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方法
幼儿园家校共育建立有效家庭教育合作模式

幼儿园家校共育建立有效家庭教育合作模式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批受教育机构,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与家庭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努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家庭教育合作模式,以促进幼儿园家校共育。
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互补的关系,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日常生活的照顾,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情感交流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可以接触到专业的教师、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和良好的社交环境,培养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
双方可以互相借鉴和补充,形成良性循环。
再次,幼儿园要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技能。
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或培训,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同时,幼儿园可以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如亲子游园、亲子手工制作等,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践能力。
通过家长教育活动的开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可以相互促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幼儿园要关注家庭背景和家庭需求的多样性。
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观念和经济条件等差异,幼儿园应当根据家庭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服务。
例如,对于双职工家庭,可以提供提早或延时接送服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可以提供专业的辅导或指导服务。
通过关注多样性的家庭需求,幼儿园可以更好地支持家庭教育,实现家校共育。
总之,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合作模式是幼儿园家庭教育合作关系的基础。
幼儿园要明确分工与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关注多样性的家庭需求,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良性互动,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多点对接和融合

幼儿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对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依赖性更强,家园共育势在必行。
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家园共育环境创设、亲子活动设计、家园沟通联系等方面要做出积极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家园共育需要建立更多教育共识,需要在观念上形成对接;亲子活动是家园重要实践教育形式,需要实践行为上的对接;家园沟通关系幼儿健康成长,需要形成教育延伸对接。
幼儿园与家庭、幼教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实践、教育沟通等方面,需要有更多的对接和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教育品质。
一、创设共育环境,教育观念对接创设家园共育环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教育宣传,与家长达成更多共识,实现教育观念的对接。
(一)做好教育宣传幼儿处于认知成长关键期,幼儿教师、家长需要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在教育宣传方面,教师要深入幼儿家庭、社区街道展开必要的指导,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家庭达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叶新征成更多教育共识,这样才能为家园共育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做好宣传工作,除了宣传单形式,还可以在微信群进行必要的教育信息发布,对一些教育案例进行科学的解读,对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幼儿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氛围,家长受教育程度呈现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对应的教育宣传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宣传形式进行必要的改进,让更多家长能够自然接受,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如关于溺爱问题,这是现代家庭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案例展开解读,这样可以对家长形成一定冲击。
如一些最前沿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教师要做渐进式推广,让家长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二)强化环境建设幼儿生活学习环境有局限性,幼儿园和家庭是最主要的生活空间,我们对环境进行必要的布设和调整,都可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体现在文化氛围、班级建设等多方面,教师需要有创造意识,对班级环境进行创意设计和布设,让幼儿进入班级便可以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优势互补

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缺一不可。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一)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
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许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地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
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正反作用力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家庭教育是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持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二、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教育专业性更强,更具计划性。
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一)家庭环境影响幼儿品格的形成(二)家庭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家长也要利用社区环境,培养孩子的财务管理能力。
例如领着孩子到动物园,让孩子看到买票的全部过程,买完后把票交给孩子。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合作方法

幼儿园的家庭教育合作方法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则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基石。
如何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幼儿园的家庭教育合作方法,以期搭建起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努力。
一、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幼儿园往往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家庭活动,比如亲子游园、亲子运动会等。
家长可以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并与孩子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有机会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分享育儿心得,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定期沟通交流及时有效的沟通是促进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家长沙龙,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三、制定家庭作业和活动计划家庭作业和活动计划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可以制定明确的家庭作业,要求家长配合孩子完成。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制定一份活动计划,包括家庭阅读、亲子游戏等内容,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家长培训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或者教育工作者为家长讲解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
