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影像诊断学教案
脑出血教案
5.掌握脑出血的中医治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脑出血的定位诊断、治疗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症处理。
难点:脑出血的中西医的鉴别诊断。
基本内容与时间分别配:
(1)脑出血的概念及流行病学(5分钟)。
(2)脑出血的病理生理(3分钟),定位诊断,差异点:内囊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5分钟),影像学表现:CT、MRI表现(2分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教案
授课题目
第八章 第三节 脑出血(神经病学)
授课对象
脑病二科全体
课程时长
30分钟
授课老师
张滕飞
职称
主治医师
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子幻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脑出血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2.了解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表现。
3.掌握脑出血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3)脑出血的临床治疗(6分钟),并发症处理(4分钟)。
(4).预后及预防(2分钟)。
(5)课时总结(3分钟)。
思考题:①中医对脑出血的认识?②脑出血的定位诊断?
参考书: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2019版)
教学总结:本次小讲课主要从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定位诊断、影像学表现、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发症处理及预后、中医对脑出血的治疗等几个方面对临床上脑出血的治疗,做简单讲解。帮助学生临床上更好的诊断、治疗脑出血疾病。
【大学课件】脑出血教案2
【大学课件】脑出血教案PPT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脑出血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脑出血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对脑出血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脑出血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脑出血的病因和诱发因素。
3. 了解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掌握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内容1. 脑出血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
分类:根据出血部位和病因可分为基底核出血、脑叶出血、脑室出血等。
2. 脑出血的病因和诱发因素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等。
诱发因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饮酒、用力过猛等。
3.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
肢体瘫痪、失语、偏盲等神经功能障碍。
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4. 脑出血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发病前的症状、诱因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神经系统体征等。
辅助检查:CT、MRI、DSA等。
5.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治疗原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止再出血、改善神经功能。
预防措施:控制高血压、避免诱发因素、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脑出血高危人群。
四、教学方法采用PPT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脑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六、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一个实际病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病例包括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学生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脑出血的认识。
七、脑出血的影像学检查本章将介绍脑出血在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
学生将通过图例学习如何识别脑出血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这些检查在诊断脑出血中的重要性。
八、脑出血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脑出血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脑积水、脑室扩张等。
脑出血教案(比赛用)
(二)病因:病因较多,但高血压是最常见病因。
三、病理(Pathology):
1.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部位,基底节区约70%
2.血肿物理性损伤;血肿周围组织水肿,颅压增高;脑组织移位,幕上半球出血, 血肿向下挤压形成中心疝;幕下血肿容易形成小脑天幕疝、枕骨大孔疝。脑疝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二)诊断:
①中老年,急性起病,高血压病史;BP↑↑↑;
②NS局灶体征:偏瘫、偏麻、偏盲、失语等;
③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
④可有意识障碍;
⑤CT、MRI等检查证实。
(二)鉴别诊断
1.与脑梗塞鉴别;
2.肿瘤卒中鉴别;
3.外伤性脑出血(闭合性头部外伤),如硬膜外、下出血发生于受冲击颅骨下对冲位,外伤史,额极颞极常见,CT可显示血肿;
病因超级链接幻灯7张5min
病理幻灯1张2min
图片1张
临床表现共15min
表现共同点幻灯1张,掌握内容2min
发病部位幻灯2张,重点讲解2min
幻灯1张,链接预后
幻灯1张,重点讲解与掌握。2min
内囊区幻灯2张2min
脑叶幻灯1张1min
脑桥幻灯1张2min
小脑幻灯1张2min脑室幻来自1张2min4、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5分钟)
1).共同特点;(2分钟)
2).发病部位(2分钟);引申出预后新进展数据((2分钟))
3).差异点:内囊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9分钟)
7、诊断(diagnosis)与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15分钟)
教案首页
【大学课件】脑出血教案
【大学课件】脑出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脑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使学生掌握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
