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枯萎病

合集下载

甜瓜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甜瓜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甜瓜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甜瓜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1)症状:枯萎病又叫萎蔫病、死秧病、蔓割病。

瓜类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而甜瓜枯萎病主要由甜瓜、黄瓜专化型侵染引起。

幼苗染病后,叶子发黄,或叶脉发黄,子叶萎蔫下垂,凋萎枯死或僵化不长。

一般苗期发病不很严重,当瓜蔓生长盛期,开花结瓜初期和瓜膨大期发病较重。

开始发病时,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恢复,3~4天后整株或一部分侧技枯萎死亡。

剖视病株基部,可见导管明显变褐。

瓜田连作,土壤干湿不均,氮肥过多,施用牲畜吃过瓜皮后排出的粪便,或天气边疆干旱后时雨时晴,都有利于发病。

(2)防治方法:①实行4~5年以上的轮作。

不能在前茬种过黄瓜的地块各植甜瓜。

②在田间或斜坡地种植甜瓜时应先种下水头地块,然后再种上水头地块。

③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要选健株留种。

④药剂防治。

从苗期注意用农坑120、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药液等交替灌根。

中午时刻在田间发现染病初期的病株,挖土清棵,及时灌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40%多菌灵湿性粉剂混合300倍液,可有效的控制甜瓜枯萎病的发生。

1。

瓜类枯萎病的识别与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初报

瓜类枯萎病的识别与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初报
发病 相对 较轻 。
33 瓜 类生 育期 .
病 原 F sf m o ypmm( e 1 属 真 菌界 半 ua u m so Sh ) 知 菌类 。为 害瓜类 的有 4个专 化 型 :
21 黄瓜 专化 型 FO . .X
通 常情况 下 , 枯萎 病发病 盛期 都 在现 蕾前 后 , 即营 养生 长 转 为 营 养 和生殖 生 长 并进 的时 期 , 需
3 枝 干涂 白 , 刮治病 斑
可摧毁整园。 目前果农防治腐烂病 , 都是在发现病 斑、 形成危 害后 选用福 美砷 防治 。 美砷虽然 对腐 福
烂病 防效很 好 , 但属 于高残 留 的有 机砷杀 菌剂 , 不
用刀 片在病皮 上轻轻 划痕 , 也可 以刮除病 斑 , 注意不要伤及韧皮部。然后用毛刷均匀细致涂抹 “ 护树将军 ”, 使病皮 迅速干枯 死亡 。
深施 ; 幼盛果树的密植园, 根系已布满全园时在轻 耕带 内撒施 。 2 适 时追肥 , 均衡营 养
在果 实膨大期 ,叶 面喷硝酸 钙或 氨基 酸 以补
充钙 肥 , 配合 “ 瓜果 壮蒂灵 ” 用 , 使 增强药 效 , 而 从 均衡 树体营养 。另外 , 防止 果树 大小年 现象 , 要 可 以对 树体 进行 环 割 , 环割 后 涂抹 “ 花王 I ”, 促 号
王 萍 , 肖 艳 - 曾敬富 t 桂 良 杰 宋卫平
330 ; 吉 安市吉 州 区禾埠农 技站 ) 4 00 2 ( 江西 省吉安 市吉 州区农业 局 1
瓜类枯萎病又称蔓割病、 萎蔫病 , 是瓜类作物
上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 ,以黄瓜、西瓜发病最 重, 冬瓜 、 甜瓜 次之 , 瓜上发 生较 少 。在黄瓜 、 南 西 茎部较近叶片开始 , 发病初病株叶片 自下而上逐 瓜上 ,一般病 株率在 1% 3 %,重病地 6% 0 0 0 渐萎蔫 , 似缺水状 , 植株 白天萎蔫 , 早晚尚能恢复,

