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归纳总结,总结内容涵盖了此学期数学中所有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对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零、正整数、负整数、正负数、数轴2.数的大小、数的比较3.数的分解、数的组合4.数的进位、退位、添零二、加减法1. 加减法的含义及需要注意的事项2. 加减法的定义和性质3.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倍数1. 倍数的概念及性质2. 自然数的倍数、偶数和奇数3. 判定数的倍数四、除法1. 除法的意义和定义2. 余数和商的概念及性质3. 除法的步骤和技巧五、约数1. 约数的概念及性质2. 约数和倍数的关系3. 判定数的约数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性质六、分数1. 分数的概念及性质2. 分数的简化、化归3. 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4. 分数的应用七、乘法1. 乘法的概念及性质2. 乘法的运算规律3. 小数的乘法八、图形1. 数学图形的种类及分类标准2. 常见图形的性质和属性3.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九、时间1. 时间的表示方式和单位2. 时间的加减法3. 时钟的构造和使用以上就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掌握,我们才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和优先级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熟悉加减乘除符号和它们的优先级,同时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和方向。

特别是在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多步运算时,需要注意计算顺序和优先级,避免出现错误。

2. 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掌握其基本操作和实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已审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已审校】

第一单元:测量一、填空题:1米-2分米=() 100毫米=()分米38毫米+27毫米=()厘米()毫米 3千米+3千米=()米1吨-200千克=()千克 320千克+680千克=()吨二、硬币厚度一般是1-2(),小红的身高是126(),我家有一棵高5()的大树,阳台有一台9()高的洗衣机,书房里有一张6()高的书桌,书桌上有一盏高35()的台灯和一个厚约()的文具盒。

万里长城长约6700(),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东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2300()。

一只老虎约重360()。

一列汽车每小时约行驶100()。

三、解决问题:1、一支铅笔原长8厘米,用去6毫米后,现在这支铅笔有多长?2、妈妈买了一块4厘米长的火腿肉,每5毫米切一处,可以切多少片?3、一支粉笔长6厘米,5支粉笔长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厘米 500厘米 550米 1千米 6米5、某城市要修一条长54千米的高速公路,如果每天修6千米,几天可以修完?6、一辆载重1吨的货车,装有2头牛,每头牛重600千克,货车超重了吗?超了多少?7、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5米,第二根是第一根的4倍,第二根长多少米?两根一共长多少米?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计算:95+97 312+398 56+485 366+439 427-25878+809 546+234 587-579 900-368 507-88二、填上适当的数6 0 () 5() 5 ()67 ()4()- 4 ()8 - 1 6 () + 2 5 () + ()8() 6 2 ()6 27 ()5 1 0 1 6三、填空题:1检验370+230=600是否正确,可以用算式:()计算,看得数是否等于()。

2、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最大的三位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差是()。

四、解决问题:1、一本书900页,小明第一个星期看了308页,第二个星期看了281页,小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2、二三年级开家长会,准备了800张椅子。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1000之间的整数,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和数的写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认识加减法的特点,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3.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进行乘法口算,乘法竖式计算,以及乘法表的记忆。

4.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除法的基本概念,进行除法口算,除法竖式计算,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5. 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数的奇偶性,数的前后序关系,数的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6.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包括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正方体等基本图形的特点和命名。

7. 时、分和秒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和秒钟的概念,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运算。

8. 简单的数据统计: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包括数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一单元《时、分、秒》(人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一单元《时、分、秒》(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点01:认识时间单位“秒”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为秒针,它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知识点02:体验时间的长短眨一下眼是1秒。

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

知识点03:时、分、秒之间的换算1分=60秒 1时=60分知识点04: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思路一:数格子,看钟面,数分针经过的格子再计算思路二:用减法计算,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2.计算到达的时刻或出发时刻到达时刻=出发时刻+经过的时间出发时刻=到达时刻-经过的时间考点01:秒的认识1.(2022三上·蓬江期中)三个同学赛跑,丁丁用了105秒,奇奇用了80秒,格格用了96秒,()跑得最快。

A.丁丁B.奇奇C.格格【答案】B【完整解答】解:105秒>96秒>80秒,奇奇跑得最快。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路程相等,用的时间最少的跑得最快。

2.(2022三上·兴仁月考)在100米短跑比赛中,小娟用了16秒,小丽用了14秒,小兰用了15秒。

()是第一名。

A.小娟B.小丽C.小兰【答案】B【完整解答】解:16>15>14,所以小丽跑得最快,即是第一名。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跑得最快,本题判断三位同学所用时间的长短即可得出答案,故此解答。

