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学校与社会之辩证关系再认识_刘姗姗
学校与社会之辩证关系再认识□刘姗姗陶行知与杜威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
但是,陶行知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吸取了杜威理论和学说中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教育实际进行了改造,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不是照抄照搬的,从他的教育思想形成来看,可以说是他对杜威的学说和理论进行改造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育理论。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从欧洲传入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
从批判中国传统的旧教育出发,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的这个牢笼,把学生从牢笼中解放出来。
本文拟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与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两种教育观点予以再认识。
一、两种观点的相同之处(一)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批判在20世纪以前,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为标志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领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为了适应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的教育家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了批判。
就这一点来说,陶行知与杜威无疑是一致的。
1899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传统教育”一词来称呼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他顺应时代和工业发展的趋势,对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以及传统学校教育进行了批判。
这种教育思想以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对儿童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技术训练和职业准备,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
杜威指出,传统学校教育的主要弊病之一就是学校教育同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相割裂,没有给儿童充分生活或生长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
杜威强调说:传统学校教育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
进步主义课程理论
进步主义课程理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扩张和改造阶段。
由于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到了迅猛发展。
到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首位。
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必然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而在当时美国的教育领域,学校制度、课程和教材、教学方法等仍旧沿袭欧洲的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教育与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离。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经过他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长期试验,然后不断更新、丰富而形成的。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为了适应20世纪前后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目标在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协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改造就学校,以培养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能动脑动手,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杜威吸收了西方历史上众多思想家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实验科学的新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一)课程概念进步主义代表人物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书中阐述了有关儿童教育课程的理论主张。
指导和影响他的课程思想是注重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和经验并尊重自我的首创及主动自觉学习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在教育上则表现出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深入地影响了他的课程主张。
杜威在其早期著作《我的教育信条》这一权威性的文章中,强调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心理学。
从教育的心理因素及民主观着眼,他主张教育应建立在儿童的天性、本能的基础上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根据反对传统教育的需要,尤为重视心理的因素,大力倡导儿童中心论。
杜威竭力反对传统教育消极的对待儿童,主张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是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他声称: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人物简介
《经验与自然》
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
对美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认为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 为美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推动了美国哲学的发展
05
约翰·杜推动了美国教育的进步
对全球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约翰·杜威的生平与背景
约翰·杜威的出生与成长
185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 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 在家庭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宗教熏陶 -年轻时在芝加哥大学学习
• 受到了当时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亨利的启蒙教育
• 认为哲学应该关注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强调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
途径
教育哲学与民主教育
教育哲学观点
• 认为教育是培养个性、发展才能的过程
• 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需求,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民主教育观点
• 认为教育应该平等、自由、民主
参与了美国社会和政治活动
• 支持妇女选举权、劳工权益等社会改革运动
• 对美国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家人共度时光
• 与妻子艾米丽共同度过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 培养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一、学习的意义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杜威教育思想发展历程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
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
杜威与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C.S.皮尔斯和W.詹姆斯不同,他不倾向于把哲学看作纯学术的东西,而主张把它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
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一张蓝图。
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交融在一起。
杜威说,如果把哲学看作必然有影响于人的行为,把教育看作塑造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倾向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给哲学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定义,即"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理论",同时"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因此在美国,认为实用主义哲学基本上是教育哲学的一派。
(一)杜威是唯心主义经验论者,他所使用的" 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或"经验的实验主义"等哲学名词,基本上都是同义的,其中心概念是" 经验 "。
实用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纯粹的经验,正如В.И.列宁所指出的,"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
