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案例一手拉葫芦链条断,吊载翻转致人死事故经过某机械修配厂修机床时,该厂厂房简易,没有什么电动起重设备,只有作为起吊用(de)手拉葫芦.发生事故(de)是一台起重量为2t、起升高度为、两钩间最小距离为410mm、满载时手链拉力为330N、起重链行数为2(de)手拉葫芦.机床已经修好,甲乙二人用三脚架支撑并悬挂手拉葫芦,将吊钩挂入机床床身(de)吊装钢丝绳后,甲拉动葫芦,使机床缓缓离开地面,乙将平板拖车推入到床身下面.当乙正弯腰力求将拖车对准车床(de)中部而在调整拖车位置时,甲开始拉动手拉葫芦将吊载缓缓下降,突然起升链条断裂造成吊载失落,在接触拖车(de)瞬间发生了翻转,将毫无防备(de)乙撞倒并压在乙(de)身上,甲慌忙呼喊众人帮忙,用撬杠撬起床身将乙拖出,但因车床太重造成乙内脏受重伤流血过多而死亡.事故原因分析①检查手拉葫芦(de)链条断裂处,发现有肉眼可见(de)微小旧裂痕,可见起升链条内在质量有缺陷,这是这起事故早已存在(de)断裂危险隐患.②事后查明车床床身重,葫芦(de)起重能力仅2t,属于超载起吊,这与造成起升链条薄弱环节先破断有直接关系.③经检测发现未断裂(de)其余起升环链有多处拉伸疲劳变形,其变形量已超过原始尺寸5%以上(de)报废标准.另外,还有多处链环(de)磨损量也超过原始尺寸10%以上(de)报废标准.经查该葫芦使用较为频繁,使用期有7年之久,尚未更换一次起升链条,由此可见起升链条已达到报废标准仍继续使用,也是发生这起事故(de)一个重要原因.④手拉葫芦由于结构形式所限,操作人员距离吊载较近,应格外注意站位与自我保护.⑤认为手拉葫芦是简单(de)起重设备,忽略了对操作人员(de)安全技术培训.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起重设备不得随意超载起吊.②起重设备应经常检查维护,发现缺陷应及时维修,达到报废(de)部件应及时更换.③起重机械作业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注意站位.④管理部门不能放松对参与起重机械作业人员(de)安全培训.案例二违章操作卷扬机,卷入卷筒把命丧事故经过某钢厂原料工段2号250m3白灰竖窑丙班炉长甲到2号炉仪表操作室向开车工乙布置2号炉卷扬机(de)清扫工作.甲接着便同乙一起到2号炉二楼卷扬机处打扫卫生.甲、乙先将卷扬机东侧安全护栏搬开,然后,甲用铁锹清理卷扬机下面(de)积灰,乙则用扫帚先清扫东侧,然后清扫北侧.清扫完后,乙完全没有顾及尚有一人在机台清扫卫生,也未打任何招呼便回到操作室开车加料,当加第五斗料时,发现电流偏离经查发现,甲(de)脚被卷入卷扬机卷筒(de)钢丝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分析①乙违章操作,开机前完全没有想到还有人仍在清扫卫生,未与甲打招呼,擅自开机,这是造成这次事故(de)直接原因.②甲没能及时制止乙(de)违章行为,甲身为领导,平时对下属职工安全教育不够,没有注意安全生产,结果自食恶果.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这是一起违章开动卷扬机造成(de)严重伤害事故.领导者和操作者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树立安全生产意识.②事故责任人乙严重违章作业,毫无责任心和负责(de)工作态度,工作不专心,马马虎虎,造成严重后果.③卷扬机属高速旋转(de)设备,应采取严格(de)防范措施,当有人在卷扬机附近时,不允许随便开机,卷扬机回转部位应有防护栏杆,应制定岗位责任制,以落实安全生产.④卷扬机操作工属特殊工作岗位,必须受过专门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⑤卷扬机在检修及清扫卫生时,应设立明显(de)不准开机(de)标志,正常工作时,闲杂人员不得靠近卷筒,以防止被卷绕发生危险.案例三歪拉斜吊不应该,吊物游摆人撞翻事故经过某建筑工地,春光号起重机正在吊混凝土吊斗,由于不垂直,重心偏离起吊垂直线约2m,起吊后吊斗便缓慢向前移动.前方,起重指挥邵某正背朝吊机,两手搭在江某肩上讲话,险工小马(代替指挥)见状大叫闪开,吊车司机也立即呜号并迅速推操纵杆下降吊点,没想到电源突然跳闸,下降吊点(de)措施失效,吊斗向邵、江两人撞去.江某因听到叫声立即退一步闪开,邵某则因躲闪不及,被吊斗撞击倒在地上,终因内脏多处严重损伤而不治身亡.事故原因分析①违章作业,歪拉斜吊,是导致这起事故(de)直接原因.②现场指挥混乱,指挥邵某玩忽职守,险工小马无证违章指挥是这起事故(de)主要原因.③所用起重机平常维修保养不好,关键时刻突然跳闸也是这起事故(de)原因之一.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指挥和起重机司机(de)职责,指挥人员和起重机司机要严格遵守"十不吊"(de)规定:歪拉斜挂不吊.②吊车起重作业时,必须配有一名有经验持有操作证(de)起重指挥人员指挥,不能让无证人员进行指挥,担任指挥(de)起重工必须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③吊车司机对吊车必须认真做好例保,即做好清洁、补充润滑、紧固、调整工作,关键部位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加强岗位责任制、安全交底和安全措施(de)落实.案例四重物棱角未防护,受力绳断人抽死事故经过某施工队在北京开关厂用卷扬机挪运一台10t(de)磨床时,把挂滑轮(de)钢丝绳围在一个石槽上.钢丝绳受力后,被石槽棱角处硌断,钢丝绳猛力蹦起,抽在现场指挥者刘某(de)右脚上,使其摔倒,头部受重伤,于次日死亡.事故原因分析①有关人员(de)安全意识淡薄,按规定不允许钢丝绳与有棱角(de)坚硬物直接接触违章操作是导致事故(de)直接原因.②对于特殊工种(de)作业现场,应加强管理.把钢丝绳围在石槽上,反映出工作中(de)麻痹思想和急于求成(de)心理状态.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应对有关人员加强安全意识(de)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de)思想.②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出现(de)问题及现场每个细微(de)变化都应注意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de)发生.案例五重物吊挂不牢靠,途中脱销把人伤事故经过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m时脱钩,将技术员路某砸伤后死亡.事故原因分析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重物未挂牢脱钩,是这次事故(de)直接原因.技术员路某自我保护意识差,躲避不及是这次事故(de)直接受害者.②这次事故发生(de)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de)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de)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司索工(de)安全教育,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严格遵守起重机械作业安全规程.②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de)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de)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等.案例六强令工人乘吊笼 , 人仰笼翻钢绳断事故经过1985年元月,徐某被某建材厂聘用为该厂建筑安装队队长后,在承包某市解放西街十号楼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施工之规定,不设斜道,违反起重机械(de)管理规定,命令工人爬架杆乘提升吊笼进行作业.事故前几天,徐某就发现提升吊笼(de)钢丝绳有点毛,徐某不及时采取措施,继续安排工人盲目蛮干.发生事故(de)当天,工人向副队长时某反映钢丝绳"毛得厉害",时某检查发现有一尺多长(de)毛头,便指派钟某更换钢丝绳.而钟某为了追求进度,轻信钢丝绳不可能马上断,决定先把7名工人送上楼干活,再换钢丝绳.当吊笼接近四楼时,钢丝绳突然中断,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de)发生,造成1人死亡、5人重伤、1人轻伤(de)严重后果.事故原因分析①违章蛮干,强令冒险作业,违反安全管理规程行事.徐某作为安装队队长,强令工人爬架杆乘吊笼进行作业,当发现钢丝绳有点毛(de)问题后,疏忽大意不积极采取措施排除事故隐患,以致酿成事故.②违反操作规程,严重忽视安全.钟某不落实副队长让其更换钢丝绳(de)正确决定,为了追求进度,轻信钢丝绳不可能马上断,擅自决定送工人上楼干活.这种对事故(de)结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de)过于自信(de)过失心理状态,直接导致了悲剧(de)发生.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认真执行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更改,更不得违章指挥、盲目蛮干、冒险作业,对违背者必须严肃处理.②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坚决克服轻率麻痹和侥幸心理.发现事故苗头,及时排除,确保安全施工.案例七起吊操作违了章,钢板脱钩把人伤事故经过2002年3月18日早上8时,某化机厂三车间主任谢某召开车间会议,安排当天工作,大约8时30分会议结束.此时,运来一车不锈钢板,汽车进入三车间后,因下货处距汽车20m,需用行车起吊.当时,行车操作工王某操作行车,贺某负责指挥,赵某在汽车东边挂钩伊某在西边挂钩.当时贺某站在汽车东边.邸某当时在闪蒸器南边打扫卫生.8时40分左右,第三次起吊钢板(每次起吊6块,前面已起吊过2次).当钢板吊起离开汽车后,距地面大约左右,横向西2m左右,起吊钢板快接近切割转台时,王某发现不锈钢板南北上下出现晃动,此时吊车未停,向南点打.大约9时左右,贺某发现有人在闪蒸器北边站立(危险区),立即向王某打手势,并大声呼喊.王某看见贺某用手挥动,并大声喊"唉——",按惯例,她意识到要紧急停车,于是王某立即紧急停车.