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名称沿革及其由来

合集下载

大连历史简介(二)2024

大连历史简介(二)2024

大连历史简介(二)引言概述:大连,位于中国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大连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变迁。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大连历史的简要介绍。

主要分为五个大点,包括:明清时期的重要节点、俄国扎根大连、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解放初期的大连重建、以及近现代大连的发展。

通过梳理这些关键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连的历史演变。

正文:一、明清时期的重要节点:1. 大连作为渔村的起源:大连原本是一个小渔村,渔业一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2. 筑垒防御:明代后期,为了防止外族入侵,明朝开始在大连地区修筑了一系列防御设施,大连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

3. 正式被称为大连:清朝初年,大连正式被命名为“大连”,并成为辽东半岛的重要城镇。

4. 对外开放的起点:在清朝时期,大连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交流。

5. 创办机器制造业:晚清时期,大连引入西方的先进机器制造业,成立了大连新春机器制造厂,为大连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俄国扎根大连:1. 俄国租界的建立:19世纪末,俄国租赁了大连湾一带地区,建立了大连租界。

俄国人开始在大连建设港口、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

2. 重要的港口城市:俄国的介入使得大连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迅速。

3. 文化交融:俄国在大连租界建立了大量教堂、学校和文化机构,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 重要的工业基地:俄国在大连租界建立了纺织、造船等工业企业,为大连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5. 被日本占领:由于俄日战争的爆发,俄国失去对大连的控制,大连随后被日本占领。

三、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 日本的殖民政策:日本占领大连后,实施了殖民统治政策,致力于推动大连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大连发展迅猛:随着日本的投资和引进,大连的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殖民城市之一。

3. 重要的军事基地:日本在大连建设了大量军事设施,将大连打造为日本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大连百年历史老照片,那时候繁华的海滨大都市

大连百年历史老照片,那时候繁华的海滨大都市

大连百年历史老照片,那时候繁华的海滨大都市
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是辽宁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

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也是新一线城市。

大连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开发了大连,1899年开始称大连。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对大连地区进行了侵扰。

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大连在近代史上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劫,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

大连环境绝佳,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大连地名是“达里因”的音转。

“达里因”系俄语,是“远处”之意。

“达里因”的由来是在大连沦为俄国租借地以后,根据沙皇尼古拉之令将此地命名为达里因,同时作为自由贸易港开放。

后音转为
大连。

一说,大连名称,源于大连湾,始于近代。

清光绪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关于大连湾军港建设方案的奏折申,就提到'大连湾'。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于1905年2月始称大连。

解放后,1949年4月1日,大连与旅顺合称为旅大市。

198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大连市。

大连地区至少有17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

早在6000年前,就开发了大连地区。

大连简史

大连简史

大连名称,源于大连湾。

大连湾一名首见于1879年李鸿章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

20世纪初,大连湾西岸形成城市规模后,即移植为城市名称。

战国末期,今大连地区属燕国辽东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置辽东郡,治所在“襄平”(今辽阳)。

秦统一全国后,鼓励农桑,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对大连地区产生一定影响。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为为开发辽东,从山东、河北一带移民至辽东、辽南垦殖并修建城堡。

公元前107年置辽东郡,下设18个县,今大连地区南部属沓氏县,北部分属平郭县和武次县。

东汉末,今大连地区分属沓氏、平郭和西安平“此间武次县废”三县。

西晋、东晋、前燕时期,分属辽东郡平郭和西安平二县。

前秦时期分属辽东郡平郭和武次二县。

后燕时期属辽东郡平郭县“汶县、武次县已撤销”。

唐代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

731年,唐朝廷派鸿胪卿崔忻经都里镇(今旅顺口)北上册封大柞荣为忽汗州都督,加封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

翌年崔忻返归都里镇时,在黄金山脚下凿井两眼志念。

辽代属东京道辽阳府。

991年辽在今金州湾与大连湾之间筑苏州关。

1031~1054年间,辽在今大连地区设苏和复州。

苏州下辖来苏和怀化二县;复州下辖永宁和德胜二县。

今大连东北部地区隶属穆州“治所在岫岩”。

金代袭辽制,在今大连地区置复州和金州。

1129年,金于辽南置曷苏馆路,其辖地与复州、金州重迭。

1143年,苏州降为化成县,隶属复州。

复州下辖化成和永康二县。

1216年,升化成县为金州,金州一名由此始。

其时,今庄河属盖州山地岩县。

元代初,由于战争,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故废金、复二州,并入盖州路,后又并入辽阳路。

1284年,元置金复州万户府,府治所在金州。

1330年,金复州万户府更名为金复州总管府。

今庄河地区设沿海巡防百户管辖。

其间,先后发新附军3560户来金复州屯田。

明代,于1372年在辽南置金州和复州,专理民政事务。

1375年置金州卫,下领6个千户所;1381年置复州卫,下领4个千户所,实行州卫并行制。

介绍大连的作

介绍大连的作

介绍大连的作大连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临渤海,东临黄海,地理位置优越。

大连市下辖7个区,面积12573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

大连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22年,当时大连是一个渔村,称为“顺城”。

在明朝时期,大连成为了重要的防御据点,明万历年间开始修建大连城。

清朝时期,大连成为了重要的海防城市,被称为“北地之门”。

近代以来,大连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19世纪末,大连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目标,在日俄战争中,大连成为了日本帝国的殖民地。

在日本统治下,大连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建立了铁路、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

解放后,大连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的大连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

大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外贸和对外投资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大连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投资。

大连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海洋工程、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为主,并且正在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大连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

大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大连的海滨风景秀丽,被誉为“北方的珠海”。

金石滩、星海公园、森林动物园等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除此之外,大连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大连日俄战争纪念馆、大连海事大学等。

大连还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闻名,海鲜市场是大连的一大特色。

大连被誉为“中国的水果之乡”,新鲜的水果在这里种植和销售。

此外,大连还是世界知名的足球城市,拥有一支顶级足球俱乐部大连一方。

除了经济和旅游,大连还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大连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如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还举办了多个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艺术节,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总的来说,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文化和交通发达,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游客。