3. 提高学生对脑出血预防和紧急处理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脑出血的定义及分类2. 脑出血的病因和诱因3.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4. 脑出血的诊断方法5.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脑出血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脑出血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脑出血相关教材或医学手册。
2. 课件:制作脑出血教案课件,包括文字、图片、病例等。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脑出血的严重性和常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脑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脑出血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
5. 总结:强调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提醒学生关注脑出血的预防。
6.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脑出血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其对脑出血诊断和治疗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神经内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脑出血的专业理解。
2. 安排学生参观医院神经内科,观察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脑出血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紧急处理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其对脑出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脑出血教案(比赛用)
《脑出血》教案及讲稿
五、诊断(Diagnosis)及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0min
(一)说明先讲诊断的目的:强调学习中不要脱离临床而依 举实例幻灯 5 张 2min
赖影像,讲述方法论。
(二)诊断:
诊断幻灯 1 张 2min
见的直接死因
3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教案及讲稿
四、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临床表现共 15min
1.共同特点:
表现共同点幻灯 1 张,
1) 55-65 岁好发;多有高血压史;
掌握内容 2min
2) 活动、激动、饮酒后起病多;
3) 起病急进展快、数分钟/小时达高峰、多伴 BP↑,明显头
6min
(一)发病机制:
机制简述 1min
长期高血压导致深穿支动脉微小动脉瘤+急性高血压(血
压突然升高)。
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脑出血的好发部位,
外侧支称为出血动脉。脑动脉壁薄弱, 肌层\外膜结缔组织较
少, 缺乏外弹力层。
多发性脑出血多见于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脑肿瘤。
(二)病因:病因较多,但高血压是最常见病因。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学
使用媒体
讲授概念
过
概念数据上引申新论点
程
完成其他课题的讲述
结
回顾及案例分析
借助教学资源
构 布置复习任务的 网络沟通设 Nhomakorabea计
2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教案及讲稿
《脑出血》讲稿
基本内容 第 1 节课(50min)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1:诊断目的1.1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出血1.2 确定脑出血的类型和位置1.3 评估脑出血的程度和严重程度1.4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2:影像学检查方法2.1 头颅CT2.1.1 线性加速扫描2.1.2 多层螺旋CT扫描2.1.3 弹性体公式重建2.1.4 CT灌注成像2.2 头颅MRI2.2.1 T1加权像2.2.2 T2加权像2.2.3 液体衰减和抑制像2.2.4 弥散加权成像2.2.5 磁共振血管成像2.3 脑血管造影2.3.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3.2 磁共振血管造影3:影像学表现3.1 一般表现3.1.1 血液聚集3.1.2 血肿形成3.1.3 周围水肿3.2 脑出血分型3.2.1 出血性梗死3.2.2 原发性脑出血3.2.3 继发性脑出血3.3 脑出血的位置及分布3.3.1 脑幕下脑出血3.3.2 脑幕上脑出血3.3.3 脑室脑出血3.3.4 深部脑出血3.4 影像学特点3.4.1 形态特点3.4.2 信号特点3.4.3 强化特点3.4.4 血管特点4:影像诊断价值4.1 初步诊断4.2 鉴别诊断4.2.1 与脑梗死的鉴别4.2.2 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4.2.3 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4.2.4 与少见疾病的鉴别5:附件附件:头颅CT影像附件:头颅MRI影像附件:脑血管造影影像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脑出血: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至脑组织间的一种疾病。
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
6.2 头颅CT: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医疗成像技术,用于诊断脑部疾病。
6.3 头颅MRI:头颅磁共振成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脑部进行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和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
6.4 脑血管造影:通过给患者注射比亚碘酸盐等造影剂,利用X射线或磁共振技术观察脑血管系统的影像。
6.5 血液聚集:脑组织内血液堆积形成的局部高密度区域。
6.6 血肿形成:血液聚集引起的局部脑组织水肿。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流程、各种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所需辅助检查。
二、影像学诊断流程⒈临床信息收集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以及症状表现等相关临床资料。
⒉检查方法选择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的包括头颅CT、MRI等。
⒊影像学表现观察通过观察影像学表现来确定是否存在脑出血并进一步诊断。
⒋病变定位与分级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脑出血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常见的分级系统有Fisher分级、Hunt和Hess分级等。
⒌辅助检查在诊断脑出血的同时,还需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脑脊液检查、脑血管造影等。