此时钢板脱离吊钩,由南向下坠落,霎时,车间尘土飞扬.在场(de)贺某、赵某等人已意识到出事了.当他们赶到出事地点时,发现邸某仰躺在闪蒸器南边,脚在闪蒸器下面.贺某、赵某等人赶紧找车将邸某送往医院,经医院抢救,因邸某脑部严重受损,抢救无效,于11时左右死亡.事故原因分析①行车操作工王某违章操作,在行车西行2m后,当她已发现钢板南北上下晃动时,应立即停车弄清原因,消除晃动因素后,再往南行.但王某违反操作规程,点打吊车往南运行,导致钢板脱离吊钩,造成邸某死亡.这是事故发生(de)一个直接原因.②贺某现场违章指挥.一是起吊前贺某未对现场进行检查;二是物体离地面高度较高,贺某未特别加强安全警戒;三是指挥失误,当行车西行发现晃动时,应立即出示停车手势,但贺某未做;四是贺某站(de)位置不符合指挥者要求,应站在吊车(de)西边,便于检查和阻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但贺某却站在汽车东边一直未离开,因而对吊车西边邸某(de)出现不能及时发现.贺某违章指挥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de)主要原因.③邸某本应在闪蒸器南边清扫卫生,但邸某违反劳动纪律,站到闪蒸器(de)北边(危险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de)直接原因.④车间设备安全员卫某(de)错误,一是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 , 事故当班卫某已在车间 , 身为车间设备安全员即是车间安全直接管理者 , 但卫某没有在吊车区域进行监督检查 ; 二是平时对行车操作工王某是否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不清楚 , 也未要求和检查过持证上岗情况 ; 三是对本车间存在(de)隐患 , 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⑤设备存在缺陷:一是行车锈蚀严重,未能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二是吊钩不防滑,也未采取防滑措施;三是未采用防滑吊钩.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完善制度,健全规程,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目标,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从严考核,严格落实责任.②强化有效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特别是对特殊工种(de)教育、对干部就职前(de)教育、对在职人员(de)日常安全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坚持严格考试,持证上岗,不能走过场.③推行定置化管理,优化现场管理.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采用防滑吊钩.案例八设备缺陷入过失,吊钩冲顶砸人死事故经过某钢铁厂二炼钢车间起重机司机甲驾驶5号桥式起重机给7号电炉装完第四遍料并平完料后,炉前工乙指挥该起重机准备将掉在电炉西侧(de)一根废钢吊走,起重机司机甲在起升主钩(de)同时,降落副钩,结果主钩却超过上升极限位置后继续上升,将起升钢丝绳拉断,致使主钩坠落,将乙砸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分析①在起升主钩、下降副钩作业时,因主钩起升高度限位器(de)触头发生粘连,使限位器失效,导致主钩继续上升冲顶坠落.②在起升主钩、下降副钩作业时,当主钩起升到位后,司机将主钩控制手柄扳到零位,但因操作不慎,使控制器手柄从零位移动,造成主钩继续上升.③未按要求对起重机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未对主钩起升高度限位器触头进行定期更换而埋下事故隐患.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这是一起设备缺陷与人为过失共同造成(de)事故.除了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手柄没有扳到零位外,起升机构(de)安全装置——起升高度限位器(de)设备缺陷也是造成事故(de)主要原因.②起重机司机应经常检查高度限位器是否良好,发现缺陷及时维修.③有条件(de)可采用两套起升高度限位器.④应加强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de)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案例九作业环境不注意,吊臂触电致人死事故经过某建筑工地用一台起重量为25t(de)汽车吊组装塔式起重机,在吊装一金属长梯(de)作业现场上方,距地面高处有一组66kV高压输电线路.现场作业人员有4名:现场负责人甲、现场吊装作业指挥人员乙、司索丙和汽车吊司机丁.当指挥作业人员乙指挥吊装司索人员丙用吊装绳捆绑锁住金属长梯中间部分,乙指挥丁开始起吊,此时长梯有些摇晃摆动,丙用手扶住长梯一端来减缓长梯(de)摆动,然后乙又指挥丁操作汽车吊着长梯向左回转以便放置到架设长梯(de)位置上,正当长梯随起重机臂回转时,丙突然倒地.此时发现起重机右前方支腿放出电火花,起重机臂顶端与高压线相触及,高压电流通过起重机臂顶端滑轮及钢丝绳传到吊钩及吊装钢丝绳直到金属长梯与丙接触,造成丙触电身亡.事故原因分析①触电隐患是作业环境中有一高压输电线,没有引起作业人员(de)足够重视.②作业前没有制定出在高压输电线下(de)作业方案,特别是没有严格规定出起重机作业时与高压线(de)安全距离,没有专门安排人员负责这方面(de)监督与保护.③被害者丙等作业人员在高压线下方作业,缺乏应有(de)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丙手扶金属梯直接受害,司机未受害只是侥幸.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尽量不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业.②有悬臂(de)起重机在高压电线下作业,要时刻注意起重机悬臂与电线(de)距离.③在高压电线下作业可在作业上方与高压电线下方设置一安全保护装置,如搭成木架以限制起重臂不要超过木栅工作.④在高压线下从事起重机械作业,为防止吊载摇摆和防止万一触电,可用尼龙绳或麻绳牵引吊载.⑤在高压线下作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⑥制定出高压线下作业(de)起吊方案,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程.案例十超载起吊塔倾翻,砸塌屋顶把人伤事故经过某厂一车间2~6t塔式起重机司机管某,负责吊卸由运输公司拉运来(de)约100t(de)九卡车钢材.在从卡车上卸货时,由运输公司司索工负责穿钢丝绳吊索挂钩工作.卸第一辆卡车时分三次吊卸,但从第二辆车开始,为加快进度,改为分两次吊卸,在场(de)收货员乔某曾提出警告:该塔式起重机每次只能吊3t,应少吊些.但运输公司司索工却以该车标牌2~6t为由而加以拒绝,继续以每车两次吊完方式穿挂又卸了两车,当吊到第四辆卡车(de)第二钩时,起吊后起重臂在由南经西面向北方向旋转时,又恰遇一阵大风吹至,致使塔式起重机倾覆.使自重几十吨(de)起重机倒在钢筋车间(de)屋顶上,并将其压塌.当时车间内有20多人正在工作,其中一名电焊工浦某被当场压死,多人受伤.事故原因分析①该车起重力矩限制器失灵未修复,在超载倾覆前不能及时发出示警信号,以致失去了保护功能.②司机室内既无起重特性表,也无起重性能指示牌,司机无法掌握起重机在不同幅度时其相应额定负载值,以致产生超载倾覆(de)可能性.③该起重机倾翻时(de)幅度为,其相应额定载荷为,而此时却起吊.这已经存在倾翻(de)危险,又值大风吹袭,使稳定力矩大为减弱,而倾翻力矩因超载又急剧加大,这就必然导致起重机(de)倾翻.④该起重机大修后未经安全检测确认验收,便盲目投产使用.⑤起重机械作业时无专人指挥,违章操作.⑥司机管某未经培训没有合格证,属于元证违规操作.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严禁元证违规操作,各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②臂架式起重机必须安装极限力矩限制器并具有起重性能指示牌,以便有操作依据.③严禁超载起吊.案例十一拆塔方案不合理,塔倒人亡要汲取事故经过某建筑公司在工地拆卸TQ60/80塔式起重机机身.塔身自重,高.他们用汽车起重机吊钩系吊塔身顶部,又以该起重机通过导向滑轮牵引塔帽以使其倾倒,当汽车起重机向前牵引使塔帽仅偏斜2m左右时,突然灭火而不能继续牵引时,塔身自重水平分力作用下塔身回摆将汽车起重机又拉回,随后又将汽车起重机发动起来向前牵引行走左右时,牵引塔身(de)钢丝绳吊索在绳夹固定连接处被拉开导致塔身在失去牵引力后发生来回摆动,将两个铰链底座撕裂,使塔身向反方向倾倒,将距塔机40m以外正在作业(de)水电安装处(de)贾某头部砸伤,经抢救无效而亡.事故原因分析①施工方案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汽车牵引力小,制动力矩小(附着力),有灭火(de)可能性等缺陷,以致当灭火后因制动力矩小而被拉回再次启动牵引而发生事故.②司索工失职,牵引绳绳夹连接处不合安全规定,通常绳夹不少于6个,而该连接处仅3个绳夹,夹持力大减,故其极限牵引力减小,当再次启动牵引塔身时,由于惯性作用而需加大牵引力超过绳夹极限牵引力而发生滑出现象,导致事故(de)发生.③周围作业人员未能离开危险区,缺乏警觉性,存在以为塔不会倾倒(de)麻痹思想,以致悲剧发生.④未设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察视周围,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应采用卷扬机作为牵引,即可保证不会出现这种失控现象.②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标准要求绳夹连接处不少于6个, 并在第5个与第6个绳夹间设置安全弯,以便随时观察钢丝绳滑动情况,以免发生滑脱危险.③对起重工具和器具必须予以科学选取和严格检查.④设现场安全监督员环视周围,消除隐患.案例十二规章制度不健全,臂架坠落砸死人事故经过铁道部大桥局某公司管桩车间,由代班长刘某等6人负责用塔式起重机往三节车厢内吊运管桩.司机杜某操纵起重机,刘某、黄某在车厢内负责摘钩,廖某、王某负责在养护池内挂钩. 