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https://img.taocdn.com/s3/m/862a07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e.png)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权重。
其中,地形知识点是地理科目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地形知识点,下面将通过归纳总结图的形式,对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
一、地貌类地形地貌类地形是指由地壳运动和风水侵蚀等因素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山地- 山脉:由多条山系组成,呈条带状或环状分布。
- 山地:起伏较大,有明显的斜坡和沟谷。
- 台地:在山地边缘或内部的平坦地带,海拔较高。
2. 高原- 高原:地面平坦,海拔较高。
- 平原台地:类似于高原,但地势相对较低。
3. 盆地- 落水盆地:河流发育之后,河流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盆地。
- 民水盆地:由于内陆湖泊水位下降,形成的盆地。
- 干断盆地:河流干取之后,河谷被沉积物填满形成的平坦地带。
二、水系类地形水系类地形是指由水流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 上游:河流发源地,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 中游:河流通过山地和丘陵地带,形成河谷,地势平缓。
- 下游:河流进入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形成河口。
2. 湖泊- 淡水湖:主要由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的湖泊。
- 盐湖: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泊中的水体富含盐分。
- 天然湖: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湖泊。
- 人工湖:由人类因素形成的湖泊。
3. 洪水- 洪水泛滥:河流水位超过岸堤,泛滥到周围地区。
- 洪水退却:洪水消退后形成的河谷。
三、平原类地形平原类地形是指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的地貌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2. 漫滩平原:风力或冰川作用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3. 内陆干燥、半干燥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植被稀疏。
4. 沿海平原:紧邻海岸,地势平坦,多沉积物。
四、特殊地形特殊地形是指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貌。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火山地形: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
2. 堰塞湖:河流中断,河水通过堰塞物形成湖泊。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质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质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730bb28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2.png)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质地貌》(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
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2.(外力作用)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答案】1.B 2.D【解析】1.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
故选D。
(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
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阶地地貌)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4.(河流阶地地貌)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答案】3.A 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
高考地理专题—地质地貌
![高考地理专题—地质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af02f6714791711cd791756.png)
B.6时41分
C.13时41分
D.23时41分
2.地震发生日,当地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B
C.昼夜等长
D.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3.本地为地震多发地带,主要位于( D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4.图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甲 B.乙 C.丙
B D.丁
10.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
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查时,
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乎”(如图4)。金
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华北地区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南藏北、带 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
南1北900麓-1;920
东南沿海
④1华921北-1地94区0 ,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
一11带994611、--11山9968东00 中部和渤海湾;
⑤1东981南-2沿00海0 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第3题。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地质构造属于背斜 B.该地经历过上升运动 C.该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岩浆活动、侵蚀作用
D.在该地岩石中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2.难以形成山脉的地质作用是 D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
C.火山喷发
D.风力侵蚀
读我国某地历代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回答1--2题。
高三地理地形构造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形构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4ff5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6.png)
高三地理地形构造知识点地形构造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地球上各种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地形构造是一个重点难点,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地形构造知识点。
一、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地球的外部由若干个运动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通过构造活动导致地壳的变动。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震、火山、地山脉的分布,对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地质变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地震构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结果之一。
地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断层运动和岩石应力积累等。
地震构造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的重要手段。
三、火山构造火山是地球表面岩浆活动通道的一个口岸,它是地球表面火山岩喷发形成的洞口。
