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是指设计针对城市化现象的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理解、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介绍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通过图表数据和实例展示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对城市化背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探讨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例如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分析城市化背后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产生的问题,例如城市贫困、社会不平等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的城市中进行考察和调查研究,例如观察城市规划、访问城市居民、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等,以亲身体验和实际数据来加深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和认识。

5. 制作城市化宣传资料:让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制作城市化宣传资料,例如海报、宣传册等,来向其他同学和社区传播城市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进行辩论或模拟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进行辩论或模拟活动,例如模拟城市规划委员会讨论城市化发展方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城市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表现(区域)
【过渡】以上我们都是看北京市单个城市的发展,那么在一个区域内城市化又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们回到京津冀地区,看看城市化在地区上有何体现?这是京津冀地区1985和2021年城市发展图,前面我们已经统计了202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等级及其分布,请同学们指出1985年京津冀地区包含的城市级别及对应数目,并比较这两个时期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发展变化。
《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阅读北京市和京津冀地区等相关图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表现;
2说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3结合材料和生活体验,说明城市化的意义;
4根据“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城市化发展的案例,说出城市化的过程及阶段特征;
5根据“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过渡】那这些城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城市发展的一般过程又是怎样的我们将通过今天的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学习目标
【讲解】关于“城市化”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分为两个课时来学习,今天是我们第一课时的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五个方面:1阅读北京市和京津冀地区等相关图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表现;2说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3结合资料,说明城市化的意义;4结合“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发展案例,概括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5根据“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对比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这节课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是城市化的表现,概括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比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
1概括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说出城市化的过程及阶段特征;
3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镇化 教学设计第1课时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化 教学设计第1课时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2.2城镇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1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基本构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节的内容可以分为“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城镇化的利弊”“地理信息技术在人文地理中的应用”三个部分,可以分为2个课时来落实。

第1课时完成“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运用资料的前提下,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这就对学生分析相关图、表、文资料提取信息,归纳说明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是“运用”、“说明”,行为结果是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说明”的方式呈现,即达到理解层次,但这个目标需要通过资料的运用来达成。

在了解城镇化过程和特点之前,应该先对城镇化概念有个简单的介绍。

不同地区可能处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城镇化的差异性,根据课标要求的“不同地区”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呈现两个及以上地区的城镇化资料供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资料剖析城镇化过程和特点的能力。

在认识不同尺度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同时,还要归纳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第2课时完成“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和“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条课标的内容。

“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课标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是“运用”、“说明”,行为结果是说明城镇化的利弊,以“说明”的方式呈现,即达到理解层次,且能够在运用资料的前提条件下,说明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城镇化的利弊观点,也要能够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利弊两方面都要考虑到。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渗透在整个必修二教学中的,结合本节内容,可以做适当的教学安排,行为条件是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具体到本节内容就是探究城镇化发展相关问题。

行为动词是探究和了解,在说明城镇化过程特点和利弊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城市化教学设计方案

城市化教学设计方案

城市化教学设计方案城市化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因此,培养学生对城市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城市发展意识和城市文明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次教材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过程,培养他们对城市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发展过程,了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城市发展意识和城市文明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城市建设。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3)城市化的意义和挑战。

第1页/共4页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市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城市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城市化现象,加深对城市化的了解。

(4)小组讨论法:根据教学材料和实地考察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城市化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5)综合评价法:通过阅读材料、参加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深入理解城市化的意义和挑战;(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科学地评价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质量。

五、教学过程安排1. 教学预热:通过图片展示城市化的典型案例和个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了解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024城市化说课稿范文

2024城市化说课稿范文

2024城市化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城市化》是人教版小学社会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城市与农村、城市的特点以及城市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社会学科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城市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能够分析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选用了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法。

通过讲授法传授新知,启发学生思考和提问;通过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形成知识的主体性。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城市化的现状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城市化发展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城市化现象,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和讨论。

我会提出问题,例如:你们身边的城市化现象有哪些?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

2、呈现新知通过讲授的方式,我将向学生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将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概念,通过实例和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探究与分析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分析一个案例,了解一个城市化现象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通过组内合作和讨论,学生会得出结论并进行展示,我将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4、拓展应用在学生对城市化有了初步了解后,我将给学生一些拓展应用题,让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城市化说课稿

