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判定(1)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说课稿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说课稿

§13.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在现实生活中,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即图形全等的例子很多,学生除了会鉴赏图形的优美,还应学会判断图形的全等关系。

这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2)、图形的全等关系是图形之间一种很重要的关系,而三角形的全等是研究图形关系的重要工具,学生掌握好了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运用它们,对于今后学习四边形、圆等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3)、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本章第一节又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这节是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一节课,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的能力,突出体现了新教材的设计思想。

(4)、从本节开始,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对学生的书写格式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逐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在解决图形问题时的应用,这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5)、教科书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边边边”条件)上,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怎样判定。

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

这对于接下去学习其它的判定条件起到举一还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初步体会并运用综合法推理证明命题。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注重书写格式的养成。

(3)情感目标: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本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其它条件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三维教案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因为是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给学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SSS”判定公理,同时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熟悉掌握“SSS”|的判定方法,能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索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解三角形的各个边和角,两个三角形做对比,用问题分解法求解,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经历认知探知过程,体会挖掘知识的过程。

通过两个三角形边与角的对比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重点与难点1.教案难点认识三角形全等的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边的辨析。

能够对运用三角形判定公理“SSS”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对三角形其他定理的拓展与思考,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案重点利用性质和判定,关键是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准确理解“SSS”三角形判定的公理,规范书写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二、教法与学情分析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案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针对初二年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特色。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5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5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5篇.doc》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说课稿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说课稿

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学生初步体会 分类的思想方法,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初步掌 握用综合法证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 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Company Logo
教材分析
1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3
4
上述结论反映了什么规律?
Company Logo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如 何 用 符 号 语 言 来 表 达 呢
叫判 A’ A 做断 证两 明个 C’ B’ B C 三三 角角 在△ABC与△A’B’C’中 形形 全全 AB=A’B’ 等等 。的 AC=A’C’ 推 BC=B’C’ 理 过 ∴△ABC≌△ A’B’C’ (SSS) 程 ,
LOGO
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
Company Logo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教材分析 课堂设 教法分析
计说明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Company Logo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教材分析
课堂设 教法分析
计说明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Company Logo
教材分析
1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3
4
Company Logo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2
3
4
Company Logo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2节讲述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是初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用“SSS”(Side-Side-Side,即边-边-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边、角等,并掌握了用“ASA”(Angle-Side-Angle,即角-边-角)和“AAS”(Angle-Angle-Side,即角-角-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因此,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黑板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SSS”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已学的判定方法(ASA和AAS),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和多媒体课件,观察和操作三角形,自主探索用“SSS”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公开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公开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说课稿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12章第2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对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在上一节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本节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也是学习四边形、相似形等内容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探究方法也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借鉴。

因此,本节课无论是从知识的连贯性,还是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将起到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三角形全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学时,教师要运用激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技能:(1)掌握“边边边”公理的内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一系列探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我把“边边边”公理及应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边边边”条件的探究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圆规,三角板。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认识应该是在充分的实践操作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并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发展思维能力。

这种探究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依据实践性原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有利于兴趣的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11篇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11篇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11篇全等三角形说课稿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

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

本节课中的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的最后一个判定,在学习新知识中我们复习前面所学的SSS,ASA,AAS,也为后面的尺规作图打好基础。

另外也对后面的三角形的相似等知识学习提供了保障。

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用两角一边进行画图和验证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边角边”,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还对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进行探索。

(2)能力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

有关数学题的答题规范化的培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1)一个条件
一边
(2)两个条件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一角 ×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 只有两个条件对应相 两角 ×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两边 × 定全等。
三角
三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21
(3)三个条件
65度 65度 35度 80度
35度
80度
22
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一定否全等:
×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三角
(3)三个条件 三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15
300
300
9cm
9cm
16
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一定否全等:
(1)一个条件
(2)两个条件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一角 ×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
一边 两角 两边
三角
(3)三个条件 三边 两边一角
想一想:由上述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24
8cm
8cm
25
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一个条件 一边 一角
×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只有两个条件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定全等。
(1)一个条件
(2)两个条件
(3)三个条件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一角 ×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 只有两个条件对应相 两角 ×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两边 × 定全等。 三角 ×
一边 三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23
1.用你手中的细铁丝折一个边长分别是3cm,4cm,6cm的三角形, 把你做的三角形和小组内其他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 重合吗? 2.用你手中的细铁丝,余下1cm,用其余部分折一个边长分别是 3cm,4cm,5cm的三角形,把你做的三角形和其他小组同学做 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3.任取一组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据(上面出现的除外), 和小组内同学一起,画出这组数据构成的三角形,各组间比较所 画三角形,它们能重合吗?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篇1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一章的主线,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尽量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

