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一、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某些健康问题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其目标是了解人群中不同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疫情:指某种疾病在某个时间段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的情况。

2.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3.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患有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4.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死于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5. 确诊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被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与所有可能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总数之比。

6. 爆发:指某种疾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了比平常更多的情况。

三、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1. 横断面调查:通过对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来了解该人群中某种健康问题的现状。

2. 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观察,来了解该群体中某种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和没有患有该种疾病的对照组,来探究该种疾病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4. 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无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了解他们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四、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在不同取值下出现频率和比例等基本特征。

2. 探索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探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箱线图等图形来检查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通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来判断样本统计量是否能够代表总体参数。

五、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类型1. 选择偏倚:指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导致结果不可靠。

2. 信息偏倚:指收集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或缺失,导致结果不准确。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分布和控制的科学,旨在识别和量化人群中疾病的模式和风险因素。

以下是流行病学的重点总结:
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社区试验。

3.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疾病发病率、疾病死亡率、疾病类型和疫苗接种率等相
关因素。

4.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可以提供疾病的基本信息,并有助于了解
疾病的发展和传播模式。

6. 流行病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率、死亡率、感染率、特定风险人群和毒性等。

7. 流行病学中的主要研究设计包括生态学研究、交叉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8.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发现各种卫生问题,针对领域中的挑战和机会设计出合适
的干预策略。

9. 流行病学还可以帮助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案,改善健康状况,预测疾病的发展
趋势和研究药品安全性等。

10.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领域密切相关,目的是为人群提供健康、增强社会安全和提
高生活水平。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六、筛检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1、筛检的目的
早期发现疾病,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真实性: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
2、地区分布
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差异会导致疾病分布的不同。
城乡分布:城市和农村在环境、人口密度、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3、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短期内疾病发病频率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有关。
季节性:某些疾病在特定季节高发,如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多发。
1、人群分布
年龄: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不同,某些疾病有特定的年龄发病高峰。
性别:一些疾病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可能与生理结构、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有关。
职业:某些职业暴露于特定的危险因素,导致特定职业人群易患某些疾病。
种族和民族: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可能影响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的分布。
充分病因:指有该因素存在,必定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的存在只是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但不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
2、病因推断的原则
关联的时间顺序:病因必须发生在疾病之前。
关联的强度:关联强度越大,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关联的一致性:不同的研究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和时间中得到相同的结果。
关联的特异性:病因与疾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选择患有某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患该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过去暴露于某因素的情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新发生的频率。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普通用于衡量小范围内、短期内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通常以月、周、日或者一个流行期为单位,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亦称现患率或者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总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的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自原发病例浮现后,在该病的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二代病例。

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人数、观察期内的二代病例数。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wei)险最常用的指标,其份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 ( crude death rate) ,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wei)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

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 specific death rate),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短的疾病。

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者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 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

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

PYLL 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的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流行病学、观察流行病学(分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队列研究、疾病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

【疾病的分布:是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即三间分布。

【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的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散发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爆发。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包括:散发、流行、爆发。

【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自然疫源性。

【自然地方性:主要指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疟疾等)因传播媒介受自然环境影响,表现为只在一定地区生存,使该病分布呈地方性。

【统计地方性: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长期显著的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无关。

【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仅靠人,而且依靠自然界野生动物或家畜来蔓延繁殖,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传染人。

【短期波动:又称爆发或时点流行,是指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频率升高的现象,称为~。

严格的季节性,是指一些疾病的发生严格局限于一年中的特定季节,而其他季节不发生,多见于由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脑;季节性升高,指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不同月份发生频率可出现较大差异,如呼吸道传染病—冬季,肠道传染病—夏秋;无季节性:指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升高现象,表现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如结核、乙肝、麻风等。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P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不同之处是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以月、周、日活一个流行期为单位。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几率,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公式=(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或1000‰)。

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患病率(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为:=(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影响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 2、患者寿命的延长 3、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 5、健康者迁出 6、诊断水平提高 7、报告率提高。

降低:1、病程缩短 2、病死率增高 3、新病例减少 4、病例迁出 5、健康者迁入 6、治愈率提高▲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的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公式=(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续发率(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

续发率=(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

流行病重点

流行病重点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观点:是流行病学本身性质决定的,是学习和应用流行病学的最基本观点。

