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农药各乳化剂的功能
农药各乳化剂的功能
农药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将农药与水混合均匀的助剂,它在农药制剂中起到以下几种功能:
1.乳化稳定性增强:农药往往是油性或胶体性的,不易与水充
分混合。
乳化剂能够使农药微粒分散均匀,并且形成稳定乳状悬浮液,提高农药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强药效。
2.降低表面张力:乳化剂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农药乳
液在施药过程中更容易润湿作物表面或病虫害的体表,提高药效。
3.增加粘附性:乳化剂能够增加农药颗粒与作物表面或病虫害
体表的粘附力,延长药效时间,提高防治效果。
4.提高吸收速度:乳化剂能够改善农药在植物体内的渗透性和
吸收速度,加快农药进入作物组织内部,提高药效。
5.减少病原菌的抗药性:乳化剂可以促使农药在病原菌体内的
渗透性和吸收速度增加,减少病原菌对农药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农药适用的乳化剂种类和浓度会有所不同,使用时应根据具体农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乳化剂。
乳化剂的理化性能及应用
电荷,阻止油滴相互靠拢。非离子型乳化剂虽不能电离,但绝大多数都有可与水发生氢键
作用生成水化物的基团或亲水链节。同时农药用非离子乳化剂所生成的界面保护膜,尤其 是与适当的阴离子型如烷基苯磺酸钙盐之类相配合时,形成的混合型乳化剂界面保护膜比 较牢固。因此乳状液比较稳定。农药用的乳化剂大部分是复配型,使用较多的是非离子与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非/阴复配乳化剂。
乳化剂分子结构示意图
3
4
经验表明,单纯用机械能量,如各种搅拌器、均化器、胶体磨等得到的乳状液是一 个很不稳定的体系,一旦静置下来,油和水又明显地分开,它们间的接触面又恢复到最 小程度。这样制得的乳状液很难具实用价值。当乳化剂 加入后,其亲水基朝向水相,亲
油基朝向油相,在界面上定向排列,形成界面保护膜层,降低了界面张力。这不仅使乳化
41
3.3 乳化剂在微乳中的应用
乳化剂达到CMC之后会形成胶束,从而具有增溶性。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将油相增溶于 水中,即O/W型微乳;或者将水增溶与油中,即W/O型微乳。在农药行业中前者更具有价 值。 增溶要求乳化剂的HLB值足够高,或者足够低。比如Span-80和Tween-80. 食品行业中会利用上述司盘、吐温非-非复配,农药制剂中常见报道多为阴非复配。复配 表面活性剂较两单纯表面活性剂乳化效果增加。非离子乳化剂占比高微乳液电导率减小, 不利于形成O/W型微乳液。阴离子乳化剂的加入可以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具有增效 作用。 金属切削液组分可作为参考。 配方筛选方法:三元相图法。经验法简单,但不易筛到微乳液区最大的比例。
H(OCH2CH2O)pO CH CH
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一、乳化剂的简介: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用。
2.乳化液: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 ×20由此可见,HLB在0~20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
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麦胶蛋白结合,使面筋蛋白分子变大,乳化剂与蛋白络合,使产品保持柔软性,提高面团持气性,增大产品体积。
这一类乳化剂比如双乙酰洒石酸甘油酯和硬脂酸酰酸盐。
4、与脂类化合物的作用:在无水脂类中,油脂呈现多晶现象,在食品加工中加入适宜的乳化剂,可延缓和阻止晶型的变化.例如蔗糖酯、乳酸单双甘酯、SPAN-60、聚甘油酯。
乳化剂名词解释食品化学
乳化剂名词解释食品化学《乳化剂名词解释食品化学》乳化剂是一类常用于食品工业的添加剂,它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乳化剂名词解释食品化学》这篇文章来介绍乳化剂的定义和其在食品化学中的作用。
乳化剂可以被定义为能够使两种不能溶于彼此的液体均匀混合的物质。
在食品加工中,这两种液体一般是水和油,它们通常会分层而不容易混合在一起。
乳化剂的作用就是通过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油和水能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凝胶或者稠厚的混合物质。
乳化剂的添加使得食品具备了更好的质感、纹理和稳定性。
在食品中,乳化剂可以使油和水更好地结合,形成更稳定的乳化体系。
比如,在乳化剂的作用下,黄油和牛奶可以更好地混合在一起,制成美味的蛋糕和面包。
还有一些乳化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使其更加柔软或者口感更好,比如冰淇淋中的乳化剂能够使冷冻的油脂细小分散,形成细腻的冰淇淋口感。
除了食品加工中的乳化作用,乳化剂还可以起到抗氧化、抗菌和保鲜等作用。
有些乳化剂能够在食品中形成保护层,防止水分的蒸发和氧气的进入,从而减缓食品的变质。
这对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品质至关重要。
然而,乳化剂在食品化学中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过量的乳化剂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引发食物过敏、消化不良等。
因此,正确而适当地使用乳化剂对食品工业来说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乳化剂有很多种类,包括磷脂、聚山梨酯、大豆卵磷脂等。
每种乳化剂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作用机制。
研究和理解这些乳化剂的性质和特点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乳化剂名词解释食品化学》的目的是解释乳化剂在食品化学中的定义和作用。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能够使油和水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对于食品的质感、稳定性和保鲜性起到重要的影响。
然而,正确地使用乳化剂以及了解各种乳化剂的特性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乳化剂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介绍
乳化剂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介绍一、乳化剂的定义和概念a. 乳化剂的定义乳化剂是指可以将两种不能混合的液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制成乳状混合液的一类物质。
