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数量性状遗传
遗传学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目录
• 引言 • 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 •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数量性状基因组关联分析 • 数量性状基因组编辑与优化
01
引言
研究背景
01
遗传学数量性状是生物体表型特 征中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 影响的性状,如身高、体重等。
02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 展,遗传学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已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关联分析的软件工具
01
Plink
一款常用的关联分析软件,提供 多种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工具,用 于处理和分析大规模遗传数据。
02
03
GAPIT
Tassel
基于R语言的关联分析工具包, 提供了丰富的统计方法和可视化 功能,适用于复杂数据分析。
主要用于基因组关联分析的软件,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多种统计模 型,可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
QTL定位的软件工具
QTL Cartographer
基于区间作图法的QTL定位软件,适用于大样本数据 集。
Tassel
综合关联分析和区间作图法的QTL定位软件,具有强 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R/qtl
基于R语言的QTL定位软件,提供了多种统计模型和 可视化工具。
05
数量性状基因组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广义遗传力
广义遗传力用于描述数量性状在遗传和环境变异中的贡献,计算公式为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值。
狭义遗传力
狭义遗传力仅考虑基因型对表型变异的贡献,计算公式为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值。
遗传相关分析
遗传相关系数
用于描述两个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计算公式为两个数量性状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之间的比值 。
第四章数量性状遗传
第 2 页 共 2 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08 中草药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电子教案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遗传育种
第5讲
授课日期: 授课日期: 2010 年 月 日 节课 授课题目: 授课题目: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教学目的:掌握数量性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了解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熟悉 教学目的:掌握数量性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了解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其估算。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其估算。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微效多基因假说。 教 学 进 程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 1、连锁遗传? 2、交换值?连锁遗传的机理? 导言: 导言: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一、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概念 1、质量性状 2、数量性状 二、数量性状的特征 1、数量性状可以度量 2、数量性状呈现连续性变异 3、数量性状表现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4、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三、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原理:微效多基因假说 1、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 2、各个基因效应相等 3、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 4、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5、数量性状遗传方式仍然服从孟德尔规律 四、数量性状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1、平均数 x x=∑ n 2 2、方差( s 或V ) s2 =
( ∑ x − x) / n − 1
2
教学方 教学方 法及时 间分配 5 多媒体 授 课
讲授 15
15
15 20 15
五、群体变异 包括表现型变异、遗传变异、表现型变异。用方差表示。 VP=VG+VE 六、遗传力的估算 (一)遗传力
第 1 页Leabharlann 共 2 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数量性状的遗传
例2:上例中A1A1A2A2按加性效应应是80cm,但实 际总效应可能是90cm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对数量性状有较大影响的基因座称为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它是影响数 量性状的一个染色体片段,而不一定是一个单基因座。
三、通径系数理论
通径系数就是标准化的偏回归系数 。 通径系数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借图解之助简明地阐明各变量 之间的关系。
(三) 学习数量性状的方法
①统计学思想贯穿数量性状遗传的全部内容; 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时时体现; ③研究对象在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转换; ④遗传与变异的矛盾。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亲代 极高个体 AABB 中等身高 AA’BB’ 极矮个体 A’A’B’B’
子1代 子2代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一、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一)区分性状的依据: 性状是描述性的,还是可以度量的; 性状是呈间断性分布,还是连续性分布; 性状的表现是否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单基因还是多基因。
(二)数量性状的特点: ①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 ②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 ③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④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系统。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数量性状的重复率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1.什么是基因突变哪些类型?说明理由?
