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与相关生态学的研究
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监测
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监测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芒康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境内,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保护金丝猴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779.14平方公里。
芒康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造山带的外围,属于青藏高原边缘山地。
保护区内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无夏无冬,森林覆盖率超过70%,植被种类繁多,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又称“云南白毛长臂猿”,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芒康自然保护区是它们生活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也是它们的繁殖地。
目前,芒康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境内滇金丝猴最大的栖息地,也是全球滇金丝猴数量最多、种群最为稳定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芒康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与挑战。
为了及时掌握芒康自然保护区的变化情况,实施科学化的保护管理,提高保护效果,西藏自治区林业局于2012年启动了芒康自然保护区变化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包括:芒康自然保护区界桩定位、界线界址标志完好性检查、保护区内植被覆盖度变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变化、保护区开发利用状况等方面,主要通过现场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应用、监测网络建设等方式实现。
经过多年的监测工作,芒康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监测工作也进一步促进了保护区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不过,芒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非法砍伐、采伐和放牧、造林、旅游开发等活动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和影响;保护区内的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现象日益突出;滇金丝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芒康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完善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保护区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芒康自然保护区的良好氛围。
滇西北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滇西北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生境丧失及破碎化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对物种栖息地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及对其破碎化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和破碎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研究区景观格局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滇金丝猴适宜生境面积为308 212.44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8.86%.目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仍需控制适宜生境已出现的景观破碎化,并通过生境恢复及廊道重建等措施加强对滇金丝猴的保护.Key words:Rhinopithecus bieti habitat landscape pattern fragmentation从以往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来看,单一物种的保护措施是难以成功的.为长期保护某一物种,既要考虑目标物种本身,又要考虑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及有关生态过程既要重视保护区,又要重视保护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即问题(物种的稀有或濒危)的发生和研究在一个层次(种群),而问题的解决(保护和管理)需要在更高层次(整个景观上)[1].生物保护战略应从单纯的目标物种途径扩展到区域景观途径[2],即从景观的尺度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格局是指异质景观要素的数量、规模、形状及其空间分布模式.景观斑块的类型、形状、大小、数量和空间组合既是各种干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过程和边缘效应.因此,对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揭示其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的有效手段[3].由于生境丧失及破碎化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对物种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肖文等[4]通过对1958和1997年的航片或卫片解译得出,40年间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减少了31% (1 887km2),平均斑块面积由15.6 km2降低到5.4 km2.年波[5]采用破碎化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对滇金丝猴适宜生境进行了评价,但其研究仅局限于一个滇金丝猴群的栖息地.武瑞东等[6]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遥感分析得出,目前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总面积为7 788.069 km2,基本上被分割为9个大的片区,现有种群分布在其中的5个区域,其总面积为6 448.842 km2.滇金丝猴栖息地丧失及破碎化的严峻问题,使得滇金丝猴的基因交流受阻,遗传多样性水平受到严重威胁[7-8].鉴于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研究现状缺乏整个栖息地的具体分析,有必要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全面系统定量的分析.因此,本文对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各景观组分的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维数等基本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各景观组分的差异,评价景观破碎化程度.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滇金丝猴生境的分布状况和重要性,并且能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之一,也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据最新资料表明,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仅存15个,约1 500只[7].该物种栖息地位于三江并流区域,分布范围东西界为金沙江和澜沧江分布最北的猴群纬度为29°20′N,最南的一个猴群分布纬度为26°14′N,即分布于云南的德钦、维西、兰坪、丽江市玉龙县和西藏的芒康县境内的高寒冷杉林带之中[9],其栖息地相互处于分离状态,成岛屿状分布.本次的研究区域覆盖了云南境内所有滇金丝猴种群栖息地,即以滇、藏行政界线为北部界线,大理州的苍山、云龙县界为南部界线,以澜沧江为西部界线,金沙江及其川、滇行政界线为东部界线.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地形和气候变化强烈,适合滇金丝猴生存的冷杉林和云杉林等寒温性针叶林广布,具有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性温带、寒温带气候特征,独特的自然地理结构和生态环境系统构成了多气候带、多物种资源的特殊生态空间[10]. 2研究方法通过对2006年SPOT 5卫星影像的解译,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植被图.本研究在影像的分类处理当中,综合利用了多源遥感信息复合和结合GIS的方法参与分类,以提高影像的分类精度[11].本研究中多源遥感信息的复合主要是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复合,将遥感信息与遥测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资料及专家知识相结合,结合不同年度影像和相关背景资料.结合GIS的遥感图像分类,从GIS辅助遥感影像分类的角度出发,利用GIS中数据来指导遥感图像分类.在GIS和相关资料的辅助下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分类,并在分类后利用GIS数据处理功能改善了分类结果.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图,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以下7个景观组分:T1—适宜生境森林,包括寒温性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T2—其他森林,包括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T3—灌丛,包括寒温性灌丛、热性灌丛、稀树灌木草丛T4—草甸,包括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疏生草甸T5—栽培植被T6—城镇T7—其他,包括裸地、冰雪、河流等.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中进行重分类,得到研究使用的7个景观组分.利用景观分析软件Patch Analyst 4(矢量版)计算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用于反映景观的基本特征和景观的破碎化、多样性、均匀度.主要景观指数及意义如表1所示. 3结果 3.1景观组分的面积特征研究区总面积为1 633 426.56 hm2.其中,其它森林(T2)面积为789 578.65 hm2,面积最大.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T1)面积次之,即寒温性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面积为308 212.44 hm2.整个景观中,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灌丛(T3)和草甸(T4)分散分布于整个景观中.人工斑块包括栽培植被(T5)和城镇(T6),占整个景观面积的比例不到10%.各景观组分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5>T7>T4>T6 (表2).