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冲压模具验收方法

汽车冲压模具验收方法

检查项目 基准侧 (凸模)
成型面的检查
检查方法
测定工具
1、外板件:使用界尺或细油石来 界尺
检测基准模型的平面度
细油石
判定基准(方法) (1)成型线、整形线附近及其他零件的配合面
配合模型 制品面
2、内板件:目视棱线、R角的平 顺度及圆顺度
基准孔
此孔作为后工序定位基准孔
胚料支持器的面 表面涂红丹看其斑点配合 空模合模 (压边圈) (上下 压料块及冲头面 表面涂红丹看其斑点配合 模) (凸凹模)
第1页
共3页
检查项目 滑行面
直角度 平行度 间隙
表面光度
切边冲孔模检查表(TR+PI)
检查方法
引道面的检查 测定工具
判定基准(方法)
在滑板上涂红丹,看对面的滑板 斑点配合情况 用直尺测定 用指示量表测定 用厚薄规测定
目视
角尺 指示量表 厚薄规
目视检查
目视
斑点80%以上
0.02/销打入状态 拔出固定销,查看状态
目视
检查项目 素材位置 前定位
的决定 后定位 边定位
导 安装位置 规
投入
倾斜的引 间隙 导 调整量 安装高度
前后左右 安装高度 的限规 高度
可动式限 调整量 规(边 后)
作动
导柱
间隙 外径 圆心度 同心度 硬度
位置距离
定位的检查
检查方法
测定工具
规格机能(安装位置,高度是否
有图面指示处,用硬度计测定引 导部的硬度
(1)在图面上有公差之处用L/M 来测定其差值。 (2)进行当试制品的设定作动
作动
先行压料 同步性
检查项目 滑行面 直角度 平行度 间隙
先将提升器压住,且圆滑的作 动,上模压销固定时,要防止其 旋转,提升器及缓冲器的压销须 在同一时间接触

模具动静态验收标准

模具动静态验收标准

模具动静态检查表冲压模具动静态检查表(一)项目:零件名称工序号 /名称调试设备模具号类序检查项目查检检查要领检查别号静动方法1模具铭牌及顶杆位置示意牌●按图纸规定目视2模具颜色●按用户要求目视3铸字(“F标”记、模具重量、箭●按用户要求目视一头标记、模具号等)外4模体无明显铸造缺陷●按图纸目视观5起吊孔的螺纹规格●按用户要求目视检6查压板槽位置、尺寸及数量▲按图纸尺寸直尺7模具定位键或定位孔▲按图纸尺寸直尺8空气管接头座及电气安装位置▲按图纸尺寸,不能超出模体目视9闭合高度检查▲按图纸尺寸卷尺1导向面粗糙度●工作面和导入圆角粗糙度0.8 ,支承面粗糙目视度 1.6二2导柱与导套配合间隙▲无单边接触,无损伤红丹粉导3导板面配合间隙▲大型 <0.1 ,中型 <0.08 ,反侧导板≤ 0.02厚薄规向4滑动导板接触面接合率▲≥85% ,分布均匀红丹粉装置5斜楔机构运动导滑面▲间隙 <0.03mm厚薄规6各种斜楔机构运动灵活,扒钩▲扒钩间隙侧冲 0.5 ~ 1mm ,目视厚间隙合理吊冲 <0.03mm薄规三1剪切面刃口粗糙度●端面粗糙度 1.6 ,侧面粗糙度 0.8目视冲2刃口硬度●按图纸规定硬度计裁3刃口镶块接合面间隙●≤ 0.05mm厚薄规︵焊接刃口无气孔、夹渣、横向落4●垂直于刃口≤ 100mm 的微裂纹≤ 3 条目视裂纹料、5镶块与安装座或键与窝座配合●≤ 0.02mm厚薄规冲6凸凹模镶块材料牌号及件号标●打印清晰,无凸起目视孔记、切7凹模镶块高度不小于 80MM●应有足够的空间、便于装配冲头直尺边︶部8刃口无咬合、擦黑▲空车下压 4-5 次目视验收129压料面贴合率、压料面粗糙度▲红丹粉<0.810刃口间隙▲按图纸规定 ; 是制件料厚的 <10%。

