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一、重点字畎(quǎn)亩胶鬲(ɡé) 拂(fú)乱公孙衍(yǎn) 万仞(rèn) 荷(hè)担始龀(chèn) 一厝(cuò) 傅说(yuè) 拂(bì)士曾(zēng)益富贵不能淫(yín) 山北之塞(sè) 箕畚( jīběn )穷匮(kuì) 朔(shuò)东雍(yōng)南冀(jì)州棘(jí)门车骑(jì) 介胄(zhòu) 曩(nǎnɡ)者浑(hún)欲提携(xié)殷(yīn)勤谩(màn) 智叟(sǒu) 孀(shuāng)妻彀(ɡòu) 弓弩(nǔ) 按辔(pèi) 嗟(jiē)乎袭而虏(lǔ)也簪(zān) 折戟(jǐ)嗟(jiē) 蓬(pénɡ)舟二、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3)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4)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5)改容式车(“式”同“轼”,扶轼)三、词类活用(1)以顺为正者(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2)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3)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5)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8)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9)锐兵刃(形容词用作动词,拔刀出鞘)(10)介胄之士不拜(名词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四、文言句式(1)省略句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句首省略了主语“他们”)②往之女家(句首省略了主语“你”)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④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动词“厝”的后边省略介词“于”)⑤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句首省略主语“上”)⑥至霸上及棘门军(句首省略主语“上”)⑦请以军礼见(句首省略主语“吾”)⑧天子为动(“为”后省略宾语“之”)⑨既出军门(句首省略主语“上”)⑩此真将军矣(“此”后省略关系词“乃”)⑪称善者久之(句首省略主语“他”和宾语“对周亚夫”)(2)判断句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表判断)③此真将军矣(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通过句意确定:这是一位真正的将军)(3)倒装句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句,“于畎亩之中”是“发”的状语)②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汝之不惠”为主语,“甚矣”为谓语,即“汝之不惠,甚矣”)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应是“且土石置于焉”)④称善者久之[定语后置,正确的语序为“(帝)久称善(之)”]4)被动句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天子“被”(他)感动了](5)固定句式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五、作家作品(一)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起了一定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注释:
域:使……定居。
固:巩固。
道:仁政。
至:极点。
亲戚: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顺:归顺,服从。
以: 凭借。
(重点)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 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 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 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 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阅读方法解密
议论文结尾段作用分析法。(中考占3-4)议论文结尾段的 作用主要有:①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得出中心论点(深 化中心论点);②重申(强调)……中心论点;③发 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④补充论证了……,使论 证更全面更严密;⑤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 或思考某个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是如何来证明他的观点的? 【点拨】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作者以战争为例来 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从进攻一方来论述。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可以看出,指的是个小国家,强大的军队占据有利时机包围一个小国, 即使围而不攻,被包围者也一定是坚持不住的,然而却没能使小国屈服, 这是因为小国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接着又从 防守一方来论述。城高,护城河深,武器精良,粮食多,完全可以长期 坚守,然而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军心不稳,内部不团结。这就 是“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 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是一个以学生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习单元。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保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实例。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识可能较为薄弱,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和保护文化遗产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积累相关经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身边的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介绍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采访,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对身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建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总结记背(1部编版)
记背手册(第六单元)23.《孟子》三章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后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知识链接《孟子》:记录盂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是儒家重要学术著作之一,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不能淫.(yín)畎.亩(quǎn)傅说..(fù yuè)曾.益其所不能(zēng)法家拂.士(bì)【易错字词】筋骨忧患名句积累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表现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要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做出的反应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题识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在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阐述了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孟子对“仁”“礼”“义”的坚守。
(2020年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文学常识归纳
01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02第二单元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字玉玠,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3.《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作品有小说《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4.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03第三单元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章思想内容1.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这座城)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5.其他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表达的技巧,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文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达得体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他们在表达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用词不当;2. 语序混乱;3. 表达方式单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表达得体的概念,掌握表达得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文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学会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表达得体的概念,掌握表达得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表达得体的方法,提高写作质量。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例文、练习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达得体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篇表达得体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表达得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例文,引导学生理解表达得体的方法,如用词得当、语序清晰等。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写作中遇到的表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4.写作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5.学生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评价,互相学习。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表达得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表达方式多样八.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材料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第六单元(一)《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理解性默写(1)诗人为什么能有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叙事、写景相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决心重返自然,回归自然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尔”指代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悠然);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闲适、恬淡)特点。
