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不断发生变化,过去是“灌输”,教师教学生学,而现在是要大力实施人本主义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且课堂教学策略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九大课堂教学策略,仅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一、“多样化”策略

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选择对每节课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学定教、以学验教,不仅要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倡导如“情境设置”“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与“动手实践”等新的教学方法。

(二)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

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主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在讲授“函数的图象”“椭圆的标准方程”等内容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从而探究其本质特征,发现其形成定义。另外,在进行“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复习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形成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从而探究对比几种曲线的本质特征,从而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理解,使学生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复制过程,而不是干涩的、抽象的理解。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种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变式教学策略

所谓变式教学,即利用问题变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变式一般有过程性变式和概念性变式。过程性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

新课程理念倡导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基本技能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变。因此,变式教学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强化训练数学基本技能,培养数学思维有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以全方位的开放为前提,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多少老师愿意花时间去实施,究其原因,除了老师的能力原因外,那就是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学考压力、高考压力大,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教师只是急忙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无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无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效策略是将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以变式教学为例,它是传统教学的精华,是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

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这不仅能加强对数学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与新课程提出的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有距离的。传统教学只重视“变”的结果,对于“变”的起因和“变”的过程往往是忽视的。从新课程理念来看,变式教学的核心是变,其精华是要弄清“变的起因”“变的过程”“变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自觉的对新课程理念和传统教学的变式教学进行整合,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发现、设计、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发现与解决变式问题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直接呈现的效果相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别,更是能否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高效率学习方式的区别,也是反映数学教师的生成教学智慧的区别。在数学教学中将“过程与方法”融入传统的变式教学中,这是一条追求“双基”与“创新”双赢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四、“留白”与“补白”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新课标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可以像绘画艺术家一样“蜻蜓点水”,留出大片“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补充这些“空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参与感与创造感,

得到心理的满足。

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思考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现。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大胆假设,独立思考,放飞思维,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在知识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网络。在课堂上,把一些知识或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暂时的知识空白,让学生到课外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

五、示错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错误,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正视学生的错误,采取优化纠错策略,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示错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众错”和“公疑”集“思”广“研”,改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和掌握技能。

美国心理学家R.Bainbrdge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示错——纠错——发散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错中思,在思中悟。思源于疑,疑源于错,示错得当,当事者必会记忆深刻,对其他学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从而课堂的效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相结合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