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与海相盆地或大区域规模级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分析不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以地表三维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尤以钻井岩芯和测井剖面资料为最重要的研究基础。

通过各种资料的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或露头,以及地震剖面中的一维或二维信息转换为三维地层关系的信息,从而建立区域、油田乃至区块或油藏级规模储层的等时成因地层对比骨架,大大提高储层、隔层及油层分布的预测和评价精度。

这一层序分析工作主要基于下述4个基本原理。

第一节基本原理一、地层基准面原理基准面是一个较古老的概念,Davis早在1902年就总结了关于基准面的不同定义,多达十几种。

目前在地质学中引用的基准面概念主要有3种:①地貌学上的平衡剖面或侵蚀基准面,即基准面是侵蚀作用的终极状态;②地理学上的临界面,即基准面是一个颗粒在其之上无法停留下来,而在其下则发生沉积与埋藏作用的界面(Sloss,1962),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将沉积基准面看作是海洋环境中的海平面和陆地环境中的湖平面等具体物理面;③地层基准面(图1-1,Wheele,1964),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中,以T.A.Cross,教授为主的成因地层研究小组(1994)引用并发展了Wheele的基准面概念认为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或湖平面),也不是相当海平面(或湖平面)向陆地延伸的一个水平面,而是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和呈抛物线状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延续而变化(图1-1)。

基准面在升、降变化过程中具有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基准面旋回,是一个受湖平面(或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沉积负荷补偿,沉积物补给和沉积地形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制约的地层基准面旋回,因此,地层基准面并非为简单的海平面(或湖平面),分析基准面旋回与成因层序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是理解地层层序成因并进行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ppt课件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ppt课件
古生物地层学
1
课程授讲计划
§0 绪论 §1 古生物学基础(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细胞结构,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生命起源与演化 生物与环境 §2 古生物学基础 (二) 古生物学基本概念 古生物的分类与命
§3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地层学基本原理 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地质年代表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
地壳运动和构造分区
地层学基本原理
1.地层、地层学的概念
岩层:地球上层状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 地层(stratum/ Strata ):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 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 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时 间顺序的含义。
§4前寒武系
前寒武系概况 中国的太古宇和元古宇
前寒武纪全球地史概述
§5古生界
古生代的生物界 中国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 、 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全球地史概述 §6中生界
中生代生物界 中国的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中生代全球地史概述 §7 新生界
新生代的生物界 中国的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2 新生代全球地史概述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Disconformity,假整合
上下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有沉积间断 (hiatus/diastem),
地层与其 他地质体
沉积接触
非整合
depositional contact
nonconformity
侵入接触
intrusive contact
22
(2)生物地层单 位
定义:
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 和特征所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即:以 含有相同的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 与邻层化石有别的三度空间岩层体;也 就是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来定义和说明 地层特征的地层体。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邓宏文5ppt课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邓宏文5ppt课件
. 八道湾组

7井
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11 1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1 1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4 11
1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1
11 11 14
11
14 11
11
14
11
14 11 14
14
13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2 14 14 12 14 12 14 14 14 14 14 14 14 12 12
12 14 14 14 14 14 12
14 12 14 14 14 14 14 11 44
高36—23—40—80—樊121—115井沙三段沉积相对比剖面(NS)
分流河 道为主
河口坝 发育
.
16
三 隐蔽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
17
浊积岩成因的岩性油气藏:
1、排烃条件:受控于流体压力,欠压实带(异常高压带) 2、排烃效率:浊积岩体厚度、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 3、储集体条件:物性条件 4、与烃源岩配置条件
.
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扇体分布图
郑408古冲沟
利561 郑411
坨121古冲沟
利98
坨122 坨124
坨71 坨深1 坨76坨73
盐16古冲沟 盐18古冲沟
盐20
永85 永921
永922
.
1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