3.(2022三上·微山期末)秒针走4个大格,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完成的事情是( )。

A.跑完400米B.写出自己的名字C.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答案】B【完整解答】解:秒针走4个大格,表示20秒,可以做的事情是写出自己的名字。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所以秒针走4个大格是20秒。

选项A,跑完400米大约需要60秒到70秒之间;选项B,20秒可以写完自己的名字;选项C,吃一顿丰盛的晚餐需要20分钟。

本题据此判断。

4.(2022三上·蓬江期中)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了15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期末复习PPT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期末复习PPT课件)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 测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② 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 100毫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 1000 米 1公里= 1000 米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 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 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 (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 ( 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 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 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 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 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 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小的分数比较小。 5、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3单元 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点:1)有四条直的边 ;2)有 四个 角。 2、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直角 相等 四个 ,对边 。 3、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 直角 ,4条边 相等 。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 容易变形。( 三角形 不容易变形) 7、 封闭图形 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与计算、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面积的认识与计算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整理。

1.整数的认识与计算:(1)认识整数的概念,知道正整数、负整数和零,会用带有正负号的数表示整数。

(2)能够用数轴表示整数,并进行数轴上的整数比较。

(3)掌握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4)了解负整数的概念,掌握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2.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1)认识百位、千位及较大数的读法。

(2)学会用尺寸、磅秤等工具进行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

(3)学会用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单位进行长度的换算,用毫升、升和立方米等单位进行容量的换算,用克和千克等单位进行质量的换算。

(4)掌握较大数的比较大小,并能进行大小比较。

(5)进行较大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3.面积的认识与计算:(1)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进行面积的估算。

(2)认识平方米及其换算,能够进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4.其他知识点:(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读写小时和分钟数。

(2)学会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换算。

(3)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

(4)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计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技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时间、几何和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时、分、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时、分、秒
跑得快。
用时间记录跑步成绩时,用时越短, 速度越快,表示成绩就越好。
【时间的简单计算】
大家独立完成,完成 后想一想有关时间的简单 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5)才才下午5:35开始做作业,花了25分钟,他
下午( 6:00 )完成作业。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5时间3+5分经过+2时5分间==6结时束时间
( 6 :55 )
结束时间
由武昌开往长沙的列车上午10:54发车,发车前15分钟 开始检票。这趟列车什么时候开始检票?
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10时54分-15分钟=10时39分 答:这趟列车10时39分开始检票。
新天广场的音乐喷泉每隔20分钟表演一次。
(1)分别写出音乐喷泉第
二次和第三次开始表演
【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秒针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1分=60秒
时针 分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大格
1时=60分
(2)分针从“3” 走到“5” ,是( 10 )分钟; 秒针从“12” 走到“3” ,是( 15 )秒。
(3)
_1_0_时_1_0_分_3_0_秒
_1_1_时_4_6_分_1_8_秒
(4)两人赛跑,元元用了46秒,菲菲用了52秒,( 元元 )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小蜜蜂采花蜜。(连一连)
180里面有3个63000里面有5个60
2分10秒 120秒+10秒18秒300秒120分
90秒
2时
130秒
1分30秒
3分
5分
1时=60分 1分=60秒
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 30分 )
(25分 )
( 6 :00 )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 千、百、十、一、万等计数单位的认识及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2. 100以内数的组成。

3. 100以内数的顺序。

4. 100以内数的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第二单元:数的运算
1. 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及综合练习。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名题。

4. 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及对运算结果的认识。

第三单元:量与计量的复习
1. 常用的量及单位间的进率。

2. 重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3. 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4. 简单工具的使用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几何初步知识复习
1. 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3.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4. 三角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5. 梯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6. 圆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7. 球、圆柱、圆锥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8.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9. 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第五单元:简单的统计
1. 数据收集的方法。

2. 数据记录的方法。

3. 数据统计的方法。

4.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制作。

5. 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数到10001. 数数:从1数到1000。

2. 数的读法:认识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字,并读出正确的数。

3.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只有一个不同的数字的大小来排序数。

4. 数的前、后:通过数的前面或后面的数字来比较大小。

5. 数的顺序:将数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 数的位置:找出一个数在数表中的位置,并说出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第二章:加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进位加法:在加法运算中遇到进位的情况,进一位继续计算。

3. 缺数补齐:补齐算式中缺少的数字,使得加法计算正确。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第三章:减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借位减法:在减法运算中遇到借位的情况,借一位继续计算。

3. 正确补齐:补齐算式中缺少的数字,使得减法计算正确。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第四章:乘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开阔思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3. 大小比较: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来判断结果的大小。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五章:除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2. 想一想:通过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3. 余数和真数:在整除的情况下,找到商和余数,并计算出原来的数。

