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课程主题:《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难点)教学内容进门测试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之下。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形容装腔作势,活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课堂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互动精讲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背景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重点字音字形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例题精讲】例1.填空。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文言《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文中景物的突出特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
【品读学习】(一)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他还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2.文章体裁骈文,也称“四六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南北朝,唐宋古文运动后渐衰。
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两两相对;(2)语言上,重视辞藻的华丽,多用典;(3)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
3.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其稿,免其职。
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去隐居。
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与朱元思之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富春江,处中国浙江省中部,全长110公里,两岸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更兼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画卷增色生辉。
富春江一带昔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的一幅《富春山居图》绘写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将它的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把握文章内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āo )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派遣.( ) 殉.职( ) 狭隘.( ) 热忱.( ) 纯粹.( ) 鄙.薄( ) 拈.轻怕重( ) 漠.不关心( ) ()承担. )挑.剔 ( )重担. )挑.战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 )②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 )③热情。
忱,情意。
( )④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 )⑤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⑥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⑦(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益,更。
( )⑧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 )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初识文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诗词代表作主要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3.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深入探究,勾画圈点析性格担1.默读全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回答问题: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2.四个段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于 1939年12 月21日,原文标题为《学习白求恩》,在编人《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你认为“学习与“纪念”哪个词更符合当时毛泽东写本文的初衷?★任务二:深入探究,再识精神学对比4.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目标】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1.能通过学习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历史发展的全面性(唯物史观)。
2.能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欧洲殖民者侵占澳门和台湾等史实,将明朝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3.能通过分析史料,总结、归纳史料,从而得到对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对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史实作出客观评价(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通过对课堂小结升华,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问题导学】1、明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措施3、明朝对外关系的主要表现4、郑和下西洋的影响5、明朝时期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表现6、清朝的崛起过程。
【概念阐释】明代内阁制: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君主专制的加强的产物,皇权政治的派生物。
【知识构建】【史料研读】(2022.1·云南学业水平·31)(4分)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
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
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根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4分)A.中国是丝银贸易受损的一方B.德川幕府取消了锁国政策C.政局变化影响中国外贸发展D.西方殖民者主导丝银贸易6.(2023春·河南驻马店·高二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校考期中)《明史·土司传》记载说,土司“必假我爵禄,宠之以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唯命”,若朝廷调遣繁多,则“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
第12课_红军长征导学案
第12课红军长征(导学案)一、学生预学1、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2、通过预习生成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动答疑3、整理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相其他小组或老师寻求帮助【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开始与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内容及其伟大意义,理解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
2、感受长征精神、感受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作用、感受革命家的人格力量。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习难点】遵义会议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知识体系梳理】阅读课本59—62页。
(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1.原因:红军失败,被迫进行。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出发开始长征。
红①红军向湘西前进,冲破了敌人的,渡过湘江,损失过半。
②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
军时间:年月,2.经③遵义内容:解决了,取消了。
不会议肯定了 , 增选。
过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怕这次会议挽救了。
④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打乱了。
远⑤红军巧渡,跳出了。
⑥红军强渡,飞夺。
征⑦红军又翻过大,通过,进入甘肃。
①年月,党中央和方面军到达革命根据地的。
难 3.胜利②年月, 方面军和方面军,到达 ,同前来的方面军会师.红三大主力回师,标志着。
4.长征的意义: ,。
【我的疑问】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上交老师二、展示交流(相互检查)三、预学反馈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他们应该去 ( )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北吴起镇D.甘肃会宁3.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三湾改编4、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四、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红旗飘,军号响。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导学案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和签订时间;2.列举明清反侵略的斗争;3.分析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培养不畏强暴的民族斗争精神。
重难点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难点:《尼布楚条约》的意义课前预习1.读课文,勾划重点,然后完成丛书[知识结构]。
2.将丛书“知识结构”中的知识点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
导入新课“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但明清时期,日本、荷兰、沙俄等国侵略者先后侵入我国边疆。
我国军民奋起反抗。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前面我们学了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与金的战争、元灭金、元灭南宋有没有说“侵略”与“反侵略”,为什么?连线:戚继光保卫祖国东北东北边疆康熙皇帝收复台湾郑成功抗击倭寇其中,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上述哪一事件?课堂进行时一、戚继光抗倭1.说说说说“倭”指哪个国家?“倭寇”又指哪些人?2.明朝中期,倭患为什么日益严重?戚继光为什么抗倭?3.明政府为什么任命戚继光抗倭?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是谁的诗句?其中“海波”是指什么?表达了他什么决心?从中感受到他的什么高尚情操?4.戚继光用什么军队抗倭?这是什么人组成的新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戚继光为什么不用明朝军队抗倭?5.戚继光在浙江一带率军与倭寇展开激烈战斗的地点是哪里?取得了哪些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后,戚继光又奉命率军到哪些地方抗倭?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在课文中找出评价戚继光及其抗倭业绩的一句话。
