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合集下载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一、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
1. 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

2. 古代文学作品:《诗经》、《论语》、《史记》等。

3. 文言文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文言文的语法
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2. 句法:并列句、主谓结构、宾语结构、状语结构等。

3. 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4. 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

三、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
1. 理解古文:通过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2. 古文翻译:如何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文。

3. 古文赏析:解析古文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

四、文言文的修辞与表达
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2.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文言文的古雅、严谨、典雅的特点。

3. 古文的经典句型和成语:如何正确运用古文的经典句型和成语。

五、文言文的作文与应用
1. 古文作文:如何运用古文的语言特点写作古文作品。

2. 文言文的应用:在现代文学作品、诗歌、文章中的应用和传承。

总结: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可以启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言文知识点的系统分类总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要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希望这篇总结对于学生们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文言文很多的词语和现在的翻译习惯差异较大,学生在翻译的时候会比较的有难度,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不少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1:“收天下之兵”中的“兵”。

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

例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例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句中的“薄”,可利用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推知“芳不得薄兮”的“薄”作“接近”解。

)识别实词使用正误的方法1.吃透词义一是要吃透词的基本意义,还要吃透词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二是要吃透词义的轻重、范围和侧重点的差别;三是要吃透实词不同意项的不同用法。

例如: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的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吃准延宕的基本意思,延宕就是拖延,它还有引申义,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如哈姆雷特的延宕性格,用的就是引申义。

句中用的是它的基本意义,所以使用正确。

再如:这批游击队员,火速从边疆上撤下来了。

【解析】边疆是指处于国家边缘地带的疆土,范围较大。

这里说游击队员撤出了边疆,陈述不清,应用边境。

事实上,词语使用错误,往往是因为对词义的轻重、范围与侧重点把握不准。

又如: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解析】解答此题,除了吃准其间的意思外,还要能吃准它不同的词义的不同用法。

其间,一是其中、那中间的意思;二是指某一点时间。

前者,表示空间,单独做主语和宾语;后者表时间,单独作状语,前面不能加修饰词。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停止,放下。

一直雕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办事有恒心,坚持不懈。

2.驽马十驾:驽马,与骏马相对。

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

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4.青出于蓝: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5.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6.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7.中规中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8.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曝:晒。

寒:冻)。

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和毅力。

9.善假于物: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10.跬步千里: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11.人中骐骥:意思是比喻才能出众的青少年。

12.积善余庆: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3.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文化常识1.荀子: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2.《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教学纵横谈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

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

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

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

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

例如: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

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

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

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

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

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

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

(4)语势有力。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

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

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

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庖丁解牛》(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庖丁解牛》(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2.游刃有余:指肢解牛体时能对准骨节间的空隙下刀,刀刃运行于空隙之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3.踌躇满志:该成语多用来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中性,多用于书面语。

4.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

指顺着牛骨节的空隙运刀解剖牛体。

比喻从关键处入手,依循事理处理问题。

5.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形容刀刃很锋利,也比喻初次施展才能和本领。

6.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

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7.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

比喻办事有所收敛,适可而止。

8.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重要的关键。

比喻解决问题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9.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10.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后多比喻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替别人处理事情。

11.新硎初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

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12.技经肯綮:正好切中事物的关键。

二、文化常识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

2.《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1、初读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

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⑴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⑴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象, 教学 时可 用来 互相 印证 , : 惊天 动地 ” 晾” 使 例 “ 中 即“
… …
鱼 ” 学 生只 要略 一 思考 , , 问题 就 可迎 刃 而解 了。 如 实词 又
“ ”文 言 文 中一般 解释 为“ 味” 比今 义“ 闻 的 气味” 臭 , 气 , 难
范 围大 些 , 生 易 受定 式思 维 的 影响 , 学 望文 生 义 ; 借 助 但
惊” 意 思 , 动 ” 使 … … 动” “ 邦 定 国 ” “ ” 的 “ 即“ ;安 的 安
成语 “ 臭未 干 ” 乳 来帮 忙 , 答案 也 就 出来 了。 除 此之 外 , 一词 多义 现 象在 成语 中也 是俯 拾 即是 , 比
虫: 口
是 “ …… 安” “ ” 使 … …定 ” 使 , 定 是“ 。
不 分胜 负( 失败 )
2通假 字 。 语 中也 有通 假 字 , : 乱反 正( )图 . 成 如 拨 返 、 穷 匕见 ( )一暴 十 寒( ) 等。 现 、 曝 等
三 、 系成 语 学 习文 言句 法 联
故— — 故 步 自封( 与新 相对 ) 非 亲非 故( 明 友 ) 老
1成语 中的宾 语前 置现 象 ∥‘ . 岁不 我与 ”“ 、 时不我 待
昔” 。 等
备— — 德 才兼 备 ( 具备 , 有 ) 关怀备 至( 到 , ) 具 周 尽
戒备森 严 ( 防备 )
当 — 势 不 可 当( 挡 ) 首 当其 冲( — 抵 对着 , 对 ) 面 安步 当车 ( 当作 ) 负— — 负 隅 顽抗 ( 仗 , 依 凭借 ) 忘 恩 负义 ( 弃 ) 背
积 极 的审美 愿 望 , 发 学生 创造 性思 维 , 激 培养 学 生正 确 的