与传统的经验主义不同,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新课程改革:“实用主义”并不“实用”
摘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理论上看应有许多契合之处,但在实践中由于两者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重大隔离。
由中西传统的不同实用价值取向,揭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实践者各自在新课改中的实际表现,分析社会转型期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双重异化的原因,阐明当前新课改实践中如何定位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者关系。
提供融合中西传统实用价值观的一些建议,为“实用主义”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用”起来提供一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二、界定与阐释:“人本的实用主义”与“社本的实用主义”我们都不能否认,由外移植进来的实用主义哲学理念必然会产生误解、误用或所谓消化不良的情形。
加上在“解读”、“导读”与培训传播过程中还难以避免的“误读”和“误导”,其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更何况哲学理念的精髓还要转化、融入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传统文化方可“实用”。
实用主义(pragmatism)本意是从希腊词(行动)派生出来的,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曾被视为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
现在它仍是一种非常有影响的思想体系,它把哲学从一种人生观的思想体系降为一种研究问题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识解释为一种评价过程,以科学探索的逻辑作为人们处世待物的行为准则。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等等。
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指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
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
张楚廷对中西方实用主义从人本和社本两个角度作过区分,指出实用主义有两种,我国一度奉行的实用主义是社本主义基础之上的,而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是基于人本主义的。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论文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我们应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
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
杜威与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斯和詹姆斯不同,他不倾向于把哲学看作纯学术的东西,而主张把它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
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
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交融在一起。
杜威说,如果把哲学看作必然有影响于人的行为,把教育看作塑造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倾向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给哲学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定义,即“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理论”,同时“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因此在美国,认为实用主义哲学基本上是教育哲学的一派。
与传统的经验主义不同,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相互作用,是说有机体不仅被动地适应于环境,而且对环境起作用。
其结果,环境所造成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人的机体及其活动起反作用。
行动和遭遇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就形成了所谓“经验”。
所以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他还明确地说“在我的教育事业背后,存在着一个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系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杜威教育理论中核心的东西。
从“经验”这个中心概念出发,杜威确认“一切学习来自经验”,并着重指出,相信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就真正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作用。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
浅谈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孙欣宇摘要: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对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对他的教育思想的评价曾经大起大落,褒贬不一,他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试就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它对美国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美国现代教育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建立是在对时代变革,科学发展和教育冲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
首先是美国当时时代背景的要求。
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美国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中,整个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科学技术带给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惊人变化,因此崇尚科学,提倡探究和创新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次,实用主义哲学在当时的美国大行其道,这种哲学思想虽然不是在美国发端,但是经过美国哲学家皮尔思和詹姆士的发展后,理论体系逐渐成熟.杜威作为一名实用主义哲学家,一方面在进一步完善实用主义哲学的同时,在密执安大学任教授期间,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把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①杜威探索“现代教育”即发端于此.同时,他能够将他所掌握的机能心理学,工具逻辑学和社会有机论等作为研究“现代教育”的工具,将实用主义运用到教育领域;再次,传统的认识论在此时遭到了批判,传统认知论的地位在此时也受到了挑战和批判.传统认知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出现的。
知识是对实在的“静态”的把握和关注,这种认知论割裂了认知主体与被认知对象的关系,造成了认知主体的被动,在现代科学的面前越来越站不主脚,而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①《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郭法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
”①美国传统教育诸如“知行分离”的弊端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以知识讲授和教师为中心,儿童进行学习的活动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索和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对现代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环境因素融入其教育理论中。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他对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进行评价,探讨其对于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为当前和未来的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杜威的教育思想,能够推动道德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个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道德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其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之中。
他坚信,道德不仅仅是一套抽象的道德规则或原则,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通过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行为习惯。
因此,他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建立在以下几个理论基础上。
杜威强调“经验”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互动、参与社会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等经验过程来实现的。
这些经验不仅帮助个体理解道德规则,而且使个体学会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这些规则。