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设疑——实验——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变式练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解决方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识别抽象的图形和知识点从而突出和掌握重点。

)四、教学难点: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

(在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查找中运用动画的展示,使学生能直观认识该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该难点)五、教法与学法: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1.例题讲解:结合判定方法,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完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任务。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四种判定方法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颖、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2)能够运用已知信息,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全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思考。

2.知识讲解:讲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相等。

2.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分别相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练习成绩等方面进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说课稿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完整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说课稿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完整版)

学法
设计
说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 “SSS”的判别方法进行的,因此本节课的 重点我确定为:探究和应用三角形全等的 条件“SSS”。我把这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构 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用尺规作 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7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 说教学 教学设计
学法
设计
说明
8
说教材
28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 说教学
学法
设计
教学设计 说明
三、例题应用,巩固学习
例1 如下图,△ABC是一个刚架,AB=AC,AD 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ABD≌ △ ACD
方法构想
要证明△ ABD≌ △ ACD,首先看 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29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 说教学
学法
设计
教学设计 说明
例1. 如下图,△ABC是一个刚架,AB=AC,AD
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ABD≌ △ ACD
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与△ACD中 AB=AC(已知) BD=CD(已证) AD=AD(公共边) ∴△ABD≌△ACD(SSS)
30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 说教学
学法
设计
教学设计 说明
例2、已知:∠ AOB .
求作:∠ AOB , 使
∠ AOB =∠ AOB .
AOB
作法:
(1)如图,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
别交OA、OB与点C、D;
(2)画一条射线 OA ,以点 O为圆心,OC长为半 径画弧,交 OA于点 C ; (3)以点 C 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 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 D; (4)过点 D 画射线 OB ,则∠ AOB=∠ AOB.

三角形全等判定(1)说课稿

三角形全等判定(1)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九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是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二课,主要讲的是如何利用“边角边”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学生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它,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地位和学生实际,依据教学大纲,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为目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思想目标。

⒈知识目标: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并能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⒉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1)理解“边边角”不一定会全等。

(2)运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

四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新课阶段以启发为主,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最后得出结论,始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即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应用阶段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中使学生展开思维。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

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

全等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本节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提高。

而且证明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手段,本节作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因此成为重中之重。

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用两角一边进行画图和验证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角边角”和“角角边”,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能力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情分析:学生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从这章开始,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几何证明,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证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我们知道,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为: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与“ASA”,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探索“AAS”与“ASA”及应用是难点。

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3、学情分析:(说学法)(1)、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对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全等条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方法的应用。

3.实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其运用。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第一课时)说课稿单县开发区实验中学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1、 说教材本节课研究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方法1,是青岛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初中几何中,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及角相等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一个重要内容。

2、 三维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判定方法1的内容,并初步应用判定方法1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3、重点、难点重点:判定方法 的应用和推导过程。

难点:如何利用这两个判定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归纳,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课堂容量,提高课堂实效性。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画图、剪图、比较等手段验证新知,在猜想、尝试与反馈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问题]某教室窗户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啪!小明的一不小心把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 A、带1去 B、带2去 C、带3去 D、带1和2去处理办法: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两个角及夹边。

设计目的: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实践探索,总结判定方法(一)(1)动手实验[多媒体出示问题](1)已知70B ︒∠=,C=50︒∠, BC=5cm ,在硬纸板上画出ABC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板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板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板书设计一、教材地位: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才能学好四边形和圆形等,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会并运用综合推理证明命题。

(2)能力目标: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利用操作和归纳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探索和运用。

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格式。

四、教法设计:1、采取提问、探索和归纳等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小组讨论。

3、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让学生学会推理,并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格式。