生物的性状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变异可以截然区 分为几种明显不同的类型,一般用语言来描述;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个体间性状表 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变异是连续的。
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五章数量性状§1 数量性状的特征一、数量性状的特征:遗传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类。
质量性状:在可以遗传的性状中,性状在后代的变异中是表现为不连续的变异,在它们之间可以明显的分组,进行频率的统计。
是由一对或少数n对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方式一般能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原则。
例如前几章所讲的豌豆的红花和白花,豆粒的黄色和绿色,家鸡的羽毛的黑白、芦花等,都是彼此差别明显,一般没有中间过渡的类型的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的变异是呈现连续性的,性状间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类别,不易分组,是由微效的多基因控制的。
例如:产量,荚的多少、粒的大小,蛋白、脂肪的含量等。
数量性状的特点:1.性状的变化表现为连续的,不易分组进行组内的频率统计。
例如:水和小麦、玉米等植株的高矮。
生育期的长短,产量的高低等性状。
不同品种杂交后F2、F3等后代群体都有广泛的变异的类型,不能明显的求出分离的比例,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
2.数量性状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混淆,使遗传的动态和性质模糊不清。
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又是怎样呢?我们以玉米果穗不同长度的品种的杂交及后代的分布频率来说明此题:P2页表从上面这个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数量性状遗传的主要的特点:1.某一数量性状在杂交中,F1的平均值大约介于两个亲本的平均数之间,呈中间型,但有时倾向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2.F2个体的平均数与F1的平均数相似。
3.F2出现明显的连续性变异,不容易分组,因而也就不能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变异的幅度比较大,变异基本上是以平均数为中心的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即常态分布。
100cm(A1A1A2A2a3a3) × 70cm(a1a1a2a2A3A3)↓F1 A1a1A2a2A3a3 (85cm)↓F2 A1A1A2A2A3A3(130cm):a1a1a2a2a3a3(40cm)4.F2会出现超出双亲的变异的类型:<当双亲不是极端类型时>100天 A×B 80天↓F1 90天→F2:75~110天值得说明的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之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以表现不同。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章数量性状的遗传目的要求掌握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分、特征,多基因假说的要点,数量性状表现值的分解,遗传力的概念;了解通径系数概念与意义,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与加性效应的意义,遗传力公式的推导及计算方法;掌握遗传力的应用。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生物的性状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变异可以截然区分为几种明显不同的类型,一般用语言来描述;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个体间性状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变异是连续的。
阈性状(threshold trait):表现型呈非连续变异,与质量性状类似,但不是由单基因决定,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遗传基础是多基因控制的,与数量性状类似。
一、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数量性状的特点:①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②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③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④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系统。
学习数量性状的方法①统计学思想贯穿数量性状遗传的全部内容;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时时体现;③研究对象在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转换;④遗传与变异的矛盾。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1.多基因假说瑞典遗传学家尼尔迩·埃尔(Nilsson-Ehle)通过对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研究,提出了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1)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微效基因决定的,每个基因的作用的微效的;(2)基因的作用是相等的,且可以累加、呈现剂量效应,等位基因间通常无显隐关系;(3)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定律,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交换规律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
(1)显性效应由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例1:有两对基因,A1、A2的效应各为20cm,a1、a2的效应名为10cm,基因型A1A1a2a2按加性效应计算其总效应为60cm 。
而在杂合状态下,即A 1a 1A 2a 2同样为两个A 和两个a ,其总效应可能是75cm(2)上位效应或互作效应 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遗传学_ 数量性状遗传_
个体的基因型
