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梅花》

合集下载

《梅花》的古诗

《梅花》的古诗

梅花
——唐•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梅花
——唐•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 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 春风不放过江来。
译文: 一簇簇梅花绽放压低枝头,不用翻山越岭到处栽种,随处都可成活。 只是权贵之家却看不到梅花的坚毅品性,和煦的春风迟迟不肯到来。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易莫摧残。
译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梅花
——唐•韩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梅花
——唐•罗隐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梅花
——唐•李中 群木方憎雪, 开花长在先。 流莺与舞蝶, 不见许因缘。
梅花
——宋•陆游 造物作梅花, 毫发无遗恨。 楚人称芳兰, 细看终不近。
译文: 三月春风吹拂,冰雪渐渐消融, 湖的南面山色翠绿,如同被水淋洗过。 听到一声悠悠的羌管,却无人出现, 只见无数的梅花,飘落在野桥上。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 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 无数梅花落野桥。

【古诗三百首】古诗《梅花》原文 赏析

【古诗三百首】古诗《梅花》原文 赏析

【古诗三百首】古诗《梅花》原文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崔道融
原文: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朔风一作:逆风)
译文
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
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
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几枝一海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

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
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于画中。

她素雅高洁,不畏寒箱,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后四
句重在抒情。

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
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

诗人病
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恻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
意干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她多开些时间吧。

“容易”这里作轻.易讲。

“朔风”即北风,阮籍有诗云:“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雪梅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借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

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

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

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

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一、原文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作者简介三、诗句解析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字词解释- “墙角”:墙的角落。

点明梅花生长的偏僻位置。

- “数枝”:几枝,数量词,写出梅花的数量不是很多。

- “凌寒”:冒着严寒。

“凌”在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突出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质。

- “独自”:单独,只有自己。

强调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艳的孤高品格。

- 诗句翻译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字词解释- “遥知”:远远地就知道。

- “暗香”:淡淡的香气。

因为梅花的香气清幽,不易察觉,所以说是“暗香”。

这里的“暗”也有暗自、默默的意思,与梅花孤高的形象相呼应。

- 诗句翻译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四、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严寒中独自开放、散发暗香的特点,借梅花来表达诗人自己即使处于困境,依然坚持操守、保持高洁品质的心境。

五、艺术特色1. 托物言志- 诗中以梅花自喻,梅花在墙角独自开放,不畏严寒,散发暗香,就像诗人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高尚品格。

2. 意境深远- 前两句描写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独自开放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后两句通过暗香把梅花与雪区分开来,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梅花的清幽高雅。

3. 语言简洁- 短短二十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梅花的形象,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用词精准,没有多余的修饰。

《梅花·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梅花·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梅花·王安石》原文与赏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格高韵胜,古代诗人分外欣赏,吟咏它的诗篇极多。

王安石这首《梅花》诗列入优秀之林,也绝不过分。

咏物诗贵在体物工细,能摹其形,写其神,又不即不离,有所寄托。

这首《梅花》诗便是如此。

梅花,从外在的主要特征来看,是其色之洁白,其味之芳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两句,正是抓住其洁白与芳香这两点特征来写的。

这两句,后一句是主,前一句是宾,是衬托后一句的。

梅花洁白颇似白雪,唐诗人戎昱对梅花有过“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的描写。

而此诗却说梅花“不是雪”,因为它有暗香飘来,所以远远地就知道它是梅花而不是白雪了。

“暗香”,幽香,有用以形容荷花、菊花和桐花之香气的,这里用以指梅花,很可能出自林逋咏梅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

此两句只是从外在的主要特征着眼来摹其形,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两句,便是把握了梅花的内在品格而写其神了。

