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1025-2016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是指那些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气体、气溶胶和颗粒物。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成为了环保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首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保护考虑。
恶臭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长期暴露在恶臭污染物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疾病。
因此,制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减少这种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其次,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和量的恶臭污染物。
因此,制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标准和限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技术和成本的可行性,确保企业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同时能够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此外,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它们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减少恶臭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监管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
造和环保设施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企业提高排放标准的达标率。
综上所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
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恶
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共同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代替GBJ4-73(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1994年1月15日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引用标准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6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亮度法GB/T14680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亮度法3名词术语3.1恶臭污染物odor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臭气浓度odorconcentration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
3.3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技术内容4.1标准分级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排入GB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排入GB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排入GB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4.2标准值4.2.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一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3 名词术语恶臭污染物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
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 技术内容标准分级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排入GB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排入GB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排入GB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标准值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二甲胺废气排放指标

对于二甲胺废气,截至2019年8月,没有全国标准,仅有上海市地方排放标准。相关标准如下:
序
项目名称
指标名称
1
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 排放限值
2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单位 mg/m3 kg/h
3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 4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
5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6
有组织废气排放浓度 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 学因素》(GBZ2.1-2007)职业接触限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 》(HJ582-2010)附录C中多介质环境目
标值估算方法得出。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 方法》(GB/T3840-91)
计算
上海市地方标准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1/1025-201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当恶臭(异味)污染 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 ≥95%时,等同于满足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
值要求。
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CH245-1971)
前苏联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CH245-1971)居住区标准的4倍执
日平均
厂界监控浓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 容许浓度
排放浓度标准
mg/m3 mg/m3 mg/m3 mg/m3 mg/m3
mg/m3
9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
kg/h
数量
相关依据
备注
5
0.15 10 0.005 0.02 5 10 31.4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代替GBJ 4-73(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1994年1月15日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3名词术语3.1 恶臭污染物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 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
3.3 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技术内容4.1 标准分级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 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 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 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4.2 标准值4.2.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代替GBJ 4-73(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1994年1月15日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3名词术语3.1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 臭气浓度 odor concentration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
3.3 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技术内容4.1 标准分级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 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 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 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4.2 标准值4.2.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s for odor pollutants(发布稿)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5 监测要求 (5)6 实施与监督 (7)附录A (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8)附录B (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和废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9)附录C (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1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恶臭(异味)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恶臭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
本标准为通用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或地方已发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其规定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本标准规定的项目不再执行DB31/933。
