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原创】《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及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热水、冷水、针筒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现象,如夏天自行车轮胎容易爆裂,冬天轮胎容易漏气,引发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思考。

2. 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温度对空气体积有影响。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如水、铁器等,并记录下来。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现象的敏锐性。

2. 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观察其他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情况。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活动,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热胀冷缩装置,观察不同温度下空气体积的变化。

2.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40分钟)完成。

十、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瓶、热水、冷水、针筒等。

2. 教学课件: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动画演示、实验步骤等。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玻璃瓶、水、冰块、热水、记录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个气球、一个玻璃瓶、一杯热水和一杯冰块。

(2)实验步骤:a. 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记录气球体积。

b. 将热水倒入玻璃瓶,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气球体积。

c. 将冰块放入玻璃瓶,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气球体积。

(3)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规律。

3.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水管破裂等。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观察并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提高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和观察日记,评价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察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释实际现象。

七、教学进度安排:1. 预习:学生在上课前预习空气热胀冷缩的相关知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授课:第1-2课时用于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验,并进行讨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间大小从游戏中明白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安静地挨个站在中间手舞足蹈或作剧烈运动【提示】从游戏中明白:空气微粒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空气就膨胀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①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②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三、课堂练习:判断题1、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剧烈和扩大。

2、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没有水明显。

3、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4、热水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

5、热气球升空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6、自行车保胎多发生在冬季。

四、拓展提高: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现象①暖壶倒满开水后,塞子为什么会蹦出来?【提示】因为热水瓶里面有空气,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②冬天,闲置的篮球、排球和足球会变瘪,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提示】因为冬天温度低,球里的空气体积变小收缩。

五、作业布置小调查: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填写游戏手册提出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认真听独立完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交流课后完成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总结课堂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了解热胀冷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在科学探究中,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图面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游戏”解释现象,体会到热无处不在,培养了浓厚的科学兴趣。

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2.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每组3个烧杯、1个锥形瓶、1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吹泡泡的瓶子师播放实验视频“吹泡泡的瓶子”。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向塑料瓶外壁倒热水时,烧杯内冒出气泡?再向塑料瓶外壁倒冷水时,蓝色液体被倒吸到了塑料瓶中?生预测:可能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

引出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师板书课题)二、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1.讨论方法师出示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装置,提出问题:空气看不见,我们还能利用左边这个装置来探究吗?生预测:不能。

师:你们能想出一些观察办法来吗?生思考(预设):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内的空气在膨胀了。

师可以适当引导(出示装空气的气球和装水的气球):向气球里充入空气和水,哪个更容易使气球膨胀?生(预测):空气。

师:现在,你们想到方法了吗?生(预测):准备一个瓶子,瓶口套住一个气球。

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师:说的很棒。

出示材料:锥形瓶、气球、三个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

2.探究生探究:把套了气球的锥形瓶依次放入热水、常温水、冰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并用图画记录。

师生交流试验现象:3.讨论师出示空气和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与液体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预测):空气比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明显。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各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拟”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用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懂得空气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速度有关,试着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器材一组;乒乓球两个;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器材六组;热胀喷泉实验器材两组;课件。

教学过程:一、魔术激趣,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魔术演示。

2.设疑引入,板书课题。

二、走进生活,初步感知1.播放视频,创设问题情境2.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巧解问题三、猜想验证,探究新知(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交流,分享实验方案3.梳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引导猜想实验结果5.指导学生操作实验6.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四、对比实验,提升认识(水与空气热胀冷缩的对比实验)1.提出问题: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的热胀冷缩谁的本领大?2.老师演示对比实验(七彩喷泉实验),学生观察3.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五、分析原理,揭示本质1.播放微课《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因》2.游戏模拟,感悟体验六、拓展延伸,揭秘开课魔术七、综合应用,巩固提升八、盘点收获,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后体积增大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案: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玻璃瓶、水、温度计。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气球,提问:你们发现气球有什么特点?3. 揭示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个气球、一个玻璃瓶、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2. 实验步骤:a. 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记录气球的大小。

b. 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c. 将气球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收缩情况。

d. 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实验现象:空气为什么会在温度变化时膨胀或收缩?三、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空气在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在受冷时,分子运动减慢,间隔变小,体积收缩。

2. 讲解实验原理:热水使空气受热膨胀,冷水使空气受冷收缩。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家庭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气球或塑料瓶在温度变化时的现象。

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五上《热》单元教学设计 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简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是学生在研究了液体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本节课内容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出办法来观察。

学生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合理选择搭配,然后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静置观察现象。

