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基础

合集下载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1)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转化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 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 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 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基础 上的。 (3)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诊断疾病 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药,如测定血、尿等 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以便了解人体物质代谢状况。
•8.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 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 法是世界上最 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 9.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金。 10.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国 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 11.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1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作漆器的国家,约有 7000年历史。 13.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 我国已掌握制曲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 2000多年。 14.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书载"泽中有火" 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 所著《梦溪 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15.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的四川省邛和 陕西省鸿门两地。 16.我国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 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开始利用煤。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 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2.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归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 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 入欧洲。 3.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 葛洪的《抱扑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和数十药物的性状与配制。 公元750年中国炼丹太传入阿拉伯。 4.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们发现氧气的人。他比英国的普利 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气约早1000年。 5.我国是"纤维之王"----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 中国己经养蚕。 公元200年养蚕技术传入日本。 6.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 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7.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400年。

第一章 医用化学基础 绪论

第一章  医用化学基础 绪论
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水是常用的溶剂。 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 浓度是指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溶液的浓度可
以用溶质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质量百分数
溶液中某溶质质量百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100%
Hale Waihona Puke • 例如:0.9%的生理盐水指100克水溶液中含溶质NaCl 为0.9克。
3. 溶液酸碱性 • 酸性溶液:pH<7 的溶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例如:O2中O为游离态,CuO中O为化合态。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无法用
一个化学式表示其物质组成。 •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其
组成。 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例如:氢氧根OH-、铵根NH4+、硫酸根SO42-、NO3-等。
2. 分子 • 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 例如:
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H2、O3;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H2O、H3PO4。
3. 离子 • 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荷微粒。 • 阴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电子带负电荷。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长治卫生学校 陈林丽
重点难点
1.化学的研究对象。 2.化学学习方法。 3.初中基础知识回顾。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 从微观视角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及其表现出来的性 质、变化规律、合成方法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医用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

医用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

医用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导言:医用化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医药领域中的化学原理、方法和应用。

本文将对医用化学大一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医用化学的基础,它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1. 碳元素的性质和特点碳元素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具有四个简并的价电子,可形成共价键。

碳的四个键位构成了四面体结构,使得碳能够形成多种化学键,形成无限多的有机化合物。

2. 化学键的种类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化学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

键的类型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3. 碳骨架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碳骨架可以分为直链、分支链和环状结构。

碳骨架的不同决定了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使用一定的命名规则,包括碳链命名法、官能团命名法等。

正确命名有机化合物是理解和研究有机化学的基础。

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并探讨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1. 生物大分子生物体内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这些生物大分子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氨基酸和蛋白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它们由氨基、羧基和侧链组成。

蛋白质通过不同氨基酸的连接而形成多肽链,进一步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实现其生物功能。

3. 核酸和遗传信息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

DNA携带着生命的遗传信息,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4. 酶和酶促反应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

酶促反应在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合成、性质、作用机制和应用。

1. 药物的分类药物按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治疗疾病的方式等进行分类,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2. 药物的合成和分析药物的合成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的技术。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元素及化合物: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溶液: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有关物质量的计算;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浓度的换算、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浓度关系。

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盐的水解、盐水解的主要类型;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和特性。

烃:烃的概念和分类;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闭链烃。

醇、酚和醚:醇的结构和命名、乙醇的性质;酚的结构和命名、常见的酚;乙醚。

醛、酮和羧酸:醛和酮的结构和命名、常见的醛和酮;羧酸的结构和命名、常见的羧酸。

酯和油脂:酯的结构和命名、乙酸乙酯的性质;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糖类:单糖;双糖和多糖。

二、参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时长:18周授课学期:大三上学期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主题1:有机化学基础内容1.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官能团与反应性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合成主题2:无机化学基础内容2.1:溶液与电解质溶液2.2: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2.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主题3:分析化学基础内容3.1: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2:滴定分析法与称量分析法3.3:分光光度法与色谱法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课、习题课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室等。

评估方法:作业、实验报告、考试、课堂表现等。

建议教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等方面。

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验操作,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医文化学教学大纲中医文化学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名称中医文化学2.所属学科医学类——中医学、中国文化、世界文化3.课程类型必修课(48学时,2学分)4.学科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教育部的教育精神和要求,结合中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以中医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能在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和健康领域从事与中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5.授课学期与学时分配第1-2周:导论(4学时);学科前沿(4学时)第3-8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8学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8学时)第9-16周:中医药学发展简史(8学时);中医药典籍选读(8学时)第17-20周:中医药文化案例分析(8学时);中医药文化应用(8学时)6.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7.适用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8.学分要求本课程2学分,共48学时。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类型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通过电子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连接。