从总体上看,该区域以自然植被占主导地位,是以森林为主导的景观格局. 3.2景观组分的周长特征各景观组分总周长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5>T1>T4>T7>T6,其他森林(T2)的总周长远大于其他景观组分,灌丛(T3)和栽培植被(T5)次之,适宜生境(T1)的总周长居中,草甸(T4)、城镇(T6)、其他景观组分(T7)的总周长较小.各景观组分斑块平均周长由大到小依次为T1>T2>T7>T5>T3>T4>T6,适宜生境森林(T1)斑块平均周长大于其他景观组分斑块平均周长.各景观组分边界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5>T1>T4>T7>T6.其他森林(T2)的边界密度最高,景观破碎化程度也就最高.相比其他景观组分,适宜生境森林(T1)的边界密度处于中等水平,边界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与总周长相同(表3).表1 主要景观指数及其意义Tab.1 Main landscape indices and its significance(10000)单位:m·hm-2,范围:ED≥0 单位面积的周长值较大时,说明景观类型被边界分割的程度较高;反之,景观类型保存完好、连通性高.因此,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斑块平均大小(MPS)MPS]【sub】i【/sub】单位:hm2范围:MPS>0MPS可以指征景观的破碎程度,在斑块级别上,一个具有较小MPS值的斑块类型比一个具有较大MPS值的斑块类型更破碎.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AWMSI∑[MSI【sub】ij【/sub】*]单位:无范围:AWMSI≥1 AWMSI是度量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许多生态过程都有影响,如斑块的形状影响动物的迁移、觅食等活动,影响植物的种植与生产效率.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AWMPED∑[MPFE【sub】ij【/sub】*]单位:无范围:1≤AWMPFD≤2 AWMPFD是反映景观格局总体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SHDI-∑n i1(P【sub】i【/sub】*lnP【sub】i【/sub】)单位:无范围:SHDI≥0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土地利用越丰富,破碎化程度越高,其不定性的信息含量也越大,计算出的SHDI值也就越高. 表2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面积特征Tab.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 Yunnan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表3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周长特征Tab.3 The peri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3.3景观组分的斑块面积特征各景观组分斑块数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5>T4>T1>T7>T6.其他森林(T2)斑块数为最多.适宜生境森林(T1)斑块数仅为2 306,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度比较低.平均斑块面积(MPS)可以指征景观的破碎程度,在斑块级别上,一个具有较小MPS值的斑块类型比一个具有较大MPS值的斑块类型更破碎.研究区共有景观斑块39 343个,其中适宜生境森林(T1)斑块数为2 306个,其平均斑块面积为133.66 hm2,远大于其他景观组分的平均斑块面积(表4).因此可以认为,整个景观中,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度比较低.同时,适宜生境森林的斑块面积标准差在所有景观组分中最大,表明适宜生境森林的斑块面积大小差异较大.表4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斑块面积特征Tab.4 The patch area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3.4景观组分的斑块形状特征除T7外,适宜生境森林(T1)的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为9.26,大于所有其他景观组分(表5),说明适宜生境森林的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加强其边缘效应的利用和管理对滇金丝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各种景观组分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均较高,因此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说明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表5 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组分的斑块形状特征Tab.5 The patch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habitat3.5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在一个景观系统中,土地利用越丰富,破碎化程度越高,计算出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值也就越高.研究区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为1.47(大于1),表明研究区景观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碎化.香农均匀度指数反映出景观受一种或少数几种优势斑块类型所支配.虽然研究区内其他林地是优势景观要素,但是其斑块数目占整个景观斑块数的比例却不够大,且其他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分布较为均匀,是香农均匀度指数较大的原因(0.75). 4结论与讨论从景观尺度上来看,研究区总面积为1 633 426.56 hm2,整个景观中,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以自然植被占主导,主要是以森林为主导的景观格局,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滇金丝猴的生存和扩散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研究区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但香农多样性指数反映出研究区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从景观组分来看,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面积为308 212.44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8.86%.总体上来说,适宜生境森林的边界密度、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均表明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化程度在所有景观组分中处于较低水平.生境丧失及破碎化使斑块面积减少和空间隔离度增加,并将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及遗传分化增加.当种群被孤立到不同的斑块,基因交流受阻,种群遗传连通性的降低就会导致这些种群极易灭绝.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森林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由于其他景观组分,尤其是人工斑块的存在及扩张,使得滇金丝猴各个种群栖息地斑块之间仍面临着被孤立的情况.因此,应当控制研究区内,特别是适宜生境森林已经出现的景观破碎化,并通过生境恢复及廊道重建等措施对滇金丝猴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1]陈昌笃.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A].第二界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1996.[2]李晓文,胡远满,肖笃宁.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1999,19(3):399-407.[3]亓兴兰,李宝银,刘健,等.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5):539-543.[4]Xiao W, Ding W, Cui L W et al.Habitat degradation of Rhinopithecus bieti in Yunna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2003,24(2):389-398.[5]年波.基于RS和GIS的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景观规划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6]武瑞东,周汝良,龙勇诚,等.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遥感分析[J].理论研究,2005(6):24-28.[7]Liu Z J, Ren B P, Wei F W, Long Y C, Hao Y L, Li M.Phylo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Yunn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bieti)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DNA sequence analysis[J].Molecular Ecology,2007,16:3334-3349.[8]Liu Z J, Ren B P, Wu R D, Zhao L, Hao Y L, Wang B S, Wei F W, Long Y C, Li M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features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Yunn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i)implies an anthropogenic genetic discontinuity[J].Molecular Ecology,2009,18:3831-3846.[9]龙永诚,钟泰,肖李.滇金丝猴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与相关生态学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6,17(4):437-441.[10]江晓波,周启刚,李爱农.三江并流区域云南省迪庆州景观格局研究[J].山地学报,2004(增):164-168.[11]邓芳,秦军,李鉴.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方法的研究[J].铁路航测,2003(2):4-7.。
会笑的猴子——滇金丝猴的生存与生态保护
ETHNIC TODAY45——滇金丝猴的生存与生态保护文 / 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孙雪冰 吴银玲 图 / 程权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天池山中,于1983年成立,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成立以来,保护区经历了从最初单纯护林,到发现滇金丝猴后重点护猴,再到猴群增多,保护复杂性增加的发展历程。
