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四(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知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最终选取最优方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课,复习旧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各选取一组学生开火车说24的因数和4的倍数,要求不能重复说出别人说过的。
其他学生共同参与,作裁判。
3、开火车:在游戏中复习旧知,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指一名学生快速说出6的倍数,师板书。
5、引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6、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⑴在自主学习中,我要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⑵在学习交流中,我要体会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多样化、最优化。
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要做到积极思考,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开火车”游戏,但不同的是别人说过的不能重复说出,这样做的好处是①课始游戏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②在游戏中复习了旧知识③让学生在玩中培养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 师:观察黑板上4的倍数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6的倍数:6,12,18,24,30,36,42…学生会发现4和6有公有的倍数:12,24,36…其中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继而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板书)师: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学生会由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得到找不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倍数。
2、学生练习本上自主完成集合图,并找一名学生进行板演、讲解。
3.4.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3.4.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找出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并确定其中的最小公倍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教学难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倍数的概念。
2. 提问: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之间存在倍数关系。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公倍数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同时是两个或多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
2. 举例说明:如6是2和3的公倍数,12是3和4的公倍数。
3. 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 举例说明:如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等,其中最小的是6,所以6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5. 讲解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a. 短除法:将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然后将它们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b. 举例: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2=2^2×3,18=2×3^2,所以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2^2×3^2=36。
c. 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求最小公倍数,然后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 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
(3)阶段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播放动画片《熊出没》中的一个片段,展示熊大、熊二为了种树,需要在不同位置同时浇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它们在同一时间浇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题:求解以下数对的最小公倍数,并说明求解方法。
(1)2和3
(2)4和6
(3)8和9
2.应用题: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小华的闹钟每30分钟响一次,小红的闹钟每45分钟响一次。问:闹钟同时响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分解质因数法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
4.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解质因数,求解最小公倍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在求解最小公倍数时,还有哪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精彩课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公倍数的定义、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公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比如两个不同尺寸的三角形和一些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两个不同尺寸的三角形,请大家观察并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讲解公倍数概念: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会发现这两个三角形都有共同的边长,这个共同的边长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我会借此机会向大家解释公倍数的概念。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自己动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 作业设计:课后,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包括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清晰地展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以及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找两组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解释求解过程。
答案:例如,对于两组数(4, 6)和(8, 1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12和24。
2. 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假设你有两个不同尺寸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3cm和4cm,请问这两个三角形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答案:两个三角形的最小公倍数是12cm。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能够通过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求出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3.能够通过练习提高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2.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难点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2.公倍数的应用和推广三、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1.公倍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公共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2.最小公倍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 分组练习让学生自行分组,完成下列练习:1.求出2, 4, 6的公倍数2.求出12, 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 演示讲解老师进行讲解:1.对于第一道题,2的倍数是2、4、6;4的倍数是4;6的倍数是6、12,故它们的公倍数是2×2×3=12。
2.对于第二道题,我们可以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求出12,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列举法:数字1224364860181836547290因此,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8。
分解质因数法:12=2×2×3,18=2×3×3,它们的公因数是2和3,因此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2×2×3×3=36。
4. 练习1.30, 35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4, 12, 20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公倍数的应用场景:某超市有7个标准大小的货架和5个特殊大小的货架,要把这些货架排列在一起不重叠,需要几个单位长度的空间?解答:标准货架的长度是这些数字的公倍数,特殊货架的长度是标准货架长度的倍数,因此空间长度就是这些数字的最小公倍数。
6. 总结反思1.请学生简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请学生说出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两种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能够独立完成给定的计算和题目。
第三单元信息窗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掌握情况。
3.引导学生发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Leabharlann 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
3.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4.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能够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应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和探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会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请你试着说一说。
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生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认知,我本节课学习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你能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请你认真思考,试着做一做吧。
学生独立尝试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1:先分别写出12和18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18的倍数有:18、36、54、72……12和18的公倍数:36、72……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6。
生2:我是先找出18的倍数,再从这些倍数中找出12的倍数。
18的倍数有:18、36、54、72……其中12的倍数有36、72……所以12和18的公倍数就是36、72……最大公倍数是36。
师:没错,这两位同学用的都是列举法,我们还可以使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师:首先写生12和18这两个数,相当于被除数,画上一竖一横,相当于除号,用公因数2去除,2相当于除数,12除以2等于6,18除以2等于9,6和9相当于商。
接着6和9可以继续同时除以公因数3,商分别是2和3。
这里需要注意除以的2和3是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
那么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公有质因数和商的乘积:2×3×2×3=3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能够通过找到两个数的公倍数以及确定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问题3.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1.公倍数的定义2.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确定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内容一、公倍数的定义1.公倍数的定义:若两个或多个数都是某一个数的倍数,则这个数称为它们的公倍数。
2.例如:6、12、18的公倍数是36,而36本身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几个数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将这几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然后把所有不同的质因数及其各自的最高次数相乘。
3.例如:求24和32的最小公倍数。
分别将它们分解质因数:24 = 2 x 2 x 2 x 3 32 = 2 x 2 x 2 x 2 x 2将所得到的质因数及其各自的最高次数相乘,得到 2 x 2 x 2 x 2 x 2 x 3 = 48,因此24和32的最小公倍数为48。
三、应用举例1.例1:小明有5个苹果和7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成相等的苹果和橘子,至少得准备多少个篮子?解: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35,所以小明至少得准备35/5=7个篮子来放苹果,35/7=5个篮子来放橘子。