⒍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临床信息、影像学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脑出血的最终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影像学表现⒈头颅CTa) 管型出血:呈高密度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域,可伴有出血周围水肿。
b) 脑室内出血:呈高密度灶充填于脑室,可导致脑积水和脑室扩张。
c) 弥漫性出血:大面积脑实质内出血,呈高密度,常伴有脑水肿。
⒉ MRIa) T1加权图像:出血区呈低信号。
b) T2加权图像:出血区呈高信号。
c) T2加权图像:对亚急性或慢性出血显示敏感。
⒊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用于观察出血的原发病变,如血管畸形、血管瘤等。
四、辅助检查⒈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出血,并判断是否存在继发感染。
⒉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可帮助确定脑出血的原发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综合临床信息、影像学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脑出血的最终诊断和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如脑梗死、脑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影像学诊断的典型病例图片。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脑出血:指发生在脑实质内的出血。
⒉影像学诊断:通过影像学技术来诊断病情。
⒊头颅CT:头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⒋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通过检测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优选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演示ppt
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 好发:脚间池 侧裂池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
脑池、脑裂、脑沟密度增高可呈铸型
早期高密度,晚期可为等密度,脑沟裂池消失
– ⑵周围脑水肿明显
第十七页,共44页。
亚急性期(4天-3周)
– 早期(4-7天):T1开始出现高信号,从周边开始向中心推进
– T2WI低信号: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不影响T2 – 后期(7天后):细胞外游离正铁血红蛋白:缩短T1,延长T2
– 逐渐演变为双高信号
第十八页,共44页。
亚急性期血肿(5天)
CAS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病7天 CASE2:发病13天
第十九页,共44页。
慢性期(>4周)
– 巨噬细胞吞噬的铁大量沉积在血肿壁上形成含铁血黄素环, T2WI缩短,边缘出现环状低信号
第二十页,共44页。
第40天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2 month later... 5 month later...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颅内动脉瘤CT表现
– 平扫为边缘清楚的略高密度影
– 增强均匀强化
第三十六页,共44页。
T1WI
颅内动脉瘤 N(H)
T2WI
第三十七页,共44页。
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是 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 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 出血,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在原有 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 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 脑出血。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目录:1.引言2.脑出血的基本知识2.1 脑出血的定义2.2 脑出血的病因2.3 脑出血的分类3.影像学诊断技术3.1 CT扫描3.2 MRI3.3 脑血管造影3.4 脑电图4.脑出血的影像学特征4.1 CT扫描的表现4.2 MRI的表现4.3 脑血管造影的表现4.4 脑电图的表现5.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意义5.1 影像学诊断的价值5.2 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6.结论7.参考文献1.引言在医学诊断中,影像学在脑出血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内容及技术,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2.脑出血的基本知识2.1 脑出血的定义脑出血是指血液在脑组织内泄漏,对脑功能产生损害的病理过程。
2.2 脑出血的病因脑出血的病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瘤、脑血管硬化等。
2.3 脑出血的分类脑出血可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等多种类型。
3.影像学诊断技术3.1 CT扫描CT扫描是最常用也是最快速的脑出血诊断技术之一,可以提供脑出血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
3.2 MRIMRI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对于小型脑出血的检测更为敏感,同时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
3.3 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可以观察脑血管的情况,了解脑出血与血管畸形之间的关系。
3.4 脑电图脑电图可以检测脑功能异常,为脑出血的诊断提供支持。
4.脑出血的影像学特征4.1 CT扫描的表现脑出血在CT图像上表现为高密度灶,血肿周围常伴有水肿影响。
4.2 MRI的表现小型脑出血在MRI上呈低信号,大型脑出血则呈高信号。
4.3 脑血管造影的表现脑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血管的异常,如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4.4 脑电图的表现脑电图显示脑功能的异常,对脑出血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5.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意义5.1 影像学诊断的价值影像学诊断可以明确脑出血的类型、位置和大小,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5.2 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血管介入治疗等。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护理课件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教训
总结病例中出现的诊断和治疗难点, 以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未来研究方向
探讨脑出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和 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护理领域的相关 研究。
PART 05
问题与解答
REPORTING
