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案例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创设情境;知行统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也明确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正确定位,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教材的代言人。
实际上,思想品德课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决定了生活才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思想品德课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学生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
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学生生活为载体,为他们搭建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强调思想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生活事件为叙事题材,紧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生活逻辑,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线索,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
首先,引导学生培养关注身边小事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回归生活 以情动情 增强实效
创设 生活情境 , 通过尝试 、 观看 、 比较 、 谈感想 等活动 , 让学生从活动中引发体验 , 孕育感悟 , 将 有助于学生获得情 感上的认 同, 认识上的提高。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 中存在着学生不爱上 、教学实效 性差等问题。究 其原 因, 主要是未能从学生 的成长和发展 的 需要 、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情感 出发 , 知行严重脱节 。本
i ng i n l i f e a nd f o c us i n g o n e mo t i o na l e d uc a t i o n.
Ke y wo r d s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 d a i l y l i f e ; e mo t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 e f f i c i e n c y
摘
要
本 文 就 教 学 生 活 化 、注 重情 感 教 学 等 方 面 对 如 何
生活 化 情感 教 学 实效 性
3模拟 生活情 境 , 通 过角 色扮演 感悟和 升华
案例 : 《 我能行》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 受作 为 自信者应有 的表现 , 我设 计 了角色扮演环节 : 周总理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学生主动报 名, 积极性很 高 , 邀 请了多对表演 者进行角 色扮 演 , 活动 中 有 位扮演尼克松 的学生出人意料 地使用英 文进行交流 , 从 容 自如的表现 , 赢得 了掌声 。最后 , 播放视频 , 进 行历史重
文结合一些教学实例 ,谈谈对如何增强思想 品德课教学 实 效性 的几点思考 :
4以情动情 , 让真情涌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指 出: “ 没有情感 ,道 德就会变成枯燥无 味的空话 , 只能培养 出伪君子 ” 。因此 , 要在教学 中牢牢抓住 思想品德课“ 以情感人 , 以情促人 ” 的学科特点 , 增强思想品 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 彰显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案例 : 《 我爱我家》 这一课 的教 学 目标是 : 让学生感受家庭 的温 暖 、 感受父 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 , 我引用了一个真 实 的事件 : 贵州麻岭风景 区缆车 坠毁事故 。在生死 瞬间 , 父 母用双手把生 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奋力 的一举使父母 的爱 在 瞬间凝 固为永恒 ……一边真情讲述 , 一边播 放歌曲《 天亮 了》 。在讲 述结束 时发现学 生的眼睛早已湿润 , 无私而伟 大 的爱感动 了每一颗善 良的心。接着让学生敞开心扉 , 谈谈 自 身的真实故事 , 最后让学生通过 给父母 写感谢 信 、 制作贺 卡 等形式 , 把 自己的感动和感 恩化作一件件精美的小礼物 , 进 步转化为实际行动 。 巧用 案例 , 抓住情感 的缰绳 , 引发 “ 心灵 的颤动 ” , 爱 家 爱父母 的情感油然而生 , 内化并转化为行动。学会运用情感 教学方法 , 用真情 唤起学生 的情感 , 学生 真情流露 , 课 堂真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思想 品德课堂 中 回归生 活
一江西省丰城市剑声中学 杨建华
关键词 : 思想 品德
生 活
课堂教学
回归
可 以让学生模拟进行 “ 微 笑” 交往、 “ 礼貌 ”
在 课堂上 的生活化 探究 中水到渠 成的得
出来 了。 接下来老师要进 一步 引导学生说 出 自己与父母之 间冲 突发展 下去的结果 ,
理 发展的 内在规 律安 排思想 品德教育 活
心 人 ,让学生畅谈生活 中的体验和 困惑 , 老 现在会 出现这些 中 突, 而 以前不会 有” , 可 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根据学生生理 、
角度讨论 , 一些小组从 自己本 身的角度 讨 动 的开放性教学。唯此 , 才能使思想品德 论, 再把 两种情况 综合起 来 , 书本 上提 到 课真正成为所有学生喜欢 的、 真实的生活
书本上 的 、 自己头脑 中已有的条 条框框 赛 、 评价 , 学 生获 得成 功感 , 课 堂氛 围 活 生 的能动性 , 让大 家 出谋 划策 , 并让 学生 “ 灌输 ” 给学生 , 而是要突 出学生 的主体地 跃 , 学 生乐学 , 礼貌 的魅力、 礼仪 的风 采也 模拟表演父母子女之 间沟通 的各种情况 ,
把这些情况列 出来一种种进行分析 , 哪些 是好的 , 哪些是不好的。学生就可以父母 交朋 友》 一课 中 ,
之间发生的一些 中 突, 说 出自己对 父母 的
