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向距离挑战人民版必修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
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汽车、飞机发明和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发明的史实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了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3)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表格整理等来掌握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通讯等产生以及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2)联系生活思考交通工具、通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
(3)探讨“互联网与人”等话题,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莱特兄弟等科学家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2)体会人类时间、空间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历史进程,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交通、通信和互联网三部分内容。
从学生心理特点来看,这部分知识贴近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
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了解不全面,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学习此节内容时可以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知识点,并注重知识的联系、迁移和运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交通工具、通信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②辩证看待科技的发展。
教学难点: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中国地图[教师提问]①从宁波到新疆的距离有多远呢?[教师提问]②在大中国的版图上,自东南向西北的直线距离有近4000公里,在这么远的空间距离内,你又会选择以下何种交通工具来缩短行程到达的时间呢?(飞机)[教师讲述]科技的发展缩短了宁波到新疆的距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距离挑战”的含义,了解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对距离挑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掌握20世纪以来,我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缩短距离、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作用。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距离挑战背后的历史规律,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
3.视频展示:播放一段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详细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嫦娥一号”等。
2.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规律,阐述科技进步对缩短距离、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积极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考题: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向距离挑战”的理解。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3)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科技领域,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2.实践作业:
(1)搜集关于我国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领域重大成就的资料,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与同学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科技进步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使命感。
2.树立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3.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让他们为我国在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同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优质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优质教学教案(5页)专题七第四节向“距离”挑战学习目标:姓名------------班级-----------------第 2 页第 3 页④________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⑵1887年,人们把⑤________装配到轮船上。
⑶1903年,美国⑥________设计制成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3.影响:⑴全世界⑦________业迅猛发展。
⑵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⑧________时代。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背景:从19世纪初开始,欧美的一些发明家利用⑨________现象研制通信装置。
2.有线电报⑴发明:美国人⑩________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⑵应用: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并向全世界扩展,形成遍布全球的⑪________。
3.电话第 4 页⑴发明:美国人⑫________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电话机。
⑵影响:电话在⑬________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4.无线电通讯⑴意大利人⑭________将⑮________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
⑵1916年,他完成的⑯________试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⑴1946年,①________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⑵经历了电子管、②________、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⑶为自动化和③________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第 5 页⑷有的计算机系统具有“④________”,能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2.互联网技术⑴产生:是⑤________与⑥________技术相结合的产物⑵影响:a.缩小了全球⑦________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⑧________、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b.使信息高效率传输,被称为“⑨________”。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
四向“距离”挑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
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联系所学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
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的判断分析,说明这些发明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巨大作用与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同时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通讯、互联网的变革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难点: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巨人是怎么养成的展示图片:千里眼、顺风耳、风火轮问: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现在的我们是否能够做到?为什么?导:没错,在科技的武装下,现在我们人类已经可以看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甚至可以做到日行千里,所以人类已经不是平凡普通的人了,进化成什么人了呢,加一个形容词。
(超人、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下巨人是怎么养成的。
【讲授】立体交通的诞生导:巨人的养成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类的双腿、双眼、双耳、大脑等各项机能不断延展的结果。
我们首先来看下人类双腿的延展,也就是交通工具的变革。
问:最原始时候人们怎么出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分别出现什么新式交通工具?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汽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问:汽车、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动: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时代;缩短空间距离;联系加强,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讲授】穿越大洋的电波导:交通工具的变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那人类交往的时间距离又是如何一步步被缩短的呢?靠的是人类双耳的延展,也就是通讯工具的变革。
问:你知道古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动:飞鸽传书、驿马(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烽火(烽火戏诸侯)……问:这些传递信息方式如何?动:速度慢、范围小、传递的信息量小问:近现代出现了哪些高级一点的信息传递方式?阅读136页2-4段寻找答案,时间、人物、发明。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1
5 .中国的互 联网建设:中国积极推进国家经济、教育科研、公用数据信息化。
知识经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纷纷出现能源危机,传统的工业经济陷入发展困境。于是,人们开始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越来越多地发展资源消耗低、知识含量高的经济。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概念: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 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2.背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思考题:你见过或听过哪些交通工具?
