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全)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Q1
Q0 L A L B
23
➢ 向下倾斜 ➢ 凸向原点 ➢ 不会相交 ➢ 离远点越远,
产量越高
L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二、等成本线
K
C1 C0
C1
C = wL + rK K C wL
rr
等成本线 (isocost line)
C0
V
α
0
L
劳动经济学
24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曲线 (labor demand curve)
W
0
劳动经济学
D
L
36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某企业的产量可以表达为:
Q= f (L,K) = L K
企 业 使 用 机 器 的 成 本 为 750 元 / 周 , 人 力 成 本 为 300元/周。当企业产量为1000单位时,确定企业最佳 人力与资本组合。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工作者 将他们的时间提需求工作活动的意愿,还取 决于企业雇佣这些工作者的意愿。
劳动经济学
1
整理课件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企业短期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企业长期 劳动力需求
2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一、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Labor Demand)是指一定 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 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 派生需求(需要和欲望) ➢ 联合需求(相互依存的需求)
规模效应(scale effect) 是指由于工资率上升引起的 生产规模缩减所造成的劳动 力需求量的减少。
劳动经济学 第3章
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
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多 享受闲暇。相反,工资率下降的收入效应,则导致劳动者好像失 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而导致劳动者为了维持原有的收入 水平而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 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为现在如果 多从事一个小时的市场工作,则能够比过去从事同样一小时的工 作获得更高的工资了,而现在享受闲暇就比过去享受闲暇的代价 更大了。这种情况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 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相反,在工资率下 降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则会导致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 减少市场劳动力供给数量。
第3章 劳动力供给 章
本章围绕劳动力供给这一主题,阐 述劳动力供给的相关概念,讨论影 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探讨个人 和家庭的劳动力供给行为,揭示劳 动力供给的一般规律。
3.1 劳动力供给概述
3.1.1什么是劳动力供给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报酬条件下, 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 动数量。 与劳动力供给密切相关的概念,包括 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和劳动参 与率等。
【术语和概念】 术语和概念】 劳动力供给 经济活动人口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供给曲线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家 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
【思考题】 思考题】
1、试分析劳动参与率与就业形势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2、无差异曲线为什么是向下倾斜并且凸向原点的?请 绘出无差异曲线图和预算线,并确定劳动者的最优组 合点。 3、当工资率上升,并且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 动者将愿意工作更长的时间吗?当工资率下降,并且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结果又将如何? 4、试分析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下,市场劳动 力供给曲线是什么形状的?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
一、企业劳动力需求决策
• (一)短期劳动力需求决策 1、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 2、约束条件:资本不变 3、决策原则:劳动力边际收益=劳动力边 际成本
概念解释: 劳动力边际收益(MRP l ) 劳动力边际产量(MP l ) 产品边际收入(MR ) 劳动力边际成本(MC l)
4、决策图示 (1)MRPl=MPl *MR • MP l 曲线(如右图) • MRP l 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MR=P ∴MRP l=MPl *P 短期 P 不变
总效应
工资率提高,在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 同作用下,劳动力需求下降;反之,如果 资本的价格不变,工资率降低了,同样会 产生上述两种效应,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三)短期与长期的差别
假设: 在短期内企业只能改变劳动力使用量, 不能改变资本。 在长期内企业能同时改变劳动力与资 本的使用。 (短)只有规模效应,弹性小 图 (长)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同时作用,弹 性大 图
W1 W0
W0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L1 L0 青少年 L0 成年人
(3)政策启示:
两类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 并不足以说明他们是总替代或总互补,针 对某一群体的政策,可能对其他群体产生 意外的影响。
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1)概念:
dL / L dR / R
替代 ε<0 互补
工资率↗ 其他生产要素需求↗ 其他生产要素价格↗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量↗ 劳动力需求量↘ (替代效应)
(三) 类型
1、无弹性 2、弹性无穷大 3、单一弹性 4、富有弹性 弹性>1 5、缺乏弹性 弹性<1
(四)政策运用
1、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1)概念