为什么没把岳飞、文天祥也称为民族英雄?7.概括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组建;大捷;配合过渡:“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还我……”这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向入侵者提出的严正声明。
必修2专题四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4.认识
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具体表现在:
A、山东省和安徽省B、安徽省和四川省
C、四川省和山东省D、安徽省和江苏省
3、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土地所有制形式 ②经营管理方法 ③生产经营的权利 ④产品的分配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在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史上,每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 据”的道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位领导人在农村问题上的相似之处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合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7、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33.9万家,从业人员2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
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
【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
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
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第12课《唐诗五首 黄鹤楼》导学案7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黄鹤楼》导学案一、积累诗文:与黄鹤楼有关的诗文有哪些?二、检查预习:1、正音:隅.()费祎.()憩.()遂.()茏苁(...)巍峨..()倚.()闼.()坐窥.()井邑.()荆.吴(三、翻译课文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
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四、探究学习分析课文1.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 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2.开头交代黄鹤楼名字的由来,引用神话传说有什么好处?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4、作者对黄鹤楼景物描写的顺序及其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5、课文以哪个字贯穿全文?并说说理由。
6、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本文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五、当堂训练:①解释下列加点字:西南隅.()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述异》之.志()耸构巍峨()高标茏苁()()上倚.河汉()()重檐翼.馆()四闼.霞敞()()亦.荆吴形胜之最.也()()()②翻译句子(1)遂以名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⑴《黄鹤楼》节选自,作者,一作,朝人。
⑵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江西南昌的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3)《黄鹤楼》一文中,哪几句突出了黄鹤楼的巍峨高大?(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于园》导学案一、检查预习:1、正音:门钥绝壑槛葆、螺蛳深邃啾唧颓然碧窈2《于园》选自_____作者____,字__、___,号___,___(时期)文学家,著有__________等.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晚明小品的代表作之一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历史功绩。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大一统”;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势力强大,地方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内容:提出,规定诸侯王除以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影响: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1)接受董仲舒“ ,”,把儒家学说立为,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平抑物价;3.作用:使国家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四、北击匈奴1.汉初与匈奴关系(1)背景:匈奴首领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
(2)关系:对匈奴实行“ ”。
2.汉武帝时北击匈奴(1)原因:西汉强盛起来,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第12课“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导学案
第12课“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巴黎公社的建立过程和“五月流血周的”的基本史实。
2、从《国际歌》中,领悟这首世界无产阶级战歌的战斗精神。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夺取权力的尝试——巴黎公社运动的爆发1.背景(原因):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资产阶级对外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爆发:______年3月,临时政府的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引发巴黎人民起义3.建立政权----巴黎公社(1)时间:(2)措施:A.政治上: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B.经济上: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_管理(最能体现巴黎公社代表________的利益)。
实行一系列保护利益的经济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
C.文化教育上:实行义务教育。
4.性质:代表利益的政权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具有社会主义色彩,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
二、血染巴黎——巴黎公社运动结果1,背景:梯也尔与相勾结,向巴黎发动进攻,巴黎人民英勇抵抗。
2,抗争: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近200名战士在拉雪兹神普公墓壮烈牺牲,这就是悲壮的“”(标志着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3、我们应该学习公社战士坚强勇敢、不怕牺牲,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斗争到底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响彻世界的歌声——《国际歌》1、背景:______________的失败。
1、作词:公社成员、诗人,创作了名为______________的诗歌。
2、作曲:法国工人音乐家为诗歌谱曲3、意义:成为一首全世界的革命战歌。
(二)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社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
公社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实行义务教育,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等。
材料二:1871年5月27日下午4时,5000名敌人向基地扑来。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写作背景:《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3.重难字词:论.语( l ún )不愠.( y ùn )吾.( w ú ) 三省.( x ǐng )逾.矩( yú )罔.( w ǎng ) 殆.( dài )箪.食( d ān )好.之( hào ) 乐.之( lè )曲肱.( g ōng )笃.志( d ǔ )如斯夫.( f ú ) 4.词语解释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w èi ,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w éi ,动词,担任,充当) (3)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4)其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可译为“他们的”)3.古今异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正值。
今义:亭子)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1.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学习,知道儒学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立足家国情怀,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削弱地方势力设问1:汉武帝为削弱地方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1、的实施(1)背景: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提出者:主父偃(3)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由皇帝制定封号。
(4)推恩令的作用:推恩令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维护了国家的。
2、建立制度(1)背景: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刺史权力:代表中央地方官员和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易错点:是监察中央官员;刺史是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
自主学习任务二加强经济管控设问2: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1、农业(1)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3、商业(1)背景: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他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主学习任务三尊崇儒术设问3:汉武帝在思想上有什么烦恼?如何解决?核心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第12课 保护文物 (导学案) 人教版(2012) 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2课保护文物(导学案)一、课前导学1.观看以下两幅图片,你对保护文物有什么看法和思考?中国故宫埃及金字塔2.请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文物?–文物有哪些种类?–为什么要保护文物?二、学习内容1.文物保护是什么?–文物保护是指通过人类的努力,保护研究、归属、和文物本身的完整,延续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物?–保护文物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始:•尊重文物,不要在文物周围乱扔垃圾或涂鸦;•热爱文物,参观文物时,不要随口乱说和破坏文物;•支持和参与文物保护项目;•宣传和教育他人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3.我国对文物保护的措施–我国对文物保护的措施很多。
我国的文物保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立法保护:我国制定了法律法规,对文物保护、管理、使用做出了详细规定。
