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1)

合集下载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整理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整理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点整理班级: 姓名:1.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三要素): ; ; 。

2.常见数集:自然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3.子集:A B ⊆⇔ ; 真子集:A B ≠⊂⇔ ; 补(余)集:A C B ⇔ ;【注意】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交集:A B ⋂⇔ ; 并集:A B ⋃⇔ 。

笛摩根定律:()U C A B ⋂= ;()U C A B ⋃= 。

性质:A B A ⋂=⇔ ;A B A ⋃=⇔ 。

5.用下列符号填空: "","","","","",""≠∈∉⊂⊂=≠0 N ;{}0 R ;φ {}0;{}1,2 {}(1,2);{}0x x ≥ {}0y y ≥ 6.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注意】含等号时端点要取到。

x a < (0)a >的解集是 ;x a > (0)a >的解集是 。

(0)ax b c c +<>⇔ a x b <+<;(0)ax b c c +<<⇔ 或 。

7.【注意】的情况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化归为的情况进行讨论。

8.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注意】二次项系数为0时的讨论。

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0)a ≠恒成立⇔ 。

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0)a ≠恒成立⇔ 。

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0)a ≠恒成立⇔ 。

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0)a ≠恒成立⇔ 。

9.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0()f x g x > ⇔()()0f x g x ⋅>⇔()0()0f x g x >⎧⎨>⎩或()0()0f x g x <⎧⎨<⎩()0()f xg x ≥⇔ ⇔ 。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1----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1----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部分·集合与集合运算¤◆内容概述◆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

“疯人数学家”康托尔(Cantor,G.F.P,1845-1918年,德国人)是集合论的创始者。

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的思想、集合的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方程和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中都被广泛的使用。

要求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点拨◆※< 1 >※ 集合与元素。

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确定性)。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注意】①集合的确定性如何体现?(例如很高的山,一条快乐的鱼能成为一个集合么) 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不属于∉)【例题】设集合},12|{},,2|{Z k k x x B Z k k x x A ∈+==∈==,若B b A a ∈∈,,试判断a+b 与A 、B 的关系。

〖分析〗两个集合中的k 不可以理解成是同一个变量,即解作:Z k k b a k b B b k a A a ∈+=+∴+=∴∈=∴∈,14,12,,2,,此法失去任意性。

〖解答〗.,,.1)(2,,12,,,2,21212211A b a B b a Z k k k k b a Z k k b B b Z k k a A a ∉+∈+∴∈+++=+∴∈+=∴∈∈=∴∈ ③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例题】已知}1,12,3{2+--=a a a A ,其中R a ∈。

(1)若A ∈-3,求实数a 的值;(2)当a 为何值时,集合A 的表示不正确?〖解答〗.2,,,11213123:,,3,)2(;10,12333,13)1(222-=∴∈+=-+=--=--==-=--=-∴+≠-a R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的表示不正确时或或即表示不正确集合个元素有重复情况时当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或解得或显然④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思考】各表示方法的特点,比如描述法注意限制决定条件、条件决定元素、元素决定集合。

1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梳理.

1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梳理.

§1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A={x,xy,lg(xy)},B={0,|x|,y},求A;(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说说下列集合的区别:A={x|y;B={y|y=;C={(x,y)|y;D={x|x=;E={(x,y)|y=x∈Z,y∈Z}.(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条件为A⊆B,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φ的情况,如:A={x|ax2-2x-1=0},如果A R+=φ,求a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如立体几何中的体现点与直线(面)的关系;符号“⊂,⊄”或“⊆,”或“”等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2)切记:A⊆B⇔A⋂B=A;A⊆B⇔A⋃B=B.(3)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 __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 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1⊆{0,1,2}D.φ{0}2.已知A={1,2,a2-3a-1},B={1,3},A⋂B={3,1}则a等于B.{1}∈{1,2}C.{0,1,2}⊆{0,1,3}A.-4或1B.-1或4C.-1D.43.设集合M={3,a},N={x|x2-3x﹤0,x∈Z},M⋂N={1},则M⋃N为A.{1,2,a}B.{1,2,3,a}C.{1,2,3}D.{1,3}4.集合P={(x,y)|x-y=2,x∈R},Q={(x,y)|x+y=2,x∈R},则P⋂QA.(2,0)B.{(2,0)}C.{0,2}D.{y|y≤2}n18.设集合A={x|x=,n∈Z},B={x|x=n+,n∈Z},则下列能较准确表示A、B关22 系的是图是11.已知集合M={x|x≤1},P={x|x﹥t},若M⋂P=φ,则实数t满足条件是A.t﹥1B.t≥1C.t<1D.t≤112.当a﹤0时,关于x的不等式x2-4ax-5a2>0的解集是A.{x|x﹥5a或x﹤-a}B.{x|x﹤5a或x﹥-a}C.{x|-a﹤x﹤5a}D.{x|5a﹤x﹤-a}二、填空题:13.集合M中含有8个元素,N中含有13个元素,(1)若M⋂N有6个元素,则M⋃N含有______个元素;(2)当M⋃N含_______个元素时, M⋂N=φ。