目视厚薄规1110°~ 30°斜面冲裁时,冲孔及▲工作刃口提前切入深度按 2 个料厚处理,冲直修边凸模处理头是否防转尺目视12刃口切入量▲按图纸规定直尺13退料板与凸模,压料板与凹模▲间隙 0.3 ~ 0.5mm厚薄规的导正间隙四1镶块接缝间隙●≤ 0.05mm厚薄规成2工作面粗糙度●主要工作面及 R 处粗糙度 0.8 ,辅助工作面形及 R 处粗糙度 1.6目视︵工作表面无缺陷无划伤、裂纹、波纹、磕碰伤、夹渣、气3●拉孔延、4工作面硬度●按图纸要求硬度计冲压模具动静态检查表(二)类序检查项目检查检查要领检查别号静动方法5C/N 基准孔●孔的座标值是否打印清晰(各序通用)目视五厚薄6镶块与安装座或键与窝座配合●≤ 0.02mm规成凸凹模镶块材料牌号及件号标7●打印清晰,无凸起目视形记、8上模销孔加丝堵●加丝堵目视高于型面 0.3mm ,工件表面清晰整9拉延模到底标记▲目视形10卸料板型面与工件接触面▲是否产生压痕目视)11拉延模、成形模排气孔▲排气通畅目视部12压边圈与凹模研合面检查▲管理面 95% 、准管理面 90%凹模 >80%红丹分粉13整形模压力检查▲制件凸台清晰,符合图纸目视14压弯模的间隙▲间隙符合图纸,弯曲工件表面平整目视15 型面精度 (R 角、棱线、台阶 )目视▲ 带料冲压检查轮廓线是否清晰直尺16气垫位置及顶出高度检查▲ 符合图纸要求直尺六1顶出器结构强度●目视制2工件是否有防反措施▲目视验收12件3制件与贴合面配合状态▲贴合率≥ 70%红丹投粉入4顶出器工作平稳▲无干涉目视与5制件投入、取出顺利▲目视取出6定位板、定位销与工件配合间隙▲不能过紧,配合间隙 0.4mm目视1废料长度和数量●按设计要求目视2废料溜料板强度及粗糙度和尺●手感七寸直尺废3折叠式废料槽要求●折叠后不能超出上模平面目视料废料能否落入废料盒或槽内顺利排出,积存4冲孔检查▲数量<4 片目视5周围废料,切边废料排出▲排出顺利,无阻碍目视1铸入吊柄,螺栓紧固式吊柄●坚固,无松动、破损、毛刺目视2安全防护板、护罩●目视八3防止弹簧弹出、倒伏装置●无松动目视4模具上下模座连接板●符合图纸目视安全5非工作面倒角●按图纸要求目视6镶块加起吊孔●一般≥ 15kg ,具体按用户要求目视7侧销、安全销及退料螺钉、安全▲符合图纸,灵活可靠目视螺钉九1模具各部分清洁,无锈蚀●目视其2配件齐全●符合图纸目视它第一次验收人无此项目 /验收日期:验收标记:合格√不合格×员:验收 1:表示第一次验收 2 :表示第二次验收第二次验收人验收日期:员:冲压件验收单产品号:产品名称:检查项目检查方式是否合格备注1裂纹目视2缩颈目视、测量3坑包目视、手感4麻点(群)目视、手感5毛刺目视、测量6拉毛目视、手感、测量7压痕目视、测量8叠料目视、测量9波浪目视、手感10起皱目视11棱线目视手感12R 角目视手感13带料塌边目视测量14其它检查人员:模具品质鍳定表编号 :产品型号产品名称零件图号零件名称工装编号工装名称使用单位使用设备工序号工序名称检验问题记录修改后状况结论冲压件制造公司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良知;忘恩负义,被人们所不齿。

冲压模具动态验收标准

冲压模具动态验收标准

缓冲器保护套定点距离上安全区平面 min 2
OK
NG
No 材料・冲压件的投入确认
10 能否无障碍无问题地向下模投入冲压件或料片?.投料时有无干涉? 客户生産方法: 人工:可适当放宽 自动线 保证机械手无干涉
11
12
13
14
101 102 103 确认:動作・目視・・・上下模间的空间对投入冲压件是否朱足够?并确认有无干涉物,实际投入冲压件, 104 确认其在中途是否会被卡住在下斜锲上? 105 101 当有送下料架时,是否有便于顺利投入的机能,安装时同上模有无干涉? 102 NG 送料:高于型面 取件:低于型面 103 确认:用動作・・・确认用于工作的全数都接触均匀否,用于安全的能否切实达到其机能? 104 实际投入冲压件,确认投入时有无干涉,材料平衡是否良好 ,并对其安装高度用微速运转进行干涉检查。 105 101 间隙: 102 产品导向定位销能否满足作为定位的机能? 确认:動作・目視・・・用钢皮尺等确认,材料或冲压件是否存在松动?从偏离20mm状态下 正式导向部 0.5mm 103 态下 投入也应能可靠地定位。 粗导向部 1.0mm 104 (拉伸模初次机能評价用模拟中的料片尺寸作确认评价) 105 101 102 加工前将冲压件・材料放入后、是存在偏移・松动的可能性? 确认:用動作・・・确认定位的安装位置是否设定得布局良好,其同冲压件的间隙被调整再0.5mm左右? 103 并向仸何方向挪动冲压件以确认用下模形状进行定位是否可靠【がた0.2㎜以内】 104 (拉伸模初次机能評价用模拟中的料片尺寸作确认评价) 105 101 102 是否存在会使投入后的冲压件产生损伤的形状・零部件? 103 确认:边界辅助定位销是否对制件有损伤 确认:目視确认・・・铸出空间部位是否存在干涉物?后装零部件是否有干涉(3D未加工到的部位等)? 104 实际投入冲压件确认其是否变形。 105

汽车研究科学院制度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汽车研究科学院制度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山东xxxx有限公司冲压模具验收标准I前言《模具验收标准》是结合《模具开发技术协议》和公司发展对冲压件品质要求编制而成,为模具验收过程提供验收标准和依据,规范模具的验收工作,使模具验收更加的细致、全面,从而保证模具与冲压件的质量。

本标准由山东xxxx有限公司研究院工艺部负责起草并归口。

I冲压模具验收标准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xxxx有限公司冲压模具验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模具开发技术协议》中的要求自动成为标准中未描述的内容。

3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和权限4.1 质量中心参与模具验收,负责验收过程中产品状态的判定。

4.2 研究院由研究院工装项目开发部门负责模具验收及相关工作的推进。

4.3 生产中心模具使用部门,负责接收、维护、管理模具,参与模具验收全过程并负责对安全性、操作性确认,并负责设备、材料、场地及人员的准备工作。

5 验收规范5.1 准备阶段5.1 工装开发部门需要准备制件检查基准书、模具技术协议、模具验收记录单;5.2 制定计划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及技术协议要求,工装开发部门编制验收计划,相关各部门进行配合。

5.3 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对模具的外观、装配、精度、操作性进行动静检检查。

