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初探-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游戏活动《移动》教案

大班科学游戏活动《移动》教案

大班科学游戏活动《移动》教案探索与发现:移动的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游戏活动教材《移动》的第四章《探索与发现:移动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移动的概念,探究移动的方式,探索不同物体的移动规律,以及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简单机械的移动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移动的概念,掌握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探索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移动的实物模型、简单机械装置、演示文稿等。

学具:积木、小车、绳子、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移动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移动?生活中有哪些移动的现象?2.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和规律,如推、拉、提、压等。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积木、小车等物体的移动规律。

4. 简单机械移动原理讲解:通过演示文稿和实物操作,让学生了解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的移动原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简单机械实现物体的移动。

6.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移动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移动的概念2. 移动的方式和规律3. 简单机械的移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并描述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

答案:如自行车:人力推动,轮子滚动;电梯:电动机带动,上下移动。

2. 作业题目:利用家中的物品,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实现物体的移动。

答案:如利用杠杆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撬棍,实现重物的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移动的概念和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移动学习方式的分析与教学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的分析与教学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的分析与教学设计一、移动学习简介M-learning是mobile learning的简称,即移动学习,它是教育技术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指学习者在移动计算设备的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因此移动学习必须基于目前较成熟的无线通信网络、互联网、各种多媒体技术的环境,为教师与学习者提供双向交流的平台,把学习内容有效地呈现出来。

移动学习实际上在远程学习(D-learning)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基础上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利用移动计算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使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快速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只需要手持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就能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自由发表见解。

M-learning 的真正魅力在于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独具个性特征的学习内容和服务支持,既支持个人学习也支持协作学习,既支持正式学习也支持非正式学习。

因此移动学习是未来学习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

图1 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二、移动学习中的相关应用条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学习,不单单指硬件平台或网路架构上的移动化,还包括终端应用和社交平台等多种不同的入口,如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微博、博客、虚拟学习社区、云存储等异步通信工具。

这些硬件和软件上的应用技术组合成为师生或学生之间在课内外对知识进行延伸和延续的社会网络工具。

1.云计算为移动学习提供基础支持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云计算”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多种层次的基础支持。

云计算按照提供服务的层次划分,主要有三大基本体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的可扩展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方式。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习者 在情境 中通 过活 动获得 了知识 , 习与认 知本 质上是情 境性 的. 学
2 4 协作 学 习理论 .
对 于什么是 协作 学习 , 至今还 没有一 个统 一 的定 义 . 罗切 尔 和提 累认 为 : 协作 是 在结 构 和维 持对 问 题 的共 同理 解 的过程 中持续努 力 的结果 , 是一 种协 调 、 同步 的活动 l 1杰 恩将 协作定 义 为不 同个体共 享 . 3
彼 此的 知识 , 最终形 成一致 知识 的过程 l 1 并 . 4
3 移 动 学 习教 学 设 计模 式
31 . 学习 析和 学情 分 者分 教 境 析
\= 差 < : 鑫
() 1 分析 是否需 要整合 移 动计 算 技 术 帮 助学 习者 的学 习 ;2 分 析 学 图1 移动 教学设 () 学习 计模式
(0 1 将移动学习定义为: 20 ) 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和 eLa i 的交点 , —er n n g 在这个点_ -者可以产生任何时 l z 间、 任何地点的学习经验. 另外 , 还有 的研究者指出 :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使用无线网络和移动学习设备在 适 当 的时间 获得便 利 的 、 便宜 的与直接 的移动 学 习并可访 问适 当的学 习内容 .
习者应用无线技术 的技能;3 分析外部环境 , () 如天气、 安全状况等. 从 物质基 础 上讲 , 动学 习是一种 技术 支持 的学 习 , 移 因此 在实施 移 动学 习的第 一步就要 从技术 、 、 人 环境三方面分析实施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比如 , 小学生使用移动设备 的能力就可能不如 中学生 , 这就要 求在 移动设 备 的选 择上加 以考虑 .
达到获得高级知识( 掌握理解的复杂性和为迁移做好准备) 的目标 , 必须在不 同的时间内、 以不 同方 在 式安 排 的情景 脉络 中 , 了不 同的意 图 , 不 同 的观点重 新访 问 同样 的材 料 LJ 为 从 2.

