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的困境分析

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的困境分析

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的困境分析【摘要】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愈发突出,政府经费支持不足,社会捐赠和科研经费不稳定,学校财务压力增大,人才培养质量受限,学校经费管理困难。

为改善现状,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吸引更多社会捐赠,提高科研经费稳定性,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机制,保障高校教育质量。

【关键词】公立高校, 经费来源, 二元化格局, 困境分析, 政府支持, 社会捐赠, 科研经费, 财务压力, 人才培养, 经费管理, 多元化, 教育质量, 改善,支持, 稳定性, 机制, 教育质量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的困境分析引言我国公立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公立高校面临着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的困境。

传统上,我国公立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扩大,政府经费支持存在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由于社会捐赠和科研经费的不稳定性,使得公立高校的经费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立高校面临着财务压力增大、人才培养质量受限、经费管理困境等诸多挑战。

深入分析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的困境,对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二元化格局的困境分析,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公立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格局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立高校财务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解决经费来源二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的困境也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困境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

[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和投入。

历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教育的发展,受到教育资金投入的限制。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投资主要受经济、社会、文化、政策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各个因素在功能和效力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作用大小不一。

运用例证旨在对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216-02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王浩洁(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一、经济因素经济是影响教育投资的最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想要教育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教育经费决定了该地区能够办多少学校,招多少学生,配备多少师资。

如果教育经费的投入得不到保障,那么教育发展也无从谈起。

中国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我国目前的教育经费投入方式包括中央政府分配资金、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教育经费以及教育费的额外费用,其中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为主要途径。

研究表明,国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 对教育投资总量产生长期积极影响,成为影响教育投资的最基本因素。

它对教育总投资的贡献正在逐步增加,并且是自最初阶段以来最大的。

因此,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必须不断优化投入结构,实现公共财政优先,确保教育投入。

除此之外,也要开辟新的路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比如划拨专项收入作为教育经费、加大社会教育投资。

著名学者吴英发在《中国基础教育经费制度研究》中指出,政府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收集社会闲置资金,以便更多资金流入教育;同时,也可以发行教育债券,确保一定的回报率,为基础教育的发展筹集更多资金。

从家庭层面上看,一个家庭的人文背景、收入情况都会影响教育的投入。

孩子可以上什么样的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甚至几年的教育都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收入密切相关。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及优化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及优化

( ) 三 高等 教 育 市 场化 开辟 了 多渠 道 的 融 资途 径
教 育 总 经 费 的 比 重 却 在 逐 年 下 降 , 19 从 9 4年 的 8 .7 2 1%
高等教育 的产生和成长从来就 以服务经济发展 为 目 的, 在高等教育服务经 济发展 的过程 中, 高校逐 步与市场 接轨 , 不断开发各种适应市场需 求的产 品, 通过提供 各种 有偿服务 , 比如各种短期培训 或成人学历 教育 , 承担各种
的社会融资能力 , 直接推 动了 高等教育 经费来 源结 构 也
由单 一 的政 府 财 政 拨 款 向 财 政 支 付 、 会 出 资 、 益 者 负 社 受
担 的多元化投入模式的转变。
[ 收稿 日期 ]2 1・3 1 0 10 —2 [ 作者简 介]刘
经济研究 。
1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哗(9 2 ) 女 , 17 一 , 陕西延安人 , 集美大学财经学 院讲 师、 管理学博 士, 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及产业
技 术 开 发 或 咨询 , 资 兴办 企 业 , 合 开辟 了多 渠 道 的 融 资 途 径 , 一定 程 度 上 推 进 了 高 等 教 育 多 元 化 投 入 模 式 的 发 在
金进入教育领域 , 促成了我国 以政府 投入为 主体 、 社会 各
界共同办学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投入模式的初 步形成 。

济, 因而这两条 原则也 同样是 我 国高等教 育经 费筹措 的 基本原则 , 由此 也决定 了我 国当前 高等教 育投入 模式 多
元化的合理性。
我 国高等教 育 多元 化 投 入模 式 的形 成 机理