12345675.5验收中对制件的一般要求1. 外板件制件表面不允许有拉毛,拉伤、起皱、波浪、毛刺、磕碰、划伤等任何缺陷(产品造型原因需经技术部门判断后可以保留);2. 内外板均不允许有开裂,缩颈(可以有20%的料厚变薄率)、压伤,变形、塌边、塌角、翘曲;3.内板允许起皱(门盖类包边区域及可视区域不允许);叠料不允许,即使在废料区也不允许因会对模具型面有损伤(转角轻微叠料处可以);4. 内板件重要部位毛刺的高度最大不得超过0.2mm;对于有包合关系的内板件不允许有影响包边效果的毛刺。

5.对于压伤变形,内板因调整回弹允许有轻微压伤变形,外观件不可以;88.对于轻微拉毛允许存在,但必须是在不影响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

6验收中标准如与技术协议冲突则以技术协议为标准9。

冲压模具验收记录(多工位版)

冲压模具验收记录(多工位版)

冲压模具验
收记录(多工位版)
➢静态验收检查项-后工序(拉延)
备注:
①模具上用来调整的(钢)垫片(除平衡块)只能为1片。

②模具零件的连接、固定要使用内六角螺钉。

③定位块、气缸要有定位柱销来确定位置。

④对照图纸确认侧销支承座强度,止动板过孔直径。

⑤所有图纸指示的螺钉、定位柱销要装配齐全。

⑥模具使用内六角螺钉拧入深度:铸件要达到螺钉直径1.5倍;钢件要达到螺钉直径1倍。

⑦定位块要有调整余量,如果会引起强度、成形方面的问题则不受此范围限制
⑧模具主要零件要有加工基准并刻印坐标。

⑨按图纸确认压板槽,快速定位,定位键槽,上
模定位孔的技术指标(数量、厚度、位置、形状等)。

➢静态验收检查项-后工序(切边冲孔、整形)
备注:
①模具上用来调整的(钢)垫片(除平衡块)只能为1片。

②模具零件的连接、固定要使用内六角螺钉。

③定位块、气缸要有定位柱销来确定位置。

④对照图纸确认侧销支承座强度,止动板过孔直径。

⑤所有图纸指示的螺钉、定位柱销要装配齐全。

⑥模具使用内六角螺钉拧入深度:铸件要达到螺钉直径1.5倍;钢件要达到螺钉直径1倍。

⑦定位块要有调整余量,如果会引起强度、成形方面的问题则不受此范围限制
⑧模具主要零件要有加工基准并刻印坐标。

⑨按图纸确认压板槽,快速定位,定位键槽,上
模定位孔的技术指标(数量、厚度、位置、形状等)。

➢动态验收检查项-(拉延)
➢动态验收检查项-后工序(切边、整形)
参数记录表:。

外发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外发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外发冲压模具验收标准(ISO9001-2015)1.0 目的规范模具设计,制造,验收等流程,缩短模具交期,提升公司效益。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外发设计制作的所有模具。

3.0 总则3.1模具设计前需给出《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图纸设计、模具制造(线割/热处理/精磨等)及模具组装/试模三大阶段时间安排,并由供应商组织技术评审会议;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装配、初次试模交样时间。

3.2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的<<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成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XX相关负责人,XX相关责任人在接到上述相关资料后经过内部评审。

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供应商在未收到XX 项目负责人书面确认模具方案时不得进行模具加工制造。

且供应商不得随意更改模具设计方案及不按照图面要求加工,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应商全部承担。

原则上供应商需对《工序图》、<<排样图>>、设计进度及评审结果承担全部风险责任。

模具设计寿命要求保证为100万次。

整个设计过程中,XX模具技术公司只作为技术支持。

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

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的情况。

3.3图纸作为XX验收的重要依据,所有模具零部件需确保与图纸一致,否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

模具交付后,XX将按照图纸对模具零部件进行实测,如发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将不予以验收。

产品验收后,保留最终验收工件及全尺寸报告作为参考样品,后期模具更改完成后需保证产品质量与样品稳定一致。

3.4模具尺寸不小于报价时模具预算尺寸,如模具为工程模工序数必须与报价时所报的工序数一致。

4.0 实施细则4.1 第一阶段——模具设计4.1.1 设计图纸要求4.1.1.1 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图中必须详细列出每道工位的内容,用不同颜色区分工作内容。

OP10 、OP20、OP30 等为工位序号,颜色与工位对应。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冲压模具验收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塑变类冲压模验收标准 Q/JQ436-19991 主要检查验收项目和适用范围本标准对塑变类冲压模的凸模、凹模、退压料及定位、导向机构、外观及安装尺寸的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

以及对制件、凸模与凹模、定位和压料、安装与外观的调整检查项目及技术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外协厂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也适用于境外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与甲乙双方认可的图纸及技术协议执行。

本标准中使用的表面粗糙度按1系列执行。

2 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凸模形状与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符合提供样件的要求。

棱线、搭线应没有凹凸、扭曲。

R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凸模与凹模的研合率,主要部位80,以上,次要部位70,以上。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磨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次要部位。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翻边ICD5等)。

凹模形状及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提供样件要求。

棱线、搭线没有凹凸、扭曲。

R 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不低于,次要部位,凹模口圆角不低于。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与凸模间隙,直线和角度部位应符合要求(曲线部位适当减小)。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铸钢ICD5等)。

2.3 退、压料及定位2.3.1退、压料板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及大平面为。

2.3.2退、压料板与凸模间隙在0.05,0.2mm之间(可调整/小模具)。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冲压模具验收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塑变类冲压模验收标准 Q/JQ436-19991 主要检查验收项目和适用范围本标准对塑变类冲压模的凸模、凹模、退压料及定位、导向机构、外观及安装尺寸的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