火山构造是指火山活动造成的地形地貌特征,研究火山构造可以揭示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特点和火山岩的形成过程。
四、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包括构造断裂、褶皱和隆起等地质现象。
地质构造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和构造运动的规律,对于勘探矿产资源,了解地下水的沉积和寻找油气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风蚀构造风蚀构造是指风力作用下产生的地貌形态,主要包括风蚀洞、风蚀壁、风蚀石等。
风蚀构造研究表明,风是地表形成和改变地貌的重要力量,它对风沙的运动和风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冰川构造冰川构造是指冰川形成和变迁过程中的地貌特征,包括冰川谷、冰川疙瘩、冰碛等。
冰川构造研究揭示了冰川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冰川退缩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海洋构造海洋构造是指海洋中的各种地貌形态,主要包括海岸线、海底地形、海底火山等。
海洋构造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的地质特征、地球板块运动和地政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上地形构造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机制。
这些知识点在高三地理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各种地质构造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2bf0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b.png)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貌类型1. 高山地貌:指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地,包括山地、高原、山脉等。
2. 平原地貌:平坦广阔,没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可分为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冰川沉积平原等。
3. 丘陵地貌:比平原高而低于山地的地貌,呈圆块状或矮山状。
4. 高原地貌:指相对较高的地区,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之间,呈台地或山地状。
5. 盆地地貌:地势低洼,四周环山,由于地壳下沉而形成。
二、地形要素1. 山地:海拔较高,多为岩石构成,包括山峰、山脉、山谷等。
2. 平原:地势平坦,通常是由于河流冲积、湖泊沉积形成的,适宜农业发展。
3. 河流:由雨水或冰川融化水源形成,有源头、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部分。
4. 湖泊:静态水体,可以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是常见的地表水资源。
5. 海洋:连接着各个大洋的广大水域,包括海岸线、海底地形等。
三、地理标志1. 露头:即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可以判断岩石类型和地层结构。
2. 台地:广大平坦的高原地区,可以形成于多种地质力学作用。
3. 峡谷:两山夹峙形成的狭长河谷,通常陡峭,景色壮丽。
4. 瀑布:河流从高处跌落的地方,形成水柱飞挂的景象。
5. 沙漠:干旱无水的地方,地表以沙子为主,气候极端。
四、地理现象1. 冰川:大量积雪在深山中聚集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2. 地震:地球内部发生的振动现象,会造成地表的震荡和破坏。
3. 火山:地球内部的熔岩喷出口,喷发出岩浆、烟尘等物质。
4. 水循环:指水分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5. 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会改变地表形态。
五、地理要点1. 大陆漂移说: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首先提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是在远古时期通过漂移,从一个超大陆上拆分而来。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的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北半球或南半球与赤道之间的角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东半球或西半球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
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
![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c8ff12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c.png)
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地理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它是地球表面物质的层次、结构和形貌的综合反映。
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地质作用、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分别介绍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地质作用和地貌类型。
一、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非常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其中,高山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表抬升形成的,山峰通常较高且陡峭;平原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低洼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盆地是由断层活动或地壳下沉形成的,其地势较平坦,四周被山脉或丘陵环绕;丘陵是由风蚀、水蚀等地表作用形成的圆形或长条形地形,地势较平缓。
二、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外力量对地壳的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和破坏作用。
构造作用主要是指地壳的抬升、塌陷和变形,例如板块运动导致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破坏作用主要是指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外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高山的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了陡峭的山峰,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平原和河谷。
三、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貌类型是指地表形态的分类,可分为山地地貌、平原地貌和河谷地貌。
山地地貌主要包括山脉、山地和高原,其特征是地势高峻、坡度陡峭,有丰富的地表形态和地形特征;平原地貌主要包括冲积平原、河滩平原和冰碛平原,其特征是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河谷地貌主要包括峡谷、河谷和峡湾,其特征是地势低洼,河流侵蚀力强。
总结起来,地理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综合反映,其形成与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密切相关。
了解地球的地理地形地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形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3dba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c.png)
高中地形知识点总结地表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运动、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力作用、风力作用和生物作用等。
不同地区的地形因素不同,所以地表地貌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海拔零米的低洼地区到海拔八千多米的高山峰,地表地貌形态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地形知识点总结:一、地形基本概念地形是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形态特征。