“墙角数枝”,意在表明其所处之地,既不是在画堂前,也不是在名园中,而是极不显眼之“墙角”,数量又不是满树,而是“数枝””。

看似平凡,却正反衬下句“凌寒独自开”的不平凡,即梅花甘于孤独,敢于直犯严寒的高尚品格。

这里充满了诗人对梅花这一品格的赞赏之情。

梅花本是按照自身的生长规律而开放和凋谢的。

“凌寒独自开”,实是诗人赋予它的性格,也可以说是诗人自己精神的表现。

就这一点说,便是不即不离,有所寄托。

僧惠洪《冷斋夜话》记载:“荆公尝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云云。

”如果可信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借梅以赞美那些乡居野处、德才过人、不附权贵,自甘寂寞之高士的了。

李璧《王荆文公诗笺注》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笺注举出前人诗以见这首诗的承袭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但说是“偶同也”,“略转换耳”,却不当,贬低了这首诗的独创性。

无庸讳言,这首诗同前人诗的意象、章法和用韵等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是迥然有别的胜过前人的新诗。

古诗二首之《梅花》课件

古诗二首之《梅花》课件

结语
1 《梅花》的主题
通过描写梅花展现了困 境中的坚韧与美丽
2 梅花的内涵
梅花象征着高尚的品质 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 美丽的景象
PPT课件将以生动的图 片和简洁的文字呈现梅 花的美妙之处
古诗二首之《梅花》PPT 课件
这是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梅花》的PPT课件,将带你领略梅花的美丽与内涵。 通过展现梅花在困境中的品质,引发人们的深思。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花》原文赏析1 形象与内涵
描写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悲壮之美
2 困境中的品质
展现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梅花》翻译赏析
1 梅花的意象
象征着高洁、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
3 诗人的感悟
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入思考与领悟
2 梅花的品质
展现了梅花坚守自我的信念和精神品质
《梅花》鉴赏
外在形象与内在涵 义的结合
通过描绘梅花的外貌,反映 了梅花所承载的内涵
困境下的品质
用梅花的形象展示了在困境 中坚持与奋斗的精神
梅花与人的关联与 涵义
梅花鼓励我们在逆境中保持 坚强和美丽

《梅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梅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梅花》原文及翻译赏析《梅花》原文及翻译赏析《梅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古诗简介《昭君怨·梅花》是南宋词人郑域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描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与前面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相互映发,形成一种优美恬静的境界。

这首词以咏梅为题材,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翻译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

傍着竹林,探出一根枝条,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无论在竹篱茅舍的贫寒之地,还是在玉堂琼厅的富贵场所。

栽种地不同,但一样开出纯正高洁的花朵。

注释⑴昭(zhāo)君怨:又名“宴西园”“一痕沙”。

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⑵道:说。

⑶来:语助词。

⑷竹篱茅舍:这里指贫寒人家。

⑸玉堂琼(qióng)榭(xiè):这里指富贵人家。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房子。

⑹一般:一样。

创作背景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自《国风·召南·摽有梅》以来,历代诗歌中咏梅之作就屡见不鲜,但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精粹雅逸,托意高远,如林逋的《梅花》诗,姜夔的咏梅词《暗香》、《疏影》;一种是巧喻谲譬,思致刻露,如晁补之的《盐角儿》。

郑域这首词为第二种,由于受到宋诗议论化的影响,这种倾向在诗歌的韵味上稍逊前者一筹。

赏析宋人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

则物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一看意思,全在结句。

”以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

杨慎说此词“兴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

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隐喻,如同《文心雕龙·谐隐》所说:“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

《梅花》古诗鉴赏(12篇)

《梅花》古诗鉴赏(12篇)

《梅花》古诗鉴赏(12篇)《梅花》古诗鉴赏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古诗鉴赏2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

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赏析/鉴赏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富艳精工”,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

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

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

溪岸侧。

……今后梦魂隔。

相思暗惊清吟客。

想玉照堂前、树三百。

”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

这首《留春令》在词意和感情上与此极为相似,由词意可知词人是大约在春天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

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见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

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词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骚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古诗词《梅花》王安石带拼音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古诗词《梅花》王安石带拼音

古诗词《梅花》王安石带拼音【本文概要】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

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下面是本文分享的古诗词《梅花》王安石带拼音。

!古诗词《梅花》王安石带拼音《梅花》méi huā王安石wáng ān sh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yáo zhī bú shì xuě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古诗词鉴赏崔道融《梅花》

