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的学习心得教学内容
课程学习报告范文5篇
课程学习报告范文5篇1.课程学习报告范文转眼间,学习《英汉互译》课程已经一年了。
在这一年的学习里,我收获很多,对翻译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对于《英汉互译》课程的学习体会就是:我们要学会培养翻译思维。
我觉得这是老师反复给我们所强调的,这也是学习翻译课程的核心所在。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们要如何去培养翻译思维。
首先,学习《英汉互译》课程,最基本的是要知道翻译的规则。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我们连基本的翻译规则都不知道的话,我们将无从下手。
翻译的规则包括翻译的概念和翻译的标准,从广义上理解,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语言变体、语言与非语言等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而翻译的标准是见仁见智,但是忠实与通顺是翻译标准的精髓,也是翻译学习中应首先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
除此之外,英译汉与汉译英中一些具体的规则也是要了解并掌握的。
其次,在我们对翻译的概念和标准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我们翻译的时候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不同的语境,同样的一句话有不同的表达,因此,我们就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分析,还要考虑不同人物身份说话的语言特点。
当英译汉的时候,我们的译文要符合中国人的说话特点,不能按照外国人思维,要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话思维;当汉译英的时候,我们的译文要符合外国人的说话特点,要符合他们的说话思维。
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翻译的标准,选择直译或者意译。
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与思想。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多读、多看、多译。
学习翻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学好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多背一些译文就可以学好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实践,脚踏实地地去翻译,从翻译中慢慢培养翻译的思维,才能学好翻译。
翻译的思维是翻译的核心,翻译的思维就如打开翻译大门的钥匙,当你拥有了翻译思维,打开翻译大门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练习,但也并非翻译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如果翻译后不去总结,翻完就完,那也是做无用功。
英汉互译的学习心得
英汉互译学习的心得体会管理学院 ***经过了三个星期的英汉互译学习,有些体会。
现就英汉翻译,谈点感想。
英汉翻译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加修改的直译,在英文翻译中有几点汉语习惯是一定要注意的。
1.长句尽量改短,语序调整为汉语习惯英文中很容易就出现从句套从句的长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本身就很难理解了,如果翻译的时候还是不加改动,那读者读起来就更难理解。
我在这儿举个例子吧,就拿我自己翻译的《钉子与镇魂歌》的开头部分:The episode of the nail and the requiem was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all those in which, over a relatively brief period, I was privileged to watch Trevis Tarrant at work. 刚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也愣了好半天,因为这句话完全不是汉语的习惯,如果不假思索地直接翻译,那就是: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在短暂的时间里,这段时间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
当然要合并成一句话,也可以这么翻译: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发生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天啊,阅读起来太累了,但是这句话并没有语法问题!我想在翻译的时候要牢记一点:最后形成的是汉语,阅读我们译文的是中文读者。
所以在这里必须要调整语序,而且长句要改短,最后我给的译文就是:在我有幸目睹塔南特破案的短暂时光里,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2.定语改表语英语中常常出现中心语前面出现两三个形容词的情况,这儿我举《绿色危机》第一章的例子:A huge, square envelope, covered with a huge, square handwriting. 直译就是很大的方形的信封上面写着大气的方正的字体。
英汉互译课程心得体会
《英汉互译》课程学习体会接触英汉互译快一年了,自己对翻译的认识也有很大的改变。
以前,觉得翻译只要学过英语都会做的,可是现在才发现翻译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不仅要求精通英语这门语言,而且要了解英语表达习惯,同时也要具有相当好的语文功底。
在翻译过程中,差了哪一点就不能有好的翻译作品。
在学习这门课的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翻译和各方面的知识。
一.了解翻译的历史。
以前,完全不知道翻译这门学问是多么博大精深,而且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知识人文在现在社会翻译才成为了必需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翻译是从古代就开始了,远到有记载完整的时期是唐朝,发现中国上下五千年还是有很多精髓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这刺激我去阅读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
在这其中,我发现了很多新奇的知识,同时也明白自己对中国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
二.了解翻译的流派及翻译思想。
每个人对翻译的领会和认识促成了每个人对翻译有不同的理解,翻译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差异性。
翻译的流派随着翻译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几大翻译的派别。
同时,翻译也是要受到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的。
当时需要怎样的作品来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翻译作品就出现了,“忠实”与“不忠实”,“信、达、雅”,“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思想不断出现。
我们不能说哪个好,还是哪个不好,只有结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翻译的作品。
在这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翻译名家,知道了有关他们的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了解了他们对翻译的贡献与付出。
这都是一个个的励志故事,无论是对我翻译和我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启迪。