一
可 以引导学生发发牢骚 , 说 出自己与父母 得 到感悟 , 明 白沟通的重要 性 , 学 到沟通
活化“ ,就 是要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些体验和 困惑 , 思 考如何解决 ,如何去进一步完 善生活、 提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走向生活化
师讲 的 “ 滔滔 不绝 ” ,而学生却 听的 “ 昏昏 欲 睡” ,这样 的教学 氛围怎么能 够提起学生
的兴趣 呢?教学环境是如此 , 而小学生又缺 乏相对 的实践功课 , 这样就难怪小学生会对 思想 品德 课感 到毫无兴趣了。 ( 二) 传统教学方法忽视 了学生 的主体 地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还有很多 问题存在 。 摆 在我们 面前最大的问 题就是 :思想 品德的教学与生活严 重脱节 , 教学 内容枯燥无 味 , 提不起学生 的兴趣 ,又 不能联系实 际 , 这样就很难让学生接受和掌 握理论知识 ,由于太过书面性 ,也让 学生缺 乏主动性 , 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大大降 低 了学 习效率 。随着新课改 的不断深入 , 对
人》 《 世上 只有妈妈好 》 《 好爸爸坏爸爸 》等
歌 曲。然后让学生向大家介 绍 自己的家庭 , 包括到场的爸爸妈妈 ,说一说 家里 的趣事 。 与此 同时 ,教师还能够开展 一些亲子游戏 , 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思想道德教 育。可以把 每个家庭分成一个小组 , 然后 组织 各种各样 的比赛 。比 如 “ 三人两足 ”比赛 、 运球 比赛 , 还可 以测测家庭的默契度 , 看看学生能不能 回答 出爸爸妈妈的生 日、兴趣爱好等等 。最 终通过一系列养成性的活动 , 加强学生与家 长之间 的沟通 , 让学生体会到家 的温暖 。感 受到父母亲对 自己的关爱。 2 . 要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一定要 改变传 统的 “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 中,教 师一定要根据教材 内容 , 结合生活实 际。教 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 的引导 ,调动学 生 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思想 品德的兴趣 ,
小学思想 品德 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 为小学思想 品德的教师 , 我们应该让思想品 德教学 回归生 活 ,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小 学思想 品德教学 存在 的问题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摘要:通过积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导入到思想品德课堂中,采取坚持乡土资源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力促课堂氛围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融汇、倡导思想感化与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四种教学策略,力图让生活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63-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初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将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让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成为学会生存、拥有发展个性的社会个体,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归宿。
1 坚持乡土资源与课本内容的结合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
[2]教师将乡土资源积极引入思品课堂,不仅能够根据这些生动的材料,充分挖掘并加工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效的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学生耳濡目染的实际生活激发起学生对于本地自然、文化和民俗风情向往与热爱,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情感,有效推进思想品德的课程改革。
我们泉州市惠安县,深受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就蕴藏着无数与书本知识相吻合的素材,这些贴紧时代气息的素材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容易引发共鸣,使生活与课堂形成水乳交融的境界。
以七年级”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内容学习时,笔者带领学生认识闽南大地上涌出的无数自立自强的榜样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思想家朱熹、书法家黄道周等,与学生讨论闽南文化中蕴含的自立自强精神,并鼓励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自立自强之人,以学生能够触摸到的现实生活内容为抓手,为学生还原一个兴致盎然的生活化学习现场,加强了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与感召力,让学生真正从从内心理解并认同了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课堂学习内容。
用鲜活的生活实例引导思品学习
昆山十二五课题《用鲜活的生活实例引导思品学习》结题报告——探索思品教学民主生动、轻负高效之路结题昆山市葛江中学夏建春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化教学既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蕴含着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只有用生活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思维,真正达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堂好的思想品课必须充满活力,其源头就在于学生日益拓展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