古诗词鉴赏崔道融《梅花》

古诗词鉴赏《梅花》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注释萼(è):花萼,萼片的总称。

由若干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保护花芽。

雪:指白色梅花。

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香中”两句:梅花的郁香中别有风韵,清高至极不畏寒冷。

“朔(shuò)风”句:寒冷的北风如能理解梅花的高洁情韵。

朔,北方。

“容易”句:意思是说(北风)轻易不要摧残(梅花)。

译文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解析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几枝一海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

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于画中。

她素雅高洁,不畏寒箱,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后四句重在抒情。

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

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恻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干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她多开些时间吧。

“容易”这里作轻.易讲。

“朔风”即北风,阮籍有诗云:“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雪梅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借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

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

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古诗《梅花》ppt课件

古诗《梅花》ppt课件

诗文解析
总结词:简练明快 详细描述:这首诗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寥寥数笔便将梅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意境分析
总结词:幽雅深远
详细描述: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环境,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幽雅深远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 清冷而高洁的世界。
情感表达
总结词:含蓄深沉
详细描述:诗人借助梅花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孤傲的个性,情感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PART 04
古诗《梅花》的影响与传 承
后世影响
文学创作灵感
许多诗人受到《梅花》的启发,创作出许多赞美梅花的诗歌,丰富了文学艺术 的表现形式。
情感表达载体
《梅花》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表达高洁、孤傲情感的载体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传承方式
书籍传播
古代的诗集、文集等书籍是《梅 花》传承的主要途径,通过印刷 和抄写,使得诗歌得以流传至今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我们领悟到了诗人所表达的孤傲、清高、坚韧不拔的 精神品质。
通过对诗中语言和修辞手法的探究,我们提高了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感悟与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梅花不畏严寒、傲 然独立的品质,勇敢面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挑战。
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保持清高和坚韧不拔
PART 02
古诗《梅花》的作者
陆游的生平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与辛 弃疾并称“辛陆”。
陆游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早有文名。他曾任通判、知州 等地方官职,后因触犯权贵被贬谪。 晚年退居家乡,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口耳相传
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通过口耳相 传的方式,互相交流诗歌作品,这 也是《梅花》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 。

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一】梅,古之“四君子”之一。

“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

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

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赏析二】《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

“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

“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

“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

《梅花》古诗

《梅花》古诗

《梅花》古诗【原诗】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上开。

遥知不是雪,为存有暗香去。

【注释】1.凌寒:冒着寒冷。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员】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门斜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

暮寒例如抠。

临溪影、一一半横科灰藓。

飘霙搬晚。

南宫千里、暗香镇远。

端正看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到。

酥莹云容夜暖。

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

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

东风半面。

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译文⑴冷云荒翠:一作“冷云荒苑”,一作“翠荒深院”,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⑵春:一作“眷”。

⑶词:一作“诗”。

赏析/品酒《解语花》,入“林钟羽”,一作“高平调”。

《天宝遗事》:“唐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

玄宗宴赏,左右皆叹羡,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

”词取以为名。

词首见周邦彦《片玉词》。

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门斜”三句。

此言小门前的老梅树虬枝元显恭伸似砌,似的把蓝天都贴上了皱折。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不分版本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屡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稳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开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赞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还击守旧派,安石提出“天变缺乏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关于梅花的诗古诗

关于梅花的诗古诗

关于梅花的诗古诗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它代表着坚韧不拔、清雅高洁的品质。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文人墨客们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他们用诗歌来赞美梅花的美丽和高尚。

下面是一些关于梅花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独自开放的情景,表现了梅花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梅花》——白居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王安石的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美丽和高雅。

3.《梅花》——李清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两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清雅和高洁。

4.《梅花》——苏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三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高洁和高尚。

5.《梅花》——陆游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四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6.《梅花》——辛弃疾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五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美丽和高雅。

