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集成电路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硅集成电路复习提纲(最终版)

硅集成电路复习提纲(最终版)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复习绪论1、Moore law: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个月翻一番。

2、特征尺寸:集成电路中半导体器件能够加工的最小尺寸。

3、提拉法(CZ法,切克劳斯基法)和区熔法制备硅片:答:区熔法制备的硅片质量更高,因为含氧量低。

目前8英寸以上的硅片,经常选择选择CZ法制备,因为晶圆直径大。

4、MOS器件中常使用什么晶面方向的硅片,双极型器件呢?答:MOS器件:<100> Si/SiO2界面态密度低;双极器件:<111>的原子密度大,生长速度快,成本低。

氧化1、sio2的特性二氧化硅对硅的粘附性好,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绝缘性好2、sio2的结构,分为结晶形与不定形二氧化硅3、什么是桥键氧和非桥键氧连接两个Si-o四面体的氧称为桥键氧;只与一个硅连接的氧称为非桥键氧。

4、在无定形的sio2中,si、o那个运动能力强,为什么?氧的运动同硅相比更容易些;因为硅要运动就必须打破四个si-o键,但对氧来说,只需打破两个si-o键,对非桥键氧只需打破一个si-o键。

5、热氧化法生长sio2过程中,氧化生长的方向是什么?在热氧化法制备sio2的过程中,是氧或水汽等氧化剂穿过sio2层,到达si-sio2界面,与硅反应生成sio2,而不是硅向sio2外表面运动,在表面与氧化剂反应生成sio26、Sio2只与什么酸、碱发生反应?只与氢氟酸、强碱溶液发生反应7、杂质在sio2中的存在形式,分别给与描述解释,各自对sio2网络的影响能替代si-o四面体中心的硅,并能与氧形成网络的杂志,称为网络形成者;存在于sio2网络间隙中的杂志称为网络改变者。

8、水汽对sio2网络的影响水汽能以分子态形式进入sio2网络中,并能和桥键氧反应生成非桥键氢氧基,本反应减少了网络中桥键氧的数目,网络强度减弱和疏松,使杂志的扩散能力增强。

9、为什么选用sio2作为掩蔽的原因,是否可以作为任何杂质的掩蔽材料为什么?10、制备sio2有哪几种方法?热分解淀积法,溅射法,真空蒸发法,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淀积法,热氧化法等。

集成电路工艺复习资料

集成电路工艺复习资料

集成电路⼯艺复习资料1.特征尺⼨(Critical Dimension,CD)的概念特征尺⼨是芯⽚上的最⼩物理尺⼨,是衡量⼯艺难度的标志,代表集成电路的⼯艺⽔平。

①在CMOS技术中,特征尺⼨通常指MOS管的沟道长度,也指多晶硅栅的线宽。

②在双极技术中,特征尺⼨通常指接触孔的尺⼨。

2.集成电路制造步骤:①Wafer preparation(硅⽚准备)②Wafer fabrication (硅⽚制造)③Wafer test/sort (硅⽚测试和拣选)④Assembly and packaging (装配和封装)⑤Final test(终测)3.不同晶向的硅⽚,它的化学、电学、和机械性质都不同,这会影响最终的器件性能。