因此,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知识或规则。
杜威提出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因此,道德教育不应该试图灌输一套固定的道德标准,而是应该尊重并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道德多样性。
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一、总述实用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教育即生长、生活、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
二、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与美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教育领域中主观主义的盛行以及相关教育思想、心理学和哲学思想的融合密不可分。
(二)、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思想基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帕克、革剌斯·曼等人的思想和教育实践有关。
,但就理论的主导基础而言,有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的功能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
1、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自然主义中包含的真理元素,如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考虑儿童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性;注重身心的均衡发展;关注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等。
得到了杜威的充分肯定。
同时,杜威也注意到卢梭的自然主义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并在自己的课程理论中纠正了卢梭将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隔离的错误。
当然,除了卢梭的自然主义,赫尔巴特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都是杜威批判、改进和发展的对象。
然而,自然主义是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形成的主要教育学基础。
2、机能心理学杜威早在1886年就出版了《心理学》教科书,1896年又发表了《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
3、实用主义以经验自然主义和工具主义来弥补“彻底经验主义”和“有用即真理”哲学观之不足,他站在重视行动的立场,认为一切思想、理论、真理,归根到底是人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工具,人的认识只是一种尝试,人的思维的作用在于使自我适应环境的行为获得成效。
第二十章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十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杜威生平和著作:1.生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 :“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巴黎大学(1930年):“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零售商人。
•1875年,入佛蒙特大学读书。
•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
•1882年,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
•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
•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
•1896年,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维持8年后关闭)•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此外,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
2.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My Pedagogic Creed(1897)•《学校与社会》The School and Society (1899)•《儿童与课程》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等。
杜威的教育理论
杜威退休后继续写作,直至1952年去世 为止。《我们怎样思维》《芝加哥实验
的理论》《经验与教育》《人的问题》
是他这个时期里的主要教育著作。美国 进步教育运动从20世纪30年代起,便从 极盛走向衰落。1955年美国“进步教育 协会”的解体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因此,
杜威这个时期的著作的一个特点,是他
对进步学校的一些看法和为进步教育所 作的种种辩护。
著作目录
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与社会 儿童与课程 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 明日之学校 民主主义与教育 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的资源
我们怎样思维 芝加哥实验的理论 教育和社会变动 经验与教育 教育和社会秩序 人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使用》一
书引言
《我的教育信条》(1897) 是杜威早期的
1904-193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推动学 校革新。先后撰写了《明日之学校》(1915)、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著作,形成了 系统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1930(退休)-193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名 誉教授。出版了《经验与教育》(1938)。 1952年因患肺炎症去世。
杜威( John Dewey)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20世纪前期 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 家。杜威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 育》。这一著作与柏拉图的 《理想国》、卢梭的《爱弥 尔》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发展 的三个里程碑。
《学校与社会》(1899)是杜威对芝加哥实验 学校家长和赞助人的几个演讲汇集成的一本小 册子。许多人认为这本书是他所有著作中影响 最大的一本。杜威首先从美国“工业制度” (即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社会生 活的根本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这种变化 来论述教育上的一切问题。他要求学校在教材 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根本改革。他主张把各种类 型的作业(如纺织、烹饪等)、自然研究、科 学常识、艺术、历史引进学校,使每个学校成 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
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朱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倍受人们的关注。
在历史上,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二者看似仅是语序作了变化,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本文比较了两个命题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揭示了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杜威;陶行知;生活与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8X(2002)04-0051-04生活与教育,一直是人们无法回避的话题。
二者的关系经历了笼统整合———分离———重新整合三个阶段。
在原始社会,教育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教育此时是上代将生产与生活的经验传递给下代的桥梁,有生活便有教育;随着生产的发展,教育从生产与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有专门供学习的地方,有专门进行学习的人;随着社会的继续推进,人们越来越发现,这种独立式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重新提出要将教育与生活整合,这种整合是超越了原始混沌的笼统的整合,是更高水平上的整合。
在近代,对教育与生活之关系探讨较多的应首推杜威,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主张;在我国,生活教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等流传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人们不难发现,杜威的观点与陶行知的观点只是语序作了变换,那么,二者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笔者认为二者不是一回事,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一、两个命题的相同之处(一)对生活与教育之关系的重视从“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这两个教育观点中,人们能够发现杜威和陶行知都是很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的。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包含了两层意思:(1)教育为社会生活之必需,杜威认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2)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如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说的:“社会不仅通过传达、通过传递而继续生产,而且可以公正地说,在传递中、在传达中生存。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一位长寿翁,在人间度过了93个春秋,其生活的历史跨度大,其阅历广,其著作多。