5. 反应热力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6.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情况,平衡常数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二、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1. 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生物活性和药效。

2. 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了药物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助于设计新的药物分子。

3. 极性与非极性药物:极性和非极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4. 药物分子的溶解度: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直接影响了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5. 药物分子的稳定性:药物分子的稳定性与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效力和安全性有关。

三、药物化学1. 药物分类: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方式、治疗疾病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2. 药物合成与分离:药物合成是指合成新的药物分子或者合成药物原料,药物分离是指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有用的化合物。

3. 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指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系应用于设计新的药物。

4.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品质、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

5.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6. 药物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四、药物作用机制1. 药物与靶点结合:药物通过与生物分子靶点结合发挥药效。

2. 药物的途径与生物利用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其在体内的药效。

医用化学基础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三章溶液1. 物质的量是表示,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表示,。

3.1摩尔任何物质都包含有。

4. 摩尔质量是表示,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5. 90 g H2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6. 2.5 mol Fe原子的质量是多少?7. 4.9 gH2SO4分子里含多少个H2SO4分子?8. 某KOH溶液1000ml中含0.5mol的KOH,试问该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9. 100ml正常人的血清中含10.0mg Ca2+,计算正常人血清中含Ca2+的物质的量浓度.10. 临床上纠正酸中毒使用的乳酸钠(NaC3H5O3)注射液,规格为每支20ml注射液中含乳酸2.24 g,求该注射液中乳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11. 我国药典规定,生理盐水的规格是500ml生理盐水中含有4.5 g NaCl,计算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

12. 临床上纠正酸中毒使用的乳酸钠(NaC3H5O3)注射液,规格为每支20ml注射液中含乳酸钠2.24 g,求该注射液中乳酸钠的质量浓度.13. 9 g/L 生理盐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14. 临床上纠正酸中毒使用的乳酸钠(NaC 3H 5O 3)注射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问该注射液的质量浓度是多少?15.配制0.2mol/L N a OH 溶液100ml ,需取2mol/L N a OH 溶液多少ml ?16. 临床上需61mol/L 乳酸钠溶液360mL ,现有1mol/L 的乳酸钠针剂(每支20 mL ),问需这样的针剂几支?17. 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8. 比较0.1 mol/L NaCl溶液与0.1 mol/L CaCl2溶液的渗透压大小。

19. 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

20. 用高渗溶液作静脉注射时,。

21. 静脉滴注 0.9 g/L的NaCl溶液,红细胞会。

练习题1、物质的量是表示()。

A、物质数量的量B、物质质量的量C、物质粒子数目的量D、物质单位的量2.在0.5molNa2SO4中,含有的Na+数是()A.3.01×1023B.6.02×1023C.0.5D.13.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1mol O的质量是32g/mol B.OH-的摩尔质量是17gC.1mol H2O的质量是18g/mol 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4、将12.5克葡萄糖溶于水,配成250毫升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医用化学基础知识

医用化学基础知识

《医用化学基础》复习题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分散介质。

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半透膜具有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分子通过的特性,当用半透膜将溶剂与溶液隔开时,溶剂分子可向膜两侧自由渗透,而溶质分子通不过半透膜。

这时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多的溶剂将有较多的溶剂分子进入溶液,而溶液中只有较少数目的溶剂分子进入溶剂一侧。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溶剂分子进入溶液。

等渗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280~320mmol·L-1为标准,低于280 mmol·L-1为低渗溶液;高于320 mmol·L-1的为高渗溶液。

医学常识:外科消毒用的乙醇浓度是75%?因为含有甲醇,工业酒精为什么不能做饮用酒?血糖通常指血液中的是葡萄糖?机体溶胀能力下降是老年人产生很多皱纹及血管硬化的原因之一;生物标本防腐剂“福尔马林”的成分为40%甲醛水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半透膜存在时才存在;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9g·L-1NaCl,50g·L-1葡萄糖,9g·L-1乳酸钠,12.5g·L-1NaHCO3等等。