大连历史简介(一)

大连历史简介(一)

大连历史简介(一)引言概述:大连,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

作为中国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大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您带来大连的历史简介,从五个大点阐述大连古老而繁荣的历史。

首先,我们将回顾大连古代的起源与发展。

接着,我们将介绍大连的文化传承和建筑风格。

然后,我们将探索大连在近代历史中的角色与贡献。

之后,我们将讨论大连在经济和建筑方面的迅速发展。

最后,我们将总结大连历史的重要意义。

正文内容:一、大连的起源与发展1. 大连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22年,当时大连地区是辽东半岛的一个渔村。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连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吸引了来自中国和外国的商人和移民。

3. 在明清时期,大连成为多个朝贡贸易的重要港口,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

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连成为了俄罗斯帝国和日本帝国的殖民地,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遗迹。

二、大连的文化传承和建筑风格1. 大连融合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2. 大连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国建筑,也有西方和日本的影响。

3. 大连的文化遗产包括大连博物馆、星海广场等,这些地方展示了大连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

三、大连在近代历史中的角色与贡献1. 大连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

2. 大连曾经是日本帝国的重要海军基地,对于日本军事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大连成为了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重要军事基地和经济支点。

四、大连的经济和建筑迅速发展1.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2. 大连的建筑业也蓬勃发展,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工业园区纷纷涌现。

3. 大连的海洋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都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地位。

五、大连历史的重要意义1. 大连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和国家的发展变迁。

大连概况

大连概况

1897年年底,沙俄为争夺清朝领土,将军舰强行开进旅顺口,随之便派人到大连湾和青泥洼勘察,决定在青泥洼开港建市。

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关于建立自由港“Дальний”(俄文“远方”之意,读音为达里泥)的敕令,将青泥洼改称Дальний(达里泥)。

沙皇敕令发布后,中国人仍称青泥洼。

1904年,日本挑起争夺辽东的的日俄战争。

1905年,日本战胜沙俄,将青泥洼也改称为古代中国标称大连湾所用的“大连”二字,一则用海域的名字指称港口,二则也兼取近似俄文“达里泥”音之意(日文汉字同“大连”,音读为“Dairen”)。

当时,日军辽东守备军司令部男爵西宽二郎发布传达命令第三号,内容为“自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二月十一日起,…青泥洼‟改称…大连‟”。

此令的“青泥洼”处,标有日文“ダルニー”(罗马字:Daruni)字样。

“ダルニー”是俄文“Дальний”的音译,日本人更改城名为“大连”,正兼顾了大连的日语发音(Dairen)与日语读法中的俄文“达里泥”(Daruni)较为接近。

大连方言属于胶辽官话,口音上不论是声调、读音和词汇,与东北大部份地方的方言都有很大不同,而和渤海海峡对面山东半岛上的威海、烟台等地口音类似。

金石滩简介大连金石滩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

金石滩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延绵3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被称为“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地质博物馆”、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

金石滩有蜡像馆、赏石馆、毛泽东像章纪念馆、金石园、万福鼎、中华武馆、发现王国主题公园、模特影视艺术中心、狩猎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等项目。

各具风格的建筑与优美的海滨观光路、黄金海岸、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这里既充满着异国情调,又散发着大自然神秘的诱惑,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大连的历史全

大连的历史全

大连的历史全大连之所以为“东北明珠”,不仅是因为这个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还因为它的历史悠久。

从古至今,大连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变迁,现在,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全貌。

一、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晚期,大连就有人类居住。

最初的居民以渔猎为生,生活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不过,对于今天城市规模宏大的大连来说,那个时代可谓是微不足道。

二、近代开埠前夕在近代,大连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清朝时期,大连被称为“大连口”,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埠之一。

乾隆时期,大连建立了最早的海防营,经过多年发展,这里的海陆交通极为便利,成为了外国商人争相控制的目标。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连成为棋子般的交换品被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租界。

从此之后,外国殖民势力逐渐增强,在大连投资、开矿,使得大连逐渐引进了近代工业、现代化的文明、西方文化、宗教信仰、商业技术等多元信息。

因此,大连才拥有如此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当代时期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大连重新归回中国领土。

抗日战争结束后,著名的渤海舰队驻扎在大连大窑湾海军基地,成为中国海军的主战力之一,为中国保家卫国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迎来了音乐、戏剧、美术、电影、舞蹈、书法、摄影等各个艺术领域的繁荣。

同时,在科技、环保、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新世纪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佼佼者之一。

四、总结正是经过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大连才成为如今的“东北明珠”重要城市之一。

其工业、旅游、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彰显了人民智慧,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连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又一次成为全球的瞩目之地。

【辽宁省县名志】大连市名来源

【辽宁省县名志】大连市名来源

【辽宁省县名志】大连市名来源大连市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遥望,北与营口市接壤,东北与丹东市相连。

面积一万二千六百六十平方公里。

人ロ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七百二十七人,汉族占96.1%,还有满、回、朝鲜、锡伯、蒙古等民族占3.9%。

辖中山、西岗、沙河ロ、甘井子、旅顺口五个市区和金县、新金、复县、庄河、长海五个县。

分辖十四个镇,七十五个街道办事处和一百二十五个农村人民公社,四个农场。

市人民政府驻大连,距省会沈阳三百五十九公里。

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港口和工业城市之一。

大连市属于千山山脉南端的丘陵地区,境内丘陵起伏。

主要山峰有步云山、桂云花山、老帽山、老秃顶、大黑山和老铁山等。

地勢北高南低,并自中部逐向西北方向的渤海和向东南方向的黄海倾斜。

地质是由古老的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

特产苹果。

沿海产鱼、虾和贝类。

大连一名源于湾,始于近代。

清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关于大连湾军港建设方案的奏折中,就提到“大连湾”。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于一九〇五年二月始称大连。