其基本理念是就有: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等理念。
所以说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藉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否则将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达成思想品德课的初衷。
二、本人研究的基础我校非常重视教师教学教育、学生素养提高的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讨论研究开展有序,学校老师非常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对思想品德的教学学教育方法经常性开展探讨,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
通过初期的实践,开发研究大量在实际教学中的生活化案例这些媒介,让思想品德课回归快乐的思想引导初衷,发现效果非常好。
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在几乎没有作业的情况下,最后一名的班级、学生都能得到第一和优秀,本人也连续五年获得中考质量奖。
借助生活化案例,开发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让师生间建立了无比深厚的友情,发挥了课堂的效率,留给了学生大量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探究思维。
初中思品教材巳开发改进了好多年,但很多同行一直存在这样的困惑:生活化教学很需要,但开发更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教学载体和与之切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有一定难度。
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思品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理论灌输、宣讲的形式,或者引用的材料并不非常到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达成的现象。
思想品德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势在必行
对教 师的怀疑。 因此 , 将思想 品德课程 回归生活势在 必行 , 是大势所趋 。
关键词 : 思想 品德 ; 回归 生 活世 界 ; 明 辨是 非
远不如从 学生 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讲起 的效果 明显。 在我任教 的 1 7年 , 坚持快乐教 育 , 始终 把学生作为课 堂 的主 教材 中的例子 , 体来对待 。在我 的教学设计 中, 我一直在运用新鲜 的事例 、 发生在 我在课 堂上添加 了一个课堂活动 , 让学生 回答 了几个小 问题 : 请把
~
入挖 掘教材分析生命 的可贵 ,并举出深入学生心灵 的案例帮助学 效 呢
生提 高对 生命 的珍爱 。当群情激昂时 , 要求学生全体起立 , 大声读
2 0 1 2版新课标要求思想 品德课程 回归生 活实际 , 有 着时代 的
更体现 了人性 的需求 。身 为思想 品德教师 , 只有提高个人道 出教师出示 的生命誓词 。这样 回归生活世界 比枯燥的条条框框 的 需要 , 讲解更深入人心 ,起到 的教育效果和思想品德课产生的教育意义 德修养 和学识 , 才能胜任合格 的思想 品德教师一职 , 否则育人的重
更深远 。
任就难 以承担 了。
在讲解 “ 与父母 沟通” 的话题时 , 如果 只是让学生读读 书 , 看看
-
( 作 者单位
七
黑龙 江省 海林 市西 海林 市第一 中学 )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4- "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2 . 学 习者在课程 选择 的过程中 , 国外 的课程更 受欢迎 , 国 内的 : 地开设文化类课程 , 并通过对学习者需求分析进行教学设计 , 制作 课程相对冷淡 , 出具有广泛受众的课程 , 来推动我 国慕课的发展。 根据 网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 ,在其所有 视频课程中 , “ 国: ( 三) 发挥学生群体 中意见领袖 的作 用 , 加 大慕 课在学生群 体 中的宣传力度 际高校公开课 ” 和“ T E D演讲 ” 最受欢迎 , 两者相加 占了观赏人群的 : 高校学生 由于时间较为充裕 , 和老师 、 家长联络相对初 高中教 8 6 %, 而看“ 国内高校公开课 ” 者, 仅占 1 3 %。 鉴于以上数 据 , 同时兼 一 育有所减少 , 在学生群体 中, 比较 有影 响力 的多 为学生群体 中的意 顾我 国传统教育的根基较牢 , 几所高校刚刚加入慕课平 台的原 因 , : 见领袖 , 而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媒介主要是网络平台 , 随着社交 网 慕课在我 国的推广受仍具有很大的难度 。 :
回归生活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的实效性
以下几 方面进 行 了探 索 。
一
、
创 造 生 活 情 境 。营 造 快 乐 的 学 习气 氛 ,体 现 学 科
助 合 作 学 习 中 。每 个 学 生 不 仅 要 积 极 主 动 地 、 坦 诚 地 用 语 言 、文 字 、图 示 或 实 物 等 方 式 向 小 组 同 学 展 示 自 己 的 学 习 成 果 与 体 验 .还 要 虚 心 接 受 老 师 和 同 学 各 自特 有 的 见 解 、方 法 和 策 略 ,要 真 诚 与 之 进 行 质 疑 、辩 论 、评 价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每 个 学 生 在 合 作 学 习 的 人 格 相 遇 、 思 想 碰 撞 、 心 灵 沟 通 、 方 略 研 究 过 程 中 , 都 要 依 据 自 己 的 智 能 储 备 、生 活 经 验 和 学 习 方 式 对 合 作 学 习 的 各 方 参 与 进 行 评 价 、选 择 与 分 享 ,并 与 自身 的 智 能 结 构 进 行 新 的 组 合 、 调 整 和 建 构 .体 验 并 内 化 成 真 正 属 于 自 己. 学 习 建 构 。 的 开 展 合 作 学 习 ,在 自学 、讨 论 、 社 会 调 查 实 践 等 活 动 中
