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7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7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7篇)《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7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篇1经历了十几天后,我读完了《乡土中国》。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充实又复杂,如果说我通过历史书籍了解到的是中国土地上的兴亡盛衰,那么我通过《乡土中国》了解到的就是中国土地下盘根错节的根须网络。

中国人古时对土地有特殊的情感,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说“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气’在人们看来是对乡下人的藐视,但费孝通认为,“土气”恰恰是他们依靠土地生存的最好证明。

乡下人是黏在土地上的,他们生于斯,死于斯,他们直接与土地打交道,在土地中生存发展。

但是土地是固定的,人口是增长的,过剩的人口,就得宣泄外出,他们不得不去外面寻找土地生存了。

但无论到何处,他们都不会放弃从事土地上的职业——农业。

用费孝通的话讲就是“我们的民族确是和土地分不开的了”。

“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这份土地情结如树根般牢牢扎在人们思想深处,这种对土地的敬重与依恋,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承。

乡土社会里的人,人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此他们不能老是移动,这就使得乡土社会成了熟人社会。

在这种熟人的社会,文字甚至语言都是多余的。

这里的每个人都遵循着上一代的生活模式,他们完全可以靠世代的经验生活下去,所以乡土社会是不易变迁的。

在熟悉的相处中,每个人对彼此都知根知底,于是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行为。

比如做事不讲法律,只讲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和传统礼仪,这些“礼”是人们从小就熟悉并且早已内化于心的,评判是非的标准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礼,持礼俗的力量在于内心的良心,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称来衡量自己和他人。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了。

乡土中国的读后感1000字7篇

乡土中国的读后感1000字7篇

乡土中国的读后感1000字7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提炼出书中的精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读后感可以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土中国的读后感1#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土中国的读后感1#字篇1《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的巨擘作品,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风貌。

农村作为中国基层传统社会之一,在当时是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区域。

即使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城镇化进程,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仍占中国总人口的%(#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数据)。

读懂这本书,我们便能更多地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让我们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习惯;中国和西方社会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本质上的不同。

以下是我的三点主要分享:分享一:书名中的“土”字用得极好。

“土”首先指的是泥土,因为中国人是离不开土的。

农村人以土为生,根据不同地域,土里农作物一年一熟/两熟/三熟,他们取资于土,即使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城市人,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家房屋里种点葱蒜之类的东西。

若是家中有远行人,老一辈人肯定会拿一点故乡的土希望你能冲着喝来防止水土不服,这个就是所谓的“故土难离”。

费老当年留学的时候,他的祖母就是这样做的;我来上海读大学的时候,我奶奶也是这样做的。

年少不懂这种感情,还说是一种迷信,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深入骨子的习惯,是我们用携带土壤来缓解乡愁的一种方法。

说到与“土”的感情,离不开每个人的人生大事:莫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入土为安。

就拿我爷爷为例,他一辈子与土为生,在世时就开始物色自己走后的“居住地”。

等他去世的时候,我爸和大伯谨尊遗愿安葬了爷爷。

对爷爷一辈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的情怀,此生足矣。

分享二: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聚村而居,形成一个“熟人社会”。

有别于西方机械团别的社会结构,在一个熟悉的社会里,中国社会是一种有机团结的社会结构。

什么叫有机的团结?像中国的土壤上慢慢地长出来这么一家人,变成两家人,又一家人迁徙过来,然后逐渐地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这叫作有机的团结。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优秀4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优秀4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优秀4篇乡土中国读后感1100字篇一郭芳语初读《乡土中国》是在一年前,陌生的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让我觉得这本书晦涩难懂,在老师的讲解下才基本理清思路,看到了传统中国的轮廓。

时隔一年,我再次翻看这本书,又有了新的收获,找到了与我们现代社会的丝丝联系。

文章的第一节就明确的定义了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现代社会,“土”成为了一个骂人的词汇,去讽刺乡下人见识短浅。

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小是吃着土生土长的粮食长大的,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以牛排、面包为主食。

也正是因为中国人这样靠土地吃饭的生活习惯,才使得人员不流通,形成了乡土社会。

“土”这个字是中国人的依靠,如今也正是因为有庄稼人驻守在田边,才会有一袋袋米面运往超市,他们的“土”并不是一种缺点,不是人们讽刺的对象,而是对土地的执着坚守。

现代社会,应聘会看简历,注重你的学历、文化水平,社会上不免会产生学历高低的比较和歧视。

那么如果在几十年前,大学还没有普遍化,这种歧视是存在的吗?那么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又是存在的吗?不可否认,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的。

