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复习题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另外还有变态根。

4、根系具有吸取水分和养料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能够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能够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能够储存水分,实行光合作用。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料,植物的茎能把根和叶连接在一起,能(运送)水分,叶能(蒸发)水分。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假如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氧气)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5、叶的光合作用,不但为植物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6、把塑料袋罩在盆栽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塑料带里有(水珠)出现,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它能够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二、判断题。

1、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

(对)2、植物的茎就是一个“运输兵”,能够将根吸收的养料和水送到叶里面。

小学四年级科学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陆地生物的是:A. 鱼B. 鸟C. 海藻D. 海豚2. 蝴蝶的生命周期中,以下哪一个阶段是蛹阶段?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3. 以下哪一个不是动物的特征?A. 具有呼吸B. 能进行光合作用C. 能感知外界刺激D. 具有繁殖能力4. 以下属于稻谷的部分是:A. 根B. 叶C. 花D. 种子5. 以下哪一个是非恒温动物?A. 蜥蜴B. 鱼类C. 鸟类D. 哺乳动物二、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2. 请列举三个你身边常见的节肢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4. 请解释如何判断一种动物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

5. 简要描述石油的形成过程。

三、综合题小明喜欢在花园里观察各种昆虫。

以下是他观察到的一些昆虫,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 蜜蜂:刺毛细长,集体生活,采集花蜜。

问题:蜜蜂属于哪一类昆虫?简要描述蜜蜂的特征。

2. 蚂蚁:头部大,有触角,善于运输食物。

问题:蚂蚁属于哪一类昆虫?简述蚂蚁的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运输食物的。

3. 蝴蝶:身体覆盖彩色鳞片,有触角,通过吸食花蜜获取能量。

问题:蝴蝶属于哪一类昆虫?简要描述蝴蝶的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获取能量的。

参考答案:选择题:1. B2. C3. B4. D5. B解答题:1.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具有感知能力和活动能力,而植物没有。

动物能够主动寻找食物并逃避危险,而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自动制造食物并不能活动。

2. 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蜘蛛、蚂蚁和蜈蚣。

蜘蛛有八只腿,能制造蜘蛛网捕捉食物;蚂蚁有头部大,有触角,能够用蚁群的力量运输食物;蜈蚣长有很多腿,能够快速爬行并捕食其他昆虫。

3.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入水体的过程。

当太阳能照射到地面的水体上时,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气,随着升温上升到高空,然后冷却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会不断增大,最终形成降水,降水后的水流入地面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再次循环。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一单元1.自然界的声音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2.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能说话,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吹竖笛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空气)在振动。

4.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5.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7.(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称为(分贝),用字母( dB )表示。

8.噪声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噪声主要造成听力受损、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9.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健康要做到哪5点?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④远离噪声;⑤避免耳朵进水。

10.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①居民区附近的高速公路建立声屏障;②深夜把电视机的音量近可能的开小;③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④公路两旁种植绿化林;⑤安装双层隔音窗。

二单元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食物中还有(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它们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以下是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延展性等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自然物质、人工物质等
2.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空气的性质:透明、无色、占据空间、有重量等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流动性、可溶解物质等
3. 动物和植物:
- 动物的特征:可以移动、有呼吸、需要食物等
-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类、哺乳动物等
- 植物的特征:不能移动、有光合作用、有根、茎、叶等
- 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乔木植物、水生植物等
4. 太阳系和地球: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流星等
- 地球的特征:有大气层、有水、有陆地、有生命等
-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倾斜度等
5. 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 动物的生长过程:出生、长大、繁殖等
- 生物的变化:生活环境、气候、季节的影响等
这些只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内容之一,复习时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2)今天天气怎样?(从云量、降雨量、风向和风速、气温等天气特征来描述今天的天气)2、天气日历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

3、温度与气温1)温度对天气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每天就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温度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温度也可能不一样。

4、风向和风速1)风向和风速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风的速度是以每秒风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我们把风速记为三个等级:0,1,25、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常见形式:雨、雪、冰雹。