课 程 建 构 的 基 础 。 因 此 .当 前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改 革 的 重 要 ” 内 容 是 使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来 源 于 生 活 ,又 回 归 于 生 活 , 成 为 生 活 的 提 炼 , 营 造 出 充 满 和 谐 生 活 气 息 的 课 程 。 笔 者 从 事 初 中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十 余 年 ,基 于 以 上 认 识 ,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新校园教学研究· 4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赵 霞(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山东 滨州 251700)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社会实践生活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源泉,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师只有回归社会实践进行教学,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焕发生机。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让教育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教育密切联系生活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社会生活实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源泉,教师要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实践。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教育,有利于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景,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法治理念,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胸中有法、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栋梁。
由此看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贯彻回归实践的教育理念,并认真落实到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去,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实践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以至于他们难以正确地判断现实中各种行为道德与否。
因此,对他们进行生活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学会识别社会上的各种行为,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个体。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论文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现代生活教育规则认为,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
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教学科知识还是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在新课改中这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一、让案例“导课”,带学生进入“情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
一节好课首先要把握住导入新课这一环,就像足球比赛一样,有的哨子一吹,马上“进入角色”,踢起球来生龙活虎,得心应手;有的几分钟尚未进入“角色”,稀里糊涂输了一局。
上课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利用案例把学生吸引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会呈现活跃气氛。
例如,在讲解>时,请学生欣赏韩红mtv《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探讨经营者应该履行怎样的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在这里,我做了一个技术处理:第一遍声音很轻,当凄美舒缓的歌声在教室里响起,教师放慢语速、充满感情地讲述歌曲《天亮了》的创作背景。
讲述完毕,师生完整欣赏一遍歌曲。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是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脸,爸爸妈妈就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每位同学都“浸染”其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意空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
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摘要: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改新要求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品德教育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充满探究与乐趣的童年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前言:在教授道德和法治知识时,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创建具体情境,采取演绎不同角色、随兴演出、模拟现实场景、故事创意阐说等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方面,我们应该做到完全化、立体化、多层次。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把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测机制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加强道德内化的力度和深度。