在此过程中,巡护员完成了从“不知所措”,到初步探索,再到经验丰富的蜕变,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也从最初发现的几只发展到一百多只。
对保护区来说,保护滇金丝猴的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保护区所有动植物的良性发展。
家园46一个保护区的成长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约14475公顷,四周拥有10万亩原始森林。
徐会明和他的团队在此处艰难地进行了17年的滇金丝猴保护工作。
最初见到猴子时,看着那张很像人类的脸、少女的唇以及黑白天然过渡的毛色,徐会明他们除了激动,还有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礼待”这些雪山精灵。
徐会明是保护区管护局科研负责人,据他2020年在纪录片《大山里的17年:滇金丝猴守护者如何请“雪山精灵回家”》中回忆:“之前我们是可以肯定那个区域有猴子,但就是没想到它那么难拍,我们找的时候就觉得很崩溃。
当活生生的一只猴子出现在那儿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心情都是特别激动的,激动之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徐会明的工作最初以护林为主,发现滇金丝猴之后,开始重点保护滇金丝猴。
工作内容的转变意味着工作强度的增加。
云南省发布的云龙地区最新滇金丝猴种群数量是167只,虽然徐会明他们在野外放置了红外相机,但想把滇金丝猴数清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2013年,单单为了确定滇金丝猴是否在此栖息,徐会明他们就经历了很多曲折。
“一千多份问卷只有6份是有效的。
”徐会明说,“那个时候常常跑到各个村组拿着照片去问人家有没有猴子?如果有的话可能是哪一种?”落实滇金丝猴保护,变成一个深入实地的群众工作。
栖息地最高的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平时多在3500~4500米高度的云杉、冷杉林中活动。喜结群生活,有垂直迁移的习性,冬季下到海拔较低处活动,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迁徒行为。以1只雄猴,2~3只雌猴,数只小猴组成家族群,数个家族群一起活动。具有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组成家庭性社群,家庭成员相互呵护关照,经常在一起觅食、玩耍休息。家庭还大多实行一夫两妻或一夫三妻的家庭结构,母猴一般隔年才生一胎。这样就有许多雄猴得不到成家权利。成家雄猴往往是激烈竞争中的佼佼者,而未成家的就是失败者,失败者只是同病相怜、相互照应,有时也会聚在一起密谋推翻那些不可一世的佼佼者。有的单身汉还会离家出走,独闯江湖。每群金丝猴都有自己的地盘,同时有自己的首领,那常常是一只健壮的大公猴。猴群活动范围达上百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是一种以叶食性的树栖灵长类,它们主要吃各种阔叶树的叶、芽及果实,并喜食一种叫做"松萝"的地衣类附生植物, 也下地觅食一些昆虫及其幼虫以补充蛋白质的不足,滇金丝猴的胃很复杂,其前胃中的微生物可使之有效处理叶子和未成熟果实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物质对于仅具简单胃部结构的猕猴是有毒的。
滇金丝猴系中国特有种,分布在一个北高南低、包括多种植被类型的狭长区域,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南起云龙龙马山、北到西藏芒康;数量估计在1000-1500之间,分属14个自然种群 ,数量稀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把金丝猴的保护与研究列为亚洲灵长类的研究重点。国际野生生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和日本京都灵长类研究所等国际机构都对有关金丝猴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政府有关机构也认识到金丝猴研究的特殊意义及其濒危的严重性,1977年把金丝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继大熊猫后,金丝猴被列为第二国宝。其分布区狭小,各自然种群成岛状分布,相互隔离。在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已建立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盐井等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的非人灵长类的生境都是热带环境;即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的区域。仅有少数几个物种如北非猕猴(Macaca sylvanus)和日本猕猴(M.fuscata)及滇金丝猴(Rhinopitheus bieti)的地理分布完全超出了这个范围。
金丝猴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金丝猴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金丝猴是一种独特的灵长类动物,仅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
因其全身毛发呈金色而得名,也因为其数量极度稀少而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然而,尽管近年来人们对金丝猴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其种群数量依旧面临很大的威胁。
对于金丝猴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研究,对于了解其种群遗传的构成和分布情况,并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丝猴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意义种群遗传多样性是衡量物种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其多样性进行研究,能够了解该物种的遗传结构、种群数量、遗传漂变程度以及适应性变异程度。
同时,种群遗传多样性对于物种的进化、生长、繁殖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显著。
因此,探究金丝猴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对于了解其生态适应能力、遗传变异和演化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丝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手段研究野生动物的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对于野生动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包括基因测序、基因组学、分子标记技术、单倍型和SNP等多种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了解目标物种的基因组组成、基因分布情况、群体间遗传距离、遗传漂变程度等信息。
在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包括核基因分析、mtDNA分析、单倍型和SNP分析等。
其中,核基因分析可以了解金丝猴的插入、缺失或突变等突变情况;mtDNA分析主要研究金丝猴的母系遗传结构和演化历史;而单倍型和SNP分析则可揭示金丝猴集团分化和群体遗传关系等。
金丝猴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基因组学是对生物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是了解物种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和进化历史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金丝猴基因组学也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开始对金丝猴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它的基因数量、基因结构和在进化中的作用等。
201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联合开展了金丝猴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获得了其基因组序列。
滇金丝猴种群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滇金丝猴种群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份,是中国珍稀濒危物种之一。
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已经十分稀少,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只有不到5000只滇金丝猴,且分布十分分散。
因此,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十分紧迫。
遗传多样性是一个物种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并长期生存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也是评估物种个体数量和种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其遗传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滇金丝猴的种群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对于开展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过去的调查结果显示,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捕杀。
例如,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遭到人类破坏,人类的盗猎行为也对其种群数量带来了损害。
因此,开展对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为制定保护计划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研究滇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为保护工作提供更深入的指导意义。
遗传多样性通常指的是物种内部遗传变异的程度。
由于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其遗传多样性不断减少,这将导致物种适应能力的下降和灭绝的风险增加。
另外,由于滇金丝猴的分布范围很广,其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也意味着对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要性。
最后,人类活动对于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保护滇金丝猴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
在保护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例如,加强对于滇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限制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范围;采用科学的保护措施,例如保护区设立和生态补偿,促进滇金丝猴种群恢复和保护。
总之,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泛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滇金丝猴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建议
