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管理之父
十位管理人物及评价
![十位管理人物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d7aea7204a1b0717ed5dd26.png)
十位管理人物及评价1.马文•鲍尔。
现代管理咨询之父,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创建人,现代欧美企业经营哲学的领导者,CEO的精神导师。
对于理想的愿景,马文有坚定,清晰,精确的描述:“我们没有顾客我们只有客户;我们不属于哪个行业,我们是一个专业;我们不是一家公司,我们不是在做生意,我们是一个专业机构;我们没有员工,我们只有一起共事的同仁;我们没有业务计划,我们只有远大志向;我们没有规则,我们只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只是管理顾问,我们不是企业家,管理者,内部人,也不是猎头.”麦肯锡现总裁戴颐安总结,“马文的一生展示了执着可以产生的巨大能量.”在马文漫长的一生中,所有认识他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不变的马文,他是那样执着于麦肯锡的理想与信念.除了对职业精神的认真坚持,马文所笃信的麦肯锡原则都不容妥协.马文坚持发展年轻的商学院精英成为管理顾问,他相信对高层顾问的价值,智商,创造力与系统训练比经验更重要,他的坚持后来成为行业的普遍实施,一直延续至今。
2.玛丽•帕克•芙丽特。
管理理论之母,一辈子未婚的传奇女性,是一位具有重大建树的一流学者,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哲学方面都有着极高的素养,称为“管理学的先知”。
另出版了同名书籍。
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芙丽特立足于社区组织的政治分析。
长期的社区工作经验,使她形成了公民合作的政治理念。
在政治哲学方面,芙丽特是19世纪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思想传人。
芙丽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就是对托克维尔理论的具体实践。
社会资本理论是芙丽特的合作组织理念在当代的发展和深化,两者在精神气质上一脉相承。
芙丽特为何要从政治哲学转向企业管理,这是理解她的一个关键。
在芙丽特丰富多彩的一生中,她一直勇于挑战常规思维,尤其是在生命的晚年,她毅然决定改变学术旨趣,从潜心研究了大半辈子的政治科学中抽身,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企业管理的研究中。
芙丽特在企业组织中建构她的和谐社会。
在芙丽特逝世后的日子里,她所开辟的这条通过企业组织的民主化管理来促进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变革的道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她也因此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曾仕强 简介
![曾仕强 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f2795090740be1e650e9a37.png)
曾仕强
曾仕强,获美国杜鲁们州立大学 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 哲学博士。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 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历任台 湾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在教学、研 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 越的成就。
◆被业界称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 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 ◆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 授之一 ◆台湾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 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 ◆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 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 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学术研究
中、美、日管理比较 • 易经管理 •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 • 人际关系与沟通 • 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 • 人伦关系与理大道》、 《胡雪岩经营 管理专题》、 《三国演义的 道理》等。
授课风格
•
幽默、风趣、亲切、 有中国特色、合乎中 国的国情、深刻的挖 掘着中国人性与文化 的深层含义。
谢谢观赏!