五、学法指导: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实践、猜想和讨论等,学会自己探索、发现和归纳结论。

六、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导探究→知识运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创设问题情境]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需要三条边和三个内角都对应相等这六个条件吗,只给其中的一部分条件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从而引入探究。

[探究](1)只给一个条件:①只有一条边对应相等时;②只有一个内角对应相等时。

结论:只给一个条件时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只给两个条件:①只有两条边对应相等时;②只有两个内角对应相等时;③只有一条边、一个内角对应相等时。

结论:只给两个条件时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3)只给三个条件: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3个角和3条边上进行思考,使讨论的方向更加明确。

只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时;②只有三条边对应相等时。

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联系生活,探究性质]让学生用三根纸片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问框架是固定的吗?那么用四根钉成的框架呢?并通过观看多媒体和讨论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一课,主要讲的是如何利用“边边边”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学生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它,才能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圆》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又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做好了准备。

学生只要对“边边边”的判定条件掌握好了,并能运用它进行推理论证,那么再学习其它的判定条件就不困难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和学生实际,依据教学大纲,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思想目标。

⒈知识目标: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并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⒉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思想目标: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新课阶段以启发谈话法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让学生即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在这个阶段还运用了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做也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应用阶段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中使学
生展开思维。

通过对例题的学习,教师给出了规范的证题过程,然后让学生做类似练习,写出证明过程,教师评析,纠正不规范的地方。

(2)学法分析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强调自主活动,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提高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精选习题,做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教学中力争把学生思维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如下六个环节1、复习引入2、新课讲解3、题例训练4、反馈练习5、归纳小结6、布置作业。

1、复习提问通过前两个问题复习巩固上一节所讲的知识,通过问题3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全等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然后设疑,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探究首先提出问题1:两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课件演示,会很容易作出恳定的回答。

接着再提出问题2: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不是一定要六个条件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它们是否全等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角”和“边”的角度分析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各有几种情形。

引导全班同学首先共同完成满足一个条件的情况的探究,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对满足两个条件的情况进行探究,并在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交流,并帮助学生比较各种情况。

最后由教师在投影上给出满足一个条件和两个条件的几组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就会得到一结论:两个三角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是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

接下来提出问题3:两个三角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能保证它们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得出可分为四种情况,即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告诉学生这一节先探究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相等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对于此问题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的,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各画一个边长分别为2、3、4的三角形(当然在这里要先给学生讲清楚已知三边如何画三角形,并且让学生牢记此种画三角形的方法),学生画好之后剪下来,同桌之间进行比较、验证,看它们是否重合。

同时教师在投影上给出两个边长为2、3、4的三角形,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会看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它们是全等的。

从而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之后,还要给学生讲清楚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即:先要写出在那两个三角形中,然后用大括号把全等的三个条件括住,最后写出全等的结论。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对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还不熟悉,所以教师在此要强调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以
及应注意的问题。

3、题例训练例1是两道填空题,需要补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讲解此题时关键是让学生看清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已具备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把所缺的条件补上即可。

通过此题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和应注意的问题,在讲解例2时首先要给学生指出证题的思路“要证明△ABD≌△ACD可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B=AC,图中又有公共边AD=AD,关键是第三对边BD、CD是否相等,由D是BC中点可知BD=CD,从而找全三个条件。

”然后教师给出规范的证明格式。

并且通过此题给学生总结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

所以,通过例2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例3是习题的拓展与提高,主要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角相等,通过此题要使学生认识到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运用。

在讲解此题时我是这样给学生分析思路的,“要证明∠A=∠C,首先要看这两个角在那两三角形中,由图中可知这两个角在△ABD和△CDB中,只要证它们全等就可以了,而已知中已给出两组边相等,图中还有一组公共边,从而可得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然后让学生口述此题的证明过程,教师给出规范的证明过程。

4、反馈练习: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我又设计了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析,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5、课堂小结从三个角度总结:
(1)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2)如何用判定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

(3)证明时应注意的问题。

6、布置作业及复习思考题
布置作业是用来巩固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布置一道思考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这是我对本节课的总的设计过程,具体过程将体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