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教学
2024年度《医用化学》线上教学优秀案例
2024/3/23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线上课程建设
该高校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构建了完整的《医用化学》线上课 程体系,包括视频讲座、在线测试、学习资料下载等。
互动教学
通过线上直播、讨论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 学习效果。
实验教学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医用化学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线完成实 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2024/3/23
制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024/3/23
10
03 线上教学实施过 程
2024/3/23
11
课前准备与预习
2024/3/23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0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
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02
收集相关的课件、视频、实验演示等教学资源,并进行分类整
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 本的化学原理、实验技能和分析方法 ,培养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3/23
4
线上教学背景
2024/3/23
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 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 便捷的学习方式。
02
线上教学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 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 学效率和效果。
《医用化学》线上教学优秀 案例
2024/3/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3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线上教学内容与方法 • 线上教学实施过程 • 线上教学效果评估 • 线上教学经验总结 • 优秀案例展示与分析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
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可加工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等特性,广泛应 用于医疗器械、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生物诊断等领域。
典型医用高分子材料举例
聚乙烯醇(PVA)
一种水溶性合成高分子材料,具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 性,可用于制作药物载体、人工 器官等医疗器械。
聚乳酸(PLA)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指
06
导
实验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规范
熟悉实验室安全标识,了 解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禁 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 行实验。
实验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01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严禁私自拆卸、改装实验设备 。
02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03
在使用仪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性 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化学知识回顾 • 生物体内化学过程探讨 • 药物设计与合成原理剖析 • 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展望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指导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医用化学概述
医用化学的定义
医用化学是医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以及 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
药物合成路线选择及优化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推 导可能的合成路线,选择 最优路径。
绿色合成
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优化合成路线,减 少废弃物排放。
合成方法学
研究和开新的合成方法 和技术,提高药物合成的 效率和选择性。
药物活性评价与结构优化
01 体外活性评价
利用细胞或生物大分子实验模型,评价药物的生 物活性。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化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化学原理、化学方法和化学技术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是制定医用化学课程的基本指导文件,它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医用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医学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医学中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掌握相关的化学概念和术语。
2. 掌握医学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能够进行常见的化学实验。
3. 熟悉医学中的化学药物和药物分析方法,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4. 掌握医学中的生物化学知识,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医学化学实验和科研项目。
二、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配位反应等。
2. 化学分析方法:介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以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3. 化学药物和药物分析:介绍医学中常用的化学药物和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药物的合成、纯化和分析。
4. 生物化学:介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5. 化学实验技术:介绍医学中常用的化学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医用化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和研究等。
其中,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医用化学》全册课件
分散系的分类 :*
1.按分散相粒子的组成分 均相(单相)分散系
非均相(多相)分散系
判断均相与非均相的方法:
分散相是否以单个分子(或离子)分散 在分散介质中。
是:均相(单相)分散系 否:非均相(多相)分散系
什么是相?
Äà ÍÁ
指在一个体系中,物理和化学性质
完²Ë 全ÓÍ 相同的一部分。
1/3ÊÔ ¹Ü Ë®
• 特征:*
• 1.通透性: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
渗析(透析)
2.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丁铎尔效应:聚光光束通过放在暗处的 溶胶时,从侧面可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柱,
这是光散射的结果。*
聚光光束
低分子 溶液
........ .. .. 溶胶
3.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4.电学性质:电泳。
第一节 溶液与分散系的概念
•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 地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中所得的稳定混合物, 例如 糖水、盐水。
• 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是溶剂(水),被溶 解的物质是溶质(蔗糖、NaCl)。
• 溶液 = 溶质 + 溶剂
Äà ÍÁ
²Ë ÓÍ
1/3ÊÔ ¹Ü Ë®
Õñ µ´ »ì ÔÈ
判断相的依据Õñ:µ´ »ì ÔÈ
¾² ÖÃ
Õá ÌÇ
分散相是否以单个分子(离子)
分散在分散介质中。
ʳ ÑÎ
2.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 粗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分子(离子)分散系
一、粗分散系
• 分散相粒子直径>100 nm,多相,不稳定。 • 例:悬浊液、乳浊液
二、胶体分散系
• 分散相粒子直径1~100 nm,多相,较稳定。
医用化学教案
蛋白质还参与免疫调节、血液凝固、 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的 重要承担者。
04 药物化学基础
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01
02
03
药物的分子结构
了解药物的分子组成、官 能团、立体构型等,探究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药物的物理性质