移动学习及其资源设计研究

移动学习及其资源设计研究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
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资源应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和目标,具有一定的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 趣和动力。
3、有效性:资源应具有有效性,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者的 学习成果。
4、简洁性:资源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避免繁琐复杂的设计。
要设计优秀的移动学习资源,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移动设备的特性决 定了学习资源的设计方向。考虑到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操作方式以及学习者的 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我们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需要简单明了,注重交互性,并 采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说,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设备。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移动设备。例如, 如果想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学习,那么手机或平板电脑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想在 工作间隙学习,那么电子书阅读器或耳机可能更适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更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移动学习 资源的设计中,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需要深入 研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的偏好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 导设计实践。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了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片段 式学习资源,以其灵活、精炼的特点,正逐渐被广大学习者所接受和喜爱。本次 演示旨在探讨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以促进学习效果和效率的 提升。
一、片段式学习资源的特点
片段式学习资源是指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一系列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片段, 每个片段都承载着特定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这种学习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短小精炼:片段式学习资源通常将知识点或技能点浓缩在一段视频、音 频或文本中,方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迅速掌握核心内容。

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

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

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移动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

3. 学生能了解移动学习资源的类型和获取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移动设备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移动学习应用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移动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移动学习产生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移动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习体验方面的价值。

3. 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移动学习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移动设备进行高效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新兴技术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但需加强学习策略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的定义与特点- 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2. 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理念- 便捷性原则- 个性化原则- 互动性原则- 随时随地学习的设计理念3. 移动学习资源类型与获取途径- 电子教材、视频、音频、图文等资源类型- 移动学习应用与平台介绍- 资源获取途径及方法4. 移动学习策略与方法- 自主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 混合式学习策略- 个性化学习策略5. 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活动设计原则- 活动类型及案例- 活动实施与评价6. 移动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 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移动学习概述第二周: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理念第三周:移动学习资源类型与获取途径第四周:移动学习策略与方法第五周: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第六周:移动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实例及评价教学内容进度: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连红(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贵阳550004)摘要:移动学习是一种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学习的实践,是信息化学习的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很少关注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更谈不上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

本文提出了由六个环节组成的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探讨了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六种教学资源形式的特点,以便促进信息技术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内容;课程资源一、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涉及到一个组织化的教学过程,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将这些基本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

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不下百种,比较常用的两种教学设计模式是ADDIE模式和ASSURE模式。

ADDIE 教学设计模式包括教学的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环节。

ASSURE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分析学习者特征(Analyzelearners)、陈述目标(State objectives)、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edia and materia1)、运用媒体和材料(Utilizmedia andmateria1)、要求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participation)和评价与修改(Evaluate and revise)六个环节。

以上两种教学设计模式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已沿用了十几年。

而当今信息传播技术ICT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大多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将教学过程看作是工厂的生产线,将学习者视为待加工的产品,这样,教学设计过程就将80%的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20%的部分。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和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移动学习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和教育中。

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比,移动学习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然而,如何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学设计在移动学习中起到关键作用。

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而在移动学习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移动设备学习的形式,并设计合适的学习路径和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上的视频、游戏和互动学习工具等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协作工具,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实施也需要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进行调整。

在传统的面授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而在移动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他们需要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巩固学习成果。

这样的教学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还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传统的面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语言反应来判断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但是,在移动学习环境中,教师无法直接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日志、在线测验结果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除了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个体差异的考虑,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移动》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班幼儿,主题为《移动》。

通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性,并初步认识力和速度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初步认识力和速度的概念;•能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性;•能认识不同物体在不同介质中运动的区别。

2. 能力目标•能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来总结物体的运动规律;•能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的物体运动实验。

3. 情感目标•能养成勤于观察、认真记录的好习惯;•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如铅笔在空气中、水中、油中等不同介质中的运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物体在不同介质中运动的区别。

2.提问:“现在,我们把这些物体都放到空气里,它们会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下面的问题:“我们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呢?”4.提供必要的物理术语:“力”、“速度”。

2. 学习新知识(25分钟)1.安排小组活动,每组一份物品:高空杯、水杯、积木、棉签、鸡蛋等。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相同力的作用下,不同物品移动时的速度差异,进而初步了解力和速度的概念。

3.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记录运动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 总结归纳(5分钟)1.要求学生回忆小组活动内容,复述物体运动规律。

2.领导学生总结归纳,提出关于物体运动规律、力和速度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探究作出铺垫。

4. 实践探究(20分钟)1.利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认识力、速度、距离、时间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了解不同物体的运动规律。

3.帮助学生归纳规律,得出物体力和速度的初步认识。

5. 情感体验(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 总结反思(5分钟)1.让学生自我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反思课堂内容,找出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问题。

移动学习:利用移动设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案

移动学习:利用移动设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案

移动学习:利用移动设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案1. 引言移动学习是指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移动学习纳入他们的教育方案中。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移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2.1 提供资源和信息获取•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丰富多样、即时更新的资源。

