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王宏建版

合集下载

王宏建<美术概论>

王宏建<美术概论>

1.艺术与政治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有理论家认为,艺术是从属于政治的,它是政治的一种附属品,它的存在是为政治服务的。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艺术是完全独立的,它与政治没有关系,不受政治的影响。

要正确的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进行分析,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艺术与政治关系和影响较大,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只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

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社会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故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

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

“艺术”与“政治”不能等同起来,,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2.艺术与社会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意识的反应,是人类价值观的反应,是人类对美的理解,社会是发展的,艺术也是发展的,每个时期人民的审美需求都是不同的,由于艺术是具有记录性质的,也由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艺术是社会的反应,所以艺术与文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各种个样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P41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5.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2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P69、70、71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6.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P78、82、85答:1艺术反映现实美;2艺术创造艺术美;3艺术是审美对象;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7.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答: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P100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答: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作用P105 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P106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人们普遍承认和重视的地位P107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所谓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意思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3就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①艺术反映现实美②艺术创造艺术第二章艺术门类论1.整个艺术系统包括众多艺术门类,但是如何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各自分类的根据是什么各自又分为怎样的几种类型P113答:1 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①空间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②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③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2 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①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②听觉艺术:音乐、曲艺等;③视听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④想象艺术:文学等;3 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①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②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③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④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等;有一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创造艺术形态的材料与技法的不同,分成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摄影、建筑与园林、曲艺、木偶等门类,试找出每个门类最为根本的、即足以和其他门类区别开来的特征;答:1美术的主要特征:①形象的具体性和直观性;②形象的静止性和瞬间性;P115 2音乐的主要特征:①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P125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音乐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张扬才可以表现出来;③音乐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为人所感知;3舞蹈的主要特征:①舞蹈动作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P131②舞蹈动作必须有内涵、讲究形式美;③舞蹈在抒情方面的长处和叙事方面的短处同时存在;④舞蹈与音乐、时间共生共存;4戏剧的主要特征:①在戏剧中,行动是基本表现形式与手段、必须符合戏剧艺术的特定要求;P141②戏剧情节内容的特点是冲突;5电影与电视剧的主要特征:①运动的画面语言影视都是依靠画面来表现的;P154②声画结合;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④追求逼真;6摄影的主要特征:①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②光线和影调是摄影的独特造型手段;P149附:文学的主要特征:①形象塑造的间接性;②艺术表现的广泛性;P163 建筑与园林、曲艺、木偶的主要特征:同下主要特征简版美术:造型性、静止性音乐:“声”即音响与“情”即情感舞蹈:时空艺术、动作性、抒情性、形式美、与音乐密切联系戏剧:故事的戏剧性、演出的剧场性、表现的综合性电影与电视剧:逼真性、综合性、蒙太奇摄影:纪实性、“光”即光线与“影”即影调的艺术建筑:空间与实体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园林:占较大固定空间、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独特的审美景观意义曲艺:地域性木偶:设计制作要采用绘画、雕塑等手段、表演采用戏剧形式、综合性强在美术中,绘画与雕塑除了在存在方式方面有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即平面与立体的区别之外,还有那些重要区别答:绘画:题材极为广阔,使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技法,可以具体表现人物所处的有关环境;雕塑主要表现的是人特别是人体,有时也以动物为题材,雕塑形象具有单纯性,绘画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背景细致的表情和情感活动在雕塑中难以体现;雕塑还具有注重发挥材质的作用;P120、121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实用与观赏的双重属性;P122答: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品实用性是其主要方面,美化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用与美观相统一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P122 答: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张随后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思潮,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影响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只有使工业技术与美术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音乐不能再现现实世界的物质形式,而长于抒情,那么音乐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什么特点P127答:1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舞蹈动作十分重视规范性和技巧性,那么舞台上的舞蹈是否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动作表演为什么P133答:舞蹈作为艺术,不是基本动作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技巧的展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舞蹈用动作说话也就是说舞蹈是以动作作为艺术语言的,没有内涵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其观赏的价值;怎么理解戏剧行动为什么说戏剧行动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P143答:在戏剧中,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戏剧的一切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等,都必须通过演员的直接行动来体现;离开行动戏剧作品就不能成为现实,因此戏剧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把这种行动的实现作为枢纽,自然行动成为戏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戏剧与电影、电视剧有许多共同点,例如都具备剧本、导演、表演和美术这样四个要素,都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内容,但是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P157答:戏剧受时空转换的限制较大,而电影电视受时空的转换限制小,电影电视追求逼真,而戏剧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电影与电视相比,各有什么优势P158答:电影篇幅有较严格的限制,影片长度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四十分或三小时左右,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由于画面大,有利于呈现场面和渲染气氛,电视是直接送进家居之内,个人可随意观看是比较平常的,这样情节也可以充分展开,又由于与观众有如面对面交谈,画面较小,采用中景和近景较多,表演更加平易;联系实例,说明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怎样体现的;P157答: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可以随时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都可是瞬息相继出现在画面上;影视实现时空转换主要依靠蒙太奇,这种转换结构有两种,顺结构形式;顺式结构和交错式结构;自己加例子说明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否束缚了摄影家的主体性P150答:上述特征并没有束缚摄影家的主体性,摄影作为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但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与纪实性相统一,而不能改变这一本质特性,如果抛开及时性,也就失去了摄影,摄影