评者或赞或贬,或毁誉参半。
然而,争论各方似乎都不否认,杜威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标志着一个时代,他是教育史中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伯林顿市附近的村庄的一个商人家庭。
中学毕业后入佛蒙特大学,1879年毕业,得学士学位。
后来,他在美国南方石油城一所中学做教师,教授拉丁文、代数和自然科学。
1881年,转入佛蒙特州乡村学校任教,同时在佛蒙特大学内研究哲学史。
1882年,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
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到密歇根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以后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系主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等职务。
在芝加哥大学时期,他还在校内创办实验学校,研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一生除短期做中学教师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大学任教。
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初等学校纪事》编辑、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第一任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联盟全国主席等职。
他曾到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国,考察教育状况,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952年,杜威在纽约去世。
杜威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年代。
美国同欧陆相比,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短期内便赶上和超过了其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工人运动的浪潮逐步壮大,在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这一时代的特点,决定了美国在教育领域内要反对欧洲大陆的传统教育,使教育适应美国的现时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抵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美国的教育改革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评析杜威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
评析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者:范刚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9期摘要: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所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文章概述了该书的大致内容,主要对书中所陈述的民主社会、民主教育及蕴含的各种教育思想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民主主义民主社会民主教育儿童学校一、作者撰写《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时代背景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论著很多,主要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思维术》、《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
这个时代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资产阶级既有腐朽、没落、反动的一面,又有其前进的一面。
因为,这时美国面临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正处在发展时期。
因此,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
二、《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内容介绍《民主主义与教育》全书共分二十六章。
从第一至第九章论述的是教育作用与目的问题。
杜威十分重视教育目的问题,在本书序言和第八章中专门阐述了这个问题。
在第一至第三章中,杜威说明了教育在向青年一代传授知识与经验及形成儿童的品格中的作用。
在第十二至二十一章中,论述的是实用主义的教学论。
他的教育理论的特点是:既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出发论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又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辨证法的思想;既从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出发、主张根据社会需要让学生学习实用知识,又注意学生的地理、博物、园艺等学科的教学;既强调儿童的“主动作业”,又谈到“分科教学”问题;强调照顾儿童的兴趣与能力,主张“儿童中心主义”。
由此看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对这一体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进步主义教育之父——杜威
进步主义教育之父——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在漫长的一生中发表了大量著作,形成一个极复杂的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
他的主要影响是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是一个彻底的联接主义者,他的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教育问题同它的整个历史背景以及实用主义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是批判传统教育的领袖,堪称“进步主义教育之父”。
一、杜威的生平和著作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
1859年10月20 日他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的一个杂货商家庭。
1875年杜威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对进化论和哲学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城的中学教师和柏林顿的乡村学校教师。
1882年杜威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研究生,在此期间,黑格尔哲学深深地影响了他。
1884年获哲学博士。
博士毕业后,杜威一直在密执安大学任教到1894年(除1888-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工作外)。
从这一时期起,他开始对教育感兴趣,积极参与了中等学校师资的培训工作,萌发了进行教育实验活动并把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合起来研究的想法。
1894年,杜威受聘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教授兼系主任,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哲学思想,并于1896年开办了一所实验学校,通称“杜威学校”,在课程、教材和教法上进行实验。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不少教育著作,例如,《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等。
1904年到1930年退休,杜威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和师范学院任教(任教期间,除在国内作一系列演讲旅行外,还到过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讲演和考察)。
期间,他于1916年出版了副题为“教育哲学导论”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该书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的综合阐述,试图发现和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包含的种种观念,以及把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事业的问题。
实用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整个二十世纪全世界的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杜威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不是“准备生活”;第二,教育即个体的经验继续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要在其中学习现实社会中所需要的东西;第四,课程的组织要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科学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问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但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有三个“忽视”,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因此也不断地遭到批判,特别是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美国人把科技落后的板子打在了杜威的身上。
这些,恐怕也是我们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倾向,新课程有许多很好的教育理念,有许多很好的设想,有许多很好的计划,有许多很好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要重蹈杜威三个“忽视”的覆辙。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杜威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