•学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浏览互联网并搜索相关信息。

2.2 学习工具和应用程序•移动设备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和应用程序,例如词典、数学公式计算器等。

•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和应用程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2.3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日历、提醒功能等,帮助学生制定并管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设置提醒以确保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3.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3.1 在线讨论和协作平台•学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参与在线讨论和协作学习平台,与同学一起分享想法并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并监督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过程。

3.2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移动设备上的创意工具和应用程序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中的多媒体功能制作媒体项目或演示文稿。

4. 移动学习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方便灵活。

•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主动性。

4.2 挑战•学生可能会被移动设备上其他不相关的内容分散注意力。

•部分学生可能面临技术使用困难或不适应电子教育环境。

5. 案例研究:某中小学如何运用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5.1 培训教师和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及相关应用程序•指导教师熟练掌握移动设备的基本操作和适用的应用程序。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

5.2 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和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各种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完成任务并分享成果。

5.3 提供反馈与评估•教师利用移动设备通过即时消息、在线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与评估。

大班科学教案《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移动》概述本次教案是针对大班学生的科学课,主题为“移动”。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理解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2.能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3.了解常见的运动方式及其运动规律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内容,与学生简单讨论运动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活动:听讲、参与讨论。

2. 学习质料(15分钟)教师活动:展示与运动相关的图片,并利用实例为学生介绍移动的相关概念。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跟随教师介绍学习移动的相关知识。

3. 导练(2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运动现象,例如球滚动、人走路、风吹树叶等。

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得出领会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振奋(10分钟)教师活动:蒲公英游戏。

老师画出几个圆圈,让学生参与游戏并观察圆圈中的蒲公英种子如何随风飘动。

学生活动:参与游戏,观察种子随风的运动规律。

5. 合理运用(10分钟)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常见的运动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学生活动:总结运动方式及其规律。

6. 总结(5分钟)教师活动:回顾课堂上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

学生活动:听讲、总结。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采用了理论教学、示例教学、亲身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但是,学生在组织观察数据和总结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获得更实际的经验和体验。

学生移动学习方案探讨

学生移动学习方案探讨

学生移动学习方案探讨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方式。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便捷性的提高,学生移动学习方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移动学习方案的实施和应用。

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教室的时间和空间。

然而,学生移动学习方案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学习资源的获取学生移动学习方案的核心是学习资源的获取。

通过移动设备,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课程等。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选择,丰富了学习内容。

然而,学生在获取学习资源时也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错误或虚假信息的误导。

三、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生移动学习方案的另一个优势是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学生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时也需要自律和掌握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于移动学习。

四、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生移动学习方案还推动了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通过移动设备,学生可以和教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

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问答和讨论平台获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学生在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时需要注意文明用语和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过度争辩和冲突。

五、学习评价的个性化学生移动学习方案为学习评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方式。

通过移动设备,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作业提交和自主学习评价。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然而,学生在进行个人学习评价时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避免自我夸大和虚假。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移动学习的运用探索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移动学习的运用探索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陈宗德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移动学习的运用探索摘要:当前,在教学中应用廉价的信息技术设备已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重视,比如移动实验室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与储存卡作为传单器设备,从而可以真实的采集此空间的温度、压力以及纬度等物理值,使得人们对此环境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而这种实验室也可以由特定条件转移至野外,进而使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

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堂即时反馈系统,在教室中安装接收设备,并让学生每人持有一个接受器,当学生做完教师所出的习题之后,就可以立马知道哪些同学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以此进行反馈教学,而这就是移动学习技术,它有效的提升了课堂的交互力度。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移动学习;运用探索1移动学习的定义及特点移动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且基于多媒体教学技术与移动计算机技术正逐步走出实验室。

在移动商务及移动学习的背景下,它们的结合使用使得教育体系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即移动学习,它可以将人们带离学习时间与空间限制,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当前移动学习并未出现标准的定义,而只是将其简单叙述为移动教育。

同时,它也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的完美结合,可以确保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学内容,并对学习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就是利用一些便携式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并通过通信技术传输教育信息。

相较传统固定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移动学习主要利用无线设备进行网络传输,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其移动也体现于灵活性以及情境相关性等方面。

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移动学习也可以被广泛应用至传统教学模式中,由此可以看出,移动学习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交互性,移动学习模式通常利用多种交互工具,以此实现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二是超媒性,移动学习的数字化内容在特定环境中主要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由此其教学内容也以多种多媒体形式呈现,比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三是学生拥有过程自主权,移动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需求、个人特点等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并自主控制学习进度。