本标准是本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污染源排放应控制的恶臭(异味)污染物项目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化工环境保护监测站、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修光利、王芳芳、陈晓婷、宋钊、刘红、董威、储燕萍、徐建平、何校初、高松、张钢锋、王向明,包景岭,王亘,胡晓峰,顾鑫生,赵梦飞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13日批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汇总

DB31-982-2016 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表一: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限值
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三: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限值
表四:厂界污染物排放限值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表五: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限值
表六:无组织排放限值
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
表七: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限值
图1
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
表八: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表九: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图2。
DB32 3152-2016 表面涂装(家具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m3 单位 : mg
TVOC 2. 0
4. 4 生产管理和工艺操作技术要求 4. 4. 1 家具制造企业所使用的溶剂型木器涂料应符合 GB1 8 5 8 1 的规定 。 有涂装生产工艺的家具制造企业必须有组织排放含 排气筒高度不应低于 1 4. 4. 2 VOC s废气 , 5m。 采用喷涂和刷涂生产工艺的家具制造企业应安装有效的 VOC 对 4. 4. 3 使用溶剂型涂料 , s治理设施 ; 填写维护记录 。 废气治理设施必须按照生产厂家提供方法进行维护 , 稀释剂 、 固化剂 、 清洗剂等原辅材料的名称 、 厂家 、 型号 、 购 4. 4. 4 家具制造企业应每月记录使用涂料 、 入量和使用量等资料 。 4. 4. 5 涂料必须按照涂料生产厂家提供的正确方法使用 。 4. 5 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要求 若新建企业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 4. 5. 1 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 5m, 5m 时 , VOC s最高允许排放浓 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应按表 1 所列排放限值的 5 0% 执行 。 还应高出周围 2 不能 4. 5. 2 排气筒高度除遵守 4. 5. 1 的规定外 , 0 0m 半径范围内的最高建筑5m 以上 , 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 , VOC s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应按表 1 所列排放限值的 5 0% 执行 。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5. 1 布点 /T1 /T3 5. 1. 1 排气筒 VOC s检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应按照 GB 6 1 5 7、 HJ 9 7、 HJ7 3 2 的规定执行 。 /T5 5. 1. 2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数目及点位设置应按照 HJ 5 执行 。 5. 2 采样和分析 /T1 要求的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 , 安装符合 HJ 并满足 5. 2. 1 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口 , /T1 GB 6 1 5 7 规定的采样条件 。 /T1 /T3 5. 2. 2 排气筒中 VOC s的监测采样应按 GB 6 1 5 7、 HJ 9 7、 HJ7 3 2 的规定执行 。 5. 2. 3 VOC s的分析测定应按照表 3 规定的方法执行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谢谢观看
5.3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监测
监测
6.1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 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 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 置永久性标志。 6.1.4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 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2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附录
附录
排放浓度、排放量的计算(补充件) A1排放浓度 式中: C——恶臭污染物的浓度,mg/m3(干燥的标准状态); g——采样所得的恶臭污染物的重量,g; Vnd——采样体积,L(干燥的标准状态)。 A2排放量 式中: G——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kg/h; Qsnd——烟囱或排气筒的气体流量,m3(干燥的标准状态)/h。 附加说明
技术内容
技术内容
标准分级 本标准Biblioteka 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排入GB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排入GB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排入GB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标准值 4.2.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4.2.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2。
汽车制造业电泳工位VOCs废气排放研究

汽车制造业电泳工位 VOCs废气排放研究摘要:汽车制造行业是VOCs排放重点行业,近年来的管控多集中在烘房、喷房等重点产排污工序,从而忽视了一些异味特征明显的工段,如电泳工位的排风。
电泳工段使用的电泳漆,常添加一些酮、醚、醇等挥发性物质,但其因为添加量较少,往往在汽车企业的环境管理过程中被忽视,形成盲区。
本文对电泳工位的排放进行了实测,并与理论计算数据相比较,提出了一些减排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制造,电泳,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目前,对于汽车制造业涂装的VOCs管理与控制,多数集中在烘房(电泳、中涂、面漆)、喷漆房(中涂、色漆、清漆)、补漆间等工艺废气排放。
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VOCs减排一厂一方案、VOCs排污收费核算、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均只着重监测及计算工艺排放废气的VOCs浓度及速率。
对于一些工位的排风,如电泳槽排风、电泳强冷排风、面漆强冷排风等,理论计算及监测数据较为缺乏。
企业在遇到环保检查、环保执法、居民投诉等环境相关问题时,对工位排风所含VOCs浓度的高低、达标与否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体现了环保管理的一些漏洞及薄弱环节。
本文以某乘用车整车生产线涂装车间电泳槽排风为例,以理论计算及实际数据为依据,探讨工位排风的VOC管理与控制。
1.电泳工艺流程及原辅材料消耗1.工艺流程及工艺材料将车身的“基础护肤”称为“电泳”,就是将具有导电性的被涂物浸渍在装满水稀释的、浓度比较低的电泳涂料槽中作为阴极、在槽中另设置与其相对应的阳极,在两极间通直流电,在被涂物上析出均一、水不溶的涂膜的一种涂装方法。
电泳后车身就会“披”上一层电泳漆膜,其具“除皱,祛斑,隔离”等功能于一身,是油漆工艺中重要的环节,有防腐,防锈的功效。
在槽内设置电极,车身作为阴极,在通电压为300~400V的直流电后,涂料中的树脂(阳离子型)、颜料在车身表面和内腔上析出均一、不溶于水的漆膜。
漆膜厚度一般在20um左右。
DB31 982-2016 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 备案号:
DB31
DB31/982—2016
上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城 镇 污 水 处 理 厂 大 气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发布稿)
2016-3 -28 发布
3
DB31/982-2016 5 大气污染物监测 5.1 采样和测定方法 5.1.1 排气筒中污染物采样按照 GB/T 16157、HJ/T397 或地方相关规定执行。 5.1.2 企业边界污染物监控按照 HJ/T 55 执行,采样时应避开周边干扰。 5.1.3 对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按照表 3 规定的方法执行。 表 3 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有效版 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675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4678 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8918 HJ/T 55 HJ/T 194 HJ/T 397 HJ 533 HJ 534 HJ 732 CJ/T 303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是指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感觉不适的气味物质,它们往往来自于工业生产、垃圾处理、畜禽养殖等活动。
恶臭污染物的排放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来限制恶臭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将介绍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依据。
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制定的,其目的是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减少恶臭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各国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通过限制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二是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限值。
排放浓度限值是指在排放源处,恶臭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值,通常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恶臭污染物的浓度来表示。
排放总量限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排放源的恶臭污染物的总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值,通常以每小时或每天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总量来表示。
