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监测基础知识共79页

合集下载

电磁辐射环境知识讲义

电磁辐射环境知识讲义

电磁辐射环境知识讲义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电磁辐射的定义电磁辐射是电场和磁场能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呈现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的特点。

2. 电磁辐射的特点•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对生物体的影响也不同;•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速度固定,即光速;•电磁波是一种无需介质传播的波动。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与来源1. 电磁辐射的主要分类根据波长或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通信设备:手机、基站等;•家用电器:电视、微波炉等;•工业设备:电焊机、微波加热设备等;•医疗设备:X射线机、核磁共振仪等。

三、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热效应:高频电磁辐射会导致组织的局部升温;•非热效应:低频电磁辐射可能对细胞和基因产生影响。

2. 电磁辐射相关疾病•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疲劳等不适感;•长期暴露于大剂量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导致肿瘤等严重疾病。

四、电磁辐射防护常识1. 低频电磁辐射防护•减少微波炉使用时间;•远离电磁炉等辐射源。

2. 高频电磁辐射防护•使用耳机减少手机辐射对头部的直接影响;•减少长时间接触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五、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规范1. 电磁辐射监测方法•电磁辐射仪器监测;•室内电磁辐射检测。

2.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器工作环境电磁辐射卫生标准》等相关法规;•通过规范设备布局、保证合理使用等措施实现防护。

六、结语电磁辐射环境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学会科学防护和规避电磁辐射,以确保人体健康。

希望本讲义能为大家提供关于电磁辐射环境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康和安全。

电 磁 辐 射 基 础 知 识

电 磁 辐 射 基 础 知 识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 法规和标准
法 条例 规定 标准 导则 标准 法规
电磁辐射污染源
引 言 电磁发射是指“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电磁发射分为 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辐射发射是“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的或 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而传导发射是指“沿电源线或信号线传 输的电磁发射。”而辐射其定义为: a.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b.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
电磁辐射污染源种类与特点
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通 信 发 射 机
当前移动通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据初步统计,重庆市拥有移动通信收发信机两万 余个。大量的移动通信发射机对电磁环境造成两方面的污染:一方面是移动通信手持机的 棒天线距使用者的头部或面部很近约6-18cm不等,发射功率0.25-5W不等(尤其是不入 网的对讲机),机身多为塑料壳。这样在头、面部的场强可达数十至数百V/m。由于使用 者越来越多,使用率越来越频繁,使用时间越来越长。使人体在这样场强下长时间暴露, 因此可能导致各种电磁辐射引起的危害,尤其对于眼睛、视神经系统和脑细胞等的危害更 大。移动通信发射机(包括基地台、固定台和便携台)除工作频率及所需的工作
二、绝缘子放电电磁辐射噪声。 主要是由于绝缘子污秽或绝缘子串中损坏个数过多使分配到每个绝缘 子上的电位差过高等原因形成的。这种放电的频谱可高达数百MHz。有时其 强度也较电晕为强。但是对于正常运行的良好送电线路,这种放电不是主要 成份。 三、工频电场。 高压送电线路(高电位)与大地(零电位)之间的位差,形成较强的 工频(50 Hz)电场。同样在高压变电站附近也可能存在类似工频磁场。在大 型变压器附近也存在工频磁场。这些强场对人类机体的影响,各国都在注意 研究之中。
电磁辐射污染源种类与特点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
B、功率密度
有时用空间的功率密度S表示电磁场强度,尤其是在微波波段。因为在微波波段,测量功率比测量电压容易,而且也具有实际意义。功率密度的基本单位为W/m2。常用的单位为mW/cm2或μW/cm2。
C、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虽然在电磁兼容领域中经常使用,但它并非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实际工作中,导出单位磁感应强度常被采用,磁通密度的基本单位为特斯拉(T),其定义为
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炉(包括高频感应炉、高频粹火炉、高频熔炼炉、高频焊接炉及电子管的排气、烤消、退火、封接、钎焊、半导体的外延、区熔、拉单晶等)、塑料热合机(包括高频热合机、塑料焊接机等)、高频介质加热器、高频烘干机、高频木材烘干机、高频杀菌设备、高频溅射设备、微波破碎机、放电加工机床、各型电火花加工设备(包括高频制模机、线切割机和多头点焊机)等。
4.2 布点方法
对整个城市电磁辐射测量时,根据城市测绘地图,将全区划分为1X1km或2X2km小方格,取方格中心为测量位置。
对城市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布点时,也可依照城市区划、重点电磁辐射污染行业集中区、城市功能区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点。
5电磁辐射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测量方法
5.1 测量条件同6.4.1
主管部门为各地广播电视局。辐射特征为大功率定时全向发射,传输信号送至天线辐射出去。
广播包括:中波广播(513-1602KHz)、短波广播(有方向性,3-26MHZ)、调频广播(87-108MHz)。电视包括:米波电视(48.5-92MHz;167-223MHz)、分米波电视(470-566KHz;606-960MHz)。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在其中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务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干扰: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的基本概念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 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为了说明电磁的基本概念,现对一些常用名词、术语等做一简略介绍[1]。