在装完两节车厢管桩后,在往第三节车厢吊装管桩时,司索工廖某在4号养护池内挂好钩后,廖某即退到4号养护池东北角,爬上池墙顶时,起重司机即鸣铃起吊.在起升绳受力(de)一瞬间,只听"叭"(de)一声,塔式起重机起重臂拉索钢丝绳破断,致使起重臂旋转坠落.在起重臂坠落过程中,其起升钢丝绳亦随之急速摆动并旋转坠落,将站在池墙顶上(de)廖某打落于4号养护池内,经抢救无效而亡.事故原因分析①该塔式起重机是从建筑工地拆除退回后放置两年之久,重新安装后未加严格检查和保养就技产使用(de),单位领导严重忽视设备维护保养与检查(de)重要性,为事故发生埋下了潜在(de)隐患.②破断(de)钢丝绳拉索当初安装时就已经是将近达到报废标准(de)旧绳,未加任何浸油润滑和必要(de)保养就继续安装使用,经四年使用后早已超过了报废标准,却继续使用,这种严重忽视安全、野蛮地使用设备(de)做法,实为罕见.③严重缺乏检查、保养和润滑.④司机在未接到指挥员指令情况下,擅自起吊,实属违规行为,若待周围人离开危险区后起吊,即使钢索断裂起重臂坠落,也不至于伤人致死.⑤周围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思想麻痹,未能远离危险区,以致酿成大祸.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①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建立健全(de)维修、保养和设备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②各级人员遵守各自安全操作规程.③加强对职工(de)安全教育工作,增强人们(de)自我保护和群体相互保护意识.④现场作业设专职安全监督员.案例十三承包吊装起重机,人亡机毁损失重事故经过某造船厂正在建造(de)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梁分别利用由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主梁17分段(de)总成(高87m,重约900t,迎风面积1300m2,由4根缆风绳固定)和自制塔架作为2个液压提升装置(de)承重支架,并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de)工艺技术进行整体提升安装.2001年7月17日早7时,施工人员按张某(de)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de)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通过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de)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作业(据陈述,调整时,控制靶位标志内外允许摆动20mm).放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外缆风绳减小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至恢复至原状态.通过十余次放松及调整后,陆侧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弛状态.此后,又使用相同方法和相近(de)次数,将江侧内缆风绳放松调整为完全松弛状态,约7时充分,当地面人员正要通知上面工作人员推移江侧内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还有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在向外侧倾斜,直到刚性腿倾覆,主梁被拉动横向平移并坠落,另一端(de)塔架也随之倾倒.事故造成36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死亡人员中,电建公司4人,机器人中心9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博士后2人,在职博士1人), 造船厂23人.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事故原因分析①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de)直接原因.在吊装主梁过程中,由于违规指挥、操作,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情况。
起重事故伤害案例

起重事故伤害案例起重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发严重的事故,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起重事故伤害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起重安全的重视。
案例一:在某建筑工地,一台塔式起重机正在吊运一批建筑材料。
起重机司机在操作时,没有仔细观察吊运路线上的情况,导致吊运的材料与建筑物外墙上的脚手架发生碰撞。
碰撞使得部分材料掉落,正好砸中了下方一名正在作业的工人,造成该工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起重机司机操作不当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吊运作业前,司机没有对吊运路线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评估,没有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障碍物。
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存在漏洞,没有设置有效的警示标识和隔离措施,未能及时提醒下方作业人员注意上方的吊运作业。
案例二:某工厂的车间内,一台桥式起重机在吊运一个大型模具时,吊钩突然断裂,模具坠落砸坏了下方的设备,并造成一名工人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发现吊钩存在严重的疲劳裂纹,这是导致吊钩断裂的直接原因。
而工厂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疏忽,没有定期对起重设备的吊钩进行检查和维护,未能及时发现吊钩的安全隐患。
此外,操作人员在吊运前也没有对吊钩进行仔细的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吊钩的异常情况。
案例三:在一个港口码头,一台门式起重机在吊运集装箱时,由于起重机的制动系统突然失灵,导致起重机失控,撞上了旁边的一艘货轮,造成起重机严重损坏,货轮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还有两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起重机制动系统故障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的零部件老化、磨损或者维护不当,导致制动性能下降。
同时,港口的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对于起重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并排除制动系统的故障隐患。
案例四:某物流仓库内,一台电动葫芦在吊运货物时,电动葫芦的钢丝绳突然断裂,货物坠落砸坏了仓库内的货架,并引发了火灾。
事故原因分析:钢丝绳断裂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的磨损和锈蚀,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起重吊装施工事故案例

起重吊装施工事故案例目录一、通用安全事故案例 (2)1.1 吊装过程中物体打击事故 (3)1.2 吊装过程中钢丝绳断裂事故 (4)1.3 吊装过程中起重机故障事故 (4)1.4 吊装过程中操作不当事故 (6)二、特定类型起重吊装事故案例 (7)2.1 桥梁吊装事故 (8)2.1.1 在建桥梁吊装时支撑体系失稳事故 (9)2.1.2 桥梁吊装过程中构件变形事故 (10)2.2 建筑物吊装事故 (11)2.2.1 高层建筑物吊装时基础不稳事故 (12)2.2.2 建筑物吊装过程中结构失稳事故 (13)2.3 设备吊装事故 (14)2.3.1 大型设备吊装过程中吊装带断裂事故 (15)2.3.2 设备吊装过程中安装不当事故 (16)三、典型案例分析 (17)3.1 案例一 (18)3.1.1 事故经过 (19)3.1.2 事故原因分析 (20)3.1.3 防范措施 (21)3.2 案例二 (22)3.2.1 事故经过 (23)3.2.2 事故原因分析 (24)3.2.3 防范措施 (26)3.3 案例三 (27)3.3.1 事故经过 (28)3.3.2 事故原因分析 (29)3.3.3 防范措施 (30)四、起重吊装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31)4.1 预防措施 (33)4.1.1 合理规划吊装路线 (34)4.1.2 严格设备检查与维护 (35)4.1.3 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 (37)4.2 应急处理 (38)4.2.1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9)4.2.2 积极组织救援行动 (39)4.2.3 完善事故调查与报告机制 (41)一、通用安全事故案例某建筑工地,一台起重机在进行钢结构吊装作业时,由于吊装物品超载,导致起重机钢索断裂,钢结构构件坠落。
事故造成地面作业人员一名死亡,两人受伤。
操作人员在吊装前未对吊装物品的重量进行准确评估,且起重机的安全监控系统存在故障未能及时报警。
在另一建筑工地,一台塔吊在进行材料吊装时,由于吊索固定不牢,导致吊装物品在空中发生摇晃,操作人员为避免碰撞而操作失误,造成吊索断裂,吊装物品从高空坠落。
事故案例分析: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

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检查时独自行走,小车开动轧断手指伤亡人员概况一、事故简单经过1993.11.24日,某钢铁公司电炉厂,电工黄某(男、25岁,七级电工)对天车进行电气检查,检查完天车滑线想下车,脚被平台斜拉支撑绊了一下,身体绊倒,本能地用手扶物保持身体平衡,左手扶到天车小车道轨上,小车正好开过来轧到黄某手上,将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轧掉。