解放后,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大连与旅顺合称为旅大市。

一九八一年二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大连市。

大连市秦、汉时期属辽东郡。

西汉时在境内始设县治,属沓氏(三国时称东沓)、汶县、平郭等县。

西晋时属辽东国,东晋时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到隋为高句丽占有。

唐属安东都护府的积利州。

辽属东京道的苏州、复州、宁州和顺化。

金属东京路复州所属的化成、永康二县(化成后升为金州)。

元属辽阳路金复万户府。

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的金州卫和复州卫。

清属奉天府的宁海县(后升为金州厅)、盖平县(后分设改为金州厅)、岫岩县(后划归庄河厅)。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旅顺、大连、金州及其沿海岛屿属于日俄交替侵占的关东州。

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后,各县、区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新金、复县、庄河曾一度被国民党占领。

一九四九年大连、旅顺、金州三市及大连、金县、长山三县属旅大行署区。

大连名字的由来(三)

大连名字的由来(三)

“大连”名称的由来大连史话(三)辽宁师范大学曲静涛大连是座美丽的城市。

天蓝海碧,山清水秀,享誉中外,每年会吸引大量旅游者来此观光。

好多人都关心“大连”的名字怎么来的?这不仅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文化问题。

“大连”的叫法只是近代才有。

历史上对这个地区有不同的叫法。

据文献记载,东汉时称“三山”或“三山浦”(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在当时只是一个小渔村,这是以大连港外的三山岛得名。

唐初称“三山浦”,贞观年间又称“青泥浦”,这是因为青泥洼一带沼泽地和乌黑的淤泥海滩得名。

明代称“青泥道”、“青泥凹”、“青泥洼”。

清咸丰年间有文献有称“金州海口”,但还以“青泥洼”为主。

这个名称被民众认同,以后就被叫起来了,一直到现在。

在日伪时期大连地区有个民谣,说“要学日本话,就到青泥洼,吃饭叫米西,骂人叫八嘎。

”现在火车站一带仍叫青泥洼。

这些称呼只是文献中记载有关大连地区的名称。

而在民间很早就把大连称为“褡裢”、“褡裢湾”。

对于大连地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本土派认为是在“褡裢”一词读音上出现的。

外来说则认为是在俄语“达里尼”的词上演化过来的。

“褡裢”、“褡裢湾”是民众对大连地方称呼最贴切最形象的叫法。

“褡裢”是一种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的口袋,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是昔日我国民间长期使用的生活用品。

人们将它搭在肩上形成一个“n”的形状,空出两手行动方便。

大连湾地形地貌的形状像横放的褡裢,所以民间就把这个海湾叫做“褡裢湾”。

还有人说三山岛中有两岛由沙岗相连像“褡裢”故称褡裢岛,就把海湾称为“褡裢湾”。

可见当时已得到人们的认同。

明代万历年间西方天主教的传教士,在辽南金州卫和复州卫传教过程中,制成了一份简要的辽南地形图,图中将今大连湾的位置用英文标注为“Dalian”,这就是根据“褡裢”发音记录的。

这个地名已泛指大连湾地区,而非专指海湾。

1860年,英国舰队司令约翰·瓦特率领舰队开进大连湾,详细测量并制成正式海图,将三山岛以北的海域标注为“Dalian wan”,可见发音为“Dalian”的地名,很早就流行。

大连城市名字由来

大连城市名字由来

大连是一个有美丽爱情传说的地方
提到海,大家都想起了什么?磅礴,大气,壮观......有关于的海的形容有很多,海枯石烂,海誓山盟,四海升平,春深似海等等,但是关于海的爱情,永远都是所有情人心之向往的。

所以现在的新人拍照,总喜欢海景的,不仅是效果上的大气,还有特别的寓意。

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

大连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吸引了很多新人过来拍照。

其实新人们选择大连拍照是非常正确的,不仅仅是我们大连的拍摄水平高,海景漂亮,而且大连是有特别爱情故事的一个城市。

这个故事是什么呢?下面让文文给大家说下关于我们大连的美丽传说大连市的传说 从前,有两个穷苦的孩子,一个叫大海,一个叫小妹,都给财主干活。

两个人长大后想相爱,悄悄来到一个三面环海,一面临山的山坡住下。

一天他们得到一个可以自动流出苞米粒的褡裢(褡裢是昔日我国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布口袋)。

老财主知道后就来争夺,结果把褡裢挣断了。

大海和小妹各抓住半截褡裢飞向空中,越飞越高,褡裢也越来越大,在空中变成两座大山,轰隆一声,大山落了下来,把财主和狗腿子压在下面。

褡裢两头变成了两座大山,其间连着一条狭长的陆地,中间环抱着一个大海湾,人们把这里称为“褡裢”,后来叫白了变成“大连”。

传说虽久远,但是体现了现在人们一直追求的至高爱情境界“我爱你,只是你而已”跟名誉无关,跟物质无关,与爱情有关。

所以在此文文希望,所有来大连拍照的客人,来我们尊爵的客人,都会拥有最美好的爱情,最美好的回忆。

好像大海和小妹变成的两座山,山不移,海不变,永远守护着对方。

[讲解]大连名称沿革及其由来

[讲解]大连名称沿革及其由来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翔实资料收集研究,按照历史顺序(沙俄统治时期、日本侵占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等)详细考证了大连地名的变迁及特点,对深入了解大连地名发展过程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名考证变迁特点一、大连名称沿革及其由来据史料记载,汉初(约公元190年),大连是一个小渔村,名叫“三山”,指大连湾外的三山岛:唐初称“三山浦”;唐中期改称“青泥浦”;明朝和清朝前期称“青泥洼”;清朝中期,开始称“大连湾”;1898年3月沙俄强租旅大后,称之为“达里尼”(意“遥远的”地方);1905年2月始称“大连市”。

