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能够认读词语,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书写活动。
4.培养学生的爱美之情,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认读困难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白桦》。
2.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校园里的树木,引出“白桦”这种树种。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白桦对人们的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相互迅速问答,巩固课文内容。
2. 朗读与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白桦》并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课时1. 词语操练•教师设计词语操练活动,帮助学生熟练认读生字词语。
2. 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树木的短文,并分享给同学。
第四课时1. 教学游戏•设计与《白桦》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板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总结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继续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段观察感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真正含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全方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全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3. 《一次成功的尝试》4. 《鱼游到了纸上》生字词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写作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写话。
2. 写一篇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主题的作文。
三、教学安排教学时间1. 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周,每天一节语文课,共计4课时。
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草原》。
2. 第二课时:学习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3.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 第四课时:学习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5. 第五课时:学习课文《一次成功的尝试》。
6. 第六课时:学习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7. 第七课时:学习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8. 第八课时:学习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9. 第九课时:进行想象写话训练。
10. 第十课时:布置作文作业,进行作文指导。
11. 第十一课时:学生完成作文,教师进行作文批改和反馈。
作业安排1. 每节课后布置适量的生字词作业,要求学生认读和书写。
2. 每节课后布置适量的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简要解析。
3. 第九课时布置想象写话作业,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
4. 第十课时布置作文作业,要求学生按照主题进行写作。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生字词认读和书写的正确率。
2. 阅读理解题的答题准确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古城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能复述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新句型和表达方式,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尊重多元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准确运用。
阅读策略与技巧的培养,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信息。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课堂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预习中的疑惑和感受,教师给予指导。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探讨文中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深层次问题。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新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欢送查阅!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理解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2.汇报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字音读错了,这一点必须强调;“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4.全班交流:自主解决生字。
5.交流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步行18里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1.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包括《小燕子》、《荷花》、《万年牢》、《鸟的天堂》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在描绘自然景观、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学生还需进一步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描述自然景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描述自然景观。
2.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词,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作业本:准备作业本,用于学生书写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本单元课文《小石头》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
-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包括笔画、读音和意思。
- 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时态和人称等。
-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课文《小石头》的朗读和理解- 课文中重点词汇的研究和记忆-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讲解和练- 阅读与写作综合训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起学生对课文《小石头》的兴趣。
2. 课前预: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3. 课文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小石头》,并进行整体理解。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和地点,并展开讨论。
5. 重点词汇研究:介绍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笔画、读音和意思,并进行记忆练。
第二课时1. 复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记忆情况。
2. 语法知识讲解:讲解本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时态和人称等。
3. 语法练:提供一些语法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练。
4. 阅读与表达:提供一篇与课文相关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课时1. 课文复述:让学生根据记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语法巩固:进行一些语法巩固练,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阅读训练: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4. 课堂总结:对本单元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
教学资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插图和图片- 课文《小石头》及相关短文- 语法练题和阅读训练题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听讲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 练情况:学生在课后练中的成绩和提问回答的准确性。
- 阅读能力:学生对课文和相关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的主题是“关爱”,通过一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关爱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本单元的文章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在关爱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以及相关活动,提高他们对关爱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关爱”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理解关爱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爱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关爱知识,实际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中需要关爱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关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有关关爱的练习题,让学生口头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书写作业,运用所学关爱知识,实际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教师巡视辅导,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关爱故事,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的意义,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自然、社会中的需要关爱的事物。
(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你知道怎么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吗笛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
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一起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自主理解“渴慕、茫然假设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3、体会本文中首尾照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点: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难点: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笛子的一段话,让学生边欣赏笛声,边自读感受。