事故发生后,黄某自己走到天车端粱安全门处把紧急开关关掉,向天车司机打了招呼。
此事造成黄某重伤。
二、事故原因A、趁天车运行间隙黄某登车,上车时没有断开安全开关,也没有和司机打招呼,司机根本不知道。
B、电工工作至少两人一起,单人作业违反规定。
C、天车上行走脚下确认不够。
三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交叉作业的联系。
案例2: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物落伤人致死一、事故经过2001.7.17日,某钢铁公司氧气厂,2#、3#空压机过滤器到货卸车,用8T汽车吊停在货车尾处卸车,第一件顺利吊下,此时,任某(男,28岁,大学,机动科长)同刘某从厂房出来,站在第一件西侧讨论其用途,14:35吊第二件,当把空气过滤器主体吊出货车槽开始下落时,箱体主体的西南下角蹭挂货车右边槽上方,箱体急速向南偏甩,同时汽车吊车头翘起,吊物迅速下落,将站在吊物旋转半径内的任某砸住,营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a) 吊车司机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估计偏轻,违章冒险操作。
b) 起重作业管理不善,没有配备专业起重指挥及司索工。
c) 卸货位置不当,任某站位不当。
三、防范措施起重作业必须坚持“十不吊”,起重作业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案例3:一、事故经过2001.1.8日,某钢铁公司炼钢厂转炉检修,从事拆运吸尘管道(管道长10.85米,总重8.27吨)作业,铆工刘某、起重工刘某确认管道吊耳并估算重量为4吨左右,选择2吨倒链一个及ф15.5mm钢丝绳分别栓挂在管道东西两侧的吊耳上,10:40左右,4#天车司机滕某在生产科副科长张某指挥下(欢迎关注泰科钢铁),在管道自转90度情况下,将4#天车开到西侧2#混铁炉处,此时,吊装用的倒链和钢丝绳突然断裂,管道坠落至2#混铁炉过桥上,将正在2#混铁炉过桥上工作的张某(男,30岁,高中,混铁炉班长)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同一起作业的许某受轻伤。
起重吊装作业伤害事故案例图解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刚 起 吊 的 F 型 炉 管
追 求 卓 越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即将 吊装 到位 的炉 管
追 求 卓 越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伤 者 被 砸 地 点
追 求 卓 越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事故经过:
追 求 卓 越
2000年11月3日,天津乙烯项目裂解炉施工现场。 原第七工程公司某起重班指挥30吨塔吊,吊装F型 炉管。因吊点选择在管段中心线以下,同时未采 取防滑措施,造成起吊后钢丝绳滑动,管段急速 下沉900毫米,在强大外力作用下,使钢丝绳在卡 环处断裂,钢管坠落。将刚从裂解炉直爬梯下到 地面准备换氩气的电焊工付某挤压致伤。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炉管坠落后现场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 反思:
• 我们对每起事故的分析,都尽可能与相关的规范、制度挂 上钩,例如与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相联系,每条事 故原因都能从监督制度中找出解释和正确的做法。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追 求 卓 越
事故吊车
中铁X局X工程X部
勇 于 跨 越
• 3、次要原因
• 起重工孙某、王某在钢管 起吊后,没有按规定与吊 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是造成该事故的次要原因
追 求 卓 越
• 4、管理原因
• 项目部对外租车辆管理不 到位,吊车租入和使用时 检验和检查不细,没有及 时发现吊车本身存在的缺 陷。 中铁X局X工程X部
起重吊装作业伤害事故案例图解事故图片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某建设公司2000年113起重吊装伤害事故刚起吊的f型炉管即将吊装到位的炉管伤者被砸地点事故经过
事故案例分析: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

30个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检查时独自行走,小车开动轧断手指伤亡人员概况一、事故简单经过1993.11.24日,某钢铁公司电炉厂,电工黄某(男、25岁,七级电工)对天车进行电气检查,检查完天车滑线想下车,脚被平台斜拉支撑绊了一下,身体绊倒,本能地用手扶物保持身体平衡,左手扶到天车小车道轨上,小车正好开过来轧到黄某手上,将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轧掉。
事故发生后,黄某自己走到天车端粱安全门处把紧急开关关掉,向天车司机打了招呼。
此事造成黄某重伤。
二、事故原因A、趁天车运行间隙黄某登车,上车时没有断开安全开关,也没有和司机打招呼,司机根本不知道。
B、电工工作至少两人一起,单人作业违反规定。
C、天车上行走脚下确认不够。
三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交叉作业的联系。
案例2: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物落伤人致死一、事故经过2001.7.17日,某钢铁公司氧气厂,2#、3#空压机过滤器到货卸车,用8T汽车吊停在货车尾处卸车,第一件顺利吊下,此时,任某(男,28岁,大学,机动科长)同刘某从厂房出来,站在第一件西侧讨论其用途,14:35吊第二件,当把空气过滤器主体吊出货车槽开始下落时,箱体主体的西南下角蹭挂货车右边槽上方,箱体急速向南偏甩,同时汽车吊车头翘起,吊物迅速下落,将站在吊物旋转半径内的任某砸住,营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a) 吊车司机对吊物重量确认不清,估计偏轻,违章冒险操作。
b) 起重作业管理不善,没有配备专业起重指挥及司索工。
c) 卸货位置不当,任某站位不当。
三、防范措施起重作业必须坚持“十不吊”,起重作业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案例3:一、事故经过2001.1.8日,某钢铁公司炼钢厂转炉检修,从事拆运吸尘管道(管道长10.85米,总重8.27吨)作业,铆工刘某、起重工刘某确认管道吊耳并估算重量为4吨左右,选择2吨倒链一个及ф15.5mm钢丝绳分别栓挂在管道东西两侧的吊耳上,10:40左右,4#天车司机滕某在生产科副科长张某指挥下(欢迎关注泰科钢铁),在管道自转90度情况下,将4#天车开到西侧2#混铁炉处,此时,吊装用的倒链和钢丝绳突然断裂,管道坠落至2#混铁炉过桥上,将正在2#混铁炉过桥上工作的张某(男,30岁,高中,混铁炉班长)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同一起作业的许某受轻伤。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

03
门式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 例
案例一:设备老化导致的事故
01
事故描述
某港口门式起重机因长期使用且缺乏维护,导致关键部件严重磨损和老
化,最终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断裂,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严重损坏。
02 03
原因分析
设备老化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关键部 件的磨损和老化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使得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出现 故障。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 例分析(桥式 门式)
目录
• 引言 • 桥式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 • 门式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 •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起重机械在各种工程建设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当等原因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经验教训,对于提高起重机械安全性能、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 急预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对未来安全生产的展望
推广智能化技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实现起重机械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 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
借鉴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起重机 械安全技术的发展。
06
结论
安全事故的教训和启示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起重机械操作过程中,必须严 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