通过专业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还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这样,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会更加融洽,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家园互动平台为了更好地进行家园合作,幼儿园可以建立家园互动平台,比如家园微信群或者家园网站。
通过这个平台,幼儿园可以发布一些家庭教育的信息和活动安排,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方便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结:幼儿园的家庭教育合作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定期沟通交流、制定家庭作业和活动计划、开展家长培训以及建立家园互动平台等方式,可以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议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互补

浅议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互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
幼儿园教育则是对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是儿童跨入社会的第一步。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补,相辅相成,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初阶段。
在这一阶段,父母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他们通过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来传授知识和经验。
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性格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教育是孩子们未来智力和性格成长的基础。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途径。
适宜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认识人生,塑造自己的性格。
其次,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在幼儿园,孩子们开始接触一些外部的知识和环境,从而使其知识面更加广泛。
幼儿园的教育框架注重提高儿童社交技巧和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
此外,在幼儿园,孩子们能结交更多的朋友,以及进入不同的小团体,增强其协作能力和交流技能。
最后,则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在现代社会,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家庭教育。
此时,幼儿园教育便可以弥补不足。
在幼儿园,孩子们受到尊重和信任,也能从老师和小朋友中获得很多经验和知识,这些都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我认知能力。
此外,幼儿园教育还能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总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支撑。
家庭教育是孩子们学习人生和成长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则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帮助孩子们适应社会环境和拥有更多的社交技巧,这样就能尽可能地发挥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潜力,进而培养他们成为更出色的人。
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

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实现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家庭教育观念与幼儿园教育观念一致,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培养。
本文主要探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二者的关系,提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的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互补引言幼儿期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阶段,这个时期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培养孩子优秀的性格,奠基了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作为孩子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互补,促进幼儿的快乐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1.幼儿园教育以家庭教育为支撑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巨大,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始,孩子的性格是父母性格的映射,父母良好的性格与价值观能够使孩子心灵更加美好,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学习能力。
幼儿园以家庭教育为支撑,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推动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加配合教师教学,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本领,能够更加团结关爱身边的朋友,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
因此,家庭教育必须承担起自身重要的教育职责,对幼儿负责。
[1]2.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分工明确,相互独立幼儿园的教育职责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教授幼儿知识,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开发,善思考,爱思考,提高幼儿分析解决事情的能力;家庭教育的教育职责,更多是对幼儿的心理教育与生活教育,教授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比如,幼儿使用筷子、独立穿衣穿鞋、独立刷牙洗脸等,这些都必须依靠家长的亲身示范,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2]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二者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幼儿良好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领悟知识更快,提高学习的效果;反过来说,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幼儿园教育一般都是专业的幼师进行教学,拥有专业的保育,幼儿在幼儿园既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照顾。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最新资料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
幼儿园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最为基础性的教育,幼儿幼儿园教育的好坏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而家庭教育是幼儿第一个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因此这让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何才能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教育,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及需要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并且充分的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爱化,让幼儿能够切实的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促进幼儿教育有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这其中最关键人物就是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幼儿时期正是孩子性格养成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基于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幼儿正式处于一个对这个世界懵懵懂懂认知的阶段上,因此需要家长给予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