✓ 个体性状的表现型数值,称为表现型值,以P表示。 ✓ 表现型值有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基因型所决定的数值,称为基因型值,以G表示; 一个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用E表示。 ✓ 表现型值、基因型值,和环境变异值三者之间的数量关 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P=G+E
环境条件的影响
✓ 表型变异用表型方差(即总方差)VP表示; ✓ 遗传变异用遗传方差(即基因型方差)VG表示; ✓ 环境变异用环境方差VE表示。 ✓ 三者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p=VG +VE
三、纯系学说
(三)纯系学说的发展
“ 纯系的纯是相对的、暂时的,绝对的纯系
是不存在的,纯系内继续选择可能是有效的。 纯系繁育过程中,由于突变、天然杂交和机械 混杂等因素必然会导致纯系不纯,产生新的遗 传变异,可能出现更优个体。
“
遗传率及估算方法
一、数量性状变异的表示方法
生物性状 表现的 决定因素
超矮秆表型是由于D18的突变导致。 该种突变体除株高显著降低后,其他 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显著性差异。
小麦粒色简单划分,表现质量性状,单细致 观察,籽粒颜色红到白,表现连续变异,数量性 状的特点。
二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遗传特点
(三)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相对性
生物还有一些性状为阈性性状: 表型呈非连续变异,而其基本物质 的数量呈潜在的连续变异的性状, 即只有超越某一遗传阈值时才出现 的性状,如动植物甚至包括人类的 抗病力、死亡率以及单胎动物的产 仔数等性状。
3 数量性状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敏感。
4 研究方法上,依靠群体,必须用统计方法,对在杂种和后代进行分析。
二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遗传特点
(三)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相对性
数量性状遗传
第四章 数量遗传 Chapter 4 Quantitative Inheritance
第一节 数量性状与多基因假说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三节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
第一节 数量性状与多基因假说
3:1 一对基因
在一对基因F 的红粒中:1/3与红粒亲本一致、2/3与 一致, 在一对基因F2的红粒中:1/3与红粒亲本一致、2/3与F1一致, 与红粒亲本一致 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在二对、三对基因时:红色基因表现为重叠作用,但是R基因 在二对、三对基因时:红色基因表现为重叠作用 但是R 重叠作用, 同时表现累加效应 累加效应——F 红粒中表现为一系列颜色梯度, 同时表现累加效应——F2红粒中表现为一系列颜色梯度,每 增加一个R基因籽粒颜色更深一些。 增加一个R基因籽粒颜色更深一些。
Section 5.1 Quantitative Character & Multiple-factor Hypothesis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 三、影响数量性状分布的因素 四、多基因假说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一)、质量性状的特征 (二)、数量性状的特征 (三)、两类性状划分的相对性 (四)、数量性状的重要性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
(一)、普通小麦籽粒色遗传
尼尔逊·埃尔(Nilson尼尔逊·埃尔(Nilson-Ehle, H. 1909) 种皮颜色:红色(R)、白色(r) 种皮颜色:红色(R)、白色(r)
(二)、玉米果穗长度遗传
(一)、普通小麦籽粒色的遗传
1. 籽粒色的遗传控制。 籽粒色的遗传控制。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数量性状的遗传
在一个大群体中:固定环境值方差=0 随机环境偏差总和=0
即:P = G + E = A + D + I = A 表型方差 Vp= Vg + Ve
H2(广义遗传力)= VD/Vp h2 (狭义遗传力) = VA/Vp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单箭头表示因果关系,方向是由因到果; 用双箭头代表平等的相关关系。
X1 Y3
X2
有关变量间关系图解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X3代表饲养条件,是X1与X2的共同原因,
把它省略了就用一条双箭头代替两条单箭头线。 单箭头线叫做通径,双箭头线叫做相关线。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二、重复率的计算
re = MSB – MSW/ MSB+(n-1)MSW 三、重复率的应用 1、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 2、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 3、估计畜禽个体最大生产能力(p79) 4、评定动物的育种值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一、遗传相关的概念 动物所表现的各种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数量性状的各个基因的效应是累加的。
但是,基因除具有加性效应外,还有非加性效 应。
由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产生 的效应叫做显性效应。
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叫做上位效应或互作效应。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原因:
第四章家禽数量性状的遗传
肉用性状(meat trait)的遗传
• 生长速度(growing rate) 1. 累积生长(accumulate growing) 2. 绝对生长(absolute growing) 3. 相对生长(relative growing) 早期生长速度h2=0.4-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蛋用性状(egg trait)的遗传
• 影响产蛋量的因素: 1、性成熟期(sex maturity):又称开产日龄
(age at first egg),指母禽产第一个蛋的日 龄。有时用早熟性(earliness)来描述性 成熟的早晚。 度量方法:个体,见第一个蛋的日龄;群体, 蛋禽为达50%产蛋率的日龄,肉用禽为达 5%产蛋率的日龄。性成熟期的h2=0.3
Growth data came from 27,231 male and female birds submitted to selection and dataset had information on 5 generations of pedigree;
Carcass data came from 9,463 full sibs of broilers from selection, that were processed at the experimental slaughterhouse. Those animals were slaughtered around 42 days of age, from 2019 to 2019.