二、穿越大洋的 电波
1.条件: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2.成就: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作用与巨大影响。树立科技是生产力的观念。了解发明与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树立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
高中历史向“距离”挑战教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向“距离”挑战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向“距离”挑战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在交通、通信、信息等领域的重要发明。
认识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认识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
能运用联系的看法剖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明与发明之间的关系。
知道科技进步的踊跃作用,同时认识科技带来的悲观影响。
( 2)、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资料、科技片等来认识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
会采集、整理、运用与有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有关的判断剖析,说明这些发明对历史进度的作用和影响。
能运用联系的看法察看问题,认识继承云发展的关系。
能够利用有关的教课资源持续研究试验,认识发明的原理和构造。
加深对所学习的知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认识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作用与巨大影响。
建立科技是生产力的看法。
认识发明与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经过学习,认识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研究,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教课课时: 1 课时。
要点难点:要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全面评论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教课建议:1、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色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但是,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青少年应当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建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为本课内容切近生活,拥有鲜亮的时代性,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课中联合实质,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踊跃参加,增添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确立基础。
2、“互联网的出生”。
互联网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其实不陌生,建议采纳讲话法,让学生谈自己关于互联网的认识。
必修三向“距离”挑战说课
说课【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四向“距离”挑战大家好,今天我要讲授的内容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四节:向“距离”挑战。
本节的主题是介绍近代以来交通信息事业的发展状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以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课在第七单元中处于第四节。
在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总括性的特殊作用。
从内容来看属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角度看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
本课共有三目内容,其中立体交通的诞生、穿越大洋的电波两目不作要求。
所以在授课中着重突出对“改变世界的网络”这一目的地位。
学好本课内容,充分理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领域带来的重大变化,深刻体会科技的力量。
2.重难点突破(1)重点: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依据:突出核心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突破:分析材料,提取信息设计问题,思考探究(2)难点:将人类的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依据: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进行开拓思维,是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因而定位难点突破:学生小组活动与课堂讨论二: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班级的学生的优势在于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网络知识部分学生已经有所掌握而且非常感兴趣劣势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没形成体系,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立体交通的表现,电信事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
如正确利用网络,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利弊。
2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教法·情景问题法。
课件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传统讲授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讲课教案
向距离“挑战”(讲课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立体交通、通讯的诞生前提、过程和影响,互联网的产生及影响,理解科学技术的利弊双重性。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前节内容,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片放映,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科技的强大力量;感受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利弊双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辩证的看待,正确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专题七的第四个问题“向距离‘挑战’”,看到这几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向距离挑战,那肯定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缩短空间或者时间距离的东西对吧,想想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呢?(公交车等(交通)、电话(通讯技术)、网络(网络技术))。
对了,非常好,交通的发展、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诞生都是近代人类向距离发起挑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这节课呢,我们就一一来学习了解学习它们的诞生,首先来看近代交通的发展进步。
【内容教学】:一、立体交通的诞生根据大家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和书籍当中了解到的,古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马车、帆船;主要的还是步行)它都在陆地上,是一种平面交通。
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呢?(汽车、公共车、轮船、飞机等等)很明显,人类交通已经从陆地发展到高空了,是一种立体交通,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见证20世纪初这种立体交通的诞生。
(一)前提:内燃机的发明。
前提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古代的交通工具如马车、帆船,或者说步行都是靠人力或畜力,交通工具要继续向前发展,动力是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大家回忆一下,在上一问题的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没有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呢?(有,内燃机的发明)对了,内燃机的发明就解决了动力问题。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精)
第4课向“距离”挑战情景问题切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信息化社会正向我们走来,目前它已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等各个领域。
不管人们对互联网与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后果怎样评价,但可以断言的是,谁要是低估了信息产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谁就将会丧失时代的机遇。
面对互联网及信息化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兴利除弊,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
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立体交通的诞生”讲述了科技革命推动下汽车、航空业的兴起、发展概况。
本课第二目“穿越大洋的电波”主要讲述了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本课第三目“改变世界的网络”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发明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社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德国②1887 ③1903 ④莱特兄弟⑤平面⑥立体⑦美国⑧莫尔斯⑨1851 ⑩1866 ○111876 ○12美国○13电话○14马可尼○15无线电之父○16短波○17 1946 ○18美国○19自动化○20控制论○21人工智能○22通信技术○23信息高速公路重难疑点探究1.重大成果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创制成功,90年代柴油机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内燃机的发明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全世界石油开采量大幅上升,燃料问题相应解决。
这样,以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线电报外,电话、无线电通信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
这些发明为迅速传递信息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的交通运输事业和电讯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各大洲、2.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对(1①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进了传统产业不断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不仅使传统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④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2)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②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造成③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腐朽典型例题示例【例1】(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
展示有关汽车,轮船,飞机的一系列图片,
投影: “天涯若比邻 ”——科技对 “距离 ”的挑战。
材料一 公元 627 年秋,唐贞观元年, 28 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
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
材料二 1872 年,斐利亚 ·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
剑。
通过对科技进步在人们生活中巨大作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教师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回答如何能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教师总结归纳为两部分显性交通工具和隐性交通工具。
随着新的交通、
发明,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变的更为方便,范围更为广阔,地球变的越来越
离”挑战中,人类有哪些重大发明?以此引入新课。
( 3)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 4)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
(二)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水陆空有代表性的发明
① 1885 年,德国卡尔 ·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 ② 1887 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③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
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 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与苏联争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一)电子计算机
1946 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的阶段 (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1.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讲授新课:
信息传播工具的 “小 ”。在向 “距
投影:你见过或听过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水陆空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向“距离”挑战
3.中国互联网: 国家经济 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公用 数据通信网。
[误区警示] 对科学与技术的认识要注意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 影响分析。如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但带 来了环境的污染;原子能的出现是科技的重大进步,但 用于战争则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互联网在给我们生活带 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运用科 学知识和技术为人类造福,尽量降低其负面影响。
3.影响: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 交 通时代。
[深层点拨] 内燃机的发明、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立体交通工具的诞生。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1837年,美国人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2.1876年,美国人 贝尔 发明电话机。 3.1902年,意大利人 马可尼 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
提示 优点: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如电子商务)、信息 传递快捷(如电子邮件)、知识容量大等;缺点:网络空间虚 拟性会导致人孤独、青少年对网络痴迷影响学习、网络中一 些内容不健康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长时间上网影响身体健 康等。
4.你同意这种把互联网比喻为全人类大脑的说法吗? 为什么?