大连市名称来源于大连湾。

为什么叫大连,说法较多。

1、俄汉对音说:1899年,沙俄入侵后,把青泥洼一带命名为“达里尼”。

其俄语读音与大连谐音。

2、联小澳为大澳说:《南金乡土志》有“聚数澳于大澳,故以大连名”的说法。

3、因牡蛎得名说:因大连湾盛产牡蛎,称“大蛎湾”,因其称谓不雅,改称大连湾。

4、满语音译说:满语称大海为“达连”以讹传讹,读作大连。

5、褡裢化说等等:因大连湾形似褡裢,故称褡裢湾,谐音称大连湾。

二、青泥洼的地名及其特点清代的“青泥洼”是指东青泥洼村、西青泥洼村及黑嘴子等今鱼湾南岸村落。

“青泥洼”一名是中国居民对它的称谓,根据青泥洼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自然情况来称呼,岸上低洼,河水带着泥沙流向大海,近岸陆地潮湿泥泞,滩涂又呈乌色,中国居民根据习俗、习惯,称之为“青泥洼”的名称。

“青泥洼”平面图中出现的一些地名体现了当时“青泥洼”地形地貌的特征,沟洼多,起伏大。

“大日沟”、“二日沟”、“大张沟”、“小张沟”等名称,体现了当时地形地貌的特征,“东青泥洼村”、“西青泥洼村”、“东河”、“西河”等地名表示地理方位的含义,一些地名体现了中国汉族的风俗文化气息,如“大拉子头”、“小拉子头”、“范家茔地”、“于家茔地”、“山神庙”、“龙王庙”等。

总之,上述这些地名体现了中国传统风俗及文化的内涵。

三、沙俄统治时期达里尼市街道的名称及特点沙俄占领时期大连的街路分为大街、林荫街道、广场、街、小路五种,街路总延长50余公里。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究竟是何原为?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究竟是何原为?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究竟是何原为?
我国有34个省份,每个省又是由许多市县组成的,它们都拥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这些市名的背后,都有一段关于名字来历的特殊故事,一一道来那就是一百零一夜的故事。

但是正常来说,这些名字都是由于历史变迁,不同皇帝或者州县官员任命而来的,但是有一个城市的名字来源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居然是外国人命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图片:郡县的名字剧照
一、大连名称的几个由来
现在的大连是一座美丽、现代化的都市,改革开放之后,大连作为新生城市是全国“摩登”城市的代表,很多人说大连太年轻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年轻只是因为后来它的日新月异,而在历史长河中,大连其实是位大龄女青年了,她的历史悠久,关于名字由来也有许许多多的传说。

1、民间传说
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大连湾从外形上看很像一种古老的包--“褡裢”,这在电视剧上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商人在做生意的时候,会用一种布口袋装上平常需要用到的账本、笔、零钱等等,然后挂在自己的肩上。

这样做事情的时候不会碍手碍脚,重要的东西也不容易丢失,这在民国期间是非常流行的,而大连和“褡裢”能够接上关系是有一段
故事的。

有一对情侣大海和小妹,他们原本给财主打工,后来两个人一起到了一处海边,觉得特别美,就在这里生活下来,勤劳的他们获得了上天意外赐予的礼物:一个会不断流出苞米粒的褡裢,这让这对年轻夫妻的生活一下子就富裕了起来。

老财主知道后就来抢夺这个褡裢,大海夫妻俩在和财主争夺的过程中掉下来深海,褡裢断成了两截,变成了两座大山,中间形成了一道海湾,这就是后来的大连湾。

大连为什么叫大连?有什么典故吗?

大连为什么叫大连?有什么典故吗?

大连为什么叫大连?有什么典故吗?大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地方。

殷商时代,辽东属青州,而西周时,辽东属幽州。

战国末年至秦代,正式设辽东郡,大连属其管辖区。

汉初,杳氏县(今大连、旅顺、金州一带地方)属辽东郡所管辖十八县之一。

全文:唐初,这里称“三山浦”。

唐中期改称“青泥浦”。

明清以来始称“青泥洼”,而海口则称“青泥海”,亦有仍称“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称;“即留镇北、镇南、镇东、镇西四船在津沽,……并令时常出洋赴东、奉交界之大连湾与沿海口岸驻泊逡巡,以壮声威。

”这是较早见之于我国官方文字里的“大连湾”称呼。

从那以后,个别奏折或史籍中虽还有“大连湾”、“搭连湾”等不同写法,但后来便都趋于写成“大连湾”了。

但据日人浅野虎三郎编写的《大连市史》记载:“大连湾称呼,见之于文献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约翰·瓦特测量的《英国海图》为最早。

”一八六零年,英国沙普琳号商船船长哈恩特到这里测量海湾时,据当地群众说,这一带叫做“大连湾”。

该书还提到,约翰·瓦特在制海图时,还参考了二百多年前(明万历年间)到中国来传教的柴伊斯脱的古地图,说明万历时中国人中间就已有“大连湾”的称呼。

总之,“大连湾”的称呼,民间称之于前,官方用之于后,是有根据的说法。

至于民间的称呼最早是否起于明万历年间,尚有待于考证。

关于大连名称的由来有很多,其一:20世界末,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其二,大连人中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物事叫做褡裢,褡裢与大连同音;其三,大连近海有很多小岛,俯瞰就像用链子串起来一样,当地人称做链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连同日解放,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同时设立旅大市。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3月12日至1954年7月31日期间,旅大市为中央直辖市。

1981年更名为大连市。

大连的历史典故和地名的由来,以及地理地貌

大连的历史典故和地名的由来,以及地理地貌

大连的历史典故和地名的由来,以及地理地貌。

(更新中,欢迎大家指正)楼主wooxooo 发表于搜房网- 大连业主论坛- 格林翠庭大连:见于史籍最早的称呼是三山。

东汉著名学者邴原从中原来辽南避难,“止于三山”(见于今《三国志·魏书·邴原传》)。

这里的“三山”,即指大连湾外的三山岛,泛指今大连湾一带。

唐朝初期,大连称“三山浦”。

据《新唐书·高丽传》记载: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诏陕州刺史孙伏伽,莱州刺史李道欲,储粮械于三山浦、乌湖岛(现在的山东省辖属的城隍岛)”。

唐朝中期,大连称:“青泥浦”。

公元801年(唐德宗贞十七年),当朝著名宰相贾耽在《道里记》中曾记载:“登州东北海行……,北渡乌湖海(今城隍岛至旅顺老铁山)东至都里镇(今旅顺口)二百里,东傍海,过青泥浦。

