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教学反思
对工科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工科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直接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针对工科大学生培养的特点,高校在专业课教学理念方面已经意识到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何将这种培养理念切实有效地融入到专业课课程程建设和教学建设中却非一日之功。
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中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1专业课教学地位不够明确目前教学改革在缩短总学时的同时,强调“宽基础”的思路[2~3],增加基础课学时,使得专业课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表现在每门专业课程的课时数明显减少,专业课的课程总量也明显下降,同时也使得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课重视程度不够,在选修课程中情况尤其严重。
一方面教师投入专业课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本科专业课程大多数集中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不少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找工作上,对专业课的学习应付了事,其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工科专业课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而且现代工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往往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因此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庞杂,这就要求在相对较短的学时内,讲授较多的内容,课程总量的下降为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一定难度。
1.2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一方面,由于专业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不少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之间的衔接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另外,各门专业课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内部关联的完整的结构体系,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在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方面也有欠缺,另外专业课程中有些选修课程一味强调创新,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课学时数的压缩,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出现问题,有些具有前后传承关系的专业课,在时间安排上可能发生错位,使得课程前后衔接不顺畅,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都增加了一定难度,也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甚至对本专业知识体系认知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出现为选课而选课的不合理现象,不利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提高和完善。
专业课课堂教学反思
专业课课堂教学反思专业课课堂教学是一门让学生们接触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将对自己参与的一次专业课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手段对于专业课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然而,在我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过于强调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导致了学生们的被动接受和学习效果的降低。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我将尝试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还计划邀请行业专家来进行客座讲座,帮助学生们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
其次,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也需要经过反思和改进。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过于抽象而缺乏实践性。
这使得学生们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将更多的实践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我还计划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并应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
通过与真实情境的结合,我相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过于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引导他们进行综合性的学术研究项目,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最后,课堂教学的评估和反馈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我参与的教学中,我发现评估方式主要依靠笔试和期末考试,这往往只能检验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无法全面评估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理解水平。
为了改进评估方式,我将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包括项目报告、小组展示、个人口头答辩等。
这样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工程实践课程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实践课程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和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工程实践课程教学现状1.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部分高校的工程实践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需求脱节、课程体系不完善等。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工程实践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环节不足工程实践课程的核心在于实践环节,然而,部分高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存在不足,如实践时间短、实践内容单一等。
这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难以全面掌握工程技能。
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反思1. 优化课程设置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行业需求,结合学校特色,调整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创新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工程实践课程的核心。
教师应合理安排实践时间,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实践环节的实效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竞赛、实习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实践能力。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表现、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工程实践课程教学的关键。
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专业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首先,我认为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现今社会对专业人才
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
实践兴趣,通过设计实践性教学案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实
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其次,针对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我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还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
课件、互动实验操作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专业课程教学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创新和实际能力是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
生发展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设计创新
性的课程任务,或开展创新性项目实践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总体来看,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注重实践能
力的培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质量高、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课程教学,为培养优
秀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教学课后反思模板
一、教学目标回顾1.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主要围绕(课程名称)展开,涉及(具体知识点或技能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教学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或技能点);(2)培养学生(具体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课程名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反思1.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发现学生对(具体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仍存在困难。
(2)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具体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3)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1. 教学内容调整针对学生在(难点)方面的理解困难,我将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改进(1)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适当调整课堂节奏,增加课堂趣味性;(3)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效果。
3. 教学评价方式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专业成长贡献力量。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反思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反思随着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力学课程在工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工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力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在应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力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需要相应地进行优化调整。
首先,应该增加对力学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学习,强调理论基础的夯实。
在这个基础上,注重力学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引入工程实例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力学的应用和意义。
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与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物理等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力学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该倡导探究式学习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性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虚拟仿真和实验装置,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应用力学理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转变。
传统的力学课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知识传授和解答问题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而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的力学课程评价主要依靠笔试和实验报告等形式,但这些形式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形式,可以引入项目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情况。
专业课教学反思
专业课教学反思在教育的长河中,专业课教学如同璀璨星辰中的一颗,独特而重要。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每一次授课结束后的反思都是自我提升和改进教学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发现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更能为未来的教学指明方向。