中职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中职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中职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摘要:直到现在,移动学习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行业,尤其针对全国普通高校尤其明显,但是教育资源的分布总是得不到有效的平衡,譬如在中职教育领域还比较欠缺;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教育将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职业技术和中职教育方面将会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以保障我国技术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储备。

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我国教育面临着阶段性的挑战,因此探索出一条中职教育的移动学习模式变得至关重要。

所以,本文分析了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之间的关系,系统性总结了现有研究,提出了一个适合中职教育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技术;移动学习;教学模式1、引言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的覆盖率提高,使得移动学习在如今变为了可能。

在发达国家,基于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发展较早,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给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移动教学辅助中职传统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对中职教育的移动教学还研究的不够深入。

然而,中职教育的重心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落地,与实际发展需求不太相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移动学习具有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等优势,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自我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技能与知识,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生的移动学习之路是十分有必要的。

2、移动学习的概念移动学习最早开始于国外的一项名为Mobile Education的研究,该项目于2000年由没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起。

而我国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2000年国际远程教育专家基更博士在上海电视大学校庆上的报告。

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并不统一。

在国外一篇名为Telenor WAP Mobile Learning的报告中将移动学习定义为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是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1]。

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设计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移动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研究发现,移动学习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因此,有必要研究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模式。

首先,在设计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设计一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模式,以让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智能任务设计,指导性学习以及技能训练,以满足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设计模式也应考虑和应用学生的移动技术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移动学习的设计模式也应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的进度,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体系,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此外,学生也应该实践所学,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科技应用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次,移动学习的设计模式也应结合各种科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双向讨论等相关技术,进行多元性教学,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操作,加强记忆,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交互式学习,以增强学习结果,并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移动学习的设计模式也应时刻关注学习成果。

学校应重视学习成绩和执行情况,持续监测学习水平,结合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密切跟踪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应重视学生需求、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成果。

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并培养科学创新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移动》—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移动》—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移动》—教学设计【教学参考】大班科学活动《移动》教学意图: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

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移动》。

以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1.大胆尝试探索使物体通过不同材料移动的不同方法。

2.愿意用语言表述探索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碗人手两个、乒乓球人手一个、围裙、小勺、口杯、吸管、夹子、毛线、毛巾、纸盒、筷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以围裙老师的身份导入活动。

1.猜一猜:围裙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什么?2.出示夹子、小篮子、一次性口杯,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3.出示乒乓球,介绍“移动”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

1.幼儿自主探索使乒乓球移动的不同方法,教师指导帮助。

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3.教师小结幼儿探索结果。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

1.介绍新材料,说说它们的作用,再次强调游戏要求。

2.幼儿自主尝试使乒乓球移动的方法。

3.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4.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结果。

四、结合日常生活,谈谈哪些物体可以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移动》

大班科学教案《移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课前准备1.准备PPT、黑板等教学工具;2.准备适合大班学生的实验材料;3.确定学生小组,分配小组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打开PPT,通过幻灯片和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汽车在路上行驶的图片、动物在奔跑的图片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发现这些图片中都有一些共同点,问学生们这些共同点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知道这些共同点都和移动有关。

2. 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物品(比如一本书、一个小球、一台收音机等),让学生研究如何将这些物品移动到他们想要的地方。

让学生在小组内商量研究,然后交流每组的研究结果,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移动这些物品,比如拖、拉、推、摆等等。

3. 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个“障碍物测试”的实验,让学生用所学的方式来将物品移动到目标位置。

将障碍物放入课堂,然后让每组的学生来实践如何将物品从起点移动到目标位置。

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向其它小组展示他们所使用的方式。

4. 讨论让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讨论:当一个物体被固定在地上,我们如何将它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且分享他们的想法。

5.教师本次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提醒学生移动时应注意安全和谨慎。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移动物品的文章,并交给老师检查。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是一节很有趣的科学课,让学生了解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对物体的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汤松;晏青青
【期刊名称】《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移动学习是随着移动通讯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但实际应用中多数研究偏重于技术层面,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还不够重视。

在总结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并对其中涉及到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说明。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汤松;晏青青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云南蒙自661100;红河学院工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J], 佟延秋;任其华
2.高校公共艺术『非遗』课程碎片化移动学习模式初探 [J], 骆文婷
3.\"互联网+\"时代电大移动学习模式初探 [J], 杨沛
4.基于U校园平台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初探 [J], 李悦
5.基于移动学习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式初探 [J], 王光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初探
一、引言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M-learning)作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中的一个分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方面,移动学习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我国,移动学习还未真正广泛开展实施。

其中原因很多,缺乏合适的教学设计指导便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本文试图从移动学习的特征入手,探讨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原则及设计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二、移动学习的特征
Dye等人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