由于幼儿年龄过小,家长就很容易存在纵容和宠爱孩子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是坚决要杜绝的,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不是如何溺爱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养成自主独立的性格,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
同时家长也不能对孩子过于的苛刻,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后只。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幼儿园家园共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幼儿园家园共育一、引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未来成长的摇篮。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育人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手册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的成长与教育。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1. 积极参与孩子幼儿园生活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陪伴者,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可以通过参加家长会、志愿活动、和老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做到及时沟通和互相配合。
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合作和分享,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教会孩子自己穿衣、洗脸、整理自己的东西等生活技能,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4. 与孩子沟通与鼓励家长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在孩子犯错时,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指出错误,鼓励孩子从错误中成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5. 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懂得倾听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与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通过园所和家庭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共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园共育不仅仅是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更要促进家、园双方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合作,通过家园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亲子共育家庭情感沟通与教育合作策略

幼儿园亲子共育家庭情感沟通与教育合作策略在幼儿园亲子共育中,家庭情感沟通和教育合作策略至关重要。
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键策略,帮助家长和幼儿园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其次,培养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信关系。
家长应该相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对孩子的关心。
教师应该尊重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合作,有效解决问题和挑战。
第三,共同制定教育目标。
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这样可以确保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并且共同努力实现。
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评估和调整目标,确保孩子的个别需求得到满足。
第四,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信息共享。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分享对孩子的观察和反馈。
同时,还可以讨论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过渡和适应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这种信息共享可以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机制,帮助双方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第五,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幼儿园应该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资源和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发展和行为问题。
可以组织家长讲座、家庭教育培训班、家庭阅读活动等,提供实用的教育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些支持措施,可以加强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
最后,及时解决问题和冲突。
家长和教师在亲子共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冲突,如孩子的行为问题、学习困难等。
双方应该及时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开放、宽容的沟通氛围,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幼儿园亲子共育的核心在于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
有效的家庭情感沟通和教育合作策略,有助于增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信和理解,提高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整体水平。
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育人,终将培养出更健康、快乐和有能力的下一代。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策略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策略作者:童玲来源:《家长·中》2024年第01期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性作用。
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其专业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模式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情感培养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使两者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的意义家庭教育根植家庭环境、亲人情感联系和文化传承,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的养成。
相比之下,幼儿园教育则更多强调系统性学习、参与集体活动和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
这两种教育模式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在这种互补中,二者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可以共同作用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全面的发展环境。
家庭教育致力于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亲情的滋润下对人建立初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然而,家庭教育效果可能会受到家长教育能力的限制,这就需要幼儿园教育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如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孩子在家庭获得的感性认知。
其次,互补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更均衡的人格和社会能力。
在家庭中,孩子可能习惯了父母的关注和保护,而在幼儿园,孩子必须学会与同伴合作和分享,这有助于孩子从早期就开始学习社交规则,适应社会环境。
此外,参加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有助于孩子学习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这是家庭教育难以完全实现的。
最后,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还能够促进家长和教育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促使双方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感受到一致的教育导向。
有效的幼儿园和家长合作方法