三.了解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上课期间所讲授的“重复和替换”,“增词法”等技巧,这些技巧看似通俗易懂,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还是欠缺很多。
以前没接触翻译的时候,认为翻译就从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并且语句通顺就可以了。
可是上了这个课之后我才发现,翻译不仅仅是把意思翻译过来,而且要结合该国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表达出来,这样才算好的翻译。
这点,在翻译过程中十分常见,比如“班门弄斧”在汉语中只有仅仅四个字,可是用英语翻译出来确实这样的”Don’t try to show off your proficiency with the ax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英语学习之英语翻译学习心得
英语学习之英语翻译学习心得很想学好英语翻译,我知道翻译分口译和笔译,该怎没学好呢!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英语翻译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英语翻译学习心得1如何学习英语翻译--学习英语翻译技巧1.关键仍在英语能力汉译英考试题材广泛,对英语基本功的应用比较全面。
“译”是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汉译英,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英语运用能力,顺利通过社会上的、今后将面临的求职、资格、职称评定、研究生入学等各种测试和考试,并能胜任就业之后的多种业务翻译需求。
2.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练习翻译是按照原文的句型、精神、意义、情绪再现原稿整体效果的艺术性再创作。
实际上它比写作还要费时费神费力。
因为写作中作家占有主动,可以自由发挥,而在翻译中则受原文局限,不能避此就彼,随意发挥。
提高翻译技巧不能仅靠阅读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书籍。
3. 目标读者与服务意识这里希望强调一个观点:翻译固然是门学问、是个特讲水平的行当,但在市场经济中,它首先是一种服务。
在面向客户和读者的界面上,翻译需要同时伺候好两个客人:一是原文的作者,二是译文的读者。
不管你学问有多深或者多浅,翻译时要尽量做到眼里有作者、心中有读者。
看原文时仔细点;译文的遣词行文,尽量适应目标读者。
最好能够抱着“提供一流服务”的态度对待每一句原文、每一句译文。
在修改学生翻译练习、校译企业宣展材料过程中发现,如能做到上述一点,纵使忘记了一大半儿有关翻译标准的论述,译文中许许多多的表达问题都可望消灭在付印之前。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2翻译理论要不要看?事实上,要想学好翻译,对于一个没有基本翻译理论的人来说,建议还是学一下翻译理论,因为那上面会讲被动变主动,词性的转换啦等,而这对于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是有必要的。
也是一条捷径,否则很多人则是一个字一翻,不是翻译意思了。
比如有人翻译的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英语翻译学习篇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
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
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Chinglish.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
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
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
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
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如“Heisseriously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
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
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
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
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
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
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报告 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最新3篇)
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报告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报告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最新3篇)2022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报告篇一英语的音变技巧方法一。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篇一: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
学习英语,从初中到现在,也接近十年了,过程里,虽经常遇到英汉和汉英对照,但每每总是偏于一边,要么注重英语表达,要么只为看懂中文译文。
两者合而为一,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在过程里去推敲一字一句的表述和意思,这在以前几乎是很少的事。
迷糊接触翻译也就短短的三月左右,十几个星期,短短的时间段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技巧,但往往拿起一篇文章,又总难下笔翻译。
总会因为一两个词而犯难,或者明知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却不能用汉语很好的表达出来。
傅雷先生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便得心应手,翻译能力也就有所提高。
正是因为我练习太少,专研太少,翻译也就仅仅只停留在了表层阶段,深入不了。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翻译出的东西,总是字不正腔不圆,和标准译文有很大的差距,词句的表达上,既没有很好的尊重到原著的思想,也没有能表达出汉语表达上的优美和准确。
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词不达句。
现在我们主要的方向都是在英译汉上,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原文。
看一篇东西,可以有不同的目的。
假设为获取信息,抓住大意就可以了。
假设是为了消遣,那就可以看懂多少算多少。
假设是为了翻译,那就非透彻理解原文不可。
有时似乎觉得懂了,但翻译起来还是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可能仍是未能真正理解原文。
如果是自己尝试着研究一篇译文的时候,要么可以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拟,从差距中就可以看。
学习翻译的心得体会.doc
学习翻译的心得体会篇一: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语1101袁立冬111001116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
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
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chinglish.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