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实际主体的处理上,也就是说对对像进行选择或摆布上;建筑与雕塑都是占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但是建筑在哪些方面有别于雕塑P174答:建筑是一种拥有内部空间的实体,少数功能特殊的建筑物例外,如纪念碑,因为建筑的根本目的是要用人工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供人居住或者进行活动,建筑的艺术形象是空间与实体的统一体,这与同属于三维空间造型的雕塑是不同的;联系实例,说明园林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建筑的关系;P180答: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要素特点,一是占有较大的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二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三是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园林与建筑由于功能上与特点上的这些相同之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园林中不能没有某些形式的建筑,而建筑只要有条件就会带上园林;为什么说文学与其他各门艺术有着广泛的联系P163答:在整个艺术系统中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且处于基础地位,例如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中文学剧本是创作的起点和依据;歌曲则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纯粹的音乐和造型艺术在标题等方面也经常有文学的因素;建筑园林也需要文学的参与,利用牌匾,对联题名等以增加诗意和人文内涵;与美术、戏剧、电影等塑造的形象相比较,文学形象有什么特殊性P164答:文学用语言来塑造形像,不能像绘画一样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直接可视的艺术形像,也不能像音乐形像那样可以用听觉感知,更不能像雕塑那样塑造出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形像;文学塑造形像的方式是间接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代表一定概念的符号,文学家只能使用这些符号对自已心灵中孕育成功的艺术形像进行传达,而不能塑造形像本身;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P182、185 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②配合;③结合; 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对于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意义P186、187答: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艺术类型,并使得整个艺术系统得到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最为迅速的艺术门类对于其他门类和样式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艺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现代工业设计更是一股澎湃于整个生活的宏大艺术潮流;它不仅对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到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催动着新的艺术形式诞生;第三章艺术发展论1.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P198-206答: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P212-218答: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叫"准艺术"、"史前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大约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是“准艺术”的繁荣时期;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准艺术”的衰落;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3.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P224-240答: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②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4.简述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P224-227答: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③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5.简述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与第3题同;答:见第3题2至5;6.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P243答: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2)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7.试述艺术发展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原则、条件和类型;答: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244(1)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p246-247(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继承遗产的批判原则,(2)反对"肯定一切"表现为复古主义与"否定一切"表现为虚无主义;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p249艺术继承的条件是风格的相似性;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类型有两种:(1)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2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8.试述艺术发展过程革新的表现;P252-254答:1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2)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3)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9.试述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P254-255答: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统一的;①革新是继承的目的;②继承是革新的基础;10.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什么是艺术的世界性P256、P266-267答: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艺术的世界性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11.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答: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第四章艺术创作论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答: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关系p272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为什么p2742.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所谓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意思答: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为什么p296或p277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艺术家所处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思想、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艺术主体,意象、艺术形象等等;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什么意思p278-p2793.艺术家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艺术心理定势有哪些奇异功能为什么说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答: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②深厚的文化素养;③丰富的生活积累;④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⑤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P281-290一个具有雄厚艺术心理定势和艺术创作激情的艺术家往往遇到某个生活的具体事物或景物时,便会产生超常的艺术直觉,既无需经过认识的全过程和逻辑的分析,便能认识和把握对象的特点,性质和功用等内容;P294艺术心理定势贯穿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家的心理定势的强弱和优化程度决定着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度、艺术思维和艺术想像力的强度,准备了运用艺术语言熟练的创作出艺术形像的技能和技巧,所以要不断优化它;P294-2954.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哪些基本阶段P296-304答:1生活体验;2艺术构思:①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②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3意象物化: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5.无意识有哪些种类它与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P315答:①误差无意识;②病患无意识;③梦幻无意识;④本能无意识;⑤习惯无意识;⑥集体无意识;关系:人类没有本能意识就不可能发展成意识,没有意识就不可能发展成习惯无意识,其中意识居于主导地位,各种无意识都需要意识的指导和统一调度;6.艺术灵感有什么特征艺术灵感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艺术灵感的顿悟正好就是艺术家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揭示产生艺术灵感的条件及神经生理机制的意。

王宏建<美术概论>资料笔记

王宏建<美术概论>资料笔记

王宏建<美术概论>资料笔记美术概论考研资料100题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

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

在一些大型作品中,有的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

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矛盾冲突的开始,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

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是故事的演化进程,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

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故事的收场。

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或给读者、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 3.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酌含义不同,(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