滇金丝猴研究现状及保护建议毕晓静(2016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学号12016000363)摘要通过对近30 年关于滇金丝猴研究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对滇金丝猴的研究历史、分类地位、形态、行为、种群数量等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滇金丝猴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说明,据此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行为; 保护1. 引言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奇之一, 它仅存于滇藏交界处的雪山峻岭之颠的高寒森林中。
其环境的特殊性导致该物种产生了特殊的生态行为适应, 因而它是灵长类中最有趣的物种之一。
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存在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地区的高山暗针叶林中[1],数量约1700 只[2]。
在动物系统分类上, 它隶属于灵长目、猴科、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
该属是现生存灵长类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类群, 在系统发育上处于旧大陆猴与猿之间的特殊分类地位[3、4]。
故对金丝猴的研究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为此,笔者对滇金丝猴的研究简史、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分布和栖息地特征、种群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对滇金丝猴进行深入和研究及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滇金丝猴概况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Milne Edwards )又名黑白仰鼻猴、黑金丝猴、云南仰鼻猴,又被称为青猴、雪猴,隶属于哺乳纲( Mammalia)灵长目( Primates),猴科( 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 Colobinae),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与其他灵长类相比,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特殊,并因此产生了特殊的生态行为。
滇金丝猴在形态上具有一般疣猴的特征,如长尾,后肢较前肢长,拇指小或无等。
与川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和黔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一样,滇金丝猴鼻短、鼻梁凹陷,鼻尖向上翻,鼻子朝前,形成仰鼻。
滇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山东林业科技
20 年第 2期 07
总 19 6 期
S A D N O E T YS IN EA DT C N I G H N O GF R SR CE C N E H O D Y
20 . o2 07 N .
文章编号 :02—22 (0r)2 O4— 4 10 742C 0 一OO 0 7
OSi eh it h e r 1 C ie n e cg nsicu n 7 ce ted m cg n s n ct g ta tef r sod 3 h eeae U nt a t .T r ae 17 hn s ed mi e u nld g2 a in n e e u ,id ai hth oai l ;( )T r r h ba e e i n i i n l
中图 分 类 号 : 99 Q 5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o PlntBidie st a abt fRhno t c s bil s a c n a o v r i y th i o i pi at he u ei LiGu q a g Ya g Yu n Xio e 2 o in , n mig , a W n
s u t n f cie me s rs icu n e e t n r s r t n e i ai .e e t a u e n ld g v g t i e t ai ,e o— e gain h l d e d g rd s e is c n r ain a d c mmu i t o v i a o o o i m rt ,te Rr a n a ee p ce o s v t o o en n e o n nt y
滇 金 丝 猴栖 息 地 植 物 多样 性 研 究
西藏芒康县滇金丝猴种群现状和生态学研究1)
西藏芒康县滇金丝猴种群现状和生态学研究1)杨士剑(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092)丁伟年波张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摘要:西藏芒康县位于滇金丝猴南北走向的分布区的北端,因而可能保存了这一物种最特殊的基因型,在保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两次考察,我们证实该地区目前存在3个滇金丝猴群,即小昌都群、米拉卡群和木尼群,个体数量约为300 – 400只。
另有一个群,即下火拉群尚待证实。
其中,小昌都群是芒康的最大猴群,其数量约为160 – 200只。
芒康滇金丝猴以地衣为主要食物,所占比例可达47 – 64%,而其社会结构与云南各群一致,为多个单雄多雌群(OMU)聚合为大群。
这说明生境和食性等生态学差异并未改变滇金丝猴的社会结构。
由于日益严重的生境破碎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对滇金丝猴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加强芒康地区的滇金丝猴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目前最急迫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滇金丝猴;野生动物保护;食性;社会结构;生境分类号:Status and ecological study of Rhinopithecus bieti population in Mangkang, Tibet / Yang Shiji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P R China); Ding Wei (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 Nian Bo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 Ju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Being the northernmost part of the south-north orientationed geographical range of Rhinopithecus biet i, Mangkang county in Tibet may host the most atypical genotypes in this species, and is crucial in the conservation strategy. Through two investigations, we are sure there are now about 300 – 400 individuals and 3 groups of Rhinopithecus biet i in this area, namely, the Xiaochangdu, Milaka and Muni groups. But another group (Xiahuola) remains to be affirmed. Of the three, the Xiaochangdu group is the largest, with 160 – 200 individuals. Populations in this area feed mainly on lichens, which account for about 47 – 64% in the diet.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monkeys seems to be bands of many one-male, multi-female unit (OMU), the same as in the populations in Yunna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habitat and food habit do not alter the social structure in Rhinopithecus bieti. The increasing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human disturbance are threatening the survival of the monkeys, and it is the most urgent strategy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 in Mangkang.Key words Rhinopithecus bieti; wildlife conservation; food habit; social structure; habitat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由于以下三个特征而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1)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完全分布于温带的灵长类之一[1],2)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2],3)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的5种灵长类之一。
滇金丝猴研究现状及保护建议
滇金丝猴研究现状及保护建议毕晓静(2016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学号)摘要通过对近30 年关于滇金丝猴研究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对滇金丝猴的研究历史、分类地位、形态、行为、种群数量等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滇金丝猴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说明,据此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行为; 保护1. 引言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奇之一, 它仅存于滇藏交界处的雪山峻岭之颠的高寒森林中。
其环境的特殊性导致该物种产生了特殊的生态行为适应, 因而它是灵长类中最有趣的物种之一。
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存在于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的高山暗针叶林中[1],数量约1700 只[2]。
在动物系统分类上, 它隶属于灵长目、猴科、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
该属是现生存灵长类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类群, 在系统发育上处于旧大陆猴与猿之间的特殊分类地位[3、4]。
故对金丝猴的研究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为此,笔者对滇金丝猴的研究简史、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分布和栖息地特征、种群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对滇金丝猴进行深入和研究及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滇金丝猴概况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Milne Edwards )又名黑白仰鼻猴、黑金丝猴、仰鼻猴,又被称为青猴、雪猴,隶属于哺乳纲( Mammalia)灵长目( Primates) ,猴科( Cercopithecidae) ,疣猴亚科( Colobinae)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