“文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贬义词,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并且大部分是乡下人。

乡下人就被扣上了“没文化”“文盲”帽子,被人低看一眼,甚至称为“愚”。

“乡下人”以种地为生,“城里人”以文化谋生。

乡下人之间所构成的熟人社会,是不需要文字来维系的,更多应用的是语言、表情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文字是少的;城里人所处的环境是流动的,对于事情交代的关系是薄弱的,并不可以靠语言文字进行保障,文字的使用率自然也就大大提升。

但这里“愚”的恒定标准是是否认识文字,若“愚”的标准是是否会种地,当下的现象就会大相径庭。

理科的实验中讲究“控制变量”,但是乡下人所处的生活的环境、学习条件都与“城里人”大不相同,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说乡下人“愚”。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中国也从未停下脚步。

我们不能用“土”“文盲”“愚”去评价乡下人,但是在全国共同进步的潮流中,文字的使用与工作技术都需要与时俱进,学习也就成了我们共同奋斗的工具。

乡土中国的读书心得1000字5篇

乡土中国的读书心得1000字5篇

乡土中国的读书心得1000字5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立刻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始终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信任很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乡土中国的读书心得1000字5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关于乡土中国的读书心得1000字1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乡土中国》在大一时就有所耳闻,当时还向同学借了,但是始终都没看,这次寒假也算是机缘巧合,在整理东西时被我翻了出来,于是便带回家通读了一遍,颇有些体会。

在网上看到许多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知道这本书是费先生先生在上世界四_年月后期,依据其在西南联合高校和云南高校所讲“乡村经济学”一课的内容,整理汇编成册,发表于19__年。

此后多次再版,其内容依旧没有过时,无论是专家学者,抑或是一般读者,都不吝赞扬,赐予了很高的评价。

好了,它已经带给我足够的诱惑,吸引着我对这本小册子发起攻击。

我断断续续读了几个星期,总是不断回头去看:先生是怎么论述一个问题的!对于我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费先生所描述传统基层的乡土社会与我的生活环境有许多的相像之处,甚至可以说它将我的生活环境用简洁而明白的文字抽象之后,再还给我。

原来闲聊中以为是个例或是当做笑话的事情也有其必定性,生活中墨守成规的风俗、惯例也有深刻的成因,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学术与生活在我的脑海里第一次这样紧密的联系起来。

当我试图将缺乏百页的小册子整理一下,将它从内在规律上梳理一下,才发觉原来如此困难,它包含了许多东西,顺着其中一点深化思索下去都可以有许多的收获。

除去丛刊序文和后记,一共十三篇短文,总字数不过万余字。

下面我将依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收获。

第一篇《乡土本色》相当于一个概述,为我们简洁描述了乡土社会的种种,为我们重新熟悉了“乡土”的含义,土地将人们限制在肯定地域,形成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个社会以基本的村子为单位,村子之间互相隔膜、孤立,村子中的人形成有机团结,进而形成熟人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生存并不困难,只需要严守上代人口口相传的阅历。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为了能够写出有深度的读后感,需要对所读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一篇优质的文章读完后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写好读后感,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以上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以上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以上5篇《乡土中国》读后感篇1《乡土中国》这本书是值得并且需要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

我习惯读一本书的时候先了解作者作这本书的年代和时代背景,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其背景对其影响一定是很重要的,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根据自身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当时的期刊报纸上的小文章所综合的,时代背景是处于极度艰难的抗战时期。

而也恰巧是研究之艰难,信息流通之不便,也使得费孝通先生的研究结果有很鲜明的个人特点和创新的视角。

费孝通先生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社会,他所著《乡土中国》,估计中国已经没有什么时候能比起那个时代更乡土的了。

《乡土中国》一书还是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方方面面的。

费孝通先生言之“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总结,加之后面的各项阐述,很有总结性。

不但在那个年代,即便是现在,所谓的现代化已经得到一定发展了,我认为,中国社会乡土性的烙印还是很深的,现在的内陆地带,现在的农村,还是有很多保持着一贯的乡土性。

而中国人的很多性格也是乡土性而导致的。

人制与法制,究竟哪种更适合?社会主要依靠道德还是依靠法律?想必很多人觉得该依靠法制,但对于主要依靠道德还是依靠法律这一点上肯定会有很多争辩。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无讼”的社会。