瓜类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瓜类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熟, 反复翻捣 。 减少病菌的存 活数量 。
四 、 剂 防 治 药
1 合理 轮作 。 . 瓜类 种植 田 , 可与谷物 轮作 , 经过3 5 的 轮作 后 , 壤 中的病 ~年 土 菌大量 减少 , 结合 深翻冻融 和晒垡 , 能大 大降低病情指数 。 2 高垄 栽培 。 . 选择 地势 高燥 平坦 , 排
3 合理灌 水 。瓜类 生产无论 是温室 际 周 围开 沟 埋 入 。 . 栽培 , 或是 露地栽 培 , 要看 天 、 都 看苗 , 合 3药 糊 涂 茎 。 发 病 初 期 , 7 %敌 克 . 用 0
瓜 类 枯 萎 病 菌 丝 和 菌 核 , 在 土 壤 理灌水 。以小水 沟灌 , 能 份 对 0 加 洇透垄 面为宜 , 不 松 原 粉 l , 面 粉 2 份 , 水 调 成 糊 状 , 中越冬 , 并存 活1 ~ 5 。 菌从 根毛侵 可 大 水 漫 灌 , 不 能 大 面 积 积 水 , 强 植 用 毛 刷 均 匀 地 涂 于 病 株 茎 基 部 ,效 果 也 O 1年 病 更 增 入 , 由细 根及 主根 的伤 口侵 入 , 菌 株 抗 逆 能 力 。 或 病 很 理 想 。■ ( 编 永新) 责
能随肥 料 、 工具及 灌溉 传播 。高 温 、 高湿
2 ~ 2 时 极 易 发 病 ; 水 漫 灌 后 , 表 4 3 大 地

发 病 症 状
4 施用 腐熟有 机肥 。有些 地方将瓜 .
田,由于 病 菌在 潮 湿 的环境 中大 量滋 生 繁
瓜类在生 长期 内均 可发病 。不同瓜
类 表 现 症 状 不 一 样 . 此 正 确 判 断 , 症 因 对
有利 于 发病 ;瓜苗 在 1 ~ 8 、成 株 在 类 残体 与人粪尿稍 稍堆沤 后 ,就施入瓜 6 1℃ 积水较 多 , 病 较重 ; 发 地下 害虫 多 , 类 衍 , 瓜 施用后引起疫病 的发生 。因此瓜类病 根系咬伤 多 。 也容易发 病 : 连作种植 比轮 残体要远离堆肥 , 沤制 的有机肥要充分腐 作种植发病更为严重 。

瓜类病害防治技术

瓜类病害防治技术

瓜类病害防治技术1枯萎病1.1症状表现枯萎病又称蔫萎病、蔓割病,是一种世界性瓜类土传病害,以抽蔓到结瓜发病最重。

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萎蔫下垂,突然倒伏。

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

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萎蔫枯死。

枯萎植株的茎基部的表皮粗糙,根茎部纵裂。

潮湿时茎部呈水浸状腐烂,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

病部常流出胶状物,茎部维管束变成黑色。

病株的根部分或全部腐烂,变成暗褐色。

1.2发病规律西瓜枯萎病菌为半知菌丛梗孢目镰刀菌属中的真菌。

病菌在土壤或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病菌的生活能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透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依然可以存活。

种子、粪肥和水流等都能带菌传播。

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根毛顶端侵入。

病菌在导管内发育,分泌毒素,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引起植株萎蔫死亡。

病菌在8~34℃均能生长,以24~32℃最为适宜。

PH4.6~6的土壤中发病较重。

男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底肥不足、氮肥过量、大水漫灌和连作地,都会引起或加重枯萎病的发生。

1.3防治技术1.3.1轮作倒茬发生过西瓜枯萎病的田块,最好间隔三年以上再种西瓜。

1.3.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也可用葫芦做砧木嫁接西瓜苗。

1.3.3加强田管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作为瓜地。

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成涝。

浇水最好沟浇,采用细水渗灌,不要大水漫灌。

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防止偏施氮肥,特别是结瓜期更要控制氮肥的用量,以免引起蔓叶徒长,诱发枯萎病。

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病株穴中灌入20%的新鲜石灰乳,每穴灌药液500mL。

用50%纯多菌灵可湿性剂1份加细干土200份拌匀,结合施肥施人沟、穴内,然后播种或栽种西瓜。

另外还可用杜邦福星8000倍液,在西瓜移栽或点播时,每穴倒入250mL,用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茄子、瓜类、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

茄子、瓜类、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

茄子、瓜类、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1.病害症状。

①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座果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叶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逐渐向上发展,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

因此,又叫半边疯。

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脱落,变成光秆,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②瓜类枯萎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黄瓜、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以大棚、温室黄瓜受害最重。

