。
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4、教师谈话:猫最喜欢玩球了,我特意准备了两只大小不一的球,我们仔细观察,打球给哪只猫玩,小球给哪只猫玩。
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比较大小。
5、教师谈话:两只猫玩累了,我特意准备了两辆大小不一的车,送他们回家,大家仔细看看,大车送给哪只猫,小车送给哪只猫?三、教师每讲一个小故事,就把图片呢贴在黑板上,并通过这些图片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知识拓展1、教师拿出玩具圈,让幼儿比较每个圈的大小。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大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辨别和认识大小,能够比较物品的大小差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和认识大小,能够比较物品的大小差异。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物品的大小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大小不一的物品(如球、积木、水果等)、比较尺、投影仪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2. 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引导幼儿用比较尺比较物品的大小,让幼儿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品。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自己找出小组内最大和最小的物品。
3. 巩固部分:通过投影仪展示大小不一的图片,让幼儿找出相同大小物品的图片。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家里的大小物品,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课堂作业:让幼儿在课堂上,用彩笔描绘出自己找到的最大和最小的物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评价幼儿对大小的认识和比较能力的提升。
2. 评价方法:(1)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活动等。
(2)操作能力:观察幼儿在使用比较尺、找出最大和最小物品等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3)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在家作业和课堂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拓展1. 活动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大小比较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和玩耍。
2. 学科交叉:可以结合美术学科,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找到的最大和最小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大小》优秀三等奖教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大小》优秀三等奖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直观地识别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识别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大小不一的苹果、橘子、玩具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大小不一的苹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新课内容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每组发一个大小不一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大小。
教师引导幼儿用“大”“小”等词语表达物体的大小关系。
3.活动一:大小排序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如苹果、橘子等。
教师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并说出排列的理由。
4.活动二:大小比较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每组发一个大小不一的玩具。
教师引导幼儿用“大于”“小于”等词语表达玩具的大小关系。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幼儿能够识别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大小关系。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大于”“小于”等词语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
2.教学改进:针对幼儿对“大于”“小于”等词语掌握不足的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词语教学,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3.教学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关于大小比较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教学感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进度,耐心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识别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等比较词语,以及在比较过程中观察细节。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大小》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大小》含反思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大小,能够正确使用“大”、“小”、“一样大”等词语描述物品。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唤起幼儿对大、小的直观感受。
2.学习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大小差距,让幼儿感受和理解。
–教师利用不同材料(如积木、纸片、果子等)让幼儿做大小比较和分类游戏,体验大小差异,培养比较的能力。
3.巩固拓展环节:–小组活动:每组幼儿分别拿出若干个物品,边拿边用正确词语描述物品大小差异并互相比较,最后让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总结,强化认知。
–复习游戏: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多张图片,幼儿齐刷刷地喊出大小,认真比较,帮助幼儿巩固新的认知。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课,幼儿积累了一些和大小有关的词汇,同时也获得了对大小概念的认识。
幼儿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对分类、比较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较小难点:幼儿最初对大小概念的理解较模糊,难以准确地辨认、描述物品的大小差异。
较大难点:幼儿需要逐渐养成比较、分类、通识能力,这需要持续的启示和训练。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认识大小的概念,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在学习环节,幼儿们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形象化的教学,通过亲手做大小比较和分类游戏,幼儿能更好地理解大小差异和概念。
在巩固拓展环节,教师让幼儿小组合作,互相比较、总结,更好地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数学课,教师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体会:1.直观感受非常重要:在认识大小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毕竟视觉是幼儿最主要的感知方式。
2.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可增强兴趣:通过多种合适的学习方式,如观看图片、制作卡片等,幼儿能够从多个维度更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概念。
3.关注幼儿情景:在分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关注幼儿的情景、语言表达能力等,以此帮助幼儿拓展视野、培养多维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