中国式管理的思想
![中国式管理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0f7f6405acfa1c7aa00ccfc.png)
★讲师简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式管理之父,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成功》杂志首席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被业界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被《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欢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企业总裁、总经理★企业其他各级管理者★政府各级领导★从事其他各种管理工作者★中国式管理的研究者★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领悟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智慧2.掌握中国式管理的完整架构3.形成完整的中国式管理思维4.学会用中国式的手法进行管理★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中道管理的思想体系1.科学不是整全的2.哲学、宗教也不是整全的3.道是整全的学问4.偏道与中道5.中道管理的六个组成第二讲虚以控实—虚以控实的道理(上)1.虚以控实的道理2.管理有两个层次3.管理哲学即是管理之道4.M理论代表管理哲学第三讲虚以控实—虚以控实的道理(下)1.管理以修己为起点、以安人为目标2.管理要分清本末、轻重、先后、缓急3.从格物致知着手、以诚意来正心4.德本才末,是选用人才的可靠标准5.知变不知常,妄作凶6.把经营理念当做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第四讲虚以控实—管理有两个极端(上)1.大家各执一端以自耀2.管理者先求头脑清楚3.最好先要求自己归零第五讲虚以控实—管理有两个极端(下)1.摆脱极端以讲求中道2.执两用中才能够合理第六讲虚以控实—管理的理念导向1.企业管理的历史2.举一隅应该以三隅反3.真理并不在二者之一4.日本率先采用理念导向5.美国企业也陆续跟进第七讲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精神(上)1.人性要受到尊重2.约法三章是重点管理3.约法三章的精神4.约法三章是管理非常重要的法则5.三是一至五奇数中点第八讲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精神(下)1.管理的原则要首先确立2.把管理的原则加以归纳3.管理原则的理想程度4.管理原则的基本要领第九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演进(上)1.管理的对象是人员2.X理论的几个假设3.霍桑研究的大启示4.Y理论有新的假定第十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演进(下)1.管理人性化的趋势2.人性管理的特性第十一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M理论(上)1.人性问题源远流长2.中庸是天人合一论3.中庸表示恰到好处第十二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M理论(下)1.M理论即中道管理2.人性管理的M理论第十三讲约法三章—M理论有三个向度(上)1.“情、理、法”与“仁、义、礼”2.仁为安人之道3.义为经权之道4.礼为絜矩之道第十四讲约法三章—M理论有三个向度(下)1.M理论三大要项缺一不可2.M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3.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第十五讲约法三章—M理论三大要项(上)1.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2.将心比心3.安有各种不同状态第十六讲约法三章—M理论三大要项(下)1.虚安也是一种手段2.经权为致安的途径3.变时要以安为前提4.随时都应将心比心第十七讲约法三章—M理论的实际运作(上)1.管理必须制度化2.制度一定要合理3.制度要自生自长第十八讲约法三章—M理论实际运作(下)1.制度要适时修订2.依制度权宜应变3.务求人人都能安第十九讲易知易行—M理论合乎人性(上)1.M理论是易知易行的2.人性是可以塑染的3.安宁是人性根本需要第二十讲易知易行—M理论合乎人性(中)1.人性要多求安而应变2.将心比心是人性的需求3.人性喜欢简单明了4.易知易行是人性的需求5.M理论把安人作为最高目标6.M理论讲求合理应变第二十一讲易知易行—M理论合乎人性(下)1.M理论讲求将心比心第二十二讲易知易行—M理论贵在实践1.真正的管理功夫在行2.知识要配合实践3.坚持原则求合理应变4.圆融和谐效果才会好5.知识与实际永远存在差距第二十三讲易知易行—M理论大同小异1.实践的结果各有一套2.行的结果要虚心检讨3.时刻不忘以人为本4.管理无统一的模式5.慎始善终求己安人安★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如此缓慢?中国企业的管理突围之路究竟在哪里?中国人、中国的企业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中国式管理无疑是管理者们需要探究的方向,但是其核心究竟是什么?☆中道管理是中国式管理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不掌握中道管理,无以掌握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和全貌。
[管理学]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
![[管理学]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https://img.taocdn.com/s3/m/2c0d2d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7b.png)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
日本管理学家占部都美在《现代管理论》(日文名为《近代管理论》)中称:“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
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今天的经营管理理论打下了根基。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管理学书籍,在以往对巴纳德的介绍往往过于简略,致使我们对这位大师的了解不够多。
关于巴纳德的“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称谓,人们有时候会产生疑惑,因为类似的桂冠往往被赋予德鲁克。
这一疑惑来自于两个模糊区间:一是时代概念的模糊,二是学理概念的模糊。
一般来说,管理学的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当代管理学。
按照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派,也有人称其为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管理时期。
巴纳德属于第二个时期(即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而德鲁克属于第三个时期(即系统管理时期)的代表。
在汉语中,“现代”与“当代”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往往混同。
从学理上看,巴纳德的贡献,主要是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组织理论上的创新。
而德鲁克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上和文化上的贡献,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
所以,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而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二者之间有着一定差别。
协作系统论研究管理必须从研究组织开始,巴纳德以前的组织理论,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偏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对组织中的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霍桑实验起,管理学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并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但是,霍桑实验的主题是人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对正式组织则有所忽视。