第00章绪论(王宏建《艺术概论》)

第00章绪论(王宏建《艺术概论》)

观赏记录片-中国故宫
精选课件ppt
22

精选课件ppt
23
精选课件ppt
16
2.客观唯心主义方法.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 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 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 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 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 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 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 (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 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 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精选课件ppt
11
艺术概论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 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 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 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 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 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 .
精选课件ppt
12
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 ,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 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 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 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 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 ,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 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精选课件ppt
8
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 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 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是表现战争题材且 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 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 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 为对法西斯兽行的谴责和抗议。毕加索他那潜在的变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 ,线条扭曲着,膨胀着,激情在奔腾驰骋,这便是《格尔尼卡》。

[整理]00504王建宏版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精心整理有2013年的原题

[整理]00504王建宏版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精心整理有2013年的原题

蒙太奇: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外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他是艺术家所处时代、民族和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特征的显现。

是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是艺术家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

雕塑: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

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形象思维: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

美感:当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时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觉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

美术:“美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

它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和书法、篆刻。

有时也把同样具有造型与视觉特点的建筑、园林和摄影艺术等纳入其中。

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永固性。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

什么是题材,它与素材有哪些区别与联系?题材是艺术作品中直接描写的对象,它是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感动,从而选取来予以加工表现的特定生活材料。

素材指的是艺术家从现实生活经验或间接知识积累中得来的各种图像,事件,人物和场景等。

素材和题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足以剪裁的题材,而素材积累太少,则很难选取适用的题材。

素材是题材的基础。

形式主义: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

自然主义:是指用自然原因或自然规律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观念。

现代艺术:现代艺术的瓦解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

王宏建艺术概论1

王宏建艺术概论1

艺术概论王宏建(一)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定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艺术发展论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

3.劳动说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艺术概论》王宏建大纲

《艺术概论》王宏建大纲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考试用书(教材):《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说明:在考试过程中,对目前学术界存在学术争论或有不同表述方式的问题,将一律以本考试指定教材的论述为准,同时也不超出其论述范围。

题中如涉及时间要素,均只要求回答到年份。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艺术概论》是我校硕士招生美术学理论专业学生必考的基础理论之一。

本考试指定教材主要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共分六部六章,①艺术的本质特征;②艺术的门类划分;③艺术的发生与发展;④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⑤艺术作品;⑥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

考试目的:在于综合考察学生是否较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检验学生是否把握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否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是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考核目标第一章艺术本质论(一)考核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考核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以及艺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都是总体理解艺术的基础,和学习全课程其余内容的前提,是本考试的重点、难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1、艺术的社会本质2、艺术的认识本质3、艺术的审美本质(三)考核要求1、艺术的社会本质识记:(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两个方面;(3)艺术与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领会:(1)艺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2)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

2、艺术的认识本质识记:(1)艺术的定义;(2)艺术以特有方式掌握世界的两个方面;(3)艺术以形象反映世界的三个方面;(4)艺术反映世界真实性的三个方面。

领会:(1)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区别;(2)艺术形象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3、艺术的审美本质识记:(1)艺术与美的关系的三个方面;(2)艺术美;(3)艺术审美本质的三个方面;(4)美与美感的本质;(5)艺术主要的审美特征。

美术概论(王宏建)txt

美术概论(王宏建)txt
希尔德不兰德 德国1893年《造型艺术的形式问题》
沃尔夫林 风格史
贝尔、弗莱 有意味的形式
35. 沃尔夫林的美术史方法属于“形式主义”的方法。(沃尔夫林的美术史观是形式主义的。)(2次)
36. 现代形式主义关于艺术自律的观念是指艺朮的价值不在艺术自身。(×)
37. 现代形式主义理论是反对题材决定论的.
格林伯格对艺术本质的阐释深入到了绘画的物质媒介本身审美特性的层面,其理论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发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但提倡艺术完全自由和非意识形态化,反对艺术“主题”,反对客观现实的再现等主张,割断了艺术与现实的一切联系,否定了主体的精神创造,也就取消了艺术本身。因此,“媒介说”既不可能解释传统美术,也不能真正揭示现代美术的本质。
c、“潜意识” 奥地利 弗洛伊德
d、“直觉” 意大利 克罗齐《美学原理》 艺术是幻象或直觉
e、“延异”
13. 集体无意识
14. “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国 席勒 和 国 斯宾塞。(2次)(游戏说)
15. 德国美学家席勒关于审美教育的美学著作是 。
30. 对西方现代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康德的美学思想。
31.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纯粹美”相对立的概念“________”。
32. 《判断力批判》是康德论述美学问题的重要著作 。
33. 康德的“纯粹美”意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形式美”。( )
34. 属于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家有:
26. 用巫术论解释史前洞穴壁画的作者是法国美朮史家是 。
27. 最早把 比例 视为美的本质的是古希腊的毕达戈拉斯学派。(形式)
28. “黄金分割律”是由古希腊的 学派发现的。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考试要点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考试要点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考试要点美术概论考试重点●造型艺术p3●答: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所以又称为“造型艺术”。