7.《梅花》——杜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六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高洁和高尚。

8.《梅花》——白乐天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七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9.《梅花》——李白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八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美丽和高雅。

10.《梅花》——王之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也是描写梅花的,但与前九首诗不同,它更加注重梅花的高洁和高尚。

这些古诗都是对梅花的赞美和颂扬,它们描绘了梅花的美丽、高雅、高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梅花的魅力。

古诗二首《梅花》

古诗二首《梅花》

遥:远,从远处看。 知:知道。 为:因为。 暗香:幽香,淡淡的香味。 句意:(我)远看就知道是花不 是雪,是因为有缕缕清淡的香气 从远处飘来。
美读体会
墙角的几枝梅花, 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远看就知道是花不是雪, 是因为有缕缕清淡的香气 从远处飘来。
练习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解藏踪迹( ) · A.解释 B.明白 2.墙角数枝梅( ) · A.很多 B.几 3.为有暗香来( ) · A.因为 B.为了
qiánɡ jiǎo shù zhī méi
墙 角 // 数 枝 / 梅 , línɡ hán dú zì kāi 凌 寒 // 独 自 / 开 。
数枝:几枝。 凌寒:冒着严寒。 句意:墙角的几枝梅花, 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理解诗句yáo 遥 wFra biblioteki 为zhī bú shì xuě 知 // 不 是 / 雪 , yǒu àn xiānɡ lái 有 // 暗 香 / 来 。
品诗
要求: 1.小组合作,互相说说每句诗的 意思。 2.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3.讨论:梅花有什么特点,你从 哪儿看出来的?
梅花特点: 不畏寒冷 坚强 洁白 清香
下面我们赏梅读诗,结束这堂课。
《墨梅图》吴昌硕(清)
(宋)王安石 qiánɡ jiǎo shù zhī méi

línɡ
角 // 数
hán dú
枝 / 梅 ,
zì kāi
凌 yáo 遥 wèi 为
寒 // 独 自 / 开 。 zhī bú shì xuě 知 // 不 是 / 雪 , yǒu àn xiānɡ lái 有 // 暗 香 / 来 。
理解诗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

《梅花》古诗全文

《梅花》古诗全文

《梅花》古诗全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哎呀呀,你看看这“墙角数枝梅”,那几枝梅花就静静地待在墙角,多像一群害羞的小孩子呀!(就像一群小朋友躲在角落里悄悄说着自己的小秘密。

)它们在那么寒冷的天气里,还“凌寒独自开”,多勇敢啊!(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依然坚定地前行。

)它们不畏惧严寒,自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呀!
再看看“遥知不是雪”,远远望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呢,为啥呀?因为“为有暗香来”呀!(就好像在人群中,你能一下子认出自己熟悉的朋友,因为你熟悉他身上独特的味道呀。

)那暗暗的香气飘过来,可不就告诉你那是梅花而不是雪嘛。

你说这梅花是不是特别神奇?它们在冬天这个大多数植物都休息的时候,却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这不就跟那些在困难时期还能闪闪发光的人一样嘛。

)它们的坚韧,它们的独特香气,真的让人好喜欢呀!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像梅花学习,不管环境多么艰难,都要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我们也要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地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S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六单元古诗《梅花》
教材简析:
《梅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赞扬梅花不畏寒冷、芬芳留香的美好品质。

其意境幽远,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

为咏梅之佳作。

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

学情分析:
1、孩子对梅花常听却不常见,因此理解诗句中描写的梅花“凌寒”“洁白”“幽香”等特点有些困难,加之二年级的孩子偏小,对于理解古诗句意思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再现“风雪傲梅”的意境,增强学生对梅花特点的直观感受,如教师语言描述、欣赏风雪傲梅图、播放课件等。

2、二年级的孩子对于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是很困难的。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因此,借反复的感情朗读成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再加深孩子对古诗的理解,同时训练孩子的语感。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梅、墙、独、暗、香”等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生活相结合,感情朗读,感受梅花不畏寒冷的顽强品格。