乳化剂可以通过减小油水、油油、水水的表面张力来实现乳化。
根据乳化剂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复合型等多种类型。
b. 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油水、油油、水水的表面张力,使得两种不相容的液体能够混合。
此外,乳化剂还可以提高液体的稳定性、改善乳液的低温稳定性、增强润湿能力以及提高溶液与分散相之间的黏附力和内聚力等。
乳化剂还具有良好的悬浮、分散、乳化、增稠等多种功能。
c. 乳化剂的种类乳化剂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
其中,非离子型乳化剂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常见的有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阴离子型乳化剂常见的是脂肪酸、磺酸钠、植物甾醇酯等;阳离子型乳化剂一般是四级胺类或季铵化合物,如十二烷基三甲铵氯等;复合型乳化剂则是由两种或多种乳化剂组合而成,如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阳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等。
二、乳化剂的特性和表现形式a. 乳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其分子分为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乳化剂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疏水基团脂溶性较强,亲水基团是水溶性较强;一种是疏水基团水溶性较强,亲水基团脂溶性较强。
乳化剂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在任意一种液体的表面上吸附形成一层亲水、疏水结合的薄膜,这种膜称为单分子膜,其厚度只有分子层面积大小的一半。
b. 乳化剂的表现形式乳化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液态和固态两种。
液态乳化剂是指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液态润滑剂或油剂,常常是油脂或石油化工产品中的一种。
固态乳化剂是指固态颗粒体系,主要有硬脂酸盐、脂肪醇聚氧化物、聚合物等。
固态乳化剂的优点是储存方便、使用方便、无浪费等。
c. 乳化剂的选择原则乳化剂的选择原则取决于分散相、连续相和使用条件。
乳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乳化剂及其作用机理乳化剂是指能够稳定乳液的一类化学物质。
乳液是一种由两种不相溶液体相互分散形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颗粒的方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乳化剂通过在两种液体界面上形成一层薄膜,降低了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从而使得乳液更加稳定。
乳化剂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涂料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物理机理和化学机理。
物理机理:乳化剂通过在两种不相溶液体的界面上形成一层薄膜,降低了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
这层薄膜由于其极性与非极性部分的结构,使得乳液中的液滴能够稳定地分散在继质中。
在物理机理下,乳化剂并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只是通过调节界面张力使乳液更加稳定。
化学机理:乳化剂还可以通过与乳液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两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最常见的化学机理是乳化剂与乳液中的脂质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盐。
这些脂肪酸盐具有两性物质的性质,在水相和油相之间形成一个分子层,稳定了乳液的形成。
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亲水性和疏水性:乳化剂通常包含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
亲水基团能够与水形成氢键,而疏水基团则与油相相互作用。
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液中两相的性质来确定。
例如,如果主要是水相,则乳化剂应有强的亲水性;如果主要是油相,则乳化剂应有较强的疏水性。
2.浓度和分子量:乳化剂的浓度和分子量也会影响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和乳液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乳化剂的浓度越高、分子量越大,乳液的稳定性越好。
3.pH值:乳液中的pH值也会影响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和乳液的稳定性。
有些乳化剂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会变得不稳定。
因此,在选择乳化剂时,需要考虑乳液中的pH值。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乳化剂,稳定乳液并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进乳化剂的性质和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乳化剂的效果和应用范围。
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化妆品配方当中的应用
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化妆品配方当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乳化剂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其独特的性能和作用机理使其在化妆品配方中占据重要地位。
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并详细分析其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以期为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乳化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其化学结构和性质,以及不同类型乳化剂的特点。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包括其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行为、降低界面张力的机制,以及形成乳状液的过程和稳定性原理。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乳化剂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乳化剂在不同类型化妆品(如乳液、膏霜、洗发水等)中的作用和选择原则,并探讨乳化剂与其他原料的相互作用和配伍性。