这两个限值的制定旨在控制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从而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恶臭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平衡。
恶臭污染物会影响植被生长,破坏土壤质量,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其次,恶臭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长期暴露在恶臭污染物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头痛、恶心、呕吐等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因此,制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各国的环保部门会对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其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对于违反排放标准的排放源,环保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罚,促使其改善排放状况,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GB 14554-93代替GBJ 4-73批准日期1993-07-19实施日期1994-01-15(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4年1月15日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3名词术语3.1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 臭气浓度 odor concentration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
3.3 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技术内容4.1 标准分级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 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 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 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4.2 标准值4.2.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6.2.1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 水域监测
现有
1
氨
mg/m3
1.0
1.5
2.0
4.0
5.0
2
三甲胺
mg/m3
0.05
0.08
0.15
0.45
0.80
3
硫化氢
mg/m3
0.03
0.06
0.10
0.32
0.60
4
甲硫醇
mg/m3
0.004
0.007
0.010
0.020
0.035
5
甲硫醚
mg/m3
0.03
0.07
0.15
0.55
1.10
6
二甲二硫
GB/T 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80 空气质量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3 名词术语
3.1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 臭气浓度 odor concentration
2.2
3.0
3.9
8.7
15
24
35
8
苯乙烯
15
20
25
30
35
40
60
6.5
12
18
26
恶臭气体排放最新标准

恶臭气体排放最新标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恶臭气体排放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大难题。
恶臭气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制定和执行恶臭气体排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最新的恶臭气体排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恶臭气体排放源头进行严格管控。
各类生产企业和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恶臭气体的排放。
这包括但不限于安装恶臭气体治理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等措施。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排放源头的恶臭气体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各地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恶臭气体排放的监测工作,建立监测站点,定期对空气中的恶臭气体进行监测和分析。
一旦发现排放超标的情况,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公众进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治。
再次,加强对恶臭气体排放的处罚和问责。
对于那些违反排放标准,造成恶臭气体污染的企业和个人,应当依法给予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
这不仅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也能够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
最后,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恶臭气体排放标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和公众对恶臭气体排放标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有效控制恶臭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总之,恶臭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恶臭气体排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标准得到切实执行,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控制恶臭气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是指具有明显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它们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下面将介绍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内容。
1. 恶臭污染物的定义恶臭污染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通过嗅觉感知并产生明显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气、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不同源头。
2. 恶臭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恶臭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恶臭污染物会使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长期接触恶臭污染物可能导致眼睛、鼻子、喉咙等呼吸道疾病,并且对某些人群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为了控制恶臭污染物的排放,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恶臭污染物的限值排放标准会对恶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限制,通常以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作为标准指标,例如硫化氢、甲硫醇等。
限值的设定需考虑空气质量标准、生活环境噪声等因素。
3.2 排放源控制要求排放标准还会对不同源头的恶臭污染物进行分类,并制定不同的控制要求。
例如,对工业废气、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不同源头,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恶臭污染物的排放。
3.3 监测和处罚机制为了确保排放标准的有效执行,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监测和处罚机制。
监测系统可以对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而处罚机制则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以促使其改善排放行为。
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控制恶臭污染物的排放,并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减少了恶臭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们的影响。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借助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的健康。
DB311025-2016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s for odor pollutants(发布稿)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5 监测要求 (5)6 实施与监督 (7)附录A (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8)附录B (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和废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9)附录C (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1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恶臭(异味)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恶臭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
本标准为通用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或地方已发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其规定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本标准规定的项目不再执行DB31/933。