高考数学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知识网络以“集合”为基础,由“运算”分枝杈.二.高考考点1.对于集合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重点是对集合的识别与表达.2.对集合知识的综合应用,重点考查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命题的四种形式;相关命题的等价转换,重点考查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与应用.三.知识要点(一)集合1.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的描述性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认知:集合由一组指定的(或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集合的元素须具备以下三个特性:(I)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为这个集合的元素是明确的,只有“是”与“否”两种情况.(II)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不相同.(III)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前后顺序之分.(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一般表示方法主要有(I)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提醒: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须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与“无序性”,以防自己表示有误或被他人迷惑.(II)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描述法的规范格式:{x|p(x),x∈A}其中,大括号内的竖线之前的文字是“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后面是借助代表元素描述的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及范围(即判断对象是否属于集合的确定的条件).②认知集合的过程:认清竖线前的代表元素;考察竖线后面代表元素的属性及范围结合前面的考察与集合的意义认知集合本来面目.例:认知以下集合:; ;; ,其中M={0,1}.分析:对于A,其代表元素是有序数对(x,y),即点(x,y)点(x,y)坐标满足函数式y=x2-1(x∈R)点(x,y)在抛物线y=x2-1上集合A是抛物线y=x2-1(x∈R)上的点所组成的集合.对于B,其代表元素为y y是x的二次函数:y=x2-1(x∈R),再注意到集合的意义是范围集合B 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取值范围集合B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值域,故B={y|y≥-1}.对于C,其代表元素是x x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定义域,即C=R.对于D,其代表元素是x x是集合M的子集集合D由M的(全部)子集组成,故D={φ,{0},{1},{0,1}}.(III)数轴法和文氏图法:文氏图法是指用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区域(内部)表示集合的方法.此为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集合问题的原始依据.评注:集合的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是师生研究集合的基本功.为了今后的继续性发展,这一软性作业必须高质量完成.2.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I)子集的定义(符号语言):若x∈A x∈B,则A B(注意:符号的方向性)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任何一个集合A,都有φ A显然:任何一个集合都是自身的子集, 即A A.(II)集合的相等:若A B且B A,则A=B.(III)真子集定义:若A B且A≠B;则A B(即A是B的真子集).特例: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全集,补集(I)定义设I是一个集合,A I,由I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I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即A={x|x∈I,且x A}.在这里,如果集合I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则将I称为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II)性质:φ=U;U=φ;(A)=A(III)认知:补集思想为我们运用“间接法”解题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代数中的探求范围等问题,当正面入手头绪繁多或较为困难时,要想到运用“间接法”进行转化求解.(3)交集,并集(I)定义:①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 ∈A,且x∈B};②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 ∈A,或x∈B}.(II)认知:上面定义①、②中的一字之差(“且”与“或”之差),既凸显交集与并集的个性,又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集概念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含义不同,并集概念中的“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中的“或”:生活用语中的“或”是“或此”.“或彼”.二者只取其一,并不兼有;而并集概念中的“或”是“或此”.“或彼”“或彼此”,可以兼有.因此,“x∈A或x∈B”包括三种情形:x∈A且x B;x∈B且x A;x∈A且x∈B.(III)基本运算性质①“交”的运算性质A∩A=A;A∩φ=φ;A∩B= B∩A;A∩ A =φ;(A∩B)∩C= C∩(A∩B)= A∩B∩C②“并”的运算性质A∪A=A;A∪φ=A;A∪B= B∪A;A∪A=I;(A∪B)∪C=A∪(B∪C)= A∪B∪C③交.并混合运算性质A∪(B∩C)= (A∪B)∩(A∪C);A∩(B∪C)=(A∩B)∪(A∩C);A∩(A∪C)=AA∪(A∩B)=A( IV )重要性质①A∩B=A A B; A∪B=B A B;②A∩B=(A∪B);A∪B=(A∩B)上述两个性质,是今后解题时认知、转化问题的理论依据.(二)简易逻辑1.命题(1)定义(I)“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II)可以判断真假的词句叫做命题.其中,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易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①p或q;②p且q;③非p(即命题p的否定).(2)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I)当p、q同时为假时“p或q”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II)当p、q同时为真时“p且q”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III)“非p”与p的真假相反.(3)认知(I)这里的“或”与集合的“并”密切相关(并集又称为或集):集合的并集是用“或”来定义的:A∪B={x| x∈A或x∈B}.“p或q”成立的含义亦有三种情形:p成立但q不成立;q成立但p不成立,p,q同时成立.它们依次对应于A∪B中的A∩ B;B∩ A;A∩B.不过,A∪B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而“p或q”是独立的三种情形的松散联盟.(II)“或”、“且”联结的命题的否定形式:“p或q”的否定p且q;“p且q”p或q.它们类似于集合中的(A∪B)=(A)∩(B),(A∩B)=(A)∪(B)(4)四种命题(I)四种命题的形式: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为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II)四种命题的关系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I)定义:若p 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 q则说p 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II)认知:①关注前后顺序:若p q则前者为后者的充分条件;同时后者为前者的必要条件.②辨析条件、结论注意到条件与结论的相对性.若条件结论,则这一条件为结论的充分条件;若结论条件,则这一条件为结论的必要条件.③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四.经典例题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方程组的解集为{(x,y)|x=-1或y=2};(2)设P={x|y=x2},Q={(x,y)|y=x2},则p Q;(3)设,则M N;(4)设,,则集合等于M∪N;分析:(1)不正确.事实上,方程组的解为有序实数对(-1,2),而-1或2不是有序实数对,故命题为假.正确解题:方程组解集应为(初始形式)=={(-1,2)}(2)不正确.在这里,P为数集,Q为点集,二者无公共元素,应为P∩Q=φ.(3)为认知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考察代表元素的特征与联系:对两集合的代表元素表达式实施通分,对于集合M,其代表元素,2k+1为任意奇数;对于集合N,其代表元素,k+2为任意整数.由此便知M N,故命题正确.(4)不正确.反例:注意到这里f(x),g(x)的定义域未定,取,,则f(x)·g(x)=1(x≠-3且x≠1),此时f(x)g(x)=0无解.揭示:一般地,设函数f(x),g(x)的定义域依次为P、Q,且,,则有例2.设集合A={x|x2+4x=0},B={x|x2+2(a+1)x+a2-1=0}(1)若A∩B=B,求a的值;(2)若A∪B=B,求a的值.解:集合A={-4,0}(1)A∩B=B B A即B{-4,0}由有关元素与B的从属关系,引入(第一级)讨论.(I)若0∈B,则有a2-1=0a=1(以下由a的可能取值引入第2级讨论).又当a=-1时,方程x2+2(a+1)x+a2-1=0x2=0x=0此时B={0}符合条件;当a=1时,方程x2+2(a+1)x+a2-1=0x2+4x=0x(x+4)=0此时B=A符合条件.(II)若-4∈B,则有16+2(a+1)(-4)+a2-1=0a2-8a+7=0(a-1)(a-7)=0 a=1或a=7 当a=1时,由(I)知B=A符合条件;当a=7时,方程x2+2(a+1)x+a2-1=0x2+16x+48=0(x+12)(x+4)=0x=-12或x=-4此时B={-12,-4} A.(III)注意到B A,考察B=φ的特殊情形:B=φ=4(a+1)2-4(a2-1)<0 a<-1,此时集合B显然满足条件.