我们还将关注乳化剂对化妆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其在化妆品中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总结乳化剂在化妆品配方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以及其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为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二、乳化剂的性能乳化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通常包含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两部分。
这种两亲性结构使得乳化剂在油水界面上具有高度的活性,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从而实现油水混合体系的稳定化。
乳化剂的主要性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界面活性:乳化剂能够在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膜层,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这是乳化剂实现乳化作用的基础。
界面活性越高,乳化效果越好。
乳化能力:乳化剂能够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防止油水分离。
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与其分子结构、浓度、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稳定性: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油水混合体系的稳定。
稳定性好的乳化剂能够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安全性: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保证其对人体皮肤的安全性。
乳化剂在食用油中的应用与影响
乳化剂在食用油中的应用与影响食用油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其质量和稳定性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乳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善和稳定食用油乳化液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乳化剂在食用油中的应用以及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
一、乳化剂的定义与分类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在两相不相溶液(如水和油)中起到稳定乳化作用的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及作用机理,乳化剂可以分为界面活性剂和非界面活性剂两大类。
界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化合物,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使不相容的液体相互溶解,并且能够稳定乳化体系。
常见的界面活性剂有卵磷脂、明胶、大豆蛋白等。
非界面活性剂则是不降低表面张力,但具有稳定乳化体系的能力,如羧甲基纤维素钠、胶凝淀粉等。
二、乳化剂在食用油中的应用1.改善食用油的品质:乳化剂可以使食用油与水等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状悬浮液,使食用油细分成更小的颗粒,增加了其表面积,使得人体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此外,乳化剂还能够提高食用油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延长其保质期。
2.增加食品口感:乳化剂在食用油乳化过程中,可以使食品的口感更加细腻和柔软。
在面点类食品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如馒头、面包等,通过加入乳化剂可以增加面点的柔软度和储存时间。
3.调节食品的颜色和质感:乳化剂能够改变食用油与其他食材混合后的颜色和质感,使其更加均匀和细腻。
这对于一些需要保持食品整体色泽和质感的产品,如沙拉酱、酱料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乳化剂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1.抗氧化性能降低:乳化剂具有亲水性,与食用油中的水分子结合,降低了整体抗氧化性。
因此,在应用乳化剂的同时,还需注意对食用油进行适当的抗氧化处理,以避免氧化反应对食用油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2.添加剂含量限制:乳化剂虽然可以改善食用油的品质和稳定性,但过量添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乳化剂时需要遵循食品安全法规的限制和合理控制添加量。
3.部分过敏原:乳化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敏感人群引发过敏反应。
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化妆品配方当中的应用
乳化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化妆品配方当中的应用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将两种互不溶的液体(通常是油和水)稳定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
它在化妆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化妆品的质地、稳定性和使用感起到调节和改善的作用。
1.乳化性能:乳化剂能够形成稳定的乳液,即将两种互不溶的液体均匀分散在一起。
它能够破坏液体表面张力,使油水两相相互混合。
乳化剂分子通常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两个部分,亲水性部分能与水相相互作用,疏水性部分能与油相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层,稳定乳液。
