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大纲

合集下载

安全监测设计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精)

安全监测设计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精)

安全监测设计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5.2.5 安全监测设计1、现状及存在问题大坝原先埋设的测压管已堵塞损坏,失去作用,无其它安全监测设施。

目前水库仅有水位及降水量观测设施。

2、监测目的及设计原则⑴监测目的①监测大坝加固后的安全运行状况;②检验加固设计的合理性,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⑵监测设计原则①应对大坝整体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②监测断面应布置在大坝中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能准确反映大坝及基础运行状况,至少有一横断面为最大坝高处;③各种观测设施应避免相互干扰,但能相互校核,并且希望做到一种设施多种用途;④监测仪器、设施的选择,应在可靠、耐久、经济、适用前提下力求先进和便于实现自动化监测;⑤技术人员可通过对其观测资料的整理及分析,能对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大坝监测设施布置根据《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SL60-94)及《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中规定3级坝及坝高大于30m的坝应设置下列监测项目:A.坝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B.根据具体情况观测坝体和坝基的孔隙压力及坝体浸润线。

⑴大坝变形监测变形观测直观可靠,是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必设项目,变形监测包括垂直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规范要求,位移监测横断面一般不得少于3 个,断面布设在最大坝高,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坝段和其它关键位置;观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4 个,通常在坝顶上、下游两侧。

①垂直位移观测龙王山水库大坝无任何位移观测点,故本次设计需要增设水准校核基点,起测基点,垂直位移标点。

其中垂直位移标点直接用来监视大坝垂直位移情况,由附近的起测点来测点,而起测基点的变化则由水准基点来校核。

龙王山水库大坝为均质土石坝,大坝垂直位移观测断面共设5 个横断面和4个纵断面,在大坝最大坝高及左、右坝段各设一横断面;沿坝轴线方向布置个纵断面,第一排位于正常高水位以上的上游坡(33.00m)处,第二排布置在坝顶坝轴线处,第三排布置在下游一级戗台(33.50m)处,第四排布置在下游二级戗台(29.50m)处。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 (4)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 (4)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简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种用于定期自动监测水库水位和降雨情况的系统。

通过安装在水库周边的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系统能够实时收集水库水位和降雨数据,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控。

这种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水库水雨情数据,方便水库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决策和应对突发事件。

系统组成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设备、中央服务器和数据分析软件等组成部分。

1. 传感器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水库水位和降雨量的装置。

常用的水位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浮子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水位高度。

降雨传感器则可以测量雨水的降落量。

2. 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是用于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串口、以太网等方式与传感器以及其他设备进行连接,采集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

数据采集装置还可以具备报警功能,当水位或降雨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可以发送报警消息到中央服务器或相关人员。

3.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组件,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常用的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模块、以太网模块等。

4. 中央服务器中央服务器是用于接收、存储和分析数据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网络与数据采集装置进行通信,接收实时数据并存储在数据库中。

中央服务器还可以提供数据查询、报表生成、远程监控等功能。

5. 数据分析软件数据分析软件是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工具。

通过对水库水位和降雨数据的分析,可以提供给水库管理人员重要的决策依据。

数据分析软件还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用于数据展示和数据可视化。

系统工作原理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传感器实时采集水库水位和降雨数据,并传输给数据采集装置。

2.数据采集装置接收并处理传感器数据,存储到本地数据库中。

3.数据采集装置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通信设备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4.中央服务器接收并存储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教材

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教材

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系统解决方案1 组网方案简述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现代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是完成江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河流湖泊水位、海洋潮位、流量(流速)、风向风速、水质、闸坝的闸门开度、渗压、土壤墒情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应用的信息系统,属于非工程性防洪措施。

它能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水害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两部分。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遥测站(包括监测站)、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水文自动测报网络。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多用在重点防洪地区及大型水利工程上,特别是在流域性、区域性的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的自动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从70年代末起步,在浙江省浦阳江流域首先应用。

80年人初期为引进阶段,先后在淮河王家坝区间、长江流域汉江丹江口水库、黄河的三门峡至花园口建成进口设备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1985年以后为国产设备研制、定型阶段,有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黄河流域陆浑小区自报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长江流域汉江的黄龙滩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