一、交流电1.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是交替地即周期性地改变流动方向和数值的电流。

如果我们将电源的两个极,即正极与负极迅速而有规律地变换位置,那么电子就会随着这种变换的节奏而改变自己的流动方向。

开始时电子向一个方向流动,以后又改向与开始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如此交替地依次重复进行,这种电流就是交流电。

在交流电中,电子在导线内不断地振动,从电子开始向一个方向运动起,然后又回到原点的平行位置时,这一运动过程,称为电流的一次完全振动,发生一次完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

半个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二分之一周期或半周期。

2.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电流在导体内每秒钟所振动的次数。

交流电频率的单位为赫(Hz)。

例如我国的民用电频率为50Hz,意思是说民用电这种交流电,在一秒钟内振动50次。

美国等一些国家为60Hz。

二、电场与磁场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大量的和分立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这些粒子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也有的不带电。

所有的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并被它们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电磁场所包围着, 所以带电粒子及其电磁场,不是别的,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

1.电场(electric field)我们知道,物体相互作用的力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的.直接接触发生的力,叫接触力,例如碰撞力、摩擦力等均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是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发生的力,称为场力,例如电场力、磁场力、重力等。

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电场。

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电荷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一个电荷的电场对另一个电荷所发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电荷周围的空间里,总是有电场力在作用着。

因此,我们将有电场力作用存在的空间称为电场。

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讲解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讲解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1.电磁辐射传播区域的分类电磁辐射传播区域可分为近场区和远场区两大范围,因此电磁辐射测量首先要考虑测量点和辐射源/天线之间的距离,即确定所进行的测量是近场测量还是远场测量。

近场区通常指靠近天线或其他辐射源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电场和磁场不具备完全的平面波特性,点和点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近场区又进一步分为感应近场区(Reactive Near-field Region)和辐射近场区(Radiating Near-field Region)。

1)最接近辐射源/天线的是感应近场区,相对于辐射近场区,这里感应场占支配地位,它包含大部分或者几乎所有的储存能量。

无线电发射机供给发射天线以电荷和电荷的变化,对于任一瞬间, 这种电荷可以看作是由静止电荷和变化电荷所组成。

其变化电荷即电流又可以看作是由恒定电流和变化电流所组成。

静电荷产生静电场, 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 变化电流产生交变电磁场。

因而近场区分布不但具有交变电磁场成份, 而且更具有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在靠近辐射源/天线的地方,感应场强度与R2至R3成反比,因此随着距离R的减小,感应场强度急剧增加。

感应近场区的电磁场强度比其它区域大得多,电磁辐射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这里。

2)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1=λ/2π时(λ为电磁波波长,λ=c/f,c为光速,f为频率),感应场强度与辐射场强度相当,即为感应近场区和辐射近场区的分界线。

进入辐射近场区后,相对于感应近场区,这里辐射场占支配地位。

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辐射强度的衰减比感应场要慢得多。

但这里的电磁场仍不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与距天线的距离有关。

3)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2=2D2/λ时(D为天线的最大物理性尺寸),就进入了远场区,电磁波辐射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基本上与距天线的距离无关。

电磁测量测量基本知识

电磁测量测量基本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通常与测量点位和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即,所进行的测量是远场测量还是近场测量。

由于远场和近场的情况下,电磁场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要对远场和近场测量有明确的了解。