以及对制件、凸模与凹模、定位和压料、安装与外观的调整检查项目及技术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外协厂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也适用于境外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与甲乙双方认可的图纸及技术协议执行。

本标准中使用的表面粗糙度按1系列执行。

2 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凸模形状与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符合提供样件的要求。

棱线、搭线应没有凹凸、扭曲。

R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凸模与凹模的研合率,主要部位80,以上,次要部位70,以上。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磨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次要部位。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翻边ICD5等)。

凹模形状及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提供样件要求。

棱线、搭线没有凹凸、扭曲。

R 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不低于,次要部位,凹模口圆角不低于。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与凸模间隙,直线和角度部位应符合要求(曲线部位适当减小)。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铸钢ICD5等)。

2.3 退、压料及定位2.3.1退、压料板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及大平面为。

2.3.2退、压料板与凸模间隙在0.05,0.2mm之间(可调整/小模具)。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1. 目的对来自于外部的物料、内部加工的部品以及总成后的模具按要求进行检验,以确保投入使用的物料、部品和模具满足预期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的部品及模具,包括采购的物料、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部品。

3.定义来料检验:外部购买的物料和委外加工部品的检验。

过程检验:内部加工的模具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检验。

最终检验:模具总成后的检验,包括模具外观、可成形性、成形产品等的检验。

4.职责4.1工程部负责相关检验数据的提供。

4.2质检部负责对物料、部品以及模具实施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4.3仓库对采购物资质量负责,并配合质检部做好来料检验工作。

4.4生产部协助做好过程检验,并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不投入使用。

5.检验作业流程5.1来料检验5.1.1作业流程图5.1.2作业流程5.1.2.1仓管员在接收到外来的物料时,对物料种类、供应商、数量等信息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将物料存放在暂放区域,并以“待检品”予以标识同时通知品管。

5.1.2.2质检部接到报检信息后对物料名称、规格、供应商、包装、标识等与相应的采购文件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出/入库检验记录》。

5.1.2.3检验合格的物料贴上“合格”标签,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1.2.4检验不合格的物料,质检部会同设计、钳工、数控等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别采用”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5.1.2.5采购担当将不合格物料的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无法采用的物品予以退回同时填写《质量异常纠正措施单》。

5.1.2.6如特别采用的物料要修整的,修整后须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5.2过程检验5.2.1作业流程图5.2.2作业流程5.2.2.1各工序作业者完工后进行自检;若自检不合格则重新返工,本工序无法返工的按不合格处理。

5.2.2.2 质检部接到报检信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出/入库检验记录》。

冷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冷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冷冲压模具设计原则模具设计规定项目科:质量科:制造科:总经理:1.0 目旳規范試模運作,使得模具能按時試模,同時減少某些無謂旳試模,縮短模具交期,提高企业效益.2.0 合用范圍合用于我司外发设计制作旳所有模具.3.0总则模具设计前需给出《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图纸设计、模具制造(线割/热处理/精磨等)及模具组装/试模三大阶段时间安排,并由供应商组织技术评审会议;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装配、初次试模交样时间。

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旳<<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毕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文光有关负责人,文光有关负责人在接到上述有关资料后通过内部评审。

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光模具技术企业只作为技术支援。

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

应尽量防止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旳状况。

图纸作为文光验收旳重要根据,所有模具零部件需保证与图纸一致,否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

模具交付后,文光将按照图纸对模具零部件进行实测,如发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将不予以验收。

产品验收后,保留最终验收工件及全尺寸汇报作为参照样品,后期模具更改完毕后需保证产品质量与样品稳定一致。

模具尺寸不不不小于报价时模具预算尺寸,如模具为工程模工序数必须与报价时所报旳工序数一致。

4.0实行细则第一阶段:模具设计设计图纸规定A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图中必须详细列出每道工位旳内容,用不一样颜色辨别工作内容。

OP10 、OP20、OP30 等为工位序号,颜色与工位对应。

2. 所有冲孔,原则上需要在同一种工位,一次冲压成型,易于保证位置度规定。

所有孔旳尺寸做上公差。

B构造总图构造总图中必须附带所有部件装配关系,以及上、下模具视图,能清晰反应出整套模具旳设计构造。

在装配图中有详细旳零部件清单。

图纸需要包括所有零部件外形尺寸。

总图将作为最终预算(报价)旳重要根据。

模具检查验收标准-1

模具检查验收标准-1

冲压模具检查验收标准一、目的为了保证汽车覆盖件模具及其它车身冷冲压模具性能可靠,操作、使用、维护安全方便。

能满足适应生产纲领的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二、定义2.1冷冲模静检:根据图纸要求,对冲模各部的尺寸关系、结构、装配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一项检查工作。

2.2冷冲模动检:根据冲压件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冲模图纸的设计技术条件,使用适当的机械压力机,对冲模有关各部的动作关系、动作质量和冲模的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定的一项检查工作。

2.3全拆除检查:主要用于修边冲孔模具抽检。

将模具刃口镶件,凸、凹模及其固定板,顶件器或退件器,侧冲器机构等一一拆成零件或部件,按模具设计图纸,详细检查零件和部件设计加工和装配质量的检验过程。

抽检数量见本标准8.5条。

2.4遗留问题:模具开发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但经过验证这些不合格项不影响模具使用性能,不降低冲压件质量。