一、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对小学生的意义小学生属于一个人成长的初始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其想象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都处在高度活跃的阶段,自我行为能力也从由他人的约束渐渐地转到自我约束,然而其认知能力只是浅显的。
在此阶段,教师不能在《道德与法治》的课上简单而又无聊的向学生讲述这些知识。
由此,便引出了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各个实例深入感受事件中人物的情感、心态、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来体悟事件中的道理,让其生活经验与课本上的间接经验自然而然的融会贯通起来,在同学的心里产生共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的具体方法(一)生活与教学融会贯通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在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方式,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单一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过后要有相应的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符合,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主题畅所欲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是看得见 、 摸得着 的东西 , 体验到德育就在他们身边 , 就在他们
的言谈举止中 , 也就是 “ 生活 即教育, 教育 即生活” 。 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提 升学生的综合 素养
中成长 ,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 导下 的主动 的、 富有个性的过程 ,
2 . 思想品德课要 注重实践 活动。课 堂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
连, 让 学生在讨论 中去感受 、 体验 、 领悟与表 达 , 使 学习过程成 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 的过程 。 . 例如 , 针对 青少年沉迷 网络游戏 问题 , 我 们组织学 生进 行辩论 , 让学生 自己来发现 网络 游戏 的
教育 , 思想 品德 课的德 育教育 目的也顺利达成。
三、 发挥学生在 学习过程 中的主体作用 1 . 思想品德课要切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 ,
一
过生活和为了生活的三个方面 内涵 , 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
一
、
德育要 回归生活
定要切近学生 的生活 。只有切近学生生活 , 从学生逐步扩展 的生活人手 , 学 生才 能感 同身受 , 才 能认真学 习。为此 , 在教学
访 问等形式 的实践活动。 例如 , 在讲 “ 人们说我长大了” 时, 笔者
就号召全体学生 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 当好一天家 ” , 从买菜 到做饭 , 从洗衣 到扫地 , 从劳动中体会 当父母 的艰辛 , 从家庭生 活 的实践 中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 易 ,从而激发学生孝敬 父母 、 尊重父母的情感。 这些家庭实践活动在家长与子女之 间架起 了 沟通的桥梁 , 拉近 了子女与家长的距离。
的热情 。 2 . 把德 育当作人 生的必修课 。教师要让学生在吃穿住行 、 生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这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回归生活理念提出的背景及思想品德课在实际中怎样贯彻这一基本理念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回归生活;基本理念;提出;引领;贯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
思想品德课程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回归生活”的理念,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本人就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回归生活”的理念的背景及实施中如何贯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1.思想品德旧课程存在的弊端思想品德旧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脱离,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把学生局限在道德知识识世界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的弊端。
在这种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往往热衷于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把道德仅仅作为一种知识来灌输,试图依靠强制,灌输的方式将道德规范嫁接到学生的身上。
品德教育课程变成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知识性条文的课程,这种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去甚远的课程严重制约着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品德教育主要不是要学生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会养成好的做人做事的方式和习惯。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
让品社课回归生活关注生命的成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上“生命教育”的渗透