于是综合(I)、(II)、(III)得所求a的取值集合为{a|a=1或a≤-1}.(2)集合B中至少有两个元素①而方程x2+2(a+1)x+a2-1=0至多有两个实根集合B中至多有两个元素②∴由①、②得集合B中只含两个元素 B=A此时,由(1)知a=1,即所求a的的数值为a=1.点评:(1)在这里,对有关事物进行“特殊”和“一般”的“一分为二”的讨论尤为重要:对集合A.B的关系,分别考察特殊(相等)和一般(真包含)情形,引出第一级讨论;对集合B的存在方式,又分别考察特殊(B=φ)和一般(B≠φ)的两种情形,引出第二级讨论.“特殊”(特殊关系或特殊取值)是分类讨论的切入点.(2)空集φ作为一个特殊集合,既是解题的切入点,又是设置陷阱的幽灵,注意到“一般”与“特殊”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解题时应适时考察“特殊”,自觉去构建“特殊”与“一般”的辩证统一.例3.已知A={x|x2-4x+3<0,x∈R},B={x|21-x+a≤0且x2-2(a+7)x+5≤0,x∈R}若A B,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A={x|1<x<3}=(1,3)注意A B,故对任意x∈(1,3),不等式21-x+a≤0与x2-2(a+7)x+5≤0总成立.(1)对任意x∈(1,3),f(x)=x2-2(a+7)x+5≤0总成立,f(x)=0有两实根,且一根不大于1,而另一根不小于3①(2)令g(x)=-21-x, x∈(1,3),则对任意x∈(1,3),21-x+a≤0总成立.a≤g(x)总成立a≤g min(x) a≤-1 ②∴将①.②联立得-4≤a≤-1.∴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4≤a≤-1}.点评与揭示:在某个范围内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要注意向最值问题的等价转化:(1)当f(x)在给定区间上有最值时a≤f(x)恒成立a≤f min(x)a≥f(x)恒成立a≥f max(x)(2)当f(x)在给定区间上没有最值时a≤f(x)恒成立a≤f(x)的下确界a≥f(x)恒成立 a≥f(x)的上确界例4.已知p:-2≤x≤10,q:1-m≤x≤1+m(m>0),若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从认知与q入手,为了化生为熟,将,q分别与集合建立联系.解:由已知得:x<-2或x>10;q:x<1-m或x>1+m(m>0).令A={x|x<-2或x>10},B={x| x<1-m或x>1+m(m>0)},则由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B A或m9∴所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9,+∞).点评:从认知已知条件切入,将四种命题或充要条件问题向集合问题转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又一基本策略.例5.设有两个命题,p:函数f(x)=+2ax+4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Q:不等式恒成立,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B.[2,+∞)C.[-2,2]D.(-2,2)分析:(ⅰ)化简或认知P、Q:函数f(x)=+2ax+4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2<a<2∴P: -2<a<2 ①又不等式恒成立a小于的最小值②+≥=2 ③∴由②、③得 a﹤2即Q: a﹤2(ⅱ)分析、转化已知条件“P或Q”为真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a﹤2 ④“P且Q”为假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或为真a≤-2或a≥2 ⑤于是由④⑤得,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 a≤-2∴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例6. 若p:-2﹤m﹤0,0﹤n﹤1;q: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试分析p是q的什么条件?分析:在这里,q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条件,为便于表述,设该方程的两个实根为,且.然后根据韦达定理进行推理.解:设,为方程的两个实根,且,则该方程的判别式为:△=又由韦达定理得∴当0﹤﹤1时,由②得-2﹤m﹤0,0﹤n﹤1即 q p ③另一方面,若在p的条件下取m=-1,n=0.75,则这一关于x的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3﹤0,从而方程无实根∴p q ④于是由③④得知,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点评:若令f(x)=,则借助二次函数y=的图像易得关于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充要条件为在这里容易产生错误结论为:方程x2+mx+n=0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充要条件是注意到这里的p由※式中部分条件构造而成,它关于m、n的限制当然更为宽松.五.高考真题1.设I为全集,S1,S2,S3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1∪S2∪S3=I,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S1∩(S2∪S3)=φ B. S1(S2∩S3)C.S1∩S2∩S3=φ D. S1(S2∪S3)分析:对于比较复杂的集合运算的问题,一要想到利用有关结论化简,二要想到借助特取法或文氏图筛选.解法一(直接法):注意到A∩B=(A∪B),A∪B=(A∩B)及其延伸,∴S1∩S2∩S3=(S1∪S2∪S3)=I=φ,故选C解法二(特取法):令S1={1,2},S2={2,3},S3={1,3}I={1,2,3}则S1={3}S2={1}S3={2}由此否定A、B;又令S1=S2=S3={a},则I={a},S2=S3=φ,由此否定D.故本题应选C2.已知向量集合,则M∩N等于()A.{(1,1)} B. {(1,1),(-2,-2)} C .{(-2,-2)} D.φ分析:首先考虑化生为熟.由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得,又令=(x,y),则有,消去λ得4x-3y+2=0,∴M={(x,y)|4x-3y+2=0,x,y∈R}.同理={(x,y)|5x-4y+2=0,x,y∈R}∴M∩N=={(-2,-2)},∴本题应选C点评:从认知集合切入,适时化生为熟,乃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方略.3.设集合I={(x,y)|x∈R,y∈R},A={(x,y)|2x-y+m>0},B={(x,y)|x+y-n≤0},那么点P(2,3)∈A∩(B)的充要条件是()A. m>-1,n<5 B m<-1,n<5 C m>-1,n>5 D m<-1,n>5分析:由题设知P(2,3) ∈A,且P(2,3)∈ B (※)又B={(x,y)|x+y-n>0},∴由(※)得,故本题应选A4.设函数,区间M=[a,b](a<b),集合N={y|y=f(x),x∈M},则使M=N成立的实数对(a,b)有()A.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多个分析:从认知集合切入.这里的集合N为函数f(x),(x∈M)的值域.注意到f(x)的表达式中含有|x|,为求f(x)的值域,先将f(x)化为分段函数的形式,以便于化整为零,逐段分析.∴当x>0时,f(x)<0;当x=0时,f(x)=0;当x<0时,f(x)>0.由此可知,当x≠0时,f(x) (x∈M)的值域与定义域M不可能相等;又当x=0时,f(x)的定义域为{0},故不存在a<b使区间[a,b]仅含元素0,因此,本题应选A.点评:解决分段函数问题的基本策略:分段考察,综合结论.在这里,认知集合N仍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所在.5.函数,其中P,M为实数集R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f(P)={y|y=f(x),x∈P}f(M)={y|y=f(x),x∈M},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若P∩M=φ,则f(P)∩f(M)= φ;②若P∩M≠φ,则f(P)∩f(M)≠φ;③若P∪M=R,则f(P)∪f(M)= R;④若P∪M≠R,则f(P)∪f(M)≠ R其中正确判断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分析:首先认知f(P),f(M):f(P)为函数y=f(x)(x∈P)的值域;f(M)为函数y=f(x)(x∈M)的值域.进而考虑仿照第1题,从构造反例切入进行筛选.(1)取P={x|x≥0},M={x|x<0},则f(P)={x|x≥0}, f(M)={x|x>0}此时P∩M=φ,P∪M=R,但f(P)∩f(M) ≠φ,f(P) ∪f(M)≠ R由此判断①.③不正确(2)当P∩M≠φ时,则由函数f(x)的定义知P∩M={0}(否则便由f(x)的解析式导出矛盾),所以0∈f(P),0∈f(M),从而f(P)∩f(M)≠φ.由此判断②正确.(3)当P∪M≠R时,若0P∪M,则由函数f(x)的定义知,0f(P) ∪f(M)若存在非零x0P∪M, (※),易知x0f(P)当x0f(M)时,有x0f(P)∪f(M);当x0∈f(M)时,则易知-x0∈M.注意到这里-x0≠0,所以-x0P,从而-x0f(P).又∵x0M,∴-x0f(M),∴-x0f(P)∪f(M) (※※)∴由①.②知当P∪M≠R时,一定有f(P) ∪f(M)≠ R.故判断④正确.点评:认知f(P).f(M)的本质与特殊性,是本题推理和筛选的基础与保障.6.设全集I=R,(1)解关于x的不等式|x-1|+a-1>0(a∈R);(2)设A为(1)中不等式的解集,集合,若(A)∩B恰有3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1)原不等式|x-1|>1-a,运用公式求解须讨论1-a的符号.(2)从确定 A与化简B切入,进而考虑由已知条件导出关于a的不等式(组),归结为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解:(1)原不等式|x-1|>1-a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对任意x∈R成立;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x-1|>0x≠1;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x-1<a-1或x-1>1-ax<a或x>2-a于是综合上述讨论可知,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 ∞)(2)由(1)知,当a>1时,A=φ;当a≤1时, A={x|a≤x≤2-a}注意到==∴∴(A)∩B恰有3个元素A恰含三个整数元素.(A有三个元素的必要条件)(对A=[a,2-a]的右端点的限制)(对A=[a,2-a]的左端点的限制)故得-1<a≤0,∴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点评:不被集合B的表象所迷惑,坚定从化简与认知集合B切入.当问题归结为A恰含三个整数时,寻觅等价的不等式组,既要考虑A含有三个整数的必要条件(宏观的范围控制),又要考虑相关区间的左\右端点的限制条件(微观的左右“卡位”),两方结合导出已知条件的等价不等式组.。