3.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

溶血是指红细胞(红血球)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

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渗透压的问题。

解释: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答:血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浓度,但在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时,稀释了血液,使其渗透浓度大大下降,这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将会通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而使血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反之,若向血液中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时,将使血液渗透浓度大大升高,这时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又将会通过细胞膜向血液中渗透。

上述两种情况,严重时都可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应该用等渗溶液。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医用基础化学是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它涉及到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院的学习中,医用基础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知识,并且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结合医学院的教学大纲,对医用基础化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药物的性质1. 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化学性质是指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物内的变化规律。

药物的分子结构对其药效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药物分子的空间构型、芳香环等结构对于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药物的分子结构还与其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等方面有关。

2. 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药物的固态结构、熔点、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对于药物的制剂、贮存、给药途径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药物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体内的吸收情况,而熔点则与药物的物相转变有关。

3. 药物的生物化学性质药物的生物化学性质包括药物的药效、药物的毒性、药物代谢等方面的性质。

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生化或病理学变化。

药物的毒性则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有害作用。

药物代谢则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反应。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受体、药物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基本机制。

受体是指在生物体内能够与药物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生理效应的分子。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化学键的形成,包括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影响酶、细胞膜通道、细胞内信使系统等方式发挥作用。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三、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代谢反应。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产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是指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它涉及医学化学、药物化学、临床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医用化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化学原理: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溶解度、酸碱平衡等基本化学原理,这些原理对于理解和解释医学中的化学过程和反应非常重要。

2. 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药物化学主要包括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药物合成、药物代谢、药物分析等内容。

3. 分析化学:研究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常用于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试验和生物样品分析等。

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等。

4. 临床化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化学技术和方法。

临床化学包括临床生化学(研究生物样本中各种生化物质的测定和分析)、临床药学(研究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药物治疗)等内容。

5. 医学化学:将化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包括药物设计、医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医用化学基础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药物研发和控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它为医学领域提供了有效的化学工具和方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医用化学基础教案(2024)

医用化学基础教案(2024)

溶液与酸碱平衡
探讨溶液的组成、性质,酸碱平 衡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
医用化学基本概念
包括医用化学的定义、研究范围 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基础
概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 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024/1/30
35
拓展延伸:医用化学在医学领域应用举例
药物合成与分析
医用化学为药物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 对药物成分的分析,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10
03 无机化合物及其 性质
2024/1/30
11
酸碱反应及平衡常数
酸碱定义及性质
阐述酸和碱的定义,列举 常见的酸和碱,并解释它 们的性质。
2024/1/30
酸碱反应类型
介绍中和反应、水解反应 等酸碱反应类型,解释反 应机理。
酸碱平衡常数
阐述酸碱平衡常数的概念 、表达式及意义,解释其 影响因素。
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解释氧化数、氧化态等基本概
念。
0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如离子电子法、化合价法等。
2024/1/30
03
电极电位
阐述电极电位的概念、表达式及意义,解释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
位的含义及应用。同时介绍电极电位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 纯品阿司匹林的含量,计算产率和纯 度等指标。
2024/1/30
33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 延伸
2024/1/30
34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阐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及元 素周期律,以及其在医学中的应 用。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医用基础化学-2024鲜版

医用基础化学-2024鲜版

15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定义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 离子都是酸,凡是能接受 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2024/3/27
酸碱反应实质
质子的转移。即酸失去质 子形成其共轭碱,而碱得 到质子形成其共轭酸。
强弱酸碱
根据酸碱的质子转移能力, 可将其分为强酸和强碱、 弱酸和弱碱。
16
酸碱平衡的移动
沉淀的生成
当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后, 加入某些试剂或改变条件,可使
医用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 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 验技能。
注重联系医学实际
多做练习和思考题
学习医用基础化学时要注重联系医学实际, 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 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快。但需注意,某些反应可 型的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 大压力有利于体积减小的方
能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或分 响程度不同。
向进行,减小压力则有利于
解。
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
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方向进 行的程度增大,降低温度使 放热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增 大。
2024/3/27
14
04
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
2024/3/27
1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01
02
03
04
05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
影响
影响
的影响
影响
影响
一般来说,反应物浓度越高,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改

医用化学基础(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医用化学基础(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07 生物体内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生物体内重要元素概述
01
元素组成
生物体主要由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
氮占比较大。
02
元素功能
不同元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碳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氢和氧参与形成水和有机物,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03
元素来源
生物体通过摄取食物和水等方式获取所需元素,同时也在代谢过程中产
生物体内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是构成核酸、磷脂和ATP等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元素,也参 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其化合物包括磷酸、 磷酸二酯等。