说明:A:对于冲压件的遗留问题·拉延件表面冲击痕或零件其它缺陷经装车验证被其它零件遮盖,未暴露在外,未影响装配质量,可做为遗留问题。

·拉延件表面冲击痕或零件其它缺陷经装车验证需增加人工抛光打磨或增加冲压工序,影响装配质量的缺陷不属于遗留问题,应解决后交付。

B:对于模具下列不合格项列为遗留问题·模座表面毛面小于Φ3的砂眼、疏松孔·非三维曲面机加工后暴露出的砂眼、疏松需补焊、修平。

补焊区凸出或凹陷不大于0.25。

焊接质量见本标准6.5条。

·三维曲面和棱线上的铸造缺陷、加工失误,在不影响模具强度和寿命的前提下,允许堆焊,焊斑表面凸凹不平小于0.02。

且于基体曲面光顺,平滑共面。

·堆焊刃口(在200毫米范围内)允许2~3条3毫米垂直于刃壁切平面的缝,缝宽小于0.02。

·铸件基面,加强筋上的各种影响机械强度的集中疏松和砂眼,先天裂纹不属于遗留问题。

C:遗留问题的验证·冲压件遗留问题的验证:试装20台份,经公司质量部主持验证并出据试装报告。

外发冷冲压模具设计验收标准

外发冷冲压模具设计验收标准

外发冷冲压模具设计验收标准1.0 目的规范试模运作,使得模具能按时试模,同时减少一些无谓的试模,缩短模具交期,提升公司效益.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外发设计制作的所有模具.3.0总则模具设计前需给出《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图纸设计、模具制造(线割/热处理/精磨等)及模具组装/试模三大阶段时间安排,并由供应商组织技术评审会议;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装配、初次试模交样时间。

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的<<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成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DXC相关负责人,DXC相关责任人在接到上述相关资料后经过内部评审。

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供应商在未收到DXC项目负责人书面确认模具方案时不得进行模具加工制造。

且供应商不得随意更改模具设计方案及不按照图面要求加工,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应商全部承担。

原则上供应商需对《工序图》、<<排样图>>、设计进度及评审结果承担全部风险责任。

模具设计寿命要求保证为100万次。

整个设计过程中,DXC 模具技术公司只作为技术支持。

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

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的情况。

图纸作为DXC验收的重要依据,所有模具零部件需确保与图纸一致,否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

模具交付后,DXC将按照图纸对模具零部件进行实测,如发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将不予以验收。

产品验收后,保留最终验收工件及全尺寸报告作为参考样品,后期模具更改完成后需保证产品质量与样品稳定一致。

模具尺寸不小于报价时模具预算尺寸,如模具为工程模工序数必须与报价时所报的工序数一致。

4.0实施细则第一阶段:模具设计设计图纸要求A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图中必须详细列出每道工位的内容,用不同颜色区分工作内容。

OP10 、OP20、OP30 等为工位序号,颜色与工位对应。

冷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冷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模具设计规定项目科:质量科:制造科:总经理:1.0 目的規范試模運作,使得模具能按時試模,同時減少一些無謂的試模,縮短模具交期,提升公司效益.2.0 适用范圍适用于本公司外发设计制作的所有模具.3.0总则模具设计前需给出《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图纸设计、模具制造(线割/热处理/精磨等)及模具组装/试模三大阶段时间安排,并由供应商组织技术评审会议;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装配、初次试模交样时间。

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的<<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成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文光相关负责人,文光相关责任人在接到上述相关资料后经过内部评审。

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光模具技术公司只作为技术支援。

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

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的情况。

图纸作为文光验收的重要依据,所有模具零部件需确保与图纸一致,否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

模具交付后,文光将按照图纸对模具零部件进行实测,如发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将不予以验收。

产品验收后,保留最终验收工件及全尺寸报告作为参考样品,后期模具更改完成后需保证产品质量与样品稳定一致。

模具尺寸不小于报价时模具预算尺寸,如模具为工程模工序数必须与报价时所报的工序数一致。

4.0实施细则第一阶段:模具设计设计图纸要求A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图中必须详细列出每道工位的内容,用不同颜色区分工作内容。

OP10 、OP20、OP30 等为工位序号,颜色与工位对应。

2. 所有冲孔,原则上需要在同一个工位,一次冲压成型,易于保证位置度要求。

所有孔的尺寸做上公差。

B结构总图结构总图中必须附带所有部件装配关系,以及上、下模具视图,能清晰反应出整套模具的设计结构。

在装配图中有详细的零部件清单。

图纸需要包含全部零部件外形尺寸。

总图将作为最终预算(报价)的重要依据。

冷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冷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模具设计规定项目科:质量科:制造科:总经理:1.0 目的規范試模運作,使得模具能按時試模,同時減少一些無謂的試模,縮短模具交期,提升公司效益.2.0 适用范圍适用于本公司外发设计制作的所有模具.3.0总则模具设计前需给出《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图纸设计、模具制造(线割/热处理/精磨等)及模具组装/试模三大阶段时间安排,并由供应商组织技术评审会议;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装配、初次试模交样时间。

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的<<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成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文光相关负责人,文光相关责任人在接到上述相关资料后经过内部评审。

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光模具技术公司只作为技术支援。

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

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的情况。

图纸作为文光验收的重要依据,所有模具零部件需确保与图纸一致,否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

模具交付后,文光将按照图纸对模具零部件进行实测,如发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将不予以验收。

产品验收后,保留最终验收工件及全尺寸报告作为参考样品,后期模具更改完成后需保证产品质量与样品稳定一致。

模具尺寸不小于报价时模具预算尺寸,如模具为工程模工序数必须与报价时所报的工序数一致。

4.0实施细则第一阶段:模具设计设计图纸要求A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图中必须详细列出每道工位的内容,用不同颜色区分工作内容。