︱ε︱>1 ︱ε︱<1 ︱ε︱=1 当△W/W↗ 当△W/W↗ 劳动力下降更快,工资总量下降 劳动力下降更慢,工资总量上升 工资总量不变
3劳动经济学(人大三版)第三章课后参考答案 第三章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王延博名词解释均衡: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
在均衡状态下,队里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最大化。
劳动经济学最初研究的均衡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2)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事不具改变状态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
同时具有以上两个放尿含义的均衡成为古典意义上的经济均衡。
现代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均衡理论。
现在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雪球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各有关利益之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是通过合作、竞争以及企业内部计划来实现的,目的是使企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由于人力资源的效率并不是一个定值,它与产权主体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这已实施过程中,长期的激励制度是直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基础。
当然,过度竞争又将造成企业资源和竞争的无序,因而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又成了保障企业激励机制制度发挥作用的保证。
因而,改善管理,促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有效利用,也就成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基本保证。
雇用调整:雇用活动实际上是以企业组织为前提并将其技能当做媒介来开展的。
雇佣活动意味着以它对企业内各个部门和环节是假影响老体现其自身和组织的调整。
因此,一般可以说企业的雇佣活动就是雇佣调整。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优效率的分配。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需求
企业
行业
市场
第三节 其他投入要素可变情况下的竞 争性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
• 一、长期中的劳动力需求
1、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PL·P=W MPK·P=C
W/MPL=C/MPK=P
• W/MPL:
用增加劳动力的方式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个产量要付出的代价
• C/MPK:
用增加资本(机器设备)的方式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个产量要 付出的代价
MPL·P= W MPL=W/P
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
FIGURE 3.1 Demand for Labor in the Short Run (Real Wage)
实际工资下的劳动力需求 W/P W*/P*
L L*
TABLE 3.2 Hypothetical Schedule of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ivity of Labor
据统计,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数总数的57.6% 加工制造业中占到68% 建筑业中占到近80% 第三产业占52%以上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
• 正式工:
• 1000元/月,+各种保险,企业最终付出1500元/月
• 临时工:
• 1000元/月,+下岗职工每月补贴160<1500元/月(且 脏累都不怕)
L
第一、二节 短期劳动需求
2、边际费用:额外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带来 的费用的变化。
– 竞争条件下 ME=W
ME=1×W=W
11 12 劳动市场为竞争性
第一、二节 短期劳动需求
三、产品和劳动力均为竞争性
1、企业是产品价格接受者和工资接受者 2、利润最大化与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3
(五)劳动供给决策现象
讨论: 讨论: 在实际生活中,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旅游的多是 青年人和老年人? 青年人和老年人? 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对"超过 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作?"的分析
1),就业年龄 ),就业年龄 ),
1,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向后推移的倾向 , (1)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 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从经济 的视角看是合理的. (2)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 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 大.
2,就业年龄向后推移是有条件的 , (1)这种推移是有极限的.因为人们接受教 育活动最终要与有酬的市场劳动联系在一 起,接受学历教育的活动总有终结之日, 接下来就是就业. (2)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的制 约.大学入学率并不是永远都是增长.
3,对于为什么读大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 察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人 力资本投资,另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消 费. 讨论: 讨论:根据你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及未来的 预期收入及发展态势,从经济学的角度分 析,选择读大学的决策是否合理?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半边天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上 升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 量适合女性的岗位 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经济独立是基础 离婚率的上升:机会成本过高 妇女男女平等权意识
劳动和闲暇
闲暇: 闲暇: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即可以用于各种消 费活动的时间.