操作和擅自改变安全设施。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起重机械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防止因 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
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

该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在使用塔式起 重机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 保安装质量,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事故原因
经调查发现,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不规 范,基础不牢固,导致在吊装过程中 发生倒塌。
案例二
事故经过
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的塔式起重 机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发生倾覆,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
经调查发现,塔式起重机的设计存 在缺陷,同时操作人员未按照规程 操作,导致倾覆事故发生。
案例分析
该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在操作塔式起重机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3 塔式起重机事故原因分析
设计制造缺陷
塔式起重机设计不合理,如结构强度不足、稳定性差等,导致设备在实际使用过 程中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
制造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如材料不合格、焊接不牢固等,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 中出现断裂、坍塌等现象。
维护保养不规范,如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修等, 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操作人员技能不足
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培训,对 塔式起重机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不 了解,容易发生误操作或违规操作。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设备的安全 性能和操作规程不够重视,导致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安装使用不规范
塔式起重机安装不规范,如基础不牢固、安装位置不合理等 ,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倒塌等事故。
使用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如超载、违规操作等,导致设备 损坏或发生安全事故。
维护保养不到位
塔式起重机维护保养不及时,如润滑不良、电气元件老化 等,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
强化维护保养制度
总结词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案例一:塔式起重机坠落事故事故背景:工地上,一台塔式起重机在进行吊装作业时突然坠落,导致3名作业人员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不合理的起重机安装:塔式起重机安装时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导致安装不稳定。
起重机安装时应该合理确定基础和支撑结构的尺寸和材料,确保足够强度和稳定性。
2.起重机超负荷:起重机上吊装重物时超过了其额定起重能力,导致起重机失去平衡。
作业人员应该根据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能力和工作要求,合理选取和安装吊具,并确保严格按照额定负荷进行吊装作业。
3.不恰当的操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按照起重机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操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起重机操作证书,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规程操作。
事故教训:1.确保起重机的安装和调试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不得懈怠。
2.根据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能力和工作要求,合理选取和安装吊具,并确保严格按照额定负荷进行吊装作业。
3.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效的起重机操作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案例二:电动葫芦故障导致工人受伤事故背景:一家工厂内,一名工人在使用电动葫芦进行吊装作业时,葫芦突然掉落,导致工人头部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维护不当:电动葫芦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导致葫芦关键部件出现故障。
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2.葫芦质量问题:电动葫芦质量不合格或存在隐患,导致葫芦出现故障。
企业选择购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格的产品。
3.操作不当:工人在使用电动葫芦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事故教训:1.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
2.企业选择购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格的产品。
3.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起重典型事故案例

起重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一、脱钩事故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砸人死亡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将技术员路XX砸伤后死亡。
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其次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预防措施:今后有关部门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
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
案例二、挂钩脱落1985年5月4日8时,某市运输公司起重大队司索工李乂乂在装木料时,因挂钩脱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挂不牢脱钩。
这次事故的畦间是早上8时,一般来说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应是精神状况最好的时期,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其原因,还是安全意识不强。
吊装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应心中有数。
木材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在吊装前,应考虑吊装方式的安全性、科学性。
司索工在操作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应站在什么地方安全起吊,挂钩吊物应确认挂牢方可起吊。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吊索断裂事故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1981年11月11日7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格,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要放下时,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 万元。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及防范要求措施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学习资料)宝冶建设机动分公司安环部2006-10-26一、脱钩事故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硒人死亡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将技术员路××砸伤后死亡。