地形主要受构造运动、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力作用、风力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
1. 构造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沉降、挤压和断裂等活动。
2. 地质作用:包括岩石的侵蚀、风化、溶蚀和沉积等活动。
3. 气候作用:包括温度变化、降水作用、冰雪作用等活动。
4. 水力作用:包括地表水流、河流侵蚀、湖泊形成等活动。
5. 风力作用:包括风沙侵蚀和风蚀地貌等活动。
6. 生物作用:包括植被的保护和侵蚀、动物的穴居作用等活动。
二、地形分类地形可以按照形态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河谷、峡谷、丹霞地貌等。
1. 山地:是地表地形的一种高大、陡峭、形态突出的地貌类型。
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和着陆造山等构造运动形成的。
2. 丘陵:是地表地形的一种呈波浪状的起伏地貌类型,地势比较平缓,局部有小山丘和凹陷。
丘陵地形主要是由于地表的水、风、冰等侵蚀作用所形成的。
3. 平原:是地表地形的一种广阔平坦的地貌类型,地势较低,土地广袤。
平原地形主要是由于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所形成的。
4. 高原:是地表地形的一种地形较高、地势平坦或呈阶梯状的地貌类型。
高原地形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
5. 盆地:是地表地形的一种地势低洼、四周地势高,呈盆状局部地貌。
盆地地形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沉降和成层侵蚀作用所形成的。
6. 河谷:是地表地形的一种由于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狭长低洼地带。
河谷地形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
7. 峡谷:是地表地形的一种由于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形类型,地势陡峭,峡谷兼具山地的气势和河谷的优美。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48cadb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6.png)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所呈现的形态和特征。
它是自然界地理过程的产物,包括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运移和沉积作用所造成的不同形态的地形。
地貌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理高考中的主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地貌类型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貌形成的原因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受到了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的长期作用导致的。
首先,地球的地壳是由大规模的地质构造活动造成的。
地壳的抬升和沉降,构造的抬升和降低,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不同形态的地貌。
其次,风、水和冰的侵蚀作用也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风力能够侵蚀岩石表面,形成风蚀地貌如沙漠和雅丹地貌;水力能够侵蚀河流河道和海岸线,形成河谷、冲沟、峡谷和海岸地貌;冰雪的作用能够切割山地和形成山地地貌。
二、主要地貌类型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于地壳构造的隆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山地地貌以地形起伏、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等特点而闻名。
山地地貌的山脉是由于地壳构造作用形成的,岩石富含矿物质,适合农业和旅游业的开发。
2.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高原地貌地势较平坦,海拔较高,平均海拔超过500米,地形逐渐升高起伏。
高原地貌的气候多样、生态丰富,适合农业、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
3. 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由于地壳形成的坳陷而形成的。
盆地地貌的特点是地势低洼,周边环山,四周地形倒扣。
盆地地貌适宜农业发展,盛产农作物和资源。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加深造成的。
河谷地貌中河水流淌,地形险峻。
河流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的要道。
5.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由于海水的侵蚀和波浪的冲刷造成的。
海岸地貌被海洋包围,形成了崖壁、沙滩、湾泊等特点。
海岸地貌具有独特的海洋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三、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如下所示:首先,地貌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b355b3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d.png)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高考中对地形的考点涉及到地貌类型、地形要素、形成过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与地形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因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谷地带等。
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地带通常由多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高原、盆地和山谷。
高山地带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运动和岩石抬升有关。
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带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平原地带形成主要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有关。
3.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区,地势较为起伏,以丘陵地形为特征。
丘陵地带通常由多座小山丘组成,其形成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蚀等过程有关。
4. 盆地地带盆地地带是地球表面深达数十至数百米的盆状地形,通常受山脉或丘陵地势所包围。
盆地地带形成通常与构造运动、岩盐溶解等过程有关。
5. 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线形地形,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地带。
河谷地带具有较大的纵向起伏和横向展宽,形成原因主要与河流的侵蚀和冲刷有关。
二、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指地形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
在地理高考中,常见的地形要素包括地壳运动、水体作用、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在板块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地质活动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指水体对地表的侵蚀、沉积和改造作用。
水体作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侵蚀和冲刷,以及水体的沉积和泛滥等现象。
3.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扬土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对地表的侵蚀和形成沙丘等地形有重要影响。
高三地理地形
![高三地理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1a71dc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7.png)
高三地理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山脉、河流等各种地貌特征的总称。
它是地球自然界最基本的地貌要素之一,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气候、水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可以被分为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两大类。