•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和管理:国家大力支持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文物保护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更新和维修保养。
•组织文物保护专业队伍:我国成立了国家文物专家委员会、文物鉴定委员会等专业组织。
•强化文物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加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保护文化建设。
三、课后练习1.周末去博物馆参观文物,回来写一篇心得体会,体现你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2.代表中国外交的“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物,你知道有哪些措施对其进行了保护和防范破坏吗?请做一份调查研究。
3.B市有一处历史古迹,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和人为破坏,已经面临着无法挽救的毁坏。
你应该怎么做来帮助保护这处文物呢?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发给当地的文化保护部门。
四、思考题1.文物保护的问题不仅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人类社会文明共同的责任。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2.你认为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文物保护,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提出你的建议。
五、延伸阅读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国国家博物馆3.美国国家文物保护局六、参考答案略。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素养目标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学法指引对比手法及其作用1.概念: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做比较,形成反差,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2.作用: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或人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或人物的本质特征,强调主题思想,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背景简介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
1938年3月,他率领医疗队抵达延安,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他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
1939年冬天,在抢救伤员时,他因手指被割破受到感染而不幸逝世。
同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发表了这篇文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纪念白求恩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晋察jì()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2)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pài qiǎn(),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3)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xùn zhí()。
(4)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dònɡ j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5)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xiá ài()民族主义和xiá ài()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学前抽查】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3.知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成就和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学生自学自研】(独学预习)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2.含义:3.历史地位:4.确立过程: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6.全国建立的五个自治区:7.当今社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8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二、共同繁荣发展1.我国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采取的措施:2.我国对西部实施的战略: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就:【课堂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的政策合乎国情,顺应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板书设计】【基础知识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共同繁荣 D.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2.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
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A.民族区域自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科教兴国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主持人宣读了当晚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名单。
以下选手不是来自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A.广西壮族选手B.新疆维吾尔族选手C.宁夏回族选手D.云南白族选手4.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民族团结B.达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C.维护祖国统一D.促进民族和解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实行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导学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5)展示汇报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学习
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学法
指导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学 案
修 订 栏
学
习
流
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导新
1)自我解答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2)导入新知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5)启发引导
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
三、自我提升
拓展延伸
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4)讨论探究
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5)展示汇报
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一课时文本感知诊断性测试1. 潜 hè qiè dié沥衰 jiǒng 慷 dǒu wù2.A 点拨: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迴”应为迥,“即”应为既3.更加 2.刻 3.劳苦的样子 4.差得远 5.空闲 6.偷看4.D.点拨: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异。
5.〔1〕比喻〔2〕比拟〔3〕比喻〔4〕反复点拨: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望闻问切”这种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6.〔1〕记叙〔2〕描写〔3〕描写〔4〕议论抒情点拨: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7.〔1〕√ 〔2〕╳ 〔3〕√ 〔4〕√ 点拨:本文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是一篇很精粹的散文。
8.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第二课时文本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1〕“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2〕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兴盛起来的方法。
〔3〕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说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2.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3.学者: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
革命家: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4.要点: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重点语段阅读5.直接点题。
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6.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7.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8.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9.废寝忘食10.“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C 点拨:A项“锲”应读qiè; B项“弥”应读mí,“校”应读jiào ; D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2.B 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3.〔1〕藉——籍〔2〕栽——裁〔3〕棵——颗4.〔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城区二十中小学部(四)年级(语文)雅学案
课题:12* 大自然的启示课型:略读课课时:2 课时(第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第2课时(预展、大展示、评学)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我能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养成阅读科普读物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养成阅读科普读物的好习惯。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你一定能过关!)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遭殃(yānɡyànɡ)扫帚(zou zhou)土壤(rǎn rǎnɡ)腐烂(fǔfù)
关键(jiàn jiǎn)机翼(jìyì)简略(nüèlüè)鲸鱼(jīnɡ jìnɡ)
二、我知道应该把哪两个词语连起来。
性能友谊增进优秀
优惠成绩收入增加
增强优良价格活力
★★发展能力(相信你能行!)
课外读一读关于仿生学的内容,我知道人类从大自然中有所启示有所发明的事例。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