”这里的“青泥浦”,即指今大连市中心青泥洼桥一带。

昔日这里是一片淤泥海滩,从海上向陆地看,呈乌色,故称“青泥浦”。

明清以来,大连始称“青泥洼”。

时至今日,现在的大连火车站一带仍称青泥洼。

关于大连地名的由来,众说不一,但近年来,较为趋于一致的意见是由大连湾而得名。

大连湾之称谓,民间称之于前,官方用之于后。

明万历时就已有“大连湾”的称呼了。

大连湾称呼,见之于文献的是以1860年英国人约翰·瓦特测绘的《英国海图》,即《辽东大连湾海图》,公元1897年(清光绪五年)10月28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呈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曾记载:“即留镇北、镇南、镇东、镇西四船在津沽,……并令时常出洋赴东、奉交界之大连湾与沿海口岸驻泊逡巡,以壮声威。

”这是较早见之于我国官方文字里的“大连湾”称呼。

1899年8月,帝俄宣布大连市建设宣言,并将这个城市命名为“达里尼”市,意为“遥远的都市”。

日俄战争后,1905年2月11日,日本辽东守备军司令部命令废“达里尼”,改称“大连”。

付家庄:山东蓬莱的一个付姓渔夫在出海打鱼时遇到狂风暴雨,被打到大连的海边,回不去了,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大连”一名之由来

“大连”一名之由来

“大连”一名之由来“大连”一词,肯定不是汉语。

这一点,已被人们所普遍认同。

那么,它究竟是什么语言的汉译音呢?主要说法有三。

一曰“俄语说”。

主张者认为:清朝末年,俄国人在大连地区统治了7年之久,俄文称之为“达里尼”,意为“远东的城市”。

故“大连”一词应是俄语“达里尼”的汉文译名。

二曰“地形说”。

主张者认为:若从空中俯视大连地貌,沿海呈两个岛屿形,两头粗中间细,很像马背民族所使用的“褡裢”,因此而名之。

但“褡裢”这个地名毕竟难登大雅,久而久之就音变成了“大连”。

顺便说一句,“褡裢”一词本非汉语,而是从蒙语和满语中借来的,原本是拴在马鞍后面的袋囊。

中原没有那么多的马,故改为一前一后地搭在肩上。

三曰“满语说”。

主张者认为,“大连”一词是满语的汉译音。

唐朝时期,这里一直被雄居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政权所管辖。

从唐至清这1000多年的历史期间,辽南地区的居民所使用的主要交流语言是满语(或称女真语),而不是汉语或其他民族的语言。

查阅清朝的满文历史档案,对辽东半岛的记载中,没有“大连”的记录,只有“金州”与“旅顺”的地名称呼。

这说明,当时在金州与旅顺之间还是无人居住的地区,属于“无名”的荒山野地之列。

据查,1898年3月27日,清政府被迫与沙俄政府在北京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条约中首次出现了“大连湾”的地理称呼。

俄文中的“大连湾”即是满文中“海滨之湾”的意思。

满语中称呼“大海之滨”或“河岸”之地为“DALIN”(满语读音:嗒淋)。

随后,俄国人在此地建立商港,“大连”作为地名的称呼便被固定了下来。

日本人接管此地后,又继续沿袭当地居民及俄国人的习惯称呼,并采用“大连”二字作为标准的汉字地名。

由于清王朝倒台之后,满语和满文的迅速失传,导致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出现局部断层现象。

“大连”的称谓留传至今,而“大连”一词的来源却被人们所淡忘,出现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

时至今日,人们才开始注重自身的文化现象,才开始询问诸如“我是谁”、“我从何而来”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问题,从而出现了对“大连”之名的探索。

大连名字的由来

大连名字的由来

大连名字的由来大连名字的由来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因形状而得名。

在明清到民国期间,因关内连遭水灾,出现了一次著名的人口大迁移,大量山东、直隶的难民不远千里来到关外,开辟出了新的聚居地,史称“闯关东”。

当时,移民们都是拖家带口,带着大量的行李赶路,为了能携带更多东西,几乎人人都用一种叫做“褡裢”的布口袋。

这种布口袋的口开在中间,两端装东西,大的褡裢可以直接搭在肩膀上,小的可以挂在腰上,这样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双手,可以方便做更多的事情。

当大家来到大连湾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大连湾外的三山岛形状酷似他们身上的褡裢,于是他们就将大连湾称为“褡裢湾”,后来逐步变成了“大连湾”,这个地区的城镇也被叫做“大连”。

第二种说法是俄语音译而得名。

1898年,清政府被迫与沙皇俄国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大连地区长达7年的沙俄殖民地历史由此开始。

成为沙俄殖民地后,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将青泥洼一带命名为“达里尼”,在俄语里意为“远方的城市”之意。

后来日俄战争爆发,到了1905年战争结束,日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于是沙皇俄国又将大连转让给了日本,从此大连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当时大连的名字“达里尼”是俄语,日本辽东守备军司令部命令重新取一个名字,因“达里尼”用汉语读起来很像“大连”,再加上日文中正好也有“大连”这个汉字词组,于是从1905年开始,“达里尼”就改称“大连”。

第三种说法是根据满语发音而来。

在清王朝一统中原之后,满语便代替汉语成为了官方语言,当时的军国大事、内政外交,都是由满语进行记录的。

因为大连靠海,满语中称呼海滨或者靠近海岸之地为“嗒淋”,久而久之,就根据“嗒淋”的谐音“大连”来称呼此地了。

第四种说法,是说大连湾盛产牡蛎,当地人称之为海蛎子,因为出产的牡蛎又大又好,所以往来的渔民就把此地称为“大蛎湾”,后来又觉得这个名字不够文雅,就改成了“大连”。

那些你不知道的大连冷知识

那些你不知道的大连冷知识

那些你不知道的大连冷知识说起“大连”,来源于满语“嗒淋”一词的音译,海滨的意思。

100多年前,俄国人建了这个城市,名为“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1905年日本占领后后,改称“大连”。