例如迁移率,界⾯态等。

MOS集成电路通常⽤(100)晶⾯或<100>晶向;双极集成电路通常⽤(111)晶⾯或<111>晶向。

4.硅热氧化的概念、氧化的⼯艺⽬的、氧化⽅式及其化学反应式。

氧化的概念:硅热氧化是氧分⼦或⽔分⼦在⾼温下与硅发⽣化学反应,并在硅⽚表⾯⽣长氧化硅的过程。

氧化的⼯艺⽬的:在硅⽚上⽣长⼀层⼆氧化硅层以保护硅⽚表⾯、器件隔离、屏蔽掺杂、形成电介质层等。

氧化⽅式及其化学反应式:①⼲氧氧化:Si+O2 →SiO2②湿氧氧化:Si +H2O +O2 →SiO2+H2③⽔汽氧化:Si +H2O →SiO2 +H2硅的氧化温度:750 ℃~1100℃5.SiO2在集成电路中的⽤途①栅氧层:做MOS结构的电介质层(热⽣长)②场氧层:限制带电载流⼦的场区隔离(热⽣长或沉积)③保护层:保护器件以免划伤和离⼦沾污(热⽣长)④注⼊阻挡层:局部离⼦注⼊掺杂时,阻挡注⼊掺杂(热⽣长)⑤垫氧层:减⼩氮化硅与硅之间应⼒(热⽣长)⑥注⼊缓冲层:减⼩离⼦注⼊损伤及沟道效应(热⽣长)⑦层间介质:⽤于导电⾦属之间的绝缘(沉积)6.硅热氧化⼯艺中影响⼆氧化硅⽣长的因素①氧化温度;②氧化时间;③掺杂效应:重掺杂的硅要⽐轻掺杂的氧化速率快④硅⽚晶向:<111>硅单晶的氧化速率⽐<100>稍快⑤反应室的压⼒:压⼒越⾼氧化速率越快⑥氧化⽅式:湿氧氧化⽐⼲氧氧化速度快7.热⽣长氧化层与沉积氧化层的区别①结构及质量:热⽣长的⽐沉积的结构致密,质量好。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复习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复习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绪论:单项工艺的分类:1、图形转换:光刻、刻蚀2、掺杂:扩散、离子注入3、制膜:氧化、化学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淀积第2章 氧化SiO 2的作用:1、在MOS 电路中作为MOS 器件的绝缘栅介质,作为器件的组成部分2、作为集成电路的隔离介质材料3、作为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材料4、作为多层金属互连层之间的介质材料5、作为对器件和电路进行钝化的钝化层材料6、扩散时的掩蔽层,离子注入的(有时与光刻胶、Si 3N 4层一起使用)阻挡层 热氧化方法制备的SiO 2是无定形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热分解淀积法、溅射法、真空蒸发法、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淀积法、热氧化法;热氧化法制备的SiO 2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化学稳定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太受湿度和中等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SiO 2的主要性质: 密度:表征致密程度 折射率:表征光学性质密度较大的SiO 2具有较大的折射率波长为5500A 左右时, SiO 2的折射率约为1.46电阻率:与制备方法及所含杂质数量等因素有关,高温干氧氧化制备的电阻率达1016Ω· cm 介电强度:单位厚度的绝缘材料所能承受的击穿电压大小与致密程度、均匀性、杂质含量有关一般为106~107V/cm (10-1~1V/nm ) 介电常数:表征电容性能dSC SiO 20εε=(SiO 2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9) 腐蚀: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只与氢氟酸发生反应OH SiF H HF SiO SiF H HF SiF OH SiF HF SiO 26226242422)(6(224+→+→++→+六氟硅酸)还可与强碱缓慢反应 薄膜应力为压应力晶体和无定形的区别:桥键氧和非桥键氧桥联氧:与两个相邻的Si-O 四面体中心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氧 非桥联氧:只与一个Si-O 四面体中心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氧非桥联氧越多,无定型的程度越大,无序程度越大,密度越小,折射率越小 无定形SiO 2的强度:桥键氧数目与非桥键氧数目之比的函数 结晶态和无定形态区分——非桥联氧是否存在 杂质分类:网络形成者和网络改变者网络形成者:可以替代SiO 2网络中硅的杂质,即能代替Si -O 四面体中心的硅、并能与氧形成网络的杂质网络改变者:存在于SiO 2网络间隙中的杂质 SiO 2作为掩蔽层对硼、磷有效,对钠离子无效B 、P 、As 等常用杂质的扩散系数小, SiO 2对这类杂质可以起掩蔽作用 Ga 、某些碱金属(Na )的扩散系数大, SiO 2对这类杂质就起不到掩蔽作用 Si 热氧化生长SiO 2的计算:02xC x C SiO Si = 无定形SiO 2的分子密度:322/102.22cm C SiO ⨯=硅晶体的原子密度:322/100.5cm C Si ⨯=干氧、水汽和湿氧。

硅集成电路考试基础知识.doc

硅集成电路考试基础知识.doc

硅集成电路考试基础知识第一章:1。

为什么常用的半导体材料选择硅(1)硅的丰度。

低成本消费;(2)更高的熔化温度允许更宽的工艺公差。

硅1412℃锗937℃(3)较宽的工作温度。

增加了半导体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4)自然形成的氧化硅,优质稳定的电绝缘材料si,金刚石110面(线)密度最大,111面(线)密度最小2。

缺陷:主要缺陷(生长过程)、有害杂质(加工过程)(1)点缺陷:自间隙原子、空位、肖特基缺陷(原始原子向表面移动)、伦克尔缺陷(原始原子进入间隙)、外来原子(替代型、间隙型)(2)线缺陷: 位错(边缘位错(位错线的垂直滑移方向)、螺旋位错(位错线的平行滑移方向)、扩展位错(T增加,位错迁移))(3)表面缺陷: 堆垛层错(与原子紧密堆积结构紊乱相关的界面缺陷)(4)整体缺陷:杂质沉淀(5)有害杂质:1)杂质条纹:电活性杂质的条纹缺陷,导致晶体电阻率的微区不均匀2)有害杂质(三级):非金属、金属和重金属非金属:氧、碳重金属:铁和铜(引入复合中心以降低载流子寿命;容易沉积金属:纳,钾(引入浅能级中心参与传导);铝的引入补偿了氮型材料的掺杂)。

基底材料要求:通过单晶生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后续处理,提高了单晶的质量,使单晶趋于完美。

减少单晶材料中缺陷和有害杂质的后续处理方法通常采用吸杂技术。

吸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收、增溶吸收和化学吸收。

1)物理学:内在、背面损伤、应力、扩散2)溶解性增强:t增加,固体溶解度增加,杂质迁移率增加,并且很难沉积3)化学物质:含氮气体与硅表面金属杂质反应,产生挥发性产品缺陷要求、参数均匀性要求和晶片平整度要求4。

区域熔化法:将籽晶和多晶棒紧密粘结在一起,在将熔化区域从籽晶移动到多晶的另一端的过程中,使用分段熔化多晶棒将多晶转化为单晶。

1)水平区域熔化法(布里奇曼法)-1。

为什么常用的半导体材料选择硅(1)硅丰度。

低成本消费;(2)更高的熔化温度允许更宽的工艺公差。

硅1412℃锗937℃(3)较宽的工作温度。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9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9