●美术传达p176●美术创作中的传达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表现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认识成果---审美意象。

●美术典型p100什么是艺术典型?(名词解释)P100●答: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

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灵感p191所谓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性的联想。

●格调p233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纯美术p4如何理解纯美术?P4●答:所谓纯美术是指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绘画、雕刻、音乐等,有时也包括诗歌。

蔡元培曾把它称为文艺美术,指明其中凝结着社会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以区别于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工艺美术●风格p230风格”是一个从整体即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学范畴。

●形象思维p197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

因此,其特征有:1形象性。

2逻辑性。

3情感性。

4想象性。

●意境p228所谓的“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创作方法p206创作方法不是狭义的艺术手法和技法,它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造上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过程和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

●举例说明美术家应该具备的修养与素质。

P1631、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

2、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

3、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

4、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天赋。

●如何理解美术是对现实的模仿?p34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行一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

王宏建《美术概论》配套题库-上编 美术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王宏建《美术概论》配套题库-上编 美术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第2部分配套题库上编美术的基本原理第1章本质论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艺术需要以情动人?答: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

(1)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在:①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变形作用a.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了形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有所改变。

b.作家为了真实的表达感情的需要,可以对外在形象进行虚构、夸张处理。

如《三国演义》在历史的基础上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完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全非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使读者看到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②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中的动力作用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例如,一九九九年五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了数千架飞机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并且丧心病狂地袭击、炸毁了我国驻南大使馆。

这激起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义愤,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在当天仅用三个多小时就创作完成了一幅巨型壁画《格尔尼卡——1999年5月7日午夜》,其中饱含着创作者的眼泪、激情和愤怒,饱含着中国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其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正义感召力在美国驻华使馆前的示威中充分显示了出来。

③情感在艺术欣赏中产生的美感作用如高尔基曾谈到他幼时读一部小说时的心情:“我记得,我读福楼拜的《朴素的心》,是在一个圣灵降临节。

傍晚,我爬到杂物间的屋顶上念这本书,因为要躲开那些热闹节日的人们。

我完全被这小说迷住了,简直变成了聋子、瞎子。

……为什么能够使我兴奋到这个田地,我实在难以理会。

这里一定藏着不可思议的魔术,有好多次,我想在字里行间找出魔术的秘密,很机械地,像野蛮人所做的一样——我并不是故意夸张——把书面向太阳映照着望。

艺术概论:第4章课后答案(王宏建)

艺术概论:第4章课后答案(王宏建)

答:任何•个艺术家都是在•定的家庭.•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定的民朕文化以及•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箱神等因索的影响与恿陶卜逐渐成K起來的.每个艺术家的宅活内容、思想悠惰、文化意识和审矣悄極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卬记. [关系]p272艺术家的成心离不开枕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待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m 比牧清楚和透彻.会产生越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里。

叩推动社会进步和捉髙国尺祐神素质和审关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为什么]p2742.为什么说艺术家足艺术卞产过程的上京者所谓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秤代性是什么总思答: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生活.枸思艺术怠©和将艺术总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允分农现出艺术家丄体的决定艺术创作过祥和艺术产品命运的匸卒作用.[为什么]p296或p277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貝冇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用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冇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町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索决定:艺术家所处的不同时代. 不冋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尺族、不同牛•涵经历.不同艺术思恕、不同艺术衣现形式:艺术创作匸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乞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冬•业feliJL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施;艺术冢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索材.所选用的艺术诰吕的纽合,艺术主体,总紅艺术形彖等帘艺术家忙观总:讲上的独创性。

[什么虑思]p278・p2793艺术家应当具仃尊些方面的修芥艺术心理定势仃哪些常异功能为什么说不斯优化艺术心理定势圧艺术修芥的最高II标答:艺术家後羞的五仝衣血1①进步的壯界观和审关理想:②深”的文化素养:③丰富的生活积累:④趙常的艺术思维活勿能力:⑤榊湛的艺术技巧和农现才能,P281-290,个JMj雄圧艺术心理定势柯艺术创作激悄的艺术家往往遇到某个生活的八体屮物或民物时.便会产工趙常的艺术ri觉,既无需经过认识的全过程利逻辑的分忻.便能认识和把握对欺的特点.性质和功用等内容.P294艺术心理定势贯穿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家的心理疋势的强闻和优化程度决富若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度、艺术思维和艺术想像力的张度.准备了运用艺术谱言熟练的创作出艺术形像的技能和技巧,所以要不断优化它。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第⼀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在⼀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于经济基础。

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们根据⾃⼰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形成的关于社会⽣活的规范,能指导⼈们⼀般的⾔论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可以影响和改造⼈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反对旧道德、建⽴新道德,⽬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的关系。