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其次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预防措施:今后有关部门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
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
案例二、挂钩脱落1985年5月4日8时,某市运输公司起重大队司索工李××在装木料时,因挂钩脱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挂不牢脱钩。
这次事故的时间是早上8时,一般来说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应是精神状况最好的时期,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其原因,还是安全意识不强。
吊装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应心中有数。
木材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在吊装前,应考虑吊装方式的安全性、科学性。
司索工在操作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应站在什么地方安全起吊,挂钩吊物应确认挂牢方可起吊。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吊索断裂事故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1981年11月11日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格,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要放下时,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万元。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学习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学习资料)宝冶建设机动分公司安环部2006-10-26一、脱钩事故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硒人死亡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将技术员路××砸伤后死亡。
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其次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预防措施:今后有关部门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
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
案例二、挂钩脱落1985年5月4日8时,某市运输公司起重大队司索工李××在装木料时,因挂钩脱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挂不牢脱钩。
这次事故的时间是早上8时,一般来说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应是精神状况最好的时期,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其原因,还是安全意识不强。
吊装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应心中有数。
木材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在吊装前,应考虑吊装方式的安全性、科学性。
司索工在操作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应站在什么地方安全起吊,挂钩吊物应确认挂牢方可起吊。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吊索断裂事故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1981年11月11日?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格,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要放下时,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万元。
近五年起重事故案例调查及分析

INSERT YOUR LOGO近五年起重事故案例调查及分析通用模板The work cont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are arranged, and the process is optimiz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scheme effect than expected.撰写人/风行设计审核: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近五年起重事故案例调查及分析通用模板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文档可用在把某项工作的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实施的方法步骤以及督促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并在执行时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以达到比预期更好的方案效果。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摘要:现代工业企业要求有各种类型的起重运输机来满足企业物流机械化需求,又要有效地运用和增加设备的利用能力,以达到最经济的效果。
在现代生产中,起重机不仅在物料运输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些起重机直接参与生产工艺过程,成为工艺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
起重设备还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领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起重设备事故也呈高发态势。
[1]本文简单介绍起重事故及其的危害性,通过近五年内的几个案例,深入发现和总结引起起重事故的根源,进而找出其中的共性,对于经常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人、物和管理等方面把会引起起重事故的主要因素逐一详解。
对于各种不安全因素,通过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和起重机的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解决起重安全问题的对策,致力于解决各方面的危险因素,为起重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的环境。
高空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

高空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安全是高空作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监管措施,仍然经常发生高空作业事故。
本文将分析一些典型的高空作业安全事故案例,并进行反思,以期引起人们对高空作业安全的重视。
1. 事故案例一:高空坠落导致严重伤害在一次建筑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中,一名工人由于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从高空坠落,导致严重骨折和内脏损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安全意识差、施工方未加强对高空作业的监管等。
反思:首先,工人应该意识到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并主动佩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
其次,施工方应该加强对高空作业的培训和监管,确保每位工人都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事故案例二:高空吊篮倾覆导致伤亡在一次外墙维修工作中,由于使用的高空吊篮没有经过正规的检测和维护,导致其倾覆,致使两名工人摔落高空,其中一人不幸遇难。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方对吊篮的管理不当,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存在的隐患。
反思:高空吊篮是作业人员进行高空作业的主要工具,施工方应该定期对吊篮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同时,应该加强对吊篮使用和管理的监管,确保工人的安全。
3. 事故案例三:意外喷洒化学品导致中毒在一次高空喷涂工作中,由于操作人员没有戴好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导致意外喷洒的化学品直接接触到皮肤和呼吸道,导致中毒。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对个人防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反思:高空喷涂作业涉及到化学品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口罩、手套等。