OP10 、OP20、OP30 等为工位序号,颜色与工位对应。

2. 所有冲孔,原则上需要在同一个工位,一次冲压成型,易于保证位置度要求。

所有孔的尺寸做上公差。

B结构总图结构总图中必须附带所有部件装配关系,以及上、下模具视图,能清晰反应出整套模具的设计结构。

在装配图中有详细的零部件清单。

图纸需要包含全部零部件外形尺寸。

总图将作为最终预算(报价)的重要依据。

冲压件模具预验收标准(1)

冲压件模具预验收标准(1)

目视 间隙规测量0.03mm以下
目视,手摸 补焊光顺,横向裂纹无,纵向裂纹100 mm内允许3条(只补焊处允许)
目视,直尺 自由状态,贴合间隙小于0.02mm/与基体或背托贴合率大于90%
目视,直尺 有防转措施,冲头固定板与安装面无间隙,至少两处有定位销
目视,角度 尺
刀口尖角不得大于75度,
目视,直尺 必须冲头同时接触
目视 不得多于1片,且必须有螺栓固定
目视 与背托无间隙,与安装面贴合率90%良好;标准件使用率100%。
目视 端头导入R角光顺,大小为R10,滑动面240#以上油石抛光,无刮伤、拉伤。
卷尺 涂红丹着色80%以上,垂直度间隙 符合要求,Leabharlann 目视 大于0.6倍压料板长度
目视,卷尺 必须等高,保证同时吃入,有导柱时,导板必须先吃入15mm
刃口的材质和硬度
29
刃口吃入量
30
接刀缝
31
镶块补焊
32 镶 镶块与安装底面
33
块 与
标准异形冲头
34 刀 刀口形状 口
35 冲 对冲时
36 头 冲孔与整形
37
翻孔与整形
38
定位销
39
定位销
40
标准圆冲头
41
材质和编号刻印
42
起吊装置
43
螺钉与螺钉过孔
镶块、冲头固定座
44
与安装底面
45
清根
46
压边圈
56
安全螺钉
57
限位螺钉
58
侧销
59
侧销
60
工作侧销
61
安全侧销
62
弹簧
63
弹簧
64

冲压模具验收流程

冲压模具验收流程
模具预验收流程
目录
一、资料收集准备和数据核对 二、模具静态验收 三、模具动态验收 四、产品确认 五、验收总结
模具预验收流程
一、资料收集准备和数据核对
数据是项目开展最关键的要素,也是项目过程管控的重点。 在产品开发的进程至模具预验收阶段,不可避免的产品变更会很多。因此, 在预验收工作开展前,务必要对其产品基础信息进行核对。
模具预验收流程
五、验收总结
预验收过程严格按照动静态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后,所记录的一系列的问 题需要整理成文件(包含问题点照片),结合产品问题与工装厂签订整改措 施和完成计划会议纪要,并落实最终节点和责任人。
根据计划安排预验收复检计划。
模具预验收流程
三、模具动态验收
模具动态检查,模具安装到压力机情况下,工作状态进行的各项相关检查。 主要验收检查内容:(详细见附件) 1、记录用于验收时的材料尺寸,验收使用的压力参数等相关信息。 2、模具导向部件的红丹或者蓝丹的着色检查; 3、型面的研合率检查、刃口间隙、翻边间隙等配合检查 4、成型性调试检查、材料利用率提升空间判断、废料滑落的检查等。 5、产品外观质量的检查 6、运动部件的行程检查。侧销、斜楔回退过程和空间检查。
模具预验收流程
一、资料收集准备和数据核对
验收工作开展前,需要对其验收资料的准备 情况进行核查和收集,也是验收工作的基础工作。
资料差缺严重并无完成计划者,可视为验收 失败,终止预验收。
模具预验收流程
二、模具静态验收
模具静态检查:模具未安装到压力机的情况下,在非工作状态进行的相关 检查。主要验收检查内容:(详细见附件) 1、外观。模具标识、可见的外部接入接头、废料滑板、搬运起吊部件等。 2、部件的安装。主要为镶块、标准件等安装的可靠性,检查手段主要以安装 面、靠背面、拼接面的红丹或者蓝丹检查等。 3、工作部件的材质、硬度、补焊质量、刃口缺陷等直观可见的检查。 4、所部件的拆装重复性定位检查。 5、不可见导向部件的配合检查。自制斜楔的导板等。 6、标准件使用检查。是否使用替代品,比如冲头、侧销。标准附属品的安装 完整性,比如固定座。

冲压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

冲压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

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江淮福臻车体装备2005年5月12日甲方:江淮福臻车体装备乙方:江淮福臻车体装备(以下简称甲方)委托(以下简称乙方)制造加工瑞风Ⅱ项目中 1 个冲压件3 套模具,为保证设计质量,经双方认真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所制造模具资料注:模具详细资料见工程图(DL)二、双方承担的工作和责任1)甲方负责提供完整、清晰的工艺方案图、模具图、拉延模工艺数模及产品数模;产品更改时提供书面通知,明确更改容。

2)乙方严格按甲方提供的模具图纸、工艺数模及产品数模进行制造,如乙方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对甲方提供的图纸或数模存有疑问,应及时与甲方技术人员取得联系,由甲方技术人员负责解疑;如有更改,则必须由甲方技术人员更改签字后方能执行,乙方无权对图纸进行任何更改。