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

概率论的观点:特点之一。

3.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常用于急性病和传染病的描述,对描述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4.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天气暴露人口数K 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5.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对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疾病的流行状况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K。

当某病在某地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发病率*病程(P=I*D)6.感染率:指受检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率。

=(受检人群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7.死亡率:指某人群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死亡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放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8.病死率:表示一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病人的比例受到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

=(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K 9.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某病在某地区流行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比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

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病率水平。

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0.疾病的地区分布地方性:指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影响一些疾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者只在该地区存在,可按特点分为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判断地方性疾病的方法:①该病在当地居民的各类人群中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中,均低或者不发生③外来健康人群到达该地一定时间后可发病,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④迁出该地的居民发病率降低,症状减轻⑤当地该病易感动物课放生类似疾病。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流行病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1)研究对象是人群,不只是个体2)研究内容包括疾病外,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它相关的卫生事件3)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4)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类试验3)理论性研究4.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对比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5.流行病学的应用:a)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分布特点;即“三间分布”。

人群疾病与健康规律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如“少女阴道腺癌”与己烯雌酚。

c)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及评价。

d)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e)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f)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第一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分布:指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水平等。

2.发病指标的应用: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应用: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2)罹患率:表示在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应用:能够根据特定人群的暴露水平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常用于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调查。

流行病学重点3)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数所占比例(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应用: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可通过横断面调查进行。

流行病学 总结重点

流行病学 总结重点

流行病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指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3.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性特征②对比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④社会心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4.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思维的群体现象。

5.散发(sporadic):是指发病率程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历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6.爆发(outbreak):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中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7.流行(epidemic):是指在某些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8.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的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时间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比较内容患病率发病率资料来源现况待查疾病报告、监测、队列研究计算分子观察期间新发病例+现患病例观察期间新发病例计算分母调查人数,平均人口数暴露人口数或平均人口数观察时间较短,一个月或几个月较长,一年或更长时间适用疾病种类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疾病各种疾病特点静态描述动态描述用途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行情况疾病流行强度影响因素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死亡或痊愈及康复情况、病程等相对较少,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水平、疾病报告质量等10.现况研究的用途:①掌握目前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

11.生态学研究的特点:①以群体为单位(最基本特征)②可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与疾病频率来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③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疾病)的关系④生态学研究室从许多因素中探究病因线索的一种方法。

12.对于个人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传播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人群特征、环境因素等。

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主要采用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干预试验等。

4.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流行病学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等领域。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疾病的发病率(incidence):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新发病例的数量,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疾病的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一疾病或危险因素存在的状况,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指某一疾病发病者中死亡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特定时间内患病者存活下来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宿主(host)、病原体(agent)和环境(environment)。

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宿主:指可能成为某种疾病的发病对象,包括人、动物或植物等。

病原体:指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环境:指影响宿主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

流行病学重点整理

流行病学重点整理

流⾏病学重点整理1.流⾏病学特征①群体的特征;②对⽐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④社会⼼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2.影响患病率的原因(1)升⾼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治疗⽔平提⾼,患者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例迁⼊;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诊断⽔平提⾼;报告率提⾼。

(2)降低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病死率增⾼;病程缩短;治愈率提⾼;健康者迁⼊;病例迁出。

3.患病率与发病率的⽐较分类发病率患病率资料来源疾病报告、疾病监测、队列研究现况调查计算分⼦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观察期间病例数(新、旧病例)计算分母平均⼈⼝数或暴露⼈⼝数调查⼈数或平均⼈⼝数观察时间⼀般为1年或更长时间较短,⼀般为1个⽉或⼏个⽉适⽤疾病种类各种疾病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疾病特点动态描述静态描述⽤途疾病流⾏强度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情况影响因素相对少,疾病流⾏情况、诊断⽔平、疾病报告质量等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死亡或痊愈及康复情况及患者病程等4.影响疾病周期性及间隔时间的常见原因:①⼈⼝密集、交通拥挤和卫⽣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的传播。

②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当易感者积累到⾜够数量便可迅速传播。

⽽疾病流⾏后,新的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特别是新⽣⼉的增加,影响疾病周期间隔的时间,累积速度越快,间隔越短。

③病后可形成稳固免疫的疾病,⼀度流⾏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流⾏后⼈群免疫⽔平持续时间越久,周期间隔越长。