( ) 二 高校 办学 自主权的提 升强化 了其 自身社会 融资

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

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

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高职教育经费筹措现状,探讨了多元化筹措途径,建立与完善捐资机制,推广社会化运作模式,以及构建技术支持与监督机制。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经费筹措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捐资机制,社会化运作模式,技术支持,监督机制,重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暂时只提供的内容。

2000字字数要求内容如下: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自身发展阶段的限制,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经费和社会捐助等渠道。

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学费收入不足以覆盖教育成本,科研经费较少,社会捐助意识薄弱,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有必要探讨高职教育经费的多元化筹措途径和捐资机制。

通过多元化的筹措途径,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育的经费来源,保障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而建立健全的捐资机制,不仅可以激励社会各界支持高职教育,还可以促进高职教育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

中的内容结束。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高职教育经费筹措的新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经费来源和更有效的筹资途径。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但这两种方式的限制性较大,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

研究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将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财务独立性和经费筹措的灵活性,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

324.45
23.41
262.00
16.50
1987 年
385.11
5.97
346.70
6.86
271.56
3.65
1988 年
443.53
15.17
414.49
19.55
323.22
19.02
1989 年
594.67
34.08
518.14
25.01
397.72
23.06
1990 年
659.36
10.88
图3 1978-1985年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977
财政教育 拨款比例 (%)
财政性教 育支出占 GNP比例 (%)
0.00
5.00
10.00
15.00
1986-1990 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格局是: ——全社会教育投资 2446.1 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教育拨款 1680.6 亿元,均比“六 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七五”计划确定的国家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 1166 亿元 的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实际执行数为 1390.1 亿元,完成计划的 119.2%。
专栏 2.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投资比例的调整
教育支出占 GNP 比例为 2.96%,比建国前期 1952-1977 年邓小平同志 1980 年曾针对教 育投资比例过低的状况尖锐地指出:“经济发展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的发展的比例失 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从明年,最迟从后年开始,无论如何要逐步加 重这方面,否则现代化就化不了。”(“目前的形势与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 250 页)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六五”期间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投资比例作了重大调整。1985 年与 1980 年比较,财政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由 8.78%提高至 11.22%。整个“六五”期间财 政支出中教育投资比例为 10.95%,国家财政性期间的 6.81%和 2.18%的平均水平有了明显的 提高。

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

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

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经费来源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及捐资机制进行了探讨。

首先分析了高职教育经费的现状,指出传统的单一经费来源已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接着介绍了多元化筹措途径,包括校友捐资机制建设、企业赞助合作以及社会捐助渠道开拓。

这些途径能够有效缓解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结论部分强调了促进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多元化筹措途径和捐资机制,可以更好地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途径、校友捐资、企业赞助、社会捐助、促进、发展、重要性、捐资机制、合作、渠道、探讨、建设、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经费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但往往仍然存在资金不足、贫困生面临难以承受的学费压力、学校设施设备滞后等问题。

为解决高职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多元化的筹措途径和建立健全的捐资机制。

校友捐资、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方式可以有效补充高职教育经费来源,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高职教育经费现状和探讨多元化筹措途径,可以为高职教育经费多元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问题意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培养技术和应用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经费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学费收入等渠道,但这些渠道仍然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

在高职教育经费问题上,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意识是:现有的经费筹措模式存在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导致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作者:张超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年第12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新乡县教育体育局必须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落实本级预算资金,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优先保障,加大投入新乡县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财政支持,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3.83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教育费附加按照三税实征2308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实征755万元;用于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资金1781.21万元,结转1696万元列入2023年预算。

目前,新乡县根据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即小学生均650元、初中生均850元,特教学校年生均6000元补助公用经费,在此基础上寄宿制学校按每个寄宿生再增加200元公用经费补助,同时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新乡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教育质量战略主题,统筹城乡、区域及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统筹条件改善和质量提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新乡县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

2022年,中央、县级配套投入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1343.9万元,投入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1324万元,促进了新乡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目前,新乡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100%,图书、教学仪器、计算机和体音美器材足额配备,宽带接入率达100%。

同时,新乡县加大非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普通高中按每年1000元的标准安排生均公用經费,2022年共计拨付450.79万元;落实民办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按生均每年200元的标准拨付,2022年安排134.1万元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计量经济学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摘要21世纪,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能否在新世纪实现稳步较快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多元化人力资本的投入的多寡。