集合与简单逻辑知识点

集合与简单逻辑知识点

一.集合与简单逻辑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 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2)A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A(B)或BA真子集A ≠⊂B(或B ≠⊃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A C ≠⊂B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 (2)B ⊆AA(B)(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个真子集,它有21n-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且}x B∈(1)A A A=(2)A∅=∅(3)A B A⊆A B B⊆BA并集A B{|,x x A∈或}x B∈(1)A A A=(2)A A∅=(3)A B A⊇A B B⊇BA补集U Að{|,}x x U x A∈∉且1()UA A=∅ð2()UA A U=ð【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x a x a-<<||(0)x a a>>|x x a<-或}x a>||,||(0) ax b c ax b c c+<+>>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0)x a a>>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 ax bx c a++=>的根21,242b b acxa-±-=(其中12)x x<122bx xa==-无实根20(0) ax bx c a++>>的解集1{|x x x<或2}x x>{|x}2bxa≠-R ()()()U U UA B A B=痧()()()U U UA B A B=痧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 ∅2.简单逻辑用语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pqp q ∧p q ∨p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真 假假假假真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第一局部代数(一)集合和简易逻辑1、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符号各种跟集合相关的符号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二)函数1、了解函数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会判断一些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3、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会求它们的解析式。

4、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它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函数y=ax?+bx+c(a≠0)与y=ax?(a≠0)的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大值或最小值,能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三)不等式和不等式组1、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不等式,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会表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

2、会解形如1ax+b1≥c和1ax+b1≤c的绝对值不等式。

(四)数列1、了解数列及其通项、前n项和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会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五)导数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函数y=c(c为常数),y=c(n∈N+)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3、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会求有关曲线的切线议程,会用导数求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二局部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一)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一)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一、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互异性:例如:,,若A=B求;(A={-1,1,0})(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示法)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例如:;;;;;(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如:,如果,求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则体现;(;点与直线(面)的关系)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则体现。

(;直线与面的关系)(2);;(3)对于任意集合,则:①;;;(=;=;)②;;;;()③;;()(4)①若为偶数,则;若为奇数,则;②若被3除余0,则;若被3除余1,则;若被3除余2,则;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四、若;则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值)注意:“若,则”在解题中的运用,如:“”是“”的条件。