大连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左右,在大连湾东南,向北走沿振兴路的右侧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大嘴子遗址,1987年发现房址41座,出土陶、石器、石刀、石斧、石戈等,还有用于军事性质的石围墙,炭化的粳稻和高粱。

先有旅顺再有大连。

旅顺汉代时属沓氏县,元代时称“狮子口”。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派人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当时率军的将领名字叫“马云”。

旅顺堪称半部中国近代史,它的牛逼你不懂,有时间单独讲。

大连的广场特别多中山广场始建于1899年,各种精美的欧洲建筑,当时大连被俄国统治,将该广场取名为“尼古拉耶夫广场”。

广场对面是大连宾馆,建成于日统时期的1909年,是当时最高级的宾馆,叫大和旅馆。

与它同样名字的宾馆在旅顺还有一个,但小得多,末代皇帝博仪和他的夫人婉容在那里住过。

人民广场和其它广场不一样,总面积12万平方米,1993年以前该广场名为“斯大林广场”,广场上还有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1999年4月纪念塔迁至旅顺苏军烈士陵园。

星海广场以前是个晒盐场,在明朝时这里是一片沙洲,因为马栏河入海口恰在此处,它也是一个排污口。

清朝末年,星海湾一带逐渐有了人烟,到上世纪50年代,这里已是颇具规模的养殖场。

上世纪90年代,星海湾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

广场中央的汉白玉华表竣工于1997年6月30日,高19.97米,直径1.997米,以此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2016年8月5日凌晨1时许被拆除。

星海广场旁边的星海公园,始建于1909年,叫星之浦公园,由南满洲里铁道株式会社辟建,占地面积1.6公顷,范围包括今天的星海广场周边一直到黑石礁。

园中建有别墅、旅馆、高尔夫球场、海水浴场等设施,是当时“满洲”著名的避暑胜地。

大连起源于俩渔村?看真相!

大连起源于俩渔村?看真相!

大连起源于俩渔村?看真相!很久以前,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有两个渔村,这两个小渔村非常的小,小到只有二十几户人家......说起大连的起源,相信这个版本是大连人从小听到大,并且得到了史学界承认的。

虽然这是老大连人口口相传了几代的大连起源,但是今天,小编还是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个认知要改改了。

大连城市起源时真的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两个小渔村吗?下面一起听听大连特约史志专家王军怎么说吧。

渔村面积之大不能令人信服据《东清铁路沿革史》一书记载,沙俄政府在“1899年8月发布大连自由港敕令的同时,还决定在商港附近建设一个城市,并为此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

将青泥洼一带3300多公顷土地作为城市用地,城市范围东起寺儿沟,西至大同街(今),南起南山北麓,北至海滨。

规划在青泥沿海一带修建商港,在青泥洼桥修建火车站,在港口背后建设市街。

”由此可见,无论站在历史还是今天的角度看,从今中山区寺儿沟至今西岗区大同街,这样一个偌大的土地面积上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只有两个小渔村可能吗?近120年前,当大连城市起步时,一个小渔村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今天大连一个行政区划的面积,这怎么能让人相信?让人接受?二十几户难纳反征地人数之众1899年初,沙俄殖民当局为修建大连商港和城市,在沿岸地带大肆强征民地民房。

沙俄殖民当局欲强买整个大连湾土地,将这里的居民全部赶走。

1月29日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向清政府报告:“城南青泥洼(大连湾)海口,俄欲修码头,丈量沿海12里,告居民迁移,不准耕种。

”金州副都统也向清政府报称:“俄示初四至初八照数腾清,不愿者亦须腾。

”7月23日,400余筑港工人和青泥洼、黑嘴子沿岸居民同沙俄当局展开了反征地斗争。

《大连开埠建市》一书记载,8月23日,有300多名动迁户代表到俄国在大连设立的“市政府”前示威,抗议动迁补偿费过低、不合理。

以上两个数字说明,大连地区的先民在反对沙俄征地斗争中,如果仅有二十几户人家,不可能有这么多市民参加。

只有两个渔村不可信◆至少有四个渔村“110多年前,沙俄当局要建设大连湾港口和城市的地区,几乎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分布着东青泥洼、西青泥洼和黑嘴子3个村庄。

大连并不大,为啥叫大连?

大连并不大,为啥叫大连?

大连并不大,为啥叫大连?前几天有友友留言说大连并不大,为什么叫大连?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关于“大连”名字的来历,坊间有很多说法,有民间传说,也有正史记载。

考察大连相关史料不难发现,“大连”之名几经演变:明代称“青泥岛”,清政府称“青泥洼”,英国侵略者称“Victoria Bay”,沙俄侵略者称“Dalny”,直到上世纪初,日本殖民统治当局才定为“大连”。

而早在1879年,李鸿章在上奏给光绪皇帝的折子中,就将大连东部的海湾统称为“大连湾”,大连城市的名字也正是脱胎于此。

大连湾曾与北洋海军基地擦肩而过1860年6、7月间,英军司令J.Ward在“阿库勤号”和“德伟号”官兵的协助下,经过详细测量,绘制成辽东半岛及渤海湾的海图,将大连湾写成“Ta-lien-whan”,与现在的发音比较接近。

海图将现在的大连港所在的港湾用英国女王之名命为“维多利亚湾”,将旅顺湾用女王的丈夫亚瑟亲王命为“亚瑟湾”,将普兰店湾用提督的名字命名为“亚当木斯湾”,将大黑山命名为“马温特·沙姆森”,以纪念圣经中的伟人。

1861年,英国人Robert Swinhoe在《中国北部战记》一书中,也有“Talien Wan”和“Talien Bay”的记载。

后来,清政府在翻印出版英国人绘制的海图时,将其翻译为“大连湾”,而日本人在明治九年(1876年)翻印出版该图时,将其译为“大联湾”。

日本1895年出版的《寒山落木》一书中,也有“大联湾着陆”等内容。

沙俄绘制的旅顺平面图,旅顺港被称为亚瑟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北洋舰队舰船数量增多,急需驻泊港口和修船的船坞,奉天的大连湾、浙江的南关(温州)、广东的黄埔、烟台的大凌湾等,都在备选之列。