因此,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当务之急。

然而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建立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收集了相关数据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对我国1994-2013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多因素的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检验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急需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总数逐年上升。

教育是一项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事业。

教育经费成为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必要的物质保障,而且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最直接因素。

因此,研究教育经费的影响因素,不仅对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合理安排,而且对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

1.2 国内研究综述近年来,很多学者都从定性和定量分析两方面对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其中大部分相关文献集中于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进行探讨。

刘卫东试图从国家和个人的支付能力上来探讨国家和个人在普通高等教育投入上的比例,认为只有建立起成熟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才能从来源方面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唐佳认为,人口和经济因素是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两个关键方面,除了经济外,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劳动力类型都对高等教育经费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

郑磊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和财政分权制度的结合、转移支付比重过高都会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比重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度则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正效应。

我国高校多元化筹措经费问题探讨

我国高校多元化筹措经费问题探讨

我国高校多元化筹措经费问题探讨【摘要】我国高校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如何多元化筹措经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高校经费的来源分析入手,探讨了现有的经费筹措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提出了多元化筹措经费的途径,包括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校园资源等方面。

在政策建议部分,文章建议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完善高校经费管理机制,同时鼓励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等活动来增加收入。

在本文对多元化筹措经费的探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高校经费筹措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为解决我国高校经费紧张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经费、多元化筹措、挑战、经费来源、筹措模式、政策建议、未来发展、多样化、展望、发展方向、高校经费问题、综合利用、资源整合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面临的经费问题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经费来源已经难以满足高校不断增长的需求,多元化筹措经费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教育需求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依赖政府拨款的经费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探索更多的经费筹措途径,以保证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稳步提升。

对我国高校多元化筹措经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目的和意义高校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而经费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基础。

我国高校面临着经费不足、单一来源的问题,急需探讨多元化筹措经费的途径,以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多元化筹措经费的问题,旨在为高校经费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帮助。

具体目的和意义如下:一、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升。

多元化筹措经费可以增加高校资金来源,提高高校整体经费规模,从而提升教学科研条件和水平,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摘要】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状,各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探讨了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指出了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

文章也分析了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包括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等问题。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建议,包括改进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促进教育经费投入均衡发展等措施。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的原因及其影响,以期为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的现状,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现状、统计数据分析、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不同地区对比、教育经费投入原因分析、教育经费分配机制问题、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建议改进、促进均衡发展、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象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低下,这种不均衡的现状严重影响着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中国是一个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高,教育资源充足,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少,教育条件有限。

这种地区间的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现象,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剧了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深入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对于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全面了解并有效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现状的统计数据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建议改进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促进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发展。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完善教育投入体制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完善教育投入体制
参考文献 1 樊曦, 黄婧 新华社 胡景岩: 外资企业两个' 500亿' 助跑中 国经济 2004年9月19日 2 王悦欣, 卢志勇, 赵蔚 新华社 中国履行入世承诺: 象刘 翔夺冠一样令人鼓舞 2004年 9月 10日 3 龚雯 人民日报 中国商业领域利用外资正式由试点转为 正常开放 2004年 4月19日 4 赵胜玉 中新社 中国政府扩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外开 放和合作 2002年 12 月24 日
国家财 政拨款是指 国家在财 政预算中用 于发展教育 事业的 费用 包 括中央政府财政 拨款和地方各 级政府财政拨 款 是教 育经费来 源的主渠道 因 此 要形成教育 经费的稳定来源 必 须建立完备和有效的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 但是 由于受种 种原因的影响 我国政府教育 投入比例不仅低 于发达 国家 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甚至某些落后国家 1 99 3 年颁布的
中国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的 过程中 吸引 外商勘查开发矿 产资源 时 应从单纯强调吸引资金向引进资金 技术 现代化管理和优 秀人才并 重的方向转变 从单纯注重在 矿产资源勘查开 发领域 吸引外资 向更多地发展 矿业服务贸易领 域的合资合作 转变 从 主要依靠 对外借贷和外 国直接投资向直 接利用国际矿业 资本市 场的方式 转变
者与实践工作者面前 文章试对此从加强政府财政投入 家庭投入和民间资金投入等方面作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教育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 正如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罗林庭格所指出的 学校经费如同教育活 动的脊椎 没有一定的教育经费作保障 教育的发展就成为无水 之源 无本之木 然而 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的公用教育经费 普遍不足 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各级类学校在办学中都在不 同程度上出现经费紧张现象 资金的短缺导致教学设备配置不足 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 无法保证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已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完 善与规范教育投入体制 就成为教育财务行政的重要活动内容