掌握药物的溶解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 ,为药物制剂和储存提供 依据。
04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 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 手能力。
02 基础知识回顾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0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核外电子
分层运动。
02 0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放在同 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称为一个族。
医用化学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知识回顾 • 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 药物化学基础 • 临床化学检验基础 • 实验技能培养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医用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医用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 要基础课程,它研究生物体内的 化学过程以及与医学相关的化学
问题。
医用化学为医学生提供了必要的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助于理 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药
容量瓶
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配制溶液时应用玻璃 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出;定容后需摇匀并检查体积是否准确。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 报告撰写
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测量值、 计算结果等。
对数果。
药物的分析与检测
医用化学教案
3、转移: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入
500ml 的量筒中,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洗涤液
倒入量筒中。
4、定容:继续往量筒中加蒸馏水,加到离
刻度线 1-2 厘米处,改用滴管加到刻度处。
(二)溶液的稀释(25min)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细胞内渗透,红细胞逐渐膨大,直至破裂,释放出 血红蛋白,这种现象叫溶血现象。 2、包浆分离: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内的渗透 压小于外面溶液的渗透压,细胞内的水分子就会向 外渗透,使细胞发生萎缩,叫包浆分离,堵塞血管, 形成血栓。
教学后记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主要 《医用化学》,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5min)
(一)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下形成自由
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Nacl 的电离方程式为: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如强
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强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可逆的。电
离方程式用等号或箭头表示。
时的静水压叫渗透压。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5、渗透压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要有浓 度差。 二、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0min) 溶液的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30min)
(一)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1、等渗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
一、渗透现象与渗透压(30min)
1、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无机及有机化学,涵盖了医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无机化学部分:1.溶液和胶体溶液2.电解质溶液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5.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学部分:1.烃的性质和命名2.醇和酚的性质和命名3.醛和酮的性质和命名4.酸和碱的性质和命名5.碳水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6.脂类和氨基酸的性质和命名7.蛋白质的性质和命名8.核酸的性质和命名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
学生需要具备数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教师采用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和实验操作等环节。
平时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
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
医药化学基础教学大纲医药化学基础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医用化学教案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
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可加工性、耐消毒性等。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医疗器械(如导管、输液器、心脏起搏器等)、药物载体(如控释药物、靶向药物等)、组织工程( 如人工器官、生物支架等)。
反应速率与平衡
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反应平衡研究反应进 行的程度和方向。
03
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糖类的代谢与功能
糖类的种类与结构
介绍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与 性质,阐述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分 布和重要性。
糖类的代谢途径
详细讲解糖酵解、糖异生、磷酸 戊糖途径等糖类代谢过程,以及 这些过程在能量供应、生物合成 等方面的作用。
02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似的 化学性质的元素被归为一族。
03 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
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性、非 金属性、氧化态等。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01
化学键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分 子或晶体,化学键包括离子键、 共价键、金属键等。
分子结构
02
03
分子间作用力
医用化学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后续的临床医学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化学 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熟悉药物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为后续的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估方式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成果的全 面检验。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用化学教材的第四章“血液与循环”。
具体内容包含: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3. 学生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路线和作用,血型的交叉配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血液组成模型,血液循环图。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医院输血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兴趣。
2. 教材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详细讲解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ABO血型和Rh血型的特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血型的交叉配血原则,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以实际病例为例,讲解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实验手册上的相关练习,如绘制血液循环图,判断血型等。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血液循环路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血液的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2)绘制血液循环图,并标注主要器官。