2018/8/20
幻灯8
岩性剖面识别标志
( 1 )地层岩性剖面中的冲刷现象和上覆滞留沉积; (2)作为层序界面的滨岸上超和向盆地迁移; (3)岩相或相组合在垂向剖面上的转换位置; (4)砂泥岩厚度的旋回性变化。
2018/8/20
幻灯9
不同沉积环境下可识别的 短期旋回层序岩性剖灯2
一、 理论基础
2018/8/20
幻灯3
基本原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对地层记录中反映基准面 变化旋回的时间地层单元二元划分;该理论体系 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是识别地层中多级次的基准 面旋回和等时对比;核心内容为基准面旋回变化 过程中,对应A/S比值的变化在相同沉积体系域或 相域中发生的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 及其所导致的沉积物保存程度、堆积样式、相序、 相类型及岩石结构的变化;上述变化是相关地层 在基准面旋回中所处位置的函数,因而地层分布 型式和相类型的分布规律是可以预测的;通过高 精度时间分辨率的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可将钻 井的一维信息转换为三维信息。
幻灯10
测井剖面识别标志
建立取芯井段测井相的岩—电转换模型,是对测井曲线 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划分和界面确定的最有效方 法,不同比例尺的测井剖面适用于不同精度要求的层序 分析对象,相关的识别标志也有所不同: (1)单一的测井相类型及接触关系; (2)相似和相关测井相组合所代表的地层堆积样式、 沉积状态和接触关系; (3)由相似或相关测井相组合叠加反映的较长期基准 面上升或下降半旋回中单向移动和可容纳空间体积变化 过程; (4)反映不同沉积体系域的特征测井相组合之间的转 换面或突变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
(在陆相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理论基础 湖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第三节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
31

3、沉积物体积分配结果

(1) 旋回层序对称性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冲积平原
海岸平原
滨面 浅海 大陆架
第一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第三节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
32
(2) 地层叠加样式发生有规律变化;

长周期基准面上升期间: 地层呈退积叠加样式; 冲积及海岸平原相:厚度向上变厚,旋回对称性向上变好; 临滨和陆架相:厚度向上变薄,对称性变差,以下降半旋回为主;
13
四、基准面旋回层序及特征:
1、旋回层序定义
质点运动轨迹
低 时 间 高
旋回层序界面
在一个基准面旋 回中沉积的地层。
(1)基准面上升,有
下降半旋回
二分时间界限

效可容空间增加,沉积 上升半旋回;
(2)基准面下降,有

上升半旋回
旋回;
(3)基准面上升到下
基准面旋回运动是地表各种地质作用(海平面、构造运动、气候变迁、沉积负 荷、地貌地形、沉积物压实等)的综合结果。
第一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三、地层基准面原理
第一节基准面与基准面旋回
11
1、基准面与地表的相对位置——决定地表地质作用。
基准面旋回运动控制着地表可容空间变化,从而决定着地表的各种地质 作用方式:侵蚀、沉积物路过冲刷、沉积、欠补偿非沉积作用。

基准面下降:有效可容空间向海迁移,向海一侧可容空间较大, 滨海砂岩沉积体增大,海岸平原沉积体积减小。 基准面上升:有效可容空间向陆迁移,向陆一侧可容空间较大, 因而海岸平原沉积体积增大,滨海砂岩沉积体减小。

基准面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3.最大海泛面:指的是最大海侵时期形成密集段或下超面,在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大,为划分海侵体系域和高 水位体系域的界面。
4.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海平面指一个固定的基准面点,从地心到海表面的测量值。这个测量值随洋盆和海 水的体积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局部因素无关
5.相对海平面变化:相对海平面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间的测量值。一个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 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当地盆地沉降速率的函数,相对海平面变化与沉积物堆积无关,不能与水深相混淆。
感谢观看
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遵循多个沉积学和地层学第一原理—沉积地层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这种形态和时 空组合关系在地质历史中周期性地出现,因而具有可预测性。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若干普遍性原理高度综合的一 门学科 。
2.理论基础。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地震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即控制可 容纳空间的基准面的周期性变化,是形成不整合面或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成因相关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 因。这个基准面是相对的,是由海平面(或者湖平面,或者是陆地表面上的既不沉积也不侵蚀的不发生沉积作用的 平衡表面)升降、构造运动、沉积物供应速度和气候等4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油气领域应用
层序地层学之所以能够在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钻前对有利于形成油气藏的相带、区块 及其优劣进行预测,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与方法。如预测有利生油层段、找寻火山口、寻找 复合密集段等方法。
在基准面发生重大下降过程中,相邻两个或多个层序的密集段彼此紧靠、相互配置,形成丰厚优质的生油岩 和质量良好、配置合理的生储盖组合。层序地层学先进的成因模式,尤其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提供的地层对比、 相带展布预测、砂体分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石油的生、储、盖、运、圈、保系统的研究精度,提高了各种地层 参数的预测能力,为寻找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提供了科学依据。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ppt课件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ppt课件