第九章金属化与多层互连金属及金属性材料在集成电路技术中的应用被称为金属化。

按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功能划分,金属材料可分为三大类:¾MOSFET栅电极材料:早期nMOS集成电路工艺中使用较多的是铝栅,目前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多晶硅栅。

¾互连材料:将芯片内的各独立元器件连接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模块。

铝是广泛使用的互连金属材料,目前在ULSI中,铜互连金属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¾接触材料:直接与半导体接触,并提供与外部相连的连接点。

铝是一种常用的接触材料,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接触材料是硅化)等。

物,如铂硅(PtSi)和钴硅(CoSi2集成电路中使用的金属材料,除了常用的金属如Al,Cu,Pt,W 等以外,还包括重掺杂多晶硅、金属硅化物、金属合金等金属性材料。

9.1、集成电路对金属化材料特性的要求¾与n+,p+硅或多晶硅能够形成欧姆接触,接触电阻小;¾长时期在较高电流密度负荷下,抗电迁移性能要好;¾与绝缘体(如SiO)有良好的附着性;2¾耐腐蚀;¾易于淀积和刻蚀;¾易于键合,而且键合点能经受长期工作;¾多层互连要求层与层之间绝缘性好,不互相渗透和扩散。

9.1.1、晶格结构和外延生长特性的要求金属材料特性与其晶格结构有关,集成电路中金属薄膜:¾外延生长¾单晶膜具有最理想的特性。

采用外延生长可以消除缺陷,晶体结构好,提高金属薄膜的性能,降低电阻率和电迁移率,得到良好的金属/半导体接触或金属/绝缘体接触界面。

9.1.2、电学特性金属材料在集成电路中应用时,须考虑的电学性能主要包括电阻率、电阻率的温度系数(TCR)、功函数、与半导体接触的肖特基势垒高度。

对于接触材料和栅电极材料,其功函数、与半导体材料的肖特基势垒高度和接触电阻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9.1.3,通过优化生长过程可以减小。

习题 4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习题 答案

习题 4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习题 答案

复习题2-21、试说明热氧化法的两种基本方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

干氧氧化:是通过把硅暴露在高纯度氧气的高温气氛里完成氧化层均匀生长的方法。

氧化层结构致密、均匀性和重复性好,掩蔽能力强;与光刻胶粘附性较好,不易产生浮胶现象;氧化速度慢。

水汽氧化:高温下,将硅与高纯水产生的水蒸汽反应生成SiO2的方法。

水汽氧化速度更快;且受温度的影响更小;氧化层密度比干氧氧化的小(氧化层结构疏松,质量不如干氧氧化的好);但可通过在惰性气体中加热氧化来改善;氧化层表面与光刻胶粘附性差,但可用吹干氧(或干氮)热处理来解决。

2、为什么水汽氧化生成的氧化层质量不如干氧氧化层?工艺中采用什么办法来改善其氧化层质量?原因:(1)由于水汽的进入,是网络中大量的桥键氧变为非桥键氧的羟基,使氧化层结构变疏松,密度降低,质量不如干氧氧化的好。

----可通过在惰性气体中加热氧化来改善。

(2)氢留在氧化层中,会产生陷阱或形成潜在的电荷态,造成结构的弱化和疏松。

(3)氧化层表面产生了极性的硅烷醇,它极易吸附水,从而使氧化层表面与光刻胶的粘附性变差。

----可用吹干氧(或干氮)热处理来解决。

3、什么是掺氯氧化?试说明氧化工艺中掺氯的主要优点。

掺氯氧化:在用于热氧化的干氧中填加少量卤素的一种新的热氧化技术,其将氯结合到氧化层中并集中分布在Si-SiO2界面附近,称之为掺氯氧化。

主要优点:可固定(称为钝化或俘获)可动离子,尤其是钠离子(Na+),即氯有不断清洁含有这些杂质的环境的功效;可中和界面处的电荷堆积,降低了膜层中固定电荷和界面态密度;提高氧化速率提高10%~15%;增加了氧化层下面硅中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减少了SiO2中的缺陷,提高了氧化层的抗击穿能力;减少了硅中的氧化诱生堆垛层错。

4、试说明什么是迪尔-格罗夫模型?试给出迪尔-格罗夫模型的示意图,并说明其物理含义。

Deal-Grove 氧化模型(线性-抛物线模型linear-parabolic model),是可以用固体理论解释的一维平面生长氧化硅的模型,是用来预测氧化层厚度的热动力学模型。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
1979年,在多晶硅栅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硅化物栅技术, 降低了栅极电阻。
2、70年代生产设备实现了半自动操作
3、出现了标准化组织
1970年,SEMI (Semiconduct or Equipment and Meterials International)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成立。
1977年,SIA(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 半导体 协会成立。
第一个晶体管的发明者: Willian Shockley、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
1950年代—— 晶体管技术不断发展
1952年,第一个单晶Ge晶体管。
1954年,第一个单晶硅晶体管,德州仪器公司, Gordon Teal。
1957年,加利福尼亚州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制造出第一个商用平面晶体管。—— 平面技术 。
1999
2001
2004
2007
最小特征尺寸(μm)
0.35
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芯片)
每片芯片的字节数 每字节的成本(毫分)
微处理器( Microprocessor) 每cm2面积的晶体管数
每个晶体管的成本(毫分)
专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 每cm2面积的晶体管数 每个晶体管的成本(毫分)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ULSI (超大规模)
Super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LSI (甚大规模)