与其他灵长类相比,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特殊,并因此产生了特殊的生态行为。
滇金丝猴在形态上具有一般疣猴的特征,如长尾,后肢较前肢长,拇指小或无等。
与川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和黔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 一样,滇金丝猴鼻短、鼻梁凹陷,鼻尖向上翻,鼻子朝前,形成仰鼻。
金丝猴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
金丝猴生活习性的调查报告金丝猴(jinsihou)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
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
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它们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它仅存于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和萨马阁自然保护区。
专家认为,这里的金丝猴最少有两个特点可称为世界之最:在全世界近200种灵长类动物中,分布地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种类寥寥无几,而滇金丝猴分布的海拔高度都在4000米左右,这种分布的绝对高度是很罕见的。
另外,滇金丝猴还有一副“面白唇红”的娇好容貌为其得来一份“最美的灵长类动物”的美誉。
嘴唇宽厚,红艳,一双杏眼,上翘的鼻子,非常好看。
幼仔灰白色,憨态可掬。
金丝猴有四个种类: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
其中除了川金丝猴全身是金黄毛色外,其它三种都没有金色的体毛。
滇金丝猴的体毛主要是黑灰色和白色的,它背披黑毛,臀部、腹部和胸部都是白毛,面部粉白有致。
1外形特征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
鼻孔大,上翘。
唇厚,无颊囊。
背部的毛长发亮,颜色为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的毛为灰黑色,头侧、颈侧、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的毛为褐黄色,毛质十分柔软。
因其鼻孔极度退化,即俗称“没鼻梁子”,因而使鼻孔仰面朝天,所以又有“仰鼻猴”的别称。
2生活环境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
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
群栖生活,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为活动单位。
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
3生活习性食物—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
主要在树上生活,也在地面找东西吃。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分析
实例二:凤眼莲(水葫芦)原产于南美,仅以一种观赏性植物零散 分布,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 冠”。自此以后凤眼莲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现已在亚、非、 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造成危害。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 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 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和天敌 ,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有这种凤眼莲 184万吨,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凤眼莲(水葫芦)
实例三:在20世纪30年代, 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 一个岛屿。在1937-1942 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的 增长如下图所示。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 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 呈什么型?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实例3:
美国某岛屿环颈雉 种群数量的增长
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 以时间为横坐标,种 群数量为纵坐标,曲 线则大致呈“ J ”型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分析
问题的提出
《中国水利网》:宁 波、昆明、武汉等地, 人躺在铺满凤眼莲的 湖面上,可以不沉; 上海去年3万吨的凤眼 莲打捞量,今年已翻 了3倍有余,上升至10 万吨;凤眼莲所带来 的水体富营养化,让 越来越多的水中生物 痛失“家园”。
问题的提出
《国家地理》:在几百年前, 金丝猴在许多地区广泛分布, 人口的增加和山林的破坏使 金丝猴的分布区越来越小。 现在,黔金丝猴的数量只有 500~600只,处于濒危状 态,只在贵州省的梵净山区 生存。滇金丝猴生活在云南 西北部、西藏东南端及四川 西部长江上端金沙江上游的 高山中,数量不到2000只, 也处境濒危。
云南维西县康普片区滇金丝猴分布状况调查初报
作者: 和益开[1];和鑫明[1];巴桑[1];李沂韦[2]
作者机构: [1]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维西分局,云南迪庆674600;[2]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00
出版物刊名: 普洱学院学报
页码: 11-1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滇金丝猴;康普片区;分布状况;样线法
摘要:通过采取样线法和访问法,对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县康普片区的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展开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康普片区共有3个不同的滇金丝猴种群,分别为石门关种群A、石门关种群B、康普米腰种群.其中石门关种群A 的种群数量约为200只,其主要生活在念不嘎一带;石门关种群B的种群数量约为50只,其主要生活在嘎玛座山头;康普米腰种群的种群数量约为200只,主要在大红岩西坡和南坡一带活动.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为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和栖息地分布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为今后开展和制定滇金丝猴的保护措施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监测
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监测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保护区,是世界上唯一的海拔最高的猴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也面临严重威胁。
对滇金丝猴保护区进行变化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中,我们将针对滇金丝猴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探究其中的变化规律,并为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滇金丝猴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挑战,种群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通过对其保护区的变化监测,我们将更好地了解滇金丝猴的生态习性和生存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变化监测,我们有望为该珍稀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滇金丝猴的生态需求,为其未来的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变化情况,探讨其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目的:1.了解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和分布变化情况,为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对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变化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和分析,揭示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
3.探讨影响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和分布变化的可能因素,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4.为未来对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确保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珍稀动物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变化监测,可以全面了解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及生境状况等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及管理研究
第49卷第2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9 No.2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10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及管理研究黄俊娇,斯那卓玛,鲁茸批楚(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站,云南迪庆674400)摘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对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研。
结果表明:展示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游客旅游目的为观赏滇金丝猴,渴望深度的文化体验;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旅游服务技能薄弱;展示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简陋,产品体验单一,游道和放牧道重合,影响环境卫生,存在疾病传播风险。