(3)简述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 答案:(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血液循环图见板书设计。
(3)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病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加深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认识。
2024版医用化学教案共3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回顾•有机化合物概述•无机化合物在医学中应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药物合成及作用机制探讨•实验技能培养及实验操作规范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医用化学课程简介医用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与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
课程内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专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和技能,理解化学物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为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化学物质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学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030201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讲解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实验教学则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方面。
基础知识回顾0102 03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旋转。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被归为一族。
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态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分子结构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分子结构决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等,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体系,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等特点。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的分散体系,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等现象。
医用化学全册完整教学课件
02
溶液与电解质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01
02
03
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是 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 通常是液体。
溶液的性质
均一性、稳定性、透明性、 导电性。
溶液的浓度
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 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摩尔浓度等表示。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的定义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中DNA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而RNA则在蛋 白质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化学本质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其化学本质主要是 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的结构特点 酶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其活性中心往往由一些特定的氨 基酸残基组成,这些残基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相互作用 形成特定的空间排列。
磷脂代谢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 分,参与细胞信号传导
等生理过程。
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是胆汁酸、维生 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 前体,同时也参与脂质
运输。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为 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在体内经过转氨基、脱氨 基等反应生成新的氨基酸或其他 含氮物质。
最重要的功能物质之一。
05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01
核酸的组成
02
核酸的结构
03
核酸的功能
核酸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其中含氮碱基包括嘌呤和嘧啶两类。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 糖核酸(RNA)两类,它们分别由脱 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 DNA通常为双链结构,而RNA通常为 单链结构。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精选)
04
分析化学篇
Chapter
滴定分析法
01
02
03
04
酸碱滴定法
利用酸碱反应进行滴定分析,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滴定分 析,如高锰酸钾法、碘量法等
。
配位滴定法
利用配位反应进行滴定分析, 如EDTA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通过沉淀反应进行滴定分析, 如银量法。
重量分析法
通过具体案例(如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等)阐述细胞信号传导途 径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成果回顾
案例库的建立与完善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医用化学教 学案例库,涵盖了多个领域和难度等级,为教师和学生提 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缓冲溶液在血液、细胞培养等医学 领域的应用。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介绍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及分类方法。
配位平衡与稳定性
探讨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引入稳定常数的 概念及计算方法。
配位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计、生物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
03
。
挑战应对
为了应对未来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医学 和化学学科的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线
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广泛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案例应多样化,涵盖不同类 型的医学问题和化学知识,以提 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医用化学 》 教学初探
□刘 俊
【摘
要】 本文通过教材分析、 生源剖析、 教法探究、 学生反馈及成绩显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 对医用化学教学提出了一条有效的 教学途径。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作者单位】 刘俊,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40·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6 期