90年代后为推广应用阶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制式:自报式、查询应答式和混合式。

自报式工作制式: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每当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即向中心站发送所采集的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接收设备始终处于值守状态。

现在已经对传统的自报式工作制式进行了改进,使自报式工作制式有了较大发展。

改进后自报式也是双向通信方式,不是过去的纯单向工作方式。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 (2)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 (2)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引言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种应用于水资源管理的监测系统。

通过自动测量和收集水库的水位和降雨量数据,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库的水源状况,并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微控制器和传感器网络的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的基本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有效提高水库水源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系统架构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传感器模块:用于测量和检测水库的水位和降雨量数据。

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模块。

2.控制器模块:由微控制器组成,用于接收传感器模块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存储和通信。

微控制器还可以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

3.通信模块:用于将水库的水位和降雨量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或监测中心。

通信模块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GPRS、Wi-Fi等。

4.数据中心:用于接收和存储来自各个水库的水位和降雨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示。

数据中心可以使用云平台或地方服务器进行搭建。

5.用户界面:用于用户查询和监控水库的水位和降雨量数据。

用户界面可以是一个网页应用或手机APP。

以下是系统的基本架构示意图:+---------+| 传感器 |+---------+|+----------------+| 控制器 |+----------------+| 无线通信模块 |+----------------+| 数据中心 |+----------------+|+---------+| 用户界面 |+---------+硬件设计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主要用于测量和检测水库的水位和降雨量数据。

常见的传感器有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水库的水位,它可以通过测量水的压力来间接计算水位的高度。

农业灌区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设计

农业灌区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设计

农业灌区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业领域均在进行深化改革,以创新出极具科学性及技术性的施工及生产技术,制定出具有极高可行性的施工及管理措施,确保该自身企业在市场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农业经济种植业为例,对于农作物而言,若想保障农作物能够正常的生长,且产量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农作物种植人员就要做好相应的灌溉举措,以为其创建出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当前研发出的新型水清自动化测保系统,便能够实时对灌溉区农作物的缺水状况有着清晰的认知,基于此,本文便事先对测报系统的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且将该系统所应用到的关键设备及技术一一展现出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农作种植户逐渐接受此种新型的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以便将其全面应用及普及到农作物的灌溉工作中去,以为农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灌区;水清自动化测报;结构;子系统一、测报系统结构(一)通信网络系统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之中融入了多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而这些技术逐渐在主系统之中分化出了很多功能性的小型系统,以促测报系统的结构组成的更加高级,而其中,通信网络系统也在充分发挥着自身的基础性功能。

而此系统平台所应用到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而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便是GPRS无线通线技术,将此种技术应用测报系统之中,便可以协助该系统实时检测灌溉区的水情状况,且能将有关数据及时的传输给水利部门,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费用,即可完成的一系列完整的信息传递工作,测报系统的结构极具复杂性特点,如想将检测的数据真实可靠的传到水利部门的中心系统之中,就需要设置多个信息管理站点,就中心型测报系统平台而言,在其内部就由两个分闸管站组成,而RTU监测设备联合于一种简易设备共同被安置在了分闸管站内部,进而充分发会出自身的功能特性。

Internet公网是我国当前覆盖率及普及率最广的网点,而支撑该系统运转的驱动力即是该公网,且为了促使测报系统能够以最高的信息传递效率及最低的应用成本,将信息及时有效的传导出去,就需要将环状的以太网光纤作分闸管站及闸门的通信载体,其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容纳大规模的是数据信息,进而传输到中心系统之中,以便该系统完成整体的信息处理过程;而与之不同的是,分闸管站之间所应用通信载体便是过 GPRS,此载体结构较为简单,不需要随着两个分闸管站的距离再去另外架设线路,采用GPRS通信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系统的建设施工费用;而Modbus总线便是RTU和各种监测设备的相应载体,由此可见,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分闸站中各结构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及其所能发挥的不同功能,去选择相应的载体,进而形成一种特定的通讯方式。

小(一)型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小(一)型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小(一)型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项目设计方案小(一)型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1项目概述1.1概况本项目拟建设小一型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水利局设置1处数据接收中心。

1.2建设目标及原则1.2.1建设目标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水位、雨量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存)入(数据)库和数据检索。