施工方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他们具备正确的个人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4. 事故案例四:高空作业工具失控导致砸伤在一次高空钢结构安装工作中,由于风力突然增大,工人手中持有的钢板失控,掉落到地面,砸伤了正在下面工作的其他工人。
事故的原因是在规划和进行高空作业时,未对气象环境进行充分评估和控制。
反思:高空作业需要重视气象因素对工作安全的影响。
事故案例分析

预防措施——钢丝绳
• 1. 故障分析 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每根钢丝绳的受力情 况非常复杂,因各钢丝在绳中的位置不同,有的 在外层,有的在内层。即使受最简单的拉伸力, 每根钢丝绳之间受力分布也不同,此外钢丝绳绕 过卷简、滑轮时产生弯曲应力、钢丝与钢丝之间 的挤压力等,因此精确计算其受力比较困难,一 般采用静力计算法。
•
起重车体很重.在运行时惯性很大.与 起重机正常运转时立刻反转急刹车,会使整个运 行机构产生很大的扭矩.有损于传动系统.严重 时使传动轴扭断、还可能使车体扭斜变形;反转 急刹车还会使齿轮联接系统发生猛烈冲击,损伤 齿轮,造成设备事故;反转急刹车还会使电功机 产生很大扭矩和很强的电流,严重的会烧坏电动 机。 • 反转急刹车还会使空中吊物发生摆动造成吊 物坠落。所以,在工作中,除遇有为了避免发生 事故的特殊危险情况以外 ,不允许反转急刹车。
• 2 准。是指被吊物“落点准”、“到位准”和 “估重准”。要做到“落点准”,操作人员必须 对吊物所需通过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有准确的 判断,并充分考虑起重机的性能和运动惯性。在 操纵手柄时,要把握回零位的提前量,使吊物能 平稳准确到位。
对大型构件、机器、设备的起重安装,有时要 求精确到毫米,这就是“到位准”。这时吊钩起 升或下降要“微动”,只有充分掌握起重机性能, 并有一定经验积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 钢丝绳中的最大静拉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Pmax≤Pd/n 式中:Pmax——钢丝绳作业时可以承受的最大静应 力; Pd——钢丝绳的破断应力;
n——安全系数。
Pmax=(Q+q)/(aη)
式中:Q——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
q——吊钩组重量;
a——滑轮组承载的绳分支总数;
η——滑轮组的总效率。
高空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高空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空作业成为了常见的施工方式。
然而,高空作业所涉及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在本文中,将通过分析几起高空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探讨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坠落事故2018年某城市一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坠落事故。
一名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由于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不慎从高处坠落致使重伤。
经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意识以及不正确的操作。
对于这类事故,首先应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
必须使工人们深刻意识到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并熟悉使用安全设备的正确方法。
其次,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人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执行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案例二:起重机倾倒2019年,一起高空作业中的起重机倾倒事故发生在某市的一个建筑工地上。
事故发生时,起重机正在进行货物吊装作业,突然发生倾倒,导致多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主要是起重机超负荷作业和不合理摆布引起的失稳。
预防此类事故的关键在于加强起重机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起重机进行检修,保证机械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必须合理规划起重机的使用范围和工作载荷,严禁超负荷作业。
工人在操作起重机时,必须接受专项培训,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案例三:防护措施不到位2020年,某城市一高层办公楼改造工程中发生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安全事故。
在进行外立面施工时,一名工人未正确安装防护设施,从高处摔下并造成了严重伤害。
事故的原因是缺乏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监督,以及工人个体安全意识的欠缺。
针对这类事故,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并确保必要的防护装置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监督人员应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
结论高空作业中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安全教育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设备维护保养和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起重伤害事故心得(范文6篇)

起重伤害事故心得(范文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起重伤害事故心得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起重伤害事故心得(1)案例3-1“6.22”起重伤害事故事故类别:起重伤害伤亡情况:死亡1人黄XX 四川资中人劳务工事故经过:2002年6月22日上午11时30分,在某公司施工的龙岗计划生育服务大楼工程现场,蒋χχ等2名电焊工焊完大面竖向钢筋后,用井字架将对焊机从五层楼面往下运送,起初由于对焊机放置不在井字架吊篮内,橇动对焊机,此时吊篮开始缓慢下滑,下滑两节(约3.6米)后突然加速坠落至地1面,蒋χχ两人随着坠落,蒋χχ被摔死,另一名工人受伤。
直接原因:1、井字架无安全停靠装置。
2、井字架无防断绳装置。
3、井字架卷扬机刹车失灵。
间接原因:1、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使用缺乏安全装置,有事故隐患的井字架。
2、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未办理安全报监手续。
综上所述,这是一起因设备缺少安全防护装置,企业安全管理混乱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责任认定:公司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使用缺乏安全装置、有事故隐患的井字架,造成此起责任事故,应对此事故负直接责任。
起重伤害事故心得(2)图6-3 起重机作业时吊物挤、撞、打击伤害事故树该事故树较为简单,将其转化为成功树求最小径集较为简便。
?求最小径集T,=A1,+ A2,+ X15,=B1,B2,B3,B4,+ X12,+ X13,+X14,+X15,2=(X1,X2,X3,X4,X5,X6,X7,X8,X9,X10,X11,)+ X12,+ X13,+X14,+X15,由此可得到5个最小径集:P1={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 P2={ X12,} P3={ X13,}P4={ X14,}P5={ X15,} ?结构重要度分析X12,,X13,,X14,,X15,均为单事件最小径集,所以结构重要度最大且相等,其他径集结构重要度次之且相等。
起重吊运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一、脱钩事故 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硒人死亡
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 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 ,将技术员路××砸伤后死亡。
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 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 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 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起重吊运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EHS部 陈为涛 2008-06-03
十不吊
(1)歪拉斜吊不吊; (2)超载不吊; (3)散装物装的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 (4)指挥信号不明不吊; (5)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 (6)吊物上站人不吊; (7)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吊; (8)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9)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 (10)六级以上强风不吊。