(充分非必要)六、反证法:当证“若,则”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则”成立,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不等于;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不是;不都是;至少有两个;一个也没有;存在一个)二、函数一、映射与函数:(1)映射的概念:(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如:若,;问:到的映射有个,到的映射有个;到的函数有个,若,则到的一一映射有个。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 集 合一、基础知识1.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A B ⇔⎩⎪⎨⎪⎧A ⊆B ,A ≠B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两集合相等:A =B ⇔⎩⎪⎨⎪⎧A ⊆B ,A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0∉∅,0∉{∅},0∈{0},∅⊆{0}.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 A,即∁U A={x|x∈U,且x∉A}.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集合A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中取出集合A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二、常用结论(1)子集的性质:A⊆A,∅⊆A,A∩B⊆A,A∩B⊆B.(2)交集的性质:A∩A=A,A∩∅=∅,A∩B=B∩A.(3)并集的性质:A∪B=B∪A,A∪B⊇A,A∪B⊇B,A∪A=A,A∪∅=∅∪A=A.(4)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A A=∅,∁A∅=A.(5)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子集,其中有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6)等价关系:A∩B=A⇔A⊆B;A∪B=A⇔A⊇B.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基础知识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不能模棱两可.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①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A⇒B且B A;②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A且A B,在解题中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以免出现错误.(2)如果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3)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要关系与集合的子集之间的关系设A={x|p(x)},B={x|q(x)},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②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二、常用结论1.四种命题中的等价关系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否命题等价于逆命题,所以在命题不易证明时,往往找等价命题进行证明.2.等价转化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非q是非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情况以此类推.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一、基础知识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❶叫做逻辑联结词.①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复合命题“p且q”,记作p∧q;②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复合命题“p或q”,记作p∨q;③对命题p的结论进行否定,得到复合命题“非p”,记作非p.❷❶“且”的数学含义是几个条件同时满足,“且”在集合中的解释为“交集”;“或”的数学含义是至少满足一个条件,“或”在集合中的解释为“并集”;“非”的含义是否定,“非p”只否定p的结论,“非”在集合中的解释为“补集”.❷“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1)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其条件,也否定其结论.(2)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相对立的,即一真一假,而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2)命题真值表:命题真假的判断口诀p∨q→见真即真,p∧q→见假即假,p与非p→真假相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4.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二、常用结论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等价关系(1)p∨q真⇔p,q至少一个真⇔(非p)∧(非q)假.(2)p∨q假⇔p,q均假⇔(非p)∧(非q)真.(3)p∧q真⇔p,q均真⇔(非p)∨(非q)假.(4)p∧q假⇔p,q至少一个假⇔(非p)∨(非q)真.。

1-1集合与简易逻辑总复习1

1-1集合与简易逻辑总复习1

第一章几何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一、选择题1.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A. A⊆C B.C⊆A C.A≠C D.A=∅解析:A⊆A∪B=B∩C⊆C,则A⊆C.答案:A2.设D是正三角形P1P2P3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点P0是△P1P2P3的中心.若集合S ={P|P∈D,|PP0|≤|PP i|,i=1,2,3},则集合S表示的平面区域是()A.三角形区域B.四边形区域C.五边形区域D.六边形区域解析:∵|PP0|≤|PP i|,∴点P在P0P i的垂直平分线将平面分成的靠近P0的区域内,即点P在如图六边形ABCDEF内(包括边界),故选D.答案:D3.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运算A×B={x|x∈A∪B,且x∉A∩B},已知A={x|y=2x-x2},B={y|y=2x,x>0},则A×B=()A.[0,1]∪(2,+∞) B.[0,1)∪(2,+∞) C.[0,1] D.[0,2]解析:由2x-x2≥0解得0≤x≤2,则A=[0,2],B={y|y=2x,x>0}=(1,+∞).A×B =[0,1]∪(2,+∞).答案:A4.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A.1 B.2 C.3 D.4解析: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为{2,3},{1,2,3},共两个.答案:B二、填空题5.设全集U=Z,A={1,3,5,7,9},B={1,2,3,4,5,6},则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B ∩(∁Z A )={2,4,6}.答案:{2,4,6}6.(原创题)已知集合U =R ,A ={x |x 2+y 241},B ={y |y =x +1,x ∈A },则(∁U A )∩(∁U B )等于________.解析:A ={x |-1≤x ≤1}=[-1,1],B ={y |y =x +1,x ∈A }=[0,2],(∁U A )∩(∁U B )=∁U (A ∪B )=(-∞,-1)∪(2,+∞).答案:(-∞,-1)∪(2,+∞)7.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________人.解析:由容斥原理知共有(26+15+13)-36=18名同学同时参加两个小组,没有人参加三个小组,于是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18-(6+4)=8(人).答案:8三、解答题8.设A ={2,-1,x 2-x +1},B ={2y ,-4,x +4},C ={-1,7},且A ∩B =C ,求x 、y的值.解答:∵A ∩B =C ={-1,7},∴必有7∈A,7∈B ,-1∈B .即有x 2-x +1=7⇒x =-2或x =3.①当x =-2时,x +4=2,又2∈A ,∴2∈A ∩B ,但2∉C ,∴不满足A ∩B =C , ∴x =-2不符合题意.②当x =3时,x +4=7,∴2y =-1⇒y =-12.因此,x =3,y =-12. 9.已知集合A ={x |y =15-2x -x 2}, B ={y |y =a -2x -x 2},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答:由15-2x -x 2≥0,即(x +5)(x -3)≤0得-5≤x ≤3,∴A =[-5,3].又y =a -2x -x 2=a +1-(x +1)2≤a +1,∴B =(-∞,a +1],A ∩B =A 即A ⊆B . ∴a +1≥3.即a ≥2.因此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10.设A ={x |x 2+4x =0},B ={x |x 2+2(a +1)x +a 2-1=0},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答:A ={x |x 2+4x =0}={0,-4},因此A 的子集分别为∅,{0},{-4},{0,-4}. 又B ⊆A ,若B =∅,Δ=4(a +1)2-4(a 2-1)=4(2a +2)<0,解得a <-1;若B ={0},⎩⎪⎨⎪⎧ -2(a +1)=0,a 2-1=0,解得a =-1; 若B ={-4},⎩⎪⎨⎪⎧-2(a +1)=-8,a 2-1=16,无解;若B ={0,-4},⎩⎪⎨⎪⎧-2(a +1)=-4,a 2-1=0,解得a =1;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1.1.设集合A ={(x ,y )|y ≥|x -2|,x ≥0},B ={(x ,y )|y ≤-x +b },A ∩B ≠∅.(1)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若(x ,y )∈A ∩B ,且x +2y 的最大值为9,则b 的值是______.解析:(1)如图所示,A ∩B 为图中阴影部分,若A ∩B ≠∅,则b ≥2;(2)若(x ,y )∈A ∩B ,且x +2y 的最大值为9,x +2y 在(0,b )处取得最大值,∴2b =9,b =92.答案:(1)b ≥2 (2)922.(2009·北京)已知数集A ={a 1,a 2,…,a n }(1≤a 1<a 2<…<a n ,n ≥2)具有性质P :对任意的i ,j (1≤i ≤j ≤n ),a i a j 与a j a i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1)分别判断数集{1,3,4}与{1,2,3,6}是否具有性质P ,并说明理由;(2)证明:a 1=1,且a 1+a 2+…+a n a -11+a -12+…+a -1na n ; (3)证明:当n =5时,a 1,a 2,a 3,a 4,a 5成等比数列.解答:(1)由于3×4与43均不属于数集{1,3,4},所以该数集不具有性质P . 由于1×2,1×3,1×6,2×3,62,63,11,22,33,66都属于数集{1,2,3,6},所以该数集具有性质P .(2)证明:因为A ={a 1,a 2,…,a n }具有性质P ,所以a n a n 与a n a n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由于1≤a 1<a 2<…<a n ,所以a n a n >a n ,故a n a n ∉A .从而1=a n a n∈A ,因为1=a 1<a 2<…<a n ,所以a k a n >a n ,故a k a n ∉A (k =2,3,…,n ). 由A 具有性质P 可知a n a k ∈A (k =1,2,3,…,n ).又因为a n a n <a n a n -1<…<a n a 2<a n a 1, 所以a n a n =a 1,a n a n -1=a 2,…,a n a 2=a n -1,a n a 1=a n .从而a n a n +a n a n -1+…+a n a 2+a n a 1=a 1+a 2+…+a n -1+a n .故a 1+a 2+…+a n a -11+a -12+…+a -1n=a n . (3)证明:由(2)知,当n =5时,有a 5a 4=a 2,a 5a 3=a 3,即a 5=a 2a 4=a 23. 因为1=a 1<a 2<…<a 5,所以a 3a 4>a 2a 4=a 5,故a 3a 4∉A .由A 具有性质P 可知a 4a 3∈A . 由a 2a 4=a 23得a 3a 2=a 4a 3∈A ,且1<a 3a 2<a 3,所以a 4a 3=a 3a 2=a 2.故a 5a 4=a 4a 3=a 3a 2=a 2a 1=a 2. 即a 1,a 2,a 3,a 4,a 5是首项为1,公比为a 2的等比数列.。

