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国文化完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

2.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和谐共生。

3. 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儒家思想、汉字、四大发明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如儒家思想、汉字等,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认识。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2.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仁爱、礼仪、中庸之道等。

2.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

3. 佛家思想:因果报应、禅宗等。

4. 现代社会的启示:如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

2.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理解。

2. 小组汇报:评估学生在探讨中的表现,以及对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认同感。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文学艺术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意识。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

2.分组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3.分组收集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方面的资料)。

4.分组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诗歌等。

5.分组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活动过程】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唱脸谱》渲染气氛,活动铺垫。

(播放视频:唱脸谱)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学生交流:说一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对自己有何影响。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找的资料引导学生作出评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活动二:故土寻根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

教师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对学生收集的本地文化的补充)。

教师提问:作为当地人,你觉得当地在哪方面的文化让你觉得自豪?为什么?学生交流(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到:本地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以当地文化为荣,我们更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三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方面的资料)。

活动三: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等。

教师提问:这些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谚语等,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第五组学生代表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姚献丽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点;理解传统文化 的深远影响和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 能力目标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难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视频播放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断。

学生思考这些画面是从哪节选下来的?你从这组画面中得到中华文化哪些信息? 教师点拨外国朋友安妮也从网上观看了这一画况,他被开幕式的精彩 场面深深震撼了,他觉得中华文化太神奇了,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 兴趣,想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她。

假如你是安妮的中国网友小华,你将怎样向安妮介绍中国文化呢? 二、讲授新课 板块一感知中华文化特点。

1 多媒体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展示一组组中华文化的图片 先按时期分别展示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隋唐时期、 明清及近代以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再按类别分别从语言文字、文化 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介绍中华文化的 突出成就。

2 设问 1 五彩缤纷的文化、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沉醉其中。

在这些文化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有传统文化的体现吗? 3 综合以上活动你认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 教师小结 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 统不曾被打断的国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但中华文化不神秘,离我们也不遥远,他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也是 丰富多样的,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次,每一点空间。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和开展主题探究相结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第三课第一课时曾学过中国哪些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哪些方面的的地位提高了?(政治经济文化)。

今天所讲的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请翻到课本p64页。

我们将漫步中华文化长廊,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穷力量。

二、讲授新课——中华文化之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导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

(大家知道哪几个?)这些古国的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它们怎样了呢?看课本相关链接: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最久,可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是却非本土所创;古埃及文明渊源甚远,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学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5000年,历久弥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教学。

点评、表演)活动:中华文化是什么?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①学生分八小组,②每组有老师设定的一个观察中华文化的角度,每个小组你们共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不要重复。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欣源中学闫东霞[课标要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收集中国古代故事或民间故事2、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科技工艺、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史料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1、学生分组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从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几个方面展示2、结合小组研究的过程,归纳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3、问题探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选自哪首诗?这首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二〉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1、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诗词、书画、戏曲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汉字: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特点及书法艺术。

2. 诗词:古典诗词的分类、特点、代表人物及名篇鉴赏。

3. 书画:中国画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画家简介。

4. 戏曲:中国戏曲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剧种简介。

5. 民俗: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3. 分析: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书写、绘画、鉴赏等。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风格及著名建筑简介。

2. 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的分类、特点、代表菜肴及烹饪技艺。

3.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5. 宗教信仰: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主题,主要讲授中华文化的光彩及其灿烂的历史。

(二)教学要求:
1. 认识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
2. 掌握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文化遗产;
3.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传承,体味中华文化的优秀多元性,并能用所学知识来叙述有关中华文化的事实。

学生还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使其变得多元化并不断发展壮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的优秀多元性。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传承,体味中华文化的优秀多
元性。

(五)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主题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中华文化的
发展及优秀多元性,使学生主动调查、思考、发现其中的精神内涵及
学习内容;
2.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学习内容的反思,使他们得以深刻理
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3. 结合实际,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访等有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充实、丰富。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汉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

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了解。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语言文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和汉语语法。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文字和语言的独特性。

2.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中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汉字的结构和特点:笔画、部首、音韵等。

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词序、助词、语气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文字的发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汉字的结构和特点。

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汉语表达方式。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节日的文化内涵。

3.2 教学内容:春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节日习俗的理解。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节日的庆祝活动。

第四章:中华文化的饮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中华美食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饮食文化的文化内涵。

4.2 教学内容:中餐的基本特点:烹饪技法、口味、食材等。

中华美食的种类:川菜、粤菜、苏菜等。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认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3.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4.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让学生思考中国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如哲学、文学、科学等。

第三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过节的方式和意义。

3.引导学生比较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国家的节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第四课: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1.通过展示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材料。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对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评估。