北洋大臣李鸿章也拿不定主意,但他更倾向于大连湾,而不是旅顺口。

1879年9月,他在与海军总署大臣讨论海防时谈到:“大连湾距奉天金州三十里,系属海汊并非海口。

实扼北洋形胜,最宜湾泊多船。

许道钤身前曾带蚊船四只前往巡察,谓可藏风得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翔实资料收集研究,按照历史顺序(沙俄统治时期、日本侵占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等)详细考证了大连地名的变迁及特点,对深入了解大连地名发展过程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名考证变迁特点一、大连名称沿革及其由来据史料记载,汉初(约公元190年),大连是一个小渔村,名叫“三山”,指大连湾外的三山岛:唐初称“三山浦”;唐中期改称“青泥浦”;明朝和清朝前期称“青泥洼”;清朝中期,开始称“大连湾”;1898年3月沙俄强租旅大后,称之为“达里尼”(意“遥远的”地方);1905年2月始称“大连市”。

大连市名称来源于大连湾。

为什么叫大连,说法较多。

1、俄汉对音说:1899年,沙俄入侵后,把青泥洼一带命名为“达里尼”。

其俄语读音与大连谐音。

2、联小澳为大澳说:《南金乡土志》有“聚数澳于大澳,故以大连名”的说法。

3、因牡蛎得名说:因大连湾盛产牡蛎,称“大蛎湾”,因其称谓不雅,改称大连湾。

4、满语音译说:满语称大海为“达连”以讹传讹,读作大连。

5、褡裢化说等等:因大连湾形似褡裢,故称褡裢湾,谐音称大连湾。

二、青泥洼的地名及其特点清代的“青泥洼”是指东青泥洼村、西青泥洼村及黑嘴子等今鱼湾南岸村落。

“青泥洼”一名是中国居民对它的称谓,根据青泥洼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自然情况来称呼,岸上低洼,河水带着泥沙流向大海,近岸陆地潮湿泥泞,滩涂又呈乌色,中国居民根据习俗、习惯,称之为“青泥洼”的名称。

“青泥洼”平面图中出现的一些地名体现了当时“青泥洼”地形地貌的特征,沟洼多,起伏大。

“大日沟”、“二日沟”、“大张沟”、“小张沟”等名称,体现了当时地形地貌的特征,“东青泥洼村”、“西青泥洼村”、“东河”、“西河”等地名表示地理方位的含义,一些地名体现了中国汉族的风俗文化气息,如“大拉子头”、“小拉子头”、“范家茔地”、“于家茔地”、“山神庙”、“龙王庙”等。

总之,上述这些地名体现了中国传统风俗及文化的内涵。

三、沙俄统治时期达里尼市街道的名称及特点沙俄占领时期大连的街路分为大街、林荫街道、广场、街、小路五种,街路总延长50余公里。

主要有:大街: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及中山路胜利广场以东基辅大街今长江路东端英国大街今港湾街弗拉基米尔大街今五五路萨姆逊斯基林荫街今七一街、民意街医院大街今上海路北端技师街今团结街乌伊茨泰大街今鲁迅路西端布劳斯别库街今友好路圣彼得堡海岸街今海港内广场:尼古拉广场今中山广场东广场今港湾广场西广场今友好广场南广场今胜利桥南广场北广场今胜利桥北广场公园:北公园今北海公园市公园现已改为城市建设用地市大公园今劳动公园沙俄统治时期“达里尼”市城市规划的特征之一,是将居住者的阶级,人种及地区,明确地划分开来。

“达里尼”市的市街呈线性道路,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心地点布置圆形式半圆形广场,广场之间以直线平道相联系,每个中心点向外辐射若干干道,围绕广场形成多层环型道路。

市街的中心点是,位于欧罗巴市区的直径213米的尼古拉广场(今中山广场),这座圆形广场向四周辐射出10条道路为放射状。

道路名称的特点是:1、具有明显的民族歧视性沙俄当局将市区划分“行政市街、”“欧罗巴市街”、“支那市街”(中国市街)。

用“支那”这类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词汇形容“东亚病夫”的中国人。

2、借用沙俄城市名命名(殖民性)“达里尼”市街的名称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道路的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沙俄移植过来的,以沙俄一些城市的名称命名街名,如:“莫斯科大街”、“圣彼得堡海岸大街”、3、以俄国人的人名命名如:“尼古拉广场”、“萨姆索诺夫大街”等“基辅大街”等。

4、用欧洲国家的名称命名如:“英国大街”、“英国公园”等;5、以方位命名根据所处的方位确定了公园名称,如:“北公园”、“上公园”、“下公园”。

还有“煤炭大街”、“技师大街”等。

“达里尼”市的地名浸透了沙俄殖民文化的内涵。

四、日本侵占时期的大连地名名称及特点日本占领达里尼后,1905年1月27日,辽东守备军司令部下达第三号令,从同年2月11日以后,达里尼改称大连。

大连作为城市名称的称谓由此开始。

同时对沙俄时期“街”、“路”的名称做了修改,按照他们的政治需要和文化习俗对市街道路予以新的命名。

有的以当时出征的海陆军司令官的姓氏命名,如乃木町(日本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山县通(日本大本营总参谋长山县有朋大将)、东乡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有的以参战舰艇的名称命名,如浪速町、吉野町、敷岛町等;有的以日本的一些地名命名,如武藏町、伊势町、加贺町等。