选用快速可靠的通信信道,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确保水情信息在10分钟内到达水情分中心,20分钟内将实时数据共享到其它相关防汛部门,满足资料整编、预报和水情信息服务要求的目标。

系统建设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有效资源,综合运用应用电子测控、现代通信、计算机编程等技术,实现对雨水情等实时动态监测管理。

结合地区降雨及数据管理特点,建设有效的、符合国家标准、及时、准确的防汛雨水情自动监测体系。

在充分利用现有先进的成熟技术和已有成果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信息采集、传输共享、安全存储、智能化分析管理等为一体的高可靠信息化系统,为各级管理部门的防汛抗旱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和支持平台。

系统在技术手段上,采用目前国内行业主流技术,代表国内行业先进水平;系统结构上达到架构清晰,层次分明,系统功能完善;设备性能上达到稳定可靠,数据测报及时准确。

系统建设后,从数据测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等多方面形成多级监管模式,能很好的满足防办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防汛指挥调度管理的需求,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搭建平台。

最终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工作目标。

1.2.2建设原则“使水文监测基础设施向正规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水文监测能力”。

进一步完善水文测报站网,提高水文测报的自动化能力,建设一套可靠、先进的、与本流域相适应的水文信息监测系统,并与洪水预报系统、洪水警报、山洪预警等系统形成统一的整体,为防洪减灾发挥更大作用。

2系统方案设计2.1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标准2.1.1 设计指导思想➢满足当地气象、地理环境条件。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分析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分析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引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以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

而在水情信息化建设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则能完成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从而对水情进行科学预测,继而为调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因此,相关人员还应加强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研究,以便更好的推动水情信息化建设。

1GPRS技术概述所谓的GPRS技术,其实就是无线服务技术的英文缩写,可以对GSM 网络中为使用的信道进行利用,从而进行中速数据传递业务的提供。

不同于以往的频道传输,GPRS采用封包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将以传输资料单位进行数据传输费用计算,传输速率能够达到56-114Kbps。

从特点上来看,GPRS技术属于SGM系统的一种分组交换技术,能够进行无线IP连接业务的提供,所以可以借助IP0verPPP进行远程接入。

从接入时间来看,采用该技术平均2s就能建立一个连接。

此外,应用GPRS技术的用户始终处于在线状态,能够迅速完成数据访问。

因此在小数据量的实时传输方面,GPRS技术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2基于GPRS技术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2.1工程概况。

某水库位于河流干流上,为防洪、供水大型水库,拥有1个中心站、2个分中心站和4个水文站,另外有1个水位站和13个雨量站。

为实现水情自动测报管理,该省对省内各水情测报系统进行统一改造,利用YDH -1终端机进行雨量和水位遥测,并利用GPRS无线通信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将数据传送至分中心站进行统一分析。

2.2系统结构设计。

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结构上来看,该系统由25个遥测站、GPRS网络、水情中心和水情分中心构成。

如图1所示,各遥测站配备有GPRS模块、YDH-1终端机、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太阳能板和蓄电池。

利用蓄电池,则能对太阳能板收集的能量进行存储,然后为终端机供电。

利用传感器,则能完成雨量和水位信息的自动采集,而终端机则能完成数据的自动存储,并利用GPRS模块进行数据传输[1]。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设计方案修订记录目录1.概述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水情监测预报系统主要包括水情遥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雪)、风速等。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多种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各通信数据互为补充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1)2.系统功能1)管理功能:具有数据分级管理功能,监测点管理等功能。

2)采集功能:采集监测点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

3)通信功能:监测中心可分别与被授权管理的监测点进行通讯。

4)告警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超过预设的告警上限时,监测预报系统软件主动告警。

5)查询功能:监测预报系统软件可以查询各种历史记录。

6)存储功能:前端监测设备具备大容量数据存数功能;监测中心数据库可以记录所有历史数据。

7)分析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可以生成曲线及报表,供趋势分析。

3.系统设备组成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由前端遥测站、测量设备、通信网络(超短波中继站)、监测中心站等使部分组成。