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从开花期到结瓜期发病最重。

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变黄,根茎部出现水渍状,逐渐向上发展。

开始叶片中午萎蔫,形如缺水,早晚尚可恢复,3~5天后全株枯死,茎基部纵裂,常流出松香状的胶质物。

③棉花黄萎病:病株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叶由内向外发展。

初期病叶叶肉淡黄,随后叶缘向上卷曲,叶肉变厚,后期叶肉变褐,焦枯脱落,仅剩叶脉,呈“鸡爪状”。

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为淡黄色。

④棉花枯萎病:苗期发病多呈黄色网型,低温时出现紫红型或黄化型,阴雨突然转晴变暖时出现青枯型病株。

成株发病植株矮缩,叶片深绿变厚,叶缘向下卷曲。

夏季高温病株抽出新枝叶,出现畸形。

秋季病势加重,叶片从顶端向下枯死脱落,成为光秆。

剖开茎秆维管束变成黑褐色。

2.发病条件。

枯、黄萎病发病轻重,与病菌数量、气候因素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

①气候因素: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茄子黄萎病在气温20~25℃,潮湿多雨时发病重,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

气温超过28℃,病害受到抑制。

瓜类枯萎病发病的温度范围广,8~34℃均可发病,以24~28℃最适宜发病。

棉花枯萎病在土温20℃时开始发病,25~30℃为发病最适温度,35℃以上病情停止发展。

因此,5月中下旬枯萎病趋于严重,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7~8月气温高,病情减轻,8月下旬温度下降,又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

棉花黄萎病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低于25℃或高于30℃发病缓慢,越过35℃症状隐蔽。

瓜类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

1.种植抗病品种 津杂1号、2号、4号 2.轮作换茬: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4年,苗床地可轮作2~ 3年
3.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及精耕细作,控制浇水次数 与水量,切忌大水灌溉,及时追肥,合理 使用磷钾肥。
4.嫁接防病: 南瓜作砧木,以黄瓜作嫁穗,防病效果78.3~ 100%,无土栽培是防治枯萎病及其它土传病害 的有效措施。 5.药剂防治:
多菌灵、甲基拖布津液浇灌植株。
瓜类枯萎病
Fusarium wilt of curcubit crops
黄瓜枯萎病
一、症状(symptom)
1.叶片逐渐变黄,后来茎部由下而上开始凋萎; 2.根系腐烂,潮湿时茎部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3.维管束变褐;
二、病原物(pathogen)
黄瓜枯萎病菌为
黄瓜专化型 西瓜专化型 甜瓜专化型 ysporum F.oxysporum F.oxysporum
f.sp.cucumerimum f.sp.niveum f.sp.melonis f.sp.luffae
三、发病因素(epidemic)
土壤积年流行病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灌溉 频繁,水量过大,土壤偏酸等导致发病加重;
黄瓜和西瓜没有高抗品种,但抗病性有差异。
四、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或未腐熟肥料中 越冬,为主要侵染来源,病菌离开寄主能 在土壤中存活5-6年。
种子带菌(种子带菌率为0.14-3.3%),也 是侵染来源之一。
通过伤口和根毛顶端侵入。
五、防治(control)

瓜类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
处 和 茎 基 部 裂 缝 处 或 根 尖 细 胞 问
症状 特点
此 病 在 苗 期 和 成
株 期 均 可 发 生 ,以 成株 期 开 花 结 果 后 发 病 多 .典 型症 状 是 萎 蔫 。 初 期 病 株 中 、下 部 叶 片 呈 缺 水 状 萎 蔫 .且 早 晚 尚 可恢 复 ;几 经 反 复 后 ,萎 蔫 叶 片 随 之 增 多 .逐 渐 遍 及 全株 ,3~ 5天 后 ,萎 蔫难 以 逆 转 而 枯 死 。有 的 病 株 茎 蔓 基 部 近 地 面 处 变 褐 色 ,水 浸 状 .有 纵 裂 ;湿 度 大 时 ,病 部 生 出 白色 略
行 综合 防治 。① 选用抗 病 品种 ,黄
瓜 晚 熟 品 种 比早 熟 品种 抗 性 强 。 生 产 上 黄 瓜 、西 瓜 和 甜 瓜 等 均 有 抗 性
较好 的品种 ,可 因地 制宜选 用 。② 实行 轮作 ,与 非瓜类 作物 轮作 5年 上 ,有 条 件 的水 旱 轮 作 效 果更 佳 。③ 嫁接 防 病 。用黑籽 南瓜 或南 砧一 号嫁接 黄 瓜 ,用 瓠瓜 和南瓜 砧 术嫁接 西瓜 等 ,对枯 萎病 及疫病 均 具有很 好 的防 效 。④ 种子 处理 ,用 5 % 多 苗 灵 5 0倍 液 或 4 % 福 尔 0 0 0 马林 10倍 液 提神 1 时 ,捞 出洗 5 小 净 晾干播种 ⑤苗 床及土 壤处 理 , 用 6 % 敌 克 松 或 5 % 多 菌 灵 1 5 0 :
8 % ~9 % ,甚 至 绝 收 。 0 O
刘 志 ・ 巨
所 致 。 菌 丝 体 和 分 生 孢 子 梗 繁
茂 , 可 产 生 椭 圆 形 无 色 的 小 型 分
生 孢 子 和 镰 刀 型 无 色 的 大 型 分 生 孢 子 ;后 期 产 生 厚 垣 孢 子 和 拟 菌 按 分 生 孢 子 萌 发 后 侵 ^ 瓜 株 。 病 菌 主要 以菌 丝 体 、厚 垣 孢 子 和 拟 菌按 在 土 壤 、病 残 体 及 未 腐 熟 的 肥 料 中越 冬 ,生 活 力 顽 强 . 可 在 土 壤 中存 活 5~6年 。种 子带 菌 率 不 高 但 能 远 距 离 传 播 。病 菌 主要 通 过 根 部 的 伤 口 、侧 根 分 枝