提示 不同意。人类的大脑能生成并创造出新知识,互 联网则只是知识的堆积;人类的大脑在思维过程中有情感, 互联网则没有;人类大脑在思考时,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遵 循基本的伦理道德,互联网则没有。如果把互联网的人的伦 理道德水平提高,能遵循基本的社会规范,则可把它称为人 类的资料库或图书馆。
2.你还知道哪些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 提示 赫兹发现电磁波,无线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为了纪念他,人们将电磁波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另外, 电流单位“安培”、电压单位“伏特”、功率单位“瓦”、 能量单位“焦耳”等,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讲课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讲课教案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
内燃机的发明,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推动了是由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二)过程:1、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陆):2、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海);3、1930年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活塞汽油发动机设计制成一架飞机,并试飞成功(空)。
(看课本第135页的图《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看看最早的飞机,非常简陋。
)人类步入海陆空立体交通时代!(三)影响:1、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能快速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2、(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铁路总长度成倍增长,汽轮普遍代替帆船,飞机、汽车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3、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从现在来看,立体交通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取得了极大地成功,现在我们生活之中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选择很多,出门既可以自驾也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十分便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个向距离发起挑战的技术:通讯技术的诞生)二、穿越大样的电波我们身边的通讯设备很多,比如现在大家都离不开的手机、家里的座机、电影电视中还经常看到的有线电报机,当然这个呢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了,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的雷达、对讲机等等。
那么想想要有什么才能让这些通讯设备正常使用呢?(要有信号、有电)(一)前提: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
(大家回想一下啊,这些我们同样在上一次课中已经学习过了。
)1、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2、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3、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很好,大家下去都有巩固复习啊,要继续保持,接下来,我们看通讯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概况:1、有线电报: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优秀教学设计3页.doc
《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松桃智华(第六)中学陈瑶课题:《向“距离”挑战》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了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明的概况;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学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人类时间、空间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历史进程;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
过程方法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科技知识,为社会建设出谋划策;组织络出现的进步作用与当今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
从而强化对科技进步作用的认识。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通过对科技进步在人们生活中巨大作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通过认识到科技进步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的结果,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
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侧重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在交通通讯领域的应用,讲的比较零碎, 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新的体系。
方便学生掌握,教师教学。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所了解,侧重于起止时间、具体内容。
但是基础还是过于薄弱,尤其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沟通社'会之间距离等问题,认识不够。
还需要教师引导,增加这方面的关注。
五、教学要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和通讯领域的成果;难点:怎样理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七、教学过程:导入:引用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文中节选,对比哥伦布与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认识的世界,说明今天人类己向“距离”发起挑战。
提出第一个探究任务:世界是怎么变平的呢?(人类之间的距离是怎么拉近的呢?)从而导入新课。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4 向“距离”挑战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一、基础知识填空
完成《一课三练》基础知识填空
二、预习提示
1、近代立体交通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有哪些重要的发明成就?
2、在电子通信方面有哪些成就?
三、新授过程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阐明立体交通的含义,即:汽车的发明、铁路总长度的增加,汽轮代替帆船,飞机的出现,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内容:专题七 第四节 向“距离”挑战
目标:
1、了解人类时间、空间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历史进程。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四、总结本节内容:让学生归纳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并掌握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由P120页学习思考导入新课,并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近代立体交通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有哪些重要的发明成就?