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每堂专业课开始之前,我都会精心设定明确、具体且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未达到预期,这让我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过高或过低,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匹配。
比如,在讲解某一复杂的专业概念时,原以为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运用,但从作业和测试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这就提示我需要重新评估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将其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专业课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并非总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讲授法为例,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但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
而在采用讨论法时,有时会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或者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适当增加实例和图表,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则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技能。
教材的使用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能成为唯一的依赖。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材内容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引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际案例,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工业教学反思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回顾首先,回顾本次工业教学所设定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若未达到,分析原因。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2. 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3.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教学手段是否先进,能否提高教学效果;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四、课堂管理1. 课堂纪律是否良好,学生是否积极参与;2. 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3. 教师是否善于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保证教学秩序。
五、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对工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工业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如何;3. 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度和责任感如何。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a.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b. 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c. 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 教学评价方式不够全面,难以准确反映学生掌握情况。
2. 改进措施:a. 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实际;b.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c.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d.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总结1. 总结本次工业教学的经验和不足;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下为教学反思万能模板的具体内容:一、教学目标回顾本次工业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1.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2. 工业的发展历程;3.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内容组织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同时,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科基础力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工科基础力学多媒体教学反思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科基础力学教学也不例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兴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发现在工科基础力学的多媒体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首先,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能够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力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多媒体资源的准备工作非常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在制作精美的动画和视频时,需要掌握专业的软件和技术知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因此,我建议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培训,提供专门的支持和指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其次,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是其独特的优势之一。
通过互动式演示和练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然而,我发现在我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学生的互动性并不高。
有些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示和解释,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性,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问题回答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和可重复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通过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因此,我建议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控性,不要给学生过多的信息和任务,以免造成学习负担过重。
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多媒体教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传统的测试和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但在多媒体教学中,这种方式显得不够灵活和准确。
工业教学反思万能模板
一、教学背景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围绕工业相关知识展开,包括工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发展历程等。
2.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
3. 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工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工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产品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工业的定义。
2. 课堂讲解:讲解工业的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工业与生活的关系。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家乡工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工业与生活的关系。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亮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对工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工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
3. 教学不足:(1)课堂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家乡工业发展情况了解不足,需要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3)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工业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五、改进措施1.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工业知识有初步了解。
2. 课堂管理:加强课堂纪律,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
3.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工程技术教学反思
大学工程技术教学反思一、引言工程技术教学在大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工程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旨在提出改进工程技术教学的建议。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1. 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传统的工程技术教学以课堂为主要场景,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倡导问题导向式教学倡导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鼓励团队合作工程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团队合作是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完成项目或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反思1. 更新教学设备工程技术教学需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以便学生能够学习和熟练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
大学应该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备,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 拓宽实习渠道实习是工程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习能够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真实的工程项目。
大学应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学生的实习渠道,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工程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大学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四、学生实践能力的反思1.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工程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具。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强化实践项目工程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实践项目的安排。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学教学反思
工程学教学反思引言:工程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应用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然而,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科技环境中,工程学教学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从几个相关的标题入手,详细论述工程学教学的一些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标题一:教学内容过时工程学本质上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技术和行业的发展。
然而,许多工程学课程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过时,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师的需求。
标题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创新是工程学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但传统的工程学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工程师只能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缺乏跨学科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标题三:实践教学的缺失工程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实习和项目来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许多工程学课程侧重于理论内容,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面临困难。
标题四:缺乏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现代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传统的工程学教育通常只注重本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忽视了跨学科的培养。
这导致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跨学科合作的难题。