茄子、瓜类枯黄萎病的防治

茄子、瓜类枯黄萎病的防治
在植株生长期间,定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杀 菌剂,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01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对环境友好、对植物安全的生物农药,如井 冈霉素、春雷霉素等,进行防治。
02
增加有益微生物
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等措施,增加土壤中有益微 生物的数量,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03
枯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
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可减 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减轻 病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避免偏 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提 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茄子、瓜类枯黄萎病,应 选择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以 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培育壮苗
采用无病基质和种子,加强苗 期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植株 的抗病能力。
危害
严重影响茄子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
瓜类枯萎病的症状及危害
症状
瓜类作物叶片逐渐萎蔫,叶色变淡,茎秆下部萎 缩,根部发黑腐烂,最终导致整株死亡。
危害
严重影响瓜类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品质变差。该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给 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02
枯黄萎病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及时清除病残体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销 毁,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化学防治
01 种子消毒
用无菌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 小时,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02 土壤消毒
在播种或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以杀 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03 喷药防治

瓜类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

图15-2 瓜类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1.大型分生孢子;2.小型分生孢子;3.厚垣孢子瓜类枯萎病Cucurbits Fusarium Wilt瓜类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是瓜类作物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黄瓜、西瓜、冬瓜发病最重,甜瓜次之,南瓜很少发病。

黄瓜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80%~90%,对生产造成的损失据病情轻重和发病期早晚不同而异。

症状幼苗发病,子叶变黄萎蔫,重病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多呈猝倒状。

成株期发病一般在开花结果后表现症状,初期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经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复常态。

茎蔓基部稍缢缩,常纵裂,溢出琥珀色胶体物。

在潮湿环境下,茎基部表面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将病茎纵切剖视,维管束呈褐色。

病原瓜类枯萎病是由半知菌镰刀菌属真菌侵染所致。

经鉴定我国有两个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我国大部地区的瓜类枯萎病由此种引起。

主要特征: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在PDA 培养基上底部呈淡黄或淡紫色;小型分生孢子无色,产生快,量大,长椭圆形,单胞,偶而有双细胞,大小为5.0~12.5μm×2.5~4.0μm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产生慢,量少,纺锤形或镰刀形,1~5个隔膜(多为3个隔膜),顶端细胞较长,渐尖,足胞有或无,大小为15.0~47.3μm×3.5~4.0μm ;厚垣孢子产生慢,量少,顶生或间生,淡黄色,圆形,直径5~13μm 。

根据对不同瓜类的侵染力差异分为4个专化型:①黄瓜专化型: F . oxysporium f.sp. cucumarinum Owen. 主要为害黄瓜,人工接种对甜瓜有较强的致病力,能轻度感染西瓜、冬瓜。

②西瓜专化型: F . oxysporium f.sp.niveum (E.) Syn.et Hens. 主要侵染西瓜,也可侵染甜瓜,很少侵染黄瓜。

瓜类蔬菜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瓜类蔬菜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河南农业2018年第7期(上)(一)症状特点瓜类病毒病因病毒种类不同,症状各有差异。

黄瓜花叶病病毒在黄瓜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西葫芦和南瓜上引起黄化皱缩,在甜瓜上引起黄化,不侵染西瓜。

西瓜花叶病病毒侵染南瓜,叶片呈褪绿黄化、皱缩畸形等症状;在西葫芦上产生黄化皱缩症状;在甜瓜上产生花叶皱缩症状。

(二)发病原因瓜类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

病毒通过汁液和蚜虫传播。

(三)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4 年,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水旱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较抗病的品种有长春密刺、早春2号等。