4、血斑或肉斑(blood spots or meat spots) 种蛋容许率<2%,h2=0.1-0.5 蛋鸡部分性状的遗传力
数量性状的遗传
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指的是一个生物体的某种性状具有连续性质,在一个种群中表现出一定的变异程度,且受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体身高、体重等就是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由多个基因的作用所决定,被称为多基因性状。
与单基因性状不同的是,多基因性状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经过长时间的探究,现已初步得出。
从基因层面探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及其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同一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也会存在表现形式的差异。
基因由两条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座构成,分别来自父母亲。
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每个基因座所对应的基因影响数量性状的大小和表现型。
同时,多个基因座共同作用于数量性状,这种作用关系被称为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主要有:性状值=基因值+环境值,基因型对数量性状的影响呈现正态分布,且受到染色体上多个基因的影响。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式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有三种模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以及性联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表现形式是当一个自由基因突变,双等位基因后者扰动的时候,显性基因造成的表现现象。
例如,人体的眼睛颜色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表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似,不同的是表现基因是一种隐性基因。
这种遗传模式表现突变基因表现在两条染色体上都具有相同的表现现象。
例如,某些人患有系统性红狼疮就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一种表现。
性联遗传指由X和Y染色体来遗传。
X染色体上的基因对于女性来说是双等位基因,由于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会出现多种表现型。
而男性由于只有一个X 染色体,所以表型变化更加显著和恒定。
例如,红绿色盲就是一种典型的性连锁遗传疾病。
数量性状的计算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可以通过基因型频度分析、亲权分析和遗传连锁分析来进行。
(1)基因型频度分析:由于每个基因座共有两个等位基因,因此可将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 PA+Pa=1,其中PA为某一基因座等位基因A 的频率,Pa为某一基因座等位基因a的频率。
第四章数量性状遗传说课讲解
二、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①数量性状是受许多效应微小的基因控制的━微效多 基因;
②基因的效应相等且可加,故又称累加基因。 ③等位基因缺乏显性; RR>Rr>rr,大写字母仅表
示增效基因,小写字母表示减效。 ④基因的作用受环境影响较大; ⑤多基因往往具有多效性,可以作为修饰基因,修
A中:1/4红粒∶2/4中红粒∶1/4白粒 B中:1/16深红∶4/16红粒;6/16中红;4/16淡红;1/16白粒 C中:1/64极深红∶6/64深红∶15/64红粒∶20/64中 红∶15/64中淡红∶6/64淡红∶1/64白粒
③红色深浅程度的差异与基因数目有关,而与基因 种类无关。
理论解释:
遗传方差 VG
遗传方差 VG
广义遗传率= =
总方差 VP
遗传方差 VG+环境方差VE
用hB2 表示, h2 VG 100%
B
VP
从基因作用来分析,基因型值可进一步分 解为3个部分:
G=A+D+I
A:加性效应,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
效应,可固定的分量。
D:显性效应,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 属
A组 P1 红粒×白粒
↓ F1 红粒
↓ F2 3/4红粒
1/4白粒
B组 红粒×白粒
C组 红粒×白粒
↓ 红粒
↓ 红粒
↓
↓
15/16红粒 63/64红粒
1/16白粒 1/64白粒
分析结果表明:
①小麦和燕麦中存在3对与种皮颜色有关、种类不同 但作用相同的基因,这3对基因中的任何一对在单独 分离时都可以产生3∶1的比率,当3对基因同时分离 时,则产生63/64∶1/64的比率; ②上述杂交在F2的红粒中又呈现各种程度的差异, 按红色程度分为:
(遗传与优生)第四章第四节 多基因遗传病
四、脂类代谢病
• 由于某些脂质在代谢中酶遗传性缺陷, 导致相应代谢物在体内沉积过多。 • 从广义上来说,脂类代谢异常包括血浆 脂质(脂蛋白)代谢异常、固醇类激素 代谢异常、神经鞘脂类贮积和粘脂类贮 积。 • 经鞘脂贮积病是由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神经鞘脂类化合物代谢障碍所致。
Bye—Bye
!