在他看来,“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在学校中就要为学生"设置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
据此,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主张,提倡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
他的学说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在20世纪前半世纪的整个时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统治了教育舞台。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学校教育,使得学校教育有了新的刺激和新的活力,也使得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变革。
杜威的_经验_思想及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
杜威的“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汤慧丽 刘广利(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经验论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他教育哲学的核心。
杜威“经验”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克服了当时美国传统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现在用杜威的“经验”思想反思我们现行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杜威;经验;新课改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是对中国,通过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教育家大力传播,再加上杜威亲自来华宣传,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经验论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他教育哲学的核心。
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再次研究杜威的“经验”思想对我们仍有很大裨益。
一、杜威提出经验思想的背景杜威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年代。
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大量移民的纷至沓来要求教育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要。
而在美国的教育领域中,学校的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还是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传统教育的合理化束缚了对人创造性的培养。
再加上传统的哲学“二元对立”和美国传统的教育又极大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
面对教育上这两大课题(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经验”思想。
西方教育哲学里,一直存在关于理性与经验的争论,此消彼长没有定论。
到了现代,杜威又加入其中。
杜威的经验思想是在黑格尔、詹姆士和达尔文等人的影响下联系美国的教育现状,在长期研究和批判传统教育中形成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评述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评述约翰•杜威(John Dewey)不仅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还是著名的教育学家。
他立足于当时社会现状的需求,不满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对美国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创新,提出了自己一整套崭新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的提出,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权威的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理论“把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学上的进化论思想和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旨在指出这些发展所表明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方面的变革。
”一什么是教育这是任何一位教育思想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杜威的回答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这三个命题标示出杜威的教育观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
(一)教育即生活。
怎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美好的?教育怎样对待改造社会生活中的不足和弊端、为创造美好生活尽力?这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杜威提出“教育及生活”的观点,同美国当时社会状况是紧密联系的。
19世纪末,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大规模扩张和改造时期,由于大量移民的进入,人口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工业技术不断取得新成就,大型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教育能培养出灵活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创造型人材而非知识型人材。
而此时美国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是承袭欧洲的旧传统,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
他描述在传统的课堂里,桌椅按照几何图形一行行的排列,没有供儿童活动的余地,是单纯的让儿童“静听”的场所,被动的接受老师早已准备好的现成教材。
这与美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杜威指出,传统教育“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
“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的自由的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运用于日常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试评杜威教育思想中其主要观点。
(1)杜威关于经验的论述,在教育哲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西方教育哲学源于古希腊,一开始便存在着理性与经验的争论。
德谟克里特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的著作没有被保存下来,人们只能从其著作的残篇和其他人著作中的转引来窥见其一二。
德谟克里特看重感觉经验,他认为真理与显示于感官的东西毫无区别,凡是对每一个人都显现、并且每一个人都觉得存在的东西,就是真的。
唯心主义者则看重理性,苏格拉底认为“万物皆备于我”,教育的使命是“认识自己”,而不须凭靠经验。
柏拉图承认有理性,它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承认有经验,它存在于现象世界之中。
理性是纯全的,经验则是虚幻的。
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摆脱现象世界中假、恶、丑的经验,借回忆使人复归于理念世界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倡导自由教育,认为崇尚理性是自由人的价值所在,而经验则是人们谋求理性的障碍。
早期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霸居一统,在经院哲学内部,理性论与经验论的争论也以理性论占居上风而告终。
文艺复兴时代,经验论又复抬头。
夸美纽斯处于中世与近代之交,在他的教育哲学中已明显出现经验论的倾向。
培根则响亮地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的口号。
培根之后,洛克提出“白板说”,批判先天观念,提倡感觉论。
洛克的教育哲学中埋伏着唯心主义的内部经验论,而与唯物主义的外部经验论并存于统一的哲学体系之中。
洛克的后继者各取所需;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继承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而英国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却利用洛克的唯心主义。
(2)杜威的基本倾向是用“经验”这个概念包揽一切,主体和客体、人和环境、精神和物质、知和行等,统统被收入经验的范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名为“经验”。
主要的教育观点是: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在做中学。
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与赫尔巴特的思想针锋相对。
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
杜威对经验的理解比起旧的机械的唯物主义者来要高明一些,因为杜威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杜威强调人不是消极适应环境,而是能动地改变环境,从而取得经验和经验的不断改造,这是其比机械唯物主义高明之处。
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起愚蠢的唯物主义来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
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杜威的经验论抹杀了客观和主观、存在和意识的区别,把“经验的”和“被经验的”混在一起。