它们⼀⽅⾯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定的哲学观念,⽽且给⼀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活?艺术以什么样的⽅式反映社会⽣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活,是社会⽣活的反映。

王宏建_艺术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分析

王宏建_艺术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分析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与答案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王宏建《美术概论》配套题库-下编 美术的历史发展【圣才出品】

王宏建《美术概论》配套题库-下编 美术的历史发展【圣才出品】

下编美术的历史发展第1章发生论一、填空题1.历史上“斯芬克斯”之谜有_____、_____、_____等猜想。

【答案】游戏论;巫术论;劳动论2._____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答案】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3.美术发生的上限和起点是_____。

【答案】人工性4.美术的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工性;形态性;审美性5.原始美术形态的审美发生的次序是_____先于_____和_____。

【答案】形式形态;写实形态;装饰写实形态6.抽象装饰形态是在_____的基础上发生的。

【答案】人类制造工具活动7.劳动时间中使用和制造工具的_____的进化促进了工具中形式形态的发生。

【答案】动作8.游戏论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_____。

【答案】斯宾塞二、简答题1.原始人的石器制造与发展过程,对你理解美术起源有哪些启示?答:启示如下:(1)美术的起源一直是被称为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可谓是众说纷纭。

大概有:模仿说、符号说、表现说、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图腾说、潜意识说、宗教说、性本能说等。

而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模仿说、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这四种。

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找到了美术起源的某些因素,从一个方面对美术的起源作了说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事实上也如此,美术的创作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没能从根本上阐明美术起源的动力、原因。

(2)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类型少,造型简陋粗糙,手法单一,呈现出石器制作的原始性。

石器造型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

(3)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随着人们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在进一步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石器的制作日益精致。

(4)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美术概论(王宏建)txt

美术概论(王宏建)txt

历年真题知‎识点:‎序言(概况‎)1. ‎在古希腊,‎“艺术”的‎含义是“ ‎‎‎”。

‎2. “艺‎术”的原始‎含义是“技‎艺”。

(√‎)3. ‎“美术”(‎美的艺术)‎最早包括“‎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和诗歌‎。

五种门类‎艺术。

(‎)‎4. 十八‎世纪时,“‎美术”(t‎h e fi‎n e ar‎t)一词的‎含义除包括‎绘画、雕塑‎之外,还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门类艺术在‎内。

(‎)(2次‎)5. ‎1750年‎,‎国人‎‎‎建立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A‎e sthe‎t ica)‎,该词的原‎意为‎‎‎。

因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3次)‎第一章6‎.托尔斯‎泰的重要艺‎术理论著作‎是《艺术论‎》。

(情感‎说)选项‎:《为什么‎写作》‎萨特,《‎艺朮问题》‎美苏珊?‎朗格《美学‎原理》‎克‎罗齐,《艺‎朮》‎贝尔7.‎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和英国的‎‎‎。

(‎表现说)‎8. 歌德‎提出了“建‎筑市凝固的‎音乐”的看‎法。

(‎)(表‎现)9‎.“直觉‎即表现”是‎伯格森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伯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人)‎10. ‎科林伍德在‎《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的学‎说。

(‎)11‎.科林伍‎德最终要的‎美学著作是‎:《艺术原‎理》‎选项:《美‎学》德国?‎鲍姆加通,‎黑格尔/《‎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德国康德‎/《美的‎分析》英?‎荷加斯1‎2.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用来阐释‎艺术的主要‎概念是:‎“集体无意‎识” (2‎次)b、‎“绵延”‎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伯格森‎直觉主义‎的代表人‎c、“潜意‎识”奥地‎利弗洛伊‎德d、“‎直觉”‎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艺‎术是幻象或‎直觉e、‎“延异”‎13. ‎集体无意识‎‎14. “‎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国席‎勒和‎‎国斯宾‎塞。