这种组织理论的缺陷,直到巴纳德时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
社会的各种组织,不管它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还是企业的、学术的,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5034d05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d.png)
一、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现任: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学历: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学位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二、成中英:专研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的创始人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东西方大学校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
于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七○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后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被称为“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成中英教授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的专业领域是中西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其治学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宏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
著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三、杜维明:新儒学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
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并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世界级大师名单汇总
![世界级大师名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d16972c43323968011c92f8.png)
世界级大师【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伊戈尔〃安索夫-- 战略管理之父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之父,20世纪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3位人物之一彼得〃圣吉-- 学习型组织之父,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威廉〃爱德华兹〃戴明-- 质量管理之父大前研一 -- 日本战略之父罗伯特〃布莱克-- 管理方格理论的创始人简〃莫顿-- 管理方格理论的创始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弗雷德〃卢桑斯-- 权变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弗雷德〃菲德勒-- 权变管理创始人爱德华〃劳勒-- 人力资源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期望激励理论提出者莱曼〃波特--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期望激励理论提出者维克托〃弗鲁姆-- 期望理论的奠基人, 国际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马克斯〃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劳伦斯〃甘特-- 甘特图的发明者,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之一莫里斯〃库克-- 科学管理的早期研究工作者之一,泰罗的亲密合作者卡尔〃巴思-- 泰勒的嫡系追随者,科学管理的先驱者哈罗德〃孔茨--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海因茨〃韦里克 --SWOT矩阵的创始人,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管理和行为科学教授哈林顿〃埃默森 -- “科学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传播效率主义的先驱者哈罗德〃凯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归因理论的发展者肯尼思〃安德鲁斯 -- SWOT分析法的创始人罗伯特〃欧文 -- 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迈克尔〃哈默-- 企业再造之父,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乔治〃埃尔顿〃梅奥-- 行为科学学派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斯金纳 --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亚伯拉罕〃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阿曼德〃费根堡姆-- 全面质量控制之父比尔〃史密斯 -- 六西格玛之父【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 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安东尼〃罗宾-- 当今世界第一名成功导师戴尔〃卡耐基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罗伯特〃T〃清崎-- 著名财商教育专家,理财的“金牌教练”、"百万富翁的教父" (我的財富啟蒙導師!!!)陈安之 -- 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 现代营销学之父杰罗姆〃麦卡锡 -- 4P理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著名的营销学大师(千萬要記住麥卡錫啊!差點被一些書誤解)【经济学家】艾伦〃格林斯潘 -- 天才的银行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保罗〃萨缪尔森-- 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好像是去年死的那個薩繆爾森?)大卫〃李嘉图 -- 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富兰克〃奈特--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芝加哥学派创始人(恩,芝加哥學派。
管理学的代表人物
![管理学的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33c3ad140b4e767f5acfce94.png)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1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
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
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
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
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
(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
(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
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2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
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被称为“管理学之父”的是谁!?
![被称为“管理学之父”的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8f801d821eb91a37f0115cb5.png)
被称为“管理学之父”的是谁!?