一、陆地地形陆地地形是指地球陆地上各种山峦、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地貌特征的总和。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以下几种陆地地形:1. 山脉山脉是指由许多相连的山峰组成的地貌。
山脉通常呈线性分布,它们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地壳断裂和抬升等地质过程密切相关。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地面上的广大区域,海拔相对较高。
高原的形成主要与构造抬升、侵蚀作用等因素有关。
高原通常边缘陡峭,中部相对平坦。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3.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地带。
平原一般形成于河流、冰川、海洋沉积作用等地质过程中。
世界上广袤的平原有亚马逊平原、恒河平原等。
4.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河流的形成与地壳运动、降雨等因素有关。
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有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等。
5. 湖泊湖泊是地表蓄水的地貌特征,它对于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因素有关。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有贝加尔湖、五大湖等。
6. 沙漠沙漠是指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沙频繁的干旱地区。
沙漠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和气候条件相关,如靠近大陆内部、大陆性气候等。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
二、海洋地形海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区域的地貌特征。
海洋地形分为陆架、大陆坡和海沟三个部分。
1. 陆架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坦地带,一般宽度约为20-50公里。
陆架高低变化不大,有利于生物生长和钻探石油等资源的开发。
2. 大陆坡大陆坡是陆架和海底之间的陡坡区域,它连接着陆架和海洋深处的海底地貌。
高考地理中的地形、地质与地貌问题
![高考地理中的地形、地质与地貌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f4d7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0.png)
一、湿地沼泽的形成原因分布:东北平原、青藏高原、长江下游平原、东南沿海平原①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②下渗:冻土广布,下渗弱③河流:河网密集④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⑤凌汛:有凌汛现象二、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①泥沙补给:河流流量、植被情况、河流含沙量、侵蚀程度、是否流经沙漠沙丘②流水沉积: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小流速慢、河道弯曲、海水顶托、沉积作用强三、河流改道原因①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②周围地形平坦,河水容易溢出③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低④泥沙淤积,河床高形成地上河四、沙源沙丘成因与含沙量的因素①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条件差②风速:临近高压中心,多大风天气③沙地:临近沙漠、沙地④河湖:冬季枯水期,河岸湖滩裸露,多风沙⑤侵蚀: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沙量大五、天然宝石的形成过程①内力: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②抬升:地壳运动抬升漏出地表③外力: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六、岩石圈循环的意义①矿产:形成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②地貌: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③圈层交换:实现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七、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影响①热带地区:丘陵、高原居多(凉爽,排水条件好洪涝少,病虫少)②温带地区:平原、盆地、平缓丘陵、低矮山区(农业交通条件好,有利于生产活动)③寒带地区:谷地盆地(地势低温度高、周围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八、河流蛇曲地貌的成因①河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②初期河床较直,以侧蚀为主,两岸均受冲刷③各种原因,两岸抗冲刷能力不同;抗冲刷弱的一侧会被侵蚀得更快,产生坍塌形成凹岸④因惯性作用,河水冲向凹岸,表层水流一部分冲向对岸:另一部分折向河底,形成底层水流,触及河底后,又变成上升流返回河面,形成弯道环流⑤受弯道环流的影响,凹岸不断受侵蚀退缩,凸岸则不断堆积向河道内延伸⑥长期作用下,河道越来越弯曲形成蛇曲景观九、岸线地貌的成因①海岸地区岩石的坚固程度,越坚固越不容易受海洋侵蚀②海洋的侵蚀力量,海风、海洋都会对海岸造成侵蚀,改变地表形态③地球内力作用,地壳的抬升下沉对海岸造成附加影响十、矿物富集原因1.地壳作用:①板块交界处碰撞抬升;②岩浆喷出带出埋藏于地下的矿石③变质作用成矿2.风化侵蚀表层土壤,导致矿石裸露3.流水搬运作用,堆积矿物于河漫滩或河湖水体中4.大风,强日照,导致水体蒸发,水底矿物裸露十一、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洪积平原、三角洲等。
高三地理地质地貌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质地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22fe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0.png)
高三地理地质地貌知识点在高三地理学科中,地质地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地质地貌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认识到地球上各种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一些典型的地理地貌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地质学概要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和地质现象的学科。
地球内部由固态地壳、半固态地幔和热流体的核构成。
地球内部的岩石由不同种类的矿物质组成。
在地球的表面,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二部分: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包括了山脉、地震带、断层等。
山脉是地壳板块碰撞造成的,由岩石层的抬升和挤压形成。
地震带是地壳板块在相互碰撞过程中,因为板块间的点状断裂或剪切断裂而形成的。
第三部分:侵蚀地貌侵蚀地貌是地球表面因水、风、冰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水侵蚀是最常见的侵蚀方式,它包括了河谷、峡谷、瀑布等。
例如,长江三峡就是由于长期的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风侵蚀则会形成沙丘、草原等地貌。
冰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形成冰川、冰碛石等。
人类活动也会对地貌产生影响,例如挖掘矿山、建设水利工程等。
第四部分:沉积地貌沉积地貌是由于河流、波浪、冰川和风等带来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包括了三角洲、湖泊、沙丘等。
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它由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而成。
湖泊是由于河流流域内的水沉积和阻塞等原因形成的。
沙丘是风沙的堆积作用导致的。
第五部分: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由于地球内部热能的释放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火山是地幔或地核中的岩浆通过地壳裂缝喷发到地表的开口,它们会喷发出火山岩和火山灰等。
火山地貌包括了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岛等。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地貌。