美术概论王宏建版

美术概论王宏建版

导论1.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问"art",原意是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和医学等.在欧洲,“艺术”与“美术”这俩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美术的形态>a. 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美术和设计5个大门类.b.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c. 美术还分为纯美术和俩大系统.d..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具象泛指表现具体的物象.抽象可以从俩方面去理解:一:艺术家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意识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二:认为和具象是俩个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纯意识,纯形式的东西,但是也不绝对排坼与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夸张的,在抽象中隐现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术.本质论3.美术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解释a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b从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或主客体的关系来解释美术;c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解释美术.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a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表达,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b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人物是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术以至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c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的荣格.d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最早由德国的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E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a理念说人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b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摹仿说,再现说或"师造化说",在艺术哲学基础问题上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所以基本是唯物主义的.c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累泽和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从美术本体解释美术----形式解释美术a"有意味的形式"说,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b媒介说c情感符号说d"异质同构"说马克思主义解释美术马克思主义没有象过去那样孤立地看它本身,而是首先宏观地确定它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把它看做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态,看做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进而指出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既它不同与其他的意识形态的审美特性和不同于其他认识方式的形象思维特性,最终科学地揭示了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的根本性质和它的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5.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同于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地位.6.美术与社会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7.美术与社会生产a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b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美术与经济的关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长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中决定作用,表现在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美术作为"产"的实质和意义:美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但是,美术作为"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的审美目的.它表现的是主题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他多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他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所以美术作为"产",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话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9.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美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作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忙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的.美术家不是雇佣劳动者,而是真正自由的审美创造者.美术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也是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流通,有某种意义的交换价值,但它早本质上是审美的失去了审美价值,美术品就不再是美术品了.因此社会主义时代的美术家可以而且应该自由而自觉地进行"艺术生产",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粮食贡献给人民.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视觉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美术的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11.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美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美术品的基本要求.a再现的真实: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符合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美术或再现性美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再现的真实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又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b表现的真实:表现美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12.再现:指美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13.表现指美术家运用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题意识,直抒胸怀.14艺术典型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a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b另外,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些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好要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c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既美术家的独特个性和独特的创造.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典型,从根源上说,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美术家概括生活中事物的普遍性,经过艺术传达而创造出来的.它和一般的视觉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性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美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于美的独特创造任何摹仿前人和他人艺术风格的艺术家,都不可以创造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是不可重复的.15美术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生活,应该高于现实生活,应该把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不那么明显的本质真理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观众通过美术家创造的艺术典型认真,理解善,欣赏美.16.美术与美1.美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美术的有力根源或根据.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美,称为为现实美,现实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2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东西转化为艺术美.美术作品的美既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美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美的事物可以成为美术创造的根源,另外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美术创造的根源.,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3.美术是审美对象.在接受与消费的范畴中,美术作品就成了欣赏对象和审美对象,它相对于欣赏者来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美术作品的美在于美术作品本身,是不依赖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17.艺术美指的是美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形式美主要是具有直观性的视觉形式的美,是眼睛的对象.形式感是指由形式美所引起的美感.18.美是美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就是美术的核心本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19.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是美决定美感,而不是美感决定美.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现实生活的美是美术家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根源;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美术作品的美是欣赏者美感的根源.20.美的规律也就是美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现象又必须是非常突出,鲜明和生动,那它才是美的.美感是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想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即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正个身心都感到愉悦.美感在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美术在本质上说就是美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21美术的审美特征审美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实践性与主题性2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3形象性4情感性美术作品构成历史:美术再现的历史性2美术表现的历史性3美术构造未来的历史性22..