有效的幼儿园和家长合作方法有效的幼儿园和家长合作方法导言: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孩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幼儿园和家长合作方法,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一、建立积极沟通的桥梁1. 家访沟通:幼儿园老师进行家访,了解家庭环境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建立起互信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2. 家长会议: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分享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并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3. 定期家长互动活动:组织亲子活动、家长讲座等,让家长们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增强互动和了解。
二、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1. 紧密沟通: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家长可以分享孩子在家的学习经验和需求。
2. 制定个性化计划: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兼顾学习和兴趣发展,使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 家校合作辅导: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共同协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家庭作业辅导和学习指导,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
三、建立良好的家园互动平台1. 家长群和通讯工具: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家长群和在线通讯工具,及时分享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方便家长与幼儿园老师交流。
2. 家庭作业批注:幼儿园老师及时批注和评价孩子的家庭作业,与家长分享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3. 家访交流册: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共同编写家访交流册,记录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双方可以及时交流和了解孩子的变化。
四、培养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1. 家长培训与讲座: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家长培训和讲座,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2. 家庭教育资源共享: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如书籍、视频等,促进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提升。
3. 定期互动交流: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和家庭教育交流会,家长们可以分享教育心得和经验,共同成长和学习。
试析如何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

试析如何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一、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要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家长应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具体做法如下:1.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活动,了解幼儿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2.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幼儿园老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内的表现。
二、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1.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3.建立家长群、QQ群等沟通渠道,方便家长与老师随时交流。
2.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四、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2.幼儿园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孩子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3.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五、共同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1.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2.幼儿园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3.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关注孩子的社会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确实,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这两者的融合中,我们可以从更多细节入手,让这份互补更加深入和细致。
生活即教育: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教他们认识商品、比较价格,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理财意识。
情感交流:在睡前讲故事、讨论一天中的趣事,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沟通能力。
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同样可以多做些努力来配合家庭教育。
比如:定期家访:老师可以定期到孩子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提供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家庭使用的教育资源,如亲子游戏、教育视频等,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实现路径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实现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园教育则是孩子走向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桥梁。
在平衡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两者互补是实现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系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联系紧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不可或缺的环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父母不仅能够给孩子提供温馨家庭环境,同时还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入他们的知识、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等。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作为孩子的转换点和最早的陌生人,起到了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为孩子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游戏与互动、培养社交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等等。
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优缺点1. 家庭教育优点: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爱与关怀,建立安全感;培养孩子独立自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思维、情感方面提供优良的环境;家庭也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场合;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缺点:家庭教育过于依赖父母个体能力,父母疏忽的地方容易成为孩子的缺陷;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的限制;家庭教育也会使家长疲劳和缺乏耐心,容易让家庭教育效果下降。
2. 幼儿园教育优点: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多方面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里,孩子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教师会通过游戏、合作等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幼儿园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教具、图书、音乐等文化资源;教师能够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发展。