1、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丙辰年)—1915(乙卯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将管理分为四大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其理论的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2、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11.19~2005.11.11),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被人们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代表作有《德鲁克论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九十年代的管理》等。
彼得·德鲁克的十大管理兵法:1.“分权与授权”才能引发学习动机。
2.用成效来管理,用目标来管理,而非用监督来管理。
3.不连续时代的现象: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取代个别经济,政府魅力式微。
4.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
5.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达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会责任”。
7.公司经营不能炒短线。
8.化社会问题为商机。
9.组织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领导人。
10.家族企业妨碍企业进步。
1。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https://img.taocdn.com/s3/m/8eb1bf0d7cd184254b3535af.png)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
日本管理学家占部都美在《现代管理论》(日文名为《近代管理论》)中称:“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
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今天的经营管理理论打下了根基。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管理学书籍,在以往对巴纳德的介绍往往过于简略,致使我们对这位大师的了解不够多。
关于巴纳德的“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称谓,人们有时候会产生疑惑,因为类似的桂冠往往被赋予德鲁克。
这一疑惑来自于两个模糊区间:一是时代概念的模糊,二是学理概念的模糊。
一般来说,管理学的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当代管理学。
按照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派,也有人称其为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管理时期。
巴纳德属于第二个时期(即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而德鲁克属于第三个时期(即系统管理时期)的代表。
在汉语中,“现代”与“当代”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往往混同。
从学理上看,巴纳德的贡献,主要是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组织理论上的创新。
而德鲁克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上和文化上的贡献,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
所以,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而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二者之间有着一定差别。
协作系统论研究管理必须从研究组织开始,巴纳德以前的组织理论,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偏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对组织中的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霍桑实验起,管理学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并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但是,霍桑实验的主题是人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对正式组织则有所忽视。
这种组织理论的缺陷,直到巴纳德时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
社会的各种组织,不管它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还是企业的、学术的,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语录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e3b483b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d.png)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语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语录01、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管理学名人
![管理学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f06738d6ad51f01dc281f114.png)
管理学中名人汇总1.肯尼迪和迪尔(美)-《西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礼仪和庆典。
2.斯隆(美)-斯隆模型,他是美国通用汽车常务副总裁,使用事业部形式使得工厂发展,成为事业部的典型。
3.古立克(美)和厄威克(英)-《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 1937年提出POSDC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4.厄威克(英)-《管理的要素》,还提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专业化,目标,协调,职权,职责,明确性,联系性,一致性,平衡,管理宽度,5.梁启超-《论艺书》,1896年首次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6. 张金鉴-《行政学典范》,1979年提出15个M,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资、组织、工作方法、指挥、激励、沟通、士气、和谐、时间、空间和改进。
7.赫茨伯格-《工作的激励因素》,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因素论,能对工作积极性产生激励的叫激励因素,另一种叫保健因素,比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条件等,两种因素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8. 弗罗姆(美)-《工作与激励》,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又叫期望效价理论,介绍可能结果和个体对可能结果的需要程度的影响。
对于工作要做到①合理设置目标,②管理层要注意员工的需要,尽量使报酬和需要对应,③贯彻功计原则。
9. 马洛斯-《人的动机理论》,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
10. 斯金纳-《语言行为》,提出强化理论,又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修正理论,将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同时他是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主张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进行管理。