集合与简易逻辑基础知识点总结

集合与简易逻辑基础知识点总结

集合、简易逻辑知识梳理:1、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或A a ∉集合的常用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集合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常用一些数集及其代号: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2、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3、真子集:如果A ⊆B ,并且B A ≠,那么集合A 成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如:}{}{b a a ,⊆。

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结论:设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个数为n 2个,真子集个数为12-n 个4、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为A C s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A C s =}{A x S x x ∉∈且,|。

5、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作一个全集。

通常全集记作U 。

6、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即:B A ⋂=}{B x A x x ∈∈且,|。

7、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即:B A ⋂=}{B x A x x ∈∈或,|。

记住两个常见的结论:B A A B A ⊆⇔=⋂;A B A B A ⊆⇔=⋃; 9、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全称命题 特称命题)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资料基本概念和公式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资料基本概念和公式

高中数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集合1、 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1)集合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2、子集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3、真子集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4、补集定义:},|{A x U x x A C U ∉∈=且;5、交集与并集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6、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二.简易逻辑:1.复合命题: 三种形式:p 或q 、p 且q 、非p ; 判断复合命题真假:2.真值表:p 或q ,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 且q ,同真为真;非p ,真假相反。

3.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q p ⇒,则p 叫q 的充分条件; 若q p ⇐,则p 叫q 的必要条件; 若q p ⇔,则p 叫q 的充要条件;第二章 函数一. 函数1、映射: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记作f :A →B ,若B b A a ∈∈,,且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b 叫a 的象,a 叫b 的原象。

2、函数:(1)、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就称f :A →B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 (x ),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3、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①整式:全体实数R ;②分式:分母0≠,0次幂:底数0≠; ③偶次根式:被开方式0≥,例:225x y -=;④对数:真数0>,例:)11(log xy a -=4、求值域的一般方法:①图象观察法:||2.0x y =;②单调函数法: ]3,31[),13(log 2∈-=x x y ③二次函数配方法:)5,1[,42∈-=x x x y , 222++-=x x y④“一次”分式反函数法:12+=x xy ;⑥换元法:x x y 21-+= 5、求函数解析式f (x )的一般方法:①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f (x ),且满足172)1(2)1(3+=--+x x f x f ,求f (x ) ②配凑法:,1)1(22xx xx f +=-求f (x );③换元法:x x x f 2)1(+=+,求f (x ) 6、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区间D 上任意两个值21,x x ,若21x x <时有)()(21x f x f <,称)(x f 为D 上增函数; 若21x x <时有)()(21x f x f >,称)(x f 为D 上减函数。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