成语学习的重要性

成语学习的重要性

感悟浓缩的精华,学习语言的瑰宝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见证了五千年汉语文化的发展变化,更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用到成语,甚至可以说,每天都离不开成语,因而,认识成语,学习成语,并能正确运用成语,就成了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部分。

历年高考,也都把成语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一文的编入,更是充分体现了语言学者和语文大家们对成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地高度重视。

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有责任讲好成语,为学生准确判断成语运用情况、正确使用成语作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学好并用好成语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以资探讨。

一、强化文言基础,谨防望文生义——准确理解的基础。

现用的成语绝大部分是汉语经过不断的积淀而约定俗成的语用内容,而在语言的传承过程中,某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古汉语会留存下来,保留在成语当中,并且意义不变。

而现代汉语的很多语汇的意义与古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学好成语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古汉语词汇基础,能准确理解词义,否则,就可能在学习运用成语的时候出现误用的情况。

就拿“危言危行”一词来说,由于学生对“危”这个字的古汉语意了解不够,就有可能只从“危”字的现代语义“危险”来考虑理解,而古汉语中“危”还有“高”“正,端正”这两个义项,如果不能利用古义理解该词,就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将其理解为“危险的言行”。

而“久假不归”一词,“假”是“借,借用”之义,应释为“长时间借去,不归还”,若学生单从“虚假”或“放假”之类的含义着眼,同样要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类似的情况还有“细大不捐”的“捐”,“是古非今”的“是”,“屡试不爽”的“爽”,“不名一钱”的“名”等等,这些字在成语中的解释都与日常的词义不同,而是延用了古汉语义,学生在学习运用这些成语时,如果能结合文言词语的义项,就一定会理解得较为准确,不至于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幼儿园成语故事: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启蒙活动

幼儿园成语故事: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启蒙活动

幼儿园成语故事: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启蒙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启蒙语言。

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成语故事在启蒙语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学习成语,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养。

一、传统文化教育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语言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成语故事是以成语为主要内容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分析成语意义,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介绍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向往感。

二、语言启蒙活动成语故事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一种语言启蒙活动。

在讲述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成语的意义,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启发他们对语言的思考。

通过成语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成语,还可以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涵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成语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语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综合素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总结回顾综合来看,幼儿园成语故事既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又是一种语言启蒙活动。

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学习成语,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是一种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物各有主: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形容十分平静。

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袅袅:原意指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不绝如缕:原意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

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一毫莫取: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

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文化常识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进究藻饰和用典。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

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俳赋”,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

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一般不超过400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更加散文化,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

语文初二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初二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在初二阶段开始接触。

文言文的特点是古老而严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1. 熟悉古文的常见句式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文言文时,首先要掌握古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古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并列句、主谓宾结构和状语从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句式的结构和用法,以便在阅读和理解古文时能够得心应手。

2. 学习古文的常见成语和词汇古文中常常出现一些成语和词汇,这些成语和词汇在古代是非常常用的,因此在学习古文时,学生也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古代成语和词汇。

这样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就能更加顺畅和准确。

二、阅读古文的技巧1. 注意文言文的语序和语法古文的语序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阅读古文时要特别注意句子结构和词语使用。

古文中常常使用倒装句和前后呼应的修辞手法,学生在阅读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2. 注意古文的词语辨析古文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的,因此学生在阅读古文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辨析。

有些词语在古文中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学生需要结合句子的整体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三、翻译古文的方法1. 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意义在翻译古文时,除了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外,还要注重把握古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意义。