11.亚当斯(美)-《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提出了公平理论,也叫社会比较理论,取得报酬后人们关心自己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12. 彼得(美),提出木桶原理,他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面临一个共同问题,构成组织的各部分是优劣不齐的,劣势部分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
13.梅格雷戈(美)-《企业的人性方面》,1957年11月提出X理论——Y理论,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环的,一般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惩罚等才能是他们努力完成给定工作,Y理论则反之。
管理学名人盘点
![管理学名人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93197e02d276a201292e9a.png)
斯塔西。亚当斯
管理心理学家
公平理论
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与他人,历史,自己的过去比较。
赫伯特。西蒙
1916-2001
决策理论学派
《思维的模型》
1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标准并非是“最优”。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及智能。
1841—1925
管理理论之父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理;4管理五要素问题。
马克斯。韦伯(德)
1864—1920
组织理论之父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整合——双赢
库尔特.勒温
1890-1947
心理学家
变革三步骤、场论
变革三步骤:解冻、变革、再冻结。
场论:群体行为是错综复杂的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互动和力量,这些互动和力量不仅影响群体结构,而且改变个人行为.一个群体永远不会处于均衡的稳定状态,而是处于相互适应的持续过程之中。
穆尼
1884-1957
《工业,前进!》(与赖利合作)
波特
1947生人
战略管理专家
《价值优势》
他对于竞争战略理论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并在《竞争战略》艺术中,明确地提出三种通用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
泰勒及三大试验
![泰勒及三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a2e80d96f1aff00bed51e3a.png)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三大试验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上作证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这个人就是泰勒,管理思想发展史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
生平简历1856年,3月20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生于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
在接受中学教育后,进入埃克塞特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专科学校学习。
1874年,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不久,因眼疾辍学。
1875年,进入费城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当模具工和机工学徒。
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Midvale steel Works)工作。
从机械工人做起,历任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等职,他在该厂一直干到1897年。
1881年,泰勒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为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同年,在米德瓦尔开始进行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经过两年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
1883年,通过业余学习,获得新泽西州霍肯博的史蒂文斯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位。
1884年,担任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同年结婚。
1886年,加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1890年,离开米德维尔,到费城一家造纸业投资公司任总经理。
1893年,辞去投资公司职务,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
此后,他在多家公司进行科学管理的实验。
在斯蒂尔公司,泰罗创立成本会计法。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2dd19f5fab069dc502201c7.png)
一、三大管理学之父:泰罗、法约尔、韦伯二、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其科学理论包括: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三、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理的归纳上: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六种基本活动是:(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5)会计活动,指货物的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四、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其特点表现为: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的要求来任用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影响四、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五、战略环境分析是为战略决策和选择服务。
包括:1.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大致可以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2.行业环境——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入侵者研究、替代品生产商研究、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3.竞争对手。
世界级大师名单
![世界级大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d32e362d453610661ed9f415.png)
比尔·史密斯 -- 六西格玛之父
【成功学家】
拿破仑·希尔 -- 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
安东尼·罗宾 -- 当今世界第一名成功导师
戴尔·卡耐基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
罗伯特·T·清崎 -- 著名财商教育专家,理财的“金牌教练”、 "百万富翁的教父" (我的財富啟蒙導師!!!)
【金融投资家】
彼得·林奇 -- 第一理财家、首屈一指的基金管理者、投资界的超级巨星
本杰明·格雷厄姆 -- 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
查尔斯·亨利·道 -- 琼斯指数发明者和道氏理论奠基者
吉姆·罗杰斯 -- 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环球旅行传奇投资家
乔治·索罗斯 -- 金融杀手,量子基金会创始人 (索羅斯可能是最恐怖的投資家了!亞洲金融風暴的始作俑者!)