一定成绩, 都为当地经济和群众出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但 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出 面: 一是经营者取得的城市公交客运线路经营权有转让 、 租、 倒卖现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经营权是不允许私自分 配的,以确保规模经营、 公司化运作。 二是行业服务水平有 造成从业人 待提高。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和职工收入等问题 , 流动性较大, 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是 员队伍不够稳定, 管理权限出现空缺。 虽然国务院已经把城市公交的管理权 限划给交通部门。 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管理权限还没有从城 很多事情无法操作。四是存在 建部门正式移交给交通部门 , 安全隐患。一些地方对公交经营权监管不到位 , 没有考虑到 安全法规不健全,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 公交安全的特殊性, 差, 存在较大安全漏洞。 三、 发展城市公交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 一) 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保障城市公交健康发展 。 城 市公交是城市客运的主体 , 是克服城市化进程中人多地少 、 车多路窄等矛盾的必然选择 , 是城市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 公益事业。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城市公交发展予以高度 比如优先审批公交线路 、 城市道路秩序整 重视和积极扶持, 治优先等。 ( 二) 理顺关系, “大公交 ” 相互协调, 推动 的建设。 城市 公交建设所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要理顺关系 , 形成合 力, 共同推进公交事业的发展 。 建议政府从全局的高度 , 理 顺职能部门如城建、 规划、 公安等之间的关系, 促进当前困扰 公交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够早日解决 。 ( 上接第 140 页) 易记住。 3. 杂化轨道理论。这一理论是学生最难搞懂的 , 在讲解 中要告诉学生注意三点并写在黑板上 : 第一, 为什么要提出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 第三, 杂化轨道理论? 第二, 杂化轨道有哪些类型? 由于价键理论不能解释甲烷分子的 即无法解释为什么该分子中 形成及其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 , 4 个碳氢键性质的等同性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鲍林等人提 ; “杂化 ” 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就是混杂化合的意思, 杂化的目 , 的是为了成键能力的增强 因杂化后的轨道形状变得一端肥 大, 在成键时更利于轨道的最大重叠 ; 杂化轨道之间力图在 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 使相互间的排斥能最小 , 故形成一定 , sp3 、 sp2 sp 、 的空间构型 和 分别是正四面体 正三角形和直线 形。杂化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学中应用最为广泛 。 又如: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 渗透浓度, 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 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等计算则一定要在黑板上进 行推算和演绎,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往下走 , 学生才会明了, 也才能记得住。 首先应给出准确的定义 , 并 用公式表示, 然后用例题进行讲解演绎 。 比如, 渗透浓度: 这 不仅在化学上, 而且在医学上都是用得着的重要概念 , 应该 详细讲解, 并进行例题演绎。渗透浓度是指渗透活性物质总 的物质的量浓度。 这里需要向学生讲明三点 : 其一, 什么是 渗透活性物质? 渗透活性物质就是能够产生渗透现象的粒 , “总的” 子; 其二 是指所有的微粒的浓度 ; 其三, 这个浓度是 而不能用其他浓度表示 。 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 三)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这种教学法, 目前越来越受到 老师们的欢
是医科院校设置的一门重要基 医用化学又称医学化学 , 础课。医学本科院校通常分设无机化学 、 分析化学和有机化 学, 医学专科院校则把上述三门课程放在一块整合为一门课 程叫做医用化学, 即医学上常用的化学 , 它并不是化学的一 门分支, 而是专门为医学服务的一门普通化学课程 。 讲授这 门课的老师都有同感 , 付出了许多脑力和体力 , 学生仍然不 知所措, 依然叫苦连天,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上好这一 门课程,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是摆在化学老师案头的重要 生源剖析、 教法探究、 学生反馈及成 课题。本文从教材分析、 绩显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 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医用化学教学 的、 学生容易接受的有效途径 。 一、 教材分析 目前, 市面上出版的医用化学教材有多种 , 医学高等专 科学校使用的医用化学教材通常有三种 : 一种是由于敬海主 第 2 版, 另一种是由薛会 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医用化学 》 、 《 君 刘德云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医用化学 》 第 3 版, 还有 《医学化学 》 一种是由谢吉民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 5 版。 应该说上述三种教材各有千秋 , 各领风骚。 现在出版的教 材, 有的叙述详实, 表达准确, 但内容繁多, 学生不易掌握; 有 的提纲挈领, 言简意赅, 但近似大纲, 学生不易阅读。 根据教 “基础理论、 学大纲要求, 教材要着重介绍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 能” 强调 适当淡化学科意识 ” 本着以 必需、 够用为度, 以掌握概念、 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精神 , 以适应 21 世纪我国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 从以上大纲 要求和学生实际, 我们的教材既要短小精悍 、 突出重点, 又要 适应医学、 必需够用。可以说上述三种教材基本上是能够满 足要求的, 问题是老师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时数 ( 有的学校 是 84 学时, 有的学校是 72 学时, 有的学校是 48 学时) 对教材 进行有机的、 合理的取舍。不管怎样, 我们认为, 以下内容应 该作为必讲要点: 溶液, 电解质溶液, 缓冲溶液, 胶体溶液, 配 位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概述, 醇酚醚, 醛酮, 有机酸, 脂类, 糖 类, 含氮化合物。 二、 生源剖析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主要由三部份组成: 高中理科 毕业生、 高中文科毕业生和三校生 ( 中专毕业生、 职高毕业生 ) 。 , 和技校毕业生 这三类学生 除了高中理科毕业生有一定的 化学基础外, 其他的两类学生 ( 高中文科生和三校生 ) 都属于
化学功底较差, 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化学知识残缺, 学生。如何对这些同学进行有效的化学教育, 确实需要花费 一些心思, 开动一番脑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在教学 教法上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 或许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 果。 三、 教法探究 根据教材分析和生源剖析 , 我们知道要对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教育 , 教学教法是非常重要的。 单一的教学法是不能凑效的 , 有效的应该是多种教学法的综 合应用。 ( 一) 启发式教学法。从第一堂化学课开始贯穿到最后 一堂化学课结束, 都要启发学生, 激励学生重视化学, 学习化 , , , 学 热爱化学 因为化学是医学的基础 化学是医学的基石, 医学是半个化学, 化学与医学是密不可分的 , 如果学不好化 就想学好医学, 那是不可想象的。 同时, 我们相信每一个 学, 同学, 无论理科生还是文科生 , 无论化学基础好还是化学基 础差, 只要重视化学, 投入化学, 就一定能够学好化学。 只要 。“永不言输, 咬住青山不放松, 那你一定就能够获得成功 决 不放弃” 应该成为学习化学的座右铭 。 ( 二) 板书演绎教学法。这是医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主要 教学方法, 即: 在黑板上祥略得当的表述概念, 推导公式, 演绎 题解。应该说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 方法之一。这就要求老 师的板书布置要规范合理, 字体书写工整漂亮。例如: 酸碱质 子理论、 配位化合物、 杂化轨道理论等重要化学概念及重要化 学理论, 就应该在黑板上详细的阐述, 边讲边写边启发。 1. 酸碱质子理论。为研究酸碱的反应及性质 , 化学家们 提出了许多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有 3 种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凡是能 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 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 即 酸是质子的给予体, 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 了酸碱的范围, 而且解释了氨水的碱性 。 2. 配位化合物。由简单阳离子( 或原子) 和一定数目的中 性分子或阴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 并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 型所形成的复杂离子称为配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或配 位分子称为配位化合物。这个概念从定义看是比较复杂的, 实际上只要以一个物质为实例, 把它写在黑板上并分析它的 组成, 学生对定义就会豁然开朗, 了然于胸, 容( 下转第 2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