是构成蛋白质中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组成成分,也参与 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其化合物包括硫酸、硫化物等。

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元素之一,也参与多种生物活 性物质的合成。其化合物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等。
聚苯乙烯(PS)
透明度高、易加工,用于制造 医用试管、培养皿等。
聚乙烯(PE)
无毒、耐化学腐蚀,用于制造 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等。
聚氯乙烯(PVC)
柔软、透明,用于制造医用输 液袋、血袋等。
硅橡胶
耐高温、耐氧化,用于制造医 用导管、
医疗器械
如医用注射器、输液器、导管等, 采用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制造,具 有安全无毒、耐化学腐蚀等特性。
03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分子结构模型
01
02
03
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 生枣糕模型、卢瑟福核式 结构模型、玻尔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分子结构模型
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晶体结构模型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摘要:
一、医用化学基础的概念与特点
二、医用化学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医用化学基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四、医用化学基础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正文:
医用化学基础是研究医学领域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变化、作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它涉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分支,与医学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

医用化学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药物分析、新药研究等。

药物化学主要研究药物的合成、性质、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等过程;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临床化学主要研究医学实践中的化学分析方法、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化学问题;药物分析主要研究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药物质量控制等。

医用化学基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广泛,如药物研发、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等。

通过药物化学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并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药物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通过生物化学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内化学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临床化学研究,可以开发新的临床检测方法,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通过药物分析研究,可
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药物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化学基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未来,医用化学基础研究将继续深入挖掘药物的作用机制,开发具有更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新型药物;同时,还将不断优化临床检测方法,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摘要:1.医用化学的概念与意义2.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3.医用化学的应用领域4.医用化学的展望正文:医用化学是研究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它为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

医用化学在生物学、药学、临床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一、医用化学的概念与意义医用化学作为化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它涉及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为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

医用化学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二、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反应与调控、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物理化学与生物力学等方面。

这些基础知识为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它们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生物分子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化学反应与调控:生物化学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它们在细胞内进行有序的调控。

研究生物化学反应与调控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3.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药物化学主要研究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其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药物设计是基于药物化学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设计出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安全性的新药。

4.生物物理化学与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化学研究生物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电荷、热力学等。

生物力学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质,如力学强度、应变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的物理化学基础。

三、医用化学的应用领域医用化学在生物学、药学、临床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1.生物学:医用化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反应与调控等,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总时数:X学时理论:Y学时实验:Z学时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疾病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2、教学目的与要求(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XX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①掌握②。

(2)基本技能方面①熟练使用。

4、教学方法与手段(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以及结合录像、图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同时任课教师应适当地讲述一些学科前沿进展和动态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了解学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

实验教学教师应适当讲授,结合示教等手段介绍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以学生动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时数分配6、考核方式生理学为考试课,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课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选题有一定的范围及难度,从题库选题),考核成绩结合课堂随即考试(开卷或闭卷)及写论文等形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生理学前言动态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实验课通过平时课堂纪律、实验报告书写、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

成绩的构成为:实验预习A%、实验操作B%、实验纪律C%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7、参考教材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化学研究的对象二、化学的发展史三、化学和医药学四、化学课程的任务五、学习化学的方法[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第二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的结构[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原子的组成和同位素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元素周期律二、元素周期表[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三节化学键与氢键[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离子键二、共价键三、配位键四、氢键[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三章元素及化合物第一节非金属元素[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卤素二、硫三、氮[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二节金属元素[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碱金属二、铝及其化合物三、铁及其化合物[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三节生物元素[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生物元素分类二、生物元素在体内的作用[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四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物质的量二、物质的量的单位[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二节摩尔质量[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摩尔质量二、有关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三节气体摩尔体积[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摩尔体积二、气体摩尔体积及应用[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五章溶液第一节分散系[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分散系[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二节胶体溶液[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胶体溶液的制备二、胶体溶液的性质[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三节溶液浓度[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二、溶液浓度的换算与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四节溶液的渗透压[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渗透现象与渗透压二、渗透压与浓度的关系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表示方法二、有效碰撞理论简介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2.。

第二节化学平衡[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1.掌握。

2.熟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3.了解。

[教学内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1. 自学/课堂讲授2. 自学与讲授结合3. 理论与临床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