第一章的结论:第一: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产品,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第二美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既它是以视觉形象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第三,美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有方式即是审美方式;第四,美术在本质上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的成果,它是历史地不断发展变化的.第二章创作论第一节创作主题------美术家23.美术家是一切创作活动的执行者,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美术家情感活动的特殊性及所掌握的意识手段的专业性使他与一般的精神生产者和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创作者区分开来.23.美术家与社会社会分工与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美术家:初步的社会分工使得一部分人得以脱离一般的物质生产领域而相对专注从事于广泛意义上的精神劳动,但是这一部分人尚未获得形成相对稳定的特殊产品生产阶层的条件;第二次的社会分工引发了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特殊社会阶层的出现这个阶层的职责就是为全社会创造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特殊产品.24.美术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美术家的诞生有其自身的原因,他的一切活动也会受到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定的历史条件会对美术家势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定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一是美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整体特性;二是他生活与其中的社会总特性,这其中又包括具体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环境以及民族性格等.25.美术家不应该单纯地为了赢得更多观众为目的,从而去迁就甚至迎合他们的趣味,美术家应以自己的真诚追求为准则,用自己最好的美术品去满足相应水平层次的观众的审美要求.而对于观众来说,要理解不断发展的美术探索,追求艺术的美术满足,就必须注重加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准,以完成为真正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26.美术家的主题性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他在整个具体创作过程中能够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创作过程中的把握,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总之,他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自主权.能够合理发挥自己做为艺术家的主体性,是一个美术家成熟的标志,也是美术家和维护自己的标准.从观众角度讲,尊重美术家的主体性即是对美术家人格的维护.27美术家在在创作中的地位一.作为美术创作活动的实践者,美术家的地位具有明确不可替代性.二.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具有圣的不可侵犯.对于美术家来说要保证自己的艺术主题性,首先要确立和保护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可替代和不侵犯的艺术地位.28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作用利用美术的手段和独特的方法技巧,去表达人类情感,创造可供审美享受的精神产品,达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目的;他作为美术创作主体的价值就会在作品所产生的中体现出来.29主题意识即是美术家对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己作为创作主体的角色在正个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美术家对自己在创作中的主宰位置的确认.美术家明确自己的主体意识,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美术家的主体意思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实数创作;自觉而强烈的主体意识往往使美术家在创作中处于主动的位置而尽情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的内心情感,完满地显露出自己的艺术才华;而薄弱的主题意识只会将他引想一个被动的位置而让他扮演一个不言由衷,力不从心的角色.30表现自我就是在美术家主体意识明确的前提下充分表达美术家本人内心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通过艺术的途径使之转述为视觉的形象.正确的主题意识是正当的表现自我的基础.31美术家的“表现自我”在某中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群我表现”.因为美术家所要体现于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意志,不只是他个人的意志,而是群体的意志,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代表群体的情感,当然这个群体不可能是所有人,而是在人生观和艺术观等问题上与美术家本人处于相近的那个群体.32“自我表现”与“发泄自我”的区别自我表现是一种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发泄自我是一种原始的情感宣泄;自我表现在抒发某种冲动引起的表现欲望只有所留下的是一件艺术作品,发泄自我在宣泄了某中原因造成的压抑感之后留下的却是心灵上的一片空白和失落.表现自我是一种艺术的合理行为,而发泄自我是一种非艺术上的本能行为.33.美术中的“创造”即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个境界.创造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翻新和超越.从美术家角度来讲超越就是超越前人,同代人和自己.创造更意味着对自己的超越.34.美术家创造的必要性/为什么美术家要创造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1.外界事物的持续发展和变化,要求要求美术家以新的心态去审视引起他艺术兴趣的客观对象,不断地中心调整自己欲体现于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意志和思想感情,抛却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使自己在内心感受上永远与新事物的发展相一致.2.从作为艺术接受者的观众角度去看,求新,求变,是他们的审美要求.美术家要真正得接受者的认可,就必须保持创造的意识,以日新月异的作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35.创作个性就是美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艺术意志,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理想的创作方法去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认识和情感.-------区别与一个艺术家和另一个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明显特征的总和.36创造个性和创造意识的关系创造个性是创造意识的最终实现,创造意识是创造个性的前导.没有创造意识和愿望的美术家,其创造个性的实现就因为缺乏强烈的自觉性而显得平淡无味,反而失去了个性所应有的鲜明性和独特性;但如果单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愿望而无度地张扬创造个性,过分强调自己对事物感到后的独特性以及艺术方法和语言的独创性,这种创作个性只是虚张声势,创造也因此变的无意义.37.美术家的修养是围绕他的艺术创作进行的,最终的目的创作水平的提高服务的.它包括:1.专业技术的训练;2.进步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艺术情趣;3.整体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4.他对生活多方面的体验.38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美术家的修养之11.天赋只是一个人成为美术家的潜在可能,最终能否成为专业的美术家首先要取决于这种天赋是否得到开发和施展的机会.这就是走向专业美术家所必须的第一步,即专业技能的训练.2.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能培训出相同水平的美术家,其中原因除了其他修养的原因外,还与美术家个人的艺术天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天赋高的美术家往往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其他人的水平要高.3.但是,如果一味依赖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话,那么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是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因此,对于一切选择美术事业的人来说,无论他天赋有多高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的毕业修养.39.艺术天赋与艺术天才的差别有很高艺术天赋的人只能说他具有成为艺术天才的潜在可能性;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天才,还必须其他方面的刻苦学习和深厚的修养,还要他对艺术有超常的理解能力,并且时刻保持不断创造的意识和永远进去的精神.40进步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艺术情趣美术家的修养之2审美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按照自己对没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观念,最后形成了自己美的看法和态度.艺术情趣是: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和偏爱.41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美术家的修养之3美术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只是出于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其他领域的修养中获取灵感,因为不同学科尽管所探讨的对象和根本目的是不同,但相互指甲常存在着共同关注的问题.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助于美术家思想水平的提高.42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美术家的修养之4美术家一切的艺术行为都被打上了生活的烙印,都是其生活体验的反映.第二节创作活动43.美术的创作过程美术的创作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他包括俩个俩个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美术创作活动又分为俩个大的阶段:前者是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传达活动阶段.41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美术创作活动中构思活动可分为3个环节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二:内心是视象的酝酿和孕育三:审美意识的形成42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美术的传达活动或审美表现活动,就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表现手段,将意识中那个尚未明确的审美意象确定下来,使其不断明晰和明确,最后完成美术创作,造成美术作品.43审美认识与审美表现的辨证关系二者在美术创作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而就某一具体创作活动而言,美术的构思是美术传达的前提,而美术传达者是美术构思的深化和继续.二者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44.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是:情感活动,想象活动,思维活动.45.直觉指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它在美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6.记忆是在脑中保持印象的心理形式,它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形象记忆:也叫印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或表象记忆.。