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与分配问题

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与分配问题

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与分配问题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经费来源和分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经费来源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费和捐赠等多个方面。

首先,政府拨款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经费来源之一。

政府在国家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通过拨款来保障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普及性,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其次,学费收入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经费来源。

学生通过缴纳学费来支付自身的教育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学费收入通常用于学校的日常运营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教师薪酬、图书馆建设、实验室设备更新等方面。

此外,高校还通过社会捐赠来获取额外的经费支持。

社会捐赠可以包括企业捐赠、个人捐赠、校友捐赠等多种形式,这些捐赠资金通常用于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提供奖学金、资助科研项目等方面,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经费分配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需要科学合理,既要满足学校的基本需求,又要保证公平和效益。

首先,经费分配应该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划分。

规模较大的高校通常需要更多的经费来保障教学质量和学校运行,因此应该给予适当的拨款支持。

同时,一些经费相对匮乏的高校也应该得到特殊的关注,以提高其教学和科研水平。

其次,经费分配也应该充分考虑高校的学科特色和地域条件。

不同学校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上存在差异,一些优势学科需要更多的支持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经费的分配也应该根据地域条件进行适度调整,确保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此外,经费的分配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和薪酬保障。

教师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应该通过适当的经费分配,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向行业背景不强的高校倾斜对于如何分配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这块“蛋糕”,政府工作报告有所提及,其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是分配原则之一。

那么投入到高等教育部分又该如何?除了这一原则,鉴于如教师教育类院校存在的融资渠道单一与办学成本趋高的矛盾,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应向这类筹措经费能力有限、承担社会责任大的高校倾斜。

行业背景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综观各高校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相互联系中,凡是行业背景强、行业支持力度大的高校(如重点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都有很快的发展。

而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院校,由于是从事培养、培训教育工作者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强的事业,是帮助政府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与经济不发生直接关系,如果说需要行业背景,只能由政府提供支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更注重经济利益,一般不会从事这种“无利可图”的投资,因而限制了教师教育类院校的融资。

况且,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以学生人数为标准,不分行业背景,在财政投入本身不足的情况下,平均分配财政投入,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高校来说,公益性强的教师教育事业经费更为严重短缺。

再加上其筹措资金的能力有限,因此,政府财政投入的政策需要转变,即对于发展基础好、筹措经费能力强的高校应该以政府投入为辅、面向市场为主;而对于筹措经费能力有限、承担社会责任大的高校,应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面向市场为辅的策略。

当然,只增加投入,而高校不致力于改革,有些投入实际上是无效或低效的。

在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他们希望政府增加投入的要求是合理的、应当的,其加快发展教育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只是眼睛向上“等靠要”,毕竟教育经费有限。

各院校要勇于改革,开拓进取,广开渠道,积极争取外援,并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该花则花,该省则省,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而不是修建一些意义不大或者可有可无的建筑。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分析及其对教育经费分配的影响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分析及其对教育经费分配的影响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分析及其对教育经费分配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教育投入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然而,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关系并不完全成一正比例,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对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分配教育经费,使得每一分钱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分析高等教育投入包括三个方面:学校的资金、时间和人才。

其中,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配备、学生奖助学金和学生补贴等。

时间投入包括教学时间、学习时间和毕业就业时间。

人才投入则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

高等教育的产出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既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也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社会服务是高校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高校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人才引进和技术转移等。

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首先,高等教育的部门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即过去投入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未来的产出效果。

其次,高等教育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非常庞大,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投入产出分析分析时需要考虑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段,并且也需要考虑不同空间层次对教育产出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对教育经费分配的影响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对教育经费分配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关系不同,决定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

一般来说,如果高等教育的投入效益比较高,就可以适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如果高等教育的投入效益不高,就需要减少教育经费的投入,以避免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有限,高等教育的投入会对其他教育领域的投入造成冲击。