笛是我国最古老、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很强,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能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板书课题:34 笛声3、齐读课题。
4、认识首尾照应的写法。
出示句子: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找一找,这两句话在课文的哪里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随机板书:老木匠聂守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由老木匠的笛声到老木匠和聂守信的共同笛声,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刚刚的朗读,同桌讨论完成这个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聂守信小时候被,随后跟随区校本培训展示课,最后两个人成为。
笛声老木匠聂守信莫逆之交2、理解:“莫逆之交〞(板书:莫逆之交)三、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快速默读课文2-6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九、自然之道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从中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丰富见闻,引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了解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4.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知道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
3.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海龟入海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海龟吗你们对小海龟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讲述。
)你们想知道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吗(播放多媒体课件。
)在幼龟入海时,一个极大的危险是什么(经过沙滩,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可海龟有自己战胜天敌的方法,而“我们”在其中却犯了一个极为愚蠢的不可饶恕的错误。
二初读课文1.请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3.思考:本文讲“我们”犯了一个什么错误4.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三汇报交流1.生字、新词。
(1)字音。
啄(zhuó) 愚(yú) 巢穴(xué) 气喘吁吁(xū)(2)字形。
“啄”不要少点。
“幼”与“幻”要区别。
“返”第四笔是点。
(3)词义。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
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与: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与。
踌躇:犹豫。
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2.本文讲了“我”和同伴与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
当“我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结果巢中幼龟以为外面安全,鱼贯而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课题9.自然之道、拓展阅读授课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
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具学具教材同步阅读板书设计起因1、29.自然之道经过3—7 愚不可及结果8教学过程教学随笔一、故事导入,引出“道”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二、初读课文,感知“道”1、自读课文,读顺读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出示第一组:巢穴欲出又止侦察踌躇不前嘲鸫用尖嘴啄企图①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
抽一生读词语。
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出示第二组:焦急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①抽一生读词语。
(生读)这些词是描写谁的?②现在会读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抽一生读词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3.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展示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学习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
2.教学PPT。
3.黑板、粉笔。
4.单词卡片。
5.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和简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主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理解意义。
4.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第三步:课文理解1.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意义。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展示表达成果。
第四步: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组织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对话中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作业1.默写生词词语及其意义。
2.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段落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整合备课

五、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主题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预习目标:
1、认读第三单元的生字、生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
学生进行常规自主预习。
二、预习达标环节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四、教学总体构想
模块一:主题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
模块二:精读品悟《短诗三首》(2课时)
模块三:精读品悟《绿》(2课时)
模块四:精读品悟《白桦》(2课时)
模块五:自主学习《在天晴了的时候》(1课时)
模块六: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1课时)
模块七:语文园地(2课时)
复习课:(2课时) 考试课:(2课时)矫正课:(1课时)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整体设计安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
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 .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丛书内容简介:《语文主题学习丛书》②之《与动物共舞》中的5篇文章,《滔滔母亲河》6篇文章,《奇妙的仿生》7篇文章,《奇趣大自然》6篇文章。
本单元“人文性主题”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工具性主题”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

四班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老师要擅长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认真的争辩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格外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班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期望对您有所挂念。
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四班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猫教学目标: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 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宠爱的局部。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宠爱之情的。
4、产生认真观看事物的爱好和宠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宠爱之情的。
2、产生认真观看事物的爱好和宠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爱好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宠爱看,谁能告知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
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呈现猫的图片)。
今日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二、初读课文,把握生词新词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宠爱的方式自同学字2、反应自学状况:a. 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b. 请同学上台听写c. 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局部是“任〞最终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 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同学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a.词语质疑任凭:不管,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忧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屏:抑制凝:留意力集中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布满活力。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读并正确书写本单元的所有生字词。
•能够理解文本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能够模仿故事情节,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回顾。
教学难点
•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
•课文中的生字词认读和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素材:故事插图、生字词卡片、教学PPT等。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互动,呈现故事插图,引出本单元主题。
2.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25分钟)
1.听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讲解生字词意思和读音,并进行示范。
3.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学习。
三、活动设计(15分钟)