比之于西洋几乎可以用诉讼解决所有问题,中国社会是很少想到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

西洋遇事,可能很快想到诉讼,而中国人却往往只会在其他所有办法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会去打官司。

因为,在西洋人看来,打官司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而为被告为原告也都很可以理解,成为被告的不一定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中国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在现在,打官司的被告基本首先就会给人以坏形象的印象,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很多谴责的,而原告也不一定好运,人们也可能会说“破大点事就打官司,难道没有别的解决方式了吗?”。

中国司法制度的推行不力,不但仅是因为腐败和权钱当政的原因,也有较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已经保持了几千年的乡土“礼治秩序”的冲突的。

乡土中国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5篇乡土中国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1)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主要看到两条线索,一是定位中华本土文化,二是看待外来文化。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日,《乡土中国》无疑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既要反对崇洋媚外,又要反对盲目排外,立足本土文化,正确看待外来文化的影响,之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本,为我所用”。

此书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私人关系的道德、家族、礼制等方面,由表至里,浅至深层层剖析中国乡土社会。

此书的精华所在,及影响我最深的,无疑是一个“土”字。

中国社会未完全意义上摆脱自我的乡土性,本人也觉得无需改变,乡土一次或许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些许有些相悖,可是“乡土”,是我国如此本色。

全书有目录十一,我选下对我影响深刻的资料做出自我的见解,详如下:一、土的重要性:“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此刻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貌。

”中国是农业大国,大河礼貌的滋养下,中国的农业很早以前便领先于世界。

而农业的根基在于土,中国人离不开土,就像孩子离不开母亲的道理一样,正是这片神州大地,孕育着代代炎黄子孙。

家立于土之上,国也立于土之上,土为我们所居,是一个大概念的家,由此而生“生于斯,死于斯”中国自古有“落叶归根”一说,人死后,总要把尸骨带回出生地安葬,“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

”此观念一向影响着我们,当代,四面八方的农民放下锄头,来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谋生,成为农民工,赚的钱不是为了在城市买套房子安居在此,更多的是吧钱寄回老家建房子,就算在城里有什么不测,家人也要千方百计把在外打工的人送回老家。

二、聚而居:“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能够到几千户的大村。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五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五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五篇《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有哪些?在读《乡土中国》的时候,有个词在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那就是“原生家庭”。

一起来看看《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五篇,欢迎查阅!《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1从前一直没有想过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但现实生活中却能时刻感受到!我在十五岁以前一直住在农村,深刻的受到乡土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我的脑袋里随处可见乡土的观念。

所以当我来到城市后,我是深刻的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别与矛盾。

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本书主要由14个小部分组成。

主要从各个方面介绍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异。

一下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种思考。

一关于“忘本”的思考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忘本”。

据新华字典解释是境遇变好后忘掉自己原来的情况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而这就有些像有的城里人。

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祖先亦是乡下人,他们忘记了今天的幸福是占人口80%的乡下人贡献的结果。

不但忘本就算啦,更让人伤心地是他们却反过来取笑我们的乡下人“笨”,“愚蠢”。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费先生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乡下人不知道汽车来了应该怎么躲避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知识问题,乡下人没见过世面才会茫然无措而已。

相对于城里人来说,乡下人就要重本的多啦。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乡下人是万分重视土地的。

他们深深的植根于土地中!到哪儿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世代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几本上不流动,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那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

就因为这样,乡土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熟悉到自觉地去遵守传统的规范,不需要法律的存在,更不需要借助契约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这些都是基于人与人的熟悉。

但在人口流动迅速的现代社会,我们还有那种熟悉吗?答案是没有!但同时我们的现代社会又缺少完善的法理去规范种.种的行为,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游走在茫然的空间里,也就难免有很多城里人会忘记自己的本源,因为他们很多都面临信仰的危机。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7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7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7篇)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1有人说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后来的总比先前的人有知识有见解,不过这句话是很不正确的,至少在我看来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还远远不如费孝通先生的著作里面的见解。

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看的更远,深层含义其实是牛顿要比巨人的脑袋要高。

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比不上巨人的脑袋,并且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脚丫下倒着看的。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农村的一扇大门。

