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②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禹偁③《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①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②氅:chǎng。
③王禹偁(chēng),为人禀性刚直,不畏权势,因此多次得罪权要,一生屡遭贬谪,此文为其谪居黄州之作。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衣▲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①而.不知人之乐②烟云竹树而.已B.①不以.物喜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竹工破之.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2)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10.甲文是欧阳修贬谪滁州之作,乙文是王禹偁贬谪黄州之作,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快乐之情,但同中有异,选段甲主要通过议论,揭示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选段乙则主要采用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生活态度。
(2分)答案:7.(4分)(1)跟从、跟随;(2)以……为乐;(3)具体的、详尽地(4)同“披”,穿,披戴8.B9.(4分)(1)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5篇)
《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一】【甲】周亚夫军细柳(节选)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乙】汉高祖论三杰高祖①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②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
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21.《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冽冽: (2)佁然不动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 (4)尽溪,平坦如荠尽: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答案: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分)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使……受苦)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之杜少府之.任蜀州属予作文以.记之环而攻之.而不胜C.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而择其善者而.从之曹操比于.袁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八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学生版
八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 17 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沿:(2)不以疾.也疾:(3)发.大溪口发:(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1)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2)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
答案)
本文为部编八上课本中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练,旨在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练题目和答案:
题目一:
课本原文(课本第一页):
寂寞书生作弄侬,腿儿丛里荇菜空。
试译成白话文。
答案:
寂寞的书生让你玩弄,腿丛中的茭白菜却空空。
题目二:
课本原文:
曲径通幽处,竹密自成行。
过行而不语,影落教人惊。
草色遥看近却无,月明柳梢头。
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答案:
这段文字给人一种幽静、宁静的感觉。
曲径通幽处,竹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过路的人不言语,走过时看到自己的影子反射在地上,让人感到意外。
远看草地的颜色鲜艳,但走近一看却没有那么明亮,月光照在柳树梢头,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诗意。
题目三:
课本原文: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句话传达了何种意境?
答案: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宁愿像枝头的花朵一样,在温暖的环境中抱香而死,也不愿意被吹落在寒冷的北风中。
作者借花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危险环境的回避。
以上是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的题目和答案。
希望对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孟子三章》比较阅读(一)【甲】XXX发于畎亩之中,XXX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XXX吾举于士,XXX举于海,XXX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XXX:"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XXX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注①上:指XXX守成:保持已取得的成就。
③草昧:这里指混乱的时世。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XXX说举()于版筑之间(2)困于心,衡()于虑(3)创业与守成孰()难(4)徵与吾共安()世界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得之于艰难D.XXX与吾/共取天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回答上面的问题。
(1)【甲】文第一段连用排比句的好处是甚么?(2)【乙】文中XXX的治国思想与XXX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5.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XXX和XXX"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5篇)
《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一】【甲】周亚夫军细柳(节选)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乙】汉高祖论三杰高祖①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②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
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八(上)语文古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语文古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姓名:班级:座号: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注释)①汉:银河。
②企水:口渴求饮。
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信足,的确,确实。
荡累,消除烦恼。
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
悟衷,启发性情。
散赏,随便欣赏。
1.解释加点字。
(4分)①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 ②互相轩邈..轩邈__________③千翼竞.来竞_____________ ④鸡鸣不已.已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风雨/如晦,鸡鸣/不已3.翻译句子。
(5分)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分)②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2分)4.《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如何描绘“异水”的?(4分)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6-10题。
(12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古音yù)雪,武卧啮(niè)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d ǐ),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选自《汉书苏武传》)注:①律,即卫律,下文中的陵即李陵,卫律和李陵都是汉人后投降于匈奴。
②武: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并想劝降他,面对威胁利诱他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最终回汉,③羝,公羊,羝乳,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丈夫之冠也:___ ②以顺为正者:③乃幽武置大窖中:___ ④天雨雪: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3.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段文字,完成各题。
文段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文段二: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③,悟衷散赏④。
(取材于吴均《与施从事书》)【注】①企水;口渴思饮。
②春罗被径:春草覆盖着小路。
③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
④悟衷散赏:心有所悟,自由欣赏。
1.请为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B.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C.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D.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2.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3.“山水”在中国文人笔下颇有意蕴,两段文字通过描绘山水美景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文段二中哪两句礼赞了山水的作用?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②,还觅薜萝③。
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⑤争霞,孤峰限日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⑦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
山谷所资,於斯已办⑨。