硅集成电路专业考试基础知识

硅集成电路专业考试基础知识

第一章:1.常用的半导体材料为何选择硅(1)硅的丰裕度。

消耗更低的成本;(2)更高的熔化温度允许更宽的工艺容限。

硅1412℃>锗937℃(3)更宽的工作温度。

增加了半导体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4)氧化硅的自然生成,高质量、稳定的电绝缘材料si,金刚石110面(线)密度最大,111面(线)密度最小2.缺陷:原生缺陷(生长过程)、有害杂质(加工过程)(1)点缺陷:自间隙原子、空位、肖特基缺陷(原原子跑到表面)、弗伦克尔缺陷(原原子进入间隙)、外来原子(替位式、间隙式)(2)线缺陷:位错(刃位错(位错线垂直滑移方向)、螺位错(位错线平行滑移方向)、扩展位错(T增大,位错迁移))(3)面缺陷:层错(分界面上的缺陷,与原子密堆积结构次序错乱有关)(4)体缺陷:杂质沉积析出(5)有害杂质:1)杂质条纹:电活性杂质的条纹状缺陷,造成晶体电阻率的微区不均匀性2)有害杂质(三类):非金属、金属和重金属非金属:O,C重金属:铁、铜(引入复合中心,减小载流子寿命;易在位错处沉积)金属:Na,K(引入浅能级中心,参与导电;Al引入对N型材料掺杂起补偿作用)3.对衬底材料要求:通过单晶生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后续处理来提高单晶的质量,使之趋于完美。

减少单晶材料缺陷和有害杂质的后续处理方法通常采用吸除技术。

吸除技术主要有物理吸除、溶解度增强吸除和化学吸除。

1)物理:本征,背面损伤,应力,扩散2)溶解度增强:T增加,固溶度增加,杂质运动能力增加,难以沉积3)化学:含氮气体与硅表金属杂质反应,产生挥发性产物缺陷要求,参数均匀性要求,晶片平整度要求4.区熔法:将籽晶与多晶棒紧粘在一起,利用分段熔融多晶棒,在熔区由籽晶移向多晶另一端的过程中,使多晶转变成单晶体。

1)水平区熔法(布里吉曼法)---GaAs单晶2)悬浮区熔法(FZ)可制备硅、锗、砷化镓等多种半导体单晶材料5.单晶整形:单晶棒存在细径、放肩部分和尾部。

从晶片等径和电阻率均匀性要求出发,必须去掉这些部分,保留等颈部分。

集成电路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集成电路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13、 系统中常用的几种绝缘材料是什么?2、、3N4
14、什么是欧姆接触和肖特基接触?
在半导体表面制作金属层后,如果参杂浓度较高,隧道效应抵消势垒的影响形成欧姆接触:如果参杂浓度较低,金属和半导体结合面就形成肖特基接触。
15、多晶硅的特点?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特性随结晶度与杂质原子而改变、应用广泛
1
1、哪一年在哪儿发明了晶体管?发明人哪一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1947贝尔实验室 肖克来 波拉坦 巴丁 发明了晶体管 1956获诺贝尔奖
2、世界上第一片集成电路是哪一年在哪儿制造出来的?发明人哪一年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德州仪器公司1958年发明 2000获诺贝尔奖
3、什么是晶圆?晶圆的材料是什么?
晶圆是指硅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材料是硅
16、在 及双极型器件中,多晶硅可用来做什么?
栅极、源极与漏极(或双极器件的基区与发射区)的欧姆接触、基本连线、薄结的扩散源、高值电阻等
17、什么是材料系统?
由一些基本材料,如在, 或制成的衬底上或衬底内,用其它物质再生成一层或几层材料。
18、半导体材料系统?是指不同质的几种半导体(与与等)组成的层结构
4、目前主流集成电路设计特征尺寸已经达到多少?预计2016 年能实现量产的特征尺寸是多少?主流0.18 22
5、晶圆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当前主流晶圆的尺寸是多少?英寸12英寸
6、摩尔是哪个公司的创始人?什么是摩尔定律?英特尔芯片上晶体管数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
7、什么是?英文全拼是什么?片上系统
8、说出、 和 的中文含义。代工 无生产线 无芯片
双极性晶体管()、结型场效应管()、P型场效应管()、N型场效应管()、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和双极性管()等

硅集成电路工艺期末复习题目答案

硅集成电路工艺期末复习题目答案

一、名词解释1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体或蒸气和晶圆表面的固体产生反应在表面上以薄膜形式产生固态的副产品其它的副产品是挥发性的会从表面离开。

2物理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 通常指满意下面三个步骤的一类薄膜生长技术: a.所生长的材料以物理的方式由固体转化为气体b.生长材料的蒸汽经过一个低压区域到达衬底c.蒸汽在衬底表面上凝聚形成薄膜3溅射镀膜溅射镀膜是利用电场对辉光放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带电离子进行加速使其获得一定的动能后轰击靶电极将靶电极的原子溅射出来沉积到衬底形成薄膜的方法。

4蒸发镀膜加热蒸发源使原子或分子从蒸发源表面逸出形成蒸汽流并入射到硅片衬底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