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加强滇金丝猴科研和保护、加大展示区基础设施投入及宣传力度、成立社区发展机构、开展生态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保护区与社区协同发展。
关键词: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S788.2;Q959.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4)02-0058-08引文格式:黄俊娇,斯那卓玛,鲁茸批楚.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及管理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 2024,49(2):58-65.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2.010HUANG Junjiao,Sina Zhuoma,Lurong Pichu.Status and Management of Ecotourism in Yunnan Golden Monkey Exhibition Area of Baima Snow Mountain[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4,49(2):58-65.doi:10.3969/j.issn.1671⁃3168. 2024.02.010Status and Management of Ecotourism in Yunnan Golden MonkeyExhibition Area of Baima Snow MountainHUANG Junjiao,Sina Zhuoma,Lurong Pichu(Ecotourism Management Station of Yunnan Baima Snow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Deqen,Yunnan6744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ecotourism in the Yunnan golden monkey exhibi⁃tion area of Baima Snow Mountain through on-site visits,investigation interviews and data revie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visitors and tourism revenue in the exhibition area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tourist′s purpose was to watch Yunnan golden monkeys and had deep cultural experience;the lo⁃cal residents were mainly minority ethnic groups,with generally low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weak tourism service skills;the tourism service infrastructure in the exhibition area was rudimentary,with a single prod⁃uct experience,overlapping tourist trail and grazing paths,which affected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posed a risk of disease transmission.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this paper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of Yunnan golden monkeys,increase investment and publicity efforts in exhibition area infrastructure,establish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and carry out ecotourism收稿日期:2022-08-08.第一作者:黄俊娇(1991-),女,云南迪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旅游管理工作.Email:1253267036@ 责任作者:斯那卓玛(1981-),女,云南迪庆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旅游管理工作.Email:350035409@service skill training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rotected area and the community. Key words:Yunnan golden monkey exhibition area;ecotourism;community development;Baima Snow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总面积2821.06km2,地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两县,是以滇金丝猴及其栖息的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湖泊、雪山冰川、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自然景观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论文文献综述
滇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的分布与食性关系的研究杨芳05应生班摘要: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级珍奇[1][2]。
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这一物种的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其现存的种群数量大约是1500只[7]。
滇金丝猴的食性有明显地季节性变化[8]。
目前国内外对滇金丝猴的研究均是从分类学、生态学、解剖学和保护遗传学等方面入手,但对于滇金丝猴的食性与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关系研究几乎没有,只研究过滇金丝猴的胃的结构特点。
仰鼻猴胃内存在的大量细菌和值的变化以及胃腺的分布部位,均可以肯定胃底和胃体存在发酵作用,而幽门部才是起消化作用的部位,分隔成两个盲囊的胃底也许意味着仰鼻猴对其食物的特殊适应[3]。
本研究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通过基因克隆手段探究滇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从而可以解释滇金丝猴的食性特点与其肠道微生物的相互关系。
关键字:滇金丝猴;胃;食物;肠道微生物1 滇金丝猴的简介滇金丝猴,又名黑金丝猴、黑白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飞猴。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级珍奇[1][2]。
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英文名Yunnan sunb-nose monkey,猴科Cercopithecidae。
在动物学上滇金丝猴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dae)、金丝猴属(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4]。
在进化地位上,它介于旧大陆猴和猿之间[5]。
滇金丝猴头顶有尖形黑色冠毛,滇金丝猴体形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毫米,雌性个体较雄性小。
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深蓝色。
毛色比较单调,背、体侧、四肢外侧和尾均为棕灰、灰黑色,毛长达23厘米;喉、颈、上肢内侧、臀部为白色,胸部乳白,腹部橘黄色。
尾较粗大,基本等于体长,约510~720毫米[6]。
滇金丝猴在地球的哪个地方?
滇金丝猴在地球的哪个地方?
滇是中国云南的别称,那么滇金丝猴就在中国的云南地界,金丝猴属于猴类比较珍稀的一种,滇金丝猴的生活也吸引着很多科学家去研究。
中科院属于中国科学研究院,他们也会研究中国国土内的动植物生存情况,中科院有一个叫做灵长类生态学的研究组,他们一直在研究云南腹地的金丝猴生活情况。
金丝猴是哺乳类动物,它们和人类有着比较相似的地方,因此猴的全身毛发呈金黄色,所以大家都叫它们为金丝猴,金丝猴在全球一共有五种,云南的滇金丝猴就属于其中的一种。
因为云南有热带亚热带雨林,所以这种环境特别适合金丝猴的成长,滇金丝猴引起中科院对此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终于掌握了关于滇金丝猴的全部生存生活情况,同时也揭秘了关于滇金丝猴一些奇怪的行为,以及它们在一块组成的金丝猴大家族的社会性情况。
金丝猴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金丝猴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洪艳云;朵海瑞;杨敬元;易图永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5(31)5
【摘要】金丝猴(Rhinopithecus)是典型的经历快速辐射和近期物种形成事件的进化类群,分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5个种。
它们共同占据着东南亚的森林和林地生态位,是非人灵长类重要物种,国内外学者在它们的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文章就5种金丝猴各自的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总页数】7页(P29-35)
【关键词】金丝猴;生态;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
【作者】洪艳云;朵海瑞;杨敬元;易图永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
【相关文献】
1.西藏芒康县滇金丝猴种群现状和生态学研究 [J], 杨士剑;丁伟;年波;张峻
2.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姬洪飞;王颖
3.报春花生理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陈强;舒先智;潘远智;孙振元
4.基于粪便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中国马鹿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J], 靳勇超;张明海
5.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高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目一
、
关键词 凄金丝猴,地理分 布,种群数量,生态,地栖性
j——————一 ————一 一 一
滇金丝猴( hnpteu i i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特有野生动物资源之一。其栖息环境 R i i cs e) o h bt 之特殊与恶劣堪称 灵长类中之最。它们 终年生活于冰 川雪 线附近 的高 山针 叶林 带中,在冰 天雪 地 的冬天 , 也 不下 迁较低 海 拔 地 带 以避 极 度寒 冷和食 物短 缺 等 恶劣 自然 环 境 因素 (h o等, 18) 白寿 昌等, 18) 由于它 们长期处 于人 们看 来极 为恶 劣的气 候 和食物 Za 98 98。
2 . 主要天然食 物为松萝( .3 2 一种树 挂地衣 ) 0它取食松萝 的时 间占它取食时 间的 9 %。它 l 在 冷杉上取 食 的时间 占它取食时 间的 8.%。 7 9 2 . 地 栖性较强,地上 活动时间 占 2 %。 且多数 是在裸露 的石崖上(04。 .4 2 21 2 .)