有人也许以为这本书写的早了,对于现在的情况很不实用,我觉得倒不是。

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到现在还闪烁着光辉。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读过那本社会学的著作在理论和语言上胜过这本薄薄的小书。

我看的版本是分十四篇的。

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篇算是背景,介绍是中国的乡土本色,也就是中国的特殊性。

第二三篇主要介绍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应性,第四到七主要介绍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

第八到十一主要介绍乡土中的政治运作,最后三篇大约介绍是乡村变迁,有人认为费孝通在这本书最主要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这两个概念。

我倒是觉得他的最大成果是把乡土中国的根子挖出来了,指出来为什么我们最近百年的变迁会如此之艰难。

何为乡土中国?它的特性是什么?先生在第一篇已经很好指出来了。

比如他就说中国乡下人多,“土”就是他们的特性,当然土气不是贬义词,靠土地谋生的乡土社会很大程度是很稳定的,即使战乱迁移的也不是社会的主流。

他也顺便比较和美国的不同,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离,结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

同时村落里面大家都是特别熟习,就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法律其实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是信用而不是法律。

当然在我们现在这个处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土气就成了骂人的话,那些礼俗也逐渐被法律所代替。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1因为不变,人际关系的稳定不变,因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这本书中自身总结明确提出得一个概念,用以区分西洋社会像成把、成扎、成捆、成挑的柴一般界限分明的团体——“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地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他用这样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中国农村的这种格局。

这种格局下的直接产物便是中国私德之盛行,西方社会都是先有了国家再有公民,先团体而后才个人;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在一亩三分地上,谁不能自食其力,只有在偶尔的特殊情况下或者一个人会需要其他人的帮忙,这远远不能构成一个团体的震慑。

因此西方人民有着一个共同的信仰叫耶稣,而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有一份用私人联系起来的道德,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到现今的中国式关系。

中国式的关系社会也可谓是这种格局下的鲜明例子,不同于西方连孩子与家长组成的团体中都会界限分明,中国社会则恰恰相反,是一个攀关系、讲交情的网络,而这个网络在差序格局中又是有伸缩能力的,因此小家庭的关系网小,大家族的势力强,也才会有“树倒猢狲散”这一类说法。

但这样的人际关系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则彻底被冲散,因为在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每天需要与从服务员、清洁工到快递哥的各色人等打交道的现代生活中,人际格局每天都在变动并且错综复杂,再不能像乡土社会这般保持着稳定的一圈圈的差序格局了。

因为不变,因此重视传统、重视经验,维系着长老统治。

农村生活像一个固定的模子,从日出而作到日落而息,从春天忙种到秋天忙收,从嬉戏垂髫到蹒跚老人,一天、一年、一生的日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个模子从来没有变过,只有跳到这个模子里的人一代代更迭,一步步跟着前人的脚印走着同一条路。

这样,“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老人就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也即长老统治。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想要写好读后感,我们要善于捕捉故事中的细微之处,我们写读后感时,要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14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14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14篇《乡土中国》一书由费孝通所著,是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14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一】《乡土中国》此书,余早有耳闻,惜乎锐进之气已减,加之事务缠身,故于15年11月方粗略浏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是费孝通的一个大胆而又成功的尝试。

书名中的“乡土”二字,既表明了传统中国之基本属性,当然,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也是作者观察传统中国的立足点。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社会,土地是固定在地球上而不可移动,由此,以此谋生的中国农民也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不免带有种种“乡土气息”(非贬义,仅仅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

乡土社会,强调的是一种静止的、固态的生活秩序。

处在这种秩序下的人们,对于秩序服从的原动力既不是横暴权力,也不是契约社会中的同意权力,而是在经年累月反复训练积累出来的传统。

传统,在相对静止的社会中,具有压倒一切的权威性,这也是所谓礼治社会产生的根源。

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不同,传统国人社会生活结构偏向于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差序格局。

所谓差序格局,指的是以父系亲属关系为主轴,异性亲属关系为辅轴的网络关系。

这种格局通常需要考虑血缘、地缘、政治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该概念的研究在现代广告传媒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书还研究了文字下乡、男女有别、无为政治、长老政治、名实分离等问题,可以说,此书以乡土中国为基本论点,进而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国民特性等问题。

本书语言朴实而又立意深远,篇章结构看似纷繁复杂实则自成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大家之作。