5替位式扩散占据晶格位置的外来原子称为替位杂质。

只有当替位杂质的近邻晶格上出现空位替位杂质才能比较轻易地运动到近邻空位上6间隙式扩散间隙式扩散指间隙式杂质从一个间隙位置运动到相邻的间隙位置。

7有限表面源扩散扩散开始时表面放入一定量的杂质源而在以后的扩散过程中不再有杂质加入此种扩散称为有限源扩散。

8恒定表面源扩散在整个扩散过程中杂质不断进入硅中而表面杂质浓度始终保持不变。

9横向扩散由于光刻胶无法承受高温过程扩散的掩膜都是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当原子扩散进入硅片它们向各个方向运动向硅的内部横向和重新离开硅片。

假如杂质原子沿硅片表面方向迁移就发生了横向扩散。

10保形覆盖保形覆盖是指无论衬底表面有什么样的倾斜图形在所有图形的上面都能沉积有相同厚度的薄膜。

二、简述题1、简述两步扩散的含义与目的。

答为了同时满足对表面浓度、杂质总量以及结深等的要求实际生产中常采用两步扩散工艺第一步称为预扩散或预淀积在较低的温度下采用恒定表面源扩散方式在硅片表面扩散一层杂质原子其分布为余误差涵数目的在于控制扩散杂质总量第二步称为主扩散或再分布将表面已沉积杂质的硅片在较高温度下扩散以控制扩散深度和表面浓度主扩散的同时也往往进行氧化。

2、扩散掺杂与离子注入掺杂所形成的杂质浓度分布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与扩散掺杂相比离子注入掺杂的优势与缺点各是什么答扩散杂质所形成的浓度分布杂质掺杂主要是由高温的扩散方式来完成杂质原子通过气相源或掺杂过的氧化物扩散或淀积到硅晶片的表面这些杂质浓度将从表面到体内单调下降而杂质分布主要是由温度与扩散时间来决定。

集成电路期末复习

集成电路期末复习

双极型晶体管
14
n+埋层 n-Si外延层 SiO2 p+隔离墙

P-Si衬底
利用外延技术的 pn结隔离是早期 双极型集成电路 常采用的电隔离 方法。
pn结隔离示意图
15

P阱
n阱
将CMOS电路制作在 外延层上比制作在体 硅抛光片上有以下优 点: ①避免了闩锁效应; ②避免了硅层中SiOx 的沉积; ③硅表面更光滑,损 伤最小。
有限表面源扩散杂质分布情况
Q x 2 4 Dt C x, t e Dt
Xj1 Xj2 Xj3
X
39
40
有限表面源扩散
杂质表面浓度
Q C Dt
' s
结深 杂质浓度梯度
C 2 x j 2 ln Dt A Dt C B x C(x,t) C(x,t) x (x,t) 2Dt
30
4.4热氧化过程中杂质的再分布
由四方面因素决定:

分凝 逸出 扩散 界面 移动
杂质的分凝现象;
杂质在SiO2表面逸出;
杂质在SiO2、Si中的扩散系数;
界面移动(氧化速率)
31

扩散


概念 扩散机构 实际扩散工艺
32
第5章 扩散

扩散是微电子工艺中最基本的工艺之一, 是在约1000℃的高温、p型或n型杂质气氛 中,使杂质向衬底硅片的确定区域内扩散, 达到一定浓度,实现半导体定域、定量掺 杂的一种工艺方法,也称为热扩散。
20
元器件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硅膜用途
作为掩蔽膜
0.8 nm栅氧化层
High K
离子注入掩蔽
作为电隔离膜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期末复习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期末复习






PECVD
——反应温度低,附着性好,良好的阶梯覆盖,良好的电学特性可以与精细图形转移工艺兼容,薄 膜应力低,主流工艺 ——具备LPCVD的优点


high deposition rate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Improve film quality and stress control through ion bombardment
单片机期末复习
指导老师:东哥 完成者:MZ
硅片制造厂的分区
Wafer Fabrication (front-end) 硅片制造(前端)
Wafer Start Unpatterned Wafer 无图形的硅 Thin Films 薄膜 Polish 抛光
Completed Wafer
Diffusion 扩散
正负光刻胶的对比
工艺流程
ULSI对图形转移的要求
• 图形转移的保真度 • 选择比
– 在腐蚀的过程中,为了严格控制每一层腐蚀图形的转移精度,同时避免 其他各层材料的腐蚀,需要控制不同材料的腐蚀速率。两种不同材料在腐 蚀过程中被腐蚀的速率比
• 均匀性
– 使厚膜腐蚀尽,且薄处不过刻
• 刻蚀的清洁
– 引入的玷污会影响图形转移的精度,又增加了腐蚀后清洗的复杂性和难 度,故要防止玷污
Al/Si接触中的现象
• 铝硅相图
• Al在Si中的溶解度低 • Si在Al中的溶解度较高(铝的尖楔现象,图9.4)
– 故退火时, Si原子会溶到Al中
• Al与SiO2的反应
4Al+ 3SiO2 3Si+2Al2O3 – 吃掉Si表面的SiO2 ,降低接触电阻 – 改善与SiO2 的黏附性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01硅的晶体结构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01硅的晶体结构