・ 中国科学 院“ 八五” 重大项 目内容及世界野生萄物基金( WWF 资助项 目 ) 本文 19 9 5年 6月2 8日收到,同年 l 0月 1 7日惨回
维普资讯
48 3
动
窃
学
研
冤
l 7巷
期以上。 此外,每一猴群 的活动范 围极 大,要真正掌握一个猴群 的活动 范围得实地跟 踪该 猴群 1 以上 因此,笔者 虽然从事这一 工作已经 8 ,也 只能说对这一 物种的 各 自然种 年 年 群 的地理 位置 及其各种群 的大小较之 以往取 得 了进一步 的了解 。
大地推动 了人们对 这一 物种 的认识。 笔者 在上述研 究所积 累 的信 息基础 上, 自 18 年 以 97 来,一直对滇 金丝猴的地理分 布和种群 数量进行深入 考察和核实 ,试 图确实掌握 其 自然种 群的具体地理分 布位 置及其保护现状 ,并 由此估计 其现 有数 量和提 出对 它实施进 一步保护 的具体措施。 事实证 明这 一计划的实现是极 为艰难 的。 由于其栖 息地的地理环 境极 为恶劣, 山高坡 陡和崖深程 度均 为现 生灵 长类栖息地 之最 。且其栖息 场所一 年 中约有半 年为 大雪 所覆盖 , 另半年里 ,约 3 —4个月处于雨季 。雨 季的雪 山,常大 雾弥 漫,阴雨连 绵,常 连续 1 个星
计。
2 考察结果
, s ’
-q o。 9 o 呻 3
可能进行 基因交流。 21 各 自然 种群 的垂 直 分 布 呈 北 高 .4 . 南低趋势。 2 生 态学特点 . 2
图 1 滇金壁猴现存的 1 个自然种群 3 Fg T elai so h 3nt a i 1 h o tn ft 1 a rl co e u g ot fh su - o d n b n s ky e e
在。
1 落实猴群 . 3
通过采访 了解 到某 一地 区存在着滇金 丝猴 后,猴群数量 多少? 群是否依 然存在 ? 猴 其群 体大小、活动范围 等问题 则要通 过实地考察 才得 以了解。特 别是 由于滇金丝猴群 的活动 范 围极大,有时在好几个考察 点上分别 采访 到的猴 群有可能 实际上是 同一群体。 因而 落实猴 群是整个考察工作 的核心部 份。我们在每 一落实猴群 的地 点上,根据 当地的具体情 况进行 1 个 月的野 外考察,进行下 述工作; —2 1 . 分 析和 估计猴 群活 动 中心地 带 滇金 丝猴粪便 颗 粒呈 算盘 珠状 ,可显 著 区别 于其 _1 3 栖 息地 内其它野 生动物或 各种牲 畜的粪便。 因而 我们可根据其粪便 分布地带 及猴群活 动 的 残 留痕迹 ,如猴 群攀折树枝和遗 弃的取食物等 ,进行判断;然后 利用地形 图标出其活 动中 心地 带的经纬度 。小 昌都、米拉卡 、吾 牙普 牙、义 用( 龙勇诚 等, 19) 4个地 点使 用十 ‘95这 万分之一的地图,其余地点均使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 1 估 计猴群 数量 由于 滇金丝猴 群 主要在 陡峭峡 谷 中的 密林深 处活 动,那 里的能见 .2 3 度极差 ( 在雨季) 尤其 ,视野 开 阔的观察 点不 多,很难 对猴群直接 计数,有 时 即便 连续跟 踪 猴群好几天也没 有机 会对它进行计数 。此 外, 由于它 们的活动范 围极大,并 不是对每一 个 所考察 的猴 群都有 机会 亲 自观察得 到。有 时对 1 个猴群连续 进行 1 —2个 月 的野 外考察也 难追踪到猴群。 在整个考察过程 中,我 们落实到 的 1 个猴群 ,其 中仅 l 3 O个是被 跟踪观察
2 . 各 自然种群所 在森 林 中的高大 乔木主要 为冷杉, 林 中灌木主要 为杜 鹃( 钦县 白马 .1 2 德 雪 山东坡 以北地区) 、和 竹林 ( 白马雪山南坡 以南地 区) 。 2 . 常年生 活在 海拔 3 0 - 4 0 l .2 2 8 0 30r 的原 始 冷杉林 中, 但有 时也会 在 4 0 -4 0 的 f 30- 7 0 m 低矮 灌丛 草 甸和 流石滩上活动达数小 时之 久,甚致能跨 越近千米 的无林 高海拔地带 ;是 分 布上 海拔 最高的非人灵长类。
e
、
状 已基本查明 这一物种 的全部现存 自然种群只有 1 个,分 布在云南的德钦、兰坪、维西、 3 丽江和西藏的芒康 5 县境 内。其现存种群数量约为 lo 一 l0 0 0 0只。该物种分布范国的东界是 5 金沙江,西界是澜沧江,分布最北的 1 个猴群的纬度为 2 。 ( 9 2 N,最南的 1 Y 个猴群的纬度为 2 4N 所有现存 自然种群几乎均处在相互隔离状态,呈岛屿分布,群 问不可能进行基 困 6。l 交流。其栖息地 内的森林中,高大乔术 主要为冷杉.林中灌木主要为杜 鹃和竹林 猴群长年 生活在海拔 30  ̄4 0 m 的原始冷杉林中,但有时也会在 4 0- 40 的低矮灌丛 、草甸 8 0 30 30 7 0 m 和流 石 滩 上 活 动达 数 小时 之 久 , 甚至 能跨 越 近 -Y 的无 林 高海 拔 地 带 ; 因而 它 是海 拔 分 布 最 T g - 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 它的主要食物,取食松萝的时间占其取食时间的 9 %。猴群活动范 1 围相 当大,可 达 近百 平方 公 里。