主要组成设备为:1)前端遥测站:自动遥测终端机。

2)测量设备:翻斗式雨量计、水位计等。

3)中继站:中继站终端设备——中继机。

4)中心站设备:前置接收机、中心计算机等。

5)其他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及充电控制器、避雷针等。

4.设备功能1)自动遥测终端机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设备功能包括:A、当雨量每产生一个计量单位(1mm)或水位每变化一个计量单位时,自动采集、存贮并向中心发送数据。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3)中继站:中继站终端设备——中继机。
4)中心站设备:前置接收机、中心计算机等。
5)其他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及充电控制器、避雷针等。
4.
1)自动遥测终端机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设备功能包括:
A、当雨量每产生一个计量单位(1mm)或水位每变化一个计量单位时,自动采集、存贮并向中心发送数据。
B、达到设定的时间间隔时,即自动采集、存贮和发送数据。雨量发送累计值,水位发送实时值。
⑧工作温度:-25℃~+60℃。
5)北斗卫星终端
①天线波束宽度:俯仰方向25°~90°,水平0°~360°;
②频率:接收S波段,发射L波段;
③接收灵敏度:C≤-157.6dBW;
④接收信号误码率:≤1×10-7;
⑤发射EIRP值:≥13dBW;
⑥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5000小时;
⑦功耗:平均功耗≤6W,发射最大功耗≤120W;
G.数据库具有良好的维护功能,。
5.
1)翻斗式雨量计
主要技术要求:
分辨力:0.2mm
承雨器内径:200+0.6mm。刃口角4050;
测量精度:≤4%;
雨强范围:0.01~4 mm/min(允许通过最大雨强8mm/min);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40000小时;
误码率:<10-4;
信号输出标准:磁钢干簧管式接点通断信号(单信号或双信号),接点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不小于15V,允许通过电流不小于150mA,输出端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导通电阻不大于10Ω,接点工作寿命在50000次以上;
7.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是由英国BT Cellnet公司早在1993年提出的,是GSM Phase2+ (1997年)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

江河水库流域或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方案

江河水库流域或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方案

水库流域或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方案1.概述1.1 流域及工程概况XX流域发源于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广昌县灵华峰,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金溪、临川、进贤、南昌等县(市),在南昌县青岚湖注入鄱阳湖,河流全长344km。

抚河控制站李家渡水文站集水面积15811km2,李家渡以上河长275km,河道平均坡降2.11‰,流域形状呈菱形。

海拔高程在17~1800m之间。

流域内山地约占27%、丘陵约占63%、平原约占10%。

河源至南城称盱江,为上游河段,属山区性河流,河宽300m左右,河道平均坡降3.41‰;支流黎滩河在南城以下与盱江汇合后称抚河,南城至临川为抚河中游河段,属丘陵、平原河流,该河段除XX狭谷宽约200余m以外,河谷渐宽可达400~500m,两岸多位丘陵台地,河道平均坡降0.43‰;临川以下为下游河段,是广阔的冲积平原,河床宽达400~800m,河道平均坡降0.24‰,两岸的大片农田靠圩堤保护。

抚河流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50km2的支流有13条,其中9条分布在XX坝址以上。

XX水电站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抚河中游临川市鹏田乡XX村附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8′,北纬27°45′,抚河中游XX狭谷段,坝址以上集水面积7060 km2,占全流域(李家渡水文站以上)面积的44.7%。

坝址以上河长187 km,河道平均坡降2.95‰,坝址以上流域重要由盱江和支流黎滩河组成,盱江流域集水面积4159 km2,黎滩河集水面积2478 km2。

流域内已建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XX水库位于黎滩河,为一座大一型水库,控制集水面积2376 km2,总库容12.14×108 m3,7座中型水库分别位于盱江及黎滩河各支流上,控制集水面积454.8 km2,累计总库容1.87×108 m3。

XX水电站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综合运用的大二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重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2023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2023一遇。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126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

126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5051-1996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esign stipulation for automate system ofHydrological data telemeter and forecasting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主编单位:电力工业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北京1 总则1.0.1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

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可适当简化。

1.0.3水利水电工程经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需设置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时,各设计阶段均应进行相应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工作。

1.0.4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援盖的范围,应根据工程对水情预报的要求和暴雨洪水特性等因素确定。

应充分利用工程上游已建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有关的测报系统应相互衔接协调。

1.0.5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应深人调查研究,注意资料的收集分析,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优先选用可靠性高的定型设备。