事故原因: 一是钢丝绳吊索选择不当,超负荷吊装,按规定,吊4吨件,应选 用6分的钢丝绳吊索。 二是违反起重安全操作规程,一端绳长,失去平衡,另一端加重 负荷导致钢丝绳吊索拉断。
三是操作人员,思想麻痹,满不在乎,习以为常存有侥幸心理。 当试吊离地时,一条绳有些松,这时有关人员 能避免事故发生。
预防措施: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 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 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 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 故的发生。
二、吊索断裂事故
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
1981年11月11日?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 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 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格,垫上后 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 但将要放下时,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 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万元。
吊装作业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

吊装作业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一、作业项目水泥行业常用的吊具有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汽车吊、手拉葫芦等。
经常性的吊装作业有电收尘极丝框架与变压器、窑胴体、窑轮带、原料磨磨辊、主电机、回转阀、三次风挡板、燃烧器、矿山破碎机转子更换等。
二、主要伤害类型起重伤害:①电动葫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无法停止,吊物坠落;②电动葫芦、吊车安全附件不齐,导绳器、限位器等缺失,容易使钢丝绳缠绕,造成吊物坠落;③电动葫芦操作人员未经培训,对操作按钮不熟,误操作造成事故发生;④吊装区域未拉置警戒,人员误进入危险区域导致事故。
三、安全注意事项(一)上岗前要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上岗前要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选择合身的工作服,穿戴时做到“三紧”,即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安全帽佩戴时应系好下颚带,女职工应将长发挽入帽内,防止被机器运转部位卷入,注意检查劳保鞋鞋带是否系紧。
(二)吊装作业基本要求1.应按照国家标准准则对吊装机具进行年检,否则不准使用。
吊装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起重工)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2.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的重物,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
吊装物体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3.吊装作业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经部门(或分厂)领导审查,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4.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5.吊运的重物必须升起并高于重物运行线路最高障碍物0.5米,作业时禁止用手直接校正已被重物张紧的绳子6.禁止电动葫芦碰撞运行轨道的终点挡块,以免引起机械损坏7.吊运区域附近严禁站人(三)吊装作业前安全要求1.对从事指挥和起重操作的人员进行资格确认,作业单位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确认2.对起重吊装机械和吊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重事故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起重事故案例分析
2006年9月,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委托,本人对某钢管有限公司一台LDA 型3T电动单梁起重机因起升机构失效造成1人死亡的事故进行现场技术分析。
鉴于事故原因的典型性,本文特别建议安全监管部门重视电动葫芦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据现场人员介绍,事发当时,起重机操作人员正按住上升按钮起吊一捆钢管,当钢管起升到一定高度时,电动葫芦起升机构失去力矩,重物急速下坠,压倒一名正在钢管下方摆放垫木的工人,造成该工人死亡。
笔者分别对用户单位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维修电工进行了询问,调取了有关设备档案,并在事故现场对设备进行技术勘察。
1.设备检验不合格
经查询该台起重机法定定期检验报告书,该设备最近一轮由当地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出具的定期检验报告书结论为不合格,整改单所列主要问题为上升限位保护失效以及其他外观缺陷。
电动葫芦有出厂合格证书。
2.机修工无证上岗
该企业平时负责维修起重机的机修工未经培训取得特种设备维修操作证,日常维修起重机属无证上岗。
维修工对起重机特有的安全常识未能掌握;使用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对起重机的管理规定缺乏必要的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厂因厂房高度不足,在用的数台起重机的电动葫芦均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冲顶变形,而该厂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机修工对起重机冲顶事故的危害性认识淡漠,思想意识中认为冲顶只是电动葫芦正常的故障。
3.设备外观状况恶劣
该台电动葫芦外壳受损严重,卷筒下方壳体严重破损,吊钩滑轮罩壳顶部变形,钢丝绳绳头固定端长头处已发生严重断股,说明使用中曾发生过严重的冲顶过卷扬(见图1所示)。
其他缺陷还包括:吊钩无防脱钩安全装置,大小车橡皮缓冲器失去,电动葫芦电机风叶罩壳失去,电动葫芦电器箱盖失去等,证明平时使用状况较差。
为进一步明确事故原因,事故调查组约用户、事故电动葫芦制造单位和事故调查组3方同时到场,并邀请当地某电动葫芦制造厂技术专家,对事故电动葫芦
进行解体检查。
在对电动葫芦的卷筒进一步拆卸检查时发现,卷筒在固定钢丝绳头一端(减速器侧)发生严重破裂,其中一块较大缺口已不见碎块(见图2所示)。
此端卷筒与花键轴套外周装配连接已发生旋转移位,故此端卷筒已失去旋转方向的有效机械约束(见图3所示)。
至此可以确定,电动葫芦卷筒机械约束突然失效造成重物的突然下降,而电动葫芦冲顶过卷扬是造成电动葫芦卷筒机械约束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知,起重机未经检验合格就投入使用,是程序上的违章,这是事故隐患之一;指派不具备起重机专业知识的“土电工”对起重机进行维修,“只求起重机能动,不顾起重机的安全装置有效性”的维修做法是事故隐患之二;厂房高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导致极限利用电动葫芦起升空间,以及对上限位保护的忽视,对冲顶事故危害的意识淡漠,是事故隐患之三;而发生冲顶过卷扬造成卷筒破坏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机电类特种设备,特别是小型单梁起重机,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没有承压类起重机大,因此,在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观念中,存在着厚此薄彼的潜意识。
但由于小型起重设备在生产企业中应用的广泛性,它在在册起重设备中所占的比例几乎超过70%。
事故中存在的恶劣工况在诸多小型民营企业中更为普遍,如企业因厂房高度不够致使起重机提升高度不足,从而极限利用起升高度而发生冲顶。
而冲顶如果没有直接导致钢丝绳因过卷扬而破断,甚至冲顶损坏了钢丝绳,一般使用企业都只是对电动葫芦进行壳体整形、导绳器修复、钢丝绳更换等外在的修理行为,而往往忽略了对其造成的潜在危害的检查。
本起事故就是一个教训。
本起事故中卷筒发生的破坏本身在外壳体内,又被钢丝绳包裹隐藏,不做解体检查很难发现,一旦达到受力极限立即导致机械约束失效,发生重物突然性坠落,后果不堪设想。
以作者多年检验实践经验,在此提醒电动葫芦使用管理人员,电动葫芦的电源一定要注意相序,相序的错位也能导致原来有效的上限位保护失效,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新造车间里的起重机电源由临时电源换成正式电源时,或者是起重机电源重新接线时,如果不对此进行起升限位检查试验,就不能察觉其有效与否。
等到真正工作时,如果操作者不留神将吊钩上升到极限位置,发现得早,将会陷入重物吊在高空只能上、不能下的困境;发现得晚,就可能直接造成过卷扬导致钢丝绳断裂、重物坠落。
此次事故提醒我们,在电动葫芦使用管理中,应时刻保持起升上限位保护的可靠有效,上限位动作时预留规定的适当高度余量,实现从硬件上保证安全的理念,杜绝冲顶现象;一旦发生冲顶现象,应拆卸壳体,检查卷筒有无受损,确保消除“内伤”,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