2)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降水量等级表(课本13页)6、云的观测1)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3)云的分类:积云、层云、卷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

积云通常与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第二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如:食盐、糖、味精;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如:面粉、沙子。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学案(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一、填空题。

1、气温是指在阴凉、通风的室外测出的温度范围。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速、风向。

4、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5、测量天气的工具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等。

6、一天当中,清晨气温最低、正午气温最高、傍晚气温偏低。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史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可用直筒、透明的玻璃杯来制作。

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0、气象学家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1、人们常说降雨就是降水是不正确的,降水指的是降雨、下雪、下冰雹、下雾等。

12、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3、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4、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点测量。

(√)5、我们在制作天气日历中,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但周末和假期可以不记录。

(×)6、我们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

(√)7、某地测24小时降水量是26毫米,这是中雨。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A、风向B、风向标2、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气温最高?(C)A、早上8:00B、中午12:00C、下午2:00D、下午4:003、我们可以使用一些(A)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A、天气符号B、天气日历C、风向标4、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B)个等级。

四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6.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7.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8.油菜花的四部分的构造: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9.不论是盛开的、谢了的、掉了的都可以算花,花蕾是指那些还没有裂开的花苞。

10.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11.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12.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13.豌豆花、桃花、牵牛花是完全花,结构完整。

柳树花、南瓜花是不完全花。

14.尽管各种各样的花在形状、颜色、气味、结构特征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一般花都有蕊(雄蕊或雌蕊)的部分,只是具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区别。

15.只有四部分都齐全的花才叫做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都叫做不完全花。

16.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17.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18.雌蕊顶端有一个柱头,底部膨大成为子房。

用手去轻触雌蕊的柱头,会感觉到柱头有粘性,那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粘液,这些粘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19.各种不同植物花的雄蕊,其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有差异,但花药上的花粉都很容易抖落。

20.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1.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科学四年级复习题

科学四年级复习题

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 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1. 我们的食物有哪些?答:我们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大米、白面,肉、蛋、奶、油等。

2. 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

3.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4、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脂肪?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住按在白纸上用力划一下,留下的油脂的就是(脂肪)。

5. 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滴管滴上碘酒后变蓝了,说明里面含有淀粉。

6. 哪些粮食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答:小麦,土豆,地瓜,大米,玉米。

7. 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着,在酒精灯上烧,如果发出像烧焦头发那样气味,那么里面就含有蛋白质。

8.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哪些?答: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9. 常见的配餐有哪几种?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甜食为主的配餐。

10. 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十份。

米面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11. 怎样饮食才有益于我们健康?答:1.要选择卫生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2.吃东西要定时定量。

3.营养搭配要合理。

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

补充1:怎样订制健康饮食计划?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订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12. 什么叫溶解?答:像食盐、白糖、小苏打等,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13. 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有什么发现?答: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加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沉淀。

这种现象叫做饱和。

14. 溶解对人的生活意义很大,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答:①化肥溶解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资料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资料

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种子在内部结构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几个部分组成。

其中(胚)将来发育成植物;(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3、选种时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因为这样的种子(胚是完整的)、(子叶中营养丰富),有利于种子(萌芽)。

4、种子的萌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5、有些植物可以有(根)或(茎)繁殖后代,如(马铃薯)、(洋葱)、(番薯)等。

6、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给植物浇水时最好浇在(根部)。

7、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而生出的是(胚根)。

8、一朵完整的凤仙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四部分组成,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各不相同。

9、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如油菜花、白菜花、桃花、梨花、迎春花等;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丝瓜花等。

10、在花的各部分结构中,(雌蕊)和(雄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1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不仅仅是采集(花蜜),也是在(传授花粉)。

12、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13、植物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是植物的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

14、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

15、绿色开花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钢尺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在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来改变音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我们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呼气时,气体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使我们的呼吸更顺畅。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通过食道,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合理的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取消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资料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等方式获得天气信息。

2、我们常说的天气情况有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等。

3、广播或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一般会报告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还会预告紫外线强度和空气质量。