设计的测报系统应实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建设和维护管理。

1.0.6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12 设计内容2.0.1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论证设置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必要性;需要设置测报系统时,应进行测报系统的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1)拟定水情预报和遥测站网规划方案;(2)拟定通信方式和组网方案;(3)估算投资。

2.0.2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l)确定测报系统的功能;(2)初步编制水情预报方案,基本确定遥测站网;(3)基本确定通信方式、工作体制、组网及通信电路设计方案;(4)基本确定电源、过电压保护和接地方案;(5)基本确定设备配置方案;(6)分析数据处理流程,基本确定软件配置;(7)分析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可靠性;(8)拟定土建工程项目和规模;(9)编制投资概算,拟定人员编制。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设计方案Ver1.0修订记录目录1.概述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水情监测预报系统主要包括水情遥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雪)、风速等。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多种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各通信数据互为补充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1)2.系统功能1)管理功能:具有数据分级管理功能,监测点管理等功能。

2)采集功能:采集监测点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

3)通信功能:监测中心可分别与被授权管理的监测点进行通讯。

4)告警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超过预设的告警上限时,监测预报系统软件主动告警。

5)查询功能:监测预报系统软件可以查询各种历史记录。

6)存储功能:前端监测设备具备大容量数据存数功能;监测中心数据库可以记录所有历史数据。

7)分析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可以生成曲线及报表,供趋势分析。

3.系统设备组成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由前端遥测站、测量设备、通信网络(超短波中继站)、监测中心站等使部分组成。

主要组成设备为:1)前端遥测站:自动遥测终端机。

2)测量设备:翻斗式雨量计、水位计等。

3)中继站:中继站终端设备——中继机。

4)中心站设备:前置接收机、中心计算机等。

5)其他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及充电控制器、避雷针等。

4.设备功能1)自动遥测终端机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设备功能包括:A、当雨量每产生一个计量单位(1mm)或水位每变化一个计量单位时,自动采集、存贮并向中心发送数据。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

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1. 引言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和通信技术,实现对水库水位和降雨量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报告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水库水情和雨情数据,为水库调度和洪水预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功能模块和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2. 系统架构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graph TBA[传感器] --> B[数据采集装置]B --> C[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C --> D[报警与报表生成模块]•传感器:采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库水位和雨量数据。

•数据采集装置: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通过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

•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管理水库水情和雨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报表和报警信息。

•报警与报表生成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和规则,对水位和降雨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超过设定的阈值,系统将生成报警信息。

同时,系统可以根据需求生成水情和雨情报表。

3. 主要功能模块3.1.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监测水库水位和雨量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装置。

常用的水位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浮子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常用的雨量传感器包括雨滴传感器和雨量杆。

3.2. 数据采集装置模块数据采集装置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模块传输的数据,并通过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

数据采集装置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通信功能,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通信和Modbus通信。

3.3. 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模块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模块负责存储和管理水库水情和雨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服务器应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稳定可靠的存储功能,并提供数据查询、计算和报表生成等功能。

方案案例:雨量、水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方案案例:雨量、水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种采集某一流域雨量、水位等水文气象信息的实时系统。

它能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的水文气象参数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优化调度,减少水害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1)遥测站自动实时采集、暂存和遥测站:主要完成对水文气象参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存储并通过超短波电台或卫星发射平台等通信设备向中心站(或中继站)传送数据,一般安装在野外用来监测此地的雨量、水位等。

它一般由测控系统(包括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传感器)、通信机部分、供电部分等组成。

采用自报方式发送数据。

中继站:是遥测站与中心站通信有障碍时用来中继无线信号的,通常安装在野外和高山。

中继站一般由测控系统、通信机部分、供电部分等组成。

中心站:是用来接收遥测站(或经中继站转发)传送来的数据,并可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和分析,通过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实现防汛调度需求。

中心站由接收天馈线、无线接收机(电台)、计算机等组成。

中心站计算机采用局域网系统,包括前置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前置机主要是接收和处理数据,并把数据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给工作站进行洪水预报,服务器主要是存储和管理数据。