1.2.2 晶面
晶面:晶格中的原子处在的一系列彼此平行的 平面系 晶面方向:晶面的法线方向,可由相邻的两个 平行晶面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倒数来标识。 晶面指数:(h1,h2,h3);{h1,h2,h3}
原子面密度:原子个数/单位面积
(110)面上的原子密度最大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与单晶生长
硅晶体的堆积次序是:AA´BB ´ CC ´ AA ´ BB´ CC ´ · · ·
硅晶体的密排面为双层密排面 双层密排面特点:
密排面面内原子结合力强,面 间结合力弱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与单晶生长
金刚石晶面性质:
1.由于{111}双层密排面面内原子结合力强,面 间结合力弱,故晶体易沿{111}解理面劈裂 2.面内原子结合力强,化学腐蚀比较困难和缓慢, 所以腐蚀后容易暴露在表面上
硅的晶体结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与单晶生长
1.1.4 晶体内部的空隙
硅原子半径: rsi= 4 硅原子体积: rS i 3 3 1 3 单位原子在晶格中占有的体积: a 8 空间利用率:硅原子体积/单位原子在晶格中占有的体积
约为34%
3 a =1.17Å 8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与单晶生长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返回
第一章 硅的晶体结构与单晶生长
§1.4 硅中的杂质
1.4.1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电阻率区分:导体 10-10 Ω· cm;绝缘体 108 ~1012 Ω· cm;
两套面心立方格子沿体心对角线位移四分之一长度套构而成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复习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复习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绪论:单项工艺的分类: 1、图形转换:光刻、刻蚀 2、掺杂:扩散、离子注入3、制膜:氧化、化学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淀积第2章 氧化SiO 2的作用:1、在MOS 电路中作为MOS 器件的绝缘栅介质,作为器件的组成部分2、作为集成电路的隔离介质材料3、作为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材料4、作为多层金属互连层之间的介质材料5、作为对器件和电路进行钝化的钝化层材料6、扩散时的掩蔽层,离子注入的(有时与光刻胶、Si 3N 4层一起使用)阻挡层 热氧化方法制备的SiO 2是无定形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热分解淀积法、溅射法、真空蒸发法、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淀积法、热氧化法; 热氧化法制备的SiO 2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化学稳定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太受湿度和中等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SiO 2的主要性质: 密度:表征致密程度 折射率:表征光学性质密度较大的SiO 2具有较大的折射率波长为5500A 左右时, SiO 2的折射率约为1.46电阻率:与制备方法及所含杂质数量等因素有关,高温干氧氧化制备的电阻率达1016Ω· cm 介电强度:单位厚度的绝缘材料所能承受的击穿电压大小与致密程度、均匀性、杂质含量有关一般为106~107V/cm (10-1~1V/nm )介电常数:表征电容性能dSC SiO 20εε=(SiO 2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9) 腐蚀: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只与氢氟酸发生反应OH SiF H HF SiO SiF H HF SiF OH SiF HF SiO 26226242422)(6(224+→+→++→+六氟硅酸) 还可与强碱缓慢反应 薄膜应力为压应力晶体和无定形的区别:桥键氧和非桥键氧桥联氧:与两个相邻的Si-O 四面体中心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氧 非桥联氧:只与一个Si-O 四面体中心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氧非桥联氧越多,无定型的程度越大,无序程度越大,密度越小,折射率越小 无定形SiO 2的强度:桥键氧数目与非桥键氧数目之比的函数 结晶态和无定形态区分——非桥联氧是否存在 杂质分类:网络形成者和网络改变者网络形成者:可以替代SiO 2网络中硅的杂质,即能代替Si -O 四面体中心的硅、并能与氧形成网络的杂质 网络改变者:存在于SiO 2网络间隙中的杂质 SiO 2作为掩蔽层对硼、磷有效,对钠离子无效B 、P 、As 等常用杂质的扩散系数小, SiO 2对这类杂质可以起掩蔽作用 Ga 、某些碱金属(Na )的扩散系数大, SiO 2对这类杂质就起不到掩蔽作用 Si 热氧化生长SiO 2的计算:02xC x C SiO Si = 无定形SiO 2的分子密度:322/102.22cm C SiO⨯=硅晶体的原子密度:322/100.5cm C Si ⨯=干氧、水汽和湿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考试复习题,,完全更新版。

来源:陈萌的日志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复习提纲氧化1、sio2的特性二氧化硅对硅的粘附性好,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绝缘性好2、sio2的结构,分为哪两种结晶形与不定形二氧化硅3、什么是桥键氧和非桥键氧连接两个Si-o四面体的氧称为桥键氧;只与一个硅连接的氧称为非桥键氧。

4、在无定形的sio2中,si、o那个运动能力强,为什么?氧的运动同硅相比更容易些;因为硅要运动就必须打破四个si-o键,但对氧来说,只需打破两个si-o键,对非桥键氧只需打破一个si-o键。

5、热氧化法生长sio2过程中,氧化生长的方向是什么?在热氧化法制备sio2的过程中,是氧或水汽等氧化剂穿过sio2层,到达si-sio2界面,与硅反应生成sio2,而不是硅向sio2外表面运动,在表面与氧化剂反应生成sio26、Sio2只与什么酸、碱发生反应?只与氢氟酸、强碱溶液发生反应7、杂质在sio2中的存在形式,分别给与描述解释,各自对sio2网络的影响能替代si-o四面体中心的硅,并能与氧形成网络的杂志,称为网络形成者;存在于sio2网络间隙中的杂志称为网络改变者。

