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激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激素的发现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3d5394ec3a87c24028c447.png)
类型: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乙烯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合成、产 生的部位 分布、作 用部位 运输特点 运输方式
具分生能力的组织,主要是的幼嫩 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 尖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 和果实等。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 主动运输
形态学下端)
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 。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生长旺盛的部位 。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吲哚乙酸IAA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 苯乙酸PAA , 吲哚丁酸IBA 。 还有
习题
1.下列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都是左侧单侧光照射)
•不含生长素的 琼脂块(片)
备注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在尖端,生长素还可以横向运输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纵向的极性运输
•1.这个实验设计是否严谨?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 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 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尖端的横向运输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郭宾
植物的向光性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 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达尔文的实验
使用材料 胚芽鞘:禾本科植 物种子萌发时,包 在胚芽外面的锥形 套状物,是植物的 第一片叶子,可保 护生长中的胚芽。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火柴棍作 为直立对 照
•实验前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 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 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342aa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5.png)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1931年
1946年
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 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 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经 鉴定是吲哚乙酸(IAA)。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 长素,并确认它是吲哚乙 酸(IAA)。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910年 鲍森·詹森实验
1928年 温特实验
1910年 高等植物中分离 出生长素(IAA)
19世纪末 达尔文实验
1914年 拜尔实验
1Hale Waihona Puke 31年 郭葛实验谢谢观看1.达尔文实验
金达丝尔雀文虉草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 植物种子萌发时,包在胚芽外面的鞘 状结构,连同胚芽一起出土,保护胚
芽出土时不受损伤。
1.达尔文实验
①
②
③
④
过程: 单侧光
去掉尖端+单侧光 锡箔罩在尖端+单侧光 锡箔罩尖端下部+单侧光
现象: 弯向光源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
推测2
“影响”造成背光面 比向光面生长的快。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9世纪末
1910年
达尔文实验 鲍森·詹森实验
2.鲍森·詹森实验
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 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想一想:该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无法排除琼脂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加一组把空白琼脂片放 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
①和②对照
结论1: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③④和①对照 结论2:感光部位在尖端,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
一段。
1.达尔文实验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
结论1
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结论2
高中生物 生长素
![高中生物 生长素](https://img.taocdn.com/s3/m/c2582af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e.png)
例题精讲
答案:D
例题精讲
如下图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请据图回答:
(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__;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_________;生长但不弯曲的 是_________;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_________。
(2)该实验可证明: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光性的产生原因是_③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答案:(1)C B AD E
(2)尖端,促进植物生长 一侧分布多
(3)尖端、尖端下段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背光一侧比向光的
例题精讲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 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知识点睛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 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知识点睛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5.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 吲哚乙酸。
①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 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植物生长素的发展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be7fbf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8.png)
植物生长素的发展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发现阶段:生长素最早是在20世纪初期被发现的。
1901年,
德国植物学家Went最先用一种方法证实了植物中存在一种影响植物生
长的物质,后来被称为生长素。
2.提纯阶段:20世纪30年代,法国化学家Miller和英国植物学家Avery等人通过提纯和纯化技术,成功地提取出了一种单一的物质,也就是生长素。
3.化学结构阶段:20世纪50年代,生物化学家们开始探讨生长
素的化学结构。
1955年,美国科学家Monsanto成功合成了植物生长素的化学结构。
这一发现标志着人们对生长素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4.作用机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探究生长素的
作用机理。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来实现其作用。
5.应用研究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生长素开始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人们通过利用生长素的作用,进行种植、