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而劳动通过工作 获得收入,进而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消费而 间接获得效用.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 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 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 望.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新进入、
失业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退休
非劳动力
•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 劳动力(labor force):在美国,劳动力是指16岁 以上在工作,或者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 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
• 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称非经济活 动人口。指既没有工作也不寻找工作,也不是因 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人,即处于劳动力队 伍之外的人口。
•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 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一般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要高于女性
年龄:年轻型和老年型与成年型社会相比,短期内会 表现为比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民族:黑人的劳动参与率要低于白人
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 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L2
D
L1
B Y2 Y1
Z X
0
H1
H2
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C
A 闲暇 工作时数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下页图示考察工资率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 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 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
• 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 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 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 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 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 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
天后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
劳动经济学3劳动力需求
D——劳动力需求;Xi ——影响因素
如果只考虑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即将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唯一因素,以W表 示,则劳动力需求函数写为:
D=f(W)
(二)劳动力需求表
工资率W(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量L(人) 组合
2.0
450
a
3.0
240
b
4.0
120
A
0
B
L
图3-7等成本线
(二)最佳生产方法与劳动力需求决定
⒈总成本既定条件下,要素的最佳组合 与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总成本既定情况下,最佳要素组合必须满足 以下两个条件:
W·L+ r·K=C
(1)(限制条件)
MPL/W=MPK/r
(2)
运用等产量线分析法,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 下,要素的最佳组合在等成本线与其中的一条等 产量线相切的点。见图30
c
3.0 d
2.0 D
L 100 120 240 450
图3-1 劳动力需求曲线
三、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劳动 力需求的变动
(一)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仅 由工资率的变动引 起的劳动力需求量 的变动,表现为在 劳动力需求量同一 条劳动力需求曲线 上的移动,如图 3—2所示。
(3)生产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4)生产时期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时期:只有交换,没有“生 产”。
二是短期: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惟一 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三是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 时期。
二、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 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资本上,最初劳动的增加会 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 继续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人口、参与率和工作时间
主要内容
❖ 贝克尔模型:时间分配 ❖ 劳动力参与率:定义和度量 ❖ 工作时间:两种趋势
第一节 贝克尔模型:时间分配
❖ 诺贝尔奖获得者 ----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
❖ 贝克尔模型:时间分配
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
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包括(1)就业人口;(2)失业但一直在寻找工作的人。
劳动力参与率的定义 公式
实际劳动力 LFPR = —————— × 100 %
潜在劳动力
对于不同的人口分类,如已婚女性或男性, 其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同样计算出来。
总的劳动力参与率是逐渐向上移动的,男性和女性的参 与率趋向均等
74%(03) 66%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贝克儿模型下的考察
❖ 贝克尔的收入效应:
工资率提高使收入增加,从而使家庭可以购买更多的物品。 但由于消费这些物品需要时间,由于物品必须与时间结合在 一起才能生产出产生效用的商品,随着消费时间的增加,工 作时间将有下降的趋势。
❖ 贝克尔的替代效应:
随着工资率提高: (a)家庭以物品替代商品生产中所花费的时间,这表示家庭
老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25~54岁
老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 实际工资和收入增加
--- 老龄男性而言,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而很多人会选择退休形式的 闲暇。
--- 对闲暇的偏爱(无差异曲线变得陡峭),促使他们选择退休。
❖ 社会保障和私人退休金
--- 社会保障退休津贴覆盖面的扩大和数额的增加,提供了非劳动收入来源, 与此相关的收入效应抑制了工作的积极性
越来越不稳定的婚姻,促使很多 女性建立和保持与劳动市场的联 系。越来越多的女性,特别是打算 结婚的女性,可能把劳动参与作为 一种手段,使自己免于因潜在的离 婚造成的穷困的经济处境。
劳动经济学(3)
14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社会制度因素
劳动制度 如休假制度 工资制度
15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劳动和闲暇