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
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
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
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如“Heisseriously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
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
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
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
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
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
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英汉互译课程心得体会(精选5篇)
英汉互译课程心得体会(精选5篇)第一篇:英汉互译课程心得体会《英汉互译》课程学习体会接触英汉互译快一年了,自己对翻译的认识也有很大的改变。
以前,觉得翻译只要学过英语都会做的,可是现在才发现翻译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不仅要求精通英语这门语言,而且要了解英语表达习惯,同时也要具有相当好的语文功底。
在翻译过程中,差了哪一点就不能有好的翻译作品。
在学习这门课的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翻译和各方面的知识。
一.了解翻译的历史。
以前,完全不知道翻译这门学问是多么博大精深,而且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知识人文在现在社会翻译才成为了必需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翻译是从古代就开始了,远到有记载完整的时期是唐朝,发现中国上下五千年还是有很多精髓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这刺激我去阅读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
在这其中,我发现了很多新奇的知识,同时也明白自己对中国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
二.了解翻译的流派及翻译思想。
每个人对翻译的领会和认识促成了每个人对翻译有不同的理解,翻译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差异性。
翻译的流派随着翻译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几大翻译的派别。
同时,翻译也是要受到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的。
当时需要怎样的作品来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翻译作品就出现了,“忠实”与“不忠实”,“信、达、雅”,“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思想不断出现。
我们不能说哪个好,还是哪个不好,只有结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翻译的作品。
在这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翻译名家,知道了有关他们的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了解了他们对翻译的贡献与付出。
这都是一个个的励志故事,无论是对我翻译和我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启迪。
三.了解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上课期间所讲授的“重复和替换”,“增词法”等技巧,这些技巧看似通俗易懂,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还是欠缺很多。
以前没接触翻译的时候,认为翻译就从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并且语句通顺就可以了。
可是上了这个课之后我才发现,翻译不仅仅是把意思翻译过来,而且要结合该国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表达出来,这样才算好的翻译。
英译汉心得体会
英译汉心得体会【篇一: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语1101 袁立冬 111001116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
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
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chinglish.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
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
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
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
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如“he is seriously 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
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
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
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
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
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
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
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翻译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技能。
在学习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翻译时,如果对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没有掌握清楚,很容易出现错误或不通顺的翻译。
因此,学生们在学习翻译之前,应该先夯实语言基础,了解清楚各种语法现象和常用词汇的用法。
这样在实际翻译中,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原文含义,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其次,理解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在翻译时,如果没有对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出现意思不清或误解的情况。
因此,翻译者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进行恰当的翻译。
另外,要注重实践和积累经验。
翻译是需要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更加熟悉各种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同时,还要关注自己在翻译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此外,要善于利用工具和资源。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有许多翻译工具和资源可以辅助我们的翻译工作。