工作站安装有洪水预报软件,通过读取前置机的实时数据进行实时洪水预报。

中心站计算机网络图见图2。

大坝管理信息系统图见图3。

图2中心站计算机网络图水 情 自 动 测 报 系 统打印机图3大坝管理信息系统图作为最理想的偏远地区及大范围多路数据通信方式当属卫星通信。

随着卫星通信的新发展,在提高卫星通信的利用率,降低卫星通信的成本,满足不同业务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构成了一些新型的卫星通信网络。

常用水文数据遥测的卫星有两种:Inmarsat卫星通信和Vsat卫星通信。

这两种卫星通信方式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比较见表1:表1卫星方案比较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Vsat卫星通信用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有一定的缺陷。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设计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设计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设计方案Ver1.0修订记录目录1.概述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水情监测预报系统主要包括水情遥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容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雪)、风速等。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多种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各通信数据互为补充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1)2.系统功能1)管理功能:具有数据分级管理功能,监测点管理等功能。

2)采集功能:采集监测点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

3)通信功能:监测中心可分别与被授权管理的监测点进行通讯。

4)告警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超过预设的告警上限时,监测预报系统软件主动告警。

5)查询功能:监测预报系统软件可以查询各种历史记录。

6)存储功能:前端监测设备具备大容量数据存数功能;监测中心数据库可以记录所有历史数据。

7)分析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可以生成曲线及报表,供趋势分析。

3.系统设备组成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由前端遥测站、测量设备、通信网络(超短波中继站)、监测中心站等使部分组成。

主要组成设备为:1)前端遥测站:自动遥测终端机。

2)测量设备:翻斗式雨量计、水位计等。

3)中继站:中继站终端设备——中继机。

4)中心站设备:前置接收机、中心计算机等。

5)其他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及充电控制器、避雷针等。

4.设备功能1)自动遥测终端机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设备功能包括:A、当雨量每产生一个计量单位(1mm)或水位每变化一个计量单位时,自动采集、存贮并向中心发送数据。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手册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手册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手册(征求意见稿)主持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编单位: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9月目录第一篇绪论 (1)第一章设计内容 (2)第一节规划 (2)第二节总体设计 (3)第二章前期准备工作 (4)第一节基本资料收集 (4)第二节外业准备 (5)第二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 (7)第一章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7)第二章系统建设目标和站网布设范围 (8)第一节建设目标 (8)第二节站网布设范围 (9)第三章水情预报方案配置 (15)第四章遥测站网规划 (17)第一节遥测站网规划 (17)第二节站点布设 (20)第五章通信方案及工作体制 (25)第一节通信设计的一般要求 (25)第二节通信方式及工作体制 (26)第三节超短波通信电路余量计算 (35)第四节系统组网方案 (49)第六章设备及土建 (52)第七章投资估算 (57)第三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 (59)第一章系统任务及功能 (59)第二章遥测站网布设原则及水文预报方案 (61)第一节遥测站网布设原则 (61)第二节水文预报方案 (62)第三章遥测站网论证 (63)第一节遥测水文与水位站 (63)第二节遥测雨量站 (64)第四章通信设计 (74)第一节短波通信 (74)第二节卫星通信 (78)第三节公用通信 (103)第五章超短波通信电路设计 (106)第一节设计内容与原则 (106)第二节通信组网及工作频率 (109)第三节通信电路测试 (113)第四节通信电路设计 (119)第五节电源、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设计 (130)第六章设备配置及软件功能设计 (134)第一节设备配置 (134)第二节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142)第三节应用软件 (144)第七章土建工程设计 (150)第一节水库遥测水位站 (151)第二节河道遥测水文、水位站 (160)第三节遥测雨量站 (170)第四节中继站 (177)第五节中心站 (183)第六节卫星通信 (186)第八章建设进度及人员编制 (188)第九章投资概算 (191)第一篇绪论水文自动测报是为适应江河、水库、水电站(厂)、城镇等设施防洪调度的需要,逐步实现其现代化管理目标,采用现代科技对水文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及预报为一体的自动化技术,是有效解决江河流域及水库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先进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CD 11040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6年3月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基本资料 (4)
4. 设计原则 (6)
5.设计工作内容与方法 (6)
6.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8)
附录A 通信电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B 应用软件模块目录 (23)
附录C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24)
1 引言
本工程是以为主,兼顾的综合利用工程。