8、水汽对sio2网络的影响水汽能以分子态形式进入sio2网络中,并能和桥键氧反应生成非桥键氢氧基,本反应减少了网络中桥键氧的数目,网络强度减弱和疏松,使杂志的扩散能力增强。

9、为什么选用sio2作为掩蔽的原因,是否可以作为任何杂质的掩蔽材料为什么?10、制备sio2有哪几种方法?热分解淀积法,溅射法,真空蒸发法,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淀积法,热氧化法等。

11、热生长sio2的特点硅的热氧化法是指硅与氧气或水汽等氧化剂,在高温下经化学反应生成sio212、生长一个单位厚度的sio2需要消耗0.44个单位的si13、热氧化分为哪几种方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干氧氧化是指在高温下,氧气与硅反应生成sio2。

水汽氧化是指在高温下,硅与高纯水长生的蒸汽反应生成sio2。

湿氧氧化的氧化剂是通过高纯水的氧气,高纯水一般被加热到95摄氏度左右。

14、实际生产中选用哪种生长方法制备较厚的sio2层?采用干氧-湿氧-干氧相结合的氧化方式15、由公式2.24,2.25分析两种极限情况,给出解释其一是当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D sio2很小时(D sio2《k s x0,则的C i→0,C0→C*,在这种情况下,sio2的生长速率主要由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速度所决定,称这种极限情况为扩散控制;其二,如果扩散系数D sio2很大,则C1=C0=C*/(1+k s/h),sio2生长速率由si表面的化学反应速度控制,称这种极限情况为反应控制。

16、热氧化速率受氧化剂在sio2的扩散系数和与si的反应速度中较快还是较慢的影响?较慢的一个因素决定17、sio2生长厚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解释x02+Ax0=B(t+τ),当氧化时间很长,即t》τ和t》A2/4B时,则x02=B(t+τ),这种情况下的氧化规律称抛物型规律,B为抛物型速率常数,sio2的生长速率主要由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快慢决定;当氧化时间很短,即(t+τ)《A2/4B,则x0=B(t+τ)/A,这种极限情况下的氧化规律称线性规律,B/A为线性速率常数,具体表达式B/A=-k s hc*/(k s+h)N1。

18、氧化速度与氧化剂分压、温度成正比?19、晶向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当氧化温度升高时,晶面取向对线性氧化速率的影响在减小,甚至消失;如果氧化时间很长,晶面取向对线性氧化速率的影响也就根本不起作用。

20、解释图2.1521、什么是位阻现象?生成反应物本身的阻挡价键与反应表面的倾角导致反应不能流畅无阻地进行的现象。

22、什么是分凝现象?解释硼对氧化速率的影响si氧化后原本在si中的杂质跑入其他材料重新排列叫做分凝现象;在分凝过程中有大量的硼从硅中进入并停留在sio2中,因而sio2中非桥键氧的数目增加,从而降低了sio2的结构强度,氧化剂不但容易进入sio2,而且穿过sio2的扩散能力也增加,因此抛物型速率常数明显增大,而对线性速率常数没有明显的影响。

23、为了准确控制干氧试验为什么选用液态氧源?24、纳和氯对氧化的影响当氧化层中如果含有高浓度钠时,则线性和抛物型氧化速率都明显变大;在干氧氧化的气氛中加氯,氧化速率常数明显变大。

25、sio2和si-sio2界面中的四种类型电荷,解释可动离子电荷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危害可动离子电荷、氧化层固定电荷、界面陷阱电荷、氧化层陷阱电荷;主要以网络改变者形式存在、荷正电的碱金属离子;阈值电压的不稳定、局部电场加强、mos管低击穿。

26、描述b-t试验实验步骤:1、初测2、加正电压并保持300℃测量ΔF B=N m/qc0x扩散1、什么是扩散?扩散室将一定数量的某种杂志掺入到硅晶体中或其他半导体晶体中去,以改变点选性质。

并视掺入的杂志数量,分布形式和深度都满足2、扩散的几种形式间隙式和替位式扩散3、什么是间隙式杂质,间隙式杂质的跳跃几率表达式存在于晶格间隙的杂质称为间隙式杂质表达式:P i=γ0e-wi/kT4、什么是替位式杂质,替位式杂质的跳跃几率表达式占据晶格位置的外来原子称为替位式杂质,表达式:Pγ=γ0exp[(w v+w s)/kT].5、为什么替位式杂质的运动相比间隙式杂质运动更为困难?因为替位式杂质首先要在近邻出现空位,同时还要求靠热涨落获得大于势垒高度Ws的能量才能实现替位运动。

6、菲克第一定律表述形式J=-DӘC(x,t)/ Әx表述为:杂质在扩散流密度J正比于杂质浓度梯度,比例系数D定义为杂质在基体中的扩散系数7、如何由菲克第一定律推出扩散系数的表达式推导:在单位时间内,替位原子由x-a/2处单位面积上跳跃x+a/2处的粒子数目为:C(x-a/2,t)P v a,而由x+a/2处单位面积上跳到x-a/2处的粒子数目为:C(x+a/2,t)P v a,在t时刻,通过x处单位面积的净粒子数目,即粒子流密度为:J(x,t)=C(x-a/2,t)P v a-C(x+a/2,t)P v a=-a2P vӘC(x,t)/Әx,由它与菲克第一定律比较:D=a2P v,则:D=a2υ0exp[-(W s+W v)/kT]=D0exp(-ΔE/kT)8、菲克第二定律的表达式ӘC(x,t)/ Әt=Ә(DӘC(x,t)/ Әt)/ Әx9、扩散的两种经典模型,各自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恒定表面源扩散:边界条件:①、C (0,t)=C s,②、C(∞,t)=0;初始条件:C(x,0)=0,x>0;有限表面源扩散:边界条件:①、C(x,0)=0,x>h,②、C(∞,t)=0,初始条件:C(x,0)=C s(0)=Q/h,0≤x≤h。