第六部分:地球现象与人类活动地球的地质地貌不仅对自然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人类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山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河流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农田和水资源;火山地貌则为人们提供了温泉和火山灰等资源。
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857e199e314332386893e1.png)
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19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只要大家用心学习,认真复习,就有可能在高考的战场上考
取自己理想的成绩。
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19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14ee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3.png)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地理地形地势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地球上各种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地势知识点及其解释。
一、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主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1. 大陆:指面积较大、较高的陆地区域,由各种岩石构成。
大陆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地壳部分,包括世界上七大洲。
2. 海洋: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地区,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主要由盐水组成。
3. 山脉:是指由岩石构成的连续的山地,通常由地壳运动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4.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通常位于大陆或海洋边缘。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亚马逊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平原地区。
5. 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位于山脉之间。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高原地区。
6. 丘陵:是指地势较为平缓、起伏不平的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
英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丘陵地区之一。
二、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1. 地壳运动:地球地壳不断运动,形成了各种地形特征。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使得地表发生抬升或下沉,形成了山脉、高原等地貌特征。
2. 风蚀:风力可以吹走地表的细粒物质,形成沙漠和沙丘。
风蚀还可以造成岩石表面的风化和侵蚀,形成石林和风成沟等地貌特征。
3. 水蚀:水力可以冲刷地表的土壤和岩石,形成河流和峡谷。
水蚀还可以在海岸线形成海蚀崖和海蚀洞等地貌特征。
4. 冰蚀:冰川的运动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冰川谷、冰碛和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冰川蚀削带来的冰碛物质还可以形成冰碛平原。
三、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适宜发展不同的经济活动。
1. 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因为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0f50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1.png)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地形知识点是学生备考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地形知识是地理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球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相关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地形的定义、地球的各层次、地球的表面地形等方面进行总结介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貌要素,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形是地球表面上的立体地貌特征,是形成地理格局的基本要素之一。
地形与狭义的概念地貌不同,前者包括后者,而后者是地形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地表形态的研究中,对地形的描述、测量和贮藏应用都是以地图作为工具。
地球的各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部分,是我们所生活和研究的环境。
地壳包括陆壳和海壳。
陆壳是指地球地表以上陆地部分的厚度较小的壳层,陆壳有两种类型,即大陆壳和岛弧壳。
大陆壳位于大陆地壳下面1-15千米,其中大陆壳最厚,约有25-70千米。
海壳是指地球地表以下海洋底部厚度相对较小的壳层。
海壳厚度最大为2.5-6千米。
地幔是地球地壳向地核过渡地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厚度。
外核是地幔和内核之间的一部分,由液态铁和镍等物质构成。
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固态的铁和镍等重金属构成。
地球的表面地形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山地是指地表上相对较高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
山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以及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有关。
高原是指地表上相对平坦但海拔较高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
高原的形成与地壳抬升、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
平原是指地表上相对平坦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原的形成与沉积作用以及溶蚀作用有关。
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200-500米之间。
丘陵的形成与侵蚀作用和地壳运动有关。
盆地是指地表上相对平坦且四周围被山地或山脉所环绕的地貌形态。
盆地的形成与断裂和地壳运动有关。
【高中地理】地形地质+地质分异规律+地表形态塑造等知识总结,都是考试重点
![【高中地理】地形地质+地质分异规律+地表形态塑造等知识总结,都是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3039d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c.png)
【高中地理】地形地质+地质分异规律+地表形态塑造等知识总结,都是考试重点一、地形地质☆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1.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区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3.流石滩(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剧烈的昼夜气温变化和冻融作用下(风化作用);岩石表面裂隙发育,不断崩解破碎;岩屑和碎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向下滑动,在较平坦处堆积形成流石滩。
4. 乌尤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因海水干涸而成):早期,该地为海洋,受板块挤压作用,安第斯山脉隆起,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泊;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蒸发后形成盐沼。