HST
LST TST HST
◇是在海平面由相对上升转变为相对下降时期 形成的,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大于可容空间
增加的速率。
◇ 底界为最大海泛面,顶界为层序界面。
三角洲沉积是典型沉积类型。
34
35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5)陆架边缘体系域
◇陆架边缘体系域(Shelf margin systems
tract,简称SMST)是与Ⅱ型层序边界伴
第二章
Vail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1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1.层序地层学定义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之
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
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 间相互关系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
2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受益于地震地 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沉积 学的发展。 ◇岩性地层学无益于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生的下部体系域(海平面相对上升或静止);
◇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
36
37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5、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1)准层序
准层序(Parasequence)
临滨 滨外陆棚 前滨
4 3
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
的面为界、由成因上有联系
临滨
2 1
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
序列。
临滨
慢 中 快
43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7、凝缩层(Condensed section) ◇指沉积速率很慢(1-10mm/1000a)、 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 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低时,只有那些具有最大保存潜力的地貌要素才能在地层记录 中保存下来,结果表现为低的相分异,地层不连续界面频繁;
当A/S值趋向于1 ,相分异程度增加, 有更多的地貌元
素保存 ,地层不连续界面罕见
相分异原理
A/S比增大时的各种相的相对保存程度
相分异原理
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地层的旋回性是基准面相对于地表 位置变化所产生的四种地质作用状态随 时间发生空间迁移的地层过程中的沉积 学响应
4 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或影响相域诸多的几何特征和岩性特征 ,包括成因层序叠置样式、作为地层和地理位置函数的地层旋 回的对称性、地层不连续面出现的频率、相分异、原始地貌要 素的保存程度和地层构架特征等
5 体积分配作用还决定了哪些岩石和哪些地层不连续面在时间 上是相等的98)指出:地层和相的所有其他属性都 由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控制,或与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 有关
1 四个基本原理
2 基础理论
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层序划分学派
以EXXON公司“Vail”学派为代表,以不整 合面或相关整合面为层序边界
以Galloway W E.为代表,以最大湖泛面 作为层序边界
Johnson J G.等所强调的地表不整合面或 海侵不整合面为边界
Cross倡导的基准面由下降到上升过程中 形成的不整合面为层序界面
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层序界面划分

界面
类型 成因
区 域 构 造
类运

产状及
等时性
主要识别标志
地表及岩 测井 地震
芯剖面
剖面
剖面
穿 越 盆 地 边 风化壳,底
界 的 区 域 构 砾岩,角度
造 不 整 合 面 不整合或下

1.2 地层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ppt

1.2 地层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ppt

海进超覆与海退退覆Fra bibliotek
海进超覆:当地壳下降,沉积盆地的水体逐渐扩大,沉积范围也 逐渐扩大。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越来越新的沉积地层依次向陆地 方向扩展,逐渐超越下面的较老地层,直接覆盖于周缘的剥蚀面 上,形成不整合接触,称为超覆。 海退退覆:由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海水自内陆向海洋退去, 这种现象成为海退。由于海退,新沉积的岩层分布范围逐渐变小, 时代较新的近岸沉积依次后退而覆盖在已经形成的远岸沉积之上。 这种关系称为地层的海退退覆。在地史记录中,一般退覆关系不 易确定。(为什么)这是由于海水退去后,地层露出水面,经过 了风化剥蚀,往往不易保存的缘故。 两者都会造成广大区域的岩性界面和时间界面的不一致,使得原 有的地层好像又重新披上了一层“外衣”。也就是说,海进海退 导致了岩层的穿时性。
1.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 石称为岩层。 2.地层:通常为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岩层;(即具有一 定的时代含义的岩层或岩层组合)。 两者对比:把野外见到的层状岩石(包括沉积岩、火山 岩及变质岩)泛称岩层。当涉及探讨它们形成的先后顺 序、地质年代,并组成填图单位时,就称为地层。 岩层:泛指各种特征的一般层状岩石,无时代概念,一 般不形成单位 地层: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层。具时代概念, 构成单位
侧向加积
天然堤 时间线 低水位 点沙坝
天然堤
侧向加积单元
河床滞留沉积
如:海侵、海退导致的地层穿时性 相对海平面的变化造成海平面向大陆方向侵进(海进)或海平面向 海洋方向退却(海退)。海侵、海退有哪些成因??