常见问题解答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什么是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 素,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定期
监测血压。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
油腻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控 制体重,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利于维护心血管健 康,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PART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REPORTING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淀粉 样变性、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 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病理生理
脑出血后,血肿形成和扩大可导致颅 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影响神经功 能,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和呼吸循环衰 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可确诊。CT检查可发现脑实质内高 密度影,MRI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
PART 02
影像学诊断
REPORTING
头颅CT检查
无创、快速、准确
头颅CT检查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脑出血影像诊断学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脑出血影像诊断学教案1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模板首页授课章节: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师资培训方向:专科方向-医学影像使用教材: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第三版,《医学影像诊断学》,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出版编写时间:2019-1-1 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高血压脑出血CT分型及不同时期CT表现。
2.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MRI表现。
熟悉内容1.熟悉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2.熟悉高血压脑出血影像学鉴别诊断。
了解内容通过高血压脑出血这一课的学习,了解过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的特征。
教学重点1.高血压脑出血CT分型及不同时期CT表现。
2.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MRI表现。
教学难点1.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学分型及不同时期CT 特点。
2.高血压脑出血MRI影像学特点。
2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黑板板书、PPT课件,运用影像图片阅片讲解、分析等手段讲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1.高血压脑出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3分钟2.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和并发症.5分钟3.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基础.7分钟4.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学特点. 15分钟5.高血压脑出血MRI 影像学特点.10分钟6.高血压脑出血影像学鉴别诊断. 5分钟7.课堂讨论与小结. 5分钟 3依托病例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2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0小时。
体格检查:T:36.6℃,P:85 次/min, R:20 次/min, BP:150/80mmHgo双眼向右凝视,左侧肌力0级。
四肢肌张力正常。
左侧肢体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可引出。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8.9109/L, N:0.68, L:0.25, Hb:140g/L, Plt:355109/L, ESR:63mm/ho尿粪常规正常。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教案
(一)诊断要点:通过临床病史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
(二)鉴别诊断:主要与外伤性脑出血、动脉瘤、血管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六、小结
通过简单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被动进行初步总结归纳。
七、作业
当我们遇到疑似脑出血患者时
1.初步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影像检查手段来进行诊断?
2.脑出血的影像表现都有什么?
以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归纳总结,加深本节课印象,并巩固对重难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脑出血患者首选做头颅CT,CT脑出血100%检出率、时间短、
对病人要求低(牢记知识点)
CT分期:脑内血肿与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因时期不同而异,一般分为急性(1w内)、亚急性(2w-2m)、慢性(2m以上)三期。
脑出血CT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
四、脑出血的MRI表现(重难点)
MRI分期、信号演变与病理分期、红细胞演变过程的关系,这里使用图片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加入图标、坐标图等加深印象。
第二部分:新课讲授(30分钟)
首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对本节课有大致认识。
其次,授课新内容讲授
一、脑部影像解剖学
这里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第一部分内容颅脑正常解剖进行简单的复习,主要内容是颅脑解剖结构及血管走行
二、脑出血概述
脑出血概述:是指脑实质的出血,又称脑溢血或出血
性脑卒中。本节主要讨论非损伤性脑出血,也叫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此病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死亡率居脑血管病首位。
死亡的主要原因:脑水肿。
临床表现:多起病急、病情重,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失语等并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意识障碍等。