1、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和远区场(辐射场)。

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要具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即:E¹377H。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l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l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及环评标准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及环评标准
针对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环保部门和相关机构会制定相应的环评标准和监管措施,以降低电磁辐 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扰和破坏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电磁辐 射可能对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数据处理等方面产生干扰,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 出现故障。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可以采用屏蔽、滤波等防护措施。同时,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以提高设 备的抗干扰能力。
05
CATALOGUE
电磁辐射研究展望
电磁辐射研究的挑战
电磁辐射的测量和评估
电磁辐射的测量和评估是电磁辐射研究的重要基础,需要发展更 精确、可靠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需要深入研究电磁 辐射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电磁辐射与环境的关系
电磁辐射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需要深入研究电磁辐 射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电磁辐射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保障公众健康
通过研究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 电磁辐射的危害,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保护措施,保障公众 的健康。
促进科技进步
电磁辐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 医学等,通过研究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科技进步。
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电磁辐射是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研究可以推动 环保事业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03
CATALOGUE
电磁辐射环评标准
国际环评标准
国际辐射保护协会( IRPA)
IRPA制定了国际通用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 和建议值,为各国制定环评标准提供参考。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培训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培训
(注:上述的GB8702-88标准已替换为GB87022014)
根据上述要求,单个移动基站场强限值为
12 /√5=5.4V/m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规范
❖ 参照的监测标准和规范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
方法》(HJ/T10.2-1996)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HJ 681-2013)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 工频电场和
300— 2,000— 30,000—
中文和俄文文献
长波
高频
中波
短波
超短波(超高频)
微波
米制
千米波 百米波 十米波 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英文文献 低频LF
中频
高频
特高频 超高频 极高频
非严格使用 音频 射频
微波 UHF
❖ 2、电磁辐射的相关物理量和单位:
(1)频率f(Hz):每秒电磁波震荡的次数。
❖ (c)变电站(开关站、串补站):监测点应选择在 无进出线或远离进出线(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不少 于20m)的围墙外且距离围墙5m 处布置。如在其 他位置监测,应记录监测点与围墙的相对位置关系 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断面监测路径应以变电站围 墙周围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处为起点 ,在垂直于围墙的方向上布置,监测点间距为5m, 顺序测至距离围墙50m 处为止。
(c)辐射体附近的固定哨位、值班位置等。
(5)数据处理:求出每个测量部位平均场强值 。
(6)评价:根据各操作位置的E值按国家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或 其他部委制定的“安全限值”做出分析评价 。
❖ 2、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方法
(1)测量条件:
(a)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 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 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1.电磁辐射传播区域的分类电磁辐射传播区域可分为近场区和远场区两大范围,因此电磁辐射测量首先要考虑测量点和辐射源/天线之间的距离,即确定所进行的测量是近场测量还是远场测量。

近场区通常指靠近天线或其他辐射源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电场和磁场不具备完全的平面波特性,点和点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近场区又进一步分为感应近场区(Reactive Near-field Region)和辐射近场区(Radiating Near-field Region)。

1)最接近辐射源/天线的是感应近场区,相对于辐射近场区,这里感应场占支配地位,它包含大部分或者几乎所有的储存能量。

无线电发射机供给发射天线以电荷和电荷的变化,对于任一瞬间, 这种电荷可以看作是由静止电荷和变化电荷所组成。

其变化电荷即电流又可以看作是由恒定电流和变化电流所组成。

静电荷产生静电场, 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 变化电流产生交变电磁场。

因而近场区分布不但具有交变电磁场成份, 而且更具有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在靠近辐射源/天线的地方,感应场强度与R2至R3成反比,因此随着距离R的减小,感应场强度急剧增加。

感应近场区的电磁场强度比其它区域大得多,电磁辐射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这里。

2)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1=λ/2π时(λ为电磁波波长,λ=c/f,c为光速,f为频率),感应场强度与辐射场强度相当,即为感应近场区和辐射近场区的分界线。

进入辐射近场区后,相对于感应近场区,这里辐射场占支配地位。

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辐射强度的衰减比感应场要慢得多。

但这里的电磁场仍不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与距天线的距离有关。

3)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2=2D2/λ时(D为天线的最大物理性尺寸),就进入了远场区,电磁波辐射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基本上与距天线的距离无关。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13
II 类 源 ( 贝 可 ) ≥ 6×10
11
III 类 源 ( 贝 可 ) ≥ 6×10
10
IV 类 源 ( 贝 可 ) ≥ 6×10
8
V 类 源 ( 贝 可 ) ≥ 1×104 ≥ 1×104 ≥ 1×106 ≥ 1×106 ≥ 1×107 ≥ 1×106 ≥ 1×107 ≥ 1×105 ≥ 1×104 ≥ 1×106 ≥ 1×105 ≥ 1×104 ≥ 1×106 ≥ 1×105 ≥ 1×107 ≥ 1×104 ≥ 1×104 ≥ 1×106 ≥ 1×106 ≥ 1×106 ≥ 1×107
≥ 6×1013 ≥ 2×1014 ≥ 2×1014 ≥ 5×1016 ≥ 2×1016 ≥ 1×1015 ≥ 9×1014 ≥ 2×1013 ≥ 2×1016 ≥ 4×1013 ≥ 5×1013 ≥ 7×1014 ≥ 3×1013 ≥ 2×1015 ≥ 4×1013 ≥ 1×1014 ≥ 6×1013 ≥ 6×1013 ≥ 8×1017 ≥ 1×1015
放射源监管
目的
• 确保辐射源的安全; • 预防可造成放射性损伤的事故和事件发生; • 通过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水平而使职业人员和公 众的照射减到最低。
放射源基础知识