仁智之乐⑩,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③还觅(mì)薛(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甲】太阳升起,林中雾气散开;云归,山洞昏暗。
山间的早晚变化多端,四季景色也不同,让人无尽的快乐。
野花盛开,幽香弥漫;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间的四季景色。
无论是早出晚归,每个时节的景色都不同,而乐趣却是无穷无尽的。
乙】夏天,长江水位高涨,难以通航。
有时,XXX急宣,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到傍晚才到达江陵。
这段路程长达1200里,即使XXX也难以快速到达。
XXX之时,湍急清澈的绿色潭水倒映着山峦,绝壁上长满了奇怪的柏树,悬崖上的泉水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清新繁茂,充满了趣味。
每到晴朗的早晨和寒冷的霜天,林中寒气逼人,涧谷肃杀,常常能听到高猿长啸,引人凄异,回荡在空谷中,悠扬哀怨,久久不绝。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XXX三声泪沾裳。
”前有庵。
从幔亭峰后崖悬梯两层,再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XXX转。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4分)⑴沿溯阻绝溯:顺着溯流向上走,遇到障碍不能继续向上。
⑵不及返XXX:没有时间回头看。
⑶属引凄异引:属于引人凄凉、异样的景象。
⑷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岩指的是幔亭峰后的崖,也就是说两者是同一个地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在这里行走了1200里,即使乘坐飞奔的车马也不能加快速度。
⑵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在登山的路上,急流汹涌地向下流淌。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XXX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甲文写的是三峡“四时之水”,分别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春水滔滔,夏水清凉,秋水澄碧,冬水悠悠。
XXX写的是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的山景,描绘了山中的竹林和山间的云雾,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专题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①禹②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④,倾崖返捍⑤,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⑥魄⑦。
(节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
②禹:治水的大禹。
③广:开阔。
④崇深:高深。
⑤捍:保卫。
⑥悸:惊动。
⑦魄:心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2)哀转久绝.(消失)(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4)窥.深悸魄(看,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甲】【乙】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示例: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13篇 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 D.如吾两人者耳.见虎丘本色耳.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参考答案:1.D 2.A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6.月色美好;幽静。
【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秘④。
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
④挡秘:阻挡撞击。
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2)遂两宿焉遂:________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于是、就。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
4.凶险湍急【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小石潭记》和《右溪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以.其境过清()(2)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 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 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 半游。”说的真对啊! (二)答案:
1 .①念:考虑、想到;②寝:睡觉③志:记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 2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 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
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 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 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 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 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A .欣然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B.放杖而笑强饮三大白而别 C.予欣然从之山间之朝暮也D.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 15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
与兴奋。
B .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
(=)【答案】:
(1)①但:只②徙:调任(2 ) D (3 )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②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
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12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A征.于色()B而后喻.()C被.服以立()D卒.得反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万钟于.我何加焉B.曾益其.所不能\\其.真不知马也C.由宋君观之.\\庖丁之.见牛也D.发于声,而.后喻\\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3、甲乙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谈谈。
4分14、请为甲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补充一个课外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2分1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甲文的作者孟子便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请你选择百家中一种学派,完成下列表格。
4分参考答案:1 、 A 征验、表现B 明白C 通“披”D终于,最终。
2 、 D3 、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天下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了。
4 、①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短文两篇》练习题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3分)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答:①绝:_______ ②发: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答:[甲][乙] 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听意思。
(4分)⑴沿溯阻绝溯:⑵属引凄异引:⑶不及返顾顾:⑷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4分)(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 _”和“_______ 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 _ ”。
(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B、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3.答: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⑴月色入户.。
户__________________⑵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_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_________________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____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10.【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⑴写月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练习参考答案:一、欧阳修《醉翁亭记》参考译文: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3.(3分)B4.(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二、《徐霞客游记(节选)》参考译文:登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
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
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
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
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
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6.(4分)⑴逆流而上⑵延长⑶看,回头看⑷就是7.(3分)A8.(4分)⑴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⑵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9.(5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三、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