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试谈语文教育与测量评价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原则

王萍1

摘要:制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保证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区分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信度;效度;可行性原则

教育测量与评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如评定的功能、判断的功能、选拔的功能、反馈的功能、导向的功能和预测的功能等,但这些功能否得到很好的发挥依赖于我们能否制定出科学的方案,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测量与评价手段。如同任何教育一样,语文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也需要测量,需要评价。制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保证方案的可用性,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质量性能要做到可靠稳定,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从测量与评价的结果来说,科学性是指测评结果能准确地反映被测对象的真实情况,达到测量的目的,即测量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即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也就是说如果用同一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多次测量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教育测量与评价运用到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情况更复杂。最典型的就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测评。高考语文科作文题是高考所有科目中赋分值最大的试题,占语文科全卷赋分的40%。然而,当两位老师同判一份卷,或者同一老师不同时间判一份卷,其结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有人在1983年高考作文试卷中取出一个考生的作文《一幅漫画的启示》,连同教育部规定的评分标准,复印后寄给近百名的中学教师评分,收回的67位教师的评分统计表明,这篇作文所评分数从6分到25分之间,分数达17种之多,最高与最低分相差19分。[1]为了提高信度,广西率先实现了无纸化阅卷,在阅卷过程中设置了可允许误差范围。试卷经两位阅卷人员评阅后,分值在误差范围内的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绩;分值超出误差范围,则将该试卷交第三阅卷人评判。若仍出现较大误差,则将该试卷交第四人——核心专家评判,并由其作出最终评判。

效度,顾名思义就是一次测量的有效程度。严格的说,效度就是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例如,为了测量学生的语文水平,总是用分辨错字、作文之类的试题,不会用数学题目。效度是测量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测量工具如果无效或效度太低,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处理信度与效度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要保证高的效度。由于命题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效度,笔者对历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语文高考试题存在的一些效度较低的题目。

例:1994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题第七小题:

7、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2分)()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本文为湖南文理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基于网络的作文评价系统研究”(JJQD05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萍(1979—),女,湖南郴州人,湖南文理学院讲师,广西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命题者为此题规定的标准答案是B。考试结束后,这道题在广大教师甚至在语言学家们之中纷纷议论。很多教师和语言学家都认为这道题有毛病。有人选C,其理由是只有 C是比喻句,而其它三句都是夸张句。也有人认为B、D两句是夸张,C是比喻而A是补充主语。还有人认为这道题在客观上就不成立,比如说“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蔬菜和水果种类繁多,怎能笼统地去区分孰贵孰贱呢?况且有些蔬菜确实比水果还要贵。最后命题者的解释是此题“着眼于表达效果的比较(而非着眼于修辞格的术语)”。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题目上写的就是“从修辞运用上”辨析其中一句和其他三句的不同。[2]

另外在“现代文阅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选材本身不精当。

例如,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所选用的材料《门》是美国的克里斯托弗·莫利(1890-1957)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其主旨是:人生正是由一次次开门和关门构成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高考采用的译文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月北京第一版)译者夏月。原文约1300字,为适应考试的需要,命题者对原文作了删节,个别文字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删节调整后的文字约1000字。高考结束后,有人批评这篇号称所谓哲理散文的东西,文字不顺畅,读起来拗口,语意晦涩。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使用的文本是译文而且又是删节本。下面撷取了几处值得商榷之处。

例:原文选段英汉对照

(1)原文:There are trapdoors, sliding doors, double doors, stage doors, prison doors, glass doors. But the symbol and mystery of a door resides in its quality of concealment.

译文: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

...、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2)原文:The closing of a door is irrevocable. It snaps the pack-thread of the heart. It is no avail to reopen, to go back. Pinero spoke nonsense when he made Paula Tanqueray say, “The future is only the past entered through another gate.”Alas, there is no other gate. When the door is shut, it is shut forever. There is no other entrance to that vanished pulse of time. “The moving finger writes, and having writ—”

译文: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删节处)它啪地折断了心脏的血脉。重新打开,转回去是没有用的。皮内罗让保拉〃坦克里说:“未来只是从另一扇门进去的过去。”这是胡说八道。

哎呀,没有其它的门。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删节处)“运指儿写书,字儿落纸……”

对照英文原文,我们不难发现译文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赏析。例如“后台门”是什么门?词典上都找不到。但是看英文“stage doors”,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即在舞台中分出来的,相对于“前台门”而言的。再看那些被删掉的语句。例(2)中被删节的最后一句“The moving finger writes, and having writ—”引自英国作家爱德华·菲兹杰拉德所译11世纪波斯诗人海亚姆的作品四行诗集《鲁拜集》。海亚姆的诗探索宇宙、人生,悲叹生命短促、世事无常,而日月星辰却循环往复,千古不变。但宇宙的奥秘谁能探清?他认为,来世——天国或地狱都是虚幻的,俱不可信,应珍惜的是现实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历史便是历史,白纸黑字已经写下。可见,被删的语句可以形象化的帮助考生理解试卷第23小题要求说明“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即“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哲理散文,在写法上亦实亦虚,再加上译文与原文总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出入,我们不必吹毛求疵,那么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不容忽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