育苗、剪枝等方面的研究,为推进植物生长的规律和改善农业生产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解析)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187ed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7.png)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5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组别 实验过程现象实验结论①向光弯曲生长Ⅰ.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生长快;Ⅱ.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②不生长,不弯曲 ③直立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2①实验过程与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①实验过程与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①实验过程与现象②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考向一 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1.如图甲、乙、丙、丁、戊中,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的是 A .甲、乙B .甲、丙C .甲、丁D .甲、戊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甲的胚芽鞘尖端罩有锡纸,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直立生长;乙的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锡纸套住,尖端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导致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向光侧,所以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由于云母片的纵向插入阻断了丙的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得生长素均匀分布,导致丙直立生长;云母片将丁的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之间完全隔开,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导致丁的胚芽鞘尖端下部缺乏生长素,所以不生长;戊的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的右侧之间插入云母片,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从右侧透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只能由左侧向下运输,因此戊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2549556f1aff00bed51ec0.png)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发现生长素的经典实验(填表)科学家实验过程图示实验结论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2)其他科学家的研究①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为吲哚乙酸(IAA)。
②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确认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AA)。
2.植物的向光性(1)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其幼嫩部位向着窗外生长。
(3)意义: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4)原因: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2.生长素是什么物质?3.什么是植物激素?探究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具有向光性,其中的原因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艰辛探索。
阅读教材,完成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并归纳其原理。
1.达尔文实验根据图示完成达尔文实验的相关问题,然后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是:①弯向光源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直立生长;④弯向光源生长。
(2)①与②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3)③与④对比,说明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4)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5f4ee613c281e53a5802ff2b.png)
思考:
(二)1910年 詹森实验
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
下部。
(三)1914年
拜尔的实验
黑暗中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 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初 步 证 明: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了尖端产生的 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P49技能训练) 讨论:
1、不严密。缺乏对照实验。
2、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 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2
3、实验方案改造如下: 形态学上 端
实验组:
形态学下 端
对照组
33
② 横向运输
A、部位
B、影响因素 单侧光 重 力
34
离心力
(二)深刻理解向光性的产生机制
实验假设: 向光弯曲与 尖端有关(或无关) 实验处理:保留或切除胚芽鞘尖端 实验结论:胚芽鞘生长弯曲与 尖端 有关 实验思考: 感光部位在哪里?对植物的 哪一部位起作用?如何设计?
设计是:
实验现象: 锡箔小帽遮盖胚芽鞘的尖端 : 直立生长 遮盖尖端下面一段: 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 尖端 弯曲的部位在 尖端下面一段 推想: 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 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 对胚芽鞘下部会产生某种影响 1、单侧光怎样对尖端起作用? 2、是不是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 引起生长和弯曲?
琼脂块无感光作用
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和乙烯等.
产生部位 运送到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 作用部位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 ________ 有机物 ,称植物激素 量_______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b768f9c281e53a5902ffce.png)
促进生长的机理:
有什么关系?
可编辑ppt
23
B A
C
D
▪低浓度促进生长 如:AB、BC段
▪高浓度抑制生长
如:CD段
C点生长素浓度 不促进生长,也 不抑制生长。
可编辑ppt
24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 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横向运输、极性运输 很少
显著
有机物
可编辑ppt
18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可编辑ppt
19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
主动 运输
形态学下端
可编辑ppt
20
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总结)
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尖端产生的 生长素 发生横向运输,使两侧分布不均匀。生 长素向下运输。
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背光面生长素含量比 向光面的多,背光面长得比向光面快,造成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可编辑ppt
21
判断下列各种处理后的生长情况
“——”表示不透水的云母片, 表示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光
光
光
1
2
光
3
光
4
5
6
匀速旋转
完成《讲义》P181对位可编训辑pp练t 1、2
2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根芽 Nhomakorabea茎
进
生
长0 抑
制
生
长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
实验① 图1
条件:单侧光
现象:向光弯曲
生长素发现
![生长素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2638f168e53a580217fcfe0a.png)
A
B
C
5.下图表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的 情况,其中,A、B、C、D采用不透水的云母片, E、F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琼脂块,G、H采用不 透光的锡箔纸,它们的生长状况将会怎样?
答案:
A、直立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弯向光源生长 D、不生长
E、弯向光源生长 F、不生长
G、直立生长
H、弯向光源生长
思维逆转:从人尿中分离得到 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
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
它就是吲哚乙酸(IAA)。
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 有:
吲哚丁酸(IBA)苯乙酸(PAA)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很少
显著
如何验证?