高校教育投入与经济效益分析

高校教育投入与经济效益分析

高校教育投入与经济效益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高校教育的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投入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高校教育的助力和挑战。

一、高校教育的投入高校教育的投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教师工资和设备购置等。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7年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支出为3.7万亿元。

其中,财政补助是高校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

财政补助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主要用于高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此外,学费收入和科研经费也是高校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

学费收入主要用于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改善,科研经费主要用于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实施。

同时,高校教师的工资也是高校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高校。

二、高校教育的经济效益高校教育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本的积累高校教育是一个“长期投资”,其最终的经济效益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高校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些人力资本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科技创新的促进高校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高校拥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一批拥有优秀科研成果的学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资源保障。

3.劳动力的优化和流动高校教育为劳动力的优化和流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高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同时,高校也为不同行业和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人才招聘渠道。

三、高校教育投入与经济效益的挑战高校教育的投入与经济效益并不总是完全匹配,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虽然高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机构,但是在经费投入及配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双方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经费投入情况、经费配置方向、经费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启示。

一、经费投入情况比较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美国是全球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美国在2019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了7,180亿美元,高居全球之首。

而中国在同一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4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

从投入总量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明显领先于中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达程度。

但是从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以2019年为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达到了0.87%,而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2.7%。

这一数据显示,中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经费配置方向比较在经费配置方向上,中美两国都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在具体的配置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学校和私人资助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经费占比最高,私人资助次之,学校自身资金占比最低。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和学校自有资金组成,私人资助的比重相对较低。

从经费配置的比例上来看,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更加充分,私人资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而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私人资助的比重相对较低,这也是一个可以改善的方向。

三、经费使用效益比较在经费使用效益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设施建设、教师薪酬、科研项目等方面,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等方面。

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与资金筹措

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与资金筹措

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与资金筹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资金筹措一直是困扰各国教育机构的难题。

首先,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石。

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往往导致乃至加剧教育不公的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和富裕家庭往往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资源,而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因此,国家和教育机构需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调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情况。

例如,通过引导优质高校适度扩招,增加教育机会的普及性和平等性。

同时,要加强对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资源倾斜和投入,打破地区间的教育鸿沟。

其次,高等教育的资金筹措也是关键问题。

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分配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上,政府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经济原因或政策变化往往会影响资助水平。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

例如,建立合理的学费制度,合理定价并制定一定的补贴政策,以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

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企业的捐赠,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持。

除了资源配置和资金筹措外,高等教育机构还需要关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就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他们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和培养。

同时,高等教育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创新,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这不仅提高了高校的声誉和竞争力,还能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此外,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在资源配置与资金筹措方面的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社会各界和企业也应积极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机构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以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与资金利用效益。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国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制度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并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现实桎梏之一,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投资制度的有益经验,分析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投资制度和投资主体,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关键字: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投资制度是制约和影响教育长远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也逐渐从单一化的政府投资逐步向多元化进行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制度还存在着一些显著问题,例如政府投资依然占据较大比重、投资效益较低等等,较为明显低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着力优化和改进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制度,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则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现行投资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显著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投资不足,投资机制存在较大缺陷政府投资不足、投资机制存在较大缺陷是我国高等教育现行投资制度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首先,财政性教育经费总体投入水平较低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显著性问题,尽管自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了4%,但与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受教育群体以及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相比,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显著性因素,其次,投资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使得本就不多的经费被大量浪费,低效利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依据较为单一,单纯以在校学校人数来确定投入规模,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拨款流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政府利用经费投资过度干预高等教育发展,行政化色彩浓厚,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不足且资金利用不足,构成了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制度中的突出问题。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内容摘要: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特点。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

从1978-,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亿,财政教育投入占历年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5%不等,占历年财政购买性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9%不等。

有资料表明,从1998-教育经费占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已经连续比上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达到2640亿,这表明国家充分重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中,教育愈加重要的作用。