5.刚果河入海口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刚果河入海口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如果河流流经湖泊或湿地,泥沙大量沉积,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能力强。
6.乐业天坑群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答题模板: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③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④重力坍塌成天坑。
高三地理地形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7c5d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c.png)
高三地理地形知识点地理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门科学,其中地形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这些地形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地形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结合地理学科的要求,对高三地理地形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述和总结。
一、山脉山脉是地球表面上连绵不断的高地地形,由多个山峰或山脊组成。
山脉常常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结果。
山脉的形成有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两种主要原因。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如隆起、断块和抬升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冰川、风、水等自然力量的作用。
山脉地形具有海拔高、陡峭等特点,不仅对地表水循环、气候分布产生影响,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二、平原平原是相对于山脉等高地而言的地貌形态,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
平原通常是由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沉积平原是由河流和湖泊中的沉积物在长时间堆积而成;侵蚀平原则是由河流、湖泊、冰川等力量侵蚀地壳表面而形成。
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常有发达的农业和人口聚集。
三、高原高原是指位于海拔较高地区的地形,与平原相对。
高原地形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的隆起和抬升作用导致。
高原地带大多数气候干旱、环境条件较差,但也有一些高原地区由于地貌形态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在农业、畜牧业以及旅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盆地盆地是四周有山环抱,中央呈盆状的地形。
盆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构造沉降和河流冲积等因素所致。
盆地地形多为低洼,气候和生态条件也常有一定差异。
由于盆地内部的相对封闭性,常常形成特殊的地貌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五、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一种地貌形态。
丘陵的形成既有地质力量的作用,也与风、水等自然因素有关。
丘陵地形区域起伏不平,一般比山地低,比平原高,土壤较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和人类居住。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三地理学习中的地形知识点,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等。
专题05地质地貌易错突破(4大易错)-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5地质地貌易错突破(4大易错)-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e3ba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d.png)
专题05地质地貌提分突破地表形态的塑造来自于必修一课本和选择性必修一课本,是课本的重难点。
考查方向一般是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判断区域的主要地表形态类型及特点,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区域的地貌特征,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观察区域典型地貌特征,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主要地貌的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究主要的地貌发育与区域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易错点0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五种表现形式造就地表起伏不平)易错点0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五种作用形式让地表趋于平缓)易错点03看懂地质构造图(三种判读方法)易错点04 分析河流地貌易错点0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五种表现形式造就地表起伏不平)(2020·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不理解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2.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
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10771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a.png)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高考它已进入第二轮审查。
geonet的编辑总结了高考地理知识要点的一些地质和地形主题。
你可以参考他们。
高考地理知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地质学和地形学专题: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2)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形成原因:刚果盆地最初是一个内陆湖泊,后来由地壳抬升、河流切割和湖水流出形成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4)北美五大淡水湖的起源(欧洲峡湾地形和湖泊):外力-冰川作用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6)七大洲的地形特征: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 地形高、中、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穿过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洲:① 欧洲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广阔的平原占总面积的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分布广泛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有三个地形区,西部有山脉,东部有山脉和高原,中部有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 在西部,安第斯山脉从北向南延伸;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① 低平。
表面波动平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南极洲:① 世界上最高的平均海拔高度高一洲(2350米);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7)隧道开挖:隧道开挖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第二,山体滑坡。
因此,隧道应在背斜处开挖,因为背斜地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漏,不易出现渗漏问题;此外,背斜为穹顶结构,不易坍塌。
只要大家用心学习,认真复习,就有可能在高考的战场上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地质地形专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