鲍勃·辛普森 -- 克洛斯提柏石油首席执行官,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30名CEO之一
查尔斯·埃尔根 -- 回声星通信公司(Echo Sta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30名CEO
弗雷德·古德温 --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有一位极富英雄主义色彩的CEO,称为“并购大师”,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30名CEO之一
戴维·帕卡德 -- 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硅谷创业的元老人物,一代产业巨子
卡莉·费奥瑞纳 -- 世界第一女CEO,惠普公司前总裁
保罗·高尔文 -- 摩托罗拉之父, 移动电话之王
孔翰宁 -- 德国软件公司SAP首席执行官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 -- 墨西哥的电信巨子, 全球第三大富豪
约翰·钱伯斯 -- 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互联网先生
三大管理之父
![三大管理之父](https://img.taocdn.com/s3/m/106edc254b35eefdc8d333ba.png)
三大管理之父、梅奥(霍桑实验)及全面质量管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王江华收集整理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2)科学管理 (5)管理过程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6)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9)霍桑实验 (13)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15)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戴明奖 (19)全面质量管理 (21)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生于1856年3月20日,他去世的日期是1915年3月21日。
巧合的是,泰罗逝世的那天是他刚刚度过其59岁生日的第二天。
他的墓碑位于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烟囱的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泰罗是带着郁闷的心情离开这个世界的。
他生前殚精竭虑研究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由于受到曲解而推行举步维艰。
国会听证会上国会议员和调查人员无休止的盘问,特别是几次发生的针对推行泰罗制的工人罢工风潮,更是伤透了这位骨子里同情工人并付出了艰巨劳动的思想者的心。
为了排除人们的疑虑,这位不善言辞的人不得不屡屡长途履行,为其理论和方法进行说明和辩护。
而正是一次外出发表演讲的归途中,他在通风的卧铺车厢感染了肺炎,不久被夺去了59岁的生命。
泰罗所处的时代,特别是19世纪的最后数10年中,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
但是,如何发展、组织、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业资源的低劣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劳动者发挥潜力。
当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严重激化:资本家对工人态度蛮横,工人生活艰苦,而资本家个人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工人则不断用啊捣毁机器和加入工会组织领导的大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利。
劳资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对于如何解决发挥劳动力潜力的问题,有人主张使用优良机器替代劳动力,有人主张试行分享利润计划,还有一些人主张改进生产的程序、方法和体制。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df26e0f8c75fbfc77db2d7.png)
科学管理的成就
一, 首先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开创实证式管理研究先河。 二,开创单个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过程管理学的鼻祖 三, 率先提出经验管理法可以为科学管理法所代替,从而开拓了管 理的视野。 四、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
五、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理首次被审视为 一门可研究的科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中心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
2、实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 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科学管理原理
1、工作额定原理
2、能力与工作想适应原理
3、标准化原理,即制定出标准制度,改变过去以估计和经验为 依据的做法。
4、差别计件付酬制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
六、 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
科学管理内容
●泰勒的科学管理可以分为三大内容:作业管理、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 (一)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由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组成,泰勒认为,科学管理是 多种要素的结合,科学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必 须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即在管理中实行任务管理。 在这方面的创新有以下几点: a、专业分工 b、流水线作业 c、标准化作业
(二)组织管理
传统管理:生产中的责任都归咎于工人,而工人则按 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进行工作,工作效率有工人自 己决定。 科学管理: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行事, 而标准的制定有专门的人负责。
在组织管理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 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 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等。
管理学人物
![管理学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ecfe2d2e5901020207409c4c.png)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泰罗制有三大内容:1.生产管理:以科学方法制定工人的工作定额,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实现工厂的标准化,采取效率工资制。
2.组织管理:把管理工作(计划)和作业工作(执行)分开,提出职能组织模式(或者参谋组织模式),实行例外原则分级管理。
3.思想革命:管理创造价值,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
泰罗制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工业由浪费资源型向效率型发展转变。
甘特:与泰罗生于同一时代,是泰罗的主要追随者,其管理思想与泰罗制属于同一体系。
甘特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有①甘特图表。
甘特注重用图表来帮助管理。
甘特图表的实质是为了表明如何通过各种活动的情况来安排工作的程序和时间,以完成这项工作。
学术界认为,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计划和控制工作的图表。
②任务加奖金制度。