2.近几年我国教育投入供给正在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格局。

有数据表明以前我国社会捐集资办学及学杂费等教育投入仅占全部教育投入的15%以下,到这比例达到35.95%,到这一比例高达38.43%.这表明一个多渠道供给的局面正在形成,这一变化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教育多方位增长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3.财政教育分配结构,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随公共财政理念的确立,财政教育投入的分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对于旨在增加个人收入的教育,如普通高校,中专以及提高劳动技能的各种岗前培训、轮训等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作了相应的部分退出;中、小学等则作为纯公共产品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在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近年先后投入200多亿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义务教育。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状况。

《1》第二种观点认为,从我国教育经费的现状分析。

1.从教育经费总量的角度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现状分析高等学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和各界都积极参与到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中。

本文将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的来源和发展情况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学校自筹等多种渠道。

政府拨款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

中央财政每年都会拨款支持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也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育拨款。

社会捐赠和学校自筹也是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来源,一些企业、民间组织以及校友会都会向高校捐赠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达到3.0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

而且,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各级政府都将高等教育事业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和教学实践等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校通过基金资助能够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提高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基金招聘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训等来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而在科研和教学实践方面,高等学校可以利用基金资助开展科研项目、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还可以用于奖学金、助学金、教育贷款等形式的帮助贫困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这些资助措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并且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的规模和使用逐渐扩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基金的来源不够多样化,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而社会捐赠和学校自筹比例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因素影响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将此 3 种研究工 具及理论结合起来,可以从时空双重维度对高等 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系统地
育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且极化程度 进行动态分析。
逐渐上升[3~5]。但这些研究仍存在研究周期短、部分 1.1 Cartogram 专题地图
指标代表性不足、没有清晰梳理影响因素的互动关
本文综合利用专题地图、极化指数和循环累
位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资源或 经费投入空间格局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① 中国 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较均衡 ,但 [1,2] 该观点以重
积因果分析原理等技术和理论考察中国高等教育 经费投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专题地 图是地理空间格局研究中衡量总体情况的常用工
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复杂循环累积效应所致。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循环累积因果原理;Cartogram 图;Wolfson 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6)02-0180-08
教育资源分布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是目前中国 考察对象,从多学科视角探讨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特
连续性框架应用于解构和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经费
的空间非均衡配置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对于深入
理解和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具
有启发性意义。
1.4 数据来源 本文以省区(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为区域研
究单位(不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及台湾地区),考察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指标,包 括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总额、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 育经费支出额、中央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部属 高校”)教育经费支出额及地方属高等学校(以下 简称“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额。文中采用的 所 有 数 据 均 来 源 于《中 国 教 育 经 费 统 计 年 鉴》 (1996~2012)[13]。
变化,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断地推动整个系统向
最初的变化方向发展,产生循环累积效应[8~10],解释
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极化发展 。 [11,12] 循环累
积因果原理成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逐步被引进到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等研究领
域,有力地解释了区域内及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
衡现象的产生和加剧。将循环累积因果原理这一
① 本文采用的中国经济地带区域划分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 11 省市;中 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 8 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 疆、广西、内蒙古等 12 省市。