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可避免茎基部发生疫病。

3.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实施立架吊瓜或瓜底铺草防瓜果接触地面。

4.发现病株、病果及时清除。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烧毁或深埋。

用25%甲霜灵58%甲霜500倍液,或或64%杀毒矾、350 g 拌细50%多51 ℃温水浸种20 min。

2.轮作。

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 年以上。

3.加强培管。

推广高畦地膜栽培,畦面铺稻草或秸秆等;雨季注意清沟排水;温室与大棚栽培要控制湿度,注意通风。

4.初见病株时,注意摘除病叶、病果并深埋。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随之深翻土壤。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河南农业2018年第7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施保克乳油3000倍液。

霉层。

(二)发病原因该病由一种低等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可能在南方周年种植的黄瓜上越冬,随气流传播。

(三)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较抗病的品种有津杂1号、津研6号、西农58 、宁阳刺瓜、广东全青等。

2.改进栽培措施。

隔离育苗,育苗地远离温室、大棚黄瓜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结瓜前少浇水、勤中耕;结瓜期防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瓜类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

致病机制
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病菌定植于维管束后由于菌丝迅速生长而 引起了机械的堵塞作用,进而由于病菌能分泌 果胶分解酶和纤维分解酶,前者使导管内积累 许多胶状物质而堵塞导管,后者破坏寄主细胞 壁和导管周围部分细胞而使植株表现萎蔫; 另一种是病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分泌一种毒素 (phytonivin),干扰寄主代谢系统,使多元 酚氧化酶异常活化,而积累许多醌类化合物, 使植株中毒而死,同时使寄主导管产生褐变现 象。


作畦方式与发病亦有密切关系,在管理措施基 本一致的情况下,平畦比瓦垄畦、小高畦发病 菌较重,这也是由于平畦不利于排水,灌水后 常造成土壤较高的含水量,降低土温,对根系 的生长不利因而重病。南方高垄深沟栽瓜的利 于排水一般较平畦发病轻。 土壤施肥不足尤其是缺乏有机肥及过多偏施速 效氮肥的发病亦重。


生理方面:此菌15-35℃均可生长,以25℃生 长速度最快,35℃下,菌丝细胞不饱满,有的 变形干瘪,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 pH值:PH2.0-12.0范围内均能生长,PH5.58.0范围内生长最好,菌落致密,产孢量最大, 厚垣孢子极少,菌丝生长饱满,PH4.0以下和 8.5以上,生长较差。
据有经验的菜农估计,一般在采收前期发病的减产率 为发病率的70-100%;中期发减产率为发病率的 30-50%,少数生长末期发病的则损失较少。
田间调查一般早期发病(根瓜期)较多,约占总发 病率的10-20%; 中期发病的(腰瓜期)居多,约占总发病率的5060%; 而晚期发病的约占20-30%,但亦有个别田块在根瓜 尚未采收前使全田枯死,以至不得不毁种。 开花结瓜盛期发病最重。
瓜类枯萎病 Fusarium wilt of grourds
瓜类枯萎病俗称死秧、蔓割病、萎蔫病,南方称之 为死藤。 是瓜类作物上非常重要的土传病害。也是一种典型 的维管束系统病害。

瓜类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瓜类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厘米厚 , 需干 麦秸 3 千 克 , 0 平 方 米 生 素全部 加完 ,磷I I入剩下 2 3 5 20 II / 的一半 ,
产菌床需用麦秸 7 0 千克 。 00
石膏加入剩 下 1 2 / 的一半 。如果料偏干 ,
0 并盖上薄 2适量添加营养元素。 . 发酵时每 5 千 含水量达不到 7 %,需再加水 , 0 膜。5 天后 ,进行第 2 次翻堆 ,磷肥、石 克麦秸加入尿素 15 . 千克 ,过磷酸钙 1 千 克 ( 1 或 千克 尿素 、0 5 . 千克磷酸二铵) , 膏 全部加完 ,特 别要 注意这次料堆 的含
有 平 耕 管束变 褐色等是 黄瓜枯萎病 菌的 田间识 系 发 育 , 利 于 发 病 。 畦 种 植 、 作粗 别 特 征 ,据 此 可 区 别 那 些 可 引起 黄 瓜 死 放、偏施氮肥 、灌溉频繁 、弱苗移栽等也 会 加 重 发 病 。 类作 物 中 , 瓜 高 抗 枯萎 瓜 南 藤的菌核病和疫病。 在 黄瓜 自幼 苗期 到成 株 期均 可 发病 , 病 。 黄 瓜 和 西 瓜 品种 中 ,目前 尚未 发现 以结 瓜 期 为 发 病 盛 期 。 苗 受 害 后 , 基 免 疫 或 高 抗 品 种 。 幼 茎
。 +
2轮作换茬。 . 与非
瓜 类 作 物 轮 作 3 ., ~4一 ' -