2.稳定性:乳化剂能够提供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防止乳液的分离和相互之间的沉淀。
乳化剂能够形成稳定的胶束结构,使油滴分散均匀,同时也能够防止沉淀。
此外,乳化剂还能够抑制菌落的生长,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3.质感和使用感改善:乳化剂能够改善化妆品的质感和使用感。
它可以调节化妆品的黏度、光滑度和滋润性,使其更易于使用和涂抹。
乳化剂还能够调节化妆品的乳化性能和透明度,使其更加均匀和透明。
在化妆品配方中,乳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类乳霜、乳液、凝胶、洗发水等产品中。
例如,乳化剂常用于乳霜和乳液的配方中,能够使油相和水相均匀混合,形成稳定的乳液质地。
乳化剂也可以添加到洗发水中,使洗发水能够更好地起泡和清洗头皮。
此外,乳化剂还能够用于调节产品的质感和性质。
例如,乳化剂可以调节产品的黏度和流变性,使其更易于使用和涂抹;乳化剂还可以调节产品的乳化性能和透明度,使其更加均匀和透明。
总结起来,乳化剂在化妆品中起到调节质地、稳定性和使用感的作用。
它能够形成稳定的乳液,防止分离和沉淀,改善产品的质感和性质。
乳化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妆品配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类型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的选择与应用探讨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的选择与应用探讨化妆品作为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产品,其质量和效果备受消费者关注。
乳化剂作为化妆品中重要的功能性原料之一,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体验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乳化剂的选择与应用,以期提高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
一、乳化剂的定义和作用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在两相不互溶的物质中,形成稳定的乳液结构的化学物质。
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乳化剂能够将水相和油相有效地混合并形成稳定的乳液,使得产品质地均匀且易于使用。
乳化剂还可以帮助产品提高稳定性,延缓其分离现象,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二、乳化剂的选择因素1. 物化性质:乳化剂应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够有效地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促使水相和油相混合均匀。
2. 乳化效果:乳化剂的稳定性和均质性是选择的重要指标。
稳定性指乳化剂能否在长时间内保持乳化状态,均质性指乳化剂是否能够使乳液颗粒大小一致。
3. 适用性和兼容性:乳化剂应与化妆品中的其他成分相容,不会产生化学反应或对皮肤造成刺激。
三、常见的乳化剂类型及其应用1. 非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刺激性,适用于敏感肌肤和婴儿产品。
常见的非离子型乳化剂有聚山梨醇酯、甘油酯等,适用于面霜、乳液等产品。
2. 阳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保湿性,适用于洗发水、护发素等护发产品。
常见的阳离子型乳化剂有季铵盐、胺羟基盐等。
3. 阴离子型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和起泡性,适用于洗面奶、沐浴露等清洁类产品。
常见的阴离子型乳化剂有肥皂质、硫酸盐等。
4. 离子型乳化剂:离子型乳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菌性能,适用于护肤霜、精华液等产品。
常见的离子型乳化剂有脂肪醇硫酸盐、非离子型乳化剂与聚合阳离子再缩合产物等。
四、乳化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合理使用: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功能需求,选择对应的乳化剂类型和添加量,避免使用过量导致产品粘稠、乳化不稳定等问题。
2. 配伍性测试:在产品配方设计过程中,对不同乳化剂进行配伍性测试,确保不会发生相容性问题和局部过敏现象。
高分子乳化剂
高分子乳化剂
高分子乳化剂(Surfactant)是一类化学物质,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使原本不能混合的溶剂相互混合,也可以提高物质溶解度。
它们常用于制备流体系统,用于形成乳化液,也可以用于改善和表面活性物质的稳定性,以及促进有机化学反应等工业应用中。
二、高分子乳化剂的种类
常见的高分子乳化剂有甘油基磺酸钠(GMS)、聚氧乙烯二醇(PEG)、乳酸改性硫酸钠(SLES)、乙二醇醋酸乙酯(AEA)、对羟基苯甲酸钠(PABA)、乙醇基乙二酸(EA)、甲基丙烯酸酯(MMA)、丙二醇(EG)等。
三、高分子乳化剂的作用
高分子乳化剂可以使液体溶质各种物质相容,形成不稳定的乳液,乳液可以具有独特的流变性质,使在乳液中的物质能够混合均匀,同时乳液在滴落过程中的传递效率更高,使物质的流动和分散更为顺畅,同时高分子乳化剂还可以起到阻止水分沉淀的作用,提高物质的体积稳定性。
四、高分子乳化剂的应用
高分子乳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农药、医药、颜料、染料、塑料助剂、抗氧剂、保湿剂、洗涤剂、润滑剂、增稠剂等行业中。
用于食品工业中的乳化剂更多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形态和稳定性,具有防腐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
- 1 -。
反应型乳化剂:性能与应用
反应型乳化剂:性能与应用在当今的化学工业中,乳化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制药等多个领域。
而反应型乳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用途,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反应型乳化剂的性能、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反应型乳化剂简介反应型乳化剂是一类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乳化剂,可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与其它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其乳化性能。