3.作品展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作品,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和文化活动,拓宽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鼓励学生参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中文和中国艺术的课外活动,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 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演变。

3. 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发展脉络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如诗词、书画、建筑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发展脉络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如诗词、书画、建筑等。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华文化的资料,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中华诗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让学生了解中华诗词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抒情言志、意境深远、韵律和谐。

2. 中华诗词的形式: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3. 中华诗词的发展历程:唐宋诗词、元明清诗词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形式和发展历程。

2. 欣赏法:欣赏经典诗词,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

3.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中华诗词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形式和发展历程。

3. 欣赏:欣赏经典诗词,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

4. 创作: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华诗词的资料,加深对中华诗词的了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3.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书画、戏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灿烂的中华文化》2. 课件: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如儒家、道家、佛教文化相关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中华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诗词比赛、书画展览、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2.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地,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3. 邀请文化专家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分享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教学设计3: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3: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过程与方法: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构成与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及我们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灿烂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中华文化的来源、内容,特点,懂得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了解中华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学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影响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近期提到韩国的音乐文化,人们大都会想起⑴展示《江南Style》骑马舞动态图,播放《江南Style》的音乐⑵展示(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讨论)⑶提问:看到这个,你是怎么想的呢?生:观看并交流,派代表发言师:小结:韩国MV《江南Style》爆红网络,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就拥有近3亿次的点击率。

韩国歌手朴载相(PSY)在MV里以自创的马式舞步、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和夸张的肢体表演让多国观众为之疯狂,群起效仿。

这不禁让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一首歌的文化软实力到底有多大?有专家分析,《江南Style》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中的文化障碍少,用一种国际通用的方式表现了全球中产阶级成年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相比而言,同样拥有丰富文化的我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现当代文化特色已经引起了国人的重视,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族精神则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灿烂的中华文化》共赏文化的灿烂。

【讲授新课】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板书)师:说到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展示课件),相信大家对咱们中华文化也不陌生,那么你知道的有哪些呢?生:思考回答师:大家说的都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接下来就让我们静静的共同重温一下灿烂的中华文化吧!(播放《灿烂的中华文化》视频)生:观看视频师:看了这个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各抒己见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谈论起中华文化时神采飞扬,脸上透露着自豪和喜悦啊,看得出来中华文化让咱们骄傲啊,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你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了,第一个问题是:你能说说中华文化的来源吗?生:思考回答师:点评,(展示课件中华文化的来源),谁能描述一下画面中你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生:描述师:同学们描述的这些共同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请大家迅速在课本上标注第一个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内容(展示课件)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生:在教材上标注师:不难看出这内容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文字的魅力来感受下它的博大精深(播放视频,感受汉字的魅力)生:观看视频,讨论画面内容师:文字虽古老,但是你们都看出了其中的寓意,可是同样是古老文字的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展示课件)生:观看课件师:从文字比较中,你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哪一特点?生:思考回答——源远流长师:而这却是灿烂中华文化的第二大特征,这也是相比其他三大文明,中华文明走到今天的原因(展示课件11-12),只有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奇葩之位。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课标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材分析1.基本内容分析: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

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声声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横纵向联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

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3.教育价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和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华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如汉字、诗词、书画、传统节日等。

能够运用所学的中华文化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华文化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华文化概述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汉字与诗词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第三课时:书画艺术1. 书法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时:传统节日1. 春节的起源和习俗。

2.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第五课时:饮食文化1. 中餐的烹饪技巧和主要菜系。

2.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华文化的内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中华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实物资源:书法作品、国画作品、传统节日物品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终期展示:评估学生在终期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理解、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传统戏剧与音乐1. 传统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如京剧、越剧等。

2. 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主要流派,如古琴、二胡等。

《灿烂的中华文化》整组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整组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整组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通过本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生活就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能使儿童在获得自然美感的同时,激起丰富深厚的人文情愫,如,对历史沧桑的感受,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道德人格的联想……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通过学习,认识36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读四篇课文,读出感情。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体会分角色对话,感悟不同人物的内心。

如《孔子拜师》。

4.积累好词佳句,搜集名人名言,背诵优秀篇章。

比如《孔子拜师》《赵州桥》。

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书面写作能力,让学生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传统文化。

6.让学生走近名人,精神得到熏陶;走进历史,欣赏古代建筑和古代绘画;知道神奇的神话故事,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1.整体构思: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自主识字、解读词语”──“朗读训练、把握全文”──“分段赏析、精读重点”──“回顾文章、延伸拓展”的思路进行设计。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分析文章,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具体建议(1)注重听说结合首先训练说话的规范性,观察和说是统一的,观察不好就难说好。