属等工程。

工程位于(省)县村(镇)。

工程总装机容量 MW,多年平均发电量亿kW.h。

正常蓄水位 m,校核洪水位 m,死水位 m,水库总库容亿m3。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可能有的文件:
(1) 流域规划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2)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3)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4) 水文、水库运行报告;
(5) 其他。

本工程有上述的等项。

2.2 设计规范
(1) SL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2) SD138-85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3) SL61-94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4) DL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5) DL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3 参考规范或规定
(1) 水电厂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2) 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89)水规规字第74号文:新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几点意见;
(3) 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

3 基本资料
3.1 流域资料
3.1.1 自然地理
工程位于江(河)上。

江(河)发源于 山脉(岭)。

流域面积 km 2。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km 2
,占流域总面积的 %。

3.1.2 水情及现有测站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年径流总量 亿m 3。

江(河)洪水一般多发生在 月份,造成 江(河)流域大范围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为 雨。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m 3/s ,实测最大流量 m 3/s ,实测最小流量 m 3
/s 。

流域内现有水情测站见表1。

表1 现 有 水 情 测 站
对于现有水情测站,除收集表1所列项目外,尚应收集典型暴雨一次降水量、降雨强度和1、3、5日降水量分布图;各水文站间的洪水传播时间、典型暴雨降雨终止到预报站出现洪峰的时间;各水文站的最高、最低水位、最大流量、最大流速;连续降雨的最多天数和与之相应的最少日照时数,雷电情况等。

3.1.3 已建工程
流域内已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见表2。

表2 已 建 水
利 水 电 工 程
3.1.4 现有电信台站
流域内及邻近流域现有电信台站见表3。

表3 现 有 电 信 台 站
接地电阻,
流域内已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工程见表4。

表4 已建自动测报系统的工程
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宜小于1/50000。

3.1.7 社会经济
(1) 建制镇;
(2) 交通和通信情况;
(3) 历史洪涝灾害及其损失程度。

3.2 工程特性资料
见第1章。

还应深入了解本工程水库运用情况及其对测报系统的要求。

3.3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初拟方案
包括拟定的系统主要功能、预报方案和初拟的系统规模、工作体制、通信方式等。

3.4 调查与测报系统有关的设备资料
与测报系统有关的设备资料、型号、性能、硬软件配置、接口的技术要求和价格。

4 设计原则
4.1 应深入调查研究,精心设计,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使设计的系统实用、可靠、经济、技术先进、便于建设和维护管理。

4.2 应充分利用原有测站的水情、雨情资料、站网布设应在原有站网基础上,根据水情预报要求,适当增补和调整站点。

4.3 应充分利用已建水情测报系统,并注意与有关测报系统在站网布设、通信方式和组网方案以及系统工作体制等方面的相互衔接协调。

5 设计工作内容与方法
5.1 确定测报系统的功能要求和主要技术指标
5.1.1 测报系统的功能与选择原则
5.1.1.1 测报系统的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
(1) 基本功能
1) 遥测功能
限于目前仪器设备水平,只有对水位、雨量、温度、闸门开度能实现传感器自动遥测;
对于其他水情要素,如流量、蒸发等需人工采集后置数传输。

2) 数据处理功能
数据处理必需具备的功能有:
实时接收遥测站数据,并能进行检错、纠错和插补缺测数据;
数据分类,格式化处理,建立数据文件或数据库;
查询、检索数据,显示流域特征及实时水情图(表);
水情预报作业;
预报成果输出。

可增加的数据处理功能:
接收、处理水情电报和其他测报系统传送的数据和资料,通过电文翻译和数据格式转换,并纳入本测报系统的数据库;
向有关部门传送水情预报成果或有关数据;
接受、处理测报系统的监测、监控信息;
进行水库调度和闸门启闭控制
3) 接收与传输功能;
4) 预报功能。

(2) 辅助功能
1) 监控功能
包括:
水情要素越限告警;
设备事故告警;
遥测站电源电压监测告警;
遥测站校正时钟、开关机。

2) 通话功能。

5.1.1.2 功能选择原则
(1) 必须具备测报系统的基本功能;
(2) 对于辅助功能,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对测报系统自动化和可靠性的要求程度,以及投资、设备条件等因素综合比较分析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