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反应型乳化剂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良好的分散性和增溶性,因此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反应型乳化剂的性能1.稳定性:反应型乳化剂的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多个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可以与其它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为稳定的化学键,从而提高乳化剂的稳定性。
2.分散性:反应型乳化剂能够将油性物质分散于水性介质中,形成稳定的乳液。
其分散性能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浓度。
3.增溶性:反应型乳化剂能够增加油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油性物质的溶解效率。
三、反应型乳化剂的应用1.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反应型乳化剂可用于生产乳制品、冰淇淋、沙拉酱等食品,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口感和品质。
2.化妆品工业:在化妆品中,反应型乳化剂可用于制备乳液、面霜、防晒霜等产品,提高产品的滋润度和稳定性。
3.制药工业:在制药工业中,反应型乳化剂可用于制备药物缓释剂、药物载体和注射用乳剂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4.其它领域:除了上述领域外,反应型乳化剂还可应用于皮革、油漆、纺织等行业中,起到增稠、稳定、润湿等作用。
四、反应型乳化剂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反应型乳化剂正朝着高效、环保、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未来,反应型乳化剂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分子结构和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可降解的反应型乳化剂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总之,反应型乳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乳化剂
乳化剂释义: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
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
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重视表面活性剂使用的安全性,加强了对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的非离子乳化剂的研究。
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限制某些乳化剂的使用,开发出山梨酸醇脂肪酸酯类、磷脂类、糖脂类乳化剂等新型乳化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乳化剂提出多功能、高纯度、低刺激、高效率的更高要求,开发出更多的新型乳化剂。
目前乳浊液的种类已从传统的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扩大到多重乳浊液、非水乳浊液、液晶乳浊液、发色乳浊液、凝胶乳浊液、磷脂乳浊液和脂质体乳浊液等多种形式。
分类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
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
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类型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
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负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
这类乳化剂最常用,产量最大,常见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5CO2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2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结构式如)等。
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第八章乳化剂
表面张力
长链效率高,有效值低。
C16
C14
C12
浓度
2、HLB(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是表征乳化剂表面活性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之一 HLB值越高表明乳化剂亲水性越强,反之亲油性越 强 石 蜡 无 亲 水 性 HLB=0 , 聚 乙 二 醇 亲 水 性 很 强 HLB=20。 HLB的计算公式: (1)差值式 乳化剂亲水性(HLB)=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 憎水性 (2)比值式 乳化剂亲水性(HLB)=亲水基的亲水性/憎水基 的憎水性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效果
乳化剂在食品中作为一种高效的食品添加 剂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如下: 增加食品组分间的亲合性,降低界面张力, 提高食品质量,改善食品原料的加工工艺性能; 与淀粉形成络合物,使产品得到较好的瓤结构, 增大食品体积,防止食品中淀粉的老化回生; 控制食品中油脂的结晶结构,阻止结晶还原, 改善食品口感质量;
悬浮作用: 悬浮液是不溶性物质分散到液体介质中形成的稳 定分散液,分散颗粒大小为0.1—100um。对不溶性颗粒也 有润湿作用,确保产品的均匀性,亲水性乳化剂,如吐温 类乳化剂,加人量为0.1%时效果较好。悬浮液乳化剂通常 和稳定剂或增稠剂共用,在食品工业上,巧克力、乳酸饮 料、植物蛋白饮料是常见的悬浮液。 破乳作用和消泡作用:油水分离需要破乳,发酵和豆制品生产 中需要消泡。 络合作用:可络合淀粉。如在面包和蛋卷生产中,乳化剂可调 理生面团,促进结构形成均匀,改善性能,防止老化。面 包碎屑的坚固性和淀粉结晶有关,理论上结晶与乳化剂有 关,甘油单酸酯和甘油二酸酯已应用多年,阻止颗粒状碎 屑的坚固化。单甘油酯和二甘油酯用量占面粉质量的0.25 %~0.5%。乳化剂在揉和好的生面筋结构中的作用是改善 面筋体积和颗粒,增强面筋结构。可以在面包生产中帮助 脱模。亲水乳化剂,如吐温和单甘油酯、二甘油酯混 合.具有抗硬化作用和调理面团两个特性。
实验乳化剂性质