08影像脑出血教案设计
发病特点☆:
有高血压病史
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
多数无先兆,少数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
脑出血-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1.★内囊出血最多见,约占60~70%
壳核出血:★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两眼不能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丘脑出血:“三偏征”,失语,意识障碍重。巴宾斯基征(+)。
教学活动及评价矫正
③癫痫发作
④高热
(5)外科治疗
手术宜超早期(发病后6~24h内)进行。
预后及预防:了解
预后:
脑出血通常在短时间停止一般不复发。决定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有合并症。轻型脑出血经治疗后可明显好转,重症者死亡率高,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因脑疝死亡,昏迷一周以上者常死于并发症
有半数死于病后2日。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15分钟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创设情景法:
以一个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病例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此处强调是非外伤性
补充诱因: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疲劳、慢性呼吸道感染、换季。
讲授法:
出示脑部血管图片,让学生有感官认识,记住基底节的位置。
强调活动中起病,发病速度的不同,与脑血栓相鉴别。
重庆市医科学校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时间
教学活动及评价矫正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凡5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首先应想到脑出血的可能。头颅CT、MRI检查可提供直接依据。
2.鉴别
与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见表。昏迷患者缺乏脑局灶症状和体征,应与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某些中毒相鉴别。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1-3 研究方法1-4 文献综述2-脑出血的定义及分类2-1 脑出血的定义2-2 脑出血的分类2-2-1 基于出血部位2-2-2 基于病因2-2-3 基于病程2-2-4 基于病理特点3-影像学诊断技术3-1 颅内出血的常见影像学检查3-1-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3-1-2 磁共振成像(MRI)3-1-3 脑血管造影(DSA)3-1-4 脑部超声检查3-2 影像学诊断的原则3-2-1 影像学征象3-2-2 影像学定性与定量分析 3-2-3 影像学报告4-脑出血的影像学特点4-1 CT表现4-1-1 破裂性脑出血4-1-2 非破裂性脑出血4-1-3 脑出血吸收后的CT表现 4-2 MRI表现4-2-1 破裂性脑出血4-2-2 非破裂性脑出血4-3 DSA表现4-3-1 DSA的适应症与禁忌症4-3-2 DSA的操作技巧4-3-3 DSA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5-脑出血的影像学鉴别诊断5-1 头部外伤后颅内出血的鉴别诊断5-2 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出血的鉴别诊断5-3 脑肿瘤合并脑出血的鉴别诊断5-4 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的鉴别诊断附件:1-图片示例2-数据统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出血: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等导致脑组织受压或受损的疾病。
2-影像学诊断: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逐层扫描获得静态图像的断层图像,用于检测和诊断颅内疾病。
4-磁共振成像(MRI):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观察体内组织的信号,详细的图像,用于检测和诊断颅内疾病。
5-脑血管造影(DSA):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导入造影剂并使用X射线影像观察血管,用于诊断和评估颅内血管疾病。
6-脑部超声检查: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超声波观察和评估脑部结构和血流情况,用于检测和诊断颅内疾病。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2.1 脑出血的定义2.2 影像学诊断的作用2.3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3.影像学诊断的常见方法3.1 头颅X线摄影3.2 脑电图(EEG)3.3 磁共振成像(MRI)3.4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5 脑动脉造影3.6 脑血管超声4.影像学诊断的步骤4.1 临床表现与病史的分析 4.2 初步筛查4.3 病变的定位与分型4.4 病变的定性与定量分析5.脑出血的影像学特征5.1 磁共振成像5.1.1 T1加权成像5.1.2 T2加权成像5.1.3 弥散加权成像5.1.4 磁共振灌注成像5.2 磁共振血管成像5.3 脑动脉造影5.4 脑血管超声6.影像学诊断的注意事项6.1 临床与影像学的综合分析6.2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6.3 影像学检查的限制与局限性附件:- 头颅X线摄影影像示例- 脑磁共振成像示例- 脑磁共振血管成像示例- 脑动脉造影影像示例- 脑血管超声影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 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头颅X线摄影:使用X射线技术对头颅进行拍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脑电图(EEG):通过记录头皮脑电活动来评估大脑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共振原理对身体组织进行成像的一种高分辨率检查方法。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共振原理对血管进行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
- 脑动脉造影:通过向血管内注入放射性对比剂并进行X线摄影来评估脑动脉血流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 脑血管超声:利用超声波对脑血管进行成像和诊断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脑出血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影像学诊断
⒈引言
⑴脑出血的定义和概述
⑵影像学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⒉CT扫描
⑴ CT扫描的原理和技术
⑵脑出血在CT扫描中的表现和特征
⑶ CT扫描的优势和限制
⒊MRI
⑴ MRI的原理和技术
⑵脑出血在MRI中的表现和特征
⑶ MRI的优势和限制
⒋脑血管造影
⑴脑血管造影的原理和技术
⑵脑出血在脑血管造影中的表现和特征
⑶脑血管造影的优势和限制
⒌脑功能影像学
⑴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原理和技术