海进有不同的成因,一般可归为 4种:①气候变化。 特别是极地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常常形成全球性的海进。反之,则形成全球性的海 退。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赤道地区海进,两极地区海退;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赤道地区海退,两极地区海进。这一观点是中国地质 学家李四光提出的。③构造运动。不同级别和规模 的构造运动可形成不同级别和规模的海进或海退。 如洋中脊扩张加快、体积增大,可在两岸地区发生 海进。④地球的膨胀或收缩。一般说来,地球膨胀 导致全球性的海进,地球收缩则造成全球性的海退。

第八讲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学

第八讲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学
• 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是通过露头、岩心及钻井岩性序列等 高分辨率特征的地质资料来确定。
短期基准面的旋 回变化可以在地 层记录中表现为 对称性和不对称 性的地层旋回。
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
• 地层剖面中存在冲刷现象及上覆的滞留沉积 物。
• 滨岸上超的向下迁移。 • 岩相类型及其组合在垂向上发生变化。 • 砂泥岩厚度旋回变化及地层叠置样式变化。
• 相分异直接影响储层的三维空间几何形态、岩性和 岩相类型以及储层的连续性和非均质性。
• 从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的动力学观点出发,相 同沉积体系域的体积分异(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 物体积之比)、沉积物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 、相序特征及相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随着 沉积体系域处在基准面旋回中的位置和可容空间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不同沉积环境下可识别的 短期旋回层序岩性剖面
• (2)中期基准面旋回 • 中期基准面旋回指在大致相似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一系列具成因联系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组合,包 括中期基准面上升和下降半旋回。
• 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可以通过露头、岩心以及 电测井资料的分析来完成。
• 中期地层旋回的边界:河道冲刷不整合、沉积相 变化处、短周期叠加样式的改变