城市化说课稿

城市化说课稿城市化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市化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市化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第一课时。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五个部分:一、课标解读,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分析,五、教学流程一、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

这里前置动词是“运用资料”,因为城市化是个历史进程,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很难感受到城市化过程,所以本课题的要求旨在让学生能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不仅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且对后面章节中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反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又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②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认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已基本上可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偏面。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如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等。

(2)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关心城市发展的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城市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城市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城市化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新课:(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城市化的课文,了解大意。

(2)教师讲解:针对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城市化的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城市化。

3. 深入探讨:(1)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创造等。

(2)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4)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城市化的看法和建议。

人教版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城市化教学设计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市从化中学地理科小校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人教版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

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设计了活动题,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了市环城公园的建设作为案例说明其中一种绿地系统模式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知识铺垫);2.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分为三大主要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式;二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知识结构3.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本章前两节的内容联系密切,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也是城市等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本节课与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也有着联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方面的表现。

二、学生情况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课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知并联系必修一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等知识内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有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引导。

2.能力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已经接触和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地理的读图分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染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适当的读图分析的学法指导。

3.情感倾向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景观图片对其的吸引力比较大,本节课通过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教学案例分析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学习兴趣大。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本条课标要求课堂授课要通过有关资料的理解分析进而获得知识内容的学习,这里的资料包括了相关城市的数据统计资料和图文资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能通过直接讲授法讲解知识,而是要采用读图分析分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的方式获得知识,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总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观看珠江新城10年景观大变化感受广州的城市化过程,理解城市化定义;读广州建成区面积、城乡人口比例、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探讨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知道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事实;读英国和中国城市化水平曲线图,理解英国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理解城市化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并结合英国、中国城市化发展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读广州城市污染案例,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的影响;读《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解生态城市的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3.学习突破通过结合中国、英国和广州的城市发展案例,让教学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内容。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一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2一.教材湘教版二.章节第三章第四节三.学时2个学时四.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和分布;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2.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六.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引入】展示河浦1994年道路图片【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况】1.概念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方式:管道、水路、航空、公路、铁路4.发展趋势(特点):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5.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思考:假设你要到外地旅行,需要选择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运速较快较慢最快最慢--运量较小较大最小--运价较高较低最低--灵活性居中好差最差连续性居中好差最差其它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受天气影响较大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设备投资大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贵重急需数量不大;公路——易死亡、变质、短途;铁路——易死亡、变质、长途;大宗笨重远程——水运;管道——液体、气体、粉末状固态。

【交通运输与聚落】北方:多呈团块状,形状比较规则;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沿河道、铁路、公路呈带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铁路、公路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思考:为何古代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1.河流(水运)和城市区位沿河设城的类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交汇处;河口;过河点。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为家乡的
【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就本校学生而言, 因为现在从化的农村人口正不断迁移到城市中去,
对于农村迁移到城
市的原因他们一定很容易掌握。 但因为他们的表述能力较差, 所以要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
点是最大的难点。 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难于理解的,
因为从化的城市化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他们难以感受得到。 而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是学生易
规模和 、
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心区 和。 1950 年伦敦发生 。
( 2) 20 世纪 70 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被
称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从图中观察,伦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 阅读以下的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广州某水泥厂创建于 1929 年 9 月,一直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和广州市的纳税大户, 产量 由解放初期的年产水泥 6 万吨发展到 1999 年的年产 100 万吨,成为广东省大型建材生产 企业之一。 然而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该水泥厂却成为周边地区 30 万居民投诉的主要对 象。自 1996 年起,该水泥厂被环保部门列为广州市为数不多的“污染大户”之一。经过各 方面的努力,该水泥厂定于 2004 年底进行搬迁。
( 1)请你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会建有对环境有严重污 染的水泥厂?
( 2)水泥厂对邻近居民主要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第6页 共7页
住房组、就业组、人口组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
目前的信息来源渠道
学生虽然分组调查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 但因为环境问题往往不是
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教案: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第11课《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具体涉及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特点等内容。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城市现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城市化进程。

难点: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城市化进程图片、地图。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城市化进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的定义和特点。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城市化进程。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案例,如我国的一些城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计板书。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从城市化进程、城市特点、城市化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重点内容。