由于市区区域不断地扩大,路、街的增加,为了加强对街道名称命名的管理,方法:将朝向铁道线的路街以及斜向街道称作“通”,将与铁道线并行的路街称为“町”。

在较长的“通”或“町”附设“丁目”。

地区编号奇偶数交替使用。

从市街图上看,“通”是线状的道路名称,相当于现在的路;“町”是片状道路名称的概念,是一些矩形状的几何图形,含现在路、街的一部分。

由于市区的扩大,“町”“通”的增加和“町”“通”的名称地号的整理与改正,到1924年大连民政署将大连市街名称整理公布共207个。

其中“町”141个,“通”7个,街30个,台17个,屯3个,山8个,码头1个。

经过40年的建设,大连城市的主要道路、广场都已建成。

东部地区的市街是以大广场为首的几个广场采取以放射状道路组合起来的多核放射状图案,而西部市街的图案与东部不同,采用中国人习惯的格网式,按地区划分方形或矩形。

到1945年时,大连的市街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市街名称和其他地名经过修改整理已经达到260个。

其中“町”148个,“通”13个,“台”18个,街32个,屯7个,广场14个,公园8个,桥10座,山10座(附件6,附图5、6、7、8)。

此时大连市街道路名称具有以下特点:1、通名可明显反映出聚居分布特征。

日本人集中居地,一般用“通”、“町”、“台”等做通名。

2、一些地名沿用中国人的原有地名。

如:寺儿沟、转山屯、老虎滩、傅家庄、香炉礁、侯家沟、车家村等。

3、中国人集中居地,主要用中国人习惯称谓“街”做通名。

如:不老街、万岁街、长生街、平顺街、同仁街等。

这类地名做专名也多使用吉祥词汇,反映出中国人命名选词习惯。

4、以日本天皇和有影响的著名人物或日俄战争中日本著名将军姓氏命名。

如:明治町(今鲁迅路)、神明町(今解放街)、大正通(今西安路)、乃木町(今兆麟街)、东乡町(今修竹街)、儿玉町(今团结街)、大山通(今上海路)等。

5、以日本战舰名称命名。

如:吉野町(今吉庆街)、朝日町(今朝阳街)、三笠町(今宝贵街)、浅间町(今北斗街)、浪速町(今天津街)等。

6、以日本古代诸侯国国名命名。

如:武藏町(现文林街)、骏河町(今兴隆街)、摄津町(今松云街)、纪伊町(今世纪街)等。

7、以树木名称命名。

如:楠町(今望海街)、桂町(今桂林街)、枫町(今枫林街)、樱町(今七七街)、芙蓉町(今芙蓉街)等。

8、以花草名称命名。

如:水仙町(今水仙街)、桔梗町(今建业街)、千草街(今民运街)等。

9、在平缓的丘陵地带上的街道和高岗地(日语中的“台”有高地的意思),所以道路的名字带有“台”字。

如:春阳台(今春阳街)、樱花台(今智仁街)、秀月台(今秀月街)等。

主要集中在今解放路两侧。

10、迁用日本国内部分“町”名。

如:日出町(今七星街)、惠比须町(今英华街)、弥生町(今福寿街)等。

11、以片状地名为主,此时所用的“通”、“町”、“台”等是个片的概念,一般含一至三条道路或更多条道路,如:“霞町”界线内的线状道路有42条之多。

12、以“通”、“町”为通名的地名主要分布在现西安路以东,胜利路、南山以北的市中心地带,以“台”为通名的地名多为当时市郊、开发较晚的地带。

13、日本侵占时期的街名是有明显的殖民性、歧视性特征,具有日本风俗文化内涵的“町”、“通”的名称达190个,占据了所有地名的7/8,具有中国文化风俗内涵的街名只有27个,仅占所有地名的1/8。

五、1946年大连市街道路名称及特点1946年2月,大连市政府决定更改日本侵占时期的街名。

1946年4月1日,发出《为本市街名变更事的布告》。

为做好街名改正工作,4月22日成立了“大连市街名改正委员会,由24个机关团体58名委员组成,负责修改街、巷的名称(附件7)。

同时决定街名改正的目标和要点。

其目标是,大连是国际重要城市,为自由贸易港,故新街名应阐扬自由民主的风味,表现活泼、明朗的近代化。

要点是:1、利用国内省、县名称;2、利用我国伟人名;3、利用花草树木名称;4、利用世界各国名胜地的名称;5、利用外来语翻译的名称;6、新街名用街称或路称。

根据上述目标和要点的要求,街名改正委员会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召开了数次会议进行讨论,分析研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街名改正委员会决定,彻底废除旧街名,并于6月1日公布新街名称(附件8)。

被改正的名称计:町141个,通7个,街34个,台16个,山7个,屯5个,桥8座,池3个,广场8个,公园4个,命名了20条路称的大街(附件9)。

同年6月21日,街名改正委员会又对所公布的街路名称作了局部改正,即千代田广场由泽东广场改称民生广场(今二七广场),西广场由中正广场改称解放广场(今友好广场),山东路改称解放路,清见町由清明街改称清溪街。

日本统治时期“町”、“通”的范围是按块形划分的,有的大些,有的小些。

而1946年6月1日所公布的新街名仅仅是“町”、“通”范围中的一条街道,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一些街、巷。

如霞町界线内的街、巷有42条。

六、新中国成立后大连市街道的名称及变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思想觉悟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大连市的路街名称也做过几次修改。

1949年11月15日在大连市城建局绘制的市街图上,对1946年公布的街名进行了部分修改。

根据毛主席不以人名作地名的批示和周总理来连视察时对泽东路、朱德路等街路名称提出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泽东路改称为长江路、朱德路改称为黄河路。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左倾”思潮影响下,提出“横扫旧世界遗留下来的残渣余孽”,“大破剥削阶级四旧、大立无产阶级四新”等口号,将带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色彩的旧街道名称,换上具有“革命意义”的新街名。

1966年11月1日,旅大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旅大市公安局、旅大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改革旧街道名称的通告》,公告二批改革名称的街道235条。

公告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当时政治色彩的街名,如“文革”街(今世纪街)、兴无街(今大同街)、灭资街(今博爱街)、斗争街(今太平街)、反帝路(今联合路)、反修路(今白云山路)、东方红大路(今旅大南路)、太阳升大路(今西安路、沙周路)、红港街(今青尼洼街)、红卫街(今同泰街)、反右街(今保安街)、红卫兵大街(今甘周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