10、恒定源扩散的杂质浓度服从什么分布,其缺点?余误差函数分布,缺点很难通过温度来达到控制表面浓度Cs的目的。

11、有限表面源扩散杂质浓度服从什么分布?任何时刻的表面浓度是什么?高斯函数分布,Cs(t)=C(0,t)=Q/√ΠDt p>012、为什么要用两步扩散法?希望得到低表面浓度的掺杂,但高温下杂质将发生固溶,使得表面浓度Cs大大高于预期值。

13、解释为什么在氧化层下方扩散能力得到加强?通过空位和间隙两种机制,在氧化界面附近产生大量间隙原子,过剩的间隙原子向内扩散同时,不断与空位复合,过剩的间隙原子浓度随温度而降低,表面处过剩间隙原子和替位原子相互作用,以替位-间隙交替运动。

14、什么是二维扩散?工艺生产中有什么启示横向扩散与纵向扩散同时进行的扩散称为二维扩散。

启示:由于横向扩散的存在,实际扩散区域要比二氧化硅窗口的尺寸大,其后果是硅内扩散区域之间的实际距离比由光刻版所确定的尺寸要小。

离子注入1、离子注入的主要特点(优于扩散的)纯度高;精确控制注入到硅中的掺杂原子数目;低温,工艺灵活对化合物半导体伤害小;掺杂深度可通过控制离子束能量高低来实现;衬底温度较低;不受杂质在衬底材料中的固溶度限制;横向效应比热扩散小。

2、什么是lss模型注入离子在靶内的能量损失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过程:1、核碰撞(核阻止),2、电子碰撞(电子阻止),总能量损失是他们的和。

3、核阻止和电子阻止分别可视为哪两种模型?核阻止在电子屏蔽和库仑力作用下的弹性小球碰撞;电子阻止类似于黏滞气体的阻力。

4、解释图4.2、4.55、注入离子的能量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作出解释低能区:在这个区域中核阻止本领占主要地位,电子阻止可以被忽略。

中能区:在一个比较宽的区域中,核阻止本领和电子阻止本领同等重要,必须同时考虑。

高能区:在这个区域中,电子阻止本领占主要地位,核阻止本领可以忽略。

6、什么是沟道效应?怎么避免?当离子注入的方向与靶晶体的某个晶向平行时,就会出现注入深度大于在无定形靶中的深度的现象叫沟道效应。

第一、偏移晶向一定的角度;第二、在靶材料表面覆盖一层无定形材料薄膜。

7、离子注入怎样形成浅结?预先非晶化是一种是吸纳浅洁的比较理想方法。

在注入离子之前,先以重离子高剂量注入,使硅表面变为非晶的表面层,这种方法可以是沟道效应减到最小,与重损伤注入层相比,完全非晶化层在退火后有更好的晶体质量。

8、注入离子与靶原子碰撞时出现的几种情况第一、若传递能量<Ed,那么,就不可能有移位原子产生。

被碰原子只在平衡位置振动,将获得的能量以振动能的形式传递给近邻原子,表现为宏观的热量。

第二、在碰撞过程中,靶原子获得的能量大于Ed而小于2Ed,那么被碰原子本身可以离开晶格位置。

称为移位原子,并留一个空位。

第三、被碰原子本身移位之后,还具有很高的能量,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还可以使它碰撞的原子发生移位。

9、什么是级联碰撞?移位原子与入射离子碰撞而发生移位的原子,称为第一级反冲原子。

与第一级反冲原子碰撞而移位的原子称为第二级反冲原子,依次类推,这种不断碰撞的现象叫级联碰撞。

10、注入离子在si衬底产生哪几种损伤?第一、在原本为完美晶体的硅中产生孤立的点缺陷或者缺陷群;第二、在晶体中形成局部的非晶区域;第三、由于注入离子引起损伤的积累而形成非晶层。

11、以B和AS为例计算80kev的轻离子与重离子对si衬底产生的损伤百分比12、离子注入产生哪几种损伤?第一、简单晶格缺陷;第二、非晶层13、退火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晶格损伤,并使注入的杂质转入替位位置以实现它激活。

14、什么是热退火?如果将注入有离子的硅片在一定温度下,经过适当时间的热处理,则Si片中的损伤就可能部分或绝大部分得到消除,少数载流子的寿命以这迁移率也会不同程度的得到恢复,掺入的杂质也得到一定比例的激活,这样的处理过程叫热退火。

15、热退火的机理(分无定形和非无定形区域两种作用机理,见笔记)16、解释图4.17 教材108页17、常规退火的缺点(快速退火的目的)不能完全消除缺陷,而且又会产生二次缺陷,高剂量注入时的电激活率也不够高;增加表面污染,杂质再分布,破坏了离子注入技术固有优点,硅片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