二、血浆蛋白病
血浆蛋白:血液中含量高、种类多、功能
重要的一类蛋白质,在体内起着物质运输、
凝血和免疫防御等作用。
基因缺陷导致血浆中某种蛋白质缺陷引起
血浆蛋白病。
血友病
血友病:凝血因子遗传性缺乏引起严重凝
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
甲型(A型,凝血因子VIII缺乏),最高 乙型(B型,凝血因子IX缺乏) 丙型(C型,凝血因子XI缺乏)
三、
常见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且受环境因素影响 的遗传病。
例:先天畸形、精神分裂病、哮喘、消 化性溃疡、先天性心脏病。
三、
常见基因遗传病
(一)易患性和发病阈值
易患性:多基因遗传病中一个个体在遗传
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患某种多基因 遗传病的风险称易患性。
易感性: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决定
1.白化病
•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皮肤及其附属器官 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临床表现:皮肤白皙、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畏光 遗传病因:酪氨酸酶基因缺陷。
基因定位:全身性:AR;11q14—q21。 局部性:AD;15p 治疗:避免日晒,用5%对氨基甲酸护肤液涂皮肤暴 露部分,外出戴有色眼镜。
2.苯丙酮尿症
二、糖代谢病
(一)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AR (案例9-5)
《数量性状遗传》课件
遗传模型构建方法
遗传力模型
通过构建遗传力模型,分 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程 度,并估计遗传力和相关 参数。
遗传相关模型
通过构建遗传相关模型, 分析不同数量性状之间的 遗传相关控制的群体遗传现象, 通过混合模型进行基因型 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分析。
数量性状遗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人的身高、 体重、智力等都属于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
数量性状遗传具有连续变异的 特点,即在一个群体中,个体 的表现型值可以连续变化。
数量性状遗传受多个基因位点 的影响,这些基因位点通常具 有微效作用,即每个基因位点 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
数量性状遗传还受到环境因素 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个 体表现型值的变异范围和分布 。
数量性状遗传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长速度
通过研究动物生长速度的数量性 状遗传,育种家可以培育出生长 快速的动物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
繁殖性能
通过选育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数 量性状基因,可以提高动物的繁
殖效率,加速品种改良进程。
抗病性
通过研究动物抗病性的数量性状 遗传,育种家可以培育出具有较 强抗病能力的动物品种,降低养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遗传资源发掘,精细定位和克隆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或基因组区域 。
解析数量性状基因的互作网络
研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析数量性状形成的复杂网络调控机制。
探索表观遗传修饰对数量性状的影响
研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修饰对数量性状表达的调控作用。
加强数量性状遗传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03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01
02
03
方差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群体或处理 组之间的变异程度,确定 数量性状是否受遗传控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经济性状举例
世界著名动物遗传育种学家Chris Haley估 计(1990) 如果母猪的每胎产仔数能够提高1头 英国养猪业每年可净获7亿英镑的纯利 整个欧共体则每年可获约20亿英镑的纯利
常见的阈性状:抗病力性状等
畜禽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是受数量基因控制的,但其表 型只有健康和发病两种类型,因此也将阈性状称为“或 有或无”性状
(4)微效多基因与主效基因一样存在于染色体上, 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定律,即分离规律和自由 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交换规律 。
(5)多基因通常有多效性,他一方面对某一数量性 状起微效基因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其他性状上可 以作为修饰基因而起作用。
主基因:控制某个性状表现的效应较大的少数基因; 微效基因:数目较多,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 小; 修饰基因:基因作用微小,但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 基因型的作用。
1、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 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之间杂交 子1代随机杂交的群体
20 15 15
6
6
1
1
高 0’ 1’ 2’ 3’ 4’ 5’ 6’ 矮
例如小麦子粒颜色的遗传动态
P
红R1R1R2R2 白r1r1r2r2
F1
R1r1R2r2 红
F2 1
代谢病、非代谢病以及由于应激引 起的疾病。如产后轻瘫、产乳热等
阈
传染性疾病。如奶牛乳房炎、仔猪
值 病
腹泻、禽流感等
涉及到一般抗病力的疾病。如免疫 球蛋白水平、特异性抗体等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一、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一、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一)区分性状的依据: 性状是描述性的,还是可以度量的; 性状是呈间断性分布,还是连续性分布; 性状的表现是否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单基因还是多基因。
畜禽的数量性状
畜禽的绝大部分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产性状都属于 数量性状:瘦肉率、产奶量、产蛋量、产仔数等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遗传规律的区别:
1、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影响,但每个 基因的效应微小
2、数量性状的表达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 上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猪:产肉性状、繁殖性状等 鸡:产蛋性状、产肉性状等 羊:产毛性状、产肉性状等 牛: 产奶性状、产肉性状等
1.什么是基因突复变习、提染问色体畸变?