l 采访 、 2
每到达 1 个具体考 察地 点后 ,都要进行深入 的采访。任何 1 个滇金丝猴群 在某地 的存 在都是有其漫 长的岁 月, 当地居 民在过去的 日子 里或 多或 少总 和它们有 过遭遇 。而且 滇西 北一带 的山区居 民均有狩猎 习惯 ,因此,凡有猴群存在 的地 方必然有人 曾经捕 杀过 或遇 见 过它 们。 故采访 工作一 般应 深入 到住在 半 山上 的 自然 村, 以 了解 考 察点上 是 否有猴 群 存
维普资讯
40 4
1 卷 7
2 . 猴群 活动范 围大,有些 群( .5 2 如: 小 昌都群 、吾 牙普 牙群 ) 的家域面 积可达近百 平方 公
里。
3 讨 论
3 笔者 本人 过去 曾认为滇 金丝猴共有 2 . 1 0个 自然种群(o g等, 19 ) 而现在认 为只有 Ln 94, 1 群存在 。这主要 是 由于滇金 丝猴 的活动 范围很 大,往往 不是 通过短 短数 月的野 外 考察 3 所能 了解 清楚 的。 此外,猴 群有 时能跨 越很宽 的无林地 带( 时达 lk 之 宽) 且不 留任 有 m , 何明显痕迹。 因而 在野 外考察时很难断 定在 不 同地点所 考察到的猴群是 否为 同一群 体。本 文现所 提 出的结论 主要是根据 近 3 年来 的野外研 究,特别是 通过对 白马雪 山东坡 猴群 ( 吾 牙普 牙群) 的长 期跟踪 观察 ,从而 对猴 群 的活 动范围有 了新 的了解; 由此对 以前 所 了解 的 猴群进行再认 识的结果, 因而可能 更符 合 当前 的实 际。 3 滇金丝猴 当今的分 布区位 于金沙江 与澜沧 江之间 的狭长地 带, 长度达 2 0k . 2 0 m。 因而 这 一地 区对 于这两大水系有着重 要影 响。金沙江是 我 国第一大河—— 长江 的上游 。澜沧江 流经 中国、缅 甸、老挝、泰 国、柬 埔寨 和越南 6国。因此这一地带在 我 国乃至整 个东喜马 拉雅 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有着极 为重要 的作 用。值 得注意的是:这一地 带所特有 的云杉、冷 杉 、大红果杉、黄背栎等高寒森 林是 极 为脆弱 的,生长极 为缓慢, 其天 然更新一 般需要百 年以上 所以,这些森林一旦毁灭 就很可 能永远 消失。现在金 沙江 和澜沧江大 部分沿江两 岸的无林地 带 的垂直 高度 已达 1 0 以上。 雨季 时,这数千平 方公 里地 带 内所 降雨水沿 00 m 着 极为陡峭的坡度迅速汇入河道 ,必将造 成下游河 水陡涨。如今, 这一地 区随着 商品木材 的继续 大量采伐和 当地人 口的增长, 这一 情况必然更加严重。 近年 来长江下 游的水灾时有 发生 ,笔者以为这与 金沙 江上 游水土流 失有 极大关系。 因而 这一 地区 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 研 究对 于我国长江流域生 态环境 的宏观 调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深 远 的历 史意义,应 尽
维普资讯
4 期
龙 勇诚 等:慎 垒丝弦 地理 分 布、种 群数 量与 相关生 态 学 的研究
49 3
过 的,在所 观察过 的这 1 个 猴群 中仅 3 0 个是经 过直接 计数 的( 昌都 、巴美 和吾 牙普牙 ) 小 ( 龙勇诚等 , 19) 95。我 们所 采用 的直 接计数方 法为:当猴 群在进行群体 移动过程 中经过宽 度在 5 以上 的无树 干沟或某一 石 崖时,使用双筒望 远镜( 倍) 单筒变 焦望 远镜 ‘O 5 m 8 或 2 —4 倍) 对猴群 逐 一计 数。 即使如此 , 计数 也无 法十分精 确 ,只能得 到个 大概数 。因为很 难有 机 会在 10 以 内对 猴群进 行观 察 ,因而 计数 均在 20n以外进行 ,故 计数过 程 中难 免 m 5 0 r 出错 ,并且在这 样的距离下 ,携 带婴猴 的母猴 有时 也不 易分 辨 出来 。特 别值得 指 出的是: 当猴 群在跨越 这类空旷地带时. 各亚群 常各 自选择不 同的路径, 因而 很容易造成 计数上 的 误差。对 于其它没有 进行过实 际计数 的猴群 和那些根本就 没有亲 自观 察到的猴群 ,只能根 据 在考 察 中所观 察到 的猴群 活动状 态 和 了解 到 的猴群 活动痕迹 , 如粪便 数 量及 其分 布状 况、攀折树枝 和遗 弃的取食物等 ,再 参照这 3 个经直接 计数的猴群 ,对其 群体数量 进行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