例如,翻译软件、在线词典和平行语料库等。
这些工具可以为我们提供词汇和用法的参考,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行翻译。
最后,要注重细节和注重质量。
翻译是一项细致且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细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要有责任心,追求翻译质量的提高。
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翻译工作的专注和认真态度,不断追求卓越。
总之,学习英汉互译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努力的工作。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并更好地应对各种翻译挑战。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
英汉互译心得体会
英汉互译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英汉互译》课程学习体会学习英汉互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又掌握了一项英语专业技能,更好的掌握了英译汉的翻译要领,所谓受益匪浅。
上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翻译的一些方法,如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等,当然,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翻译要领就是严复的三大准则:“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原文原意,不可自己自由发挥,而委屈的英语原文的本意。
就是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就是把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
所谓“达”是指在完成英译汉后,中文的译文要做到通达顺畅,不可使译文显得牵强。
所谓“雅”是指译文需要有一定的文采,语言优美,富有意境,但切记不可因为尽力做到“雅”而曲解文章本意,使读者误解原文。
中外翻译简史的论文,我也写的这个,因为这个方法在平时用的比较多。
在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忠实于通顺,它们是翻译标准的精髓,也是翻译学习中应首先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
忠实是通顺的基础,通顺是忠实的保证,不忠实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的通顺,译文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但是不通顺也会影响对原文的准确表达,所以忠实与通顺是对立统一的。
两者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忠实是译文质量的基础,而通顺则是译文质量的保证。
上学期老师主要着重于分析不同译者对原著的翻译,从中学一些翻译技巧,明白翻译中可能会犯哪些错误,而这学期就主要放在自己动手翻译上面来。
正如老师所说,在翻译的时候要大胆,别怕犯错误。
在看到一篇文章时,不要一股脑的就开始翻译,而是要先搞清楚文章大意,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然后勾出重点单词。
其实,我以前翻译就没注意过这么多,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经常都搞不清楚句子结构,经过老师的指导翻译就简单多了。
还有就是词汇方面,老师说不要死记硬背单词,可是我觉得单词是很重要的,不背单词,就靠平时积累的那些,在翻译的时候也有点不够用。
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
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英语英汉互译心得体会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过程中,英汉互译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互译可以加深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以下是我在进行英汉互译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英语的主谓宾语结构和汉语的主谓宾定补结构。
在进行互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避免“中式英语”或“洋式汉语”的问题。
通过不断观察和练习,可以逐渐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其次,要注重词汇的选择和运用。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正确选择和运用词汇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非常重要。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同时,要注意固定搭配词的使用,避免直译或误译的问题。
通过扩大词汇量并进行词汇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此外,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翻译。
上下文是理解原文的关键,只有了解了原文所处的语境,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要注意原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尽量保持原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同时,要注意处理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隐喻,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不断阅读和理解原文,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最后,要勤加练习和反思。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当难度的文章进行练习,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积累和反思,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总之,英汉互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学习任务。
通过英汉互译可以加深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通过了解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注重词汇的选择和运用、理解和翻译上下文、勤加练习和反思,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会在英汉互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心得体会
学《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心得体会学《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有感2011级本(2)班古东23111102002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觉得有些生疏,逐渐,经每堂课的认真学习,加上老师的精心讲解后,我觉得这门课非常有趣,而且很有用。
这门课程让我对翻译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我第一次明白翻译不仅意味着将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翻译的背后还有好多有意思的、很实用的东西。
老师讲到的翻译者必备素质我印象很深刻,首先,作为一个翻译要耐得住寂寞。