【二】费孝通先生把这本小册子称为“不成熟的果实”,但这本小册子却是展现中国乡村图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参照。

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将自己在乡村实践中的所见所感融合在了社会学这一偌大的智慧体系中,将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一幕幕具体情境抽象成一些符号和概念,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勾勒成像的色彩线条背后更为凝练点睛的笔道与风骨,是乡村社会生活习俗背后的文化沉淀与精神承载。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著作,书中作者记述了中国乡村的种种事项。

那么关于乡土中国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_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一《乡土中国》研究的是根植于中国农村的乡下人。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乡土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的符号,在这个思想激荡的时代里,成了畅销书。

保持者认为:靠务农为生的乡下人世世代代附着在土地上,以定居为常态,即便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土地的农民,也像“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又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定居下来农民附着在土地上,很少流动,乡土社会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在缺少流动和变化的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生活。

在相对稳定、熟悉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许多乡土中国的独特现象:“规矩”即可约束行为,法律则大可不必;“常识”即可应付变化,“规律”就可有可无了。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很同意,因为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

在中国,从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统神话故事开始,到历代的引起社会轰动和反思的农民起义,都与泥、与土,分不开。

“土”,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身上的烙印,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的东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我们小时候就能朗朗背诵的诗,其实就能说明曾经中国社会以农民为荣,尊敬、崇拜他们。

中国人有“私”的毛病,费孝通先生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的中心是自己,推及的远近视财富和势力而定。

波纹的中心既不相同,推及出去的圈子也就各不相同,一切皆以跟自己的亲疏远近为出发,因此中国人缺乏团体意识、缺乏对权力和义务的共识和遵从。

在“推己及人”的波纹式社会结构中,也形成了维系人际关系的道德要素:“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

乡土中国1000字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1000字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1000字读书心得乡土中国1000字读书心得4篇享受读书,岁月静好。

读书心得是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

也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乡土中国1000字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乡土中国1000字读书心得篇1《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此书收集的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根据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此书是关于社会结构本身及性质的分析,偏于通论性质,并以此作为一个方向来发展中国的社会学。

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关键词“乡土”了,它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线索——至少在那个年代。

乡下人是中国的基层,从基层看去,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的本质是产生乡土文盲的根本原因,只有这一乡土性质发生变化,文字才能下乡。

作者在这一部分运用的分析方法看来是较普遍的,即从现象看本质。

人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社会行为的差异,体现在我们的差序格局:中国与西方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西方人则是融在集体中独立平等的个体。

还有秩序的差异,有礼治、法治、人治之分,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可能受儒家影响)礼治较明显,而西方则为法治秩序;另外在政治制度、权力结构等方面要上升一个层面再论,这也是我需要更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读完《乡土中国》,再看乡村与城市、中国与西方,这两对差异亦或矛盾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人和人的相互关系、社会和人的特点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剪影。

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型的书,《乡土中国》以典例论证解说,易于读者接受。

我读过之后的确感受颇深,相信大家读了也会有所体会。

乡土中国1000字读书心得篇2时常看到历史的书籍里会讲到很多家族的长者坐在一起召开长老会议,并选出德高望重的人代理村里的事物。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读后感相关内容推荐↓↓↓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1我怀着对社会学极大的热情读了这本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深。

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书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叙述,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面貌。

每一章都有很多感触,这里将分开阐关于“土”的思考“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诚然,当今社会,城里人习惯用土里土气、土头土脑来藐视乡下人,然而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的感觉,一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

我们的民族与泥土是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土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何尝不该尊重乡土,尊重农民,尊重自己的文化呢?关于乡土习惯与现代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的着多说吗?”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道个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

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乡土中国》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

《乡土中国》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著作中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是当时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中国》高中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乡土中国》高中读后感1000字1何为乡土?费孝通在书中认为,乡土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主要的谋生方式,土地在农民眼里是跟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二是不流动性,并不是指人员的居住地是不变的,而是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三是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特点就是人员的变动十分缓慢,迁出迁入的情况比较少见,因而乡土社会是熟人之间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知根知底,从而会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但是乡土性只是对乡土阐述的一个方面,费孝通用了一本书都说不尽的东西,我们也不强求概念,我们只需知道,现在的中国社会仍是乡土的,仍保留着古老的独特的文化属性,中国人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从根本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乡土特点。