几个基本概念
放射性同位素 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 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 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并且半衰期大于1050年的则 称为“稳定同位素”,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放射源 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 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 性材料。 射线装置 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 源的装置。
≥ 7×1011 ≥ 4×1011 ≥ 1×1013 ≥ 1×1012 ≥ 3×1012 ≥ 6×1014 ≥ 2×1012 ≥ 2×1014 ≥ 1×1013 ≥ 7×1012 ≥ 3×1011 ≥ ≥ ≥ ≥ ≥ ≥ ≥ ≥ 7 ×1 0 1 1 2 ×1 0 1 4 2 ×1 0 1 4 5 ×1 0 1 3 8 ×1 0 1 3 3 ×1 0 1 2 1 ×1 0 1 2 4 ×1 0 1 1

电磁辐射监测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监测基础知识
㈡工频强辐射系统 1.电压在100千伏以上送、变电系统 2.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 3.轻轨和干线电气化铁路
二、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管理的分类
㈢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的电磁能应用 1.介质加热设备 2.感应加热设备 3.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疗设备 4.工业微波加热设备 5.射频建设设备
二、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管理的分类
在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领域也颁布了相应的行业法规及 技术政策,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依据。
四、 环境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该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条款主要为“电磁辐射防 护限值”、“对电磁辐射源的管理”、“电磁辐射监 测”。
1、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1) 基本限值 ①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
电场强度(V/m) 磁场强度(A/m)
40
0.1
功率密度(Wm2) (4.0)1)
3~30
67/
0.17/
(12/f)1)
30~3000
(12)2)
(0.032)2)
0.4
3000~15000
(0.22)2)
(0.001)2)
f/7500
15000~300000
(27)2)
(0.073)2)
2
注: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 2)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2、电磁环境的主要建设项目
项目分类
一、广播电 视发射系统
二、通信、 雷达及导航 等无线发射 设备
建设项目名称
(一)中波广播台站(0.1~ 3.0MHz)
建设项目主要内容
1.机房:发射机、馈线; 2.发射天线:中波塔,有单塔、双塔、四塔 和八塔等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通常与测量点位和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即,所进行的测量是远场测量还是近场测量。

由于远场和近场的情况下,电磁场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要对远场和近场测量有明确的了解。

1、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和远区场(辐射场)。

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要具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即:E1377H。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l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l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

职业卫生电磁辐射检测基础知识(自主整理)

职业卫生电磁辐射检测基础知识(自主整理)

电磁辐射测量基础知识1.电磁波谱及其来源
2.检测设备:
2.1射线检测:
补充知识:
原子核发生α、β衰变时,常伴随γ射线。

α、β衰变时,往往处于核激发态,会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出光子,也即γ射线;
α粒子能量固定,β粒子能量具有一定分布;
β衰变还会释放中微子,1/2自旋;
产生信息载流子的平均能量,半导体(3eV)(禁带宽度小),电离室(30eV),闪烁体(300eV);
改革计数器无法分辨射线能量,正比计数器可以;
气体电离探测器电离电流随外加的变化曲线;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B(不包括医疗照射和天然辐射):
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指出天然本底值约为2.4mSv/年。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直接或间接使介质发生电离
效应的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
或粒子 (能量 ﹥12eV )
α、β、γ、 x、 n、p、 裂变碎片 介子等
来源 1)放射性物质 (人造 天然) 2)加速器 3)反应堆 4)宇宙射线 5)地球环境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 这些粒子虽能够同物质发 生作用但都不能使物质发 生电离效应
• 3、射频电磁场的主要效应是加热人体组织。
• 4、毫无疑问,高强度电磁场下即使短期暴露,也会对健康 有害。但目前大众担忧的可以导致剧烈的生理反应的电磁 场强度下的暴露,主要集中在低于对身体产生长期影响的 标准。
• 5、公众对于低强度电磁场可能风险的担忧,世界卫生组织 启动了“国际电磁场项目”来提供科学客观的回答。
3、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 标准GB 18871-2019
• a. 辐射工作人员五年内平均每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 20mSv;任何一年 中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
b. 公众有效剂量应低于1mSv;在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平均剂
1mSv/a 量不超过
,则某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0~25eV 量级 移动电话 800-1800 MHz
﹤0.01 eV (没有电离作用)
14
二、辐射防护基础
1、穿透能力 2、健康影响研究 3、辐射防护标准 4、辐射防护基本办法
15
1、αβγ射线穿透物质能力
αβγ 射线穿透 16 人体皮肤情况
2、健康影响研究 有据可查
实况报道2019年4月《电离辐射、 健康影响和保护措施》 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 /fs371/z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
谢谢!
79
电磁辐射监测基础知识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