文棚麦秸蘑菇 焉
天再泼 1 次水 ,第 3 天建堆 。料 麦秸 是蘑菇栽 培营 养丰 富的原 料 , 湿 ,第 2 米,高 15 ,长度不限。15 .米 . 来源广 泛,既可使蘑菇栽培 的成本 大大 堆一般宽 2 米 高 的料 堆 共 分 l 层 堆 完 , 层 l 厘 米 0 每 5 下降, 提高蘑菇的质量 , 又可解决麦秸露 天焚烧 问题 ,化害为利 , 一举数得 。大棚 厚 。第 1层加少量 的生石灰和少量的尿 麦秸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瓜类枯萎病的侵染循环

瓜类枯萎病的侵染循环

瓜类枯萎病的侵染循环
瓜类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侵染黄瓜、甜瓜、西瓜等瓜类植物。

该病一般通过以下环节进行侵染循环:
1. 源头感染:瓜类枯萎病的病原真菌可以通过种子、残株、土壤中的菌丝、孢子等途径存活过冬。

在下一年的生长季节,这些菌体可以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

2. 土壤传播:病原真菌通过土壤中的菌丝或孢子附着在根系上。

当蚜虫、叶蝉等害虫攻击植株时,它们会带走土壤中的病原菌,从而导致病害在田间传播。

3. 根际侵染:病原真菌附着在根系上,通过分泌酶类降解根系表皮细胞的表面层,进而侵入根部内部。

一旦进入寄主植物,菌丝可通过侵犯本细胞或间质,引起病害症状表现。

4. 传导侵染:病原真菌在寄主内部通过血管组织传导,侵入茎、叶和果实等部位。

在茎部,病原真菌可通过细胞间连孔连接,实现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传导。

5. 气体传播:病原真菌通过寄主植物释放气体孢子,进一步传播感染。

这些孢子可以通过风、雨滴等方式传播到其他瓜类植物,形成新的感染循环。

瓜类枯萎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害,防控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土壤消毒、定期清除病株和采取旋作等措施,以降低疫病的发生。

同时,合理施用化肥、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和增强植物健康也是重要的防控策略。

哈密瓜枯萎病用啥药

哈密瓜枯萎病用啥药

哈密瓜枯萎病瓜类枯萎病是严重病害之一,常造成大片瓜田植株死亡。

它是由土壤(营养液)侵染,从根、根茎部侵入维管束后而寄生的系统性病害。

危害症状:
该病典型症状是萎蔫,在哈密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呈猝倒状。

开花结果后发病,病株叶片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几天后整株叶片呈褐色枯萎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叶片干枯,全株死亡。

患病根部褐色腐烂,稍缢缩,茎基部纵裂,裂口处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将病茎纵割,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

防治方法
栽培管理:以加强栽培管理方法为主,轮作倒茬。

使用前使用后
防治:苗期接种品萃瓜类疫苗稀释1500倍喷施,也可以使用品萃冲施型疫苗稀释500倍灌根。

发现病株,用品萃番哈密瓜枯萎病专用套餐(专用疫苗+治菌疫苗+治菌2号+细菌3号)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150斤叶面喷施,进口套餐新型药剂,没有抗药性,见效快,效果好。

也可每株0.2千克药水,配合品萃冲施型疫苗套餐,稀释500倍进行灌根。

喷施型套餐从叶茎杀灭病菌,冲施型从根部杀灭病菌,搭配使用效果甚佳。

产品功效:
1: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对哈密瓜枯萎病效果显著!
2: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角斑病孢子细胞。