3)甲方负责按图纸设计尺寸提供试模板料40。

4)甲方负责模具完成后各项指标的检验,确认模具的最终状态。

5)乙方必须在合同签订一周拟定每套模具的制造、拼装、调试等工序的时间进度节点及关键容,待甲方确认后,甲方按乙方提交的进度节点验收相关进度及容。

6)乙方负责所制造模具的调试工作,且在模具交付时每套模具带3件合格工序件;乙方负责提供每套模具的调试技术参数。

7)乙方制造好的模具其质量指标达不到硬度、精度、粗糙度等要求,并影响制件质量和模具寿命时,乙方应给予正常维修,如果模具制造出现较大质量问题,甲方有权扣质量违约金等形式补偿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三、模具制造及验收标准一)成型类冲压模验收标准1、主要检查验收项目和适用围1. 1 本标准对塑变类冲压模的凸模、凹模、退压料及定位、导向机构、外观及安装尺寸的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

以及对制件、凸模与凹模、定位和压料、安装与外观的调整检查项目及技术作出规定。

1. 2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外协厂制造塑变类冲压模,也适用于境外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

1. 3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与甲乙双方认可的图纸及技术协议执行。

1. 4 本标准中使用的表面粗糙度按Ⅰ系列执行。

冲压模具验收具体内容

冲压模具验收具体内容

冲压模具验收具体内容(2010/02/23 16:05)浏览字体:大中小模具验收的具体内容1.毛刺的检验:主要是手感,小于0.1mm-0.15mm,局部直线段焊补是可以接受的,但在角落的焊补是不允许的。

2.模具各配合面的检验:可以在验收前叫对方先拆下来,然后当场叫他们装上,看配合面是否合乎要求。

3.对模具每块结构进行验收,确认其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及确保结构强度;同时对到底块及肋条加以检查。

4.模具型面及刃口的检验:型面硬度为HRC40-45以上,刃口硬度HRC55以上。

凡经过淬火的部件应附有淬火硬度检验报告单。

5.模具所有材料的真实性:首先硬度上判断,再是有检验试棒和铸件材质的报告单。

6.模具型面肉厚的检验:主要是通过压力机冲压后模具没有问题,一般就可以通过了。

7.判断凸凹模在合模后的间隙:可以看成型到底记号,也可以测试型面里的断差。

8.废料槽的合适程度:看废料能否顺畅的排出机台。

9.冲孔凹模刃口的高度:一般5mm左右(一般指自己加工的凹模,其它是标准件。

)10.30台份手工样件不需要稳定性,但是必须在检具上合格,反弹再大也必须用人工修正让其在夹紧状态下合格,30台份手工样件可以有起皱,但不能有破裂。

11.当验收拆装方便性的时候:要将压料板拆下,如果其中一块刀块必须拆下,那这块刀块需涂特定的颜色。

12.外板件验收:主要是产品上,外观刚性,外观质量有专门的检验设备(乔丰有),有些容易起皱的位置,用油石推推。

车身覆盖件应有足够的刚性。

同时为控制产品的回弹,将产品定位放置在检具上,在不夹紧的状态下检测,料厚大于1.0mm零件,零位面测点扭曲变形不超过1.5mm;料厚小于等于1.0mm零件,零位面测点扭曲变形不超过2mm。

13.板材的存放是在库房内,一般没有拆分过的是没有问题的,有拆分的那就需要早点用掉。

静态检查:模具打开:外观完整,铸件没有裂纹,无严重的砂眼,结构强度OK,表面及刀口硬度OK,模具粗糙度OK;搭接面之间的间隙要小于0.05mm,各滑动面间隙要求小于0.1mm,凡模具部件超过15kg或取放不方便的零部件均应设置起重螺孔(M16、M20、M24、M30、M36)或起重孔。

冲压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

冲压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

冲压模具制造检验技术要求摘要冲压模具制造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为了确保冲压模具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冲压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检验技术要求,包括材料检验、加工工艺检验、装配检验等方面。

1. 引言冲压模具制造是一项技术复杂、工序繁多的工作。

模具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冲压模具制造检验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2. 材料检验冲压模具制造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抗疲劳性能。

因此,在购买材料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材料检验。

2.1 材料强度检验材料的强度是决定模具耐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

拉伸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参数,通过比较实测值和标准值判断材料的合格性。

硬度试验则可以评估材料的硬度,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洛氏硬度试验、布氏硬度试验等。

2.2 材料化学成分检验材料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的性能特性。

通过化学成分检验可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的含量,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有光谱分析法、化学分析法等。

2.3 材料组织检验材料的组织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可以评估其合格性。

常见的材料组织检验方法有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

3. 加工工艺检验冲压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工艺决定了模具的精度和尺寸精度。

为了确保加工工艺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

3.1 加工尺寸检验加工尺寸是冲压模具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通过比较实际加工尺寸和设计尺寸,可以评估加工工艺的准确性。

常用的加工尺寸检验方法有量具测量、三坐标测量等。

3.2 表面粗糙度检验冲压模具的表面粗糙度对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光学测量仪、表面粗糙度计等工具可以对模具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对来自于外部的物料、内部加工的部品以及总成后的模具按要求进行检验,以确保投入使用的物料、部品和模具满足预期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的部品及模具,包括采购的物料、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部品。

3.定义
来料检验:外部购买的物料和委外加工部品的检验。

过程检验:内部加工的模具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检验。

最终检验:模具总成后的检验,包括模具外观、可成形性、成形产品等的检验。

4.职责
4.1工程部负责相关检验数据的提供。

4.2质检部负责对物料、部品以及模具实施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4.3仓库对采购物资质量负责,并配合质检部做好来料检验工作。

4.4生产部协助做好过程检验,并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不投入使用。

5.检验作业流程
5.1来料检验
5.1.1作业流程图
5.1.2作业流程
5.1.2.1仓管员在接收到外来的物料时,对物料种类、供应商、数量等信息进行确认,
确认无误后将物料存放在暂放区域,并以“待检品”予以标识同时通知品管。

5.1.2.2质检部接到报检信息后对物料名称、规格、供应商、包装、标识等与相应的采购文件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出/入库检验记录》。