年级第二学期第 一单元《 健康的生活 》 中的第 四篇课文 。这一 课 的学 习让学生对健康生活有 了一个更完整 的概念 , 进一步让学 生知道 , 只有注重居家安全 , 学会 自我保护 , 才会拥有 真正的健康 生活 , 并且还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应对和求 助方法。 课 上笔者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 , 使教学 内容更 丰富开放 , 更贴 近 学生 , 爷爷生病 的情景创设 使学生立刻进入 角色 , 纷纷思考各 自的方法 。学生 自主地思索父母不在家可能发生的事进行体验 , 从 而对本课 的观点作 进一步 的认识 。而媒体 的大信 息量也拓展 师生 的视野 , 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 , 获取更多 的知识 。 3 在 活动中体 验生命教 育 我们 在教学 中常有这样 感受 , 许多道理孩子们 都 已知道 了 , 为何 还有许 多人在 行为 中没有这个 意识 呢?在教 学《 我会 这样 吃》 时对学生 的饮 食情况进行 了调查了解 , 笔者发现孩 子们都知 道不能偏食 , 挑食 , 可吃饭时筷 子就不往蔬菜 、 豆腐上面伸。道理 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异。笔者想 这和我们传统思想 品德课 “ 坐 而学道 ” 的教学方式 有关 。教育必须 和实践相结合 , 才能 发挥其 实效性 。著 名教育家马 卡连柯 曾说过 : “ 在 学生 的思想与行 为之 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 , 需要用实践来把这一条鸿沟填满 。也就是 说 学生 良好 的道 德品质 , 只有在 自我 实践 中才能形成 。因此 , 在 活动中体验生命 的意义 , 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及爱惜生命 的意义是 对 学生进行珍爱 生命 的一个有效途径 。 于是在一开 始 , 笔者设 计了 “ 小当家” 学生点菜 的活动 , 活动 中暴露 出学生平实在饮食上 的问题 , 油炸类 食品 , 高脂肪 , 肉类 食 孩 子们青睐 的食 物 , 而蔬菜 , 豆制 品等却无人 问津 。在此基础上 设计第二个活动 : “ 食 品的 自白” 让 孩子们 明白各种食物有不 同的 营养 , “ 医生博士 ” 的话又让孩子们 知道 人在生长发育过程 中需要 各种 营养成分 , 不能挑食 , 偏食 。而后 的“ 小病 人” 让 孩子们看 到 挑食 的种种危害 , 又一次加深 了学生要合理饮食 的意识 。在最后 个环 节“ 聚餐会 ” 中他们再搭配菜肴 时就有方 向了。由于对学 生 的已有知识有 了充分的 了解 , 笔者不讲解 , 不说 教 , 只是为学生 提供相关信息 , 资料 。引导学生在将获得 的信息 比较 , 消化后 , 感 悟, 从而生成合 理的饮食观念 。学生 自己发现 问题 , 在教 师的资 料面前反思 , 然后得 出 自己的每一餐 都要饮食均衡 , 才会 有健康 的身体 , 从今天 的午饭开始 , 学会科 学地 吃。果然 , 这天的午餐孩 子们把蔬菜吃得精光。笔者想 这才是爱惜生命最平实 的再现 。
让品德教学走进生活
是 对每 一个 学生 的一 种人 文关 怀 。 1 .优 化教 学语 言打造 细 节
品德 与生 活课 走进 社会 生活 是针对 传 统德 育 “ 课堂 为 中心 , 书本 为 中心 ,教 师为 中心 ”的封闭 性 弊端提 出来 的 。传统 德 育不
能满 足学 生生 动活 泼发 展的 内在需 要 ,影 响 了教学 目标 的达成 ,
使 品德 与生活 课脱 离 了生活 实际 , 入 困境 。 思想 品德 教育 与 进 让 生 活实 际相结 合 ,才是 对文本 的最 好诠 释 。 那 么 ,如何 使小 学 品德 与生活 课走 进社 会生 活 呢?
【 中图分类号 】G 2 6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98 2 1 ) 7 0 3 一O 0 6 62( 0 0 0 — 14 l
中 的各种 生活 事件 随时 发生 ,因此 , 师要 注意把 握 时机 ,抓住 教 教育 的切 人点 、结 合点 ,针对 学生 的 思想 和具体 表现 找准 时机 , 然后 结合 教材 内容 和学 生实 际情况 , 目的地渗 透 , 学生 随时 有 使
些亮 丽和 芳香 ,我们 的生 活才会 芬芳 ,心灵 才会温 馨 ,我们 的课 堂才 会充 满真情 。
2 寻找教 育 资源探 求 细节 . 嗣绕 “ 养 品德 良好 、 于探究 、热爱 生活 的儿 童 ”的课 程 培 乐
系。 ”在教 学 中 ,我 们 应 以学生 的生 活 实际 为起 点 ,准 确定 位 。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在 教学 过 程 巾 营 造 生 活 化 氛 围 , 有 利 于调 动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学
习的心理需求 。营造 开放式教学环境 ,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 有利
品德教育 的 目的就是力求从 人 的生命深 处唤醒 学生沉 睡 的 于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 促 进学生 主体学 习的意愿 , 提高课 堂教 自我意识 , 唤醒他 的生命 感 、 价值感 、 创造力 , 而非传 授或是 接纳 学 效 率 。 已有 的东西 。教育离不开生 活 , 实施课 堂教学生活化 更能实现这 1 . 课前生活化预设 小 学生的思维是 以形象思维 为主的 , 他们 在思考问题 的时候
样 的教育 目的。让生活走进课堂 , 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验 ,
而且 这些生活化 的问题 又是 源 自于学生身边 的 , 更 能增强学生 与 有 赖于将 身边 的事 物或是愿 意亲近 的事 物作为支撑 , 所 以, 教学 教师的对话 , 促进师生交流 , 增强情感沟通 。让 生活走进课 堂 , 实 中教师要能把教学 内容进行生活化 回归 , 从学 生熟悉的生活事 物
受, 让学生通过体验有 意识地把知识 与生活关联起来 。如 , 《 在公 共汽车上》 学习后 , 可 以编排一个在公共 汽车上发生的小事件( 如,
让座 、 发 生争 吵 等 ) 的小 品 , 让 学 生 在 表 演 中感 受 和 体 验 , 更 有 利 于 促 进 学 生 良好 思 想 品 德 的形 成 。 4 . 课 后 设 计 生 活 化 活 动
的注意力 , 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 果。如 , 《 不和烟酒交朋友》 教