④还取决于病原体变异及其变异的速度。

5.现况研究定义及特点(1)定义:⼜称横断⾯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有关变量 (因素)的关系。

(2)特点:①⼀般不设对照组;②特定时点或期间;③确定因果联系受限;④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断;⑤⽤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是有条件的;⑥定期重复进⾏可获得发病率资料6.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1)产⽣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法;③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④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法调查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调查员有意识得深⼊某些特征调查⽽忽略其他特征;⑥测量误差。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复习1、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疾病推测的原则;疾病放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2、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的特征:不忽略个体,但更重视群体(2)对比的特征: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异同(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3、影响患病率的因素:(1)使患病率上升的因素:1.病程延长 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的增高4.病例的迁入5.健康者的迁出6.易感者的迁入7.诊断水平的提高8.报告率的提高(2)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1.病程的缩短 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的迁出6.治愈率的提高4.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分类发病率患病率来源队列研究或疾病登记报告横断面调查分子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病例数调查时的病例数(新、旧病例)分母平均人口数或暴露人口数调查人数或平均人口数时间有时间长度(一般为“年”)理论上无时间长度(分为“时点”和“期间”)用途动态频率主要用于急性病病因分析、效果评价静态比例主要用于病程长的疾病卫生服务投入依据5. 散发的原因:对传染病来说①该病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或免疫水平;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③传播机制比较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狂犬病;④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

6 . 疾病的职业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趋势7. 判断地方病的依据: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都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减轻或治愈⑤除人以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发同样的疾病8. 现况调查的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2)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3)确定因果联系受限(4)对不合发生改变的暴露,可以提示因果关系9. 现况调查的优点:(1)常用抽样调查,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局限性:(1)只能反映调查当时个体的疾病与暴露状况,难以确定先后因果的时相关系(2)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3)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10.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选择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测量偏倚选择偏性的控制方法(1)严格按照抽样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坚持随机化原则。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二)疾病的监测。

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疾病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

(二)对比的特征。

(三)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四)社会心理的特征。

(五)预防的特征。

(六)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应用:1反应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描述疾病的分布3反应了病因因素的变化4 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6前瞻性的研究(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单位是日、周、旬、月(三)续发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 (第一例除去)应用: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2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调高降低: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传播规律的科学,它通过调查与分析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揭示疾病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和控制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流行病学的知识点。

一、疾病流行规律流行病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规律。

根据疾病在人群中传播速度和范围的不同,流行病学将疾病分为流行病、流行病和地方性病。

流行病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地区或人群中出现的大样本疾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出现的疾病,如非典型肺炎;地方性病是指在局部地区、某些群体或特定地理环境中出现的疾病,如地方性颈癌。

二、疾病的传播方式疾病的传播方式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疾病的传播方式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直接从感染者传播给易感者,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介质传播给易感者,如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等。

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三、疫情的监测与预警流行病学通过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的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疫情监测是指对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疫情预警是指在发现异常情况或初期疫情爆发时,及时发出警报,引起重视,采取果断措施。

通过疫情监测和预警,可以有效地降低疫情的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防控措施与策略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流行病学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疾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防控措施包括传染病报告、隔离检疫、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卫生教育等;防控策略包括群体免疫、药物治疗、疾病干预、公共卫生政策等。

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流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总之,流行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卫生科学,它对疾病的流行规律、传播方式、监测预警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①、研究对象:人群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 %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同期暴露人口数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发病率与患病率得区别与联系:①两者分母可能一样,但分子不同 ②发病率常用于病程短得急性病调查,患病率常用于病程长得慢性病调查③当某地某病得发病率与该病得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得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得百分率。

续发率=%100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 死亡指标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得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得比例。

死亡率=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专率:按疾病得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或种族等分类计算得死亡率。

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得死亡率就是一种未经过调整得死亡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得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得比例。

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人数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疾病得流行强度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得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内得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得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有时某病得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得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得病人。

疾病得分布一、地区分布地方病:指疾病经常局限于某些特定区内某一特定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

⎪⎪⎩⎪⎪⎨⎧⎪⎩⎪⎨⎧输入性或外来性野生动物间传播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统计地方性:生活习惯自然地方性:自然环境地方性 判断地方性疾病得依据1. 该病在当地居住得各类人群中得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得增长而上升;2. 在其她地区居住得相似人群中,该病得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 外来得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可能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4. 迁出该地区得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5. 当地对该病易感得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