缺点: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一种营利性机构,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和竞争环境,过度强调学前教育;幼儿园老师的素质和教育理念参差不齐,选择幼儿园需要格外注意。
幼儿园家庭教育沟通技巧与方法 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沟通技巧与方法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与幼儿园家庭教育沟通又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之间,沟通技巧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此主题展开探讨,探究幼儿园家庭教育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希望能够对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1.尊重对方对于教师来说,要尊重每个家庭的特点和习惯,不要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苛求;对于家长来说,要尊重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和意见,不要一意孤行。
2.建立信任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只有在这种信任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3.倾听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都要做到倾听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尊重对方的观点,不要因为偏见或固执而否定对方的意见。
三、有效的沟通技巧1.及时沟通及时沟通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家长和教师应及时沟通孩子在家和在园的一些行为表现、学习情况等,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言行一致教师和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做到言行一致,不要给孩子造成矛盾的信息,以免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3.积极正面沟通在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中,要力求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促进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沟通方法1.沟通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孩子在家和在园的情况,及时解决一些问题。
2.家长会幼儿园定期举行家长会,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也可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班级群建立班级群是一种现代化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群发布一些班级教育活动的信息,也可以方便与家长沟通。
五、沟通中的问题与处理1.问题一: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解决方式:教师和家长之间要保持沟通,尊重对方的意见,协商、沟通并取得共识,为孩子共同制定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
2.问题二:沟通不畅、不和谐解决方式: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多多交流,找准沟通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寻找解决的方法,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幼儿园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指南

幼儿园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指南导语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园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是孩子全面成长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幼儿园家校共育的概念和意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方式、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等方面进行综述和深入探讨。
一、幼儿园家校共育的概念和意义1. 幼儿园家校共育的概念幼儿园家校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教育模式。
2. 幼儿园家校共育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
幼儿园家校共育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方式1.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比如家长会、亲子游园等,与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和需要。
2. 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家长可以积极了解学校的教育资源,并将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比如通过阅读、游戏等方式,延伸和拓展学校教育的内容。
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策略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延续学校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家中进行一些有趣的教育游戏、亲子阅读等,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三、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1. 多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状况,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加强对教育内容的衔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有机联系,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3.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在家庭和学校中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教育和发展空间。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幼儿园家校共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赵娟妮

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赵娟妮发布时间:2021-04-09T15:34:22.85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作者:赵娟妮[导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一方面得益于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得益于家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需逐一进行解决。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幼儿园赵娟妮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一方面得益于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得益于家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需逐一进行解决。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互补目前,很多家长都是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但是因为众多的家长将对孩子的爱放在了对孩子有求必应的物质需求方面,将对孩子的爱视为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满足,而忽视了时间的陪伴和心理建设的重视,这也是教育的难题。
近期,国家出台了家庭教育法,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实现对祖国未来儿童的培养,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改善目前的教育现状,填补教育空区。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1、家庭教育是以幼儿教育为支撑父母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孩子的性格是父母的映射,著名的心理学家,张德芬曾经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著名的华裔作家,奥多南也说过 “每个人自在圆满,最重要的是对自我价值以及自我认知的建设。
”因幼儿处于人之初的阶段,父母的良好行为以及心态,包括相应的思想,以及自身的能量,都会潜移默化的使孩子受到影响。