学时 ,我让学生去调查访 问身边 的人的吸烟状况 和有关 的资料 , 把这些资料融人 课堂教学 中让学生更加 导 人 好 的课 堂 导 人 能 很 快 地 吸 引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让 学 生 更 加 乐 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活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最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回归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研究,回归,实施方法,评估,意义,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生活实践的体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回归生活实践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实践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对于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让小学生应当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特点,提出利于其回归生活的几个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当今社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有脱离,把教学的范围禁锢在教材内,理论知识宽泛,不利于学生将课文和现实联系起来。
基于此,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事物。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的教育来说,依然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教师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不够优渥,小学生对于实践的参加较少,使得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
(二)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有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
教学的方式陈旧,拼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没有结合,尽管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大量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缺少对于“理论”和“生活”的联系,教师不主动改造、创新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局限性突显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由于对目标评价的过度追求,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对学生目标评价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
思想品德教学评价过程中忽略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手段过于简单、僵化,不能主动进行启发和引导。
二、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现在,小学思想教育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和实践的脱节,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学与行和谐统一,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追寻高雅生活》教学案例
进修学院江宏
案例背景: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内容,教师事先考虑到课题可能与学生的理解有点距离,上课时有意改了课题为《追寻健康的生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
从课题上看,本课的设计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让学生辨别“健康”与“不健康”的生活,然后引导学生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
教师的巧妙设计突破的我们预先是设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以歌曲导入,播放,熟悉的画面,轻快优美的旋律很快就把学生课间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学生们也轻声地跟着哼了起来。
师:刚才我们所看的校园MTV是我们学校的缩影,从中你们看到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生1:我看到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生2:我看到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场面。
生3:我还看到我们在学校中获得了荣誉。
生4:我看到画面中老师和我们同学的关系得融洽-------。
学生尽可能的把他们在MTV中所看到的一切表述出来,他们热情高涨,似乎意犹未尽。
教师看出了同学们的心思,让学生继续这个话题。
师:在学校里,你们还喜欢并参加的活动有哪些?
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平时所喜欢的各种活动,教师接着提问:这些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呢?
生:强身健体、增强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
师:这些都是健康生活。
为了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的理解,教师举了一个在学生中经常会碰上的一个事例,出示屏幕:
小辉是个初一学生,有一天,数学老师给大家看了两幅图片,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下课后,小辉会怎样做呢?
同学们的兴致很快就调动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了学生的答案,留给了学生遐想的空间。
教师让学生说出小辉各种可能的做法后,然后展示屏幕,小辉当时的真实做法: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小辉继续思考,但始终想不明白。
两个三角形底、高都是一样的啊,这样说来面积都是一样的,如果缺了一块,难道是三角形面积定理有错?他用了6种方法都没找出结果,他的同桌嘲笑他:“算了吧,你已经失败6次了!”
师:面对挫折,小辉会怎么说?