工作时间的决策是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 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其余时间作为劳动供给。 闲暇直接增加效用,劳动可以带来收入,通过收入用于消费增加 劳动者效用。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效 用最大化。 可以根据闲暇需求分析工作动机,对任何商品需求的标准分析方 法可以运用于发现闲暇需求,然后从总的可支配时间中减去闲暇 时间就得到劳动供给。 确定个人工作和闲暇时间分配是否最优必须拥有两方面的信息: 第一,有关个人对工作-闲暇偏好的信息,这一信息可用无差异 曲线描述;第二,反映预算约束的市场信息。
劳动力资源总数: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者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 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 从业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 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 员;农村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包括现役军人)。 职工: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 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 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失业人员
个性和爱好; 不同的个人从事的职业存在差别; 图(a)较为平坦的曲线属于有创造性或挑战性职业的人,如画家、音 乐家,工作带来的负效用很小,因此,只需要增加很少的收入,此人就 愿意放弃1小时的闲暇; 图(b)较为陡峭的曲线属于从事令人不愉快的煤矿工作或流水线工作 的人,工作涉及较大的负效用,只有收入的大量增加才会使工作者放弃 1小时的闲暇。 个人的具体情况会影响他对工作和闲暇的评价。 学龄前孩子的年轻母亲或大学生会有相对陡峭的无差异曲线,因为“闲 暇”对照看孩子或学习非常重要; 经济负担较重的人的无差异曲线更为平坦,因为他很愿意放弃闲暇来挣 钱;经济负担较轻的人不太愿意放弃闲暇来挣钱,其无差异曲线较为陡 峭。
劳动经济学第3章 劳动需求分析
分是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经变得较高的工资。
MLC=[L·W(L)]'=W(L)+L·dW(L)/dL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1、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 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 Q=f(L,K)=Q0 • 资本密集的技术与劳动密集的技术
等产量曲线的四个重要特征:
(1)等产量曲线具有负斜率。
(2)位置较高的等产量曲线具有 较高的产量,离原点远的等产量曲 线代表的产量高,离原点近的等产 量曲线代表的产量低。
• D=∑dm=n·dm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 企业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 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 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
•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长期劳动需 求曲线则较为平坦。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 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 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 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W,MLC
•
•
W1
•
W0
•
E
MLC
W(L)
L0
•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 由于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上的唯一购买
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劳动 供给曲线是一致的,而且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位 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四)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收入效应: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收入变化而
产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的变化而产
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案例:
张华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 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华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 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华的积蓄也 在增加,这个时候,张华对涨工资的反映,不是选择 加班,而是选择更多的闲暇和体育活动。
需把握以下要点:
1、个体决策 决策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即一个个劳动者个人 或家庭单独做出
2、个体意愿 (1)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供给主体对职业的选择不仅考虑货币化收入, 职业的稳定性、劳动保障等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案例导入: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根据2010年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实施方案的安排, 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工作已于24日结束,截止24日 24时,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审查,预计今年 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
(二)效用函数
U=f(q),效用是消费量的函数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四)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1,2,3 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边际效用分析法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表
巧克力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说明: 1、边际效用可以 反映每一巧克力的 效用。
我国劳参率变化的趋势:
女性劳参率普遍上升
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 造了大量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
2、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3、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与劳动力 需求函数
⒈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的变化
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
资本价格的变化
⒉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需求函数:
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用函数关系表示影响劳动 力的因素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D=f(X1,X2,…,Xn)
D——劳动力需求;Xi ——影响因素
Q=f(K,L)