很多职业,不仅是翻译,当你全身心投入它时,都意味着你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我觉得这涉及到对你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与否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真的热爱他所从事的职业,就可以把自己的职业当成自己的至好良友,如此,一个人花再多的时间陪自己的至好良友也不至成为一件令人寂寞的事。
其次,作为一个好的翻译要对两种语言精通。
这里的重点是精通,“术业有专攻”,确实如此,你在从事你的职业时,若带着“半桶水”或“浅尝辄止”的心态去工作,你是断不能得到这个职业所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的。
再者,一个好的翻译要懂得比语言更多的知识,知识面要广。
博学真的很重要,古语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有没有内涵可以从他所吐露的言语而知,而一个人要信口拈来即现才气是需要不断地积淀的,积淀的过程在于博览群书,这里的博学当然不是让你样样精通或毫无目的地葬身书海,我们要学会在“精通”基础上的“博学”,用英文讲就是“you have to know something on everything, and you should know everything on something”,博且专,这是一种学习的境界,也是一种为人的境界,一个有涵养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
第四、作为一个好的翻译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认真做事的前提,若没有责任感,你不可能尽你所能将一件事做好,责任感不仅是你将事情认真做好的一个动力,还是获取他人信任的基本素质,一个能力不强却有责任感的人强似一个能力很强却缺乏责任感的人。
翻译课程心得体会
翻译课程心得体会【篇一:英语翻译课学习心得】翻译课学习心得总体上看,这门课更加深化了我对翻译的理解,即只学习中英文语言是不够的,翻译需要大量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
而且,翻译过来的句子和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才又意义,才是真正使用的翻译。
在题材上,这学期我们既接触了应用文本,也涉猎了文学翻译;内容上,翻译学习广泛涵盖了广告、企宣、法律、政府文本、金融、文化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翻译能力,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一个学期下来,让我收获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想把翻译搞好,就要把基础知识弄扎实,稳固的基础知识是良好翻译的前提。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单词,没有大的词汇量根本没有办法顺利完成翻译。
单词不用刻意去背,但一定要从平时的学习中去总结,去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固定搭配的词汇、俚语或成语,和在特定场合或在专业领域里有着不同解释的词汇。
比如,就在红楼梦的诗歌翻译中,形容中国的父母就用了“fond”这个词,就很好形容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不是普通寻常的关爱,而是“溺爱,宠爱”,这要让我翻译,以我现在的水平确实是想不到用这个词的,这一点上课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
又比如,在政府类的文本里面,任务到底是翻译成“mission,task,还是goal”,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体会,多留心,多揣摩相近词汇的细微差异了。
其次,语法知识的牢固是英语专业必须做到的本质工作,牢固的语法知识会帮助我们理解和翻译。
若语法不牢,那就根本不懂句子的逻辑关系,从而不能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此外,各个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我们的掌握。
这也是翻译专业区别于非翻译专业的一个特点。
不仅是文化方面,经济,政治,饮食等等都需要积累。
因为将来若要从事翻译,那是触及到知识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知识的积累就能帮助做到面面俱到。
学习英语翻译,就是学会将母语中文翻译成英语,以及把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一个过程。
比如,在翻译人民币国际化的文本中,就出现了大量的金融词汇和众多的专业化表述,这不是临阵磨枪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大量的阅读,才能在翻译专业文献时,用专业术语传递专业知识。
英译汉心得体会
英译汉心得领会【篇一:英汉翻译心得领会】英汉翻译心得领会英语 1101 袁立冬 111001116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立刻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
经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术,也初步认识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成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向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论是对个人能力以及平常累积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我向来有一种误区:认为只需掌握大批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简单,认为翻译只可是是把大批的词汇拼接连结在一同。
但是当我真切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本来的思想是有多么的狭小。
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
牵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 chinglish.第一,英汉翻译应依据“忠实,通畅”的标准。
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因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佳人看起来理所应当,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
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想,因此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损坏了原文的风格。
通畅就是指原文语言一定平常易懂,吻合规范。
译文一定通畅,防止死译,硬译,吻合规范。
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可以改变扭曲,也不可以增添或删减。
如“he is seriously ill ”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
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美丽”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失相当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
正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采纳直译或许意译两种方式。
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直译和意译联合起来使用。
主要取决与详细的情形。
校核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不行忽略。