T-801、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不溶于矿物油,用作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溶剂、稳定剂,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工业。
2、在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中用作稳定剂、助发泡剂;在合成纤维中可作抗静电剂,是化纤油剂的中间体;在感光材料制电影胶片中用作润湿剂及分散剂;在织物防水过程中藉以乳化硅油,有良好的效果,也用于锦纶和粘胶帘子线作为油剂及水溶性乳化剂,常与S-80混用。
3、用作油田乳化剂、防蜡剂、稠油润湿、降阻剂、近井地带处理剂;用作精密机床调制润滑冷却液等。
S-801、难溶于水,溶于热油及有机溶剂,是高级亲油性乳化剂。
2、用于W/O型乳胶炸药,锦纶和粘胶帘子线油剂,对纤维具有良好的平滑作用。
用于机械、涂料、化工、炸药的乳化。
在石油钻井加重泥浆中作乳化剂;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中作乳化剂;油漆、涂料工业中作分散剂;钛白粉生产中作稳定剂;农药生产中作杀虫剂、润湿剂、乳化剂;石油制品中作助溶剂;亦可作防锈油的防锈剂。
用于纺织和皮革的润滑剂和柔软剂。
3、作为薄膜防雾滴剂,具有良好初期和低温防雾滴性,在PVC中用量1~1.5%,聚烯烃中的用量为0.5~0.7%。
S-201、溶于油及有机溶剂,分散于水中呈半乳状液体。
2、在医药、化妆品生产中作W/O型乳化剂、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干燥剂;纺织工业中作柔软剂、抗静电剂、整理剂;亦用作机械润滑剂;作为添加型防雾剂,具有良好的初期及低温防雾滴性,适用于PVC(1~1.5%)、聚烯烃薄膜(0.5~0.7%)、EVA薄膜。
1、TX-4溶于油及其它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作为亲油性乳化剂,用于制备w/o 型乳液;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为反应介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转化率,如在塑料聚氯乙烯聚合时,作为整料剂,不但能使聚氯乙稀成型颗料均匀,且可杜绝反应粘锅;亦可作干洗清洁剂。
OP-9 OP-101、易溶于水,耐酸、碱、盐、硬水,具有良好的乳化、匀染、润湿、扩散、净洗性能,可与各类表面活性剂、染料初缩体混用;2、用作印染加工的匀染剂、扩散剂,皮革、羊毛脱脂剂,原油、燃料油乳化剂,采油酸化渗透剂,丁苯胶乳、乳液聚合乳化剂,玻纤纺织润滑剂、乳化剂,化妆品中作乳化、洗涤、渗透、润湿剂。
乳化剂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乳化剂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可以改进组织结构,简化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改善风味、口感,提高食品质量,延长货架期等,是最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之一。
根据GB2760-2014规定: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的一类添加剂为乳化剂。
目前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乳化剂有: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等30多种【更多乳化剂品种及限量说明参考GB2760】。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有多种功效,不同的乳化剂由于组成和结构不同,在食品加工中可起到乳化、润湿、渗透、发泡、消泡、分散、增溶、润滑等作用,广泛用于面包、糕点、饼干、人造奶油、冰淇淋、饮料、乳制品、巧克力等食品工业中,约占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的一半以上,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能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促进油水相溶,渗入淀粉结构的内部,促进内部交联,防止淀粉老化,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延长食品保质期、改善食品风味、增加经济效益等作用。
1、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一、乳化作用食品工业应用最广的是乳化作用。
食品中大多含有溶解性质不同的组分,乳化剂有助于它们均匀、稳定地分布,从而防止油水分离,防止糖和油脂的起霜,防止蛋白凝集或沉淀。
此外,乳化剂可提高食品耐盐、耐酸、耐热、耐冷冻保藏的稳定性,乳化后营养成分更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如酒精饮料、咖啡饮料、人造炼乳可使用甘油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等低HLB值的亲油性乳化剂和其他亲水性乳化剂配合,提高饮料及炼乳的乳化稳定性二、发泡和充气作用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里产生的,而乳化剂中饱和脂肪酸链能稳定液态泡沫,因此,可加入乳化剂起发泡有用,乳化剂是蛋糕、冷冻甜食和食品上的饰品物的必要成分。
在烘焙制品中,乳化剂可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并强化面筋网络结构,使得面团保气性得以改善,同时也可增加面团对机械碰撞及发酵温度变化的耐受性。
乳化剂在日化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乳化剂在日化产品制造中的应用乳化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日化产品制造中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液体中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混合,从而使得产品的质地更加均匀、易于使用。
本文将围绕乳化剂的定义、作用、应用、选择、质量要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I. 什么是乳化剂乳化剂是指具有分散液体中间相的表面活性分子,可将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成胶体,从而使得各组分均匀分布在整个体系中。
乳化剂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胶体保护剂、胶体模板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性质,乳化剂可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等。