{}9B =,;B A =B B =)()();U U B A B =? )()()U U B A B =?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U A =ð()U A =ð13设全集,2,3,4A = {3,4,5} B = {4,7,8}, 求:(C U A )∩ B), (C U A)(A ∪B), C U B).有两相)(,2121x x x x <有两相等ab x x 221-==无实根有意义的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4.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答案见下一页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答案例1选A;例2填{(2,1)} 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3解:∵{}9AB =,∴9A ∈.⑴若219a -=,则5a =,此时{}{}4,9,25,9,0,4A B =-=-,{}9,4A B =-,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29a =,则3a =±①当3a =时,{}{}4,5,9,2,2,9A B =-=--.B 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3a =-时,{}{}4,7,9,9,8,4A B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4C 例5C 例6①∉,②Ü,③Ü,④例7填2 例8C 例9∅例10解:∵M={y|y =x 2+1,x ∈R}={y |y ≥1},N={y|y =x +1,x ∈R}={y|y ∈R}∴ M∩N=M={y|y ≥1} 注: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集合与数理逻辑知识点总结

集合与数理逻辑知识点总结

集合与数理逻辑知识点总结
1. 集合基础知识
- 集合是由一组元素组成的整体。

-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并且每个元素只能在集合中出现一次。

- 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例如:A,B,C。

- 可以使用集合的描述法来定义集合,例如:A = {1, 2, 3}。

- 两个集合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元素。

2. 集合运算
-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表示为A ∪ B,包括A和B 中的所有元素。

-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表示为A ∩ B,包括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

- 差集:集合A相对于集合B的差集,表示为A - B,包括在A中但不在B中的元素。

- 补集: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表示为A',包括在U 中但不在A中的所有元素。

3. 数理逻辑基础知识
- 数理逻辑是研究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的数学分支。

- 命题是陈述句,可以为真或假。

- 逻辑运算包括合取(与)、析取(或)和否定(非)运算。

- 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数理逻辑分支。

4. 数理逻辑运算
- 合取:命题p和q的合取,记作p ∧ q,表示当且仅当p和q 都为真时的命题。

- 析取:命题p和q的析取,记作p ∨ q,表示当p和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的命题。

- 否定:命题p的否定,记作¬p,表示p的反命题,即当p为真时,¬p为假;当p为假时,¬p为真。

以上是集合与数理逻辑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的初步知识:⑴集合的基本概念①集合的元素: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 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集合A ,记作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称a 集合A ,记作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②集合元素的特性: .③集合的分类: .④集合的表示法: .⑤常见数集的记号: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⑵集合与集合的关系①子集与真子集:对于集合A ,B ,若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就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记作 ,此时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 .对于集合A 与B ,若 且 则A=B.若A ⊆B 且A=B ,就说A 是B 的 ,记作 .传递性:对于集合C B A ,,,如果C B B A ⊆⊆,,则 .如果A B ,B C ,则 .空集是 的子集, 即 .空集是 的真子集,即 .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 .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②补集与全集:若A ⊆S ,则A 在S 中的补集C s A= .若一个集合含有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则这个集合就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 表示.③交集与并集:A ∩B= ;A ∪B= .④摩根律:(C U A)∩(C U B)= .(C U A)∪(C U B)= .⑶不等式的解法①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a(a>0) ⇔ .|x|>a(a>0) ⇔ .)0(><+c c b ax ⇔ . )0(>>+c c b ax ⇔ .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c>0或ax 2+bx+c <0 (a>0)的解集如下表:△=ac b 42- 0>∆0=∆ 0<∆二次函数 c bx ax y ++=2(0>a )的图象c bx ax y ++=2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221-== 无实根 的解集)a (c bx ax 002>>++的解集)a (c bx ax 002><++⒊简易逻辑⑴逻辑联结词: 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 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 .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⑵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如右图所示.一个命题与 是等价的.⑶反证法:通过否定 而导出矛盾来达到肯定命题的结论,完成命题的论证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归纳 (1)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归纳 (1)

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概念 绝对值不等式 命题 运算 一元二次不等式 充要条件集合知识网络不等式知识网络集 合定 义特 征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表示法分 类 列举法{1,2,3,…}、描述法{x|P} 有限集、无限集数 集 关 系 自然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正整数集N *、空集φ属于∈、不属于∉、包含于⊆、真包含于⊂、集合相等运 算 性 质 交集 A ∩B ={x|x ∈A 且x ∈B}; 并集 A ∪B ={x|x ∈A 或x ∈B};补集 A C U ={x|x ∉A 且x ∈U},U 为全集A ⊆A ; φ⊆A ; 若A ⊆B ,B ⊆C ,则A ⊆C ;A ∩A =A ∪A =A ; A ∩φ=φ;A ∪φ=A ;A ∩B =A ⇔A ∪B =B ⇔A ⊆B ;A ∩C U A =φ; A ∪C U A =I ;C U ( C U A)=A ;C U (A ⋃B)=C U A ∩C U B方 法 韦恩示意图 数轴分析 注意:① 区别∈与⊂、⊂与⊆、a 与{a}、φ与{φ}、{(1,2)}与{1,2}; ② 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 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 |x|>a (a>0) ⇔ x>a 或x<-a ; 形式:ax 2+bx +c>0或ax 2+bx +c<0 (a ≠0); 注意:含参数的不等式ax 2+bx +c>0恒成立问题⇔含参不等式ax 2+bx +c>0的解集是R ;集合 集合的应用 简易逻辑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精要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三种形式:p或q、p且q、非p真假判断:p或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且q,同真为真;非p,真假相反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总结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总结

集合、简易逻辑知识梳理: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或a : A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常用一些数集及其代号: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2、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 B3、真子集:如果A B,并且A = B,那么集合A成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A二B,读作“ 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如:{a}g{a,b}。

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结论:设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2n个,真子集个数为2n -1个4、补集:设A 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为C s A,读作“ A在S中的补集”,即C s A=仪| x • S,且x Ai。

5、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作一个全集。

通常全集记作U。

6、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 =汉| x A,且x B ;07、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_ B 即:B=,x|x A,或x B』。

记住两个常见的结论:A-B^A u A B ; A_. B=A=B A ;9、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⑴全称量词一一“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命题p:_ X,M , p(x);全称命题p的否定—p:T x • M,—p(x)。

⑵存在量词一一“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特称命题p:_x ■ M , p(x);特称命题p的否定—p:一X,M , — p(x);10、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宝典汇总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宝典汇总