解决方案一:更新教材和课程设置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需要定期更新教材和课程设置。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和技术的最新动态,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此外,与行业合作开发教材和课程,引入实际案例和项目,可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解决方案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开设专门的创新和创业课程,提供创新导向的实践机会,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解决方案三:加强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和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问题和情境下进行实践。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资源,打破课堂和实践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和技能。
中职工程力学教学反思与总结
中职工程力学教学反思与总结一、引言《工程力学》是高职类工科院校机械、建筑、水利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有其自身提点,即内容抽象,知识点繁多,学生基础差,文科生偏多等。
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以致放弃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对应刚进校的新生来说,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来会更加吃力。
《工程力学》也是道桥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理论加实践课程。
它在本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内容是道桥工程技术人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桥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能将力学分析方法与本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相结合的能力;也具备了今后在生产第一线运用力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据武汉市统计局统计,武汉目前高等院校已发展到85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已达到118.33万人,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
我校位于武汉的特殊地理条件,在这种学生众多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学生的力学课程上好,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及武汉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笔者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所带的道桥1202班来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对力学课的学习兴趣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而且同时存在着大量文科生,他们根本无法建立起对力的概念。
从每次上交的作业本来看,会做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期末考试多半是不理想的。
而且力学理论课的到课率是越来越差,刚开学能够有90%以上,后来慢慢变差,到了期末天气寒冷,到课率不到六成,就算是点名也难以起到约束作用。
根据上述笔者的亲身教学实践来看,以后的力学课可以尝试着进行改变,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开始,转变为先从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开始,也许这样一开始就更能激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笔者从2012年7月进校以来,担任我校土木工程系道桥专业1202班的《工程力学(上)》的教学任务。
工程教育教学反思
工程教育教学反思工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工程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工程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和内容的反思在现行的工程教育教学中,课程设置和内容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应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
此外,工程教育教学还应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之与行业实践更加贴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对于工程教育来说,学生应该成为主体,积极参与实践和项目,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等方式,将学生置于实践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实践环节和实习的反思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践环节和实习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实习机会有限。
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此外,还应加强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技能提升和经验积累。
四、考核方式和标准的反思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项目报告、实验成果、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评估。
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并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一个学校优质的工程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在师资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困难。
应加大对工程师教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工科课程设计体会和感悟
工科课程设计体会和感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工科领域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力学、电路、编程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工科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的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科基础理论:包括力学、电路、编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和应用。
2.工程设计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实验技能培养: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4.创新思维培养: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工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和实用的教材,如《工程力学》、《电路分析》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器材,以支持实验教学的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工科专业课教学反思
168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新教育1 工科专业课教学现状工科院校素来被誉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工科院校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好大学专业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很多工科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能及时很好的胜任工作岗位。
学生抱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用到的很少;专业课教师抱怨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态度不够好,积极性不够高。
这些都说明专业课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2 专业课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2.1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工科院校理应是以培养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的,这同研究型大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而,大部分工科院校是按照培养科学家的体系建立起来的。
课表上,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内容不断减弱,而学术性和理论性的内容还在增加。
厚基础,宽专业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学生的就业面更宽,在课程体系上偏重于专业基础课,这样导致了专业课的课时量在不断的减少,教师只能讲授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弱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2.2专业课教师自身现场实践知识浅薄工科类专业课的主要特点是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所以专业知识更新也是十分迅速,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知识,不了解专业技术在国内外最前沿的发展动态,仅仅看了几本教材,一贯的按课本上内容进行讲解,那上课注定枯燥、空洞、缺乏说服力。
现在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不久就走向讲坛,没有现场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的骨干。
2.3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不够浓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专业在社会的需求量及待遇上有着明显差别,这势必影响着那些所谓“冷门”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工科专业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大学工科专业课教学的一点思考在分析了专业课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确定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惯性器件原理》课程为例,论述了如何解决好“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这三个专业课教学的关键问题,并根据教学实践谈了一点体会。
大学专业课;教学;惯性器件原理[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12-02专业课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1]。
专业课是大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途径,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以后在本领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根据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2]。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加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课程。
由于专业课程一般都有涉及面广、学时有限的特点,所以解决好专业课教学中“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和“怎么讲”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即有宽广的知识面又能掌握本课程的重点。
下面作者以《惯性器件原理》课程为例谈大学专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确定教学内容专业课有较强的技术特色,专业课教学是为学生以后从事本专业打下基础,因此一定要把教学目标定在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上,不能偏离教学重点。
“讲什么”是专业课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目标。
专业课教学目标从小的角度说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从大的角度说是为了国家科技的发展。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产生、有新的原理应用,旧的教材已经不能反映现有技术情况,也不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适应科学发展的需求,为促进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服务[3]。
传统的基础要继承,新的技术要重点讲,未来的技术发展及应用要有所体现。
《惯性器件原理》课程是一门传统的课程,是惯性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有陀螺力学基础、传统转子陀螺、近代新型陀螺和加速度计等。
前面陀螺力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后面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光学、电子学、微机械和信号处理等多学科。
工科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与思考
工科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与思考发表时间:2011-09-21T16:32:52.99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任顺成[导读] 工科专业选修课一般是指与专业相关一类选修课的统称。
任顺成(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工科专业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创新性,即教学大纲、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性。
关键词:工科专业;选修课;教学;创新性工科专业选修课一般是指与专业相关一类选修课的统称。
工科专业选修课程通常由学校依据本校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来设定。
如果学校认为部分学生有能力和兴趣完成某一专业课程,且该课程又不是全部学生都有兴趣或能力去完成,同时又不是必需作为所有学生掌握的一部分课程。
专业选修课被认为是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置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必要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进行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科专业选修课的特点是课时有限,知识更新快,内容又特别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内容进行科学取舍,采用何种授课手段和方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作者认为在工科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四个方面的创新性。