II. 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两种互不相溶的介质之间的混合,从而使得液体中的分散相更加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中,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
具体来说,乳化剂的作用主要包括:1. 增加液体和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乳化剂能够在两种液体的交界面上形成一种薄膜,从而使得这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加。
这种薄膜主要是由表面活性剂和其他保护剂组成的,能够稳定地将分散相分布在连续相中,从而保持胶体体系的稳定性。
2. 促使溶液形成胶体溶解在水中的某些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具有一定的胶体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乳化剂主要是起到稳定胶体的作用,能够保持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平衡,防止它们分离或沉淀。
3. 增加产品的稠度乳化剂可使得分散相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中,从而增加产品的稠度。
这对于一些化妆品或个人洗护用品如发蜡、润肤乳等来说,可以使得产品更容易涂抹和使用。
4. 改善稳定性乳化剂能够稳定地将分散物在连续相中分布,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这对于一些易破坏的乳液、乳霜、乳膏等来说,可以使其长期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III. 日化产品制造中乳化剂的应用乳化剂在日化产品制造中被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洗发水洗发水中通常含有乳化剂,用于稳定分散在水中的油性成分,如油脂、硅油等。
此外,乳化剂还可以使洗发水呈现出丝滑的质感和丰富的泡沫,使得洗发水使用后,头发更加柔顺光滑。
乳化剂应用方案
乳化剂应用方案一、简介乳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在水中分散油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药保健、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从应用场景、使用要点等方面介绍乳化剂的应用方案。
二、应用场景1. 工业生产乳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例如纸张生产、涂料生产、塑料生产等。
其中,乳化剂可用于增加物料的粘度、增加光泽、改善低温效果、提高抗氧化性等。
2. 医药保健乳化剂在医药保健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用于制作液体药丸、注射剂、口服液等,乳化剂可协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另外它也可以用于制作各类化妆品、营养品等。
3. 农业农业也是乳化剂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乳化剂在农业中主要是用于制作农药。
乳化剂的作用是使油性农药难溶于水的性质发生改变,使其能够充分分散于水中,从而被更好地吸附在植物表面,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三、使用要点1. 选用合适的乳化剂在乳化剂的选择上,需考虑物料的性质、乳化效果及成本等因素。
不同的物料可能需要不同类别、不同品牌的乳化剂,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先仔细确认所选乳化剂是否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
2. 均匀分散乳化剂在使用乳化剂时,需要将其均匀分散于被乳化油的中,以保证乳化效果。
通常采用加热、搅拌、激光等方式来分散乳化剂。
3. 严格控制使用量过量使用乳化剂,可能会导致化学成分不均,从而影响到产品的成品质量。
因此,在使用乳化剂时需注意严格控制使用量,推荐根据乳化剂厂家的使用说明及实际测试,确定合适的使用量。
四、总结乳化剂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
在使用乳化剂时,需要注意选用合适的乳化剂、均匀分散乳化剂、严格控制使用量等要点,以确保产品的成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
一、乳化剂的简介:
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
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
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
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
用。
2.乳化液:
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
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 ×20
由此可见,HLB在0~20
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
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
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
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
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
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
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
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
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
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
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
麦胶蛋白结合,使面筋蛋白分子变大,乳化剂与蛋白络合,使产品保持柔软性,提高面团持气性,增大产品体积。
这一类乳化剂比如双乙酰洒石酸甘油酯和硬脂酸酰酸盐。
4、与脂类化合物的作用:
在无水脂类中,油脂呈现多晶现象,在食品加工中加入适宜的乳化剂,可延缓和阻止晶型的变化.例如蔗糖酯、乳酸单双甘酯、SPAN-60、聚甘油酯。
5、其它作用:乳化剂食品被吸附在气—液界面,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气体和液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发泡和泡沫稳定。