二、时间分布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频率升高得现象。

1、严格得季节性:节肢动物媒介传播得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2、季节性升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3、无季节性:如艾滋病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得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得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

有效得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得周期性规律长期趋势:又称长期变异,指在一个相当长得时间内,疾病得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得改变、医疗技术得进步及自然条件得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三、人群分布研究疾病年龄分布得方法———最易影响1、横断面分析:常用于描述传染病等急性病得年龄分布特征。

但该法不适用于恶性肿瘤、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病年龄分布得研究。

2、出生队列分析:致病因子与年龄之间得关系四、疾病得地区、时间与人群分布得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就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居民与原居住地人群间得某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得发生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得关系。

就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得方法。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得原则1、若某病在移民中得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得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环境因素得影响。

2、若某病在移民中得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得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遗传因素得影响。

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病因:就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得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

流行病学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

必要病因: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必须具备得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存在时可能导致某病发生得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时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

除了必要病因外,其她任何能引起发病概率增加得因素都可以认为就是促成病因。

充分病因: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病因模型三角模型:疾病得发生就是宿主、环境、动因三要素共同作用得结果。

轮状模型:强调宿主与环境得密切关系病因网模型病因链:指不同得致病因素与疾病间构成不同得连接方式。

病因可分为宿主因素与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病因研究得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假设演绎法得整个推论过程为:从假设演绎地推出具体得证据,然后用观察或实验检验这个证据,如果证据成立,则假设亦成立。

推理形式为:①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

②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归纳推理)。

Mill准则Mill准则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与排除法。

求同法:指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点求异法:指在相似得事件之间寻求不同点共变法:该因素很可能就是该病得病因,二者间往往呈剂量—反应关系类推法:指所研究得某种疾病得病因与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得疾病分布特征相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两种疾病得病因可能相同排除法:指通过对假设得排除而建立假设得方法因果关联得判断标准:1、关联得强度一般而言,关联得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得可能性就越大。

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得关联将更强。

弱得关联强度更可能就是未识别得偏倚所致。

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表示。

2、关联得时间顺序先因后果3、关联得特异性一般只适用于传染病4、关联得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得人群、不同得地区与不同得时间由不同得研究者用不同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均可获得相同得研究成果。

5、剂量—反应关系6、因素与疾病得分布一致性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相似得“三联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7、关联得生物学合理性8、实验证据第四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得特征,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得关系,进而提出病因假设与线索。

既就是流行病学研究得起点,也就是其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基础。

个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就是指对个别发生得病例、病例得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得流行病学调查。

个例调查得目得:①调查患者发病得“来龙去脉”,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得发生。

②总结疾病分布特征③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④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病例报告:就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得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得主要形式。

新出现得或不常见得疾病或疾病不常见得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得假设。

它就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得一个重要得连接点。

病例分析:临床医生最为熟悉得临床研究方法,就是对一组相同疾病患者得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属于回顾性研究范畴。

病例分析目得与用途1、分析某种疾病得临床表现特征2、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得效果3、促使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得病因假设与探索方向现况调查:指按照事先设计得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得资料,以描述当时疾病或健康状况得分布及与疾病有关得因素。

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

以个体为单位现况调查特点1、常用得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现况研究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3、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4、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得疾病现况调查目得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得三间分布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得联系以便形成病因假设评价疾病得防治效果现况调查研究类型1、普查: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得患病率,或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得调查或检查。

普查得优缺点优点:①能早发现人群中得全部病例,早发现、早诊断疾病;②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得情况以及分布与特征;③比较容易为公众所介绍缺点:①工作量大;②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与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得疾病;③由于普查对象多,调查时间短,难免重复与遗漏,无应答比例较高。

2、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间、特定范围人群得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随机化原则:指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得机会被抽到并组成样本。

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她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

重要原则: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得概率相等(均为n/N)。

就是最简单、最基本得抽样方法。

2、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得抽样方法。

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现根据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5、多级抽样现况调查得方法:面访、信访、电话访问、自填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

现况调查得设计与实施:明确调查目得、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类型与方法、估计样本含量、确定研究变量与设计调查表、资料整理、分析及结果解释。

现况调查存在选择偏倚与信息偏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