Cartogram 即比较统计地图,又称变形地图或
系等问题。
夸张地图,是出现较早的一种统计地图形式,其历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地理空间视角出发,基于 史可以追溯到 1868 年。Cartogram 可以依据某个专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演化,以经费投入为主要 题属性对地理要素进行扭曲、变形,用专题属性值
收稿日期:2014-12-20;修订日期:2015-03-09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1JD039)、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001083)及国家留学基金资助。[Foundation: Key Project of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 Funded by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11JD039),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001083), Chinese Scholarship Council.] 作者简介:游小珺(1988-),女,福建漳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研究。E-mail: xiaoj.you@ 通讯作者:杜德斌,教授。E-mail:dbdu@
高等教育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准确把握中国高等 征及形成机理,力求更为系统、准确、直观地刻画出
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分布现状,客观分析探究高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和资源的空间格局及演进机制。
等教育经费在空间格局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 因,对于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教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育协调发展及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地
Wolfson 极化指数与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分析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化的形成机理,得出结论:① 中国高
等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呈“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非均衡空间格局,空间极化日益显著;生均教育经费虽然比
较均衡,但仍呈“东西两大地带隆起而中部塌陷”的特征;部属院校教育经费非均衡性与地方院校相比更为突
出。②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区域差异是受国家政策主导,在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资金收益率
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地,是高等教 育经费投入的使用主体,理论上讲,理想均衡状态 下的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应依照高等院校的数量及 规模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均匀投入。中国高等院 校空间分布不均衡(图 1),高校主要聚集在东部地 区及中部地区少数省份。江苏拥有的高校最多,达 128 所;山东次之,为 124 所;北京和上海虽为中国 教育及经济中心,但由于二者的高等职业院校少于 江苏和山东,因此其高校数量仅处于第二梯队,分 别为 83 所及 63 所;青海及西藏的高校最少,分别只 有 8 所及 6 所。中国重点高校的分布更为集中,全 国“211 工程”院校共 112 所,其中 50.9%聚集在北京 (23 所)、江苏(11 所)、上海(9 所)、陕西(7 所)及湖 北(7 所)5 个省份,其他省份的优质高校匮乏,浙江 等经济发达省份只有 1 所重点高校。
心重合度衡量全国尺度的均衡状况,只考虑高等 具,极化指数能于时间序列上刻画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与经济、人口等整体协调发展方面,忽略了经 的空间异化动态,而利用循环累积因果原理能对
济地带区域内部差异及区域间生均教育资源或投 入的巨大差别,研究结论有商榷。② 通过对高校、 学生及经费投入数量等因素分析,认为中国高等教
182
地理科学
36 卷
图 1 2012 年中国高等院校空间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in 2012
计投入仅 60.2 亿元人民币,不足北京的 1/73;作为 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中心的湖北投入约 2 102.4 亿元 人民币,亦不及北京 1/2。综合对比图 1、图 2a 可 知,中国的高校数量及经费投入分布均呈“东、中、 西”阶梯状剧烈递减的极度非均衡特征。其中,北 京、上海的高校数量比江苏、山东等地少,却获得 了更多的经费投入;天津的经费投入也与其高校 数量不匹配。剔除省际人口规模影响的高校教育 经费累积投入分布图(图 2b)变形更为突出,东部 地区“面积”占据全国“面积”的绝大部分,其中北 京是经费投入最密集地区,超过 3 亿元人民币/万 人,贵州却不足 0.09 亿元人民币/万人,差距超过 33
M
U1)
(1)
式中,U*为修正了的教育经费投入,U* =教育经费
投入全国平均值 × (1-基尼指数);U1表示投入量最
少的 1/2 省份的平均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为投入中位值;Wolfson
极化(W)处于 0(没有分化)和 1(完全分化)之间。
1.3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核心观点为系统中任何一个
要素的改变将引起其他要素的支持性而不是抵消性
信息映射为面积大小来表达其中的数量差异,同
时尽量保持各个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拓扑结
构。利用 Cartogram 等专题地图来刻画中国高等
教育投入的空间分布,可以直观地根据图中各省
市的面积大小判读其高等教育投入额度,克服普
通专题地图上大区域主导显示而造成的视觉干扰
问题,从而更准确地展示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2期
游小珺等: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
181
的大小取代真实面积,利用夸张的效果更直观地反
映数量特征。它是一种对呈面状区域分布的专题属
性进行定位表达的专题地图[6]。与常规的点数法、分
区统计图法等普通专题地图不同,它对空间区域的
形状进行了几何变换,使得面积大小与表达的属
性信息数量成一定的比率关系,将区域内的属性
第36卷第 2期 2016年 02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6 No. 2 Feb., 2016
游小珺,赵光龙,杜德斌,等.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2):180-187.[You Xiaojun, Zhao Guanglong, Du Debin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of Chin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6,36(2):180-187.] doi: 10.13249/ki. sgs.2016.02.003
1997~2011 年全国部属高校(共约 111 所高校, 大多为“211 工程”院校)的教育经费为 12 749.3 亿 元人民币,约占全国高等教育总经费的 1/3,其中超 过 37%投到北京及上海(图 4);地方高校累计教育 经费投入为 26 079.9 亿元人民币。北京、上海、湖 北、江苏等地区获得部属高校教育经费的大部分, 而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多个省份因无部属高校而 无法获得该部分投资。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最多的 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均为经济水平高、 地方政府财政好、人才需求大的东部地区,而河南、 四川等中、西部人口大省因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较大 而对地方高校的投资较多。整体而言,部属和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