有机物
主动运输
a 形态学上端
b 形态学下端
C 形态学下端
d 形态学上端
. 基础知识导学
26 核心考向突破
技能训练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科学结论都是依据一定的证据得出的,实验结果 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实验的设计、从实验结果 推导出结论,逻辑要非常严密才能有说服力。 请分析以下实验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6.植物顶芽的生长素可以向生长素浓度比它高的侧芽
部位运输。但是,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
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 C )
A、被动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B
7.在黄瓜植株上,有的雌花结出果实,有的雌花上的 “小黄瓜”不能发育。请分析回答
原创9: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原创9: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e285734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a.png)
内容索引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三、课堂练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胚芽鞘: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 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 是胚体的第一片叶,它能保 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 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 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B )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
3.下列是关于植物激素发现过程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B ) A.达尔文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孰视无睹 的现象 B.如果鲍森·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琼脂片,胚芽鞘产生的刺激也 能传递给下部 C.温特用实验证实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 布不均匀有关,首次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不知道生 长素的化学本质 D.首次分离的生长素不是从植物体内,而是在人的尿液中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运输途径
相同点
植物激素
一定部位
动物激素
专门分泌腺或细胞
不作用于特定器官
特定的靶器官等
极性运输等
体液运输
1.自身产生;2.微量、高效、种类多;3.调节作用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在这些部位,色氨酸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的分布: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 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生长的方向 a 形态学上端
b 形态学下端 c 形态学下端
生长的方向 d 形态学上端
(2)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e8d2e3aeaad1f346933f4d.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2)a.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生长与弯曲。
实现现象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都与尖端有关。
b.实验③和实验④的自变量是接受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
实验现象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⑥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置琼脂薄片,然后把胚芽鞘的尖端放置在琼脂薄片的上面,然后给予单侧光照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提醒】 该实验缺少另一组对照实验。
除了设计对照实验⑤外,可再设计一组实验:尖端与下部用云母片(化学物质不能透过)阻断,会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了某种刺激向下运输,实验⑥在尖端和尖端下面的一段中间隔了琼脂依然能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能透过琼脂。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⑦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左侧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实验⑧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右侧胚芽鞘向左侧弯曲生长【提醒】 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完成的,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都弯向了放置尖端切面的对侧,是因为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快,未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慢。
这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课件17: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17: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dfda46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c.png)
4.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 状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 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的 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B )
主要部位: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1、产生
化学成分: 吲哚乙酸,由色氨酸转变形成
2、分布: 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 位,如胚芽鞘、分生组织、种子、果实等。
3、运输
极性运输
方向:形态学上端 方式: 主动运输
形态学下端
非极性运输 如在成熟的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
(横向运输如单侧光刺激下由向光侧运往背光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2、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向光性的原因。 3、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 做向光性。 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它是在研究植 物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的。 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 Nhomakorabea现生长素的?
A.
B.
C.
D.
观
如何区分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
地上 部分
地下 部分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课堂小结
生长素的 发现过程
1880年,达尔文 1910年,鲍森·詹森 1914年,拜尔 1928年,温特
植物激素的概念
植物激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课堂练习
1.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 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 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 为( B )
生长素发现历程总结
![生长素发现历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e8c3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0.png)
生长素发现历程总结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下是对生长素发现历程的总结:1. 南洋夜莺引发研究:1898年,荷兰植物学家、医生E.帕佛特发现当南洋夜莺摄入豆粒后,其体重会增加。
这一观察启发了对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
2. 研究生长调节物质的存在:早期的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植物可能会产生一种物质来调节其生长和发育。
然而,这种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尚不明确。
3. 对生长素的早期研究:20世纪初,法国植物学家恩里克·波尔冈热诺发现了由南洋夜莺的树皮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可以促进花卉和水稻的生长。
他将这种物质称为"波尔冈"。
不久后,其他研究者也开始提取和研究具有类似功能的物质。
4. 施坦伯格发现植物正向性物质:1930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约翰·施坦伯格发现了一种物质,可以促进花朵、果实和茎的生长,并且与波尔冈具有相似的作用。
他将这种物质称为"植物正向性物质"。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对生长素的首次描述。
5. 第一次生长素提取:1935年,斯旺定和明斯在植物中提取到具有生长调节作用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然而,他们并没有成功地分离纯生长素。
6. 克罗拜德分离纯生长素:1937年,美国植物学家克罗拜德与助手成功从球茎中分离出纯生长素。
这是第一次得到纯度较高的生长素样品,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7. 生长素的结构鉴定:1955年,美国化学家菲利普·卢大衍成功确定了生长素的结构。
他发现生长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由多个环和侧链构成。
总体来说,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从最初的观察到物质提取和纯化的过程,同时也伴随了对生长素作用和结构的研究,最终揭示了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PPT课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4624c0b90d6c85ed3ac64c.png)
意义?