幼儿教育以家庭为支撑,良好的教育是推动幼儿教育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父母对幼儿心理的建设,更加有助于幼儿在学校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侧重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重心,主要是对幼儿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的智力以及相关的技能都能得到提升,为学生接受更高阶段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家庭教育更多是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安兴慧

家庭教育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安兴慧发布时间:2021-11-07T07:02:29.244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7月作者:安兴慧[导读] 从现代化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全面性和科学性,关注每一个幼儿高质量的教育发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幼儿园安兴慧摘要:从现代化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全面性和科学性,关注每一个幼儿高质量的教育发展。
对于幼儿园教育体系的构建而言,需要获得家庭教育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幼儿教育系统,在课内与课外实现双向作用无缝衔接,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
但是,在当下幼儿园教育之中很少会获得家庭教育的支持,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难以形成互补的关系发展之中,导致最终幼儿教育走上不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互补新课改教育理念之下对于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所以幼儿园教师一直在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对幼儿形成最佳的教育引导作用。
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之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各自存在利弊,所以只有真正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对幼儿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教育引导。
但是想要实现两者的互补与合作,将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毕竟家庭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去弥补幼儿园教育无法实施的时间和空间,所以需要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才能够真正在协同发展之下为幼儿园教育的全面化升华奠定良好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庭教育的实施与开展之中,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大部分家长并没有真正思考对于幼儿应开展何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结构。
所以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合作,相互弥补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幼儿带来一个良性作息时间,让幼儿能够在学校与家庭之中都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稳定阶段。
所以家庭教育也需要对幼儿的作息进行良好的规范,促进幼儿能够将幼儿园时期所学习到的良好知识与习惯延续到家庭教育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面对的两大教育方式,对幼儿而言二者缺一不可。
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可以放松甚至淡出幼儿的生活,幼儿与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对幼儿无微不至的爱护使得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种特殊的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幼儿园教育开始影响幼儿的成长发展,家庭教育有必要做出一些调整,以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使幼儿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实现最长远的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的理念已经被广大家庭与幼儿园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家园合作方式也相继出现。
但目前的家园合作普遍较注重幼儿园的主动性,从而使家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那么要想使两者实现互补结合,家庭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第二是对幼儿园教育的成果进行延伸和巩固;第三是对幼儿园教育的某些缺失进行必要的补充。
一、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幼儿园教育尽管以游戏为主,但毕竟与家庭环境有了很大的差别,幼儿面对骤然陌生的环境大多会产生抗拒心理,有的幼儿甚至因为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变得沉默寡言,脆弱敏感。
如家庭教育能提前为幼儿入园教育做一些准备,会大大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缩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时间,对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让幼儿在园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长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内可以多给幼儿讲一些涉及幼儿园的故事,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兴趣;还可以多让幼儿与社区内已经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玩耍,并鼓励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舞蹈等,让幼儿产生羡慕向往的情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抽时间带幼儿提前到幼儿园参观一下环境,接触一下幼儿教师,让幼儿对幼儿园多一些了解,减少入园时的陌生感。
幼儿入园后会有正式的上课环节,需要幼儿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对此家长可以提前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让幼儿安静画画,听较长时间的故事等。
另外入园后幼儿需要记得自己的小杯子、小毛巾,对此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幼儿对自己的名字产生兴趣,比如在幼儿的床头、小杯子、小碗上都贴上幼儿的名字,在幼儿的小毛巾上缝上幼儿的名字,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就可以对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放、取物品,比如把书放到书架,把杯子放进橱柜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听在先,说在后,倾听是第一位的,阅读是第二位的,对幼儿语言训练可以遵循这条规律。
比如给幼儿讲睡前故事,幼儿十分喜欢重复听一个故事,等幼儿慢慢熟悉了故事可以试着让幼儿参与其中,家长讲一半让幼儿补充。
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促进。
如今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幼儿可能较喜欢这种更形象具体、更具趣味性的休闲方式,但电视、电脑毕竟有其缺点,不可能替代讲故事的作用。
家长要注意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比如每天固定时间段来看幼儿节目,不可图省事让幼儿无限制地沉溺于电视、电脑。
二、家庭教育如何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一)家庭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从物质环境来说,应该参考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幼儿的房间装饰应该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可太过成人化。
墙面色彩柔和鲜明、多样化,多放置幼儿喜欢的卡通图案、玩具等,给幼儿充分的视觉和触觉刺激。
幼儿的玩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贵的,从商场买来的东西,废旧的塑料瓶、包装盒等稍加修饰就可以成为不错的玩具。
在房间的角落为幼儿设置图书角和区域活动角来放置幼儿的图书和玩具,并经常变换房间布置,与幼儿一起创设一个自由活动的“小天地”。
(二)在家庭作息时间安排、生活习惯、学习活动的要求上,尽可能向幼儿园靠拢有些幼儿在幼儿园乖巧懂事、勤劳能干,但在家却像变了一个人,蛮横任性、没有礼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习惯很好,但在家却偏食挑食,喜欢边吃边玩,吃饭过慢等。