一、教学大纲的创新性不可否认,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教学大纲是讲好工科专业选修课的前提,但面对几十万字的专业教材,授课学时又往往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该如何取舍授课内容,的确十分困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要深入领会培养目标,把工科专业选修课程同培养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明确该类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2)要弄清工科专业选修课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工作中的作用和要求;(3)要考虑工科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之间的关联,以区分和界定他们间的联系,以免内容重复;(4)要熟悉工科专业选修课与公共基础课,尤其是和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关系,基础课的授课内容是否能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深度和广度如何,还需要做哪些补充和加深。
教学反思工业
教学反思工业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工业领域,教学反思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工业教学的反思内容: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实践性工业领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技术和新工艺层出不穷。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学生更渴望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最新的工业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工业教学中,我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工业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业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在工业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成果展示、实际操作考核、同伴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工业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合理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例如,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六、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一名工业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我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七、教学环境的优化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至关重要。
工程施工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日益繁荣。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工程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建筑工程专业。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对工程施工教学的一些反思。
二、教学反思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工程施工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是脱节的。
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运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恰恰相反。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更新滞后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实际工程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关注行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俱进。
3.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程施工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但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师生互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师生互动不足。
部分学生上课时不敢提问,教师也较少关注学生的反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改进措施1.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俱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科专业课教学反思
摘要:学好专业课是工科院校大学生毕业后能迅速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
文章分析了目前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教学效果
1 工科专业课教学现状
工科院校素来被誉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工科院校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好大学专业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很多工科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能及时很好的胜任工作岗位。
学生抱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用到的很少;专业课教师抱怨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态度不够好,积极性不够高。
这些都说明专业课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2 专业课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工科院校理应是以培养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的,这同研究型大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而,大部分工科院校是按照培养科学家的体系建立起来的。
课表上,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内容不断减弱,而学术性和理论性的内容还在增加。
厚基础,宽专业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学生
的就业面更宽,在课程体系上偏重于专业基础课,这样导致了专业课的课时量在不断的减少,教师只能讲授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弱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2.2 专业课教师自身现场实践知识浅薄
工科类专业课的主要特点是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所以专业知识更新也是十分迅速,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知识,不了解专业技术在国内外最前沿的发展动态,仅仅看了几本教材,一贯的按课本上内容进行讲解,那上课注定枯燥、空洞、缺乏说服力。
现在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不久就走向讲坛,没有现场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的骨干。
2.3 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不够浓厚
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专业在社会的需求量及待遇上有着明显差别,这势必影响着那些所谓“冷门”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冷门”专业的大学生自从进入大学门槛后,受到社会不同环境的影响,开始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对本专业毫无兴趣。
教师上专业课时,完全处于应付考试的态度,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不可能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3 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3.1 重视专业课程设置
既然是工科院校,那么更应该注重学生工程实践方面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向工程技术倾斜,多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不同时期,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一成不变,它也是随着社会的需求而改变,因此,尽量开设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
例如《工程制图》,手工绘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手工绘图已代表过去,逐渐被计算机CAD绘图所取代。
因此,除了解基本的手工绘图外,更应该熟练掌握CAD软件绘图。
因此,专业课程设置也应该与时俱进。
3.2 提高教师现场实践能力
考虑到很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抓好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学校完全可以利用暑假或者寒假的时间,组织教师到现场去学习锻炼,这是提高教师现场实践能力的有利途径。
有了现场的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将会更加的自信,能够真正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做到游刃有余。
授课时才能生动自如。
例如《矿井防灭火》这门课,矿井防灭火方法是这门课的核心内容,如何让学生“吃透”这些矿井防灭火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上只是介绍了每一种防灭火方法的机理,适用的条件、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何种方法等问题;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来讲授,对煤矿井下防灭火的工艺
流程等方面一概不知,只是通过书本上的一些实例来叙述,那会显得非常的空洞。
如果结合煤矿井下实际的例子,图文并茂的描述每一种方法在煤矿现场中的应用。
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因此,专业课教师到现场去加强锻炼实践至关重要。
3.3 提高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由“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的学习态度?相信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们去研究过这个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上专业课?首先肯定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专业。
因此让学生多了解这个专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价值观,了解自己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要干什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可以多让一些以前毕业过的比较优秀的毕业生来校与学生座谈,来启迪学生,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另外,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尽量从专业技术角度去学习理解课程的知识要点,这更加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更好的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针对不同的专业,《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不能够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去授课。
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目的是解决不同行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过分的数学化和抽象化,很少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例来理解,那么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3.4 为教案做充分准备
古人云:“态度决定一切”。
因此专业课教师首先应该为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
因为丰富的教案内容与授课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安全法规》这门课,安全法规都是条条框框的安全法律规定,如果教案内容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的安全法规,仅仅按照教材所述的条例读给学生听,那么学生觉得这门课就是死记硬背国家的规程规定,这样不仅会失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而且也会失去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意义。
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为何要这样规定?如何理解这些规程、以及规程的由来?如果教案内容包含了这些问题,那么这门课的学习和教学过程就变得丰富多彩。
4 结语
要想提高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受实际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影响,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对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有不同看法。
但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躬体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专业课教学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 吴海桥,李勇.提高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高教
论坛,2006:88-89.
[2] 高雪琴.大学专业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科学,2008: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