生长素是什么? 科学家是怎样发 现生长素的?
向光性
概念:在单侧光的照 射下,植物朝向光源 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 向光性。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 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外界因素—— 单侧光 实验材料—— 胚芽鞘
实验材料——胚芽鞘
胚芽鞘:植物胚芽外的锥形
Thank you.
演讲结速,谢谢观赏!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选择您要用到的图标单击右键选择“ 取消组 合”
右键单击您要使用的图标选择“填充 ”,选 择任意 颜色
拖动控制框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区别: 有无胚芽鞘尖端 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思考: 胚芽鞘的向光性与什么部位接受单侧光有关?
实验一
实验三
向光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区别: 有无单测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结论: 胚芽鞘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尖端接受单测 光有关。
思考: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
实验三
实验四
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思考:胚芽鞘放在一侧与单侧光照射之间有何关联?
光
思考: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 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 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 哪种化学物质?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整理)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76eb5d102de2bd960588f0.png)
1、对比实验(鲍森.詹森实验) 2、自变量:胚芽鞘尖端处理(去掉尖端、 尖端 + 云母片、尖端 + 琼脂片) 3、因变量: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 4、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 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匈牙利科学家拜尔的实验:
切去胚芽鞘尖端, 移至一侧,置于 黑暗中培养,胚 芽鞘向放尖端的 对侧弯曲成长。
的部位分别是( C )
A.尖端和尖端 B.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向光一侧 C.尖端和尖端以下的一段 D.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背光一侧
2、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 分别插入四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 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单侧光照,培养一 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
B
A、不生长不弯曲 C、向右弯曲
形态学上端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极
性
过一段时间后
运
输 的
A组 形态学下端
不含生长素
含生长素
实 B组
验
形态学下端
设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计
过一段时间后
:
形态学上端 不含生长素
不含生长素
②横向运输:
生长素在一些细胞分裂特别旺盛的 部位也可进行横向运输,但需要有外界 的单向刺激条件(重力、肥料、水等)。
③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中,生长素能
胚芽鞘受单侧光刺激后,导致伸长区背光 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1914年,拜尔的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 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28年,温特的实验结论:
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够促进下部生长。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570353c1ec5da50e270f7.png)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错误!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其他科学家的研究①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为吲哚乙酸(IAA)。
②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确认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AA)。
2.植物的向光性(1)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其幼嫩部位向着窗外生长。
(3)意义: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4)原因: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错误!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1)极性运输⎩⎪⎨⎪⎧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共研探究]植物具有向光性,其中的原因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艰辛探索。
阅读教材,完成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并归纳其原理。
1.根据图示完成达尔文实验的相关问题,然后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是:①弯向光源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直立生长;④弯向光源生长。
(2)①与②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3)③与④对比,说明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4)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为了验证达尔文的猜测,鲍森·詹森和拜尔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鲍森·詹森实验①实验现象:A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B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生长素发现过程课件
![生长素发现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4497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2.png)
1880年 英国的 达尔文
现象: 结论: 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思考:向光性与谁有关? ? ?
现象: 结论: 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
思考:感光部位在哪里! ! !
现象:
结论: 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发 生向光弯曲在尖端下面一段。
那么,是不是某种物质引起胚芽鞘的 生长和弯曲?
1910年 丹麦的 詹森
现象:
结论: 这种物质可以透过琼脂片。
思考:
1914年
现象:
匈牙利的
拜尔
结论: 胚芽鞘的的弯曲生长 是由于顶端产生的刺激 在其
下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14年 荷兰的 温特
现象:
结论: 由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运输 到下部,并促进生长。
二 、化学本质
生长素——吲哚乙酸(IAA)
向光性机理:
感光部位: 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运输: 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先横向运输 再纵向运输
作用部位: 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①
②
③
④
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⑥
⑦
⑧
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产生部位: 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的种子。 分布: 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趋向衰老
的组织和器官中则较少。 运输特点: 横向运输、极性运输
运输原理: 主动运输
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100
48 48
76 20
在野外设计一个实验, 不借助任何 工具, 使盆栽植物长成如图样子。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植物激素的调节
植株向窗外长 园丁修剪路旁植株
一支红杏红杏出墙来
向着太阳的向日葵
植物的向性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PPT课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591d6565ce0508763213f7.png)
和 单一变量原则.
