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202101231502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四个方面:
(1)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结果;
(2)有理论的指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
(3)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
更为有效的理论,借此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
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向我们展示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从时间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又称为家庭发展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表示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 世纪30 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
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1)家庭至少有四个组成因素:
①个别的家庭成员② 家庭关系③ 家庭团体④ 家庭结构;(2)就发展理论本身而言,它有四个基本假设:
① 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
②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
③个人与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能力;
④家庭的内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由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
长期以来被广为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家庭作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包括:① 生理需求;
② 文化规范;③ 人的愿望和价值观。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以下相互联结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发展任务
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与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及观点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1、针对系统理论在家庭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杜赫提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假设:
(1)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
(2)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
(3)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即两者都要被重视);
(4)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
(5)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
(6)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
(7)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
(8)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家庭的每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2)对家庭系统的了解,要和家庭其他子系统联系起来;
(3)如果只是分别了解家庭中各个子系统,则不能全面了解家庭的功能;
(4)家庭的结构和组织是决定家庭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
(5)家庭系统的转换模式也会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
3、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
(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系统(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系统;
(2)家庭系统由个人组成,即父母与子女、大人与小孩、男人与女人等;
二、系统理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系统理论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把握好三个主要概念:边界、沟通方式和家庭结构。
1、边界:是指一个家庭与其他家庭或其他外部社会单位的界限;
2、沟通方式: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3、家庭结构:如果我们要了解家庭系统的功能如何,必须先了解家庭的结构,包括家
庭成员在家庭结构之中是如何交往互动的。
第三节结构功能理论
埃什尔曼在《家庭导论》中探讨家庭理论的结构功能框架时,特地解释了“ 构”和“功能”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尽管“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可以分开讨论,但它们也互相联系和互相包容。结构往往是要素的构成,而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即是功能的实现。结构功能论主要是探讨社会中系统与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并整合在一起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均衡。
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家庭的中心特点是
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大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具体来说,结构功能论在家庭社会学及家庭社会工作中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家庭和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关系;
2、家庭大系统和家庭子系统的关系(如夫妻、亲子);
3、家庭和人格的关系。
家庭有两个不能忽略的基本功能:一是孩子的生育与初级社会化,使他们能
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二是使成年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
家庭功能的外移推动了家庭从机构型向友伴型的变迁。
第四节社会冲突理论
与结构功能论相反,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家庭制度和婚姻关系
自然也不例外。与功能论相比,冲突理论更强调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是自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它由此带来了社会的整体变迁。
按照冲突论的观点,外部因素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动力,经济条件的演变、社会结构的转化和社会中的新兴权利关系都是家庭变化的重要因素。
经典的冲突理论来自卡尔·马克思,而将马克思的统治与被统治、压迫和被压迫之间的冲突关系引入家庭研究的是恩格斯。恩格斯提出,家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女性被压迫的主要根源。在家庭中,不平等的辈分及性别权威关系是造成家庭冲突的主要原因。从冲突理论的视角出发,我们在分析和处理家庭冲突的时候,就绝不应该仅仅是局限在家庭内部,把它作为家庭内部、家庭自身的事务来看待,而应该结合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来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德国冲突论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提出的冲突理论,他认为,权力和权威是稀缺资源,而这种稀缺性决定了冲突的必然性。
第五节符号互动理论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不为外人所了解的“特殊符号”。与家庭有关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社会化研究;第二方面是人格化方面。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媒介工具,它既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凝聚,又是心理内化的依据,所以在人的外部行为和内心世界之间起中介作用;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个体现象,所以是联结个体和社会的桥梁。
符号互动论的一个重要假说认为,社会化的人是能应用象征符号和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人,他既是行为者,又是反应者。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对别人行为的简单反应,应该说它是一种对内在符号产生的反应。
西方学者曾经把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思想归纳为三个论题、七个假设:论题一:人类的行为是受个人的想法深深影响着的;它是经由计划、反刍、有效的行为。假设1:人类针对事情的行动是基于意义上的,这也是布鲁默对互动的解释,即认知的意义是来自于刺激、感觉与行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