(1)交通工具发明的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重要发明: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诞生: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提问:电子计算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2)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3)影响: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甚至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1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梳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历程,包括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介绍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成就及意义。
2.分析航天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帮助学生理解航天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1.播放一段关于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视频,展示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吗?”“航天科技对我们的生活和国家有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教学策略:
a)按照时间线,梳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b)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航天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学生对科技原理的认识。
c)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科研工作者,体验航天科技发展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敬业精神。
d)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航天科技发展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航天科技发展历程、成就及影响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议论文写作: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航天科技发展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提供航天科技发展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技术原理、历史背景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历程和成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7.4向“距离”挑战(教案2)
7.4 向“距离”挑战(教课设计 2)【课程标准】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课过程】一、立体交通的出生1.条件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行使用阶段,推进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立体交通工具(1)汽车: 1885 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以汽油机为动力机分别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2)轮船: 1887 年,内燃机装置到轮船上。
(3)飞机: 1903 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设计制成飞机,创始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3.影响全世界交通运输迅猛发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快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有线电报1837 年,美国人莫尔斯发了然有线电报机,随后欧美各国纷繁架设电报线路,形成了遍及全世界的电报网。
2.有线电话1876 年,美国人贝尔发了然电话机,并成立了电话公司。
3.无线电报(1)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的理论第一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代称为“无线电之父”。
(2)1902 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递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取了成功,进而奠定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电子计算机(1)1946 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现在已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2)电子计算机不单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成立确立了基础,并且被宽泛应用到数据办理、设计实验等各个领域。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1)条件: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联合。
(2)影响:①互联网大大减小了全世界空间距离,使全人类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成为可能。
②互联网的建成,使信息快速抵达各个计算机用户终端,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③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没法料想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度。
【思想拓展】1.物理学的发展与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记是蒸汽机的宽泛应用,这是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的结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记是电力的宽泛应用和无线电通信的实现,这是电磁感觉现象的研究和经典电磁场理论重要打破的成就。
历史向距离挑战教案3人民版必修三
向“距离”挑战导入:请大家看一段精彩视频。
(播放《丝路》视频)师:刚刚的视频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生: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师: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各依赖什么交通工具?生:陆上--骆驼;海上船只。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但是,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这种交流方便吗?为什么不方便呢?(科技落后,交通不发达)过渡: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需要“缩短”空间距离。
长期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向“距离”发起挑战,改变这样一种不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是如何向“距离”发起挑战的。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七专题第四节。
人类挑战距离,离不开交通工具的发明。
下面我们一起看两组交通工具的图片,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一看这两组图片主要有什么区别?(点击幻灯片)——(引导学生从动力、平面到立体方面归纳)随着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由平面交通时代进入了立体交通时代。
下面就请同学们具体了解这些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情况。
点击填一填立体交通的诞生图片。
要求:当场填写,记忆。
问: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和什么重大发明有关呢?(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内燃机发明和使用)下面我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点击有填数字游戏的幻灯片)(过渡)立体交通大大“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那么,人类在通信方面又是怎样缩短时空距离的呢?同样,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比一比古今通信方式各有哪些特点?(边说边点击幻灯片)生:古代(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今天(速度快、距离远、信息量大)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
下面请同学们具体了解这些新通信工具的发明情况。
点击:填一填“通信技术的发展”。
要求:当场填写,记忆。
提问一:电报、电话、无线电等发明是主要利用什么原理?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提问二:无线电通讯技术主要是根据什么理论发明的?电磁波理论(赫兹)提问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安培A、伏特F、瓦特W、焦耳J、帕斯卡P升华:也就是说,科学家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不断创新,才取得一系列重大发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并掌握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教具:教学案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一、基础知识填空
完成《一课三练》基础知识填空
二、预习提示
1、近代立体交通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有哪些重要的发明成就?
2、在电子通信方面有哪些一起阐明立体交通的含义,即:汽车的发明、铁路总长度的增加,汽轮代替帆船,飞机的出现,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2、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子网络技术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互联网的建成使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建成。
思考P121页学习思考题,从正反两方面思考网络的作用。
答案见《课程同步导学》P162页
3、中国的电子网络建设计划
我国政府为了建成电子网络实施了哪些相关的计划?
国家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公用数据通信网
内容:专题七 第四节 向“距离”挑战
目标:
1、了解人类时间、空间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历史进程。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由P120页学习思考导入新课,并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近代立体交通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有哪些重要的发明成就?
(1)交通工具发明的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人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重要发明: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电报的发明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随后,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逐渐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电报网。
2、电话的发明
1875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还建立了电话公司。电话通信飞速发展,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体。
3、无线电通迅的发明
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的理论首先适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称为“无线电之父”。后来,他还完成了短波实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诞生: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提问:电子计算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2)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3)影响: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甚至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力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19,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12马力的活塞汽油发动机设计制成一架飞机,在基蒂霍克试飞成功。开创了航空事业的新纪元。
(3)影响:
推动全世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世界铁路总长度成倍增长,汽轮普遍代替帆船,汽车、飞机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