同时联系到水的热胀冷缩,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不同之处。

活动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选择模拟游戏生动表现了空气“微粒”的运动,从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进一步认识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经过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学习后,学生们已经对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对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空气为例,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

同时与水的热胀冷缩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还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 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每组3个烧瓶、1个锥形瓶、1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袋空气。

【教学过程】一、问题聚焦(预设5 分钟)1.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教案_教学设计_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教案_教学设计_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翻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拟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体积胀大空气热胀冷缩受冷体积缩小。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吴启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2、过程和方法: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设计能看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生:气球塑料袋皮筋师:瘪乒乓球两个(其中一个是破裂的)、试管6支,气球6个,能封闭的塑料袋,细管6个,大塑料管6支;红墨水,冷热水等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有一个瘪乒乓球,谁有办法帮老师把球回复如初?学生自由回答,有学生说可以用热水泡,可以挤等等。

(二)、老师演示用水泡的方法。

可以把瘪的地方朝上,让球慢慢鼓起来。

演示实验,验证同学想法。

(三)、为什么用热水可以使乒乓球鼓起来,说说你的猜想?预设一,有同学说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请他说说热胀冷缩怎样使球鼓起来。

老师可以启发,球壳能否挤压,使球鼓起来。

预设二,如果同学说不上来,老师就启发。

可能使乒乓球鼓起来的因素。

(四)、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

1、既然要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首先要抓住空气,你有办法抓住空气吗?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师总结;如扎口的塑料袋,气球,带盖子的瓶子,注射器……2、我们抓住了空气,那怎样给空气加热和遇冷呢,因为你要研究空气在冷和热里的变化呀?可以试管加热,但比较麻烦,可以有热水和冷水代替。

3、现在又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看见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学生讨论。

这是一个难点。

所以老师要鼓励讨论。

老师也演示方法。

通过讨论,老师归纳如下方法:试管套气球塑料袋密封试管加细管,细管加红墨水等等。

4、学生小组决定方法,到老师拿器材,分组合作实验。

老师也去指导。

实验时老师提醒学生分好工,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空气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玻璃管、水槽、冰块、热水、秒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体积为什么会变化。

2. 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空气体积是否受温度影响。

(2)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空气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实验,讲解实验过程及结论。

(3)教师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及结论。

2. 家庭小实验:观察家中气体(如天然气、空调制冷剂等)的热胀冷缩现象。

3. 思考题: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解释?六、教学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空气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 学生分享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小结,强调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八、课后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家庭小实验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⒉.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可以使用气球、烧瓶等简单工具进行实验。

3.讨论与总结: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然后由教师引导,全班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和现象。

4.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计、气压计等。

同时,也可以拓展到其他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讨论法: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授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作业: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记录下来。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验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热水、冷水等。

2.多媒体资源: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图书资源:提供相关科学图书供学生查阅。

小学科学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引言:本次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与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由分子组成的,热能会使空气分子活动加快;2.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3.能够观察、记录并解释热胀冷缩现象;4.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空气球、水杯、生活用火柴或蜡烛、透明塑料瓶、水和冰块。

2.教材:小学科学4课本《空气的热胀冷缩》。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能举例说明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进行简要的讨论。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课本的介绍,讲解空气是由很多个微小分子组成的,并且这些分子不停地在运动。

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也会加快,分子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增大,空气体积就会扩大,形成“热胀”。

而当温度下降时,空气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空气体积就会缩小,形成“冷缩”。

3.实验操作(15分钟):首先,老师展示一个实验:将一个空气球放在生活用火柴或蜡烛的火焰上加热一会儿,然后迅速取下火焰,观察空气球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接着,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每个学生都拿一个透明塑料瓶,将瓶子口塞住,然后用手轻轻摩擦塑料瓶的身体几秒钟,再将手拿开。

观察塑料瓶的变化,并让学生解释其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摩擦产生了热量,导致了空气的热胀现象。

4.实验讨论与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

鼓励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原理,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论。

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出相关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加热空气会使分子运动加快?”、“为什么冷却空气会使分子运动减慢?”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观察到哪些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等等。

5.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运用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特性?例如,热气球、温度计等。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 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水槽、冰块、热水、温度计、塑料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魔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球在热水和冰块中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6. 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感受,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作业设计:八、评价方式: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论文的质量。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课后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如《空气的秘密生活》、《科学实验:空气的力量》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4《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4《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4《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空气也像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会膨胀,体积变大;随着温度的降低,空气会收缩,体积变小。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一定的结论。

但是,对于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和展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4.结果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知识拓展:讲解空气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安全气囊、热气球等。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空气的热胀冷缩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案: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因。