对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药膜,与植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药膜缓慢释放杀菌的因子,有效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人,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寨版
• 蔓枯病:1症状:主要侵染茎蔓,也侵染叶 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 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生小黑点;瓜蔓染 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整齐形 病斑,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的,病 斑环绕茎及分权处。果实染病,初期产生 水渍状病斑,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呈 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稍发黑后 腐烂。
此法已成功用于黄瓜枯萎病的防 治。以中农3号等作接穗嫁接在 云南黑子南瓜砧木上,如采用嫁 接方法防治西瓜枯萎病,可选用 瓠瓜等为砧木。
科学用药:根据 不同的情况合理 的施药,因地制 宜。
瓜类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抗性机理研究
导管分布 中央导管 管腔 细胞壁 管壁
形态学抗性 生理生化抗性
高抗品种 分散 少 小 厚 加厚 感病品种 集中 多 大 薄 薄
固定温室或塑
从不同地区比较来
料大棚黄瓜由
于多年连作, 一般比露地黄 瓜发病重些。
看,黄瓜栽培
历史长久的老 菜区一般比新 开发的菜区发 病严重很多。
土壤、地势、耕作、施肥
瓜类是浅根系喜温的作物,土质疏松肥沃,有良 好的保肥、保水及通气性,既利于丰产又可以提高 对枯萎病的抵抗性。 地势低洼、积水、土壤冷湿及土层脊薄、耕作粗 放、整地不平等对黄瓜的根系发育不利,均利于枯 萎病的发生。 土壤施肥不足尤其是缺乏有机肥及过多偏施速效 氮肥的发病亦重、中氮中磷及低钾病轻 作畦方式? 灌溉、土壤含水量?
我国对瓜类种质资源的抗病鉴定和利用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在西瓜枯萎病菌小种分化、西 瓜枯萎病的种质筛选及抗病育种等方面集中开展过较 系统的研究。 国内缺乏抗病种质而且栽培品种绝大部分是感病
品种。
用常规育种方法,将野生西瓜的抗枯萎病性状转
育到栽培西瓜中,后代在病圃中经7代自交纯化和抗性
选择,选育出了4份抗性材料。苗期接种鉴定和自然接 种鉴定的结果都表明,选育出的8份材料中,高抗西瓜 枯萎病2份,中抗6份。
见证的时刻
枯萎病
菌核病 蔓枯病
枯萎病
疫病
二、病原物
病原物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有多种 专化型。现知瓜类枯萎病菌有8个专化型,在不同瓜类作 物之间,侵染能力有明显差异,选择致病性很强。 黄瓜、甜瓜、西瓜专化型还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西瓜
专化型下有4个生理小种 0、1、2、3,我国上海 陕西等
枯萎病菌多从根部受损部位侵入,阻止侵染和扩展 木质部导管中相继出现侵填体及一些灰褐色物质,筛 管中筛板加厚形成胼胝体。 发生早、频率高 发生迟、频率低
生理生化抗性
作物受病原菌侵染后其体内的防御酶系、保护 性物质变化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细胞保护 性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等能抵御活性氧及氧自 由基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 抗能力。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防御酶出现时间早、 酶活性高 。
成株期发病,病株表现为叶片由下向上逐渐萎 蔫,似缺水状,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
小扩展:小识别
菌核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茎基部染病, 造成茎基软腐或纵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 菌丝体。叶片染病,叶面上现灰色至灰褐色湿 , 菌核病腐状大斑,湿度大时斑面上现絮状白霉。
疫病: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 引起的。表现为叶斑、幼苗猝倒、根 茎腐、冠腐、枝干溃疡和腐烂等
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 和根毛顶端细胞侵入并扩 展至导管。病菌可以分泌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刺激 邻近细胞产生胶状物质堵 塞导管,菌丝和孢子也有 堵塞作用,使水分不能及 时运输带叶片,导致出现 萎蔫症状。地下害虫和土 壤中线虫的活动和危害既 可传播病菌,又可造成根 部伤口,成为另一途径。
厚垣孢子 土壤
尖镰孢均产生二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镰 刀形多细胞,两端渐尖;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
单细胞;分生孢子座紫色,紫红色;气生菌丝絮状,繁
茂;厚垣孢子由菌丝细胞顶生或、间生,淡黄色,球
形至圆形;在菌丝中间还可产生暗蓝色小菌核。
致病机理 (做案方式) 病原菌产生的大量菌丝和菌核堵塞寄主植物的导管 导致寄主植物水分和养分不能从根部向上运输;
病原菌分泌毒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分解破坏寄主
植物导管和伴胞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进而引起
植株萎蔫;
病原菌是由下向上扩展 病株萎蔫先从下部叶片开始
逐渐向上发展。
病害循环
病残体
侵入幼苗根部
从根冠或伤 口侵入
病、厚垣孢子在土壤、 病残体或粪肥中越冬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 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未 腐熟的粪肥中越冬,成 为竖年主要初侵染源。 病菌离开寄主后可在土 壤中存活5-6年。厚垣孢 子经牲畜消化道后仍保 持生活力。病株上采收 的种子内外均可带菌, 故种子带菌也是该病的 侵染源。
枯萎病是一类由尖孢镰孢菌( Fusarium oxysporum
spp.)侵染作物维管束引致的一类萎蔫症典型的土传
病害。
主要作物枯萎病:
瓜类、豆类、番茄、辣椒、马铃薯、茄子、棉花、
甘蓝、萝卜、香蕉、合欢、香石竹、兰花、白术、百
合等。 其中瓜类枯萎病、豆类枯萎病、棉花枯萎病、香 蕉枯萎病、辣椒枯萎病是毁灭性严重病害。
抗枯萎病育种 美国从1902年开始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工作,相继育 出一批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我国的西瓜抗枯 萎病育种工作虽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目前在生产 上推广应用的抗病品种: 西瓜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郑抗系列、北 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京抗系列、江苏 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早抗京欣、抗病苏蜜、抗病苏红宝 等。 黄瓜 抗耐病品种有津杂1号、津杂2号、长春密剌; 甜瓜 龙甜1号、龙甜2号、伊丽莎白、锦丰甜宝等
田间受自然侵染的植株潜育期达1-2个月以上。
有潜伏侵染现象,再侵染不重要
四、发生因素
病害的发生程度与耕作制度、土壤性质、温湿度、 浇水、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有密切关系。?
病菌多在幼苗期侵染,因此与育苗方式及苗期管理 等亦有密切关系。
温度。病菌的发育和侵染适温为24-28℃,高于
30℃,或低于18℃明显受影响
酸碱度。pH值4.5-5.8最适合病菌发育,枯萎菌适合
在酸性土壤环境中
土壤通气性。土壤松散、通气性好,发病轻;土壤
粘重、通气性差,发病重
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的
死株率可相差一倍以上,同一品种种性的强弱对发 病程度有明显影响
枯萎病的发生程度与瓜类作物特别是黄 瓜连作的年限成正相关。