教师继续利用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来猜想小辉会说些什么,继而推测他会采取的行动,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之后展示结果:
小辉回驳道“我的成果就是知道这六种方法都行不通!哈哈,我一定能找到区别!”终于,他发现了“谜底”,原来是我们的视觉出现了偏差……小辉也从此对数学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若干年后……
师:若干年后,小辉成为-------
老师的问话还没有结束,早就有几位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看来有同学早就有了答案。
老师也深知学生这时最希望让他们一吐为快,就让学生说说小辉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小辉以后成为了数学家。
生:小辉成了著名的工程师。
生:小辉可能成为科学家。
生:小辉成了画家。
生:小辉也有可能成为建筑师或医生。
生:-------。
同学们纷纷猜测小辉以后会成为名人,他们的理解是小辉具备名人的一些优秀品质,理所当然成为了名人。
教师对同学们的答案不可置否,在屏幕上展示若干年后小辉的情况及他的近照:潘辉26岁XX中学数学教师
第九届华杯赛优秀教练员
辅导学生俞华程获全国华杯赛金奖
区数学优质课评比第一名
区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能力竞赛二等奖
区十佳辅导员
学生看到老师所展示小辉,顿时傻眼了,他们万万想不到被他们猜测为数学家、科学家或其他名人的小辉竟是自己熟悉的数学老师。
对于自己的数学老师,学生的更添了一份敬意,学生也更愿意多一点理解自己的老师。
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向学生提问:我们的数学老师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果呢?
生:勤奋、好学、努力-------。
老师再一次展示数学老师获得成功的几个要素:
好奇心强“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小辉继续思考-------”
乐观幽默“我的成果就是知道这六种方法都行不通!”
坚持不懈“我一定能找到区别”
师:这些要素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健康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略。
这节课教师选取的“小辉”的例子巧妙之处在于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虽抛弃了传统的以大科学家等大名人的事迹来说教,却收到了比前者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整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身边的事例,值得我们去思考。
课例评析:
本堂课贯穿了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德育生活化。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
思品课的教学就应当善于挖掘生活中具体事例,开发和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他所面对的生活世界进行不断的感悟和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独具匠心。
善于选取和利用社会生活
中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值得我们教师的借鉴。
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教材细节处理方面,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如本课的课题设计上,教师并非遵从教材的权威,而是考虑到自己的学生理解能力水平,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加以修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用“健康”取代“高雅”,对于初一同学来说,通俗而易于理解。
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将被他的学生所尊重,他的教育也就易获得成功。
其次,教学事例的选取上,始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本校的校歌、本校的生活场景和本校的教师,这一切是学生最熟悉的,同时又是同学们喜闻乐见,自然就易被学生接受,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在课堂得到老师的尊重。
在课堂中,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感受,使其表现的欲望能得到充分满足,即使学生的答案与事实不一致,教师也不急于否定,保护了学生自尊和发言的积极性,不是灌输给学生某种感受,而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最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在体验、感悟中成长。
(2)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
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而又不甚熟悉的事物易产生兴趣。
在本堂课中,学生的情绪一直是高涨的,这是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一环又一环的加以深化,让学生既能根据教师设计思路,又能比较开放、大胆展开想象,达到预先的教学设想。
正如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上得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可见,兴趣既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又来源于学生的积极思考。
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同身边的各种事实和现象联系起来,努力寻找它们之间契合点,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行有效而又深刻品德教育。
如课例中小辉成功的故事,可以说是本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不是直接就道出小辉的真实身份就是他们的数学老师,这样学生就不会受现实中原有对数学老师形象、品质等方面印象的束缚,可以解放学生思维,使学生把小辉当出生活中成功典型例子,借助于学生的自身成功经历及他们对成功实现的理解,说出成功与个人品质的关系,无形中使学生受到很好关于成功的自我教育,这不正是体现了德育“事事都有教育意义”的理念吗?教师这样处理教材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不是把教材作为一种“法定文本”,受其束缚,而是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作为师生交往的“话题”,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胆对教材进行增加和组创。
教师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学生生活的实际等,经过提炼,加工成一个生动形象地案例,增加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创造性地活动,如,小辉成功的实例,看似与教材内容无关,因为本课教学内容是“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从“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好奇”等几方面来培养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经过教师精心筛选、加工,通过一个小辉成功案例,把几个零散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同用丝线把珍珠穿了起来,巧妙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建构新的意义,使学生接受一次活生生的成功的教育。
新的课改呼唤有新教学理念、新课程观的教师。
思品课只有立足现实生活,才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教育意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教材框框中走出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审视、规划教学目标、内容,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教学,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一时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