即在翻译时要经过频频的斟酌,已抵达最好成效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平常学习中一定着重累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认识基本英汉语言对照(词法和句法)。
英汉翻译心得体会
英汉翻译心得体会经过大三一学年学习,《翻译》和《翻译实践》这两门课使我受益匪浅。
具体一点说就是,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接下来,我将从一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翻译的定义不同的译者对翻译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冯清华教授的《实用翻译》课程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众多语言活动之一。
它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用一种语言形式重新表达另一种语言形式的内容;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
在我看来,英语中的翻译指的是将一个相对陌生的表达转化为一个相对熟悉的表达的过程。
其内容包括语言、文本、图形和符号的翻译。
其中,“翻译”是指对话的语言转换,“翻译”是指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
“Turn”指的是两种语言在对话中的实时句子转换,即先将一个句子从a转换为B,然后再将一个句子从B转换为a。
这是一种交替语言或信息转换。
“翻译”指的是单向陈述,即说话者只说而不问,听者只听而不答,中间是双语,只为说话者进行语言转换。
二、翻译的条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翻译将无法进行。
首先,译者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学生都认为汉语是他们的母语。
有了这个优势,他们可以处理翻译中的问题的问题绰绰有余,实则不然。
从我自身来讲,在英译汉时,语言平淡,有许多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在汉译英时,对比较正规的文体,如文言文,会在理解方面出现偏差,译文相应的也会出现偏差。
由此可见,汉语水平的高低会对翻译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学好汉语,打好汉语基础对翻译至关重要。
其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大量词汇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你只掌握语法知识而缺乏词汇,就会迫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查阅词典。
随着时间的推移,译者会对翻译产生抵制,这也会影响翻译的整体效果。
如果只有大量的单词而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会感到不知所措。
因此,买一本详细而权威的语法书,努力学习,牢牢掌握英语语法。
学习翻译的心得体会.doc
学习翻译的心得体会篇一: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汉翻译心得体会英语1101袁立冬111001116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
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
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chinglish.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
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
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
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
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如“Heisseriously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
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
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
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
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
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
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英汉翻译心得体会
英汉翻译心得体会经过大三一学年学习,《翻译》和《翻译实践》这两门课使我受益匪浅。
具体一点说就是,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接下来,我将从一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翻译的定义对于翻译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看法。
冯庆华教授著的《实用翻译教程》将翻译定义为: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在我看来,翻译,英文为Translation,是指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
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
“翻”是指对交谈中的两种语言进行即时的、一句对一句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
这是一种轮流的、交替的语言或信息转换。
“译”是指单向陈述,即说者只说不问,听者只听不答,中间为双语人士,只为说者作语言转换。
二、翻译的条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否则翻译便无法进行。
首先,译者要具备一定的汉语功底。
许多学生,包括我在内,总是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凭借这个优势,应付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绰绰有余,实则不然。
从我自身来讲,在英译汉时,语言平淡,有许多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在汉译英时,对比较正规的文体,如文言文,会在理解方面出现偏差,译文相应的也会出现偏差。
由此可见,汉语水平的高低会对翻译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学好汉语,打好汉语基础对翻译至关重要。
其次,英语功底要扎实。
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词汇量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掌握了语法知识而词汇量欠缺,就会迫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查阅字典。
久而久之,译者会对翻译产生抵触情绪,也影响了翻译的整体效果。
如果只有大量的词汇,而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读者在读译文时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互译的学习心得
英汉互译学习的心得体会
管理学院 ***
经过了三个星期的英汉互译学习,有些体会。
现就英汉翻译,谈点感想。
英汉翻译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加修改的直译,在英文翻译中有几点汉语习惯是一定要注意的。
1.长句尽量改短,语序调整为汉语习惯
英文中很容易就出现从句套从句的长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本身就很难理解了,如果翻译的时候还是不加改动,那读者读起来就更难理解。