4、通过朗读、交流等活动,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生活相结合,体会诗歌情境,感受梅花不畏寒冷的顽强品格。

教学设计理念及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观察并表达,帮助孩子体会诗歌意境,化难为易。

2、反复吟诵古诗。

借反复的感情朗读成诵,借多种不同形式的吟诵,如挑战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加深孩子对古诗的理解,同时训练孩子的语感。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聊花猜梅,激活课堂
1、老师引出话题:爱花的小朋友请举手。

呵呵,都喜欢?那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呀?(生畅所欲言)
2、猜一猜:有一种花,开在寒冷的冬季,万花凋零,它却独自开放,是什么花?对于梅花,你有哪些了解?(生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花是孩子喜爱之物,且各有所爱;“猜一猜”也是孩子极感兴趣的一项活动。

“聊花猜梅”可使孩子全身心放松,释放自我,激活思维,畅所欲言。

课堂因之而活跃起来。

同时,通过对梅花的交流,唤起孩子的生活记忆,可以了解学生此方面的信息,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欣赏风雪傲梅图
1、师出示课件,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生看图回答)
2、生边观察边思考:能从图里获得哪些信息?(思考后交流)
3、生看图说话:能连起来说说么?(引导说完整的句子,说话有条理)
4、师生交流互动:喜欢梅花么?为什么?(引导说完整的句子,说话有条理)【设计意图:欣赏“风雪傲梅”图,让孩子了解梅的特点,感受梅的美丽和恶劣生存环境,直观感受梅的高洁。

通过赏图交流,融诗文理解于观察中、思考中、表达中,化难为易;并进一步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品读《梅花》古诗
1、读通读顺,读出诗韵。

(1)生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抽生试读,在评议中注意正音并认识生字:墙、寒、独、遥、暗、香。

A、在生的朗读中注意正音:数(shu) 凌(ling)
B、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独、暗、香;换一换——遥;重点交流:墙、寒C、用交流的方法熟记生字:自由记忆。

(3)再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韵律:用画“/”的方法帮助朗读,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

(4)生齐读古诗,读得正确、流畅、有诗韵。

2、品读古诗
(1)体会诗意及诗境。

老师提问:从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孩子交流,老师引导:
A、外在的美:凌寒——花开冬季;不是雪——白梅;暗香来——淡香袭人。

B、内在的魂:凌寒——不畏严寒;暗香来——芬芳高洁。

(2)感情朗读古诗:
A、赞美梅花的美:读得优雅飘逸:语调柔美、悠远。

B、赞美梅花的魂:读得无畏,掷地有声,声音浑厚、有气势,注意重音(能体现梅花魂的字词)的处理。

3、赏读成诵:抽生感情朗读,赛读,动作表演读,全班齐诵。

注意评价引导: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等。

【设计意图:熟读、解读、赏读,让孩子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一步步加深对诗意及诗境的体会,使梅的美丽、梅的高洁形象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中,使孩子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使孩子解读古诗的能力逐步增强。

“读”成为孩子解读古诗、感悟古诗的手段,成为孩子表达感悟的方式。


四、读画相融,拓展升华
1、读一读:读赞梅的名诗词句(课件出示)
A、师生一起读诗句;
B、生读最喜欢的诗句;
C、选一句古诗背下来。

2、画一画: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梅花图”,并为它题上诗句。

【设计意图:赏读赞梅的诗句,进一步感受梅花的高洁,同时要求孩子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增加积累。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诗。

通过画一画并题诗,让孩子在想象中任意驰骋,在想象中表情达意。


板书设计: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冬季> 不畏寒冷
遥知/不是雪,<洁白> 芬芳高洁
为有/暗香来。

<淡香>
宋王安石
教学评价:
预设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堂课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通过观察、有感情地朗读、交流互动、吟诵表演等活动自主探究学习古诗,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诗歌感悟能力,在有感情地颂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整个课堂快乐而开放,极富活力。

1600词汇分类速记表
1、家庭与人物称呼及职业职务
①家庭人员
②人物称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