另外,食品乳化剂还有杀菌、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
三、乳化剂的种类:
四、乳化剂的复配:
1、选用乳化剂的原则:
1)相似相溶原理,乳化剂的亲油基部分要和被乳化的油脂结构越相似越好,越容易相溶,结合越紧密,不易分离。
2)选择适当的HLB值,HLB越小,亲油越强,亲水性越弱。
3)要考虑乳化剂对产品风味的影响。
4)要考虑乳化剂的成本和卫生要求。
5)要考虑法律、法规和最大添加量。
2、乳化剂复配的原则:
1)HLB高低搭配:水、油在中间形成界面膜,当把低和高HLB值的乳剂混合时,它们在界面上吸附形成复合物,定向排列紧密,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能很好的防止聚结,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
2)分子结构相似的搭配:分子结构相似、亲油基相同的复合乳化剂在界面吸附后形成的界面膜为一混合膜,乳化剂分子的定向紧密,强度也较大。
例如Span系列各Tween系列的复配。
3)离子型互补:根据亲水基团在水中的性能,乳化剂可分为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和非离子型。
一般说来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乳化能力较强,但是与其它另外互补会更好。
4)亲水基团构象互补:乳化剂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亲水基团不同上,从构象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食品乳化剂的亲水基团的结构分为线性和环状两大类,例如单甘酯和蔗糖酯的复配。
5)助乳化剂的使用:助乳化剂主要是极性有机物,用于食品的有乙醇、丙二醇、D-山梨糖醇。
6)应用缓冲体系,提高乳化剂的稳定性:各种聚磷酸盐、偏磷酸盐、焦磷酸盐及柠檬酸、柠檬酸钠等。
3、乳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1)复合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应用:主要是单甘酯、蔗糖酯、span60的复配。
2)复合乳化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主要是单甘酯、蔗糖酯、span60、丙二醇酯、卵磷脂的复配
3)复合乳化剂在果汁、蛋白饮料中的应用:主要是单甘酯、蔗糖酯、span60、Tween80
的复配。
4)复合乳化剂在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主要是单甘酯、蔗糖酯、span60、Tween80的复配。
5)复合乳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主要是单甘酯、蔗糖酯、span60的复配。
6)乳化剂在人造奶油中的应用
1、常用于人造奶油的乳化剂有:卵磷脂、单甘酯,甘二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
糖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等。
2、乳化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复配使用,如:单甘酯+甘二酯+蔗糖酯
单甘酯+蔗糖酯
甘油单脂肪酸酯40%+蔗糖酯20%+失水山梨醇酯35%+大豆卵磷酯5%
3、人造奶油中一般添加0.1%~1%的乳化剂,但对于特殊用途的人造奶油如烘烤
食品用人造奶油,乳化剂添加量较高(6%~25%)
卵磷脂可作为人造奶油的乳化剂和抗溅剂用量为0.15%~0.5%
甘油单脂肪酸酯主要对人造奶油起稳定性作用,用量为0.5%~1%
柠檬酸甘油一、二酸酯是人造奶油稳定剂和抗溅剂
乙酸和乳酸甘油一、二酸酯是人造奶油塑性改进剂,常与单甘酯复配使用。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人造奶油用乳化剂和抗溅剂,乙酸甘油一酸酯可提高热稳定性植物油的乙酸甘油二酸酯和硬化油配合,可制得各种塑性人造奶油
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是人造奶油乳状液的优良稳定剂,并可用作防溅剂,还可防止人造奶油发沙。
二乙酰酒石酸甘油一酸酯可用作人造奶油,蛋黄酱等的乳化剂,较蔗糖酯有更大的乳化容量,故可用作低脂肪人造奶油乳化剂
制造“掼奶油”可使用高HLB的蔗糖脂肪酸酯
30%聚甘油与70%硬脂酸的复配物用作人造奶油乳化剂,可制得分散度,稳定性好的人造奶油乳状液,
在制乳脂时加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甘油单酸酯或卵磷脂,可使乳脂稳定,不易分离。
奶油中添加蔗糖单硬脂酸酯,可制得易溶的奶油粉,
大蛋糕上的奶油花用搅打奶油是以乳脂肪,植物脂肪为原料,添加乳化剂和乳蛋白等调制而成的水包油型(O/W)乳状液,所用的乳化剂应具有乳化稳定性和搅打时不稳定性两种相反的效果,常用的有甘油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60,吐温80和蔗糖脂肪酸酯等。
山梨醇脂肪酸酯:
(一)司盘系列:HLB
span 20 C12:0 8.6
span 40 C16:0 6.7
span 60 C18:0 4.7
span 80 C18:1 4.3
span 65 3.C18:0 2.1
span 85 3C18:1 1.8
(二)吐温系列: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
吐温HLB
Tween 80 14.9
Tween 60 15
Tween 40 15.6
Tween 20 16.7
三.常见乳化剂
1、单甘酯GB21760-86含量W≤6g/kg
2饱和脂肪酸甘油酯W≤10g/kg
3卵磷脂(抗氧化剂),日本规定:人造奶油、起酥油,占总脂肪含量的0.1~0.5%,巧克力0.3~0.5%,乳脂糖0.2~0.5%.面条、饼干、蛋糕0.2~0.5%,冰淇淋0.5%,(改善味觉,防止乳糖结晶)
4单双甘油酯
5.常见的乳化剂:
离子性乳化剂:非离子性乳化剂:
胆盐(Bile Salt)胆固醇(cholesterol)
磷脂(卵磷脂)石配醛草素(saponin)
Acy laety lates 单甘酯(Monpglyconsde)
Soaps Progylene Glycol Mone elter
Dioctyl Sodium Sulfosulcinate(DSS) Glycerol Monoesters
Sodium Lauryl Sulfate(SLS) Sucrose Esters
Monoglyceride citrate Polyglylerol Esters
Callium Stearoyl-2-lactylate(CSL) Sorbitan Esters
Satium Stearoyl-2-laetylate(SSL) Polyoxyethylene Sorbitan
Dioctyle Sodium Sulfosiecinate Complex Esters
Sodium Stearoylo Fumovrate(SSF) Polysorbate 65
Succinylated Monoglyceride Roly Sorbate 80
Sorbitan Mone Stearate
Polysorbate 60
Ethoxylated Mone-and Digycer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