本标准是本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污染源排放应控制的恶臭(异味)污染物项目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化工环境保护监测站、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修光利、王芳芳、陈晓婷、宋钊、刘红、董威、储燕萍、徐建平、何校初、高松、张钢锋、王向明,包景岭,王亘,胡晓峰,顾鑫生,赵梦飞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13日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s for odor pollutants(发布稿)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5 监测要求 (5)6 实施与监督 (7)附录A (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8)附录B (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和废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9)附录C (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1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恶臭(异味)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恶臭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
本标准为通用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或地方已发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其规定执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本标准规定的项目不再执行DB31/933。
本标准是本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污染源排放应控制的恶臭(异味)污染物项目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化工环境保护监测站、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修光利、王芳芳、陈晓婷、宋钊、刘红、董威、储燕萍、徐建平、何校初、高松、张钢锋、王向明,包景岭,王亘,胡晓峰,顾鑫生,赵梦飞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解释。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工业企业、市政设施及其他设施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
新设立污染源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533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4 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 584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644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83 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732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 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59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DB31/93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恶臭(异味)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s排放恶臭(异味)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市政设施及其他设施。
3.2 现有污染源existing pollution sources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恶臭(异味)污染源。
以下简称现有源。
3.3 新建污染源new pollution sources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恶臭(异味)污染源。
以下简称新源。
3.4 恶臭(异味)污染物odor pollutants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5 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恶臭(异味)样品稀释至嗅辨员感知阈值时的稀释倍数,单位为无量纲。
3.6 排气筒高度stack height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单位为m。
3.7 标准状态standard condition温度为273.15 K,压力为101325 Pa时的状态。
本标准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除臭气浓度外)的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8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concentration排气筒中恶臭(异味)污染物任何一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单位为 mg/m3。
3.9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rate排气筒中恶臭(异味)污染物任何一小时所排放的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值,单位 kg/h。
3.10 周界enterprise boundary恶臭(异味)污染源的法定边界。
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占地边界。
3.11 周界监控点reference point at enterprise boundary恶臭(异味)污染源的法定边界线上。
根据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排放、扩散规律,当受条件限制,无法按上述要求布设监测采样点时,也可将监测采样点设于恶臭(异味)污染源周界内靠近边界的位置。
3.12 密闭排气系统closed vent system将设施或建筑物排出或逸散出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捕集并输送至污染控制设备或排放管道,使输送的气体不直接与大气接触的系统。
3.13 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control facilities for odor pollutants用于减少恶臭(异味)污染物向空气中排放的焚烧装置、催化装置、吸收装置、吸附装置、冷凝装置、生物处理设施、等离子体装置、光解装置、光催化装置或者其他有效的控制设施。
3.14 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ntrol facilities for odor pollutants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污染物的量与处理前污染物的量之比,可通过同时测定处理前后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气量,以被去除的污染物与处理之前的污染物的质量百分比计,具体见式(1):%100前前后后前前⨯⨯∑⨯∑-⨯∑=Q C Q C Q C P (1)式中:P ——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C 前——进入污染物控制设施前的污染物浓度,mg/m 3; Q 前——进入污染物控制设施前的排气流量,m 3/h ;C 后——经最终处理后排放入环境空气的污染物浓度,mg/m 3; Q 后——经最终处理后排放入环境空气的排气流量,m 3/h ;当污染物控制设施为多级串联处理工艺时,处理效率为多级处理的总效率,即以第一级进口为“处理前”、最后一级出口为“处理后”进行计算;当污染物控制设施处理多个来源的废气时,应以各来源废气的污染物总量为“处理前”,以污染控制设施总出口为“处理后”进行计算。
当污染物控制设施有多个排放出口,则以各排放口的污染物总量为“处理后”。
3.15 工业区 industrial area根据政府规划确认的用于进行集中工业生产的区域。
3.16 非工业区 non-industrial area除工业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4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 有组织排放限值4.1.1 现有源自2018年7月1日起执行表1和表2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
4.1.2 新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1和表2中规定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限值。
表1 恶臭(异味)污染排放控制限值 单位:无量纲表 2 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排放限值4.2 现有源自2018年7月1日起,新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周界监控点的臭气浓度限值和恶臭特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应分别符合表3规定和表4的规定。
表3 周界监控点臭气浓度限值单位:无量纲表4 周界监控点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mg/m34.3 污染源监控的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项目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或排污许可证确定。
4.4 产生恶臭(异味)污染物的设施或建(构)筑物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的密闭排气系统实现达标排放。
4.5 排气筒高度应按环境影响评价或者排污许可证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应低于15m;如不能达到规定的排气筒高度,则表2中恶臭(异味)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速率应该严格50%执行或者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不低于98%。
4.6 恶臭(异味)污染源有多根排放同一污染物的排气筒时,若两根排气筒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且均排放同一恶臭(异味)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第四根排气筒取得等效值。
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见附录A。
4.7 恶臭(异味)污染源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的规定建立恶臭(异味)污染排放和控制的台帐,并保存相关记录。
4.8 恶臭(异味)污染物控制设施应该设置运行或排放等有效监控系统。
5 监测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恶臭(异味)污染物的监测应按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5.1.2 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恶臭(异味)污染源责任主体应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状况开展监测,监测频率不得低于每年两次;必要时,根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开展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