2.你认为生物的性状应该分为哪些类型?说明 理由?
生物的性状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质量性状:在类型间有明显的界限,变异呈不连
续性,一般用语言来描述的性状。 数量性状:个体间性状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
区别,变异是连续的。
阈性状:表现型呈非连续变异,与质量性状 类似,但不是由单基因决定,性状具有一个 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遗传基础是多基因 控制的,与数量性状类似。
用是微小的。
(三) 学习数量性状的方法
①统计学思想贯穿数量性状遗传的全部内容; 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时时体现; ③研究对象在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转换; ④遗传与变异的矛盾。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多基因表型:身高
极高个体ຫໍສະໝຸດ 极矮个体AABBaabb
中等身高 AaBb
中等身高 AaBb
4
6
4
1
4R 3R 2R
1R
0R
深红 中深红 中红 淡红 白色
P 红R1R1R2R2R3R3 白r1r1r2r2r3r3
F1
R1r1R2r2R3r3 红
F2 1
6 15 20 15 6 1
6R 5R 4R 3R 2R 1R 0R
最深红 深红 次深红 中红 中淡红 淡红 白色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二)数量性状的特点:
①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 ②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属于中间类型的
个体数较多,而趋向两级的个体数越来越少, 呈钟形。正态分布。
(二)数量性状的特点:
③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营养、温度、管理方式的改变对动物的生产性能
影响很大。 ④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系统。 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对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的作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阈性状
遗传 基础
表型 分布
由单个或少数几 个基因决定,不 受或受环境影响 较小 分类
由多基因控制 受遗传和环境 的共同影响
连续分布
同数量性状 不连续分布
举例 毛色、血型
体重、产奶量 抗病性
白毛、黑毛、 红毛
100kg、101kg、 102kg…….
健康、死亡
畜禽主要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是指在个体间没有明 毛色 显的量的区别而表现为质的中断, 角型 呈现或有或无、或正或负的关系。 血型 如白毛或红毛,有角或无角,阳 性或阴性等。质量性状一般由效 血液蛋白型 应较大的为数不多的基因控制, 遗传缺陷 一个基因的差别可导致性状的明 等等 显差异
如小家鼠有一种引起白斑的显性基因,白斑的大 小则由一组修饰基因所控制。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
显性效应:由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ab AB aB AaBb
Ab AaBB
Ab
A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6
变5 员4 数3
2
1
01 23 4 5
大写字母数
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泛,但是, 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
河套大学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
家畜遗传育种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复习提问
1.基因? 2.等位基因?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提问
1.动物性状的组成? 2.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率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瑞典遗传学家尼尔迩·埃尔通过对小麦籽粒颜色 的遗传研究,提出了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1)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对基因所控制的。 (2)每个基因的作用是很微小的;基因的作用大致
是相等的,且可以累加、呈现剂量效应,等位基 因间通常无显隐关系;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3)控制数量性状的等位基因之间一般没有明显的 显隐性关系。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符号,用小写 字母表示减效,大写字母表示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