有些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可能不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而是要结合上下文和作者的用意来翻译。

2. 重视古文的修辞和段落结构古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在翻译古文时要注重句子的修辞和段落的结构。

学生需要理解古文的修辞手法,把握句子和段落的脉络,以便更加准确地翻译古文。

四、写作古文的技巧1. 练习古文的模仿和仿写在学习古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仿写来提高古文的写作水平。

通过模仿古代名家的作品,尝试使用古文的句式和修辞,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增强古文的写作实践古文的写作实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可以提高古文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2021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

部编版2021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

部编版2021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徐孺子赏月(一)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①尝:曾经。

②戏:玩耍。

③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

④瞳子:瞳仁。

(二)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

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鉴赏感悟: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

[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

[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尝:②戏:③邪:④瞳子:[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画出。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张永旺摘要: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有关的成语入手,不仅会加快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把难得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关键词:成语解词释义文言语法文言句法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迅速掌握文言词句特点总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成语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而来,它脱胎于古代汉语。

许多成语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汉语的某些语法特点,如果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相关的成语入手,不仅会加快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把难得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借助成语解词释义古代汉语很多实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多数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等等,因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不同,学生不好理解,也不容易记住;但如果能巧妙借助成语,问题就简单多了。

如文言实词“池”,文言文中一般作“护城河”解释,因与今义“池塘”相去较远,学生不易记牢;但如果我们举出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学生只要略一思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又如实词“臭”,文言文中一般解释为“气味”,比今义“难闻的气味”范围大些,学生易受定式思维的影响,望文生义;但借助成语“乳臭未干”来帮忙,答案也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一词多义现象在成语中也是俯拾即是,比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当——势不可当(抵挡) 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 忘恩负义(背弃) 不分胜负(失败)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 非亲非故(老朋友) 明知故犯(故意)顾——顾影自怜(回头看) 三顾茅庐(拜访) 奋不顾身(考虑)疾——讳疾忌医(疾病) 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举——举足轻重(抬起) 选贤举能(推荐) 举国上下(全)二、借助成语学习文言语法1.词类活用。

成语在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为例

成语在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为例

2017.11学术王丽丽(宜兴第一中学,江苏无锡214206)———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为例成语在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的运用2017年11月语文教学通讯Nov.,2017第966卷第11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966No.11摘要:试图通过探究汉语成语与苏教版文言文选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寻找文言文新课导入、脉络梳理、人物形象概括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是:利用成语的故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成语的中介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成语的知识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汉语成语苏教版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7)11-0047-03DOI:10.13525/ki.bclt.2017110员缘作者简介:王丽丽(1982—),女,江苏宜兴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教艺频道汉语成语,脱胎于古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留存至今的“活化石”,它以一种更浓缩简约、经典智慧的形式存在。

成语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他们认识文言文的工具,具有诸多教学功能,比如:识字与释义功能、积累词汇功能、语法教学功能、修辞教学功能、艺术审美功能等。

①近几年很多一线教师注意到蕴藏在成语中的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开始研究和探索汉语成语对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价值。

但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局限于文言文字、词、句的教学方面,至于成语对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方面作用的研究则鲜有涉及。

何雯认为苏教版高中教材文言文编排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文化含量较高。

第二,文学性较强。

第三,时代分布比较集中。

第四,体裁上诗歌、散文比重大。

第五,以人文主题为统领编排。

”②以《〈史记〉选读》为例,几乎每篇选文都是成语典故的出处,成语既是新授课的重要内容,又是新授课文的重要引导。

像《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等经典篇目,或适合通过成语来导入新课、归纳情节,或适合借助成语来梳理脉络、概括形象、揭示主题。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本文主要谈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

关于熟练运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熟练地用文言文说。

今天小樱就来说说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X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

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

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

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

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趋之若鹜(代词,它)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要2.耳提面命:拉着耳朵,面对面地教导。

形容恳切地教诲。

3.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可以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4.温故知新:温:温习,复习。

故:旧的,指已学过的知识。

也作“温故而知新”。

①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

②指通过回忆过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现在提供参考。

5.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不舍昼夜:日夜不停、持续不断。

7.择善而从:从:跟从。

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

8.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9.逝者如斯: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斯:这,借指流水。

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10.一箪一瓢: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

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11.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12.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13.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4.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15.死而后已: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16.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

17.兴观群怨:意思是指诗的社会功能。

1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19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