4、不合适在雨天做的事情有晒衣服、出去旅游等。

二、简答题。

1、我们是怎样描述天气的?答:通常用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答:有影响,例如:如果今天下大雨那就意味着要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等。

3、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答:一般从气温、下雨、晴或多云及日照指数、空气质量等方面来说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一、填空题。

1、对云量的观察可以用晴天、多云、阴天、有雾来记录。

2、天气日历指的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特征的表格。

二、简答题。

1、怎样制作我们的天气日历呢?答: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天气的记录方法可以是:方法一,小组轮换。

每周指定一个小组,每1至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制订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方法三,每天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向全班同学描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2、观察我们记录的天气日历你发现了什么?答: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一、填空题。

1、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2、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3、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4、早上气温较低,然后逐渐上升到午后达到最高,然后又渐渐下降,午夜气温最低。

二、简答题。

1、我们怎样知道外面的温度比室内高还是低呢?答:用温度计在室内和室外分别进行测量,记下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分辨高低。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什么地点?答: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在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上下册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特征、天气的变化等等。

下面是一些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所学的知识。

一、植物的生长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上册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和水分。

同时,植物的根、茎、叶也有不同的功能。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的身体,叶进行光合作用。

回顾这些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可以选择一株小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每天记录它的变化,包括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叶的出现等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动物的特征动物是地球上的另一类生物。

在下册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动物根据其体内骨骼的特点,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等,而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等等。

除了分类,我们还学习了动物的一些特征。

例如,鱼类有鳞片和鳃,它们可以在水中呼吸;鸟类有羽毛和喙,它们可以飞行;哺乳动物有乳腺,它们可以哺乳幼崽。

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游戏和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模仿,其他组员猜测是哪种动物。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动物的特征。

三、天气的变化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

在下册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天气的变化和气象仪器的使用。

我们知道,天气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夏天会比较热,冬天会比较冷。

而气象仪器,例如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计等等,可以帮助我们观测和预测天气。

为了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观测每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观测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天气的变化规律,例如夏天的温度会比冬天高,下雨天的气温会比较低等等。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复习资料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4、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

②给篮球打气。

③玩空气枪。

④公共汽车的门。

⑤喷雾器。

5、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不大,说明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6、往篮球里充入气体,再用手按一按篮球,你的感觉是(篮球很硬),把篮球抛出后篮球(弹起很高),这是因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即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即冷空气(下降)。

2、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3、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热气球)是最早的飞行器。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下沉,较快降低室内温度;而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方),让热空气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温度。

6、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自然界中,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即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3、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4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②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5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

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6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装置,对照《雨量等级表》可以确定雨的等级。

我们可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7云的观察: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②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③云的种类:根据(云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气象学家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1.鸡、鸭、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因为它们都有两足和羽毛,都善于飞翔。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形,都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身体都有头、身、翼、足、尾五个部分。

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

3.观察鸟时,发现身体表面都覆盖了羽毛。

还发现鸟的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其中翼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关系。

4.鹰的喙有尖锐的弯钩,足有尖锐的爪,适于捕食动物;啄木鸟的喙像锥子,适于捕食树里的昆虫;绿头鸭的喙扁平,足间有蹼,生活在水里,适于捕食鱼虾。

因此,鸟的身体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有关系。

5.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毛,都用乳喂养后代,都是胎生的。

6.哺乳动物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7.我们还知道鸵鸟、绿头鸭、雕、企鹅也是鸟类。

8.我们还知道蝙蝠、鲸、河马、海豚也是哺乳动物。

我们还知道能飞的哺乳动物有蝙蝠,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有鲸,能滑翔的哺乳动物有鼯猴。

第2课动物的分类1.动物可以分为鸟类、昆虫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和其他动物。

2.鲤鱼和鲨鱼属于鱼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都有鳞片,用鳃呼吸,用尾部的摆动和鳍游行。

3.蝗虫和蝴蝶属于昆虫类,它们的身体都有腹部、胸部、头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腹部有三对足。

4.观察鱼和猫的骨骼,发现它们都有脊柱。

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是身体的支柱,但并不是每种动物都有。

5.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鸟、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蜗牛、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