教材和配套课件中那些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例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就必须引导观察细节画面,从而让学生边看边理解,才能把对画面的印象谈准确。

《盘古开天地》观察课文插图,自读第3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意。

学完后复述故事,也必须建立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复述不脱离文本。

其次听说结合,训练说话的准确性。

这里有两点要求:一是教师说的话必须明白。

二是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的问题,回答得清楚、条理、准确,要求每节课都要落实到位。

另外,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然后对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河北沧州第十三中学李贺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

本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发展战略;爱我中华,从何唤起学生这种爱国之情?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同时,能够体会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此外,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尊重、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

二、学生分析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

学生认知层面较窄,辨别能力不强。

导致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甚至一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采取漠视态度和逆反心理,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产生了与传统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试作弊,顶撞父母等。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这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和独特魅力。

三、设计思路1、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典型材料、图片,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从导入到展开再到升华,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体验、争论、质疑、总结、反思、求证,最终生成知识、增强情感、培养态度、形成能力,获得人格品质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预设的各种活动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师生互动、心理体验与道德建构的场景,把心理教育、思维方法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统一,使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养成相得益彰,实现教育的“人文化”。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知识上,使同学们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内容、影响及中华文化的力量。

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二)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产生、构成、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影响;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难点:理解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影响,传统美德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教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归纳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提问法、讲授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中华文化、传统美德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又可以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资料之中。

七、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八、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文化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收集古代故事或民间故事。

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

4、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九、教学模式“情境—感悟”教学模式。

情境设定(包括教师设定的情境和学生搜集到的事例情境)——问题发生——学生感悟——评价总结十、课时安排2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西安兵马俑;她是茶叶,他是故宫太和殿,她是长城,她是瓷器。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是啊,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领略华夏神韵,走进灿烂的中华文化。

板书:灿烂的中华文化。

幻灯片展示: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图片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生看图并思考问题)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灿烂的焰火和雷鸣般的击缶中拉开了序幕,中国人民以极富民族特色的方式盛情欢迎四海宾朋,把一席精美的文化盛宴呈现给亿万观众,这是一场富含“中国元素”的开幕式,有网民说,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把中国文化的和谐内涵艺术地告诉了全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

整场开幕式实现了“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的”的承诺,它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咱们看到了很多的中华文化,那么这些灿烂的文化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讨论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生回答后齐读)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吸引了很多的外国朋友,看看国外同学他们了解到的中华文化,他们有的提到了旗袍,有的提到了长城,还有的提到了功夫,那么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又知道哪些中华文化呢?(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中华文化)进一步介绍学生列举的中华文化的来历。

除了以上这些文化还有很多的杰出人物也为中华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熠熠生辉。

你认为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学生回答)在我们共同欣赏和列举了如此之多的的中华文化之后,大家来讨论一下:灿烂的中华文化到底有哪些部分构成?(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多媒体分别显示):2、中华文化的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国书法图片)、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典籍的图片)、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配地动仪、编钟等图片)、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配《全唐诗》《西游记》等书的封面图片)、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配含有哲学思想的格言)、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配寓意道德伦理的名言)。

以上所有这些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博大精深)时空穿梭: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中国并称的其他三大古国现在又怎样了呢?(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幻灯片)古巴比伦文化(图片)教师: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婆罗门文化(图片)教师: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古埃及文化(图片)教师: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教师总结: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由此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还有什么特点?(源远流长)(学生答)3、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4、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看书思考)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时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力量,比如,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

畅所欲言:学生列举充满哲学的谚语和格言。

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经历,都会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格言中蕴含的深刻这里;激发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等充满辩证思想的成语,格言。

对于人们看问题,办事情具有深远影响。

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文化是过去的,但其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至今仍在深刻影响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

中化文化不仅对中国人各个方面有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和印刷;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

教师: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生答略)出示幻灯片:老子的《道德经》。

5、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中华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课堂小结:有关中华文化的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就学习到这里,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那就带着这些收获我们一起来思考以下问题吧:作为当代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请大家课下思考这个问题下堂课我们一起来总结归纳。

另外在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回去搜集一些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中华传统小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开一场有趣的故事会!板书设计:产生:构成:(内容)灿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烂中华文化地位:世界文化花园的奇葩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影响发展道路(中国)中影响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华文传统美德作业:整理笔记,熟记本科知识点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整理笔记,熟记本科知识点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搜集:中华传统小故事教师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知识上,同学们应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

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教学反思: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图打破了原来呆板的教学模式,以图片导入的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我觉得成功之处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兴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好的理解这些民族文化载体。

2、成功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单纯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心理,添加精彩的图片,课前播放欢快的歌曲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不足之处个人认为就是从整节课来看,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转换的有些快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材料的处理上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