沉积物体积划分(volumetric partitioning)是基准面旋回
内不同沉积环境可容空间动态变化的结果。它是指基准面 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大小随地理位置变化,由此,堆 积在可比较的沉积环境中的沉积物体积发生时空变化。
基准面变化---有效可容空间变化---沉积物沉积量
1)沉积物体积 分配原理控制 了旋回对称性
下降半旋回记录了可 容空间由最大向最小 方向单向变化的过程
上升半旋回记录了可 容空间由最小向最大 方向单向变化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5
基准面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之间 平衡时的沉积—地貌状态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6
由基准面升降控制的时空迁移过程与四种 沉积环境状态的对比关系图解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7
地层的旋回性是基准面相对地表位置的升、降变化 所产生的四种沉积环境状态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空间 迁移的地层过程和沉积学响应,记录了地层中不同 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因而如何在地层中识别基准面 旋回,并对其进行级次划分和等时对比,是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的研究基础。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13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地震层序划分和地震相特征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14
体积划分原理
沉积物体积划分系指成因层序的地层过程中沉积物 被划分成不同的相域过程,它是基准面升、降变化 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可容纳空间的四维(时间+ 空间)动力学系统的产物,反映原始沉积地貌形态 的保存程度、沉积厚度、内部结构、堆积和叠加样 式等诸多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特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
(在陆相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主讲:郑荣才 教授
理论基础
湖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基本结构类型和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可容纳空间机制对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分布模式的控制
短期旋回分析在油气田开发阶段的应用和技术方法
基准面旋回由上升和下降两个半旋回组成,基准面升、降 可发生在地表之上或之下,也可穿越地表上下摆动。在地 表的不同部位基准面的升降旋回是等时的,由一次升降旋 回过程中保存的地层记录为一个以时间为界面的时间地层 单元或成因层序,一般由代表上升和下降两个半旋回的岩 石叠加组成,也可由仅代表半旋回沉积记录的岩石+界面组 成,或仅表现为以冲刷和无沉积间断为标志的界面。
中评估汇报
向海方向
幻灯16
相分异原理
伴随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物体积划分,发生 在同一沉积环境中的相序、相组合和相类型的变 化过程称相分异作用。 由相分异作用直接影响储层的沉积相序列,堆积 方式和物理性质,包括储层在三维空间的连续性、 几何形态、岩性、岩相类型及岩石的储集性和非 均质性等。 相分异作用直接受控于基准面升降过程中的有效 可容纳空间的迁移方向和A/S值的变化。
2020/9/27
湖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研究思路
中评估汇报
幻灯2
一、 理论基础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3
基本原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对地层记录中反映基准面 变化旋回的时间地层单元二元划分;该理论体系 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是识别地层中多级次的基准 面旋回和等时对比;核心内容为基准面旋回变化 过程中,对应A/S比值的变化在相同沉积体系域或 相域中发生的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 及其所导致的沉积物保存程度、堆积样式、相序、 相类型及岩石结构的变化;上述变化是相关地层 在基准面旋回中所处位置的函数,因而地层分布 型式和相类型的分布规律是可以预测的;通过高 精度时间分辨率的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可将钻 井的一维信息转换为三维信息。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15
有效可容纳空间迁移所导致的 物体体积划分和地层堆积样式的变化
垂向加积(VS)
向陆退积(LS) 垂向加积(VS)
向海进积(SS)
向陆方向
向海进积
a. 可容纳空间地理位置的迁移
层序边界
2020/9/27
向陆方向
b. 沉积物体积划分与堆积样式的变化
沿岸平原含煤地层
滨面沉积
地震反射剖面通常只能用以识别较长期基准面旋回, 主要识别标志为: (1)与不整合相关的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削截或 削蚀面,下切面); (2)与较长期基准旋回上升折向下降位置(最大 可容纳空间或凝缩层)相对应的高振幅连续反射界 面或一组反射; (3)与测井或岩芯确定的区域相变面可对比的反 射特征; (4)地震反射几何构形的特征及其变化。
对比过程中,以基准面由下降折向上升,或上升折向下 降的转换位置,也即旋回的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等时 对比的优选位置。由于地层记录中转换点或表现为不连 续界面,或为连续界面,岩层与界面出现的位置和比例 是其在沉积盆地中所处位置和基准面升、降过程中A/S 值变化的函数,因而了解地层过程中岩石与岩石、岩石 与界面和界面与界面的对比关系极为重要。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17
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是依据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和相伴随的可容纳空间变化,导致岩石记录的地层学和 沉积学特征的过程—响应原理进行的,旋回等时对比是 通过相序分析识别层序在空间上的连续性、排列或叠加 样式,确定旋回和界面的发育位置并加对比实现的。
中评估汇报
幻灯10
测井剖面识别标志
建立取芯井段测井相的岩—电转换模型,是对测井曲线 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划分和界面确定的最有效方 法,不同比例尺的测井剖面适用于不同精度要求的层序 分析对象,相关的识别标志也有所不同:
(1)单一的测井相类型及接触关系;
(2)相似和相关测井相组合所代表的地层堆积样式、 沉积状态和接触关系;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8
岩性剖面识别标志
(1)地层岩性剖面中的冲刷现象和上覆滞留沉积; (2)作为层序界面的滨岸上超和向盆地迁移; (3)岩相或相组合在垂向剖面上的转换位置; (4)砂泥岩厚度的旋回性变化。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9
不同沉积环境下可识别的 短期旋回层序岩性剖面
2020/9/27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4
几个基本概念
地层基准面原理
地层基准面首先由Wheeler(1964)提出,Cross等引用并 加以发展。它相当于一个相对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 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势能面,亦即河流平衡剖面。 与该界面相关的环境可处于不同的四种状态:①侵蚀作用; ②沉积作用;③过路状态(by pass);④无沉积间断。
(3)由相似或相关测井相组合叠加反映的较长期基准 面上升或下降半旋回中单向移动和可容纳空间体积变化 过程;
(4)反映不同沉积体系域的特征测井相组合之间的转 换面或突变面。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11
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与测井响应特征的关系
2020/9/27
中评估汇报
幻灯12
地震剖面识别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