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理
泡沫分离是根据表面 吸附原理,借助鼓泡使溶 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 在气-液界面,随气泡上 浮至溶液主体上方,形成 泡沫层,将泡沫和液相主 体分开,从而达到浓缩表 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 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
2.原理
泡沫分离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所需分离的溶质应该是表面活性物质,或者是可 以和某些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它们都可以吸附 在气-液界面上。 • 富集质在分离过程中借助气泡与液相主体分离, 并在塔顶富集。 它的传质过程在鼓泡区中是在液相主体和气 泡表面之间进行,在泡沫区中是在气泡表面和间 隙液之间进行。所以,表面化学和泡沫本身的结 构和特征是泡沫分离的基础。
4.应用
4.5 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
对于分离糖-蛋白质混合体系,与geveg溶剂萃取方 法相比, 该法操作简单, 处理量大,不需外加任何有机 溶剂。 目前能够利用泡沫分离技术成功分离出的蛋白质 有: 磷酸酶、链激酶、蛋白酶、血清白蛋白、溶菌酶、 胃蛋白酶、尿素酶、过氧化氢酶、明胶、大豆蛋白、 β- 酪蛋白、抗菌肽类等一系列蛋白质。
Yun-Hwei Shen通过实验论证了从水溶液中分离TiO2的 可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适当的操作条件下,TiO2回收率可达100%。
4.应用
4.5 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
分离糖-蛋白质混合体系 研究方向 分离蛋白质二元及多元体系 蛋白- 酶体系的分离 应用的原理:根据各物质表面活性的差异,但对于 表面活性相近的蛋白质, 在气液界面的吸附结构决 定了蛋白质的吸附优势, 因此蛋白质表面活性强弱 的判定是断定泡沫分离效果的首要前提。
采用环流泡沫塔和鼓泡塔两种设备进行对比实验。 当采用连续操作时,可使环流塔中的气液环流始终 处于最佳状态,能够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气体分布器上的气孔孔径越小,产生的泡沫也就越 小,泡沫含水量增加,降低了富集比,但产生的泡沫总 体积增大,扩大了表面活性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回收 率。因此,气体分布器的孔径越小,回收率越高。
4.应用
4.5 分离皂苷有效成分
皂苷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成分, 具有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皂苷元, 并且具有良好 的起泡性, 因此可用泡沫分离技术来从天然植物中提 取皂苷。
目前, 人参皂苷和三七皂苷等中药皂苷类有效组 分的富集分离都使用泡沫分离技术。王良贵等对三七 粗提液进行泡沫分离, 泡沫相三七皂苷收得率73.6%, 液相三七多糖收得率为 87.5%。
3.2 评价泡沫分离程度的指标
分配因子:Γ/X =
吸附溶质在表面的浓度 吸附溶质在主体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原料中金属离子(其他组分)的浓度 它在残液中的浓度 泡沫分离中可 能达到的最大 分离程度 残液的脱除 程度
脱除率:脱除率 =
增浓比:增浓比 =
泡沫中被吸附物质的浓度 主体溶液的浓度 原料液的体积
塔顶产品的 增浓程度 一般希望泡 沫体积比尽 可能小
3.设备及流程
3.1 泡沫分离的操作方式
泡沫分离的操作是由两个 基本过程组成: 1)待分离的溶质被吸附到 气-液界面上 2)对被泡沫吸附的物质进 行收集并用化学、热或机 械的方法破坏泡沫,将溶 质提取出来。 因此它的主要设备为泡沫 塔和破沫器。
3.设备及流程
3.设备及流程
蛋白质分离器
3.设备及流程
泡沫分离技术
主要内容
1 2 3 4 5 概述 原理 设备及流程 应用 展望
1.概述
1.1 泡沫分离的发展 1915年用于矿物浮选; 50年代用于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 60年代采用泡沫分离法脱除洗涤剂工厂 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获得成功; 1977年报道泡沫分离法用于DNA、蛋白质 及液体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
4.应用
4.4 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处理工业废水
分离的对象是真溶液,通过向溶液中加入表面 活性物质,吸附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通过鼓泡将 其带出,从而实现分离。一般认为,吸附在泡沫表 面的表面活性剂与溶质的作用力有两种,一种是表 面活性剂与溶质间的离子-离子作用力,它具有良 好的选择性和高的提浓率,另一种是离子-偶极间 的作用力。