综合 治理
轮作换茬 与非瓜类作物 轮作3-4a,苗床 地可进行2-3a 轮作,效果明显 加强栽培 管理 创造适宜的境, 增强抗病力, 如:深中耕等 无土栽培
种植抗病 品种 如抗病的黄瓜 品种有津杂1号 等,西瓜:抗 病苏密世龙等。
防治枯萎病及其 他土传病害得有 效措施,适当地 推广应用
嫁接防病
化学防治
瓜类枯萎病
1 2
症状 病原物
3 4
病害循环 发病因素
综合治理
5
一、症状与识别
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以结瓜盛期发病最多,
症状主要特点使植株萎蔫。 幼苗发病时,初两片子叶表现不均的黄化,并萎蔫
下垂,扭曲畸形,茎基部缢缩,幼苗猝倒。
根和根茎初期发育不良,后期呈褐色腐烂,极易 拔断。茎部溢出混有胶状物,土壤或空气潮湿时, 根茎基部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分生孢子梗和分 生孢子)
F. oxysporum f.sp. luffae 丝瓜专化型
F. oxysporum f.sp. lagenariae 葫芦专化型 F. oxysporum f.sp. momordicar 苦瓜专化型 F. oxysporum f.sp. benincasae 冬瓜专化型
F. oxysporum f.sp. Cucurbitacearum 瓜类专化型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 想念的日子总是漫长 你们的幸福一定长久 我们的微笑一定保持
视 频
地报道存在 1 号 2 号和3 号小种;黄瓜专化型存在 4个 生理小种 即1号 美国 2号 以色列 3号 日本 和4号生理 小种。 我国黄瓜有5个营养体亲和群(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 VCG)
F.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 黄瓜专化型 F. oxysporum f.sp. niveum 西瓜专化型 F. oxysporum f.sp. meloni 甜瓜专化型
芽管
菌丝
侵 入
生长
根冠细胞间隙 根部伤口
薄壁细胞
维 管 束 小型分生孢子 向上转移 定殖 扩展
积聚胶质物 堵塞导管
毒素、果胶酶、纤维酶 植株萎蔫
病害在田间的传播主要依靠灌溉流水和土壤耕作。 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不但是枯萎病菌的传播媒介, 而且由于它们造成根部的伤口而利于病菌的侵入; 幼苗期人工接种5-7天开始显病, 成株期接种一般15-30天开始表现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