甘特对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加以修改,规定工人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在少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就可以在得到规定时间的报酬外,还能按时间的百分比获得另外的报酬;另外,如果一个工人达到标准,工长就可以得到一笔奖金,如果所有工人都达到标准,工长还可以得到额外奖金。
③控制。
甘特利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和控制,使管理人员能够从图表中看出某一项工程赶上计划的安排,或者将货物延运的时间以及预计能将完成的日期通知雇主。
这是甘特在管理学上的主要思想,至今在控制方面,我们的管理仍未突破甘特控制的范围。
吉尔布雷斯夫妇:他们是传播泰罗效率主义的先锋,他们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主要有:①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扩大了对动作和疲劳的研究(利用电影摄影机、灯光,对细小的分解动作列表等方法),通过动作精简来减轻疲劳和提高生产率。
他在动作分析方面超越了泰罗。
②莉莲·吉尔布雷斯把人的因素带进了管理科学,认为科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特殊的能力和技巧以使每一个人都发挥巨大潜能。
她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对管理学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d4512fcfc789eb172dc8df.png)
曾仕强是台湾的管理大师,20余年一直在研究中国儒、道、释文化下的管理哲学,是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中国式管理之父。
看完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或许因为我那贫乏的一点管理学知识均来自西方的思想,习惯了二分法来看待事物,反而对曾教授的理论感受起来颇为吃力,中国式管理讲究“圆满”,我们中国人的管理最终目的,就是维护团结(一团和气,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持安定(安己、安人、安天下),办成事情(成者王侯,败者寇)。
下面是有关中国式管理的一点知识。
1、所谓管理管理,管什么?管的是人,不是事。
我们是以人为中心的,西方思维则讲究以事为中心,故而在实际情况中,会出现因人设岗的情况。
现在反复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潮,其实我们已经骨子里以人为本了数千年,人家也意识到这种思想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在的体制改革、管理规范化等工作,无非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用制度去弥补以人为本所需要的支持。
嘴上讲着制度,心里却时时要牢记人才是中心,要学会变通,知晓“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计划中国人表面上似乎不讲究计划,凡事讲求“看着办”,实则是有计划的,只是对计划的变更可能认识得更为透彻,只有看着办,才能及时地调整计划,以符合当时阶段的实际需求,我们会一直需要计划,只有计划明确了,整个组织才有共同的、清晰的目标,才有奔头,但务必不能将计划制定的过于刻板,过分细致,缺少了回旋的余地。
3、公平和公正公平和公正是两个概念,西方人制度明确,一切可以照章办事,管他合理与否,只要照着制度来就是公平的,注入加薪、升职等等。
前面讨论了,中国人不是那么刻板讲制度的民族,只要大家觉得制度不合理,那照着制度办也被认定为不合理的,哪里还有公平的感觉。
所以我们讲公正,制度是一层皮,大家都照制度了,就都是“差不多”的,是否算优秀,得凭群众的,领导的感觉。
明一套,暗一套,相辅相成,做到差不多公正,整个组织就“安”了,所以领导的为人处事相当关键。
4、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国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有了面子,啃窝窝头也甘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管理之父、梅奥(霍桑实验)及全面质量管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王江华收集整理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2)科学管理 (5)管理过程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6)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9)霍桑实验 (13)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15)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戴明奖 (19)全面质量管理 (21)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生于1856年3月20日,他去世的日期是1915年3月21日。
巧合的是,泰罗逝世的那天是他刚刚度过其59岁生日的第二天。
他的墓碑位于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烟囱的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泰罗是带着郁闷的心情离开这个世界的。
他生前殚精竭虑研究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由于受到曲解而推行举步维艰。
国会听证会上国会议员和调查人员无休止的盘问,特别是几次发生的针对推行泰罗制的工人罢工风潮,更是伤透了这位骨子里同情工人并付出了艰巨劳动的思想者的心。
为了排除人们的疑虑,这位不善言辞的人不得不屡屡长途履行,为其理论和方法进行说明和辩护。
而正是一次外出发表演讲的归途中,他在通风的卧铺车厢感染了肺炎,不久被夺去了59岁的生命。
泰罗所处的时代,特别是19世纪的最后数10年中,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
但是,如何发展、组织、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业资源的低劣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劳动者发挥潜力。
当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严重激化:资本家对工人态度蛮横,工人生活艰苦,而资本家个人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工人则不断用啊捣毁机器和加入工会组织领导的大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利。
劳资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对于如何解决发挥劳动力潜力的问题,有人主张使用优良机器替代劳动力,有人主张试行分享利润计划,还有一些人主张改进生产的程序、方法和体制。
泰罗当时是一位年轻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是美国工程师协会的成员,因而很了解人们提出的上述一些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罗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因眼疾而不得不辍学。
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当机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干到1897年。
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先后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泰罗的这些经历,使他有充分的机会去直接了解工人的种种问题和态度,并看到提高管理水平的极大的可能性。
泰罗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所关注的,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这不但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而且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人的工资。
泰罗对工人在工作3/23中的“磨洋工”问题深有感触。