王宏建艺术概论3

王宏建艺术概论3

艺术创作论●创作主体—艺术家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1.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的熏陶和影响3.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影响二.艺术家的主体性(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所起的决定作品命运的作用)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1.艺术家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精神2.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2.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1.艺术创作主体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各不相同2.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也是丰富多彩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三.艺术家的修养是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五个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2.深厚的文化素养(社会知识文化;姐妹文化;专业文化。

)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丰富的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独特的记忆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第二节.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过程: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的过程1.生活体验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素材的积累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艺术构思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分胚胎的孕育阶段和意象的成熟阶段艺术意象的典型化具有鲜明的独特、丰富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1.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问"art",原意是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和医学等.*在欧洲,“艺术”与“美术”这俩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

<美术的形态>a.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美术和设计5个大门类.b.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c.美术还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俩大系统.d..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具象泛指表现具体的物象.抽象可以从俩方面去理解:一:艺术家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意识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二:认为和具象是俩个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纯意识,纯形式的东西,但是也不绝对排坼与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夸张的,在抽象中隐现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术.本质论3.美术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解释a 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b 从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或主客体的关系来解释美术;c 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解释美术.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a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表达,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b 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人物是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术以至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c 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的荣格.d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最早由德国的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E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a 理念说人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b 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摹仿说,再现说或"师造化说",在艺术哲学基础问题上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所以基本是唯物主义的.c 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累泽和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从美术本体解释美术----形式解释美术a "有意味的形式"说,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b媒介说 c 情感符号说 d "异质同构"说马克思主义解释美术马克思主义没有象过去那样孤立地看它本身,而是首先宏观地确定它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把它看做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态,看做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进而指出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既它不同与其他的意识形态的审美特性和不同于其他认识方式的形象思维特性,最终科学地揭示了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的根本性质和它的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5.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同于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地位.6.美术与社会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7.美术与社会生产a 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b 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美术与经济的关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长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中决定作用,表现在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美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但是,美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的审美目的.它表现的是主题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他多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他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所以美术作为"艺术生产",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话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9.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美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作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忙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的.美术家不是雇佣劳动者,而是真正自由的审美创造者.美术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也是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流通,有某种意义的交换价值,但它早本质上是审美的失去了审美价值,美术品就不再是美术品了.因此社会主义时代的美术家可以而且应该自由而自觉地进行"艺术生产",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粮食贡献给人民.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视觉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美术的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11.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美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美术品的基本要求.a 再现的真实: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符合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美术或再现性美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再现的真实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又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b 表现的真实:表现美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12.再现:指美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

13.表现指美术家运用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题意识,直抒胸怀。

14艺术典型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a 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b 另外,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些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好要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c 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既美术家的独特个性和独特的创造。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典型,从根源上说,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美术家概括生活中事物的普遍性,经过艺术传达而创造出来的。

它和一般的视觉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性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美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于美的独特创造任何摹仿前人和他人艺术风格的艺术家,都不可以创造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是不可重复的。

15美术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生活,应该高于现实生活,应该把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不那么明显的本质真理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观众通过美术家创造的艺术典型认真,理解善,欣赏美。

16.美术与美1.美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美术的有力根源或根据。

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美,称为为现实美,现实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2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东西转化为艺术美。

美术作品的美既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美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美的事物可以成为美术创造的根源,另外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美术创造的根源。

,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3.美术是审美对象.在接受与消费的范畴中,美术作品就成了欣赏对象和审美对象,它相对于欣赏者来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美术作品的美在于美术作品本身,是不依赖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

17.艺术美指的是美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形式美主要是具有直观性的视觉形式的美,是眼睛的对象。

*形式感是指由形式美所引起的美感。

18.美是美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就是美术的核心本质。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

19.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是美决定美感,而不是美感决定美。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现实生活的美是美术家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根源;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美术作品的美是欣赏者美感的根源。

20.美的规律也就是美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现象又必须是非常突出,鲜明和生动,那它才是美的。

美感是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想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即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正个身心都感到愉悦。

美感在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美术在本质上说就是美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21*美术的审美特征审美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实践性与主题性2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3形象性4情感性*美术作品构成历史:美术再现的历史性2美术表现的历史性3美术构造未来的历史性22..第一章的结论:第一: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产品,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第二美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既它是以视觉形象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第三,美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有方式即是审美方式;第四,美术在本质上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的成果,它是历史地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二章创作论第一节创作主题------美术家23. 美术家是一切创作活动的执行者,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

美术家情感活动的特殊性及所掌握的意识手段的专业性使他与一般的精神生产者和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创作者区分开来。

23.美术家与社会社会分工与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美术家:初步的社会分工使得一部分人得以脱离一般的物质生产领域而相对专注从事于广泛意义上的精神劳动,但是这一部分人尚未获得形成相对稳定的特殊产品生产阶层的条件;第二次的社会分工引发了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特殊社会阶层的出现这个阶层的职责就是为全社会创造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特殊产品。

24.美术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美术家的诞生有其自身的原因,他的一切活动也会受到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定的历史条件会对美术家势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