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 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如图3-6 所示:
K
Ka
a
b
Kb
Q
0
L
La
Lb
图3-6等产量线及其特点
等产量曲线表示 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 等数量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 投入量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 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本行业企业劳动 力需求之和
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 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⒊
短
根
期
据 要
劳
需 求
素动
投 入
力
量需
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 下,资本投入量不变、 劳动投资量可变时, 对劳动力的需求
能 否
求
全
长
部
期
改
需
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
变
求
可以改变,技术水平也可以变
分
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类
二、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表3—1 劳动力需求表
工资率W(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量L(人) 组合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MPPL / w=MPPK / r=1/P
利润最大化条件必然能够满足成本最小化条件,但是成本最小化却 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达到利润最大化。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工资率下降对厂商成本最小化决策点的影 响
资 本 C /r
0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工资率为 w 0
成本支出不变
R P
工资率为 w
的工人在技术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与生产函数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图)
TPPL
APPL MPPL 总产出曲线
平均产出曲 线 边际产出曲线
工人人数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竞争性厂商雇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
规模效应(Scale Effect):又被称为产出效应(Output Effect), 是指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工资率变化会对厂商的总生产成本发 生影响并进而导致厂商扩大或减少总产出,而产出规模的变化又会导 致厂商所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工资率通过对生产规
模的影响而导致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即为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
出水平相同,则可实现成本最小化。
上述等式又可变换成:w / MPPL= r / MPPK 这一等式意味着,如果厂商经过对劳动力和资本的同时调整,使得
通过追加劳动力来生产一个单位的额外产出时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通
过追加资本来生产一个单位的额外产出时所带来的边际成本,那么,厂商 便可实现成本最小化。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修改文字】
2024年10月31日
28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分割
一、劳动力市场的双元结构
1、劳动力市场的双元结构是帕雷在1970年前 后系统阐述和发展起来的。
1)一级市场的就业的特征:工资高、工作条件优 越、就业稳定、安全性好、作业规范、升迁机会多。 2)二级市场的特征: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 不稳定、管理武断且粗暴、毫无个人升迁机会。 3)劳动报酬是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分界线。
2024年10月31日
1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下,相互 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 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
1)变量均等 2)行为最优 同时具有以上两个方面含义的均衡称为 古典意义上的经济均衡。
2024年10月31日
2
(一)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2024年10月31日
29
2、我国劳动力市场双元结构 1)人才市场 —— 一级市场。特点是:工
资待遇较高、就业稳定、升迁机会比较多。
2)劳务市场 —— 二级市场。特点是:工 资低、就业没有保障、工作条件差。
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非对称
(一)信息非对称与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
1、企业在作出招聘决策时,作为其决策依 据的信息时不完全的。
W
S
W
W1
1
2
W3 We
W4
W2
e
4
3
W1
W3
We
W4 W2
D
l l l l O l 2024年10月31日 1 3 e 4 2
LO
1 2345
T 16
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要素的特点有哪些?
劳动力要素的特点有四:
(1)动力性,亦即主体推动性。
没有主体,就没有一切。
正如斯密所说:“由于勤劳,人类才能得到堪称丰富的实际必需品。
”
(2)自我选择性,即劳动要素作为主,在构成劳动力供给与否和劳动力供给的投入数量与方向上,具有自主决定权与选择偏好。
但是这种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
(3)个体差异性,即不同的劳动要素个体,在个人的知识技能条件、劳动力参与率倾向、劳动力供给方向,以及社会劳动岗位对其需求与选择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4)非经济性生产要素供给,除了追求“高收入”的经济利益外,还有非经济方面的考虑。
2、如何理解劳动者与雇主的对立关系?
如何理解在对立中的平等与不平等关系?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对立关系,根源在于劳动者向雇主让渡自己劳动,雇主对劳动者发放与其劳动相应的报酬,双方都具有自己的权利与利益。
实际上,“对立”关系既有平等性,也有不平等性。
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平等关系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劳动者与雇主都是法律面前的完全平等的主体。
其二是在双方的交换中,各自进行经济计算,都要趋利避害(雇主想工资付得少而产量、利润高,劳动者想工作干得少而工资、福利高),即双方在这种交换中都想获取的利益,而作为双方都接受的结果,就只平等的了。
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不平等性关系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劳动者和雇主共居于同一个社会组织的高低不同层次,因为,在科层制组织中先天就有着下属与上级之间的“服从和领导”的关系。
其二是雇主出于“趋利”本性,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为了获得更高产甚至会通过非人道的、乃至非法的手段进行管理,这更加剧了双方的对立,甚至会引起急诊、冲突,导致斗争。
其三是由于劳动者与雇主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不同,这种市场环境也影响到他们在组织中的地位。
就一般情况而言,劳动者是过剩的,雇主是稀缺的,因而求职者和已经就业的工处于不利的地位。
但是,在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技能、经验因而成为稀缺性资源的情况下,劳动者可能处于有利的地位。
3、如何理解劳动者与雇主的共存关系?