2.例2:某班有15个男生和18个女生,要组成若干个体育队,每人都要参加其中一个队,并且每一个队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相等,最多能组成几个队?解:15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90,男生最多能够组成90/2=45个人,女生最多能够组成90/2=45个人。
因此,最多能够组成45/2=22支队伍。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1.通过教师例题演示及学生思考,引入公倍数的概念。
2.让学生自己识别及计算数值,确定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
3.带领学生讨论,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在课堂上提供实际问题及相应的数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汇报自己小组的结果。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70页至72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应用。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 学会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能够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比如两个闹钟同时响起,让学生们感受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存在。
2. 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们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并学会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定义: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最小的倍数。
如何找到:1. 列出两个或多个数的倍数。
2. 找到共有的倍数。
3. 找到最小的共有倍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找出8和1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 一家四口人,爸爸的年龄是36岁,妈妈的年龄是48岁,他们的年龄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多少?答案:1. 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最小公倍数是24。
2. 爸爸和妈妈的年龄的公倍数有:96、144、192,最小公倍数是9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教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年级:五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能够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
2.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入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倍数。
2. 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公倍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公倍数的概念。
2. 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 讲解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求解技巧。
三、例题讲解1.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 分析例题中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理解解题方法。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2. 强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要详细讲解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解技巧。
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探究与理解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学校上周开展剪纸大赛,这是其中一幅剪纸作品,出示剪纸图片生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学校想要用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请同学们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二、新课学习活动一: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对于找到一种摆法的学生,应即使提示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
挑选学生作品留待展示。
(3)情况反馈:请小组代表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给全体同学看。
学生拼出的结果可能有许多种:①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适时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6÷3=2(次),6÷2=3(次))②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第三单元第二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和求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它们。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
2.掌握求多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思想与品德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和思考,自主探究和创新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引入板书: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师问:小明有3个相同的苹果,小张有6个相同的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考后,有的同学会说有3个苹果,有的同学会说有6个苹果,还有的同学会说有9个苹果。
教师询问:为什么有的同学说有3个苹果,有的同学说有6个苹果,还有的同学说有9个苹果呢?引出概念:此时,我们就需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概念讲解板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公倍数:若干个数同时可以被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2.最小公倍数:若干个数能够同时被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又是所有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那么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求解方法板书:列出倍数表1.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方法:列出它们的倍数表,找出它们的公共数,最小公倍数为所有公共数中最小的一个。
2.求多个数的公倍数方法:列出它们的倍数表,找出它们的公共数,最小公倍数为所有公共数中最小的一个。
板书:最小公倍数的求法4.练习教师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1.求20和30的公倍数。
2.求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
3.求10、15和18的公倍数。
4.求6、12和20的最小公倍数。
5.拓展教师设计拓展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思考。
如果小明有4个苹果,小张有6个苹果,小李有9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如果再加上小红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6.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青岛版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掌握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重点)2.在探索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难点)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剪纸艺术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学校剪纸社团的同学正在用剪纸作品布置展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图中我们知道这幅剪纸作品是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要用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
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课前准备的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剪纸作品摆摆看,请同学们根据探究要求自己动手试试吧!(出示要求)。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每行摆3个,摆这样2行,可以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我们继续往下摆,每行摆6个,摆这样4行,可以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我们还可以每行摆9个,摆这样6行,可以用5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8厘米的正方形。
同学们,结合前面摆一摆的过程,想一想如果给你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多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摆出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这样的正方形能摆多少个?请你思考一下。
聪明的你可能想到了: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24厘米、30厘米、36厘米等等,这样的正方形能摆无数个。
是这样吗?这样想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想一想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请你观察一下,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1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1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说摆成正方形的边长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长方形宽的倍数。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年级:五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2.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3. 引导学生回顾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公倍数的概念。
定义:两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举例:如4和6的公倍数有12、24等。
2. 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定义: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举例:如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3. 讲解求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列举法。
方法二:倍数法。
4. 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列举法。
方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讲解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讲解了两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法。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一课时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公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筛选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 新课:讲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青岛版;2. 重点内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定义,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3. 拓展题:研究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方面,都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展开,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以趣激疑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
问:你发现(教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
(师板书“公倍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
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
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
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
我肯定给钱。
”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
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名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程年级:五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如,一个篮球比赛每节10分钟,另一个足球比赛每节15分钟,如果要同时结束两场比赛,那么应该定在多少分钟后?