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集合知识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3.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集合运算:交、并、补.5. 主要性质: ①U A B AB A A B B AB U ⊆⇔=⇔=⇔=C ②C U (A ∩B )=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6. 设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①A 的子集个数为n 2;②A 的真子集个数为12-n ;③A 的非空子集个数为12-n ;④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7。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b ax >()00<>a a 或分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0(02>>++a c bx ax :(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③一元高次不等式:穿根法(零点分段法)(记忆:x 的系数全化为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奇(次幂)穿,偶(次幂)穿而不过)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移项通分,不能去分母)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将x 的系数化为正,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三.简易逻辑1.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一真则真);p 且q (记作“p ∧q ” )(一假则假);非p (记作“┑q ” )(真假相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B =,;B A = )()();U U B A B =? ()()A B card A =+ ()U A =ð()U A =ð13设全集,2,3,4A = {3,4,5} B = {4,7,8},求:(C U A )∩ B), (C U A)(A ∪B), C U B).有意义的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即当当为真;③“非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答案例1选A;例2填{(2,1)} 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3解:∵{}9AB =,∴9A ∈.⑴若219a -=,则5a =,此时{}{}4,9,25,9,0,4A B =-=-,{}9,4A B =-,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29a =,则3a =±①当3a =时,{}{}4,5,9,2,2,9A B =-=--.B 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3a =-时,{}{}4,7,9,9,8,4A B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 例y |y ≥1},≥,N 分别是二集合{y |y =f (x ),|y=x 2+1,x ∈R}y =x 2+1x |x ≥1}。

φ.8} ,C U B = {1, A)∪(C U B) = ,∴ C U (A ∪B) }3<3x ⎫<⎬⎭≤ 1:原不等式03)21x >+,即123x x ⎪⎪><⎩⎪⎩解集为{x | x >2或x <31}.方法2:(整体换元转化法)分析:把右边看成常数c ,就同)0(>>+c c b ax 一样∵|4x -3|>2x +1⇒4x -3>2x +1或4x -3<-(2x +1)⇒ x >2 或x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1}. 例18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方法1:零点分段讨论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①当1-<x 时,01,03<+<-x x ∴1)1()3(<++--x x ∴4<1φ∈⇒x②当13x -<≤时∴1)1()3(<+---x x ⇒21>x ,∴}321|{<<x x ③当3x ≥时∴1)1()3(<+--x x ⇒-4<1R x ∈⇒∴{|3}x x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1|{>x x 也可以这样写:解:原不等式等价于①⎩⎨⎧<++---<1)1()3(1x x x 或②⎩⎨⎧<+---<≤-1)1()3(31x x x 或 ③⎩⎨⎧<+--≥1)1()3(3x x x ,解①的解集为φ,②的解集为{x |21<x <3},③的解集为{x |x ≥3},∴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1}.方法2:数形结合:从形的方面考虑,不等式|x -3|-|x +1|<1小于1的点∴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1}. 例19答:{x |x ≤0或1<x <2}例20解:要原方程有两个负实根,必须:12122(1)0000k x x x x +≠⎧⎪∆≥⎪⇔⎨+<⎪⎪>⎩⎪⎪⎪⎩⎪⎪⎪⎨⎧-<>-<>≤≤--≠⇔⎪⎪⎪⎩⎪⎪⎪⎨⎧>+-<+-≤-+≠+132101210)1(2230)1(24020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或或. 13212<<-<<-⇔k k 或∴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k|-2<k<-1或32<k<1}. 例21解:逆命题:若 x = 3 且 y = 2 则 x + y = 5(真)否命题:若 x + y ≠ 5 则 x ≠ 3且y ≠2(真) 逆否命题:若 x ≠ 3 或y ≠2 则 x + y ≠5(假) 例22答:真 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例23答:若a 、b 都不为0,则ab ≠0例24解:假设x <1且y <1,由不等式同向相加的性质x +y <2与已知x +y ≥2矛盾,∴ 假设不成立∴ x 、y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注]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欲证“若p 则q”为真,先证“若p 则非q”为假,因在条件p 下,q 与非q 是对立事件(不能同时成立,但必有一个成立),所以当“若p 则非q”为假时,“若p 则q”一定为真。

例25解:函数xc y =在R 上单调递减.10<<⇔c不等式|2|1|2|x x c R y x x c +->⇔=+-R 的解集为函数在上例26答:552x x x >⇒><或. 例27答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若 x + y =3,则x = 1或y = 2”是假命题,其逆命题也不成立.∴逆否命题: “若12x y ≠≠或,则3x y +≠”是假命题, 否命题也不成立.故3≠+y x 是12x y ≠≠或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8选B 例29选A1、当别人说你“有缺陷”时,你就“疯狂地战胜它”吧!疯狂就是:“Practice while others are complainin g. 当别人抱怨时――你练习。

Believe while others are doubting. 当别人疑惑时――你坚信。

”从一个人的“反弹爆发力”上,我最佩服乒乓球双料冠军邓亚萍。

她因为身高只有1米5,曾经被省队和国家队都拒绝过,她父亲就对她说:“你个子矮,就必须把球打得快,这样才有进攻性;你个子矮,别人跑一步,你就要跑两步,所以你一定要跑得快。

”因为她要克服个子矮的弱点,所以在训练时,她比任何人都要付出多两倍的努力,每天要换几次衣服,晚上趁别人睡下时,还要再悄悄躲进训练房苦练到晕倒为止。

邓亚萍说:“我打球打赢了还不一定能进国家队,更别说输了。

所以我打球很凶狠,那是逼出来的。

”假如你感觉自己有某方面缺陷弱点时,你就疯狂地战胜它吧,像邓亚萍一样,当别人休息时――你练习;当别人疑惑时――你坚信;当别人放弃时――你坚持……苦练短处,把短处变得更快、把短处变得更狠,从而把短处变成长处! 邓亚萍说:“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

我从小就形成了一旦设定目标,就绝不轻易放弃的习惯。

也许,这就是我能赢得成功的原因。

”当你看到这里时,也请怒吼一声:“我要管住自己的软弱!一旦设定目标――就绝不放弃!(Never Give Up)”成功就是坚持!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文档附件上传成功,但与已有文档重复,只能自己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