劳动者与雇方之间又有着共存的关系。
因为,劳动关系的双方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劳动者,企业就不能进行生产,不能获取利润;没有雇主,劳动者就不能获得工作岗位,没有工资收入。
只有双方处于“从业――雇用”的统一体中,才能保证经济活动的运行。
这种经济活动使双方都得到利益,即成为社会中得到利益的共同体。
缺少劳动者或雇主某一方的合作,不仅对方会受到损失,自己也无法取得利益。
实际上,共存关系就是互利关系。
劳动者与雇主双方合作,致力于提高经济效益,这种“共存”的局面就可以带来“共荣”的成效,即只有在效益增长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增加利润,劳动者才能多得工资。
正因为如此,雇主就开始自学地为搞好双方的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而努力。
4、人力资源的含义是什么?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也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劳动力供给实体、作为一个统计对象,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范围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
5、什么是微观劳动力供给?
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它取决于经济单位(社会、地区、部门、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
6、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两个方面。
数量因素有:
(1)人口因素;
(2)劳动参与率;
(3)劳动时间。
质量因素有:
(1)遗传、其他先天和自然生长因素;
(2)教育因素;
(3)人力投资数量;
(4)人力投资的动力;
(5)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体制;
(6)社会文化与观念因素。
7、什么是人力投资的动力?
人力投资的动力,从个人角度看,取决于自身投资所付出的成本与取得的收益二者的比例。
8、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是什么?
劳动力需求是由社会消费所引起的,是一种派生性需求,也称为“引致需求”。
9、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中,如何理解供过于求类型?
供过于求类型,即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需求数量。
这种类型表现为社会的就业不足,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失业人员或求业人员。
这是对社会劳动力的闲置浪费。
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资本缺乏、物质资源的供给数量不足,可能是由于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可能是由于生产停滞或者下降,与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集约而排斥已尼吸纳了的劳动力。
总之,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方法也是多方面的。
此外,它还不明显地存在于“在职失业”“停滞性失业”“潜在失业”等状态下。
10、劳动力供求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的标志是:要求就业的人绝大部分都能够得到就业岗位,不存在长期的大量缺乏人力的部门、行业。
少量劳动力处于短期失业状态,是经济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认为是对供求平衡状态的打破,而是供求实现结合过程所要付出的代价。
11、什么是劳动力总量过剩?其形成的状态有哪些?
总量过剩是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总额大于需求数量的总额,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供过于求。
劳动力总量过剩形成下列不同的状态:
(1)正常就业;
(2)显在的公开性失业;
(3)不充分就业;
(4)潜在性失业;
(5)隐蔽性失业。
12、造成劳动力结构过剩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劳动力结构过剩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某种教育发展过头,生产出的劳动力品种(专业类别和等级)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2)产业结构的变动造成对劳动要素需求结构的改变,在夕阳产业中不免出现劳动者过剩;
(3)个人择业行为过分,“高不成低不就”;
(4)人口老化、劳动力老化、知识更新,造成一部分劳动力退化和废弃。
13、什么是就业?其标准有哪些?考试就到
就业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凡在规定年龄内属于下列情况者,均属于就业者:
(1)在规定期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
(2)有固定职业,但因疾病、事故、休假、劳动争议、旷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暂停工的人;
(3)雇主或独立经营人员,以及协助他们工作的家庭成员,其劳动时间超过正规工作时间的1/3以上者。
14、什么是总量性失业?其有哪些表现?
总量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即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的失业。
它也可以称为“需求不足性失业”。
总量性失业的直接表现是大量求职人员找不到工作,一些已就业的人员被辞退;其间接表现则是就业人员过剩、人浮于事、开工不足、在职失业等。
当经济处于长期停滞和危机状态时,劳动力总量需求不足总量可能逐渐加剧,从而失业人数逐步扩大。
当经济周期波动明显,劳动力需求时涨时落,造成失业率上下周期性变动时,这种失业可以称为“周期性失业”。
总量性失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的景气程度不高有一定联系,因此,要立足于解决宏观经济总体的问题。
具体来说,从根本上扩大经济需求以增加派生的劳动需求,并进而解决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开拓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密集型经济,消除不合理的供给,调动社会创业机制,缓解这一问题。
15、什么是结构性失业?其有哪些表现?考试大的美女们
结构性失业,是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的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社会对它的需求之间结构不对应、不统一所造成的失业。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结构性失业是失业中极其常见的现象,它表现为“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
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求业人员不具备从事社会有需求的职业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