我在这儿举个例子吧,就拿我自己翻译的《钉子与镇魂歌》的开头部分:The episode of the nail and the requiem was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all those in which, over a relatively brief period, I was privileged to watch Trevis Tarrant at work. 刚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也愣了好半天,因为这句话完全不是汉语的习惯,如果不假思索地直接翻译,那就是: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在短暂的时间里,这段时间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
当然要合并成一句话,也可以这么翻译: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发生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天啊,阅读起来太累了,但是这句话并没有语法问题!我想在翻译的时候要牢记一点:最后形成的是汉语,阅读我们译文的是中文读者。
所以在这里必须要调整语序,而且长句要改短,最后我给的译文就是:在我有幸目睹塔南特破案的短暂时光里,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2.定语改表语
英语中常常出现中心语前面出现两三个形容词的情况,这儿我举《绿色危机》第一章的例子:A huge, square envelope, covered with a huge, square handwriting. 直译就是很大的方形的信封上面写着大气的方正的字
体。
看到一句话中有这么多“的”,是不是觉得很烦?虽然说现在“的地得”好像是可以混用了,但实际上“的”一般用于形容词,“得”一般用于动词后,“地”用于副词。
我不主张混用,而且还有一点:不要滥用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已经将汉语过分稀释了,影响了汉语的美观。
老祖宗的文章里基本上不用这三个字,近代的文章中这三个字的使用频率也不是很高,但是现在这三个字的确已经被滥用了。
我个人还是希望在翻译的时候能够控制这三个字的使用频率,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把定语改成表语。
汉语不习惯长句,也不习惯中心语前面加上一连串的定语,除非是作者要刻意造成这种效果。
所以这句话我最后翻译成:信封很大,呈方形,上面的字迹方正而洒脱。
如果中心语前面有超过一个带上“的”的定语,那种翻译我个人是不太读得下去的。
3.词语的多样性
翻译的时候根本离不开金山词霸。
相信很多朋友在翻译的时候免不了要查阅一些字典。
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这个问题:字典上提供的解释是没有办法覆盖汉语词汇的,也就是说,一个单词字典可能只提供了一个很普通的解释,使用的是最常见的汉语词汇。
但是如果你就按照这个意思进行翻译,小说的魅力定会黯然不少。
还是用2中的那句话,第二个huge是形容字写得比较大,但是如果就直接翻译成字写得很大,这个翻译只能算是普通翻译。
我之所以没有这样翻译,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一个huge已经翻译成大了,一个大信封,这个翻译是很贴切的。
接下来我不想再重复使用大这个字,所以我翻译成了字写得很洒脱,把大这个意思包含在洒脱里面。
常常人们在讨论各位翻译的风格,我想这种词语的多样性就是翻译风格的最好体现。
在翻译的时候,应当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小说的行文,这样才能更好地想到应该用什么样的汉语词汇来表达,而且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典故和成语,译文定会亮色不少。
这儿我也举一个例子吧,《绿色危机》导读中的一句话:By its nature, a military hospital is a theater for drama and tragedy; one is not brought there unless there is a serious problem. Those who await fresh arrivals are prepared only for bad news. 我翻译成:很自然地,这座战地医院成了悲剧上演的舞台。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期待着能够
到这儿躲进桃源的人,最后都未能如愿以偿。
这儿有王婆卖瓜之嫌,不过大家也就原谅我了吧。
4.人称代词的明确
在看英文小说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叙述中,人称代词用的特别多,称呼名字反而多用在对话中。
想想在汉语中,平常的叙述中直呼名字的时候却占多数。
在翻译《绿色危机》的时候,我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花很大精力去寻找代词到底指代谁,很多时候必须要结合上下文反复推敲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有时候还会弄错。
如果翻译的时候仍然原封不动地保留这些代词,读者的阅读观感必定会受到影响。
《恶意》中有句话:讲得通和合情合理是两回事,那我现在也可以说:能够读下去和流畅的阅读也是两回事。
如果读者阅读的时候,反而要花大精力去明确人称代词的关系,那这本书的翻译无疑是失败的。
这儿我就不举例了,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
5.押韵和双关
如果说词语的多样性可以体现翻译的风格,那么如何处理押韵和双关,则能够全面体现翻译的功力。
这两项是最难翻译的,有的根本就翻译不出来。
比如我就碰到一个利用you的单数和复数进行双关,想了半天实在无法翻译,最后只能加个注释了事,真的很惭愧。
押韵嘛,也碰到一个,原谅我在这儿又王婆卖瓜一次,这个押韵自觉还是翻译的比较好。
《绿色危机》第二章中间有一段一名护士的自言自语:forceps, retractors, scissors, knives. But Woods has marvellous legs(伍兹是另外一名护士)!这儿一开始我还没有注意到,看第二遍的时候才发觉这儿是个押韵。
想了很久,大致翻译成这个样子,移动了一些词语的顺序:牵开器、剪刀、钳子、刀子,但是伍兹的腿美得不成样子!算是马马虎虎翻译出这种押韵效果了。
这儿我推荐大家看看杨绛翻译的《堂吉珂德》,其中的诗句翻译相当纯熟,而且做到了押韵,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翻译的方法和用语习惯。
6.理解与适当的补充
总的来说,汉语比英语环保,翻译过来的汉语占据的存储空间一般都比英语小。
但是有些时候英文只需几个单词,或者一个前缀,翻译成汉语却要解释半
天,而且都不一定能有英语那种效果。
这就要对原句进行适当的补充。
又是举《绿色危机》中的例子:Since a blowsy trollop of fifty cannot be expected to care for competition from an exquisite, self-possessed little creature of twenty-two, the ex-widow was not sorry to see her go. 这句话是说一个寡妇嫁给了故事中一名护士(弗雷德里卡)的父亲,然后后妈和继女相处不快,所以后妈巴不得继女去战地医院服务,眼不见为净。
请注意最后的ex-,寡妇嫁给护士的父亲后,就不是寡妇了,但是作者使用这个前缀,明显有戏谑的味道在里面。
翻译的时候要把这种味道体现出来。
所以最后我花了一句话来解释:一个50岁面容粗糙的老女人,怎么可能竞争得过22岁的女孩,更何况还是一位高雅沉静的妙龄少女?所以弗雷德里卡离开家,这位寡妇高兴得很。
对不起,这儿要更正一下,她现在已经不是寡妇了。
如果仅仅翻译成前寡妇,我想在汉语中是体会不出这种效果的。
翻译不需要忠诚于单词,也不需要忠诚于句式。
要忠诚的只是语素,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
然后我再用汉语将意思表达完全,最后对译文进行润色加工,除了人名地名之外,我希望我的译文尽可能地贴近我们平常使用的优美汉语,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翻译文章,也不能让读者阅读的流畅感受到影响。
总之,英译汉也好,汉译贡也罢;都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而扎实的文字功底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的积累。
翻译是终身长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