2.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瓶、水、温度计、灭火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2. 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a.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c.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分析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

b.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

4. 小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学生思考空气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写一篇关于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科普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仔细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3. 作业完成评估: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练习题的正确率、家庭小实验的创新性和科普作文的写作水平。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是否合理运用了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2.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每组3个烧杯、1个锥形瓶、1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吹泡泡的瓶子师播放实验视频“吹泡泡的瓶子”。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向塑料瓶外壁倒热水时,烧杯内冒出气泡?再向塑料瓶外壁倒冷水时,蓝色液体被倒吸到了塑料瓶中?生预测:可能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

引出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师板书课题)二、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1.讨论方法师出示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装置,提出问题:空气看不见,我们还能利用左边这个装置来探究吗?生预测:不能。

师:你们能想出一些观察办法来吗?生思考(预设):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内的空气在膨胀了。

师可以适当引导(出示装空气的气球和装水的气球):向气球里充入空气和水,哪个更容易使气球膨胀?生(预测):空气。

师:现在,你们想到方法了吗?生(预测):准备一个瓶子,瓶口套住一个气球。

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师:说的很棒。

出示材料:锥形瓶、气球、三个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

2.探究生探究:把套了气球的锥形瓶依次放入热水、常温水、冰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并用图画记录。

师生交流试验现象:3.讨论师出示空气和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与液体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预测):空气比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明显。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明显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热胀冷缩并分析实验。

【教学难点】1.设计并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并作合理解释。

2.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过程。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烧杯、一个锥形瓶、一只气球。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PPT上演示)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一、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气球实验):①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气球胀大。

②锥形瓶放入冷水中,气球缩小。

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烧瓶实验):①水面冒泡(空气体积变大)。

②红色水进入玻璃管(空气体积变小)(备注;用红色水更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三、微观模拟空气的热胀冷缩:模型构建--过程模拟--含义解释。

四、什么是热胀冷缩及运用。

【教学反思】
1.优点:①教学思路清晰,内容详实。

②各环节衔接得当。

2.缺点:①PPT字数太多,内容虽丰富但略显冗长。

②讲课语气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

③实验设计过于专业化,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另外语言要通俗易懂。

④章节总结太多导致拖堂了几分钟,以后要注意。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设计大家好!今天我的科学实验课是《空气的热胀冷缩》,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教学过程、实验改进创新、实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演示。

一、教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次实验教学是让学生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目标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次实验的学习内容很有探究的热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实验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一)科学知识: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质疑、交流、验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验原理通过密封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到,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胀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四、实验器材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本次实验教学材料做了创新性的准备:每组准备:材料盒、烧杯、烧瓶、带瓶塞的玻璃管、透明塑料管、热水、凉水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设施一套、滴管、红墨水、热水、课件等。

五、实验内容教科书中这两节实验课内容为,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

六、当前实验的不足在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中,学生在前一课“液体热胀冷缩”学习的基础上,教科书直接出示空烧瓶,教师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课本提示,学生会想到教材给出的原实验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原实验设计)先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再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让瓶内空气受热,即可看到气球慢慢地鼓起来。

然后,把锥形瓶移至冷水,又可见气球变小,瘪下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情感目标:
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三、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图片进行讲解和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微粒运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烧杯、温水、冰水、热水、锥形瓶,气球、蓝墨水、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新课:空瓶装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观察现象
(1)、师:请同学们说说瓶中有什么。

(2)、在空瓶装入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猜一铺把热水倒出后,瓶子是什么形状的?
(3)、把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2、设计并完成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
师: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可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想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用锥形瓶来收集空气,需要把收集到的空气密封吗?为什么?
(2)如何让收集到的空气受热、受冷呢?
(3)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体积的变化呢?
师:请同学们小组里讨论。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

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师: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

师:好了,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小组的修改意见。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真是多种多样。

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能解答一下吗?
(1)锥形瓶口上套着的气球起什么作用?
(2)套着气球的锥形瓶在两种水中摆放的顺序是怎样的?
3、学生实验
4、师:哪个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组汇报。

5、师:同学们,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把两者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教师演示,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6、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空气为什么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自学后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模拟“微粒的运动”,做个游戏,看看空气的微粒是如何热胀冷缩的。

7.教师引导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给个合理的解释。

8、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过会儿又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七、小结: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解释这个现象的发生。

八、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后膨胀(体积增大)←——微粒运动加速且微粒间距离增大
受冷后收缩(体积缩小)←——微粒运动减慢且微粒间距离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