这大多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造成的。
有的家长觉得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当孩子有所要求时,出于补偿心理会无条件地满足和纵容孩子;有的家长因为过分溺爱孩子,生活中大包大揽,不舍得让孩子动手,生活中总怕孩子受到伤害而不让孩子放手去玩耍。
而幼儿园教育较提倡幼儿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表现大相径庭,容易使幼儿生活自理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习惯的依赖性强,日久天长,幼儿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
幼儿园比较注重规则教育,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的,没有自由的规则是不近情理的,适当的规则要求对塑造幼儿的性格分必要。
家庭教育也应该注意给幼儿设立一定的规则,让幼儿明确哪些是他应该遵守的。
总之幼儿园教育并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只有家园合作,一致要求,才能达到教育同步,促进幼儿最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专业性更强,更具计划性。
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实现健康成长。
(一)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幼儿品格的形成举足轻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周围世界的美感, 能陶冶学生情操, 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 富有同情心, 爱憎分明。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行为的指导者。
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形成幼儿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大多以课堂讲授和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家庭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幼儿园教育所无法实现的。
家长首先要注意作为孩子行为的楷模,比如看红绿灯过马路,乐于助人、待人礼貌等,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言行不一。
孩子与家庭的特殊情感关系使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事物的态度观点和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原则都会给幼儿带来难以磨灭的印象。
比如孩子第一次玩毛毛虫,如果家长看到后露出惊恐的表情并呵斥幼儿,那么幼儿很可能从此以后会害怕和排斥毛毛虫;如果家长每次带幼儿坐公车时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让位,那么幼儿也会觉得给人让位是理所应当的。
(二)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尽管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追求尽量接近幼儿生活,但毕竟局限于幼儿园之内,能够呈现给幼儿的通常只有图片和视频而已,与幼儿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距离。
比如教学中常常提到公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有客人在家时的礼貌用语、各种动物的形象和习性等等,由于幼儿数量众多,安全隐患等问题,幼儿园无法把幼儿带入真实的情景之中,而家庭教育却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幼儿最初的美感,就是从对日常生活和周围事物的感知中获得的。
家长可以抽出时间来陪伴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真的观察花朵的颜色、树叶的形状;仔细聆听小鸟的歌唱、虫儿的鸣叫;感受四季的更替、天气的变幻……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数数花草的数量,描述一个昆虫的模样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学习了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大自然的美妙和社会环境的人文气息是幼儿最好的教师。
家长还有必要依托家庭的社区环境来培育幼儿的理财能力。
比如带孩子进动物园、展览馆时让孩子注意观察购票的过程。
孩子逛商场时要求幼儿有所取舍,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让他从内心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在规则中自由成长,这样的幼儿才会既守规则又有创新精神。
家长应该经常与幼儿教师沟通,了解幼儿园在各种生活习惯上的要求以及幼儿在园的表现。
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不能挑食、偏食,吃饭时双脚并拢不乱动,不能大声吵闹,吃饭后擦嘴巴等,家长可以借鉴学习,巩固幼儿好的生活习惯。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幼儿园在近段时间内的计划安排,从而配合和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比如幼儿园本周的主要内容是对颜色的学习,家长就可以在与幼儿的谈话或者游戏中多涉及颜色的练习。
(三)抓住时机锻炼幼儿各方面能力每天离园后家长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他们语言特点的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你们今天做什么游戏了?开不开心?”“有没有听故事啊?”“今天上课讲了什么啊?”等等,鼓励幼儿复述当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复习学习的知识,比如学到的儿歌和听到的故事。
也可以带孩子到银行去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孩子观察分析存款与取款的异同,了解取款机的用途和执行程序;到超市买东西时可站在旁边让孩子付钱,并及时教导孩子父母挣钱的不易,没有能力买所有的东西,促进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如今幼儿所处的家庭很多是扩大家庭,与核心家庭相比,家庭人际关系更复杂,事实上如能处理得当,扩大家庭对幼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成长来讲还是利多弊少的。
家庭人际关系随着家庭人口数量的增多,而变得复杂多样起来,对幼儿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能力的增强和社会化进程的加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并且坚持祖辈、孙辈互动的双向性,祖辈宠爱孙辈,孙辈尊敬祖辈,从而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
(四)家庭教育要明确孩子的学习特点、特长,因势利导学前教育专家莫里逊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最佳学习方式,家长只有予以重视,因势利导,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幼儿园教育由于面对幼儿众多,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孩子,因此对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特长可能掌握不周,这就需要家长做个有心人,及时与幼儿教师沟通,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跟别人一样学会什么,而要在准确了解幼儿的性格和情绪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结合孩子自身优势进行教育。
比如一个小班的幼儿对自己的名字不太敏感,总是忘记哪个是自己的杯子,但当老师告诉他杯子是在第几排倒数第几个的时候他却能很快地找到,可见这个孩子对数字异常敏感。
有的孩子在周岁便能全神贯注地聆听乐曲,并对音乐的情感有所感觉,就表明这个孩子有音乐天赋;有的孩子节奏感强、身体灵活,喜欢随着音乐跳动,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有舞蹈的特长……当孩子表现出了某方面的天赋或者对某个领域特别的喜爱,家长就要因势利导,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以便于孩子能在正确的领域取得较大的成就。
(五)家庭教育中游戏的参与十分必要幼儿园教育比较重视游戏,但亲子游戏却是需要家庭教育来完成。
这就需要家长认识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主动的组织游戏,并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干预。
幼儿园由于要考虑到环境的整洁和孩子的安全,有时无法让孩子玩尽兴。
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让所有玩具物尽其用,允许孩子自由存放。
家长尽量成为孩子游戏的玩伴,教给孩子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对玩具保持浓厚的兴趣,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创新思维,一件玩具想出多种玩法。
与孩子一起游戏不仅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可以帮助孩子丰富社会经验,使孩子更加自信和快乐,在游戏中家长可以洞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使父母更加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