杜威指出经验“不承认任何行动与材料、主体与客体的区别,而把双方面都包括在一个不可分析的总体之中”。
这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对此,列宁曾作过一针见血的批判。
列宁说:“实用主义既嘲笑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也嘲笑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
”。
又说:“在‘经验’这个字眼下,无疑地可以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
”*洛克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及其意义是什么?斯宾塞在教育史中有哪些贡献?(2)答:洛克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他把儿童天性喻为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可以任人随心所欲地涂写或塑造。
在他看来,一个人所以成为这样或那样,决不是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他说:“凭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伟大的事业”的人,或许会有,但为数极少。
从现实生活看,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第4页)。
因而,他要求英国的资产阶级必须使自己的子弟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认为这不仅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
洛克关于人之千差万别取决于教育的论断,显然过高估计了教育的作用,没有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但是他反对天赋观念,强调人不是生来就有优劣之分,而是受教育后才有好坏之别,这一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贵族为维护等级差别而鼓吹的遗传决定论,为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平等、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根据。
此外,它对18世纪的法国唯物思想家也发生了深刻影响,成为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的思想渊源。
*试评蒙台梭利关于自由纪律与工作的观点,并分析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史上的地位一、自由和纪律的关系1.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尽管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她所说的自由不是随心所的。
自由不是喜欢怎样就怎样,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服从真理。
她指出,自由并不意味着应该支持儿童毫无目的地、放任地。
无规则地活动。
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使人得到了自由,只有做正确事才会得到自由。
要使自由有所约束,就要有纪律,光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行的,因为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她说,如果孩子把脚放到桌子上,或者是用手推搡同伴,而未受到教师的干涉和纠正,只是不对的。
她认为,教师应该让儿童了解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的。
2.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1)“工作”—自由—纪律蒙台梭利所说的“工作”,是指儿童从事的各种活动。
在她看来,真正的纪律来自“工作”。
这是因为,“工作”组织的好,便可以是儿童的“自我”得到自由发展,精力得以发挥;而儿童获得了自由,他们的活动就将更加完善,从而产生良好的纪律。
可见,自由来自“工作”,而纪律有来源于自由。
她认为,儿童第一次专心做某事,不论这件事是一种感官训练,还是练习系鞋带、扣纽扣、摆餐具等“工作”,说明儿童已经在遵守纪律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她说:“假如没有有组织的‘工作’的组织就成为浪费。
正像一个新生儿,如果不加抚养,任其自由,他就会死于饥饿。
但是,如果不能使儿童自由的运用他的技能,没有充分发挥因积极活动而产生的精力,那种组织也是无效的。
”(2)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纪律是一种积极地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人如果像哑巴那样安静,想瘫痪的人那样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积极的几率包括了自由,它和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不同的。
因此,蒙台梭利指出,纪律的培养既不能靠强制,如把儿童限制在固定位置的、专用的板凳上不能活动,也不能靠宣传和说教、自由的活动中使儿童理解纪律,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这样儿童才会是主动的,在需要他们守规则时能控制自己。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活动室里有目的、自愿地活动,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去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
因为儿童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而且也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言语举止,长此以往,就能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因此,在蒙台梭利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子,甚至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
1.自由是必要的要使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要使幼儿的天性得到自然地表现,自由是必要的。
教师应该了解到,自由不仅包含幼儿活动自由,让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发展;而且还包含给幼儿心理自由,不把幼儿管的太死,窒息幼儿快乐的童年。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主、自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智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慈爱、集体的温暖;不要让幼儿“怕”老师。
2.纪律是比必要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由是有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是纪律。
光有自由没有纪律就成了放任自流。
纪律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些幼儿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规定。
教师应该让幼儿知道,有了纪律,才能让所有的幼儿过好集体生活,才能使老师更好地教育幼儿、搞好教学。
纪律不是用来幼儿的,而是用来帮助幼儿的。
幼儿只有了解到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纪律。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有关的规定,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幼儿,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
二、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杰出的儿童教育家,国际上称她为“真正优秀教师而闻名世界史上的幼儿教育家”。
蒙台梭利:为“吸收性心智”准备好合理的养料发现“童年的秘密”。
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蒙台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
儿童的精神深深地隐藏着,并不立即表现出来,他通过适宜环境的刺激和自身的努力形成着自己的个性。
儿童具有很大的潜力,天生具有“吸收性心智”,通过各种感官有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的印象和文化模式,使之成为心理的一部分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响终生。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比如,1~2岁的儿童对细节特别敏感,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细枝末节上。
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还表现出其他一些特点,如儿童喜欢操作活动,儿童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等等。
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
由于儿童的发展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成人只能帮助儿童发展,却不能代替儿童的发展。
教师不是向儿童灌输知识或发号施令,而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观察儿童,协助儿童,为儿童的自由活动提供保障,并与家长经常沟通。
教师是“导师”,应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协助儿童生命的成长,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建构、自我完善。
强调“有准备的环境”。
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一种有秩序、美的、富有吸引力的,并能给儿童以安全感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自由操作的活动材料,满足儿童活动的乐趣;环境的设置既要适合不同儿童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儿童独立进行操作活动,又要为儿童提供与小伙伴和成人交往的机会,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