他认为“磨洋工”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人担心工作干多了,可能会使自己失业,因而他们宁愿少生产而不愿意多干。
泰罗认为,生产率是劳资双方都忽视的问题,部分原因是管理人员和工人都不了解什么是“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和“一天合理的报酬”。
此外,泰罗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过分关心如何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而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更多报酬则几乎无知。
概而言之,泰罗把生产率看作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
他相信,应用科学方法来代替惯例和经验,可以不必多费人们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就能取得较高的生产率。
1898-1901年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 Company),取得了一种高速工具钢的专利。
1901年后,他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咨询、写作和演讲等工作,来宣传他的一套管理理论--“科学管理”。
从1881年开始,他进行了一项“金属切削试验”,由此研究出每个金属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理工作量。
经过两年的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
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
1898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
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
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
铁锹试验是系统地研究铲上负载后,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以及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的问题。
此外泰罗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
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杰出的,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26年,进行的各项试验超过了3万次,80万磅的钢铁被试验用的工具削成切屑,总共耗费约15万美元。
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机工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
泰罗一生致力于科学管理,他的著作包括《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其中包括在国会上的证词,1912年)。
但泰罗的做法和主张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接受,相反还受到包括工会组织在内的人们的抗议。
例如一位名叫辛克莱的年轻的社会主义者写信给《美国杂志》主编,指责泰罗“把工资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却提高了362%”。
泰罗也遇到了来自管理部门以及伯利恒公民的反对。
美国国会于1912年举行对泰罗制和其他工场管理制的听证会。
在那里,泰罗面对多半怀有敌意的国会议员们,不得不捍卫自己的观点。
泰罗在众议院的委员会作的精彩的证词,向公众宣传了科学管理的4/23原理及其具体的方法、技术,成为他对其科学管理原理所做的最好说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代替经验的方法;(2)在集体活动中取得协调一致以代替不一致;(3)实现人们的彼此合作以代替混乱的个人主义;(4)为最大的产出量而劳动,而不是限制产出量;(5)尽最大的可能培养工人,从而使他们自己和公司都能获得最大的成就。
请注意,泰罗的这些基本管理准则与现代管理人员的基本理念非常接近。
当然,泰罗和他的同事及其追随者,为了把他们的思想和原则付诸实施而拟定的某些方法,现在看来有些机械。
例如为了确定特定工作的最佳方法和工作量广泛采用的应用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以及根据产量来制定各种工资方案以期提高生产率等做法,虽然对于贯彻泰罗的思想是必要的,但这些方法也常常被许多工厂主用来提高生产率而不给付工人足够的报酬、适当的培训或管理上的帮助。
而后者肯定不是泰罗的初衷。
纵观泰罗的著作,虽然看起来过分专注于车间一级的生产率,但事实上贯穿在泰罗著作中的主旋律却是强烈的人性观点和现代观点。
泰罗认为,要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能够做最适宜和最有效率的工作;他相信在工人、管理人员和工厂主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关系;强调管理人员提前精心制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人员有责任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帮助工人提高效率;泰罗认为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构成管理这门艺术的最重要的部分等等。
这些观点现在看来远远没有过时。
5/23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泰罗认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
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工作定额原理。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泰罗认为:"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这些工作而不愿做的人"。
在制定工作定额时,泰罗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护较长年限的速度"为标准的。
这种速度不是以突击活动或持续紧张为基础,而是以工人能长期维持正常速度为基础。
泰罗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
泰罗认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最好的方法,他把这叫做是管理当局的首要职责。
(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泰罗提出了这一原则。
这种计件工资制度包含三点内容:①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或标准;②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剌激性付酬制度,即计件工资率按完成定额的程度而浮动,例如,如果工人只完成定额的80%,就按80%工资率付酬;如果超过了定额的120%,则按120%工资率付酬;③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泰罗认为这样做,既能克服消极怠工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工人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在前面介绍的铁锹试验中,每个工人每天的平均搬运量从16 吨提高到59 吨;工人每日的工资从1.15 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而每吨的搬运费从7.5美分降到3.3美分,对雇主来说,6/23关心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对工人来说,关心的则是工资的提高,所以泰罗认为这就是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从事协调与合作的基础。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所谓经验工作法是指每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由他根据自己的或师傅等人的经验来决定。
泰罗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及工具;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