第二个部分又谈到了文字在乡土社会中的意义。

作者认为,乡土社会中的文字是不必要的,“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

“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稳定结构导致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接触的人员网络比较简单,加上生活方式的单调,语言足够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文字则显得过于麻烦和多余了。

第三个部分谈到差序格局。

这个部分对我来说十分难懂,在中国的社会中,个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圈子的中心,通过个人向整个关系网传递信息,有自我主义的特点。

其中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就是“人治社会”的概念。

中国是法治国家,但是在乡土社会中最有效的维护秩序的方式并不是法律,而是人伦。

往往人际关系会限制自己违反秩序的行为。

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5篇范文优秀大全

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5篇范文优秀大全

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5篇范文优秀大全《乡土中国》一书虽然写于几十年前(1947年出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乡土中国》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读《乡土中国》有感范文1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打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讲到了我的内心。

小生活在农村,和邻里街坊无不相识。

谁家吵个架了就会去劝,谁家农活忙不过来了也会帮忙。

完了大家还会互相说一句,咱们都是自己人。

就跟费孝通在书里说的一样,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我们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行为的,我们和邻里之间相互熟习,从熟悉里得到信任,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安安稳稳世代生活在一个村子里。

我和外婆一起住,姨妈家距我们2分钟的路程,舅舅家约10分钟的路程,哥哥姐姐们也都相距不远。

还记得小时候放学了家里没人,妈妈就叫我去姨妈家蹭吃蹭喝,顺便帮着带带我的小侄女,教着她牙牙学语。

每逢过年过节家里总来大堆亲戚,妈妈总说快叫叔叔,快叫阿姨我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愣愣的喊着。

我们的家可以很小,小到只是爸爸妈妈和我,我们的家也可以很大,上至爷爷奶奶下至我的侄子侄女四代同堂。

这种伸缩自如以我为中心的结构或许就是在《乡土中国》这本书里提到的最重要的概念差序结构。

以血缘为纽带,如同石头投入水中的波纹,一层层波纹,一层层亲疏。

群己、人我的界限就在这攀关系讲交情的社会关系中模糊了。

但差序两个字也说明了,这种家庭结构不是混乱的,而是清晰、条理有秩序的。

人伦这一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根深蒂固。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虽然中国的家庭的社会圈子可以推得很远,但始终免不了人伦差等的次序。

从古代的臣子对皇上的忠诚,到延续至今儿女对父母的尽孝,人伦始终在发挥着作用,影响着传统道德观念。

人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被中国的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乡土社会是个讲传统的社会。

在这里人治高于法治,法律是不起作用的。

人治是依靠统治者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形式。

但泱泱大国,仅凭借统治者一己之力是不能震慑四方,稳定社会的。

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精选13篇)

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精选13篇)

读《乡土中国》有感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精选1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乡土中国》有感篇1当老师布置我们阅读《乡土中国》时,我便用寒假的娱乐时间读完了此著作,并且有了深刻的感想!距离费孝通写下《乡土中国》已过去近八十年。

书中所描述,探讨的社会现象至今仍可在乡村中找见许多实例,足见其蕴含的丰厚价值和作者见解之深刻独到。

在全书的开篇,费老即抛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观点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红性的。

由此开辟了一个从未有人涉足的崭新领域,凭借他毫不畏惧的闯劲和对知识的蓬勃热情。

单是费老个人也对这段年轻日青求索经历感到深深触动。

单是这份敢于在未知的识知识板块开垦的勇气就值得我们长久沉思感悟。

在此书中,费老以通俗的语言,严密的论证、深入浅出,去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读罢全书,我们不能不说,这确是中国基层社会的精确刻画,难怪在近八十年的水漫长时间里仍不失其光辉,反而日渐显出它的可贵。

当乡土社会来到今天,它又将经历怎样的变迁呢?它是否这一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基层社会现状是否会为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代所消解呢?我们不妨大胆地做出肯定的问答。

费老在文字不乡这一章节中就就提及"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士社会,但遗憾的是如今他区不能再带着深邃的思想去审视如今的中国甚层社会了。

那就让我们顺着他理性的目光看向今天。

首先,红社会的消解并不意味着农村的消失,而是农村的差序格局、家族男女有别、长老统治等一系列特性被削弱了,我认为这些特性相当一部分是源于乡村的“粗“不流动性”、“封闭性”,正是这种“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的生活带来了乡太村独特的秩序(当然这指的是和平年代广封建时代,皇帝的统治,从实在乡土社会中,实际上看是松驰微弱的,挂名的无为的“由此给了乡村不问世事,自我发展的基础。