1.3 泡沫分离的分类
需要鼓泡,但不 一定形成泡沫层
1.概述
1.3.1 非泡沫分离
鼓泡分离法 从塔式设备底部鼓入气体,所形成 的气泡富集了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并上 升至塔顶和液相主体分离,液相主体得以 净化,溶质得以浓缩。 溶剂消去法 将一种与溶液不相互溶的溶剂置 于溶液的顶部,用来萃取或富集溶液内的表 面活性物质。该表面活性物质藉容器底部 所设置的鼓泡装置中所鼓出的气泡吸附作 用带到溶剂层。
1.概述
1.3.2 泡沫分离
泡沫分离法 用于分离溶解的物质,它们可以 是表面活性剂,或者可与表面活性剂结合 的物质,当料液鼓泡时能进入液层上方的 泡沫层而与液相主体分离。 泡沫浮选法 用于分离不溶解的物质,按照被 分离对象是分子还是胶体,是大颗粒还是 小颗粒等,又可分为矿物浮选、粗粒浮选、 微粒浮选、粒子浮选、分子浮选、沉淀浮 选和吸附胶体浮选。
4.3 矿物浮选
泡沫浮选最古老、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矿物浮选。
浮选前处理:矿石 粉碎 加水 矿浆 加浮选剂 搅拌 通入空气 泡沫和矿浆
大多数天然矿物的表面是亲水的,易为水所润湿。 因而,必须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捕收剂和起泡剂。有时 还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调节剂,对捕收剂起促进或抑制 作用,以达到对混合矿物作选择性浮选的目的。表面活 性剂可以选择性地改变矿物的疏水性,从而使浮选几乎 可用于所有的矿石,同时它又有利于矿浆形成泡沫,以 作为浮选的分离手段。泡沫浮选至今仍是大多数矿物的 分选和煤净化的一种最有效的技术。
4.应用
4.1 4.2 4.3 4.4 4.5 4.6 分离细胞 分离固体粒子 矿物浮选 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 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 分离皂苷有效成分
4.应用
4.1 分离细胞
泡沫分离法可以从待分离基质中分离出全 细胞。用月桂酸、硬脂酰胺或辛胺作为表而活 性剂,对初始细胞浓度为7.2×108 cfu/cm3的 大肠杆菌进行细胞分离,结果lmin内能除去90 %的细胞,用10min的时间能除去99%的细胞。 此外,泡沫分离还可用于酵母细胞、小球藻、 衣藻等的分离。
3.设备及流程
3.3.2.3 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很多泡沫体系对离子强度很敏感,离子强度增加, 效率很快下降,这是由于相同电荷离子的竞争吸附引起 的。
3.3.2.4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宜超过CMC,但也不能太低, 使泡沫层不稳定,太高使分离效率下降。
3.设备及流程
3.3.3 分离设备的影响
4.应用
4.5 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
通过近年的研究总结出有两大类蛋白质适 于泡沫分离, 分别是和质膜结合的蛋白质与抗 菌肽类, 这两类蛋白质的共同点是都有很强的 疏水性, 具备了吸附于气液界面的表面活性, 但有些蛋白质容易在吸附过程中变性并难于复 性, 如何保护易变性的蛋白质或使变性的蛋白 质复性是泡沫分离蛋白质技术急需解决的重要 问题。
3.3.1.4 温度的影响 升高液体温度,泡沫产生的数量将会增加,泡沫含 水率降低,富集比增大。
3.设备及流程
3.3.2 溶液体系性质的影响
3.3.2.1 进料浓度的影响 在进料浓度很低时,提高溶液浓度,溶液富集比增 大;但浓度升至一定程度时,再增加溶液浓度,残留溶 液浓度也增大,富集比就会降低,但回收率增加。 3.3.2.2 溶液pH值的影响 溶液PH值对分离效果影响很大。 对于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如蛋白质的泡沫分离,在 等电点时效率最高; 对于非表面活性物质,可控制在某一PH下使其Γ/c (吸附分配因子)最大,这样可从离子混合物中分离个 别离子。
3.设备及流程
3.3.1.2 泡沫区高度的影响 随泡沫区高度的增加,泡沫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 泡沫破碎排水,因此收集到的泡沫数量减少,泡沫含水 量降低,泡沫就越干燥,所以富集比增大,但表面活性 物质的回收率降低。 3.3.1.3 液相高度的影响 对部分物质有影响,液体高度增大,泡沫在液体中 的停留时间变长,富集比增大。
1.概述
1.2 定义 泡沫分离(Foam Separation)是以气 泡作分离介质来浓集表面活性物质的一种新 型分离技术。
可被分离的物质: 本身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例如蛋白质、酶 本身为非表面活性剂,但它们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 性物质络合或螯合的能力,例如工业污水中的金属离子。
1.概述
2.原理
2.1 表面化学 (1)表面活性剂及其界面