3、诗中“车马”是(达官贵族)的代名词。
“南山”指庐山。
4、“无”字体现了作者在“人境”中怎样的生活?没有人世间纷繁杂尘,为蝇头小利而奔走的丑态,为功名利禄而勾心斗角的龌龊等。
5、“问君何能尔”中“君” 是谁?作者回答了什么问题?作者的境界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迁”?作者自己;人在尘世都如此清净的原因。
“境随心转”6、“飞鸟相与还”仅指傍晚时分飞鸟归林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借飞鸟归林象征自己摆脱官场的羁绊,重返自然,回归自然。
7、“此中有真意”中“此”是指(上面描述的自然景物);“真意”是指(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8、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尘俗才能感受到的。
文中指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笔记重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C.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答案:CA:①句意为:他的妻子(主动)提出疑问说。
其:他的。
②句意为:其:其如:把------怎么样。
B:①句意为: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焉:哪里;②句意为:还有儿子在呀。
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
C:①句意为:就凭你残余的岁月。
以:凭借;②句意为:凭你的力气。
以:凭借。
D: ①句意为:年纪快到90岁了,且:将近;②句意: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且:况且。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
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
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2、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答案:C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点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答案:DA“以”凭借/ 来。
B“之”代词指城池/ 到,往。
C“于”介词,给/ 和。
D都是连词表顺承。
【点睛】对于文言虚词号多积累多记忆。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戒之.日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独行其.道/空乏其.身D.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六单元21课《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zēng)益拂(bì)士通假字: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3.重点语句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上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与各课教学重点
八上第六单元单元解读与各课教学重点单元目标:1.阅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2. 反复诵读品味,体会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培养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积累古诗文名句,涵养语文素养。
选文简析:本单元选文皆为古代诗文名篇,主题上,围绕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来组元。
本单元选文,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典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有着积极意义。
《〈孟子〉二章》中,选取了《孟子》中的名篇,《富贵不能淫》谈论的是“何谓大丈夫”主题,展示了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论述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全家“成功”移山的故事,赞美了愚公坚韧执着的品格。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中的故事,讲述了汉文帝在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诗词,都展现了诗人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其中,《饮酒》是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春望》抒写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雁门太守行》是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歌颂;《赤壁》是对空有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慨叹;《渔家傲》抒发对沉闷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
教学建议:1. 课时建议:《〈孟子〉二章》:2-3课时《愚公移山》:2课时《周亚夫军细柳》:1-2课时《诗词五首》:2-3课时2. 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和第三单元一样,都属于文言文单元,但选文标准还是不一样的,在诵读时,也各有标准和要求。
首先,文言文的朗读,与白话文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重视重音、节奏、停连、语气、情感等,但文言文又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方面的要求,诵读时需要留意。
其次,同属文言文单元,但第三单元,选文多为南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整句居多,少用虚词,诵读时要注意,在和谐音韵中读出山川风物之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语文八上《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历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词语归类(一)重点词语(1)军.霸上(驻军、驻扎) (2)已而..之细柳军(不久)(3)以备.胡(防备) (4)上自.劳军(亲自)(5)天子且.至(将要) (6)军中闻.将军令(听从)(7)乃按辔徐.行(慢慢地) (8)持兵.揖曰(兵器)(9)改容.式车(表情) (10)为动.. (被感动)(11)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12)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二)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通“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
)(3)可得而犯邪.(“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三)词类活用(1)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2)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作动词,下诏)(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四)一词多义(1)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使.人称谢(动词,派遣)(2)军: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上自劳军.(名词,军队、守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3)诏: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4)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作为、封为)天子为.动(介词,被)(五)古今异义(1)先驱..曰(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
今义:用鼻子嗅)(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节日)(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
今义:墙壁)(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
22 愚公移山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重点)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过程与方法①诵读法;②自主学习法;③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愚公不畏自然艰险,努力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第1课时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
(重点)3.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重点)4.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
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
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家及作品简介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2.教师点拨。
(1)一词多义且:A.年且.九十(将近)B.且.焉置土石(况且)(2)特殊句式①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提问1: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
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提问2: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学语文,要多读、多背、多记。
对于初中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21课《孟子》两章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
字音
衍(yǎn)丈夫之冠(gu女同汝,你。
)
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
(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
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
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
字音
舜(sh韧,坚韧)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