《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1000字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1000字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1000字5篇《乡土中国》中,主要看到两条线索,一是定位中华本土文化,二是看待外来文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乡土中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乡土中国》读后感1韩寒的一句著名的语录是这样的:“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

”我看到这句话的不仅觉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时另我们自己都感到费解。

确实,每个国家都有着一套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中国的人情社会,即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方式让注重平等的西方人感到困惑。

而西方人的一视同仁也让中国人觉得有些缺乏人情味。

作为中国人,我对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感到熟悉,但有时也会心生疑惑,为何中国人会有这些特点?《乡土中国》描绘出了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支配着生活各个方面的体系。

因为是初次阅读,我对于书中的内容真正理解的不太多,某些观点也是让我觉得似懂非懂。

但本书描绘的体系解答了我对中国一些社会现象的困惑,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中过于西方的那些文化社会差异在我看来也更容易理解了。

中国的人情社会有时也会令人感到苦恼。

走出社会靠人脉,办事注重人情关系,这些现象时常让我对将来走出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感到一丝压力,光靠个人的奋斗还不足以使自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有时也会感叹中国人为什么无法像西方人那样公平地靠个人实力竞争。

《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两文中,作者费孝通先生论述了中西社会格局的差异,并从这差异出发解释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待他人的不同道德观念。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与他人发生了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如波纹般一圈一圈向外层推出,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圈子内,与中心的关系密切程度当然不同。

因而,中国人无法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程度处于不同圈子的人一视同仁。

而西方人的观念中,个人是依托自己属于的团体而与这个团体内的人发生相互联系的。

同时他们信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而他们认为对每个人一视同仁是理所当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
愚非愚非愚——《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里是愚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开
门见山的写到。

那么他们到底愚在哪里呢?作者:陈珂
首先,愚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笨,蠢;另一种则是大智若愚的愚。

相信很多人对于乡下人的看法就是不识字,粗鲁野蛮。

但是现在一定没有人会不愿意识字了,因此他们只是缺少环境让他们学习罢了。

在我的老家——一个普通的小农村,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都有
许多哥哥姐姐考上了重点高中或是一流大学。

每次回到乡下,听家里的人说起,我总是羡慕不已。

可见,乡下人并不愚,只要拥有学习的机会,他们一定不比别人差。

尽管如此,还有一小部分乡下人是不识字的,但是费孝通先生却
这么说“乡下多文盲是不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因为他认为,从空间阻隔角度,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面对面社群”决定了人与人的交流只需要语言,甚至是特殊语言,无需文字。

的确,每到周末,回到老家,村里的人们总是很亲切,我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发出脚步声,他们就会探出头来打招呼。

母亲每次都会与左邻右舍
通过方言来交流。

他们所说的方言,是否就属于费孝通先生说的“特殊语言”呢?
小时候,听到方言,我常问母亲,这个字怎么写呢?她总是笑笑,然后我又问,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母亲狠狠地拍了下我的头就走掉了。

现在,我慢慢的了解,每次当他们讲方言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围绕着他们,尽管我还是不能理解我为什会这样进行交流,但是我却能体会到其中的感情。

乡下人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字所不能够表达的情,这种表达是文字替代不了的。

我认为如果一定要说乡下人“愚”,那便是大智若愚的“愚”。

在老家我总能看到地上放着很多菜,我知道那不是我们家种的,那他又是哪里来的呢?直到有一天,外婆推搡隔壁邻居的菜时,我才知道菜的由来。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给我们家菜呢?
一天中午吃完饭,外婆坐下来慢悠悠的说,“我帮他们家捡了几颗青菜去,没到他们今天拿了这么多菜过来,真的是...…”说着外婆便起身拿了几个鸡蛋要我给他们送去。

这青菜、鸡蛋的迎来送往便是乡下人的语言,里面透着浓浓的邻里乡情。

那时我才真的明白什么叫做淳朴,厚道了。

而这就是乡土社会的“愚”,没有算计,不懂世故,睦邻相亲。

真好!
这样看来,认为乡下人“愚”的精明能干、识文断字的城里人倒显出了几分愚来了!作者:陈珂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