⑵脑出血在fMRI中的表现和特征
⑶ fMRI的优势和限制
⒍其他影像学方法
⑴超声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⑵ PET/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⑶ SPE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图片和图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 脑出血:指脑内动脉或静脉破裂导致血液向脑组织外溢或积聚的一种疾病。
-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通过多次X光照射来扫描和重建图像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详细的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的影像。
- 脑血管造影: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并利用X光或其他成像技术记录和观察血管的图像。
-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一种用来研究大脑活动和功能的成像技术。
-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通过人体组织来影像,常用于检查器官和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技术。
-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通过记录并测量单光子辐射来影像的成像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脑出血影像诊断学教案1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模板首页授课章节: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师资培训方向:专科方向-医学影像使用教材: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第三版,《医学影像诊断学》,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年出版编写时间:2019-1-1学时:1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高血压脑出血 CT 分型及不同时期CT 表现。
2.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 MRI 表现。
熟悉内容 1.熟悉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2.熟悉高血压脑出血影像学鉴别诊断。
了解内容通过高血压脑出血这一课的学习,了解过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的特征。
教学重点 1.高血压脑出血 CT 分型及不同时期 CT 表现。
2.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 MRI 表现。
教学难点 1.高血压脑出血 CT 影像学分型及不同时期 CT 特点。
2.高血压脑出血 MRI 影像学特点。
2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黑板板书、PPT 课件,运用影像图片阅片讲解、分析等手段讲授,1 / 12结合临床病例)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 1.高血压脑出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分钟 2.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5 分钟 3.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基础. 7 分钟 4.高血压脑出血 CT 影像学特点. 15 分钟 5.高血压脑出血 MRI 影像学特点.10 分钟 6.高血压脑出血影像学鉴别诊断. 5 分钟7.课堂讨论与小结. 5 分钟 3依托病例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2 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 10 小时。
体格检查:T:36.6℃,P:85 次/min,R:20 次/min,BP:150/80mmHg。
双眼向右凝视,左侧肌力 0 级。
四肢肌张力正常。
左侧肢体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可引出。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最新资料推荐------------------------------------------------------ WBC:8.9109/L,N:0.68,L:0.25,Hb:140g/L,Plt:355109/L,ESR:63mm/h。
尿粪常规正常。
血清生化示:肝、肾功能正常。
血脂总胆固醇:7.3mmol/L,甘油三酯:3.5mmol/L,空腹血糖 8.7mmol/L。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CT 颅脑平扫示:右侧壳出血,破入右侧脑室前后角及左侧脑室后角;周围水肿带;右侧脑沟回消失,并压迫脑室,中线左移。
影像学诊断:右侧壳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疝。
4教案续页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六节脑血管疾病3 / 12二、脑内出血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六节脑血管疾病二、脑内出血(一)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指高血压伴发的小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病变,在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是脑内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男女发病,相近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 50~60 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高血压病患者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组形成血肿。
另外,高血压可引起远端血管痉挛,导致小血管缺氧、坏死及血栓形成,斑点状出血及脑水肿,出血融合成片即发生较大量出血,可能为子痫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机制。
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均少,且缺少外弹力层,随年龄增长及病变加重,脑内小动脉变得弯曲呈 5螺旋状,使深穿支动脉成为出血的主要部位。
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近端呈直角分出,受高压血液冲击易发生---------------------------------------------------------------最新资料推荐------------------------------------------------------ 粟状动脉瘤,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其外侧文被称为出血动脉。
一次出血通常在 30 分钟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
近年来利用头颅 CT 对脑出血动态观察,发现 20%40%患者在病后 24 小时内血肿仍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