移动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学习开展的灵活性
移动学习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意愿随时开展学习。

可以结合周边环境和实际情况,根据所携带的移动设备,灵活选择各种类型学习资源和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2、学习工具的便捷性
移动学习工具是便携设备,如:手机、便携式DVD、mp3、PDA、笔记本电脑等,这些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能随身携带,具有良好的移动性能,且能根据需要随时使用。

由于存储技术的发展,上述设备携带的学习信息是海量的,远远超过了相当体积的印刷书刊的信息量。

3、学习场所的移动性
移动学习的学习场所是移动的,可在商场、上下班途中、长途旅行等一切闲暇时间进行,其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电脑桌旁等固定的场所。

不同的
学习场所能让学习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尤其适用于情感类和创作类学习的开展。

4、学习知识的零散性
斯坦福学习实验室研究表明,移动学习是一种碎片式经验。

由于受周边环境的干扰,学习者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加上某些学习工具本身的限制(屏幕小、交互性欠缺等),因此所学知识是零碎的、片断式的。

5、学习功能的辅助性
移动学习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易受学习环境的干扰、无线网络带宽不足及学习资源缺乏等。

因此,移动学习只是当前学习形式的一种扩展,并不能代替现有的、正式的学校教育,只能是对现有教育的一种补充。

三、移动学习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除了应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则。

1、设计思想开放化[2]
前已述及,移动学习只是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空余时间通过移动学习系统来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满足学习的个性化。

因此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要运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要把开放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的选择设计以及练习,测试题目的设计,都要注重开放性。

这样不仅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习目标明确化
移动学习由于其学习环境是移动的,学习者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而忘记或降低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因此,应在学习开展之前对学习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将学习目标以明确的术语表达出来,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所要达到的效果,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

否则,容易造成学习的混乱与低效率。

3、学习内容模块化
移动学习由于其局限性(如学习环境的干扰、移动学习设备的不足),学习有可能被随时打断。

因此移动学习中的学习内容应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每一学习模块要短小,最好能控制在5―15分钟之间。

这样学习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知识点。

此外,学习内容模块化有利于移动学习各学习单元的开展。

前后学习模块的联系不宜特别紧密,学习内容相对独立有利于移动学习的良性发展。

学习者学习完某个模块单元后,由于某些原因需要搁置下来时,可以在任何时间恢复学习下一单元,而不用担心前后两个单元联系过于紧密而影响下一单元的学习。

如果学习内容模块之间联系过于紧密,学习者在学习完某一单元时被干扰,那他就只能原地踏步,下次学习时还要继续学习这个单元,浪费很多时间。

4、学习资源多样化
移动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是一种很灵活的学习形式。

这种灵活性体现为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移动学习设备。

所以教学设计者在为移动学习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设计非常丰富的参考资源,满足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学习每个知识点。

丰富的参考资源还可以给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提示,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

5、学习评价灵活化
移动学习所学知识是片段性的,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此外,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性强,直接指向生活、工作中需要的知识能力等,因此,移动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宜一成不变,不能以固定的条条框框和评价指标体系去衡量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应以弹性和个性化的方式灵活进行评价[3]。

四、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在不同教学条件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的过程模式。

移动学习由于有自身的独特的原因,其教学设计模式也有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地方。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情境分析
1、分析学习者应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兴趣与实际操作技能。

2、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需求。

3、分析外部因素,如学习场所、移动学习设备等。

(二)确定教学目标
1、明确表述教学目标。

(三)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4]
1、设计模块化的学习内容。

2、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根据移动设备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学习内容。

3、根据设备及无线网络的具体情况开发数字多媒体学习资源。

4、安排学习进程。

(四)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
1、考虑移动设备的特点及实用性,如重量、屏幕的大小和分辨率、计算能力、输入方式、访问方式等。

2、构建移动环境,主要包括移动设备间的通信方式和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五)移动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
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者很容易受外界干扰,产生迷失现象。

教学设计应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上一般采用合作/协作学习、利用群体相互监督与激励来维持学习的有效进行,利用发现式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这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活动的实施
1、培养学习者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技能,尤其是对设备基本功能的操作。

2、观察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时的小组协作学习活动情况,并在适当的时机教师通过移动设备或面对面给予干预和指导。

(七)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
1、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成果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价。

五、结论
虽然移动学习刚刚起步,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因素。

但随着移动学习模式研究的深入,学习资源的丰富,无线移动设备费用的降低,无线网络带宽的提高以及无线通讯协议的兼容与统一,随着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研究的深入和有效实施,移动教育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化社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