特性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行为 是很快地聚集在水面, 使 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减少,从 而使表面张力按比例急剧 下降。 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 溶液表面张力不再降低。
2.原理
(2)Gibbs(吉布斯)等温吸附方程
Γ为吸附溶质的表面过剩量,即单位面积上吸附溶
体积比:体积比 =
泡沫液的体积
3.设备及流程
3.3 影响泡沫分离的因素
操作参数 溶 液 体 系 性 质
影响因素
分 离 设 备
3.设备及流程
3.3.1 操作参数
3.3.1.1 气流速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增加气流速度可以缩短分离时间,降低 分离后溶液的浓度,提高回收率,但同时会增加泡沫中 液体的含量,降低富集比,所以应根据不同需要调节气 流速度。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气速;要得到比较干 燥的泡沫相,可以在低气速下操作,若要得到液相中较 多的组分,可以进行高气速操作;还可以选择变气速操 作,即先低气速操作,后高气速操作,这样有助于分离 因子和回收率的提高。
2.原理
2.2 泡沫本身的结构和特征
2.2.1 泡沫的形成 泡沫是由被极薄的液膜所隔开的 许多气泡组成的。 泡沫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式: 气体通过连续相-液体时,采用搅 打或通过细孔鼓泡的方法被分散,形 成泡沫。 气体先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溶解 于溶体中,然后设法使这些溶解的气 体从液体中析出而形成大量的泡沫。
2.原理
气泡一旦在溶液中 形成,溶液中的表 面活性剂分子即在 气泡表面形成如图 所示的单分子层。 气泡借助浮力上升, 冲击溶液表面的单 分子膜。
某些情况下,气泡可以跳出液体表面,此时,该气泡表面的水膜外层上,形 成与液体内部单分子膜的分子排列完全相反的单分子膜,从而构成了较为稳 定的双分子层气泡体,在气相空间形成接近于球体的单个气泡。
许多气泡聚集成大小不同的球状气泡集合体,更多的集合体聚集在一起 形成泡沫层。 形成泡沫的气泡集合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泡,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气泡;二是泡与泡之间以及少量液体构 成的隔膜(液膜),是泡沫的骨架。
2.原理
2.2.2 影响气泡稳定性的因素
组分的化学性质和浓度 一般来说,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的泡沫稳定性比许多 醇、有机酸、碱或盐的水溶液的稳定性差。在临界胶束浓 度所形成的泡沫最稳定。 温度 泡沫的稳定性一般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主要是由于 随着温度的上升,气泡内气体的压力增加,形成气泡的液 膜粘度下降。 气泡的大小 小的气泡具有较长的寿命。表面积大的膜稳定性比表 面积小的膜稳定性小。
4.应用
4.2 分离固体粒子
由于分离的对象是含有固体粒子的悬浮液, 可以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捕收固体颗粒, 使它们获得疏水性。然后再加入适当起泡剂, 利用空气鼓泡,根据矿石粒子和脉石粒子性质 的差异,使脉石下沉,矿石随气泡上浮,从而 达到分离目的。这种技术较为成熟,已经广泛 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4.应用
质的摩尔数与主体溶液浓度之差,对于稀溶液即为 溶质的表面浓度
Γ/c为吸附分配因子
2.原理
如果溶液中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有:
n为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有关的常数。 例如:为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类型n=2;在电 解质类型溶液中还添加过量无机盐时n=1。
2.原理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c 和表面过剩量Γ的相互关系 可用右图表示。在b点之前, 随着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 c增加,Γ成直线增加,可 表示为:Γ=Kc b点后溶液饱和,多余的 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b点的浓 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此值一般为0.01~0.02mol/L 左右,分离最好在低于CMC下进行。
5.展望
5.1 主要优点
(1)设备比较简单,可以连续进行 (2)一般在冷态下操作,适用于热敏性及化学 不稳定性物质的分离 (3)在低浓度下分离特别有效,因此就特别适 用于溶液中低浓度组分分离回收 (4)能耗低。分离不涉及相变,对能量要求低, 与蒸馏、结晶和蒸发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