6.青蛙、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它们小时候用鳃呼吸,在水中生活,长大后用肺呼吸,在陆地上生活。

7.蛇、龟、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8.把动物分分类。

A兔B企鹅C蝴蝶D鲨鱼E鲤鱼F螳螂G老虎H蜗牛I青蛙。

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和热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雨水和人类的关系: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所以,充足的雨水会让大地充满生机,而缺乏雨水的地区,因为干旱,植物常会枯死。但暴雨会形成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淹没庄家、冲毁堤坝,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八、小小气象员
1、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阴、晴、雨、雪等天气情况。②气温的高低。③风向、风速、风力的大小等几个方面。我们做一名小气象员就应该收集这些资料。
4、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晾晒衣服在温度高、通风、蒸发面积大的条件下加快蒸发。
5、瘪了的兵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因为气体能热胀冷缩的原因。
五、关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停的变化,阴、晴、雨、雪等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2、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职业的人对天气的需求不一样。
的风。风向标可以准确指示风向。
2、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分为13个等级。
3、风的形成: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4、海陆地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面气温,陆地上的空气受热上升,海面上空气流过来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海面气温高于陆地气温,海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陆地上的空气流过来补充,风由陆地吹向海面。
七、下雨了
1、雨的形成:①地表水吸收太阳的热量部分蒸发。②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和小冰晶。
③小水滴和小冰晶越集越大,最后落下形成雨。
2、云的形成:①地表水吸收太阳的热量部分蒸发。②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和小冰晶。
③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云。
3、自然界的云有高积云、卷云、积雨云、层云等。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雨量器是由承水器、漏斗、储水器和储水瓶组成。
9、不用接触人体,红外测温器就能够测出体温;数字显示体温计可直接显示温度值。
10、一些物体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地核温度:约5000℃;钢水的温度:约1500-1800℃;木柴温度:约250℃;南极平均气温: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
二、热往哪里传
1、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也可以从温度较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
四、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1、物质都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都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水是常见的物质,呈液态的水有:雨、小溪、河流等;呈现固态的水有:冰、雪、霜、雹等;呈气态的水有:水蒸气等。
2、水结冰的温度叫冰点,冰点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沸点,沸点是100℃。
冰冻加热加热遇冷
3、水的三态变化:水-------→冰-------→水-------→水蒸气-------→水。
2、热在不同材料的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不一样。金属材料的物体传热能力强;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传热能力差,所以非金属材料通常用来做保温材料。如棉花、毛线等。
3、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制作了各式用具,例如保温杯,被子等。
4、热传导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
5、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太阳传过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装置来有效的利用太阳能。
三、热胀冷缩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热胀冷缩,体温计是根据液体能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会随温度变化,在受热时体积大多膨胀,在受冷时大都收缩。
3、热胀冷缩的现象到处可见,如夏季自行车胎的气不能够打太足,否则容易爆胎;夏季施工时,电线不可以拉的太紧,否则冬天电线容易绷断;铁轨连接处和路面留有一定缝隙,否则受热会拱起。这些都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5、温度计所能够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量程。
6、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同,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气温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7、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可免受太阳的直射,避免江水、强风影响。
8、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体温计在用之前甩一下,是因为体温计下端有细管,水银热胀后显示的是上一次测量的温度。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
科学复习题
一、冷与热、温度计
1、人们可以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这些感觉不可靠。
2、人门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知道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和气温计等。
4、温度计测水温时要注意: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不能够离开被测液体。
2、常用的气象符号:
3、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在气象站里,常用百叶箱内的气温计和湿度计来观测气温和湿度;雨量器可以记录降水量,风向标和风速器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
九、奥运与天气
1、举行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气象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大影响。气温、降水、风速等天气因素对比赛成绩影响较大。
3、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风调雨顺是保证丰收的必要条件,恶劣的天气会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甚至失收。
4、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风调雨顺会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是保证丰收的必要条件,恶劣的天气会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甚至失收。
六、刮风了
1、风的观测主要包括风向和风力的观测,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南风是指由南向北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