多发性脑出血通常继发于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新生物。
临床与病理:临床表现:1.突然的剧烈头痛或头晕,伴恶心、呕吐。
2.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3.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甚至失语。
4.大小便失禁。
5.出血量大和累及脑干者,还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深慢、去脑强直等症状。
6.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血压。
7.上述症状体征可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
病理生理:高血压脑出血其根本原因是血压增高,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先使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有脂质沉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物质, 6弹力降低,脆性增加。
5 / 12血管壁张力丧失并有纤维素性坏死,产生局部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血液还可侵入管壁而形成夹层动脉瘤。
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
另外,高血压还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导致远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产生出血。
此外,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少,且无外弹力层,可能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其他内脏出血。
血肿在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1. 急性期血肿内含有新鲜的血液或血块,周围脑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软化,还可以有点状出血。
2. 吸收期血肿内红细胞破坏,血块液化。
血肿周围出现吞噬细胞,并逐渐形成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
3. 囊变期坏死组织被清除,缺损部分由胶质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瘢痕。
血肿小可由此类物质填充,血肿大时则遗留囊腔。
这与脑软化相同,唯一特点是血红蛋白产物长久残存于瘢痕组织中,使该组织呈现棕黄色。
影像学表现:X 线:脑血管造影,脑内血肿较大时,可显现出血管以为、拉直等占位---------------------------------------------------------------最新资料推荐------------------------------------------------------ 征象。
CT:1 分型内侧型(血肿居内囊内侧)、外侧型(血肿居内囊外侧)、混合型、皮质下型、小脑型、脑干型。
72 血肿在不同时期 CT 表现⑴ 急性期发病时间小于 1 周,血肿密度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CT值 60~ 80Hu。
这与血红蛋白对 X 线的吸收高于脑实质有关且外,溢血液因容积较大,故在 CT 上显影。
血肿形态多为肾形,其次为类圆形、不规则形。
血肿周围低密度水肿,第 1 天内可不出现, 以后逐渐明显,出现占位效应,这与血肿内血凝块收缩以及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缺血、坏死和水肿有关。
此时一般不需增强扫描。
⑵ 吸收期发病 2 周至 2 月内,血肿内红细胞破坏,随着血红蛋白的分解,血肿密度逐渐减低,小的血肿(体积5ml)密度下降较快,20天或更早就变成等密度,大的血肿在第 3~5 周变为等密度至低密度。
演变过程为高密度血肿向心性缩小,表现为血肿周围低密度影逐渐扩大,边缘模糊,同时中心区密度逐渐降低血肿,周围水肿在出血两周内最明显,范围最大,占位效应较重,以后水肿及占位效应逐渐减轻。
7 / 12此期有时需增强扫描,可见环形或脑回状强化。
⑶ 囊变期发病超过两个月。
坏死组织被清除,较小的血肿由胶质及胶原纤维愈合;大的血肿则残留囊腔,呈脑脊液样密度,基底节的囊腔多呈条带状或新月状。
3 其他表现⑴ 血液进入脑室,多量时将脑室填满呈铸型,少量时出现沉积现象,上为脑脊液,下为血液。
⑵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脑池、脑沟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8⑶ 脑积水,可由血肿压迫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等引起,也可由血块在脑脊液流经通道阻塞所致。
⑷ 占位征象,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严重时形成脑疝。
MRI:脑出血后血肿的病理演变过程为:红细胞悬液-血液浓缩-血凝块形成和收缩-红细胞溶解-低蛋白血肿液。
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演变过程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脱氧血红蛋白(DHB)-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铁血黄素(H-S),其中可出现互相重叠现象。
根据脑内血肿的病理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脑内血肿的 MR 信号表现规律为:1.超急性期(<24 小时),血肿主要由完整红细胞内的氧合血红蛋白 HBO2 组成。
超急性期是指出血的即刻,漏出的血液尚未凝固。
---------------------------------------------------------------最新资料推荐------------------------------------------------------ 实际上该期仅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临床上极少遇到。
超急性期尚未凝固的血液表现出血液的长 T1 长 T2 特性,因此在 T1WI 上表现为略低信号,在 T2WI上呈现高信号。
2.急性期(3 天),血肿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逐渐向脱氧血红蛋白 DHB 演化。
在这一期红细胞的细胞膜保持完整,细胞内的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氧变成脱氧血红蛋白。
脱氧血红蛋白的顺磁性效应,造成局部磁场的不均匀,加快了质子失相位,因此血肿 T2 值明显缩短,在 T2WI 或 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细胞内脱氧血红蛋白对 T1 值的影响较小,因此该期血肿在 T1WI 上信号变化不明显,常表现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
3. 亚急性期(3 天至三周)。
9⑴亚急性早期一般为出血后第 3 天到第 5 天。
该期红细胞的细胞膜仍保持完整,细胞内开始出现正铁血红蛋白,因此该期也被称为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期,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的出现一般从血肿周边向中心逐渐发展。
由于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具有较强的顺磁性,使血肿的 T1 值缩短,因此在 T1WI 上血肿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出现高信号。
该期血肿在 T2WI 上不表现为高信号,一般仍为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