2. 讲授新课:
(1)定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师讲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师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包括列举法和短除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4. 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5. 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关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以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在探索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数学游戏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举左手!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同学既举右手,又举了左手。
师: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生:有一张春字剪纸,长3分米,宽2分米。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呢?生2: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游戏、情境、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索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摆摆看。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完成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1:用6个小长方形,可以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大正方形。
(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动图)生2:用24个小长方形,可以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大正方形。
(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动图)生3:用54个小长方形,可以摆出边长是18厘米的大正方形。
(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动图)师:想一想,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生1: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2:1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3:1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4:我发现正方形的边长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也是长方形宽的倍数。
师:还有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呢?师:我们可以先分别列出2的倍数和3的倍数,画成集合图。
生1: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22、24……生2: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师:那既是2又是3的倍数都有哪些?生:有6、12、18、24……师:我们还可以画成图中的样子,我们管这些倍数叫做2和3公有的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五下第3单元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法。首先,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反复感知和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而加深理解。其次,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列举、画图、计算等方法,逐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们突出了重点,强调了难点,并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活动,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接力赛、填空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3.鼓励学生观看推荐的数学视频,并要求他们简要总结视频内容,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的理解。
4.引导学生阅读提供的数学阅读材料,并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最后,我在课堂上的拓展延伸环节设计得不够充分。虽然我提供了一些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相关的拓展资源和拓展建议,但是我发现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不够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布置拓展任务时,没有提供足够的具体指导,或者没有营造出足够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五下第3单元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五下第3单元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法。学生将学习如何寻找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此外,学生还将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学校上周开展剪纸大赛,这是其中一幅剪纸作品,出示剪纸图片
生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学校想要用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请同学们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
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对于找到一种摆法的学生,应即使提示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
挑选学生作品留待展示。
(3)情况反馈:请小组代表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给全体同学看。
学生拼出的结果可能有许多种:
①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适时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6÷3=2(次),6÷2=3(次))
②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再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12÷3=4(次), 12÷2=6(次))
还可能出现5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
(4)总结规律。
提问:根据刚才摆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
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略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想到的多?交流:(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提问:他举得例子对吗?为什么能摆成正方形?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讨论。
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同时明确,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
(明确: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就能用这样的小长方形纸片摆成。
)
还有那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归纳总结:6、12、18……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
其中6是最小的,是2和3 的。
3、揭示概念
讲述:像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学生回答)可以用下图表示(用课件出示)。
(板书:公倍数)这里的省略号又意味着什么?
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用省略号来表示。
教师:2和3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其中最小的是6,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最小公倍数)
活动二、自主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出示题目:你能找出12和18的最小的公倍数吗?
提问:根据你对公倍数的理解,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独立尝试。
(完成在导学案上),最后交流反馈。
可能的情况:一一列举出12和18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18的倍数有:18、36、54、72、90、108……(板书:注意省略号)
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引导学生逐个检查并打圈。
)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情况2:只列举出12的倍数,再从中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
情况3:只列出18的倍数,再从中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
2、学习新知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刚才我们用一个一个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但这样找公倍数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太麻烦了。
师:同学们,还记得怎么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吗?
教师:借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方法将12和18分解因数,那么怎样乘起来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呢?要求学生讨论出相乘时,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就行了。
教师:试一试。
学生写出:2×3×2×3=36
教师:这个数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吗?与前面使用列举法得到的结果相同吗?
教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把这两个数分别分解因数,再把它们的质因数相乘,但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
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我们用不着一个一个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可以作一次性的分解
展示把两次分解合到一个短除法的过程,学生再试着写短除法,让学生明白要用这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除到两个数的商是公因数只有1为止。
教师:在这个短除法中,哪些是这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哪些是两个数各自独有的因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短除法中,作为除数的数是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作为最后的商的数是两个数各自独有的因数。
教师:所以,用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最后应该把哪些数乘起来呢?
学生:把除数和商乘起来.教师板书:2×3×2×3=36。
教师:同学们能总结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用短除法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每次都用这两个数公因数去除,除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也就是把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各自独有的因数)乘起来,就是这两个的最小公倍数。
三、结论总结
想一想,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用公因数依次去除,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不同点:求最大公因数是把除数连乘起来;求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四、课堂练习
1.用△圈出4的倍数,用○圈出6的倍数。
表中4和6的倍数有。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2.
小强每步走2个桩,爸爸每步走3个桩。
你能在父子两人都踩到的木桩上涂上红色吗?
3. 用短除法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和15
(2)16和20
五、作业布置
这个班的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六、板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12、18 ……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它们是
2和3的公倍数。
其中6是最小的,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