4. 判断除法: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来判断除法的结果。

第六章:大数加、减、乘、除法1. 大数加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大数减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3. 大数乘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乘法运算。

4. 大数除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除法运算。

第七章:简便计算1. 掌握计算技巧:通过运用一些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1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1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13页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作为时间单位。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它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一般使用秒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例如,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

如果要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例如,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例如,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数学中,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定义:千以内的数:学生应能熟练地数出千以内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的组成:了解每个三位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257由2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

性质:数的顺序:例如,567比500大,但比600小。

数的比较:能够直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例子:说出下一个数和前一个数:如果现在是325,那么下一个数是326,前一个数是324。

2. 加法和减法定义: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性质: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b)。

例子:计算:237 + 459 = 696,696 - 459 = 237。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300元钱,又买了218元的玩具,你现在还有多少钱?3. 乘法和除法定义:乘法:表示重复加法的运算。

除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a。

乘法的结合律:(a ×b) × c = a ×(b ×c)。

乘法的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表示a被b除,商为c。

例子:计算:3 × 4 = 12,12 ÷ 3 = 4。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6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共有多少人?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认识定义: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钟面上有三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时针走过一个大格需要1小时,分针走过一个大格需要5分钟,走过一个小格需要1分钟,秒针走过一个大格需要5秒钟,走过一个小格需要1秒钟。

时针走过一个大格,分针需要走1圈,也就是60分钟或1小时。

时针走过1圈,分针需要走12圈。

分针走过一个小格,秒针需要走1圈,也就是60秒或1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需要1小时,分针需要5分钟,秒针需要5秒钟。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是3点和9点。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即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减去经过时间等于开始时刻,开始时刻加上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借1.在连续退位时,需要注意中间的数。

因为中间的数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例如,1000-234=766.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来验证。

减法的验算可以用减数加上差等于被减数来验证,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来验证。

估算:要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时,可以使用四舍五入法。

具体来说,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如果是0-4则使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使用五入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7×8+129 =56+129 =185
489-(124+209) =489-333 =158
计算下面各题。[★★★]
486+64÷8 507-8×9
916-237+159
=486+8 =494
=507-72 =435
=679+159
思考一下脱式计算
=838的顺序是什么呢?
(763-682)÷9
7×8+129
【整理复习】
那三位数减法 的计算方法是 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位上的数再减。
【整理复习】
验算
怎样验算呢?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整理复习】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17+356=1073 805-168=
717 + 3 516 1 0 73
605 209
和: 814 差: 396
567 349
和:916 差:218
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605-423
756-493
512-309
804+108
912
263
182
203
(1)下午卖了多少千克草莓? 236 + 125=361(千克) 答:下午卖了361千克草莓。
(2)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千克草莓? 236 + 361=597(千克) 答:这一天共卖了597千克草莓。
67 + 247
917
()
改正:
67 + 21 417
314
700 - 267
443
()
改正:
700 - 267
433
计算下面各题。
486+64÷8 =486+8 =494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人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知识点01:三位数加三位数1.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把相加得到的和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2.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连续进位加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4.加法的验算验算加法,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或者从下往上再算一遍。

知识点02:三位数减三位数1.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把相减得到的差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2.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知识点03:加、减法验算1.连续退位加、减法几个三位数连加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上进1;计算三位数减两位数连续退位的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当10,与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2.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当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先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再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然后从个位依次减起。

3.加、减法的验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4. 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先分析题意,弄清题目是要求我们求精确的数值,还是粗略的数值,从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考点01:万以内数的加法1.(2022三上·蓬江期中)一根铁丝长600米,第一次用去了368米,第二次用去了129米,铁丝比原来短了()米。

A.103 B.113 C.497【答案】C【完整解答】解:368+129=497(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

1 时=60 分60 分=1 时 1 分=60 秒60 秒=1 分半时=30 分30 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后时间 - 前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 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 枚 1 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① 进率是10: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1 分米, 10 毫米=1 厘米,
② 进率是 100: 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1 米, 1 分米=100 毫米, 100 毫米=1 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 千米=1000 米, 1 公里= =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 米 = 1 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
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 1000。

1 吨=1000 千克1000 千克= 1 吨 1 千克=1000 克1000 克=1 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 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
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 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
①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②因数中间有 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 0 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 0 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 0 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3、①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② 1 和任何不是 0 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 条直的边和4 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7、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②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
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子——………分数线4………分母
5、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 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 1 减几分之几时,先把 1 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 1 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