20.一篑之功: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分努力。

21.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

二、文化常识1.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的主张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被后人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至圣”,与孟子并称为“孔孟。

成语古汉语分析

成语古汉语分析

1.0绪论成语是汉语词句的特殊用法,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汉语独有的语言。

成语的产生主要及较为常见的几个来源。

源于古代神话,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而概括成为成语例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

其余还有很多源于如历史故事、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群众口语,谚语俗语、外来或改造的成语和生活的新生成语。

当然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种类的成语“创造”出来。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遗留现象。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汉语现象。

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它是通过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的。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六朝时对佛经的翻译用了当时的口语。

文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模仿古人的弊端。

其实,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汉语书面语和古白话都与当时的口语联系紧密。

《尚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非常难读的,却也只是当时的口语而已。

其实,说它难读也不然。

我们现在有不少成语都出自《尚书》。

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中考语文文言文之成语联想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之成语联想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之成语联想法本文导航1、首页2、成考练习题及答案成语是用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

详细成语联想法如下:成语联想法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来推断,应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又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成语来推断,这里的“因”是介词“依照、根据”之意。

若能灵活地综合运用以上八种推断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增加答题的正确率。

当然,要想彻底攻克文言虚词这一“堡垒”,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

成语知识点(一)语意重复类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

学生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

(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 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 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 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得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得固定词组.多为四字格.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 等;不是四字得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得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
成语大都有一定得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基本上古代得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基本上历史上得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得文句用为四字成语得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纳古人文章成句得也为数非常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讲得一些四字习用语也能够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得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同意外来文化而出现得.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基本上.wcOm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
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能够理解其意思外,剩下得大部分成语基本上abab得构词结构,我们甚至能够“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非常相似.如此得成语非常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得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得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得意思也就能够“望文生义”了.例如“仗义执言”,我们明白“仗义”得意思,也明白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推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推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
再如:嬉笑怒骂、神出鬼没,依然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然而两个ab得结构依旧是一样得,因此,我们也能非常快推测出其意义.
如此得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得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
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得能力
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得成语,我们要灵活得运用已有得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
1名词活用做一论文联盟wwwl论文联盟整理wlm整理般动词
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得“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得名词.再如出自《荀子》得成语“兵不血刃”中得“血”放在否定词“不”得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得名词活用做动词得还有非常多,如:不衫不履、
先礼后兵等
2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
①.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璧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神出鬼没”等.
②.表动作所凭借得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等.
③.表处所、时刻: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讲”、“风餐露宿”、“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等.
但在某些短语中,如“冰消瓦解”中得名词“冰”“瓦”却用在动词“消”“解”前作表示事物特征、状态得状语,这确实是文言文汉语中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得现象,例如成语“蝇营狗苟”“蚕食鲸吞”、“风驰电掣”、“星罗棋布”中带点得都属于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得现象.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从现代汉语得语句结构来讲,成语中得某个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得位置,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得人或事物时,它就属于文言文汉语中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得现象,解释时一般要补上名词中心语,而该形容词只用作定语.例如:“取长补短”、“披坚执锐”、“温故知新”、“摧枯拉朽”中带点得字都属于形容词且处于宾语得位置,这确实是文言文中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得现象,可分不解释为:长处、短处、坚韧得盔甲、锐利得武器、旧得知识、心得体会、枯草、烂叶.
4意动或使动用法
形容词或名词得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汉语中特有得,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如“不耻下咨询”,不以向学咨询或地位比自己差得人请教为耻辱;“不远万里”,不把万里之遥看得非常远;“生死骨肉”,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再如,意动用法:“贵耳贱目”、“人贵自如”、“兵贵神速”、论文联盟“是古非今”等;使动用法:“多难兴邦”、“玩物丧志”、“一鸣惊人”、“毁家纤难”、“落龙伏虎”、“惊天动地”等.
5倒装现象
有得成语,例如“时不我待”假如按照我们现在现代汉语得适应,其语序显然是颠倒得.事实上这也属于文言文常见得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如,“陈言务去”、“人莫予毒”等就属于宾语前置.再如“何去何从”属于文言文中疑咨询句中代词做宾语得倒装.还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等都属于文言文中用“是”提早得倒装句,以加强语气.
语言是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得要紧工具.随着社会生活得变化进展,语言也在不断变革.了解了语言进展得过程,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地使用新得语言,并制造性地运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