2. 学生进行课后拓展,了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第11课《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具体涉及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特点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城市的定义、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并能够分析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3.制作一份关于城市化知识的手抄报,内容需涵盖城市化的概念、特点、类型、衡量指标、我国城市化现状及特点等。手抄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出一套关于城市化的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并附上答案。
5.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城市化”的短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城市化的认识、感受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现象,如城市扩张、高楼林立等,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现象的关注。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4.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特点;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完整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涵义。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情景创设从化1994年撤县设市时县城的人口不足6万到现在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市区的面积由原来的5KM2到现在的12KM2。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方面。

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城市化就在身边。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4. 提高学生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过程及驱动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 难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城市化实例进行教学。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 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市化的特点和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城市化案例资料,如我国部分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2. 收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相关资料。

3. 制作课件,展示城市化的相关图表和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城市化的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城市化的驱动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城市化的各种因素。

4. 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5. 讲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谈谈对城市化过程中问题的认识及解决途径。

8. 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

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我国某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历程1. 展示案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城市化过程中的变化。

2. 分析案例中城市化的特点,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4. 探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如优化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内涵。

2. 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分析城市化的原因。

3. 能够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内涵。

2.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的扩大、城市化的水平。

3. 城市化的原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策制度因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化的标志和原因。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城市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2. 分析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3. 探讨城市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推动力。

4. 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城市化影响时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城市化的进程,了解城市化的特点。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3. 能够运用城市化的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历史发展、城市化的阶段特点。

2. 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

3.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协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时间序列法,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进程。

2. 使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

3. 利用图表法,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历史发展,掌握城市化的阶段特点。

2. 分析城市化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城市化的速度、水平和质量。

3.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化》教学案例 (2)

《城市化》教学案例 (2)

《城市化》教学案例陈波一、教学设计:内容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地图、照片或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主要考点:城市化及其进程。

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增长图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分析出城市化的进程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绘图、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经历的四个阶段。

教学过程:(一)城市化的内涵读P34“探索”材料,完成:1、认清:城市化是一个过程,2、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有什么标志?分析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城市化的含义:指乡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种人口转变和地域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发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①起步早(英国最早)---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②水平高---70年代,已达70%;英国现已达90%(原因:新技术革命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①起步晚,但发展快(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②水平较低(90年,33%;原因: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化速度快,是原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等的。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四、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的进程。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

17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顺义区学校:顺义一中、传媒附中、圣苑美语
作者姓名:陈勇平、单晓林、刘浩、田育敏
【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课标有三个动词“运用”“概括”“解释”。

要运用资料才能通过资料来概括和总结,最后还要通过资料来解释。

所以本节课中对资料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在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城市化这种地理现象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使教学活动最终归结到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
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就本校学生而言,因为现在从化的农村人口正不断迁移到城市中去,对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原因他们一定很容易掌握。

但因为他们的表述能力较差,所以要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是最大的难点。

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难于理解的,因为从化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他们难以感受得到。

而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是学生易于理解的。

2、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
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本节内容,人教版的编排是先用图2.17来说明城市化的简明定义,再由这个定义转入说明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部分即利用图表阐述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还运用了案例作为学习资料让学生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运用图表和案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的这种编排完全符合课标的要求,完全体现了运用资料让学生概括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依课本来设定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加入自己掌握的材料,这样就大有可能把一节课教授得符合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
1. 能够说出城市化的概念,说明有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运用相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进程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进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小结】
这两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得出城市化的概念以及主要标志;通过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设计】
作业反馈、评价
1.读下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1)伦敦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规模和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和。

1950年伦敦发生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20世纪70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被称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从图中观察,伦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阅读以下的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广州某水泥厂创建于1929年9月,一直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和广州市的纳税大户,产量由解放初期的年产水泥6万吨发展到1999年的年产100万吨,成为广东省大型建材生产企业之一。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水泥厂却成为周边地区30万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

自1996年起,该水泥厂被环保部门列为广州市为数不多的“污染大户”之一。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该水泥厂定于2004年底进行搬迁。

(1)请你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会建有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水泥厂?
(2)水泥厂对邻近居民主要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