5.1.2.3检验合格的物料贴上“合格”标签,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1.2.4检验不合格的物料,质检部会同设计、钳工、数控等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别采用”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5.1.2.5采购担当将不合格物料的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无法采用的物品予以退回同时填写《质量异常纠正措施单》。

5.1.2.6如特别采用的物料要修整的,修整后须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5.2过程检验
5.2.1作业流程图
5.2.2作业流程
5.2.2.1各工序作业者完工后进行自检;若自检不合格则重新返工,本工序无法返工的按不合格处理。

5.2.2.2 质检部接到报检信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出/入库检验记录》。

5.2.2.3检验合格的部件以“合格”进行标识,移交下一道工序。

5.2.2.4检验不合格的部件,质检部会同设计、钳工、数控等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别采用”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5.2.2.5对于不合格项质检部开《不合格项整改报告》,相关部门对问题点分析、纠正和预防,同时对预防措施进行确认。

5.2.2.6特别采用的部品对其它工序有影响的,责任者需及时通知相关方;要修整的部品,修整后须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5.3最终检验
5.3.1作业流程图
5.3.2作业流程
5.3.2.1模具零部件制造完成后,钳工担当对各部件进行组装、复合,实配合格后再进行总装实配复模,并确认各部件功能运作正常,不符合要求的及时修正。

5.3.2.2总装实配后质检部按《模具自检表》相关内容进行检验,成形依据设计提供的《试模联络单》,对模具进行试作并提供试作报告。

5.3.2.3试模品出样后,检测科对产品进行检测;营业技术担当对检测科提供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定,对不符合图纸要求或试作中的问题点以及顾客提出要求设计更改的内容向生产部提出修正。

5.3.2.4试作合格的模具移交客户验收。

6.检验和试验
6.1取样
同一规格的物品按每批3~5PCS抽取样本或由品管担当确定,小于3件的批次进行全检,有公差标准的关键尺寸在现有资源可以测量的情况下要全部测量。

6.2检验要求
6.2.1品管人员抽取样本后,先分别对外观、尺寸进行判定,再进行破坏性检验。

6.2.2外观检查环境要求:采用常态照明(40W日光灯使光线充足),待测量物品测量面与检验人员肉眼距离25~35cm,观察角度要求垂直于待测量物品被测面的±45º角,观察时间为10±5秒。

6.2.2监视和测量装置要求:卡尺精度等级不低于0.02mm,千分尺精度等级不低于0.01mm,标准规精度等级不低于0.01mm,其它或自制的检具等装置要满足相关的工艺、检验文件或工程图纸上的测量要求。

6.3检验内容
6.3.1五金类(螺丝、加热元件、弹簧等)
性质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要求缺陷类别
外观表面外观目视无色差、无混料、无氧化、无毛边一般
无机械损伤、无缺损、变形等不良重要
功能适配性配合产品配合应满足图纸或规格说明书重要
使用功能测试按规定测量其机械、电气要求项目
尺寸尺寸测量卡尺符合规格要求重要
包装包装状况目视包装无破损,标签字迹清楚一般
6.3.2模具部件类(含毛坯和成品)
性质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要求缺陷类别
外观表面外观目视无机械损伤,无缺损及扭曲变形,无开裂重要
无氧化现象,表面光洁,倒角均匀无锐边,编号正确、清晰一般
材质供方检测目视供方提供的质保书(或物性表)满足规格要求重要
硬度硬度计硬度满足规格要求(45C\55C HRC<25、P20\PX5 HRC28~35、718HH\DH2F 35~40、NAK\2738 HRC40~45、SKD61淬火HRC>45)重要
加工性工艺验证使用部门试用确认重要
性质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要求缺陷类别
尺寸尺寸卡尺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孔、槽可用塞规、芯棒测量)重要
尺寸千分尺/机床
3D值三次元/机床满足造型数据要求
垂直度三次元/机床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斜度三次元/角度尺
适配性实配滑动部滑动顺畅,产品面间隙≤0.03mm,其它间隙≤0.05mm
冲裁模具
外观1、模具零件不允许有裂纹,工作表面不允许有划痕、机械损伤、锈蚀等表面缺陷
2、冲裁模之凸凹模刃口及侧刃等必须锋利,不允许有崩刃、缺刃和机械损坏
3、热处理后的零件硬度应均匀,不允许有软点和脱碳区,并清除氧化物
4、模具正反面都应有该模具的标识,至少包括:产品名称及图号、模具名称
试模1、推料、卸料机构必须灵活;且在模具开启状态下须突出凸凹模表面0.5-1MM
2、冲模所有活动部件的移动应平稳灵活,无滞止现象
3、冲孔、落料的漏料孔应保证畅通
6.4缺陷等极
6.4.1重要:性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会导致模具不能成形或最终成形品达不到要求,以及客户不能接受或存在重大投拆的。

6.4.2一般: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影响性能或与客户沟通能接受的。

6.5特别采用
属下述情况,不满足规定要求但不影响性能的,可特别采用。

a.部件尺寸超差,但实配后符合要求的可特采(产品面间隙不得大于0.03mm)。

b.经重新加工或修补后,能达到要求的可特采。

c.有缺陷但与客户沟通后能接受的可特采。

6.6免检
要求不高且工艺能完全保证的、现有资源不能检测的项目经主管人员同意后免于检查。

6.7紧急放行
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且本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影响下道工序加工,才能紧急放行。

7.相关记录
《不合格报告书》《模具电极检验记录》
《模具自检表》《出入库检验记录表》
《模架检验记录》《质量异常纠正措施单》
批准审核编制日期日期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