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情节,展示小短剧。
2.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价值观念,引发思考。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完成课后习题。
2.默写本课生字词,并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指导,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 能够理解并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4.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与掌握。
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训练。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课文卡片等。
3. 辅助教材:练习册、作业本、课外阅读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背景。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单元学到的内容。
二、词汇和语法学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单词和图片,教授生词和短语,并进行示范拼读和掌握意义。
2. 学生跟读和练习生词,巩固记忆。
3.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语法知识,如时态、句式等,并进行详细解释和例句演示。
4. 学生进行语法练习。
三、课文学习(30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分角色朗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4.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练习。
四、阅读理解(3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阅读理解的练习册或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后,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
3. 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和订正。
五、口头表达(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观点。
2.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并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书面表达(25分钟)1. 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写作。
2.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可以用图片、文字或绘图等方式进行表达。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复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进行本课内容的复习,强化记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
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1课时,“综合性学习”与“展示台”2课时。
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 年3月 14 日课题 8 自然之道第一、二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年3月 4 日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年3月 4 日课题 10 蝙蝠和雷达第一、二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年3月 4 日课题 11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东莞市光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卡学科语文年级四 2018 年3月 4日课题《语文园地三》第一至四课时中心发言人邓成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过去(生读第三自然段)
2.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过去的黄河是什么样子?(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
过渡:课时后来黄河变,它开始变得凶猛爆裂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
理解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科学家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前后联系,自学领会原理。
1.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科学家们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2.科学家们发明的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呢?
四、总结全文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
出示第二组:焦急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
①抽一生读词语。(生读)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②现在会读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
抽一生饱餐一顿响彻云霄后悔不已愚不可及
能用上这词语说一段话吗?
3、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3.从哪儿能看出来我们愚不可及呢?请你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相应的批注。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课件出示书本语言和老师转化后的语言比较)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小小的蝙蝠,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它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从它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课后的资料袋就告诉了我们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打开资料袋自己读一读吧!你还了解到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或植物上得到的启示,把你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文《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题。
课时授课计划
课 题
11.蝙蝠和雷达和12.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3.朗读课文,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教材、同步阅读
板
书
设
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去:摇篮 原因
变化
现在:忧患 治河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学生齐读
过渡: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过去、现在、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学具
教材
板
书
设
计
蝙蝠和雷达 启 大自然的启示
示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把这个词读一遍。同学们对蝙蝠认识多少。让同学们举手回答。那么对雷达同学们有认识多少。板书:蝙蝠和雷达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出示第一组:巢穴欲出又止侦察踌躇不前嘲鸫用尖嘴啄企图
①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汇报交流
2. 理解句子:“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单单靠耳朵行吗?单单靠嘴行吗?必须——(生说: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这句话出现在文章中的哪一个自然段?(第六自然段)一起大声地把它朗读出来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我们经常用到“配合”这个词,比如刚才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填写表格,比如这堂课你们就和老师配合得很好,还比如……(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说)真不错,想到了……而蝙蝠有了耳朵和嘴的分工合作,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在夜里灵活自如的飞行,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配合。齐读。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用课文的词语说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1.指名读 2.指导读
3. 学习第七自然段,揭示奥秘。
那它们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抽生朗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听一听,想一想。
(1)谁愿意来说说它们是怎么配合的?
教师讲解:“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多形象啊!
(2)没想到夜空中飞行的蝙蝠身上还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呢?这个秘密仅仅是从那三次试验中得出来的吗?(不是)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在词语的下边标上小圆点。(反复、终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具学具
教材 同步阅读
板
书
设
计
起因 1、2
9.自然之道 经过 3—7愚不可及
结果 8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故事导入,引出“道”
2.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读了这两篇短文的题目后,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如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书交流。
(1)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走出文本,内化“道”《蛇与庄稼》
1.指名读,《蛇与庄稼》,纠正个别字的字音
2.在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自然之道?
(1)学生汇报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之道?
课时授课计划
课 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及拓展阅读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搜集有关黄河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①把这四组词语连起来想一想,选上一些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我也写了一段,谁能选上面的词填一填。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自读课文,读顺读懂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我们的确愚不可及,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还看到嘲鸫啄乌龟的头。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绿龟的行为呢?
2、反三: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生汇报,出示语段
过渡: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