精选ppt
17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及时巩固】下列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都是 左侧单侧光照射、④空白琼脂块⑤含生长素的琼脂块⑥空白琼 脂片)
①
②
③
④
⑤⑥
①向左弯曲生长; ④向左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不弯曲; ③向左弯曲生长; ⑤向右弯曲生长; ⑥向左弯曲生长;
精选ppt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光弯曲、 胚芽鞘尖端产生
生长
的刺激可以透过
琼脂片传递给下
部
如果把琼脂片换成玻璃片或云母片,实验现象
是 不生长,、原不因弯是曲
。不透水
精选ppt
11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拜尔 1914年
黑暗
图示
如上图
实验操作
把胚芽鞘尖端切下 后,再将其放在切 口的一侧,放在黑 暗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8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产生: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 和 发育中的种子 。
合成原料: 色氨酸 。 组织细胞特点:分裂能力强
分布:生长素主要集中分布在:胚芽鞘、 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
形. 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组织细胞特点: 生长旺盛的部位 。
精选ppt
19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下一段,单 向光弯曲、
侧光照射
生长
精选ppt
8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 1880年
(1)通过实验 A和B对照,向光性与胚芽鞘 尖有端关。 (2)通过实验 A和C对照,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 胚芽. 鞘尖端
(3)通过实验 A和对D 照,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 胚芽鞘.尖端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材料——胚芽鞘
胚芽鞘:植物胚芽外的锥形
套状物,是植物的第 一片叶子,可保护生 长中的胚芽。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 之一。它突破种子的 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实验一 实验二
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三
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四
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思考: 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否与尖端有关? 实验一 实验二
作出 假设
实验 探究
得出 结论
4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极性运输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
幼根中,生长素只能 上端 从植物体形态学______ 下端运输 ,而 向形态学____ 不能反过来运输,只能端?
三、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思考:胚芽鞘放在一侧与单侧光照射之间有何关联?
光
思考: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 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 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 哪种化学物质?
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外因:单侧光照射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向光侧少)。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 ________运送到 ________ 作用部位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_______ 。 有机物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五、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1、合成 具分生能力的组织 部位 酶 2、合成 色氨酸 生长素 机理 3、分布 生长旺盛的部位 部位 衰老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少
非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 韧皮部进行运输。
植物受外界某些刺激(单侧光、 重力、离心力等的影响)时, 某些部位会出现横向运输
光
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 方式与植物的 向光性有什么 关系呢?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与植物的向光性 有什么关系呢?
光
胚芽鞘 尖端
较 ︵ 生 长 较 ︶
① ② 多 少
较 ︵ 生 长 较 ︶
胚芽鞘尖 端下段
快
慢
单侧光照引起尖 端产生一定程度的横 向运输,从而使尖端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于向光侧,由于极性 运输,引起尖端下段 的背光面比向光面生 长快。
课堂小结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植物 生长素 的发现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科学研究方法
植物激素
生长素 的产生分布运输
发现 问题
(二)詹森的实验(1910年)
结论: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
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这种刺激传递到尖端以下,为什么能引起胚芽 鞘的弯曲生长的呢?
(三)拜尔的实验(1914年)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a
b
黑暗中
a
b
1
2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其尖端产生的 “刺激”在下端不均匀分布造成的
实验三 实验四
直立生长
区别:
向光弯曲生长 锡箔片罩住胚芽鞘尖端或下部
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 结论: 的部位是尖端下部(伸长区)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 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 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影响 到尖端下面部分的生长?
1.动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哪些方式?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2.植物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
向光性
概念:在单侧光的照 射下,植物朝向光源 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 向光性。 意义?
生长素是什么? 科学家是怎样发 现生长素的?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外界因素—— 单侧光 实验材料—— 胚芽鞘
向光弯曲生长 区别: 有无胚芽鞘尖端
不生长,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思考: 胚芽鞘的向光性与什么部位接受单侧光有关?
实验一 实验三
向光弯曲生长 区别: 结论:
直立生长
有无单测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尖端接受单测 光有关。
思考: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
(四)温特的实验 (1928年)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温特实验的对照实验
这种物质——生长素
二、生长素是什么物质?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 离出了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 酸(IAA)。 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 它就是IAA。 经研究,还发现植物体产生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 有: 苯乙酸(PAA) 吲哚丁酸(IBA) 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